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生态环境

微生物的生态环境

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微生物是生物界中最小的一类生物体,生存于地球上的各种环境中。

它们是地球生命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和工业废水等。

在这些环境中,微生物与其它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微生物的生态体系。

一、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土壤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是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理想场所。

在土壤中,微生物消耗有机物质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植物残渣和动物排泄物,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

因此,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态环境对土壤肥力、水分和营养循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水体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水体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包括淡水、海水和底泥等。

在水体中,微生物对水质的改善和净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沉积物微生物组成了水流动系统和食物链,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空气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很少,但它们对大气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微生物会通过风、尘、水滴等途径扩散到空气中,成为空气中的污染源。

此外,微生物在大气中的活动也会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等方面产生影响。

四、动植物体内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动植物体内是微生物的另一个重要生态环境。

微生物可以与其它微生物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共同协调维持宿主体内环境的平衡。

微生物在体内的作用十分复杂,涉及到免疫调节、营养代谢等方面。

五、工业废水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工业废水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可以对废水进行净化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通过对工业废水中微生物的研究,可以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微生物来处理废水,从而推动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十分广泛,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和工业废水等。

微生物在这些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微生物是生物界中最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生物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具有独特的生物地理分布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地理区域和环境条件出发,探讨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一、陆地生物地理分布1. 高山环境高山地区气温低,氧气稀薄,日照强烈等条件对微生物的生存造成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高山地区仍然可以发现一些适应极端环境的微生物。

例如,高山湖泊中的微生物能够通过适应低温和缺氧环境来生存,并对湖泊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2. 沙漠环境沙漠是干旱的极端环境,富含盐分和沙尘暴等不利因素。

然而,微生物在沙漠中却能积极适应这种环境。

例如,盐湖中的微生物可以耐受高盐浓度,并参与到盐湖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中。

3. 高寒地区极地和高寒地区是严寒环境,但也是微生物多样性的热点。

冰川、冻土和冰雪层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生活,同时也对全球的碳循环有重要影响。

二、水体生物地理分布1. 深海深海是地球上最陌生的环境之一,水压高、温度低、光线稀少等极端条件对生物生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深海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种群,包括特殊的细菌和古菌。

这些微生物对深海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海洋热涡和冷涡海洋中存在着温度不均匀的现象,形成了大规模的热涡和冷涡。

微生物也在这些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海洋温度升高可以导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增加,从而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 淡水湖泊和河流淡水湖泊和河流是微生物分布的重要环境之一。

不同湖泊和河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这与湖泊水质、养分、水流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人工环境中的微生物分布1. 家居和办公场所家居和办公场所是人工环境中微生物分布的重要载体。

这些地方的微生物来源于空气、水、尘土和人类等。

一些微生物可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室内环境的卫生控制非常重要。

2. 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是微生物分布的关键地点。

微生物需要的条件

微生物需要的条件

1.充足的营养:必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为细菌的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
必需的原料和足够的能量。

2.适宜的温度:细胞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

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20℃~40℃;,
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故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
有些嗜温菌低温下也可生长繁殖,如5℃冰箱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缓慢生长释
放毒素,故食用过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3.合适的酸碱度: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在一定的PH范围才能
发挥。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中性或弱碱性(pH7.2~7.6)。

人类血液、组织液
PH为7.4,细菌极易生存。

胃液偏酸,绝大从数细菌可被杀死。

个别细菌在碱性
条件下生长良好,如霍乱孤菌在PH8.4~9.2时生长最好;也有的细菌最适pH偏酸,如结核杆菌(pH6.5~6.8)、乳本乡
杆菌(pH5.5)。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解糖产酸,PH下降,影响细菌生长,所
以培养基中应加入缓冲剂,保持PH稳定。

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的存在与否和生长有关,有些细菌仅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有的只能在无氧环境下生长;而大多数病原菌在有氧及无氧的条件下均能生存。

一般细菌代谢中都需CO2,但大多数细菌自身代谢所产生的CO2即可满足需要。

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初次分离时需要较高浓度的CO(,25~10%)否则
生长很差甚至不能生长。

微生物生活环境

微生物生活环境

微生物生活环境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种环境中,包括陆地、水体、大气等。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与它们的生理特性密切相关,下面将介绍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应策略。

1. 水体环境:水是微生物生活的基本环境之一。

在淡水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中,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环境中,细菌和藻类是最常见的微生物。

它们通过从水中吸收溶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来获得能量和营养。

同时,水体中的微生物也参与了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过程,对水体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 土壤环境:土壤是微生物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之一。

在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它们在土壤中起着分解有机物、固氮、矿物质转化等重要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还能产生抗生素,对植物生长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

同时,微生物还能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提供养分并帮助植物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3. 深海环境:深海是一个极端的生活环境,温度低、压力大、光照弱等条件对生物的生存都是巨大的挑战。

然而,深海却是微生物的天堂。

深海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化学能源进行生存。

例如,硫氧化细菌能够利用海底的硫化物为能源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维持生命活动。

此外,深海中的微生物还能抵抗高压、低温等极端条件,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中。

4. 极端环境: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也称为极端嗜好微生物,它们能够生存于高温、高压、低温、高盐度等极端条件下。

例如,热液喷口中的热液细菌能够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盐湖中的盐湖菌能够在高盐度的环境中生存。

这些微生物通过适应极端环境来利用这些环境中的资源,展现了惊人的生存能力。

5. 其他环境:微生物还可以在其他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例如,微生物在人体内形成了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在空气中、食品中、工业废水中等环境中生存。

它们有的起到有益作用,如发酵产生食品和药物;有的起到有害作用,如腐败、感染等。

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长规律微生物,是指无法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在地球上生存了数十亿年,是地球生命进化史上最早的生物。

微生物活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从极寒的北极到火山喷发的区域,从河底深处到空气中,无处不在,形成了微生物的生态系统。

微生物也是自然循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可以分解、利用有机物质,产生氧气和一些重要的化学物质。

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水分、pH、氧气和营养物质等要素。

1. 温度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嗜寒菌(0℃-20℃)、中温菌(20℃-45℃)、嗜热菌(45℃-85℃)和超嗜热菌(>85℃)。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动都与温度密切相关。

2. 水分水分对微生物生存也是极为重要的,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水分过多会导致微生物无氧代谢,而水分过少会使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

3. pH微生物对酸碱度的适应性也较为具体。

酸性菌适应在酸性条件下(pH 2.0-5.5)生长,碱性菌适应在碱性条件下(pH 8.0-10.0)生长。

但有些微生物也可在广泛的酸碱度范围内存活。

4. 氧气氧气对微生物的生长也至关重要。

微生物主要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三类。

需氧菌需要氧气才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厌氧菌则不能在含氧或氧气限制的环境下生长。

5. 营养物质微生物的生长还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包括有机化合物、氮、磷、钾等。

微生物需要通过利用这些元素来合成细胞物质,从而进行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微生物在特定的环境下会进行生长和繁殖,其生长规律一般包括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稳态期。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动随着生长规律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1. 潜伏期潜伏期是微生物从营养环境中适应环境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也称增殖前期。

这个时期微生物的数量几乎不变,但对环境的适应和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得以增强。

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种类繁多。

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非常广泛,它们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动植物体和人体中,一些极端环境中也有微生物生存。

一、大气圈中的微生物大气圈中含有微生物,但因为大气中缺乏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加上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致使大气圈不能成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场所。

大气圈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随尘埃飘浮到空中去的,而且多数以孢子或其它休眠体形态存在。

凡含尘埃较多的空气,其中所含的微生物种类与数量亦较多。

一般在禽畜舍、公共场所、医院、厕所、宿舍、城市繁华街道和居室内的空气中,微生物含量较高,而在海洋、高山、森林地带、终年积雪的山脉或极地上空的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就极少。

空气中的微生物与空气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南方梅雨季节,空气中湿度大,霉菌含量很高,衣服等日用品极易发霉,而到了秋冬季,空气中的霉菌含量很少。

微生物在大气中的种类和数量随地区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同尘埃的总量和性质也有密切关系。

有些微生物类群经常出现于大气中,如霉菌、酵母菌、芽胞杆菌。

城市上空还经常出现病原微生物。

它们的数量和种类随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而有不同,如降水可以将微生物从空气中移走。

气流是空气中微生物传播的主要因素,有些种类可以借气流跨过大洋,造成世界性的分布。

大气微生物是环境和卫生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对象。

二、岩石圈中的微生物岩石圈是生物学上不活跃部位。

地壳的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火成岩内部没有微生物生活的条件。

在岩石的裂隙中和岩石同水分与空气相接触的表面则是少数微生物的生境,常有细菌、藻类、真菌、地衣生长,称为岩生(rock inhabiting)微生物。

它们之中有些种类产生有机酸和螯合物,可以溶解硅酸盐和其它矿物,获得养料。

有些叫内岩生的微生物(endoliths)可以生活在某些岩石碎片层之下,甚至在深达450m岩层中也有生活着的微生物(Amg等,1993)。

20世纪90年代有些研究者配合地质勘探进行地下微生物研究,发现岩层中有多种微生物生存。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
微生物是指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简单的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等。

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对人类既有益又有害。

首先,微生物体积微小,数量巨大。

最小的微生物体积只有0.1微米左右,而一个细菌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小时内可以繁殖60代,如果按照每分钟计算,1小时就繁殖了9600代。

其次,微生物分布广泛,几乎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都可以找到微生物的存在,尤其在潮湿、阴暗、腐败的环境中更是如此。

第三,微生物的种类繁多,目前已经发现的微生物有数千种,其中细菌就有数千种以上,而病毒的种类更是数以百万计。

第四,微生物变异快,由于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所以变异也很快,常常对药物产生抗药性,给疾病治疗带来困难。

最后,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它们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比如在水中、土壤中、人体内等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繁衍。

综上所述,微生物具有体积微小、数量巨大、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变异快、适应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也使得微生物在生物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角色,它们分布在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植物表面及动物体内等。

环境是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环境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温度、湿度、光照、气体、营养物质和污染物等方面探讨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

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分为低温微生物、中温微生物和高温微生物三类。

低温微生物能在0-20℃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如一些海洋浮游微生物、钓鱼岛蓝藻等。

中温微生物能在20-45℃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如大肠杆菌等常见菌种。

高温微生物则能在45-10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如古菌、双歧菌等。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长速度:不同温度下,同一种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

低温下微生物生长速度较慢,高温下生长速度较快。

2.营养代谢:高低温度均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影响其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利用率。

3.结构和形态:微生物在不同的温度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膜结构和形态,如高温下的双歧菌可能形成纤维状的生长方式。

4.生长期: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期在不同的温度下会有所不同,例如一些海洋浮游微生物在低温环境下其生长速度会快速下降且寿命会缩短。

二、湿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湿度是指空气中水分含量的大小,对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具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来说,微生物对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其生存的温度、营养和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其在湿度条件下的表现。

湿度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分含量与生长速度: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速度取决于其环境中的水分含量,长期处于干旱状态下的微生物容易死亡或处于休眠状态。

2.抗逆能力:适宜的湿度环境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抗逆能力,使其更加耐受低温、干旱等环境压力。

3.水分含量与营养物质利用率:水分含量较高的环境中,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较高,可以更快速地进行代谢和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微生物是指在一定环境下生长和繁殖的微小生命体,它们对环境条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气、营养物质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首先,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例如,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7℃,而真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则为28℃。

在实际情况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微生物进行加热、冷却或保温等处理,以促进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其次,湿度也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湿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例如,一些细菌需要在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环境中才能生长,而另一些细菌则需要在相对湿度为70%左右的环境中才能生长。

再者,氧气也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有些微生物需要充足的氧气才能生长,而另一些微生物则需要在缺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

氧气的供应量还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代谢方式。

此外,营养物质也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微生物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生长,例如碳、氮、磷等元素都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比。

综上所述,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需要对微生物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促进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生长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数量最丰富的生物体之一,它们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人类生活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微生物生命活动和促进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方面。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1. 内容1.土壤中的微生物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可以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也是它们的大本营,土壤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大,类型最多,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2.水体中的微生物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水中溶解或悬浮着多种无机和有机物质,能供给微生物营养而使其生长繁殖,水体是微生物栖息的第二天然场所;⏹淡水微生物淡水中的微生物多来自于土壤、空气、污水或动植物尸体等,尤其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常随土壤被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泊中;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一部分生活在营养稀薄的水中,一部分附着在悬浮于水体中的有机物上,一部分随着泥沙或较大的有机物残体沉淀到湖底淤泥中,成不水体中的栖息者,另外也有很多微生物因不能适应水体环境而死亡;因此,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一般要比土壤中的少;水中微生物的含量和种类对该水源的饮用价值影响很大;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检验中,不仅要检查其总菌数,还要检查其中所含的病原菌数;由于水中病原菌数比较少,所以通常采用与其有相同来源的大肠菌群的数量作为指标,来判断水源被人、畜粪便污染的程度,从而间接推测其他病原菌存在的概率;我国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是:1ml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可超过100个37℃,培养24h,而1000ml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数则不能超过3个37℃,48h;⏹海水微生物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咸水占地球总水量的%;一般海水的含盐量为3%左右,所以海洋中土着微生物必须生活在含盐量为2%~4%的环境中,尤以%~%为最适盐度;海水中的土着微生物种类主要是一些藻类以及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和一些发光细菌等;3.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并不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充足的水分和其他条件,相反,日光中的紫外线还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因此,它不适宜微生物的生存;然而,空气中还是含有一定数量来自土壤、生物和水体等的微生物,它是以尘埃、微粒等方式由气流带来的;因此,微生物的分布是世界性的;但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凡含尘埃越多或越贴近地面的空气,其中的微生物含量就越高;在医院及公共场所的空气中,病原菌特别是耐药菌的种类多、数量大,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十分有害;4.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农产品上的微生物:各种农产品上均有微生物生存,粮食尤为突出;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霉变而损失的粮食就占总产量的2%左右;⏹食品上的微生物:由于在食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都不可能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因此经常遭到细菌、霉菌、酵母菌等的污染,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它们又会迅速繁殖;其中有的是病原微生物,有的还能产生毒素,从而引起食物中毒或其他严重疾病的发生,所以食品的卫生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引起工业霉腐的微生物:许多工业产品是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组成,是直接或间接由动、植物作原料制成的,如木制品、纤维制品、革裘制品、橡胶制品、油漆、卷烟、感光材料、化妆品和中成药等,它们都含有微生物需要的各种营养物,因此,其上分布有大量的、种类各异的微生物,这些工业新产品易受环境中微生物的侵蚀,引起生霉、腐烂、腐蚀、老化、变形与破坏,即便是无机物如金属材料、光学镜头、钢缆、地下管道、玻璃也可因微生物活动而产生腐蚀与变质,使产品的品质、性能、精确度、可靠性下降;还有各种电讯器材、感光和录音、录像材料,以及文物兵马俑、敦煌壁画、书画、生物标本等都可能被相应的微生物所损害,这些,都给工农业生产、国防、医疗保健、科研和文化事业等带来了严重的后果;5.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1人体的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菌群失调症:一部分正常菌群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正常菌群内各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时,也能引起疾病,如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抑制,而不敏感的白色假丝酵母或耐药性葡萄球菌则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病变;2无菌动物与悉生动物⏹无菌动物:体内不存在任何正常菌群的动物;⏹悉生动物:在无菌条件下,将剖腹产的哺乳动物鼠、兔、猴、猪、羊等或特别孵育的禽类等实验动物放在无菌培养器中进入进行精心培养而成的动物;3根际微生物和附生微生物⏹根际微生物:又称根圈微生物,生活在根系邻近土壤,依赖根系的分泌物、外渗物和脱落细胞而生长,一般对植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正常菌群;多数为G-;附生微生物:生活在植物地上部分表面,主要借植物外渗物质或分泌营养的微生物;主要为叶面微生物;一些蔬菜、牧草和果实等表面存在的乳酸菌、酵母菌等附生微生物,在泡菜和酸菜的腌制、饲料的青贮以及在果酒酿造时,还起着天然接种剂的作用;2. 练习一、填空1. 微生物生态学就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___;答案:处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和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环境条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 土壤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以________为数量最多,作用最大;_________和________数答案: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细菌,藻类,原生动物3. 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密度一般是城市__________于农村,无植被地表__________于有植被地表,陆地上空__________于海洋上空,室内_________于室外;答案:高,高,高,高二、选择1. 下列属于微生物学研究范围的是: BA.土壤质地B.微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C.湖泊水文D.地球化学2.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因为: AA.缺乏营养;B.高pH;C.夏季高温;D.无固定场所;3.生长于下列海水水域中的微生物应认为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是: CA.近海海水微生物;B.远洋浅层海水微生物;C.远洋深处海水微生物;D.表面海水微生物;三、简答1.为何说土壤是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答案:因为土壤含有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不时有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残体进入土壤,可以为占有绝大多数比例的有机营养型微生物提供所需的碳源和能源;土壤也含有相当齐全的矿物质元素,可供微生物生长所需;土壤具有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的pH值范围,多数土壤pH在之间,大多数微生物适宜生长pH范围也在这一范围.土壤不论处于何种通气状况,都可适应微生物生长土壤温度变化范围也与微生物的生长适宜温度范围相一致;因此土壤具有绝大多数微生物生活所需的各种条件,而成为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3. 测验一、填空1. 空气________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良好场所,因为________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活条件;2. 酸性土壤中__________的数量较碱性土壤中为多,而放线菌却是在__________土壤中较;二、选择题1. 土壤的下列特性与其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无关的是:值; B.水分含量; C.有机质含量; D.比重;2. 下列生物中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是:A.蚯蚓;B.原生动物;C.细菌;D.植物根系;3.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少的是:A.近海海水;B.河水;C.湖水;D.长期降雨的后期水三、简答1.讨论空气、灰尘、微生物和微生物学之间的关系;2.阐述微生物生态的特点;4. 案例5. 资源下载课程讲义资源Word文档、教学课件资源PPT、视频录像资源视频录像;6. 扩展学习使用教材: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参考书目:1.沈萍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沈萍、范秀容、李广武编,微生物学实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LM, Harley JP, and Klein DA. Microbiology 5th e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2.4. 闵航2005: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参考期刊:微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微生物学通报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参考网址: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中国微生物资源信息共享。

微生物存在于极端环境下生存原因

微生物存在于极端环境下生存原因

微生物存在于极端环境下生存原因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形态之一,它们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极端环境中生存下来。

极端环境主要包括极寒、高温、高压、高辐射、极酸、极碱等极端条件。

微生物之所以能够在这些极端环境中存活下来,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适应机制和生存策略。

首先,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具备了耐受性很强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受性,可以抵御极端温度、压力和强酸强碱等条件的影响。

例如,硫酸盐还原菌可以在酸性环境中存活,其外层有耐酸性的纤毛结构,保护内部细胞免受酸性环境的侵害。

其次,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具备了耐受性很强的酶系统。

酶是微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物催化剂,可以促进各种生化反应的进行。

微生物可以通过适应性进化,产生适应于极端环境的酶。

例如,高温环境中的热嗜好菌可以分泌热稳定的蛋白酶,使其在高温环境中仍能保持活性。

此外,酶系统还可以帮助微生物抵抗各种有害物质的侵害,增强其生存能力。

第三,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下存活的重要原因是它们具备了较强的自我修复和自我保护能力。

微生物的基因组相对较小,但它们具有较高的突变率和基因重组能力,可以在极端环境中快速进化,产生适应性变异。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形成生物膜或胞外多糖等结构来保护自身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共生或互惠共生的方式在极端环境中生存下来。

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并对彼此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地下深层生物群落中的甲烷厌氧微生物与甲烷氧化菌通过共生机制相互促进,使它们能够在缺氧和高温的环境中存活下来。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进化转化来适应极端环境。

进化转化是指微生物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和垂直基因转移等机制,获取其他微生物已经适应极端环境的基因,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原因主要包括其耐受性很强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耐受性很强的酶系统、自我修复和自我保护能力、共生机制以及进化转化等。

试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试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3水 圈 中 的微 生物 . 5极 端 环 境 中 的微 生物
水 圈由淡水和海水两类水体组成 。 海洋中的水量 占地球水量 的 极端环境是指高等动物不能生长 , 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活 的高 9%, 7 覆盖着地表 的 7%, 1 冰川和极地水量 占 2 其余 的水分别存 温 、 、 %, 低温 强酸、 强碱 、 、 、 高盐 高压 高辐射 、 缺氧等特殊环境 。在这些 在于湖泊 和河流 中。在海水 和淡水的界面构成河 口生境 。 环境 中生 活着能适 应极端条件 的微生物 , 如嗜热菌 、 嗜冷 菌 、 嗜酸 31 水 生境 .淡 菌、 嗜碱菌等 , 它们被称为极端环境微生物 , 多数属 于古细菌 。由于 淡水 生境分为静水 ( 湖泊和池塘等 ) 和流水 ( 大小河溪 ) 两种情 它们具有不同于一般微生物的遗传机制 、 特殊 的细胞结构和生理机 况, 它们的理化特性不 同, 微生物 的组成和数量也各异 。 能, 在一些恶劣环境 中 , 它们不仅能生存 , 甚至很旺盛。 因此在冶金 、 湖泊在地 球上分布广泛 , 性质差别很大 , 多数微生物 成员为土 采矿 、 开采石油 、 境保 护等多种生产和科研领域 中具有 重要 的理 环 著性 的, 自养细菌占重要地位 。一些外来 的微生物 随着径流而进入 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湖泊 中。 6微 生 物 的地 理 分 布 水体较深的湖泊中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 , 反映 了这一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在全球 的分布规律。微生物地理学除 了研 生境 中光线透人的状况 、 温度和氧气浓度等理化 因素的差异 。淡水 究 上述各环境外 , 主要研究它们分布 的地带性 , 包括不 同经 纬度的 湖底沉降物 中的微生物 常常不 同于水层中的种类 。在浅水 池中 , 厌 地区 、 东半球和西半球 、 南半球 和北半球等。 南极有北极冰层微生物 氧性光能 自氧细菌存在 于沉积物表面 , 使水体具有相应的颜色 。除 群落 中一些种类属于专性 嗜冷细菌 , 它们在温度高于 1— 0摄氏度 52 土著微生 物外 , 常有 许多外源微生物随着土壤 的侵蚀 和径流 、 物 时不 能生长 。 植 两极均有一群气泡细菌 , 曾在温带海洋 中发现过。 未 它 枯枝落叶和城 市污水而理进入湖泊 , 有些种类会迅速死亡而消失。 们 的起源的分布是全球性 的。 大肠杆菌在各大洲人体 中广泛存 在很 河流 中 生物 的数量和种类主要受其 流经区域 的影 响, 微 大量的 好地说 明了其全球性 。 另一方面 , 某些细菌表现 明显地区性 , 它们起 微生物都是外 来的 , 在流经城市 的区段 中 , 尤其 许多腐生微生物 和 源于某一地 , 然后传播到它处 。微生物分布的地理性研究 是很 有意 病原菌进 人流水 。 在人海的河 口处 , 由于海水盐分的影响 , 淡水微生 义 的, 助于更好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 有 了解微生物 中是否有频危类 , 物逐渐被海洋微生物取代。 这有助于建立资源保护措施。 32 .海水生境 参考文献 海水 生境 可以区分为一些垂直带 , 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有 充 【] 1李阜棣. 土壤微 生物 学[ . M1 北京: 中国农 业出版社, 9 . 1 6 9 足阳光线射入 的区域稳定为透光带 , 水温较高 ; 其下为无光带 , 一般 [ 德庆. 生物 学教程【1 2 惆 微 M . 高等教 育出版社 , 9. 北京: 1 3 9 2 m以下就不会有光线透人 。 5 [】 苏声. 3 杨 细菌分类 学『 . M] 北京: 中国农 业大学出版社,9 7 19 . 微生物在近海 和河 口 域 中数量很高 , 水 深然界 ; 布 分

微生物生存、繁殖需要的条件

微生物生存、繁殖需要的条件

微生物生存、繁殖需要的条件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
存在于各种环境中,从泥土和水中到人体和动植物体内。

微生物的
生存和繁殖需要特定的条件,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
1. 温度,微生物对温度非常敏感。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温度的
要求各不相同。

一些微生物可以在极端的高温或低温下存活,而另
一些则需要较为温和的环境。

例如,厌氧菌通常在较高的温度下繁殖,而嗜冷菌则可以在接近冰点的温度下存活。

2. pH值,微生物对环境的酸碱度也有特定的要求。

一些微生
物可以在酸性环境中生存,比如在发酵食品过程中起作用的乳酸菌。

相反,其他微生物则需要中性或碱性环境。

3. 氧气,氧气是微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些微生物是厌
氧生物,它们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而其他微生物则需
要氧气才能生存。

4. 营养物质,微生物需要适当的营养物质来生存和繁殖。

这些
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磷源和微量元素等。

微生物可以利用各
种有机和无机物质作为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5. 水分,水分是微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大多数微生物需
要一定的水分才能生存和繁殖。

一些微生物可以在低水活性环境中
生存,比如在食品中起作用的干燥耐受菌。

总的来说,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需要考虑温度、pH值、氧气、
营养物质和水分等多种因素。

了解这些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
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在工业生产、食品加工和医疗卫生等领域中更
好地应用微生物。

细菌的生存条件

细菌的生存条件

细菌的生存条件
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但是它们的生存条件是有限的。

细菌需
要温度、湿度、氧气、营养物质和光照等条件来生存。

首先,细菌需要适当的温度来生存。

一般来说,细菌的最佳温度范围在20-45摄氏度之间,但是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温度的适应性是不同的,有些细菌可以在极端温度下生存,有些细
菌可以在高温下生存。

其次,细菌需要适当的湿度来生存。

一般来说,细菌的最佳湿度范围在50-90%之间,但是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湿度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有些细菌可以在极端湿度下生存,有些细菌
可以在高湿度下生存。

此外,细菌还需要氧气来生存。

一般来说,细菌需要一定的氧气浓度来生存,但是不同种
类的细菌对氧气浓度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有些细菌可以在低氧气浓度下生存,有些细菌
可以在高氧气浓度下生存。

此外,细菌还需要营养物质来生存。

细菌可以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如水、糖、蛋白质、矿物质等,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的需要。

最后,细菌还需要一定的光照来生存。

一般来说,细菌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来生存,但是
不同种类的细菌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有些细菌可以在低光照强度下生存,有
些细菌可以在高光照强度下生存。

总之,细菌的生存条件是有限的,它们需要适当的温度、湿度、氧气、营养物质和光照等
条件来生存。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细菌才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详解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

详解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

详解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
摘要:
1.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2.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代谢方式
3.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4.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5.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一、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是微生物的两种基本类型。

好氧微生物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代谢活动的微生物,而厌氧微生物则是指在缺氧的环境下进行代谢活动的微生物。

好氧微生物的特点是代谢活动需要氧气,而且代谢产物中有氧气的参与。

厌氧微生物的特点是在缺氧环境下进行代谢活动,代谢产物中没有氧气的参与。

二、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代谢方式
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方式是有氧呼吸,需要氧气作为电子受体,代谢产物中有氧气的参与。

而厌氧微生物的代谢方式是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作为电子受体,代谢产物中没有氧气的参与。

三、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好氧微生物主要生存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动植物体内
等。

而厌氧微生物则主要生存在缺氧或微氧的环境中,如厌氧污泥、沼泽、肠道等。

四、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好氧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主要是分解有机物质,释放无机物质,参与物质循环。

厌氧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主要是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甲烷等气体,参与物质循环。

五、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好氧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有农业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

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生长是微生物与外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微生物需要从环境中摄人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及pH)下才能够生存。

而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长和繁殖牲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向环境中排泄出各种代谢产物,抵抗和适应环境变化,甚至影响和改变环境。

(1)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流动性和生物大分子的活性而影响微牛物的生命活动。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温度升高.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和酶活性增强,生物化学反应加快,生长速率提高;另一方面,随温度上升,微生物细胞中对温度较敏感的组成成分(如蛋白质、核酸等)会受到不可逆的破坏。

在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之间,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最低温度是微生物生长的下限,低于该温度微生物将停止生长。

反复冻融会使细胞内的水分变成冰晶,造成细胞明显脱水,此外冰晶往往还造成细胞尤其细胞膜的物理损伤,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若采取快速冷冻,同时在细胞悬液中加入保护剂(如甘油、血清、葡萄糖等),则可减少冰冻对细胞的有害效应。

实验室中常利用冰晶体损伤微生物细胞的特性进行细胞的破碎。

细菌等微生物细胞经历三次以上的反复冻融过程可达到较好的破壁效果。

微生物可以在低温下较长期地保存其生活能力,因此常用低温保藏微生物。

最适温度是使微生物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代时也最短。

但它不一定就是微生物一切代谢活动最好的温度。

例如乳酸链球菌虽然在34℃下生长最快,但获得细胞总量最高的温度是25~30℃,发酵速度最快的温度则为40℃,而乳酸产量最高的温度是30℃。

研究不同微生物在生长或积累代谢产物阶段时的不同最适温度,对提高发酵生产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氧气不同微生物要求不同的通气条件。

根据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以将微生物斗为五种不同的类型:专性好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好氧菌和耐氧菌。

℃专性好氧菌包括绝大多数真菌和多数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它们以氧为呼吸链的最终电子受体,最后与氢离子结合成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中立生活、偏利作用、偏害作用
互生 共生
拮抗 寄生
可分可合 合比分好 难舍难分
势不两立
微生物与人及动物间的互生关系
人及动物与其正常菌群即是互生关系
许多微生物在数量少情况下对人及动物有益的 一般不会致病
共生
两种微生物紧密生活在一起,彼此依赖,相互 为对方创造有利条件,有的达到了难以分离的 程度。生理上相互分工,组织上形成了新的结 构,彼此分离各自就不能很好地生活。
发光细菌和海洋鱼类共生
拮抗
一种微生物生命活动中,通过产生某些代谢 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的 生长繁殖,或毒害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现象。
寄生
一种生物能侵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自己所需 要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在一定的条件下 对后者造成损害或死亡的现象叫寄生。
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 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 微生物对人与动物的寄生
生理: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已形成特殊形态的整体了,地区 在生理上相 互依存,真菌营异养生活,藻类制造 上 养料,真菌提供水分、无机盐 供藻类光合作用。
微生物与动物共生
微生物和昆虫的共生 瘤胃共生
牛羊等反刍动物,草是主要饲料,但它们本身没 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而是靠瘤胃微生物帮助分 解,使纤维素变成能被牛羊吸收的糖类。
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
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很普遍,这是植物发生病害 的重要原因。
能引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称为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或染病微生物发病后,出现变色,组织坏死, 萎蔫和畸形等症状。
能引起植物病害的有真菌、细菌、病毒等。
植物病害以真菌病害为主,占95%。细菌性植物病 害占3%。
植物病毒病害类型(从外观可分为三种)
微生物间的共生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体-菌根 微生物与动物共生
微生物间的共生
地衣
在地衣中,藻类和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 真菌还能向光合微生物提供生长因子和运输无机营养。
组成: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单细胞藻类(绿藻,蓝藻)共生组成一种植物体
花叶型:受害植株叶片颜色深浅不一,出 现斑驳,如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花叶病 毒等所引起病害都是花叶型。
黄化型:受害植株叶片呈黄绿或黄色,如 蚕豆病毒病,桃萎蔫黄病等 卷叶、缩叶、 萎缩、丛生、矮化等各种畸型,如马铃薯 卷叶病,桃小果病等。
植物病害的防治
选育抗病品种,提高抗病能
改良栽培技术及栽培环境条件,以有利 植物生长发育,不利病原微生物生长 (升汞浸种)
白僵菌寄生于昆虫
用于防治松毛虫,玉米螟效果好,尤其是用于防治松毛虫,白僵菌可作为环境 因子,持续多年控制松毛虫的危害。在苏联,白僵菌还用语防治马铃薯甲虫。 白僵菌的安全试验:除在菌剂生产中孢子萌发可能引起操作人员的过敏反 应外,尚未发现其它对人体有害的作用。
冬虫夏草
是子囊菌中虫草菌属寄生在寄主昆虫幼虫形成的。虫草菌属有一百多种,寄 生于多种昆虫幼虫。例如中华虫草菌寄生于虫草蝙蝠蛾幼虫、杀死寄主,并 在寄主头部长出子囊座,形成死虫和真菌子囊座的复合体。虫草是名贵的中 药材,除在野外采集外,人工培养蝉花虫草和蛹虫草均已获得成功
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
真菌间的寄生
寄生物先分泌毒素,引起寄主活力衰退,然后 再缠绕致死 有些寄生真菌不分泌毒素,由菌丝将寄主的菌 丝紧紧地缠绕起来,再由接触部位侵入寄主菌 丝内吸收营养使之死亡。
还有些寄生真菌将菌丝或吸器伸到寄主真菌丝 内或寄生菌丝与寄主菌丝接触,溶解寄主细胞 膜,吸取其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