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3版-01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1983年11月,作为试点,广东省率先开放本省 居民赴香港旅游探亲。1984年,国务院批准开放内 地居民赴港澳地区的探亲旅游。 (2)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旅游局发布实施 了《关于组织中国公民赴东南亚三国旅游的暂行管 理办法》,旅游目的地限于新马泰三国,以后又增 加了菲律宾等。
(3)199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 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 成。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的渊源可以追溯至古 代,但不能说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在古代 便已存在。 基本共识:人类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从早 期的旅行活动发展和演变而来的。 位移、迁徙——旅行——旅游
第一节
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
人类活动的核心目的——求生存(“迁徙往来无常处”)
1、1841年的创举 通过包租火车,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 团体旅游活动。 ﹡近代旅游业开端的标志 公众性 规模大 全程陪同 ﹡“业余活动”
2、1845年的商业性尝试 决定开办商业性的旅行社业务,并于当年夏天 首次组织团体消遣旅游。 莱斯特-利物浦 (1)出于纯商业性的营利目的
(2)组织的是过夜旅游
(3)1991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正式明 确将旅游业的性质定为产业。 (4)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周五工作制, 每周有两天的“双休日”。 (5)1999年5月1日,全国实行五一、国庆七 天长假制(加上传统春节,被称为三个旅游 “黄金周”)。
(三)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1997年至今) 出境旅游市场形成
2.三大宗教地位的确立和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 3.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 4.文艺复兴运动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活动性质与特征 第五节 旅游活动的特点
把4家旅行社今年9月下旬的预约人数与去年同 期比较后的结果显示:有意赴华旅游者约为2650人, 减少53%。
• 对于赴华旅游方面,日本某大型旅行社担心地表示 “旅游需求低迷大概会持续下去”。对于激烈的反 日游行导致日企店铺和工厂受损,有意见指出: “虽然我们确认了当地的安全性,但客户仍然有顾 虑,还有不少人反感地表示‘不想在中国花钱’。” 从各旅行社来看,业界龙头JTB的赴华旅游预 约人数减少51%。JTB表示:“与反日游行蔓延开来 的9月中旬相比,取消预约的情况已稳定下来,但 许多新客户仍在观望之中,前景不容乐观。”近畿 日本旅行社、日本旅行和日航旅行社的预约人数则 分别减少了64%、56%和48%。
• 钓鱼岛“国有化”后,原定20日在上海市举办的环 境技术博览会“2012日中绿色博览会”也被取消。
中日运动员均因“安全原因”放弃前往对方国参赛
• 因日本执意上演“购岛闹剧”,中日外交关 系及民间交流均受到影响。据日本共同社9 月19日报道,日本乒乓球协会19日宣布,日 本女兵选手石川佳纯已放弃参加将于21日在 中国黄石开幕的女乒世界杯。而另外也有中 国选手因“安全原因”,放弃参加将于22日 在东京开幕的射箭世界杯总决赛。
• 西博会开幕前一天的24日傍晚,主办方突然通知佳 能公司及广岛县等正在会场做准备的日企和相关团 体“请暂停参展,撤下展台”。这意味着这一由欧 盟各国、韩国等约5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家企业 参展的大型国际博览会独将日企排除在外。计划和 日中经协一同参展的北海道的一名负责人表示: “本想向中国内地市场宣传我们的旅游资源,不能 参展非常遗憾。”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第三章 旅游者83页PPT
(2)属于游客类型:出于娱乐、休闲、宗教、探亲、体育运动、会 议或过境的目的而访问他国的人;中途停留在该国的外国轮船或飞 机的乘客;逗留时间不到一年觉得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 及其设备的技术人员;国际团体雇佣的任职不超过一年或回国作短 暂停留的侨民。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国际联盟统计专业委员会的定义
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最早的国际旅游者的定义是 1937年由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tatistics Experts of the Short-lived League of Nations)提出的。
旅游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者概念的发展历程;掌握旅游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了解旅游者的基本类型;掌握旅游流的定义和特征; 熟悉和掌握旅游市场客流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熟悉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掌握提升文明旅游的途径。 能力目标 能准确解释关于旅游者的不同定义;能解释不同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需
求特点; 能分析旅游者在不同旅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同旅游动机; 能从宏观层次解释旅游客流的相关特性;能明确旅游者的权力和义务; 能指出旅游者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一节 旅游者概述 第二节 旅游者需求的激励因素 第三节 旅游流及其运动规律 第四节 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节 文明旅游
目前世界各国在对国际旅游者进行界定和统计时,往 往都是以罗马会议定义为基准的。由此看来目前世界 各国对国际旅游者的界定或定义原则上已经形成共识。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题库及参考答案各章节的练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旅游学概论第一节旅游的含义及特征1.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对旅游的定义被()所采用。
(A)A旅游科学专家联合会(AIEST) B世界旅游组织(WTO )C旅游旅游理事会(WTTC)2.自2011年起,每年的为“中国旅游日”。
(A)A 5月19日B 农历三月初三C 9月27日D 农历二月初二3.试阐述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技术性定义。
答:世界旅游组织的技术性定义:1993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关于旅游统计标准的一本科技手册中对旅游所下的定义是: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的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第一,规定了外出旅游的目的,包括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圣及其它;第二,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它地方的旅行;第三,在外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
4.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哪些共识?答: (1)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的活动。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2)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
(3)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产生的一些现象和关系。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现象的综合性。
5.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的活动。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
(A)A 异地性B 暂时性C 综合性D 单一性6.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 B )。
A 异地性B 暂时性C 综合性D 单一性7.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产生的一些现象和关系。
旅游学概论(郭胜著)CJ(三)
旅 游 者
一、决定个人旅游的因素
第二节
旅游者需求的激励因素
主观因素:旅游动机与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要 层次理论。这个著名的理论提出了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会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第二章
旅 游 者
一、决定个人旅游的因素
第二章
旅 游 者
修学旅游
第一节
旅游者概述
修学旅游是以研修异国他乡的文化为主要目的旅游活动。
名校校园游(如北大游、清华游、哈佛游等)也可视为修 学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二章
旅 游 者
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是以参加和欣赏国内、国际各类体 育赛事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第一节
旅游者概述
体育与旅游具有相同的目的:
自从 1936年以后,西方各国都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据一份统计 春节、“五一”、“ 十一”旅游黄金周,就是人们对闲暇时间 资料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带薪休假 (除周末和法定假日)一般在20天 的利用。黄金周旅游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左右。这就是为什么旅游在西方国家很时兴的原因之一。
第二章
研究旅游动机的意义
第二节
旅游者需求的激励因素
主观因素:旅游动机与需要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直接影响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地区选择、计划安 排、时间顺序、支付动机等。因此,研究旅游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动机对旅游行为的三方面作用
规范作用 启动作用
动机变化对旅 游行为产生影响
第二章
旅 游 者
研究旅游的动机意义
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一节
旅游者概述
观光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一章绪论《旅游学概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国 内旅游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掌握旅游学的研 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并熟 悉一些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 难点: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方法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十分。
主要内容:
1.1 旅游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即由对象研究而产生的与对象相对应的理论。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便是由对 旅游学对象的研究及其任务的实施而形成的相关内容。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十分。
3.方法论
一个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学科与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专
另外,一些在国外近年旅游研究中比较受重视的研究领域(如旅游体验),在中 国还鲜有问津者;而国外的传统研究领域(如旅游人类学),在国内也没有得到深入 展开。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十分。
1.2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
一、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旅游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探讨,一般都把旅游现象 作为研究对象。但因为对旅游现象的性质认识不同,在旅游现象具体表述上 出现了分歧,因此,具体研究对象也就各有差异。
1.概念体系
学科的建立首先必须解决该学科的基本概念问题,概念体系是旅游学的基 础。旅游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概念系统,这个系统来源于对旅游现象的基本认识 ,也融合了相关学科的成熟概念。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旅游、旅行、游 览等等。
2.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它直接体现了旅游学的学科内容,
1981年,伍宇峰《旅游经济》 1982年,王立钢、刘世杰的《中国旅游经济学》 1985年,黄辉实的《旅游经济学》 1985年,顾树保的《旅游市场学》 1986年,林南枝、陶汉军的《旅游经济学》
旅游学概论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1.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水平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种类、组合、结构、功能和性质 等的评价,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水平,评估其在旅游 地开发建设中的地位,以便为新旅游区的开发提供科 学依据,也为已开发或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
扩大的依据。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长城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埃菲尔铁塔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字塔
九寨沟瀑布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空间上的地域性
旅游资源作为地域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地理环境的 影响和制约。这种地域差异性使各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具有 不同的特色和旅游魅力。例如岩溶地貌景观大面积的存在于我国 西南地区,而丹霞景观则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地区。各民族的风 土民情各不相同,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雾凇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四)构景上的综合性
旅游资源往往是由多种要素综合在一起组成,孤立的景物很 难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要素种类越 多,联系越紧密,综合性越强,地区整体景观效果就越好,综合 开发利用的潜力也就越大。 旅游地的形成是多种旅游吸引物聚集的结果,可能既有自然 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遗存 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验性的。
第四章
关键概念: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源评价
旅游资源类型
旅游资源特征
旅游资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保护
旅游学概论第一至八章((不是权威资料,仅供参考))
旅游学概论第⼀⾄⼋章((不是权威资料,仅供参考))第⼀章旅游产⽣与发展第⼀节原始社会早期⼈类迁移活动(原始社会早期—新⽯器时代中期)1. ⽬前的基本共识:⼈类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从早期的旅⾏活动发展演进⽽来。
2. 运⽤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解释为何为原始社会⼈类活动为迁移:背景:(1)⼈类⽣活状态⼀直处于饥饿和⾃然灾害中的不确定因素中;(2)没有剩余物。
背景说明:到新⽯器时代中期,缺乏劳动剩余物,还不存在有意识的⾃愿外出旅⾏的需要。
迁移:(1)在这段时期⼈类从某地迁到另⼀个地⽅,但此类活动都因为⾃然因素,⼈为因素的威胁⽽被迫进⾏,出于求⽣本能。
因此,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段时间⼈类没有客观上的展开旅游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外出旅⾏的愿望⼈类的迁移活动带有被迫性和求⽣性。
不为现今意义上的旅⾏或旅游活动。
第⼆节⼈类旅⾏需要的产⽣和发展旅⾏需要产⽣的背景:(经商,贸易)(原始社会末期---奴⾪制度早期)三次社会⼤分⼯:(1)畜牧业和农业;部落间交换仅有的少量劳动剩余物。
(2)⼿⼯业和畜牧业,农业:⽣产技术提⾼进步,产品交换数量范围变⼤,⼿⼯业产品的⽣产⽬的是为了交换。
(3)商业和农牧,⼿⼯业:原始社会⽡解奴⾪制社会形成,易货贸易的发展,⼈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产需求情况,去交换⾃⼰的产品和货品,由此产⽣了旅⾏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因此,⼈类最初旅⾏活动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是出于现实主义⽬的,特别是经商贸易,扩⼤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促发产⽣的经济活动,在最初年代,商⼈开创了旅⾏的通路。
奴⾪制社会的旅⾏发展:(奴⾪制社会时期)(1)西⽅代表:古罗马帝国奴⾪制国家的发展繁荣,客观上为当时旅⾏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疆域辽阔,秩序稳定,⽣产技术提⾼,航海技术较发达,许多宽阔的⼤道,旅店产⽣。
旅⾏活动基本上在本国境内进⾏,以较近距离旅⾏为主,也有国际性经商贸易旅⾏。
(2)东⽅代表:中国商朝与西⽅相似,商朝为中国奴⾪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交通运输⼯具从夏朝⾈车的普及和⼤型牲⼝⽤于交通运输,春秋战国时期,商贸活动更⼤发展,出现⾏踪遍天下的⼤商⼈,吕不韦等。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旅游学基本概念 旅游学理论基础
旅游学概述 旅游学研究方法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旅游学概述
旅游学定义
旅游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及其现象的学科 旅游学涉及旅游需求、供给、市场、资源、环境等多个方面 旅游学旨在揭示旅游活动的规律为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旅游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涉及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旅游业概念与分类
旅游业定义: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的一系列行业和部门的集合。
旅游业的分类:根据服务类型和 业务范围可以分为传统旅游业和 现代旅游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旅游业的构成:旅行社、酒店、 交通运输、景点等。
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敏感性、 劳动密集型等。
04
旅游学研究方法
旅游学研究方法概述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实验法:通过控制一定条件下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分析原因。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旅游现象获取第一手资料。 内容分析法:对旅游相关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挖掘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05
旅游学理论基础
旅游学理论基础概述
旅游学定义: 研究旅游活动 及其现象发生、 发展的规律和 机理的科学。
旅游学的研究方 法与意义
03
旅游学基本概念
旅游者定义与分类
添加标题
旅游者的定义:指离开常住国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暂时性访问、观 光、度假、休闲等活动的个人或群体。
添加标题
旅游者的分类:按照旅游目的可分为观光旅游者、度假旅游者、商务 旅游者、会议旅游者等;按照旅游时间可分为长期旅游者和短期旅游 者。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全书课件汇总整本书电子教案(最新)
(三)旅游活动的类型
(3)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第一,从消费程度方面看,国内旅游的消费层次一般较低,而国
际旅游的消费水平通常较高。 第二,从便利程度上看,国内旅游的开展一般很少存在语言障碍,
而且不需要办理什么手续,而出国旅游时大都会遇到语言障碍问 题,而且必须办理各种规定的旅行手续,例如出入境证件(护照与 签证)、海关的报关与验关、卫生检疫、货币兑换手续等等。 第三,从经济作用方面看,国内旅游消费只是促使国内财富在地 区间的重新分配,并不直接带来国家财富总量的增加;而国际旅 游则是国际旅游者将其在客源国的所得收入用于在旅游接待国消 费,所以会直接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
际旅游和不过夜的国际一日游。
《旅游学概论》
(三)旅游活动的类型
(2)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
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到本国 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国内旅游活动也可根据是否在旅游目的地停留过夜, 划分为过夜旅游和不过夜的一日游。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
(一)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旅游概念性定义
7.世界旅游组织的技术性定义:1993年世界旅游组织 (WTO)在关于旅游统计标准的一本科技手册中对旅 游所下的定义是: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 他目的离开他们的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 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 第一,规定了外出旅游的目的,包括休闲、娱乐、度 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 朝圣及其它;第二,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它地方的旅 行;第三,在外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
《旅游学概论》
(一)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旅游概念性定义
4.流动定义:1974年,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人们离开 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 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注意: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的本质特 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全套
第一章旅游学概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观国之光”一语出自《__易经_____》,这便是“观光”一词的由来。
2.2008年世界旅游日主题口号是: 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1. 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把旅游定义为( A )所采用。
A 旅游科学专家联合会(AIEST) B.世界旅游组织(WTO) C 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2. 1954年,德国的克拉普特以形成旅游消费的动力和以旅游消费的过程为中心为题,写出了( A )一书。
A 《旅游消费》B 《旅游及旅游收入的经济理论》C 《旅游活动》三、多项选择题1.旅游的主要特征有( ABD )。
A.消遣活动; B.文化活动; C.消费活动; D.以审美为特征的活动2.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有( ABC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B.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C.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我国旅游实际相结合的方法;D.认真读书,学好理论四、简述题1.怎样给旅游下定义?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哪些共识?答: 基于不同的目的——理论研究的、统计的、立法和行政的、市场开拓的,人们对旅游的定义做过很多界定。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旅游是包含有众多特征很难准确给予定义的一个概念。
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以下共识: (1)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的活动。
(2)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
(3)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如何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答: 旅游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同时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属性,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
具体来说:(1)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2)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3) 旅游形式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日益丰富3.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答: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直接具体对象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活动性质与特征 第四节 旅游活动的性质
3.旅游活动是人类的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消 闲活动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以审美为 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是综合性的审美实 践。
三现象
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需要借助于食、住、行、游、 购、娱等诸多方面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产品和服 务的获得,则需要旅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这就为 目的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五)综合性
旅游活动是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它的综合性主要体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旅游需求与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性。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食、住、行、游、购、娱
等各方面的服务都有需求,从而体现出需求的综 合性。旅游者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在旅游活动中 所进行的消费同样具有综合性。旅游消费既包括 生存性消费,又包括享受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 是实物消费、劳务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综合。
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 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 动。
阳朔西街
一、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
(一)审美性
旅游者在活动中寻求 娱乐和消遣,以得到美 的享受。旅游活动是一 种寻求美、探索美、欣 赏美、享受美的综合审 美实践活动。
(二)娱乐性
是指旅游者求趣、求乐的目的贯 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
其二,是旅游活动所需服务的提供者具有综 合性。
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既有交通运输业、餐 饮业,通讯业等经济型部分,也有公安、 海关、卫生等非经济性部门,只有与众多 相关产业和部门进行全面的协调与合作,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其三,是旅游活动的涉及面广,具有 综合性。
旅游活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自 然等各个方面的事物和因素,是一种 以经济形式表现出来的多元化和多层 次的复杂综合体。
3.经济活动
旅游活动可以增进国际间相互了解,消除偏见和 误解、缓和紧张关系,有助于推进世界和平。 现代国际交往中,旅游被赋予“民间外交”的美 称。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配有“旅游学概论(第三版)”数字课程 。
教材特色
一、完善教材体例 修订后的教材架构设计更加合理,章节条目更加顺理到位。同时,进一步使教材体现课程教学重点、教学内 容、学生能力结构以及评价标准有机衔接和贯通; 二、反眺产业发展成就和学术成果 把旅游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引入了教材,使教材能够更契合旅游业发展实际; 三、突出产教对接 体现旅游产业发展要求,使教材内容对接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接旅游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对接旅游企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同时,使教材对接中国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标准; 四、体现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 加强案例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内容,进一步充实知识链接、拓展阅读、案例链接等教学小栏目,增加实践教学 内容和实训项目,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014年7月28日,《旅游学概论(第三版)》入选第一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
2014年8月11日,《旅游学概论(第三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内容简介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旅游学概述,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者,旅游资源,旅 游业,旅游市场,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生态旅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危机管理,旅 游文化,旅游组织等 。
作者简介
郭胜,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 。
感谢观看
该教材的修订工作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有着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老师负责。具体编写分工如 下:第一章、第八章、第九章由吴兰桂修订,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由曹培培修订,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由张红英修订,第十章由朱杰修订,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由郭胜増写。全书由郭胜、曹培培统稿定稿。
旅游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有关史料显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却是有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的迁移活动,但我们必须看到,首先,所有这些迁移活动都是迫于自然因素或某些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发生,因而具有被迫性的特点;其次,所有这些迁移活动的发生都是出于谋求生存需要,因而具有求生性的特点。
对此我们不难理解,这类迫于生存需要而远走他乡的迁移活动,充其量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
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转移到工业城市。
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归自然地追求。
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
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答:⑴公众性: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些人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便四散而去,彼此不再有任何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r,2002)。
day visits) 部 分 有一定的交叉:一 日游既可以看成是 当地居民的本地性 户外游憩活动。
1.1.2 泛旅游活动 (接上)
1.1 旅游活动界定
活动时间 活动类型
闲暇时间
工作时间
休闲活动(大游憩:游憩活动谱)
外出事务活动
游憩活动
旅游活动(广义旅游)
户内游憩
户外游憩(小游憩)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1995)对旅游行动作了如下界定:
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而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并在那 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一个人的惯常环境是由其居住地周围的地区 及其所有经常光顾的地方组成的。
旅游活动具有三个方面的本质特征:
境内旅游(internal tourism)包括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
国 民 旅 游 (national tourism) 包 括 国 内 旅 游 和 出 境 旅 游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1995)。
中国入境、出境、国内三大市场的发展战略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 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愉悦
在惯常环境方面,很多国家提出的标准是旅行距离,也有些国家的标准是离开所在 城市,还有些国家是通过旅行时间的规定间接对惯常环境作出界定,比如6小时以上 或过夜。投宿游(overnight visits)是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投宿游往往能够给目的地 带来更多的消费收益。第二住宅(second home)的出现更给如何界定惯常环境的 空间范围提出了难题。
邻近区域
旅游学概论(第3版)
吴必虎 黄潇婷等编著
目 录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旅访旅旅观 商旅移旅旅旅旅
游客游游光 务游动游游游游
活与产学与
·
目性中接支公
动旅品科度 会的与介待持共
游与
假 展地旅服服行管
需供
吸 与与游务务业理
求给
引 节旅交
物 事游通
活城
动市
01
旅行活动的范围 休闲活动是人类在闲暇时间(工作、 本地游憩与异地游
比旅游活动更宽 睡眠及满足其他基本生存需求之外的 憩二者结合在一起
泛 , 旅 游 活 动 必 时间)内所从事的活动。
, 称 为 “ 大 游 憩 ”;
然是旅行活动, 但旅行活动不一 定是旅游活动。
广义的旅游活动既包括人们在闲暇时 间内的旅行(愉悦旅游),也包括人们在 工作时间内的旅行(商务旅游),休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远程
公共空间
愉悦旅游(狭义旅游)
商务旅游
基于居所的 日常游憩:看
游憩:阅读、 演出、去餐 一日游:走访 观光旅游、休闲度 商务旅行与旅游、
园艺、网络、 馆、参与运 景点、野炊、 假旅游、娱乐购物 会议与展览、教
电视、社交 动、观看比 自驾郊游等 旅游等
育旅游等
等
赛、社交等
空间范围
居所
当地
泛旅游活动
国内旅游(domestic tourism)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基于愉悦、商务或其他 目的,离开其惯常环境而在该国或该地区境内针对某些地方的持续时间不超过一 年的旅行及滞留活动。
国际旅游(international tourism)包括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其中,入境旅游 (inbound tourism)是指非本国居民基于愉悦、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其惯常环境 到访某一特定地区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访问活动;出境旅游(outbound tourism) 是指某一特定地区的居民为了愉悦、商务或其他目的而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 地区并在那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活动
● 掌握世界旅游组织关于旅游活动的定义 ● 理解旅游活动的移动性、异地性与暂居性 ● 了解泛旅游活动的意义 ● 了解现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 了解现代旅游业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 了解旅游活动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
1.1 旅游活动界定
1.1 旅游活动界定
1.1.1 旅游行为 概念性定义
惯常环境
1.1 旅游活动界定
1.1.2 泛旅游活动
泛旅游活动(pan-tourism activity)是将人类在闲暇时间或工作时间内所表现出的户 外游憩、愉悦旅游和商务旅游等各种短暂性空间移动行为界定于同一个领域内。 在考虑本地游憩的情况下,它未将异地性作为必要条件。
旅游&旅行
旅游&休闲
户外游憩
第一,移动性,旅游活动是指一种人类的移动行为;
第二,异地性,移动性导致异地性并产生了参与者与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接触;
第三,暂居性,移动及异地过程具有暂时性特征而非长久移居。
西方国家主要从旅游需求角度设计了一套术语来阐述旅游消费现象,创造了需求预 测、产品偏好、目的地选择、满意度评估等概念体系来观察和分析旅游活动。
当地户外休闲的活 动称为“小游憩”。
旅游活动与户外游
旅行更多地强调 活动和广义的旅游活动有一定的重叠。 憩在一日游 (same-
人们在空间上的 移动过程,而旅 游还包括在异地 的短暂滞留过程。
狭义的旅游活动主要发生在闲暇时间 内,属于休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休 闲活动与旅游活动之间很难截然给出 界线,而是一个连续行为带谱
1.1.1 旅游行为 (接上)
1.1 旅游活动界定
“不超过一年”是 针对国际旅游而 言的,针对国内 旅游的时限则较 短,中国对国内 旅游的规定是“6 个月以内”。
时间
早 期 的 研 究 者 如 亨 齐 克 和 克 拉 普 夫 (Hunziker and Krapf,1942)认为,“旅游……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 牵涉任何营利性活动”,随着城市化、全球化进程加快, 商务旅行、会展节事等产生的移动性应纳入旅游范畴 这一观点获得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世界旅游组织建 议的定义放弃了对愉悦性的坚持,而接受了更为宽泛的 理解,旅游活动的目的被分为休闲、商务和其他三类。
中国政府旅游部门以计划性供给为出发点提出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 娱。随着旅游活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使用六要素来阐述旅游活动,特别是 用来概括休闲度假、工商事务、会议节事、探亲访友等旅游活动,已经力不从心。
1.1.1 旅游行为 (接上)
1.1 旅游活动界定
技术性定义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被分为国内旅游活动和国际旅游活动两大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