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职业卫生是指以保障职工安全健康为目标,通过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为了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国纷纷制定了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以规范和指导相关工作的进行。
一、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是国家对于职业卫生工作所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
不同国家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致内容相似,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会明确规定雇主在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与义务,要求雇主建立并执行相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职业病是特定职业场所或工作环境中所引起的疾病,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会对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提出具体要求,包括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实施防治措施、监测职业病患病情况等。
3. 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还会要求对职业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职业病危害问题。
这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测量和评估,对职业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等。
4. 职业卫生培训为了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能力建设,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还会对职业卫生培训提出要求。
这包括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卫生标准是对于职业卫生工作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指导,用于衡量职业卫生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根据不同的职业卫生风险,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以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1. 职业卫生检测标准职业卫生检测标准是衡量职业卫生风险的重要指标,根据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将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化学、物理和生物三个方面的检测,确定职业卫生风险的程度。
2. 职业卫生防护标准职业卫生防护标准是指针对不同的职业卫生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要求。
包括工作场所的通风设施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要求等。
3. 职业病阈限值标准职业病阈限值标准是指对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允许接触量进行限制,以确保职工不受其危害。
职业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职业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保护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为了确保职业卫生管理的有效实施,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国家法律法规1. 《劳动法》:这是我国职业卫生管理的核心法律,它规定了雇主的职业卫生保护责任,并确立了职工的权利和利益。
在劳动法中,关于职工职业健康方面的规定有助于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
2. 《职业病防治法》:该法规定了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管理的要求。
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是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个法律可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3.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是职业卫生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个法律规定了对企业和雇主负有的安全生产责任,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行业标准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这是一项重要的标准,用于对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及确认。
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评估职业卫生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和监测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进行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并采取措施保护职工的健康。
3. 《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这个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要求,例如通风设施、防护设备等。
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标准来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职工的健康。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了有效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制定适当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在职业卫生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2.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制度: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和评估职业卫生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提供相关的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4. 职业卫生监测制度:建立定期的职业卫生监测机制,对工作环境和职工的健康进行监测与评估。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以上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对于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并探讨其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
一、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职业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出台,旨在保护劳动者免受工作环境中的危害,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二、主要内容1.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中国职业卫生法律体系的核心法规。
该法规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管理和赔偿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雇主有责任确保工作场所的卫生安全,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2. 远离高危化学品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对高危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
雇主必须确保工作场所中的高危化学品不超过规定的安全浓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员工免受其危害。
3. 作息时间和劳动强度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还关注员工的作息时间和劳动强度。
雇主要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
同时,雇主也不能强制员工进行超负荷工作,以防止出现职业倦怠和健康问题。
4. 个人防护措施雇主必须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同时,员工也有责任正确使用这些防护用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实施效果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执行,对企业和员工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确保了员工的基本权益,保护他们免受工作环境中的危害。
这使得员工能够在一个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减少职业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
2. 提高企业形象和声誉遵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企业严格遵循相关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不仅可以保护员工的健康,也能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
3.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员工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更加健康和积极,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四、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1. 企业责任加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一、选择题(100题)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B )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A.生命 B.健康 C.安全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A)。
A.疾病B.症状C.事故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 A )。
A.职业卫生保护B.合法权益C.职业健康安全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的( C )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分管部门B.分管负责人C.主要负责人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 B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机制,统一领导、指挥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
A.乡(镇)级B.县级C.市(地)级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第一、二款规定:国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 A )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B.卫生行政 C.劳动保障行政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保护和促进工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和标准。
为了确保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不受职业病的侵害,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一、职业卫生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中国的基本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该法律法规规定了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行政职责和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等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是中国的劳动基本法律,其中包含了一些关于职业卫生的规定。
该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劳动者有权拒绝存在职业危害的工作岗位。
3.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条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条例》是中国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具体指导。
该条例规定了企业职业卫生的组织管理、职业卫生检测和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等内容。
企业必须按照该条例的要求,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
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了实施职业卫生管理,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监测和控制,以及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1. GBZ2.1-2007《职业卫生技术规程》《职业卫生技术规程》是中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中的核心标准,是指导职业卫生工作的基本规范。
该标准从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和控制、职业卫生检测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
2. GBZ 2.2-2014《职业性化学物质接触限值》该标准规定了常见职业性化学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以及工作场所中化学物质的空气浓度监测和评价方法。
3. GBZ 2.5-2006《职业性噪声危害防护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中噪声的危害防护要求,包括噪声测量、防护设施的设计与选用、劳动者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内容。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消除工作场所对工人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因素的一系列综合技术措施和管理活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内容。
一、《劳动法》《劳动法》是职业卫生的基础法律,其中包含了关于职业病防治的基本要求和责任。
该法规定了雇主应该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采取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以及对职业病患者予以救治和补偿等内容。
二、《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卫生领域的核心法律,旨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该法对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评估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并要求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控制措施,确保劳动者不受职业病危害。
三、《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明确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根据该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包括体检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等,以及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台账。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对各类危害因素进行了分类,并列出了相应的防护要求和管理措施。
该目录的制定旨在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五、《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是我国管理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的基本法律,其中包含了职业卫生的相关要求。
该条例规定了危(wei)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储存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及劳动者的健康。
附件:1.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条例2.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诊断技术指南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规范法律名词及注释:1. 劳动者:指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不包括管理人员。
2. 职业病:指因劳动过程中接触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 用人单位:指以劳动组织者为雇主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职业卫生主要法律法规(全文)

职业卫生主要法律法规(全文)职业卫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职业卫生主要法律法规,并对每一个章节的内容进行细化说明。
一、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卫生领域的基本法律,其目的在于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该法分为九章,涵盖了职业卫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监督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诊断和评估等内容。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是职业病防治法重要的配套法规,用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归类和编码。
该法规涵盖了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标准和编码规则,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支持。
三、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是卫生监督部门实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具体规定。
该办法对职业卫生监督的组织与实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与咨询、监督检查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四、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是对从事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的机构进行管理的法规。
该办法规定了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与评估、人员资质要求、服务内容与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五、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管理办法是对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的管理和使用进行规定的法规。
该办法明确了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发布、使用与更新等方面的规定。
六、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办法是为了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及时报告和有效处理而制定的法规。
该办法规定了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报告程序、调查处理程序、隐患排查与整改等方面的要求。
七、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办法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办法是对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进行管理的法规。
该办法规定了个体防护用品的分类与标准、质量监督与检验、销售与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八、职业卫生技术标准与分类职业卫生技术标准与分类是对职业卫生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二、我国职业病危害防治现状
(一)职业病发病形势 1、职业病总量大,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 据国家卫计委公报,2012年共报告职业病27420例。其中尘肺病24206例,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二、我国职业病危害防治现状
(二)职业病危害接触形势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接触人群数量巨大 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超标情况严重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安全监管 总局石英砂行 业调研,所检 测的石英砂加 工企业粉尘全 部超标,最高 超标1240多 倍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名词术语
《职业病目录(2002年)》 (卫法监发[2002年]第108号) 10大类,115种
1、尘肺 (13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3、职业中毒(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6、职业性皮肤病 (8种) 7、职业性眼病 (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3种) 9、职业性肿瘤 (8种) 10、其他 (5种)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名词术语
(二)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 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 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

劳动者
职业史
四个要件任缺其一
接触职业危害原因
都不属本法所称职业病
国家已公布旳职业病分类 和目录中所列职业病
Page 17
职业病旳范围 职业病 分类及目录:
十类 132种
1957年我国首次公布了《有关试行“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方法”旳 要求》,将职业病拟定为14种 1987年11月卫生部、原劳感人事部、财政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公布了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方法旳要求》,将职业病定为九大类99种 2023年,为配合《职业病防治法》旳实施,原卫生部联合原劳动保障部公布 了《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增长到10类115种。 2023年3月印发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目前旳职业病目录为10类132种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旳管理,提 升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旳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Page 20
职业病防治旳主要内容
职业卫生防治工作旳
五个主要关口
1 第一关口
前期预防
2 第二关口
劳动过程中旳防护与管理
3 第三关口
维护和保障职业病人权益
4 第四关口
5
建设项目卫生审查
竣工验收
危害控制 效果评价
职业病防治旳主要内容 职业病旳前期预防 第一种关口
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下 列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旳,建设单位在可行 性论证阶段应该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放射性-卫生行政部门应该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 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告知建设单位。
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合劳动保护条例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一)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一)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一)背景介绍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预防、监测、评价、控制因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引起的职业病和相关健康影响的科学和技术。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本文将重点介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一部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中国职业卫生领域的核心法律法规之一。
该法于2002年实施,为预防、控制和治疗职业病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该法,雇主有责任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权益,包括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以及对职业病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和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还规定了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和报告制度,强调雇主和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明确了政府职责和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加强了对违法单位和个人的法律制裁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中国劳动领域最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
该法于1994年颁布,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中也包括职业卫生方面的保护。
根据该法,雇主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无害的工作环境,并采取相应的职业卫生措施,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包括知情权、参与权和拒绝权。
劳动者有权知道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和风险,并对其工作环境提出合理要求。
雇主不得违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否则将面临法律制裁。
《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指南》国际劳工组织(ILO)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致力于改善全球劳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质量。
《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指南》是ILO制定的一项重要指南,旨在帮助各国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
该指南强调将职业卫生融入企业的管理体系中,以确保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一、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国家21世纪颁布的第一部卫生单行法律。
它以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为宗旨,规定了我国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中的各种法律制度。
该法律确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律关系主体有政府卫生及相关行政部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以及承担职业卫生检测、体检和职业病诊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单位等四方。
法律明确了上述四方之间的行政和民事法律关系,并分别规定了各自的权利义务、法律地位、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我国职业病防止所采取的“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策略;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职责和义务;突出了劳动者健康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规定了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事业病防治监管中的职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以及各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保障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总体运行制度,即政府监管与指导、用人单位实施与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和自律、社会监督与参与以及职业卫生服务技术保障等。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我国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制度是:职业卫生监督制度;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按职业病目录和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制度;劳动者职业卫生权利受到保护制度;职业病病人保障制度;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职业病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鼓励科学防治。
淘汰落后的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以及职业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机构及其队伍管理制度等。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是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政府在职业卫生和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与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签署的公约或承诺的重要体现。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引言: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中保护劳动者健康的一系列措施。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职业卫生,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旨在介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包括其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等。
通过了解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可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监督,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健康水平。
概述:正文:一、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背景1.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起源a.早期职业卫生管理的薄弱性;b.北京长城建筑工地事故的触发;c.职业卫生法的首次出台;2.国际上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发展a.部分发达国家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概述;b.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卫生标准推动作用;c.国际上的职业卫生合作与交流。
二、中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劳动法》中的职业卫生规定a.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保护;b.职业卫生保障的基本要求;2.《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和要求a.国家职业卫生目标的确立;b.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监测;c.职业病诊断、鉴定和医疗救助;3.职业卫生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规定a.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和控制;b.作业场所卫生和个人防护;c.职业卫生监督检测和事故处理;4.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a.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b.职业卫生的培训和教育;c.职业卫生知识的推广和应用。
5.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a.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b.职业卫生监管措施和效果评估;c.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补充规定。
总结:通过对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职业卫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和保障职业卫生。
在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内容丰富,从劳动法到职业病防治法,从标准制定到卫生监督,覆盖了职业卫生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只有加强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和实施,才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推动职业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身心健康而采取的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和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职业卫生工作。
本文将介绍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
1.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的出台可以推动企业以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生产,预防和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提高劳动者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2.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2.1 职业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卫生法律体系的核心。
这部法律规定了职业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措施,包括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管理和监督等内容。
根据这部法律,用人单位有责任采取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使用安全的设备和工具,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提供相关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等。
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要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有效实施。
2.2 职业卫生管理规定除了职业卫生法之外,还有一系列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
其中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条例》、《职业性病害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工人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定》等。
这些管理规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例如,《职业卫生管理条例》对职业危害评价、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职业病防护工程等进行了具体要求。
《职业性病害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则对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进行了规定。
这些管理规定的出台为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2.3 职业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在职业卫生领域,还有一些职业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各种职业卫生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这些标准和规范是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和实施依据。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采用各种预防和改善措施,保护工作环境和劳动者免受有害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危害,维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门学科。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安全,各国普遍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我国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
首先,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基本法,目的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根据该法,用人单位应当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采取必要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同时,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劳动条件,并参加职业卫生培训。
其次,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也涉及到职业卫生方面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无害的劳动条件,制定和实施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措施。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等,并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给予保障。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职业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对于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存在和实施,对于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能够促进工作环境的改善,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它们也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责任和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仅仅依靠法律法规是不够的,职业卫生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法律法规的落实执行;用人单位应落实职业卫生主体责任,改善工作环境和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保护措施;劳动者应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是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保障。
全社会应该关注职业卫生问题,共同努力,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劳动保护氛围。
职业卫生法律学问网上答题

1、用人单位应当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及时组织救助、进行健康检查和()A.医学观察B.取消其工作资格C.遣散回家2、()属于强制性健康监护。
A.上岗前检查B.、在岗期间定期检查C.应急健康检查3、诊断尘肺病需要进行()检查。
A.答:详细询问职业史和症状;做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内科常规检查;高千伏后前位胸片;B.血常规;详细询问职业史和症状;C.尿液检查;高千伏后前位胸片;4、生产性粉尘是通过()的途径进入人体的。
A. 呼吸道B. 皮肤C、消化道5、防尘口罩更换规定:()。
A.半年更换一次B.没有统一规定的更换时间C.三个月更换一次6、为了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社会监督,促进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工作,《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人单位违反本办法行为的举报。
()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A.本人B.单位C.任何单位和个人7、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的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冲洗设备、应急车里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A.禁止进入B.注意隔离C.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8、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A.180B.120C.909、涂装工人常见的职业病()A.噪声性耳聋B.职业性苯中毒和苯所致白血病C.化学中毒10、汽车装配行业存在哪些职业危害因素A..噪声、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高温、苯B.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一氧化碳、二氧化氮C.以上都是11、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应遵循医学资料( )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应注意维护资料的完整和准确并及时更新。
A.有效性和实用性B.真实性和准确性C.保密性和安全性12、如何选用防尘口罩?A.阻尘效率;适合性;佩戴舒适B.价格;C.安全;13、汽车装配行业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较大的岗位是()A.焊接、调漆、涂装B.焊接、调漆C.焊接、调漆、涂装、切割14、《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根据甲级、乙级和丙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界定了不目):()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只能在其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相应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一、基本知识:
1.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职业安全防治法》)
2.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法规、标准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暂行规定》)
3.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
4.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是职业健康工作的监管主体:
国家安监总局负责全国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
康的监管工作。
县级以上安监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工作。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5.中介服务与社会监督:
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依法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任何单位、个人均可向安监部门举报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健康上的违法行为和职业危害事故。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暂行规定》)
二、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健康工作中的职责: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2009.7.1)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健康中必须履行以下职责(义务):
1.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
2.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知识和能力,并接受安监局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
3.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在岗期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并监督其依法依规操作;
4.存在职业危害的单位应建立健全下列法定制度、规程:
①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②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③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④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⑤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⑥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⑦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⑧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⑨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⑩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5.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①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要分开;
②作业场所和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③要有有效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④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浓度必须符合国标行业标准要求;
⑤符合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
6.及时、如实向安监部门申报职业危害因素,并接受其监督检查。
7.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对职业危害进行“三同时”规定,并进行危害预评价,产生职业危害的项目应编制职业危害专篇,并到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8.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要有危害控制预案评价,项目验收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必须验收合格,取得安监部门批
复文件后,方可投入使用。
评价报告、批复文件送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9.存在职业危害的单位,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置公示公告栏,公布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岗位,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明确说出危害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10.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教育督促其正确穿戴使用,不准发钱代替实物。
11.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要有专人进行日常监测、维护、检修、保养,不准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
12.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建立档案,向职工公布,报安监局备案。
13.在日常监测中,发现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浓度超标,要立即整改、治理,确保安全。
14.设备、产品要向用户提供职业危害方面的相关内容,任何单位不准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材料。
15.不准转移职业危害作业给不具备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
16.采取新工艺、设备、材料,淘汰落后的东西。
17.如实和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办理工伤保险并缴费。
按国家规定,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告知结果,费用由单位承担。
上岗前未健康检查的,有职业禁忌的,不准上岗。
受到职业健康损害的,调离原岗位,妥善安置。
未进行离岗前健康检查的,不准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18.为从业人员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
从业人员离开单位时,如实、无偿提供签章后的档案复印件给本人。
19.及时报告职业危害事故,不准迟报、漏报、谎报、瞒报。
20.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向安监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21.依法配合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法律责任:
1.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万元以下罚款:
①无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
②未按规定建立职业危害防治制度,操作规程;
③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未按规定接受职业健康培训的;
④未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的;
⑤未按规定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评价结果存档、报告、公布的。
2.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并处2万以上、5万以下罚款:
①未按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因素的;
②未按规定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或监测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
③订立、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劳动者职业危害真实情况的;
④未组织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无健康档案,不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的。
3.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处5万以上,20万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作业或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敢规定权限责令关闭:
①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强度、浓度超过国标行业标准的;
②未提供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防护用品或提供不符合标准的设施、用品的;
③未按规定对防护设施、用品进行维护、检修、检测,并保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的;
④不按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评价的;
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经治理任然不达标的;
⑥发生职业危害事故,不采取措施、不按规定及时报告的;
⑦不按规定公布操作规程、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
⑧拒不执行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指令的。
4.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以上,30万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对企业实行关闭:
①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的职业危害而采用的;
②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的;
③将产生职业危害作业转移给不具备条件的单位或个人,或自己没有条件而接受的;
④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
⑤安排未体检、有禁忌、未成年工、孕期、哺乳期女工从事产生职业危害作业或禁忌作业的;
5.生产经营单位违法违规,已经造成从业人员生命健康严重损害的(已经得职业病或产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令停止作业,或提请相关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并处10万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6.职业危害预评估报告、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
控制效果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未按规定送安监部门备案的,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7.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材料,没按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8.安监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未按规定报告职业危害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职业健康违法处罚由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决定。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