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17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学语文选择题一、 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体裁是A. 五言古诗B. 五言律诗 C. 五言绝句 D. 杂言诗2.沈从文《边城》表现的地域风情是A. 闽东风情B. 湘西风情C. 赣南风情D. 北平风情3.下列诗人中,诗风苍凉悲壮的是A. 曹操 B. 陶渊明C. 李白 D. 王维4.下列作品中,借用了乐府旧题的一组是A. 李白《行路难》、杜甫《蜀相》B. 陆游《关山月》、李白《行路难》C. 曹操《短歌行》、陶渊明《饮酒》D. 王昌龄《从军行》、白居易《杜陵叟》5.下列作品中,同属于人物传记的是A. 《张中丞传后叙》《陈情表》 B. 《五代史伶官传序》《马伶传》C. 《李将军列传》《冯谖客孟尝君》 D. 《李将军列传》《马伶传》6. 《苦恼》《猎人笔记》《麦琪的礼物》的作者依次是A. 屠格涅夫、欧·亨利、契诃夫 B. 契诃夫、屠格涅夫、欧·亨利C. 欧·亨利、契诃夫、屠格涅夫 D. 契诃夫、欧·亨利、屠格涅夫7.下列关于作品、作者、体裁搭配完全正确的是A. 《报刘一丈书》——侯方域——书信体议论文B. 《论毅力》——梁实秋——议论文C.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书信体驳论文D. 《陈情表》——李斯——奏章8.关于苏轼《前赤壁赋》一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44A. 是一篇文赋B. 文章的语言骈散相间,音韵和谐C. 文章在结构上采用的是主客问答、伸客抑主的方法D. 文章对景物描写体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9.关于《陌上桑》一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44A. 是一首汉乐府民歌B. 是一首叙事诗C. 诗中主人公是罗敷D. 是一首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10.下列作品中,属于记事散文的是A. 曹禺《日出》 B. 郁达夫《故都的秋》C. 茅盾《香市》 D. 鲁迅《灯下漫笔》11.冰心、郁达夫、徐志摩曾参加的文学社团依次是A. 文学研究会、新月社、创造社B. 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新月社C.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D. 新月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12.下列关于“词”的常识表述错误的是44A. 词起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B. 词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C. 词有词牌,不同词牌有不同的押韵规则D. 词可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并以“豪放派”为正宗13. “天下为公”“狡兔三窟”两个成语依次出自A. 《礼记·大同》《冯谖客孟尝君》 B. 《季氏将伐颛臾》《李将军列传》C. 《冯谖客孟尝君》《季氏将伐颛臾》 D. 《李将军列传》《礼记·大同》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44A.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B. “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是韩愈、柳宗元C.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王维、白居易D. “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15.下列各句中,同时采用了对偶、夸张的是A.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成考高升专《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

成考高升专《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

成考高升专《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第一篇:成考高升专《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成考高升专《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部分(一)1、学习目标:本章共14篇文章,其中文言文8篇,白话文6篇;其中精读文章8篇,泛读文章6篇。

通过14篇议论文的学习,要求掌握:(1)议论文的基础知识;(2)提高阅读分析议论文的能力;(3)了解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

2,学习建议(1)认真阅读课文,课文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尤其是文言文要能读懂,读通;(2)认真阅读课文后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一定要吃透,考试的题目大多是从这两部分的内容出的;(3)一定要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的知识,并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具体文章或段落;(4)记忆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3、难点与重点具体课文的难点与重点见“课文辅导”部分此单元的难点与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论点,论据,论证”,即“议论文的三要素”的知识。

历年来学生在此方面的掌握情况都不佳,考试丢分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论点:要求学生能从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中找出该文章寄一分析与论述的基本观点。

对学生来说,找出论点相对是比较容易的。

论据:论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论据;一类是理论论据。

学生一看到“该文的论据是什么?”的问题时,脑子里就要马上闪现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这样两种情况,然后“两选一”,再来判断是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论证:论证分为两大类:立论:正面证明自己的观点;驳论:反驳别人的观点;有三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论证的方法有:(重点,难点)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比较法对比法对于论证的方法的学习,学生要高度重视。

一,问题一问道“下列文章运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首先脑子里先闪出“归纳,演绎,比较”三种方法;二,“三选一”,再从三种论证方法中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种。

学生在学习具体课文时,凡是涉及到论证方法的内容时,务必要认真对待,弄清弄懂。

《季氏将伐颛臾》(重点课文)《作家作品》《论语》主要掌握1,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注意:要与后面“李将军列传”的《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以及“冯谖客孟尝君”的《战国策》是“国别体杂史”相区别)。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高起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高起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2017 年成人高等学校高起点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共40 分)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

(24 分, 每小题4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际遇辑录风雨飘遥B.蒙昧迷惘处之泰然C.豁达墨契简明厄要D.料俏羁伴似无忌惮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象中的长江源头“无人区”并没有出现,反倒是____田园牧歌的景象。

A.悠悠点缀一览B.袅袅连缀一派C.悠悠连缀一览D.袅袅点缀一派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士者国之宝,人才尤其是高瑞人才,各地都争相延聘,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流动。

B.这一报告显示,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持续走高,毕业生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颇大。

C.改善民生是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D.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又一次工业革命正席卷而来,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掩映在树林里的②大片大片怒放的③开得格外灿烂④三三两两地散落着⑤相映成趣A.①③②⑤④B.②①③⑤④C.③①②④⑤D.③②④①⑤二、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7-10 题。

(16 分。

每小题4 分)近些年,关于缅甸琥珀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如在琥珀中发现了样子古怪的陷阱蚂蚁,全新的昆虫类群----奇翅目,以及反鸟类的翅膀等。

现在,琥珀里竟然出现了恐龙的身影----一小截恐龙尾巴。

这块琥珀可以被小孩轻松地攥在手心里,琥珀里的这截尾巴很短,完全展开后只有约6 厘米长,估计尾巴的主人身长也只有18 厘米多,是一条非常迷你的幼体小恐龙。

那么,仅凭短短的一小截尾巴,研究人员如何鉴定出它是属于恐龙的呢?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我们需要对样本进行细致的分析,但是通常不会为了取出琥珀里的样本而破开琥珀。

2017成考语文(高升专本)大纲剖析及知识点讲解

2017成考语文(高升专本)大纲剖析及知识点讲解

28
方法导航
近义词辨析——五“看”: 1、看相异语素 2、看使用对象(区分范围大小 区分谦辞 与敬辞)) 3、看词义轻重 4、看词语色彩(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5、看语法功能(对应搭配 区分词性 区 分个体与集体)

29
(一)选用近义词,辨析是前提。 辨析近义词,可从词的意义、色彩、功能三个 角度入手。
24
其他: 潮汐、琥珀、琵琶、玛瑙、玫瑰 惭愧、 坎坷、呜呼、蜥蜴、琉璃 锁链、娉婷、 芬芳、冶炼、偏僻 玻璃、琳琅、喧哗、 芦荟、哽咽 糟糠 尴尬、篱笆、踌躇、 憧憬、峥嵘、伎俩、缤纷、彷徨、踟蹰 踊跃、暧昧、忸怩、扭捏、踯躅、朦胧、 缥缈、伶俐、玲珑、踉跄 注意:这个规律不是绝对的,如脉络、玷污、 宣泄、皱纹,就不能写作“脉胳、沾污、 渲泄、绉纹”
4.音同、音近字误读 指读音相同相近而字形却不一定相近的字。 例如“融”和“溶”,都读róng,“蹈”(dǎo)和“韬 ”(tāo)。再如: “挑衅(xì n)/抚恤(xù )”、 “车辙(zhé)/折(zhé )戟沉沙”、“蹩 (bí e)脚/别(bì e)扭”、“干涸(hé )/ 曲高和寡”等。要把音、形、义联系起来理解 记忆。





1、意义方面。(理性意义,反映事物本质特点。) (1)侧重点不同。 如: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 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 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 (2)轻重程度不同。 如:妨碍:指对人或物造成一定障碍。 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30
(3)使用范围、对象不同。 例如:场所:指单纯的地点。 场合:时间、地点的总合。 再如: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较 小。 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 (4)个体和集体的不同。 例如:船:具体的,可以说有多少只船。 船只:是概括的,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考点资料【五篇】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考点资料【五篇】

【导语】海阔凭你跃,天⾼任你飞。

愿你信⼼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花,谱下锦绣⽂章;冷静细⼼,发挥如鱼得⽔;⼼想事成,努⼒备考,考到理想院校!以下是为⼤家整理的《2017年成考专升本《语⽂》考点资料【五篇】》供您查阅。

【第⼀篇】《⾹市》 茅盾 课⽂知识要点提⽰ 1、作家作品 本⽂选⾃茅盾散⽂集《话匣⼦》,是⼀篇记事散⽂。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五四”运动时期,茅盾是⽂学研究会的发起⼈之⼀,曾担任《⼩说⽉报》的主编。

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部长篇⼩说《幻灭》时开始⽤的笔名。

1928年6⽉因发表三部曲《蚀》(《幻灭》《动摇》《追求》)他在⽂坛上崭露头⾓。

20世纪30年代,因发表长篇⼩说《⼦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短篇⼩说《林家铺⼦》,茅盾⽽成为“左翼”⽂学的重要代表。

茅盾的散⽂名篇有《⾹市》《风景谈》和《⽩杨礼赞》等。

2、主题思想 本⽂通过写“⾹市”昔盛今衰的现象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江南农村、市镇⾯貌的变化,揭⽰了*以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军阀反动势⼒深⼊农村和⼩商⼈转嫁危机造成了中国农村⾃然经济⽇益凋敝的现实,展⽰了旧中国由封建⾃然经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反⽽加剧了农民的贫困和破产这⼀悲剧。

3、对⽐⼿法 全⽂共分两部分,分别写“⾹市”的昔盛今衰的场⾯和⽓氛,昔⽇的“⾹市”是农民为祈神赐福、借佛游春⽽⾃发组织的。

农民和⼉童是这狂欢节的主⾓。

昔⽇民间的“⾹市”到处洋溢着欢快的节⽇⽓氛。

⽽⾰命后,重兴“⾹市”是由⼩商⼈发起的,呈现出萧条、冷清的景象;作者在描述重兴“⾹市”时运⽤了反衬⼿法。

这是本⽂总体上的对⽐。

此外,还有场⾯对⽐、⽓氛对⽐、节⽇内容的对⽐等各⽅⾯的对⽐。

4、暗⽰意义 ⽂中写⾰命后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后社庙的左偏殿上⼜挂起了“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这⾥“公安分局”象征着军阀势⼒统治已深⼊了农村;⽽“蚕种改良所”则象征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2017年最新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2017年最新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最新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第一部分考试内容一、汉语基本知识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

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了解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和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

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1.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

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同名17535)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同名17535)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同名17535)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孟子》B.《论语》C.《庄子》D.《老子》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是(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3.《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B.层递C.对偶D.对比4.《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A.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B.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满招损,谦得益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段话所用的逻辑论证方法是( )A.《幻灭》B.《子夜》C.《霜叶红似二月花》D.《虹》1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 )A.《蚀》三部曲B.“爱情三部曲”C.“激流三部曲”D.“抗战三部曲”13.“分崩离析”“贻笑大方”“形影相吊”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B.《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C.《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D.《陈情表》《庄子·秋水》《季氏将伐颛臾》14.《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A.崇奉国粹B.热心复古C.创造第三样时代D.赞颂固有精神文明1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渐:浸湿。

B.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抵挡。

C.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放:释放。

D.中石没镞。

镞:箭头。

16.从抒写的内容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A.中秋词B.端午词C.重阳词D.清明词1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A.小令B.大令C.慢词D.杂剧18.《选择与安排》中,作者以“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为喻来说明( )A.选择要恰到好处B.安排要有条不紊C.层次要清晰明了D.轻重要分明得当19.《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的散文集( )A.《雅舍谈吃》B.《槐园梦忆》C.《雅舍小品》D.《实秋杂文》20.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A.茅盾B.巴金C.鲁迅D.曹禺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2017成人高考复习资料高升专

2017成人高考复习资料高升专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复习资料高升专目录成考高中起点语文复习 (1)一、《语文》主观题怎么做可以拿高分? (1)二、文言文如何复习? (1)三、诗歌阅读如何复习? (1)四、做病句题应当注意什么? (1)五、高起点《语文》备考建议 (1)六、高考作文话题 (2)七、语文作文素材集锦 (6)八、成考语文预测试卷及答案 (13)成考高中起点英语复习 (18)一、考试常用短语 (18)二、复习重点 (19)三、成考高起点英语模拟试题 (23)成考高中起点数学复习 (29)第一部分文史、理工科必修基本知识 (29)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29)二、函数: 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9)三、数列 (32)四、三角函数 (33)五、平面向量 (33)六、不等式 (34)七、直线和圆的方程 (34)八、圆锥曲线方程 (34)九、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36)十、排列组合和概率 (37)第二部分理科选修内容基本知识 (38)十一、概率与统计 (38)十二、极限 (39)十三、导数 (40)十四、复数 (41)第三部分文科选修内容基本知识 (41)十一、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与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41)十二、导数及应用 (42)第四部分难点归纳 (42)第五部分数学(理工类)预测试卷 (46)第六部分数学(文史类)预测试卷 (51)成考高中起点语文复习一、《语文》主观题怎么做可以拿高分?先说关于主观题,主观题在语文考试当中一部分是阐释题,一部分是作文题,阐释题包括现代文学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其次就是作文了。

简要谈一下吧,比如说现代文阅读,要求你进行分析,然后自己来阐释自己分析的结果,这个结果正确与否取决于你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不能从提供给你的作品来获取你答题相关的信息,就是说我们现在一篇文章就是一个信息的载体,考试考什么呢?考你获取这个信息的能力,答题的过程考什么呢?考你筛选信息的能力。

这个文章当中有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表达方式,这都要信息。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常识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常识复习知识点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常识复习知识点2017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常识复习知识点大学语文是成考专升本考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要想顺利通过考试,首先还得复习好相应的知识点。

那么关于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常识复习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常识复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常识复习知识点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首先是创造出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戏剧人物形象,尤其是塑造了一大群普通的妇女形象,如童养媳窦娥、妓女赵盼儿、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通过她们的遭遇,刻画了她们善良、刚强、机智的性格,赞美了他们敢于向黑暗势力斗争的反抗精神。

其次是关剧的“当行性”很强。

他的剧本结构完整,情节的发展层次分明,人物和事件的安排适合舞台演出的要求。

《单刀会》关羽的出场,就是著名的一例。

其三,关剧语言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

“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元曲选序》)语言个性化强,戏剧化强,鲜明生动,通俗易懂,如《窦娥冤》第二折《斗虾蟆》。

同时,关剧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也非常、深刻,如《鲁斋郎》中张圭送妻所唱的曲子,就被誉为我国古典戏曲最精彩的内心独白之一。

其四,关剧的基本创作倾向是现实主义,但在部分作品中,为了强化表现力,又有一定的超现实的描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关剧发射出了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辉。

《蝴蝶梦》为代表。

王实甫一生创作杂剧十四种。

今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

以《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主要人物张生、莺莺、红娘、老夫人都是公认的杰出典型,这在爱情剧中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成考语文复习资料作家作品韩愈见议论文的《答李翊书》的介绍。

“后叙”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

“叙”同于“序”。

本文就是作者阅读了《张巡传》后,感到有所不足,于是又对张巡,许远事迹作了一些补充,所以称作后叙。

主旨唐明皇时,发生了安史之乱,叛军从河北出兵,攻入河南,一路之上没有遇到唐朝军队的抵抗。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备考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备考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备考复习资料作家与作品1 、苏轼《前赤壁赋》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李斯《谏逐客书》陆游《书愤》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辙《上枢密韩太尉》姜夔《扬州慢》马致远《秋思》李密《陈情表》穆旦《赞美》( 《旗》)舒婷《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双桅船》)魏徴《谏太宗十四疏》范中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曹操《短歌行》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月》李清照《声声慢》归有光《项脊轩志》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岱《西湖七月半》黄庭坚《登快阁》欧· 亨利《麦琪的礼物》契诃夫《苦恼》方苞《左忠义公逸事》2 、《逍遥游》《秋水》选自《庄子》刘义庆《世说新语》曾巩《墨池记》《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宗臣《报一刘丈书》老舍《沙滩上的脚迹》《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韩愈《祭十二郞文》朱熹《送郭拱辰序》《陌上桑》选自《汉乐府》《行行重行行》选自《古诗十九首》《湘夫人》选自《九歌》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徐志摩《再别康桥》选自《猛虎集》戴望舒《雨巷》选自《我的记忆》张洁《拣麦穗》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王粲《登楼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黄宗羲《柳敬亭传》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张天翼《华威先生》老舍《断魂枪》托尔斯泰《舞会以后》《阿宝》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3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苦恨年处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光。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大学语文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渊明《饮酒》(其五)的体裁是()A.五言古诗B.五言律诗C.五言绝句D.杂言诗2.沈从文《边城》表现的地域风情是()A.闽东风情B.湘西风情C.赣南风情D.北平风情3.下列诗人中,诗风苍凉悲壮的是()A.曹操B.陶渊明C.李白D.王维4.下列作品中,借用了乐府旧题的一组是()A.李白《行路难》、杜甫《蜀相》B.陆游《关山月》、李白《行路难》C.曹操《短歌行》、陶渊明《饮酒》D.王昌龄《从军行》、白居易《杜陵叟》5.下列作品中,同属于人物传记的是()A.《张中丞传后叙》《陈情表》B.《五代史伶官传序》《马伶传》C.《李将军列传》《冯谖客孟尝君》D.《李将军列传》《马伶传》6.《苦恼》《猎人笔记》《麦琪的礼物》的作者依次是()A.屠格涅夫、欧·亨利、契诃夫B.契诃夫、屠格涅夫、欧·亨利C.欧·亨利、契诃夫、屠格涅夫D.契诃夫、欧·亨利、屠格涅夫7.下列关于作品、作者、体裁搭配完全正确的是()A.《报刘一丈书》——侯方域——书信体议论文B.《论毅力》——梁实秋——议论文C.《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书信体驳论文D.《陈情表》——李斯——奏章8.关于苏轼《前赤壁赋》一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是一篇文赋。

B.文章的语言骈散相间,音韵和谐。

C.文章在结构上采用的是主客问答、伸客抑主的方法。

D.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体现出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9.关于《陌上桑》一诗,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B.是一首叙事诗。

C.诗中主人公是罗敷。

D.是一首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10.下列作品中,属于记事散文的是()A.曹禺《日出》B.郁达夫《故都的秋》C.茅盾《香市》D.鲁迅《灯下漫笔》11.冰心、郁达夫、徐志摩曾参加的文学社团依次是()A.文学研究会、新月社、创造社B.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新月社C.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D.新月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12.下列关于“词”的常识表述错误的是()A.词起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2017级成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语言学复习资料

2017级成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语言学复习资料

语言学(一)一、填空题1.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2.在语言的社会功能中,功能是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3.在人类传递信息的各种手段中,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

5.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我们叫做。

二、名词解释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2.语义场3.语境三、简答题1.简述元音和辅音的定义与区别。

2.词的词汇意义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3.语法聚合类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学(一)答案一、填空题1、索绪尔2、信息传递3、语言4、两层性/层级性5、语流音变二、名词解释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怎么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a、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

如:马、horse。

b、不同语言中相同的声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如:[ai]:爱、I。

c、同一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

如:太阳、日头;头、脑袋。

d、同一语言相同的声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如:打:敲打、打雷、打饭、打毛衣……look out! 小心!向外看。

2.语义场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就叫做语义场。

同一义场内的词义相互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体现了词义的结构系统性。

3.语境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指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

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话语需要与言谈现场的说话者、受话者以及说话时空及其存在正确地关联,才能准确地传递和被理解。

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

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归纳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归纳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归纳)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归纳的全部内容。

2017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归纳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

"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

"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重点篇章:《采薇》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

"比”就是比喻,打比方。

"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2017级成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训诂学复习资料

2017级成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训诂学复习资料

训诂学(一)一、填空题1、古代的训诂学重实用,一直是的附庸。

2、用训诂术语“曰”解释字词时,被释词语放在它的面。

3、训诂术语用来说明古籍中有漏掉的字。

4、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加以对照进行校勘,叫做法。

5、郑玄注《诗经》对毛传进行发挥、补充和订正使用的训诂名称是。

6、见于《十三经注疏》中,为《公羊传》作注的汉代学者是。

7、《说文解字》的作者是汉代学者。

8、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左传》注本的作者是。

9、“大徐本”《说文》是宋代训诂家整理的。

10、汉代是我国古代训诂的时期。

二、选择题1、训诂著作《读书杂志》的作者是()A、俞樾B、王念孙C、王引之D、顾炎武2、《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A、段玉裁B、顾炎武C、戴震D、朱骏声3、下列学者中属于皖派的是()A、王引之B、惠栋C、钱大昕D、章学诚4、“妇,服也,以礼屈服也”使用的训诂方法是()A、义训B、形训C、声训D、反训5、“品,众庶也。

从三口。

”其中的“从三口”的解释属于()A、形训B、声训C、义训D、同训6、“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

”使用的训诂方法是()A、声训B、义训C、形训D、递训7、辨析一组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常用的训诂术语是()A、谓B、谓之C、貌D、犹8、训诂术语“读为”的主要作用是()A、为汉字注音B、说明通假字C、解说同义词D、校勘错别字9、下列训诂著作以说明章旨为其主要特点的是()A、《孟子章句》B、《论语集解》C、《经典释文》D、《经义述闻》10、下列训诂著作中朱熹的著作是()A、《尔雅注疏》B、《四书集注》C、《论语正义》D、《楚辞补注》三、判断题1、对普通的形声字进行形训,可不涉及声符,仅从义符入手考察其意义。

()2、《尔雅》:“如、适、之、嫁、逝,往也。

”是同义词相训的义训。

()3、用“浑言”注释同义词,是从同义词的相同点出发阐述它们的意义。

()4、阐释句旨是透过句子的字面含义,对其深层的思想内容进行阐发。

()5、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诂,并非正文的主要内容,也不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D33.这段文字的描写方法是什么?(4分)34.这段文字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点?(4分)35.沙子龙“叹一口气”的原因是什么?(2分)(三)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6~38小题:那三位麦琪,诸位知道,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们带来礼物,送给生在马槽里的圣子耶稣。

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他们既然有智慧,他们的礼物无疑也是聪明的,可能还附带一种碰上收到同样的东西时可以交换的权利。

我的拙笔在这里告诉了诸位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

但是,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

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

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36.文中“麦琪”的含义是什么?(2分)37.分析“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们带来礼物……”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

(4分)38.怎样理解“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4分)四、作文:50分。

39.题目:诚信要求:A.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B.不能少于800字;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Unit5 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1 能够理解、说出以下句子:It’s sunny today. Put on your cap. What’s in the box? It’s a dress. Can I help you? Please show me that jacket. Can we look at the blue shorts? Here you are. May I try the shoes on? Certainly.并在真实情景、现实生活中切步运用这些语言。

2. 能够正确地听、说、认读生词:blouse, jacket, raincoat, jeans;听、说、读、写生词:cap, T-shirt, hat, dress, sweater, skirt, shirt, shorts, socks, shoes;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这些词造句、编对话,进行日常交流。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资料1《苦恼》契诃夫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小说和戏剧方面的成就而著称。

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主题思想这部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鳏居多年,又刚刚失去爱子的马车夫姚纳,想找人诉说一下丧子的悲痛,但却屡次遭到周围人的冷眼、蔑视和辱骂,后因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只得向自己的老马诉说内心的哀痛与苦恼。

小说一方面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不幸的处境,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沙俄社会里人情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并对黑暗的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

3.苦恼的主要原因小说中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是:姚纳的老伴早已不在人世,的儿子又死了。

他想找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结果偌大一个彼得堡城里竞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肠,最后姚纳只得跟自己的小母马倾诉。

姚纳的苦恼主要是心中的苦恼和痛苦无处诉说。

作者写的是小人物的苦恼。

姚纳的苦恼主要折射出整个社会残酷无情的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小人物得不到关心和尊重的悲剧。

整部作品弥漫的是一种悲剧性的气氛:在沙皇等级制度的压迫下,社会底层人民从物质上被剥夺到精神上被摧残,他们处处受压抑,甚至连诉说心声的最低愿望都无法实现,这是时代的悲哀。

正如作品中作者写姚纳的一段独白:“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

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

”姚纳的这段独自是小人物的心声,也是对沙皇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资料2《宝玉挨打》曹雪芹课文知识要点提示1.作家作品*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成考专升本《语文》考试题与答案(全套)

成考专升本《语文》考试题与答案(全套)

成考专升本《语文》考试题与答案(全套)2017年成考专升本《语文》考试题与答案(全套)2017年成人高考考试将于为10月29日开考,为帮助大家复习好语文考试科目,大家可以通过多做题,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成考专升本《语文》考试题与答案(全套),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成语“分崩离析”出自( )A.《庄子》B.《孟子》C.《论语》D.《左传》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观点是( )A.克己复礼B.仁政、王道C.无为而治D.小国寡民3、《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A.渭河之神B.淮河之神C.长江之神D.黄河之神4、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是( )A.苏轼B.韩愈C.柳宗元D.王安石5、所谓伶官是指( )A.民间艺人B.宫廷艺人C.着名优伶D.朝廷授予官职的宫廷艺人6、《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 )A.司马迁B.司马谈C.司马光D.司马炎7、朱自清《论气节》是一篇( )A.演讲稿B.社论C.文艺评论D.抒情散文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B.《秋水》C.《陈情表》D.《五代史伶官传序》9、鲁迅《灯下漫笔》发表在( )A.《语丝》B.《莽原》周刊C.《小说月报》D.《创造》周刊10、《选择与安排》选自( )A.《西方美学史》B.《诗论》C.《谈文学》D.《文艺心理学》11、钱钟书的《论快乐》是( )A.叙事散文B.回忆录C.抒情散文D.随笔12、培根是( )A.德国哲学家B.法国史学家C.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D.美国小说家13、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 )A.《萧萧》B.《湘西》C.《边城》D.《长河》14、下列作品中,哪个不是傅雷的译作( )A.《约翰房死?苟浞颉。

成考高起点2017年语文复习资料三

成考高起点2017年语文复习资料三

成考高起点2017年语文复习资料三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四、疑问句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

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这里不举例子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材料成考《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部分(一)1、学习目标:本章共14篇文章,其中文言文8篇,白话文6篇;其中精读文章8篇,泛读文章6篇。

通过14篇议论文的学习,要求掌握:(1)议论文的基础知识;(2)提高阅读分析议论文的能力;(3)了解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

2、学习建议(1)认真阅读课文,课文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尤其是文言文要能读懂,读通;(2)认真阅读课文后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一定要吃透,考试的题目大多出自这两部分的内容;(3)一定要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的知识,并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具体文章或段落;(4)记忆有关作者和专书的知识;3、难点与重点具体课文的难点与重点见“课文辅导”部分此单元的难点与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论点、论据、论证”,即“议论文的三要素”的知识。

历年来考生在此方面的掌握情况都不佳,考试丢分很多,考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论点:要求学生能从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中找出该文章论述的基本观点。

对学生来说,找出论点相对是比较容易的。

论据:论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论据;一类是理论论据。

学生一看到“该文的论据是什么?”的问题时,脑子里就要马上闪现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这样两种情况,然后“两选一”,再来判断是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论证:论证分为两大类:立论:正面证明自己的观点;驳论:反驳别人的观点;有三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论证的方法有:(重点,难点)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比较法、对比法对于论证的方法的学习,学生要高度重视。

一,问题一问到“下列文章运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首先脑子里先闪出“归纳、演绎、比较”三种方法;二,“三选一”,再从三种论证方法中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种。

学生在学习具体课文时,凡是涉及到论证方法的内容时,务必要认真对待,弄清弄懂。

《季氏将伐颛臾》(重点课文)《作家作品》《论语》主要掌握:1,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注意:要与后面“李将军列传”的《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以及“冯谖客孟尝君”的《战国策》是“国别体杂史”相区别)。

2,内容: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3,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孔子主要掌握:1,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2,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其思想核心是“仁”,观点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本文是《论语》中一篇记言散文。

《课文主旨》季氏,季康子,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把持朝政;颛臾,春秋时附属于鲁国的小国。

主旨: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疑难词句》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冉有、季路被孔子召见。

2,无乃尔是过与:恐怕是要责备你吧。

(过:责备)3,何以伐为:为什么要讨伐他?4,是社稷之臣也。

(是:代词,这,指颛臾)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施展,就:担任,列:职位)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舍曰:不说,辞:找借口)7,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来:招徕,使动用法)8,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学习要点》1,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

历史看,“先王以为东蒙主”,是自家人。

从地域看,“在邦域之中”。

从政治关系看,本就属于国家的臣子。

2,孔子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就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修文德”。

3,以对话形式展开驳论,破中有立。

由冉有的三段话,引出孔子的三段议论。

冉有三段话:报告事实,推卸责任,为季氏辩护。

孔子抓住冉有的三段话,一一加以驳斥。

并在驳论中正面阐述自己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观点。

4,本文论据历史事实论据:“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事实论据:颛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冉有、季路“远人不服而不能来,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名人名言论据:“周任有言”。

5,比喻句,排比句,反诘句比喻句:批驳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排比句: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反诘句:“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注:反诘句是反问句中的一种,反问句后面不说出答案的句子为反诘句。

反诘句是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寓义。

将季氏比作“虎兕”,虎兕出柙,比喻季氏攻打颛臾;将颛臾比作“龟玉”,龟玉毁于椟中,比喻颛臾被消灭。

将冉有、季路比喻看守虎兕与龟玉的人,虎兕出来行凶,龟玉被毁,是看守者的失职。

7,理解下列成语(1)开柙出虎;负责看管的人失职,或放纵坏人。

(2)分崩离析:国家或团体四分五裂。

(3)季孙之忧:引起忧患的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4)祸起萧墙:灾祸是从内部产生的。

8,《重点段落分析》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这段话的主要论点是:批驳冉有推卸责任的说法。

(2),“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双重寓意是什么。

见《学习要点》6。

(3)论据:属于理论论据(名人名言)。

(4),论证方法:演绎法。

《寡人之于国也》(重点文章)《作家作品》孟子:(1)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人。

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2)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

《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所编。

《主旨》文章体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不平等。

《疑难辞句》(1)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加)(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走:跑)(3)直不百步耳。

(直:只)(4)数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动词,王天下,即以仁政统治天下)(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岁:一年的收成,斯:这样)(7)谨庠序之教。

(认真办好学校的教育)(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检;约束,制止;发:发放。

《学习要点》1、孟子王道政治的内容。

反对霸道,推行仁政,反对战争,发展生产。

使人民养生葬死无遗憾,再施以礼义道德教育。

2、本文论述的线索以“民不加多”“民如何加多”为线索。

3、本文的内容结构。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孟子先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揭示梁惠王做法实际上与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

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及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4、掌握连锁推理的句式。

连锁推理: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

这种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5、孟子实行王道的措施(1)初步措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根本措施:“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申之以孝悌之义”。

6、善用比喻。

(1)“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2)用拿刀杀人,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比喻不顾百姓的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7、排比句(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斧斤以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重点段落分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段话的论点:说明治理国家要考虑主观原因,不能推卸责任。

这段话的论证方法:属于比较法中的类比法。

这段话的比喻句:比喻的本体是“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喻体是:“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秋水》(重点文章)《作家作品》庄子,战国时人,老子后道家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文章想象丰富,善用寓言。

《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疑难词句》(1)东面而望,不见水端。

(东面:面朝东;面:动词,向东)(2)望洋向若而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3)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小看,以……为少,动词;轻;轻视,以……为轻,动词)(4)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停止;虚:虚空)(5)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以:因为;自多:自夸;多:自负)(6)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听到各种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就是说的我呀。

)(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现在我看你难以穷尽……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耻笑)(8)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不是像你刚才那样自夸水势的浩大吗?)(9)拘于虚也。

虚:居住的地方。

《学习要点》1、本文的寓言特色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

海若是庄子思想观点的化身,河伯是庄子要批判的思想观点;2、景物描写的作用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河水与海水大小的对比,陪衬河伯与海若的不同思想境界,形象地突出了主题,为后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3、善用比喻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也,束于教也。

(也是排比句)吾在天地之间,尤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也是反诘句)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也是反诘句)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也是反诘句)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也是反诘句)4、排比句(1)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见上面例句5、反诘句见上面例句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重点段落分析》1,文章开始第一段。

(1)这段话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从主观视觉感受来反映客观世界的黄河。

(2)这段话的大意。

写河伯由自大到自己认识到渺小的转变。

(3)这段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起到铺垫作用。

2,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1)这段的观点:五帝等人的作为,都是微不足道的;伯夷、仲尼是在自高自大。

(2)论证方法:前三句,归纳法。

后面,类比法。

(3)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反诘。

《大同》(泛读课文)《作家作品》《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

大同:即人类的理想社会,大团结、大和谐的社会。

按照儒家学说,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帝嚳、尧、舜)是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