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01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标题: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引言概述: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家长应该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保障孩子的健康。
本文将从预防、饮食、饮水、药物治疗和就医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知识。
一、预防小儿腹泻1.1 定期洗手:腹泻病原体主要通过口腔、鼻腔、眼结膜和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定期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机会。
1.2 饮食卫生:避免给孩子生吃水果、蔬菜和未经煮沸的水,尽量选择熟食,确保食物卫生。
1.3 注重环境卫生:保持家庭环境清洁整洁,避免孩子接触脏物,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二、饮食调理2.1 补充水分:小儿腹泻时会大量失水,家长应该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可以选择口服补液剂或者温开水。
2.2 饮食调理:避免给孩子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
2.3 注意观察:观察孩子的饮食情况和大便情况,及时调整饮食,避免食物过于油腻或刺激性。
三、饮水指导3.1 补充电解质:小儿腹泻时会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家长可以选择口服补液剂或者含有盐分的食物,如清淡的粥类。
3.2 饮水温度:给孩子饮用的水最好是温开水,不要过热或过冷,有助于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3 饮水量控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饮水量,避免过量导致水中毒。
四、药物治疗4.1 抗生素使用:小儿腹泻多数为病毒感染引起,不宜滥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2 益生菌补充:益生菌可以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健康,适量补充有助于缩短病程。
4.3 止泻药物:不建议家长自行给孩子使用止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延误病情。
五、就医建议5.1 及时就医:如果孩子腹泻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家长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5.2 遵医嘱用药:医生开具的处方药物应按时按量服用,不能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5.3 随访复查:腹泻症状缓解后,家长也应定期带孩子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小儿腹泻的健康宣教知识

小儿腹泻的健康宣教知识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或学龄前儿童出现腹泻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且量多,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包括感染性腹泻、营养不良、过敏性腹泻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小儿腹泻的健康宣教知识。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小儿腹泻往往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如细菌、病毒等。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小儿腹泻非常重要。
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动物后等时刻要彻底洗手。
另外,要保证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或不洁食物,尽量喝烧开水。
2.合理饮食,注意膳食调理小儿腹泻后消化功能较弱,肠道对食物的吸收能力也较差。
因此,在小儿腹泻期间,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合理调配饮食。
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食物、刺激性食物和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3.加强免疫力,预防感染小儿腹泻往往与感染有关,因此,加强免疫力对预防小儿腹泻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应确保孩子接种疫苗,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此外,要注意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避免孩子接触病原微生物。
4.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如果孩子出现腹泻症状,家长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明确诊断病因。
根据病情的轻重,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用药方面,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使用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持续腹泻、脱水等危险情况,要及时就医治疗。
5.适当休息,加强护理小儿腹泻期间,孩子的身体较为虚弱,容易疲劳。
因此,家长应给予孩子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室温适宜,保持环境整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家长要加强对小儿腹泻的健康宣教知识的了解,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标题: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引言概述: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时期出现的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便臭味浓烈等症状。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给孩子带来不适和痛苦,也给家长带来困扰。
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治疗小儿腹泻至关重要。
一、饮食调理1.1 合理饮食: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1.2 补充水分:腹泻会导致水分丢失,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喂孩子适量的白开水、果汁、椰子水等。
1.3 忌食生冷食物:避免给孩子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等,以免刺激肠胃。
二、卫生习惯2.1 洗手:养成孩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因手部不洁导致细菌感染引起腹泻。
2.2 清洁卫生:保持家庭环境清洁整洁,定期清洗玩具、床上用品等物品,减少细菌滋生。
2.3 避免交叉感染:患有腹泻的孩子应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等,避免交叉感染其他家庭成员。
三、药物治疗3.1 补充益生菌: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腹泻症状。
3.2 药物治疗:严重腹泻症状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需注意用药剂量和频次。
3.3 避免滥用止泻药:孩子腹泻时不宜滥用止泻药,以免影响病情恶化。
四、定期体检4.1 就医诊断:孩子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腹泻。
4.2 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诊,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3 注意观察: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五、预防复发5.1 饮食调理:预防腹泻复发,家长需注意给孩子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
5.2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减少腹泻发生的可能性。
5.3 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
结语: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治疗腹泻至关重要。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或儿童因消化道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大便稀水、频繁排便的症状。
由于小儿腹泻在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进行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关于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的详细内容,包括腹泻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一、腹泻的病因1. 食物传染:腹泻的病原体可以通过食物传播,如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和寄生虫(蛔虫、钩虫等)。
2. 病毒感染:腹泻的常见病毒感染有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等。
3. 消化道功能紊乱:腹泻也可能由于消化道功能紊乱,如饮食不当、过度进食、食物过敏等引起。
二、腹泻的症状1. 大便稀水:腹泻的主要症状是大便变稀,甚至呈水样。
2. 频繁排便:腹泻患儿常常要频繁排便,每天超过3次。
3. 腹痛和腹胀:有些患儿在腹泻时会感到腹痛和腹胀的不适。
4. 发热:某些腹泻病因引起的感染会导致患儿发热。
三、腹泻的治疗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患儿在排便过程中丢失了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因此需要及时补充。
可以使用口服葡萄糖盐水、儿童口服补液盐溶液等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 饮食调理:腹泻期间要注意饮食调理,少吃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流食和半流食,如稀饭、面条汤、馒头等。
同时,要避免进食生冷食物和不洁食物。
3. 使用合适的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适用于小儿腹泻的药物,如抗生素、止泻药和益生菌等,但要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长。
四、腹泻的预防1. 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
2. 手卫生: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后必须彻底洗手。
家长可以教育孩子正确洗手的方法和重要性。
3. 定期接种疫苗:一些腹泻引起的病毒感染可以通过疫苗预防,定期带孩子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
4. 干洗擦拭:湿度是病原菌生存和传播的重要条件之一,保持室内的干燥有助于减少病原菌的侵入。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
【护理常规】1.饮食指导腹泻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h(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
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面条等,少食多餐。
2.纠正水电解紊乱和酸碱失衡口服补液、静脉补液。
(1)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ORS)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
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
(2)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
根据不同的脱水程度和性质,结合患儿年龄、营养状况、自身调节功能,决定补液的总量、种类和输液速度。
3.控制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4.维持皮肤完整性注意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及臀部,用柔软棉布吸干,外涂鞣酸软膏保护皮肤。
女婴儿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
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塑料布或橡胶布,每次排便后及时更换尿布,清洗局部皮肤,保持干燥。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观察排便情况:观察并记录排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量。
(2)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过高时应给予患儿多饮水、擦干汗液、及时更换衣服。
(3)密切观察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表现。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加强体能锻炼,适当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气候变化,防止过冷或过热,尤其婴幼儿腹部要避免受凉。
2.饮食指导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患病期添加辅食。
3.用药指导指导家长避免随意使用抗生素。
4.康复指导指导家长做好手卫生,教育患儿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水样,并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它通常是由于肠道感染、食物中毒、过敏反应、消化不良或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腹泻对于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家长需要了解腹泻的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以保障儿童的健康。
一、腹泻的预防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儿童应养成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避免病菌通过手部传播进入口腔。
2.饮食卫生:家长应确保儿童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生冷食物和不洁食物,尽量避免外出就餐,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母乳喂养:母乳是最佳的婴幼儿食品,其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可以增加儿童的免疫力,降低患腹泻的风险。
4.接种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给儿童接种相关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等,以预防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感染。
二、腹泻的治疗1.及时就医:如果儿童出现腹泻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由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儿童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家长应及时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液体,如口服葡萄糖盐水、口服补液盐溶液等。
3.控制饮食:在腹泻期间,儿童的胃肠道功能较弱,家长应控制孩子的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同时也要避免过量进食,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4.适当服用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服用抗生素、止泻药等药物,但要注意遵循医嘱,不可滥用药物。
三、腹泻的护理1.保持室内清洁:腹泻期间,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2.更换干净衣物:儿童腹泻后,家长应及时给孩子更换干净的衣物,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
3.注意皮肤护理:腹泻会导致儿童肌肤受到刺激,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洗、保湿,避免皮肤湿疹和红肿等问题。
4.观察病情变化: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粪便的颜色、质地、次数等,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腹泻健康宣教

小儿腹泻健康宣教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在短时间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排便量增加,出现水样或半流质便,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该疾病主要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并且易传染,给患儿和家庭带来困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儿腹泻的一些常见原因、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过敏等因素。
常见的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等,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过敏也是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常见的过敏源包括乳品、鸡蛋、鱼虾等食物。
此外,不洁饮食、不洁水源以及接触带菌物体等也可能导致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稀、呈水样或半流质,伴有腹痛、腹胀等不适感。
根据腹泻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小儿腹泻分为轻型、中重型和严重型。
轻型腹泻表现为每天大便次数增加,但患儿一般精神良好,食欲不减;中重型腹泻表现为每天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患儿精神差,食欲减退,体温轻度升高;严重型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非常多,每天超过10次甚至更多,患儿表现为全身症状明显,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
对于小儿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家长应该注意卫生,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
定期对家具、玩具等进行清洁消毒,做到室内通风,并且勤洗手,保持自身卫生。
其次,注重饮食卫生。
严格选择食品,避免给孩子吃生肉、生蛋、变质食品等,尽量让孩子吃新鲜食材。
牛奶、鸡蛋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要避免给予。
同时,家长还要注意给孩子饮用安全的水源,避免饮用未经过滤消毒的水。
此外,家长还应该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保持均衡营养的摄入。
多给孩子吃一些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帮助改善肠道功能。
对于治疗小儿腹泻,除了饮食调理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保持水分平衡。
小儿腹泻时,由于水分大量丧失,容易导致脱水。
家长应该及时给孩子补充适量的水分或者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以保持水分平衡。
其次,适当控制饮食。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多发病。
夏秋换季时节,天气时暖时热,腹泻的宝宝就会多起来,且以 2 岁内的婴幼儿多见。
宝宝腹泻的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
另外,宝宝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抹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
对于小儿腹泻,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护理呢?1.什么是小儿腹泻?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那些并发症呢?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患儿大多数是 2 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
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
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
腹泻常导致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和多种感染。
容易并发:①消化道外感染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②鹅口疮③中毒性肝炎腹泻病程中可出现黄疸,多见于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
④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
⑤其他脱水重时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此外有: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穿孔、肠套叠和胃扩张。
还可因输液不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钠或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
小婴儿呕吐护理不周时可引起窒息。
2.当发现宝宝腹泻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小孩腹泻时,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数据,对于给小孩治疗时,医生才能更有保证,所以不要小看这些小孩腹泻家长要做的事情:①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看大便是什么样子很重要,如果是糊状或(小孩子)大便里有不消化的奶瓣儿,量不大,不是水样变,也不是黏液脓血便,可以暂时不用处理,观察一下。
如果是水样变,每次量很多,或肉眼看见黏液或血丝,应立即去医院化验大便②收集孩子大便有技巧:如果孩子刚腹泻,判断不了病情,孩子看上去精神很好,能吃能玩,脸色不差.可以把孩子大便收集到塑料袋里,立即送就近医院化验,不要超过半小时,大便里最好不要混入尿液,不要从地上或尿布上搜集大便,最好让孩子拉在塑料袋上,取样的大便不需要太多(因为检验师是通过显微镜观看的,不要太多大便),最好挑看上去有黏液或血丝的地方。
健康科普小儿腹泻健康教育处方

健康科普小儿腹泻健康教育处方
一、疾病简介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多于平时及粪便性状改变,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腹泻对儿童健康危害仅次于小儿肺炎。
小儿肠道内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
此外喂养不当、药物过敏、呼吸道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等均可引起腹泻。
二、预防保健措施
1、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避免在夏季和婴儿患病时断奶,人工喂养要注意餐具卫生,定时定量喂养。
2、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存放过久的饮料和食品。
3、做好便器、尿布、玩具等物品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4、注意气候变化对婴幼儿的影响,适时给孩子增减衣服,避免过热和受凉。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
5、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
6、对腹泻患儿要调整饮食,不需禁食。
母乳喂养者暂停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稀饭、牛奶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对有脱水的患儿,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溶液,健康安全,疗效好,或其它饮料如白开水、胡萝卜汤、菜汤等。
鼓励患儿进食。
7、加强腹泻患儿的护理。
每次大便后,用温水由前向后擦洗肛门及周围,并用干净软布揩干,如有红臂,可局部涂抹植物油。
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

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腹泻是婴幼儿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给宝宝和家庭带来不少困扰。
为了保障宝宝的健康,了解和掌握腹泻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以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为主题,为大家介绍腹泻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应对腹泻期间的饮食调理等相关内容。
1. 腹泻的原因婴幼儿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
感染性腹泻是最常见的一种,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
例如,肠病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致病微生物通过水、食物或接触传播,进入宝宝的肠道,引起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主要与婴幼儿饮食、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
例如,过度喂养、吃火锅等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刺激宝宝的肠胃,导致腹泻。
一些药物,如抗生素过度使用,也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腹泻。
2. 腹泻的预防腹泻的预防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预防方法。
首先,保证婴幼儿的个人卫生。
宝宝的手是最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部位,所以保证宝宝的手部清洁非常重要,可通过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来清洁宝宝的手。
其次,合理饮食是预防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
母乳是最好的食物,要坚持母乳喂养。
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要注意选择符合年龄的配方奶粉。
同时,引入辅食的时候,要注意给宝宝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粉等,避免给宝宝食用过于刺激的食物。
最后,消毒是预防腹泻的重要环节。
宝宝的奶瓶、吸管和餐具等应该经常用开水烫洗或者用专门的奶瓶消毒器进行消毒,以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3. 腹泻的治疗当宝宝发生腹泻时,家长应该及时与医生联系,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饮食调理是腹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让宝宝多喝水、饮盐水、稀释的果汁等,帮助宝宝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但要注意的是,腹泻期间应避免喂食高纤维食物、高脂食物和奶制品等,以免刺激宝宝的肠胃,加重症状。
此外,根据医生的嘱咐,家长可以适量使用一些抗生素和消化药来缓解症状。
但是,使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循医嘱,切忌滥用药物。
小儿腹泻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健康教育一、腹泻病定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日大便次数等于或者超过3次(不论有无粘液及脓血)诊断为腹泻病。
二、腹泻的原因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大体为两类:一类为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比如喂养不当,包括进食过多或过少;食物成分改变;食物加糖过多;添加辅食不适应等。
另一类为感染因素引起的,比如进食的食物或器皿不洁,使细菌进入体内;还有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另外还有因其他疾病使用抗生素时间过长或使用不当而造成的菌群失调。
三、孩子患了腹泻病家庭应如何护理?1、首先,腹泻病治疗重点是预防脱水,对轻、中度脱水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盐的方法,家长可以自制口服补液盐:用米汤500ml+食盐1.75g(半啤酒瓶铁盖),预防脱水40ml/kg,治疗轻、中度脱水剂量为60-80ml/kg,总量在4-6小时内服完。
2、急性腹泻对原有的习惯饮食进行调整,母乳喂养的小儿可继续哺喂,人工喂养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可以先喂米汤-稀释奶-脱脂奶-全牛奶。
6个月以上进食固体、半固体饮食的小儿,予稀粥、面食等易消化饮食。
总之,腹泻期间是不禁食的。
3、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应用温开水清洗臀部,防止尿布疹及感染。
若已出现臀部皮肤破溃,要将臀部暴露在空气当中,使之保持局部干燥,然后外涂紫草油或鞣酸软膏。
4、密切观察腹泻情况,若腹泻加重,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四、采取什么措施可以预防腹泻病?1、首先应该加强婴幼儿的卫生管理,养成一个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奶瓶和餐具的消毒,一般要求消毒奶瓶用时需先煮沸30分钟,这样才能达到消毒目的,对较大的儿童要教他们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改掉吃手的习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2、提倡母乳喂养,尽量不要在夏季给婴儿断奶,母乳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能增强婴幼儿免疫力。
母乳几乎为无菌食品,直接哺喂,卫生经济,所以,母乳喂养的小儿发生腹泻比例较人工喂养儿低得多,需要提醒的是,妈妈在喂奶前一定要清洗乳头,否则无菌食品就有可能变成有菌的了。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烂,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对于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腹泻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 病因: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消化不良、过敏等。
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2. 传播途径:小儿腹泻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粪-口传播和食物、水源污染。
二、腹泻的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接触粪便、使用厕所后要彻底洗手。
2. 注意饮食卫生:食用熟透的食物,避免生食,尽量避免在不卫生的环境中就餐,保证食物的新鲜和卫生。
3. 饮食调理:给予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油腻、刺激性和高纤维食物。
4. 饮食间隔:避免过度喂养,控制饮食间隔时间,避免婴幼儿长时间吸吮奶瓶。
5. 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的水源安全,尽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可选择煮沸消毒后的水源。
三、腹泻的治疗方法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时,儿童会大量失水,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或者口服补液粉剂。
2. 适当调整饮食:腹泻期间,可以适当减少食物摄入量,给予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3. 使用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疗。
4. 注意休息:腹泻期间,孩子需要充分休息,加强体力恢复。
四、腹泻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1. 脱水:腹泻时,儿童会大量失水,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导致脱水。
预防脱水的措施包括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观察孩子的尿量和皮肤弹性等。
2. 营养不良:腹泻会导致儿童的食欲下降,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预防措施包括适当调整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汤、水果泥等。
3. 继发感染:腹泻时,儿童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引发其他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病原体,定期清洁卫生用品等。
五、腹泻的就诊指南1. 及时就医:如果孩子出现腹泻症状,特别是伴有高热、脱水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患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患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腹泻的健康教育: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其特征是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质地不正常,常伴有腹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对于患儿及其家长,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1. 保持水分摄入: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因此要确保患儿补充足够的液体。
建议喂给含有电解质的口服补液溶液,如葡萄糖盐水或草莓糖盐水,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2. 调整饮食:在腹泻期间,尽量避免给患儿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油炸食物和高脂肪食品。
建议提供容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煮熟的蔬菜和水果泥等。
3. 避免传染:腹泻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预防传染。
与患儿接触后应及时洗手,患儿的用具和衣物要及时清洗并消毒。
4.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并注意是否出现血便、高热、剧烈腹痛等严重症状,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5. 给予适当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给予一些适当的药物缓解腹泻和腹痛症状,如抗生素、止泻药和腹泻止痛片等。
以上是针对患儿腹泻的健康教育建议,希望能帮助患儿及其家长正确处理腹泻问题,保障患儿身体健康。
儿童腹泻安全教育教案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对腹泻的认知变化
通过本次学习,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儿童腹泻的相关知识和应 对方法。
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收获
学员分享了在实际照顾腹泻儿童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护 理的经验。
学员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
学员对本次课程的实用性、互动性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
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建立有效监测和报告制度
学校和幼儿园应建立学生健康监 测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 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腹泻病例。
发现腹泻病例后,应及时向当地 疾控中心和教育部门报告,以便
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及时了 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
况及时报告。
针对儿童腹泻的不同症状,如稀便、水样便、脓血便等,选择相 应的止泻药、抗菌药或抗病毒药。
注意药物副作用
在选择药物时,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肾功能 有损害的药物。
遵循医嘱用药
在使用药物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指导,不要自行增减剂 量或更换药物。
家庭护理技巧指导
保持清洁卫生
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洗衣物,保 持家庭环境的清洁。
02 儿童腹泻病因与发病机 制
感染性腹泻病因
01
02
03
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是 引起儿童腹泻的常见病毒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
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 菌可引起儿童腹泻,多因 食品或水源污染导致。
寄生虫感染
隐孢子虫、阿米巴原虫等 寄生虫感染也可导致儿童 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病因
03 家庭环境中预防儿童腹 泻措施
小儿腹泻健康教育宣教

小儿腹泻健康教育宣教
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期出现的大便次数增多、稀软甚至水样,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腹泻对于小儿的健康影响非常大,因此家长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调整:腹泻期间,可以给宝宝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汤等。
避免给宝宝吃辛辣、油腻、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2. 补充水分:腹泻会导致宝宝失水,家长要确保宝宝充足的水分摄入。
可以给宝宝喝一些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如轻盐水或者成人专用的盐糖水。
3. 注意卫生:腹泻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家长要注意保持宝宝周围的卫生环境。
勤洗手、勤换洗宝宝的衣物和床上用品,可以有效减少传染风险。
4. 及时就医:如果宝宝的腹泻情况严重,伴有高热、持续呕吐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给予适当的治疗和指导,帮助宝宝尽快康复。
5. 避免交叉感染:家中有腹泻宝宝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免传播病原体。
同时,要做好家庭成员的个人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总之,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
的症状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
及时就医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小儿腹泻的关键。
幼儿园健康教育:腹泻预防与健康知识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幼儿园健康教育更是至关重要。
其中,腹泻预防与健康知识更是需要引起家长和幼教老师的重视。
本篇文章将从腹泻的定义、预防措施、健康知识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腹泻的定义腹泻是指婴幼儿因各种原因在一天内排便次数增多(通常超过3次)且粪便量增加,其特点是便次增多,稀薄不成型。
腹泻的原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饮食不当,消化道功能失调等。
二、腹泻的预防措施1. 注重个人卫生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地方,孩子们的个人卫生尤为重要。
老师应该教育孩子们勤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2. 饮食卫生幼儿园的饮食卫生至关重要。
食品应该新鲜,加工熟透,保持食品卫生安全,尤其是生食和冷藏食品。
3. 室内外环境消毒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要保持清洁,经常进行消毒,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4.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幼儿出现腹泻症状,家长和幼教老师要及时就医,不能盲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三、健康知识1. 常见腹泻的病因腹泻可能是因为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家长和老师要了解常见腹泻的病因,做好相关预防和应对措施。
2. 适当的喂养适当的喂养有助于预防腹泻。
宝宝在幼儿园的饮食由家长和老师共同协商,避免食用过于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品。
3. 腹泻时的护理腹泻发作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保持床上卫生,避免二次感染。
以上是对幼儿园健康教育中腹泻预防与健康知识的一些探讨。
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健康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希望家长和幼教老师能够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教育,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End of the Zhihu article.在幼儿园中,腹泻预防和健康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上文提到的预防措施和健康知识外,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家长和幼教老师共同关注和努力。
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在幼儿园中建立一个健康守护体系,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一、建立健康守护体系1. 健康档案每位幼儿在入园时应该建立健康档案,包括疫苗接种情况、过敏史、慢性病史等。
简述对腹泻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内容

简述对腹泻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内容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病症之一,对于患儿及其家长来说,掌握正确的健康教育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腹泻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内容简述。
一、腹泻的成因及预防1.成因:腹泻主要由病毒、细菌感染,饮食不当,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
2.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食物新鲜、清洁,避免食用变质食物;合理搭配饮食,营养均衡;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抵抗力。
二、腹泻患儿的家庭护理1.观察病情: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如大便次数、性状、颜色等,及时向医生反馈。
2.饮食调理:腹泻期间,患儿应进食易消化、低脂肪、低纤维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3.保持水分:腹泻会导致患儿脱水,家长应确保患儿充分饮水,可适量给予口服补液盐。
4.保暖:保持患儿腹部温暖,避免受凉,加重病情。
5.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有利于病情恢复。
三、药物治疗1.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仅当确诊为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2.口服补液盐:用于预防或纠正脱水,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议使用。
3.药物对症治疗:如止泻药、吸附剂等,根据患儿症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健康教育1.增强家长对腹泻的认识,了解腹泻的成因、预防及家庭护理方法。
2.教育家长正确处理患儿腹泻,避免滥用抗生素。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家庭卫生管理。
4.定期参加儿童健康体检,提高抵抗力。
总结:腹泻患儿及其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健康教育知识,加强家庭护理,合理使用药物治疗,以减轻患儿痛苦,促进病情恢复。
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PPT课件

5. 总结
5. 总结
简要总结腹泻的危害性及其防治措 施 强调健康婴幼儿发育需要家长综合 护理,重视日常生活细节。
谢谢您的 观Βιβλιοθήκη 聆听阐述婴幼儿腹泻的预防措施及 护理方法,及时更换尿布、保 证清洁饮食等
3.婴幼儿腹泻 的治疗方法
3.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强调婴幼儿腹泻治疗的必要性 ,不宜盲目使用药物
4. 注意事项
4. 注意事项
着重介绍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减少婴幼儿腹泻的风险
提醒家长平时注意观察婴儿的 大小便情况,发现腹泻症状及 时就医处理
婴幼儿腹泻健 康教育PPT课
件
目录 1. 什么是婴幼儿腹泻 2. 婴幼儿腹泻的成因 3.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4. 注意事项 5. 总结
1. 什么是婴 幼儿腹泻
1. 什么是婴幼儿腹泻
介绍婴幼儿腹泻的定义和症状 强调腹泻对婴幼儿的危害性
2. 婴幼儿腹 泻的成因
2. 婴幼儿腹泻的成因
详细介绍婴幼儿腹泻的各种成 因,包括细菌、病毒、食物过 敏等
小儿腹泻病人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病人健康教育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是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为特点的小儿时期常见病,多见于<2岁的婴幼儿。
【疾病特点】1非感染性因素多因喂养和护理不当所致。
如进食过多或配比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未经辅食过渡而突然断奶或婴儿时期对某种食物过敏、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情绪不稳定引起自主神经紊乱等。
2.感染因素肠道内感染多见于人工喂养儿,使用污染器皿、食物不洁或带菌者传播所致。
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见,病毒以轮状病毒为主。
肠道外感染常见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
【健康教育要点】1住院健康教育(1)饮食指导:指导家长合理喂养,调整饮食。
对于轻型腹泻不必禁食,应少量多次补充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以防止因患儿腹泻而丢失营养成分所致的营养不良或体重下降。
小婴儿如用牛奶喂养,则应将牛奶稀释后喂养。
母乳喂养者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
轻度腹泻不需禁食,可采用口服补液的方法,补充身体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
医嘱口服补液盐时,告知应在4~6h 少量多次喂饮,口服补液盐一定要用冷开水或温开水溶解。
(2)病情观察指导:重点观察有无大便次数突然增多,前囱、双眼下凹,皮肤弹性差,烦渴,尿少,循环衰竭等脱水症状。
患儿如出现精神萎靡,腹胀,肌张力低,呼吸频率不规整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做血生化及心电图检查。
如小儿哭闹不安,易发惊,两眼上吊为低血钙表现,应报告医生补充钙剂。
(3)基础护理指导:告知家长详细登记出入量,如呕吐、腹泻的次数、量及性质、尿量等,便于了解病情,以供治疗参考。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如口腔黏膜有白色分泌物附着即为鹅口疮,可涂制霉菌素。
加强皮肤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及臀部,并涂鱼肝油或软酸软膏,以预防臀红及尿布疹的发生。
有肠痉挛腹痛者,指导应用热水袋热敷,或喝热饮料,或用温手揉摸患儿腹部,减轻疼痛。
强调家长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每次喂奶前、换尿布后一定要洗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
什么是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占半数,以夏秋季最高;临床上除腹泻呕吐外,严重者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
婴幼儿腹泻是怎么引起的?
(1)感染因素:肠道内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肠道外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等。
(2)非感染因素:饮食因素,多为人工喂养不当,过多、过少、过早喂食。
大量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
或进不洁饮食。
(3)气候因素:过冷或过热,过冷使肠蠕动增加,过热消化液减少。
婴幼儿腹泻有哪些表现?
(1)轻型腹泻:一般无全身症状,精神尚好,失水不明显,偶有恶心呕吐,一天大便多在10次以下,蛋花汤样便。
(2)重型腹泻:胃肠道症状重,腹泻每天10次以上,大便水样,量多,患儿食欲低下,并有呕吐。
(3)中毒症状:多有发热,有时高达39—40°C,面色青灰,起初烦躁不安,病情进展时精神萎靡,甚至惊厥。
(4)水电解质紊乱:腹泻严重者有不同程度失水,眼眶及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口渴,哭时无泪等。
电解质紊乱常表现为腹胀、低钙、抽搐、酸中毒。
婴幼儿腹泻有哪些治疗措施?
(1)调整饮食:停喂不当饮食,减轻胃肠负担,恢复消化功能;
(2)控制感染及止泻:应用庆大霉素,氟哌酸等抗生素;
(3)对症治疗:降温、止惊;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如何预防婴幼儿腹泻发生?
(1)合理喂养:鼓励母乳喂养,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及出生后每一个夏天更为重要,避免在夏季断乳;
(2)添加辅食恰当,不能操之过急,应采取逐渐递增的方式;
(3)注意饮食卫生,包括食具的消毒;
(4)注意气候变化,腹部要注意保暖;
(5)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故在托儿机构及医院必须做好消毒隔离;
(6)避免长期滥用口服广谱抗生素,以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以致霉菌或黄色葡萄球菌大量繁殖而引起肠炎。
保健
【关键词】腹泻,婴儿;护理
婴幼儿腹泻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
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
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热,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常因外界或内在的环境变化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营养不良、佝偻病、异常体质也是引起腹泻的因素。
喂食过多、过早添加大量脂肪类、淀粉类食物以及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或未经辅助食品过渡而骤然断奶,均可引起腹泻。
气候突变、过冷、过热都易诱发腹泻。
腹泻可分为:①轻型腹泻,大便每天5~6次,稀薄,含有少量粘液和白色奶块,或呈蛋花汤样,有时伴有呕吐。
②重型腹泻,大便每天10次以上,黏薄水分多,伴有呕吐、纳差、精神萎靡、嗜睡,常可引起脱水,表现为口干唇燥、眼眶和前囟凹陷、哭时无泪、尿少。
严重脱水时,常伴有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口唇樱红、呼吸既深且快,甚至可出现皮肤花纹、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少尿等休克症状[1]。
治疗腹泻一般以调整饮食、控制感染、消除病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原则。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严格消毒隔离
防止感染传播,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及更换尿布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 饮食护理
首先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母乳喂养者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并在喂奶前喂适量的开水;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或稀释牛奶,由少到多,由稀渐浓。
吐泻严重者暂时禁食8~12h,以利肠道休息。
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
3 根据病情,补充液体
3.1 口服补液用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盐。
吐泻频繁者多有口渴、唇干、明显烦躁,在不宜口服时可用棉签蘸温开水湿润口唇。
3.2 静脉补液吐泻严重者必须按量、按时、正确输入,及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①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特别是重度脱水者,必须尽快(30min)补充血容量。
②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则,补钾浓度应小于0.3%,每日补钾总量静脉滴注时间不应短于6~8h,严禁直接静脉推注。
输液量需精确计算后输入。
③加强巡回:密切观察临床症状,鉴别脱水程度及类型,输液量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2]。
3.3 正确记录24h出入量。
4 严密观察病情
4.1 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应给予患儿多喝水、擦干汗液、减少衣被、头枕冰袋等物理措施,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4.2 监测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当患儿出现呼吸深快、精神萎靡、口唇樱红,查血pH 及CO2CP下降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使用碱性药物纠正。
4.3 观察低血钾表现低血钾常发生于输液后脱水纠正时。
当发现患儿全身乏力,不哭或哭声低下,吃奶无力,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听诊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心电图显示T波平坦或倒置、U波明显、S-T段下移和(或)心律失常表现,提示有低血钾存在,应及时补充钾盐。
4.4 判断脱水程度通过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体温及尿量等临床表现,估计患儿脱水的程度。
同时要动态观察经过补充液体后脱水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4.5 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做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大便多泡沫表示发酵;有腐败臭味表示蛋白质消化不良;粪便上有油表示脂肪消化不良;致病性大肠杆菌腹泻,大便呈水样、量多、粪便少,可带有少量黏液,镜检每高倍视野中白细胞多在10个以下,伴有微量红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者大便开始呈黄绿色,3~4天后转为带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水电解质紊乱明显;霉菌感染腹泻大便往往呈豆腐渣样,色灰白。
若发现大便性状改变,如黏冻、腥臭、脓样或含血丝时,应送常规检查或做致病菌培养。
5 对症护理
腹痛给予热敷;腹胀给予肛管排气;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退热剂;烦躁时给予镇静剂;注意保暖及大量维生素的补充。
6 臀部护理
预防臀红,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发生。
7 其他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多喂开水,防止发生鹅口疮和中耳炎。
脱水明显有“露睛”现象者,用生理盐水浸润角膜,并点滴氯霉素眼药水或金霉素眼膏保护眼睛。
8 健康教育
8.1 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
按时逐步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调整好婴幼儿的饮食,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宜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开水,甚至暂停进食,使胃肠功能迅速恢复,加快疾病的痊愈。
8.2 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避免肠道内感染。
注意哺乳卫生,哺乳的母亲应保持乳房的清洁,勤换内衣,尽量减少感染的机会。
并注意玩具的清洁。
8.3 增强体质发现营养不良、佝偻病时应及早治疗。
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当做户外活动。
8.4 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喝水。
同时,要注意婴幼儿的腹部保暖。
8.5 勿滥用抗生素口服广谱抗生素少用,避免肠道菌群紊乱以致霉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量繁殖而导致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