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合集下载

4 实验一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 实验一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

二、实验原理1.处理纸带数据时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

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要注意“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与“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取点方法是一样的,时间间隔均为5T 。

2.由纸带计算某点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来计算。

3.利用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根据x 4-x 1=x 5-x 2=x 6-x 3=3aT 2(T 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然后取平均值,即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即为物体的加速度。

在数据处理时可以对纸带重新分段,把6段距离分为“前三”和“后三”,“后三”减“前三”也为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时间间隔为3T 。

(2)图象法利用v n =x n +x n +12T求出打各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然后作出v -t 图象,用v -t 图象的斜率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三、数据处理1.由实验数据得出v -t 图象(1)根据表格中的v 、t 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

(2)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 -t 图线,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

2.由实验得出的v-t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直接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Δt时,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Δv,由此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实验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71 1.22 =1.0,又从 x 1 at+ k t 2 0.78 0.29 v1知,斜率的绝对值为 1 a,故有 1 a=1.0,即a=2.0 m/s2. 2 2
(3)由图线知斜率绝对值为
答案:(1)
x 1 1 at+v1或 x at 2 +v1t t 2 2
3.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等打 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放开小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 验 3次
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 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 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 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 的距离d,记录并填入表中
(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 际的重力加速度小,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 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 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 纸带,实验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 ②由逐差法求解重锤下落的加速度:
(2)见规范解答图
(3)2.0(1.8~2.2范围内均正确)
5.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
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
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
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现
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因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打甲纸
3 s s Δ s (36.0 30.0) 10 带时,加速度 a 2 2 1 2 T T 0.12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报告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报告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报告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下的位移和速度变化,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验证运动学中的相关理论。

二、实验器材与原理1. 实验器材:直线轨道、小车、计时器、测量尺、速度计、电池等。

2. 实验原理: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增量不断增大,速度的变化量也在不断增大的运动。

根据运动学的相关理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三、实验步骤1. 将直线轨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平整度。

2. 将小车放置在轨道上,并确保其能够自由滑动。

3. 使用测量尺测量轨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4. 将计时器设置为手动模式,并准备好进行实验的计时。

5. 将小车推动到轨道的一端,并在计时器启动后,用力将小车推动,使其沿轨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6. 当小车到达轨道的另一端时,立即停止计时器,并记录下用时。

7. 使用速度计测量小车在不同时间点的速度,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步骤中记录的数据,计算小车在不同时间下的位移,并绘制位移-时间图像。

2. 根据实验步骤中记录的数据,计算小车在不同时间下的速度,并绘制速度-时间图像。

3. 分析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的特征,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4.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验证运动学中的相关理论。

五、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我们得到了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位移-时间图像呈现出一条平滑的曲线,且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表明小车的位移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速度-时间图像呈现出一条直线,且斜率保持恒定,表明小车的速度在匀速增加。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3. 实验结果验证了运动学中的相关理论。

六、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基本原理与操作原理装置图操作要领①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②不需要满足悬挂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1)平行:细绳、纸带与长木板平行 (2)靠近: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先后: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 (4)防撞:小车到达滑轮前让其停止运动,防止与滑轮相撞或掉下桌面摔坏 (5)适当:悬挂钩码要适当,避免纸带打出的点太少或过于密集二、数据处理与分析1.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如图1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 1、s 2、s 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Δs =s 2-s 1=s 3-s 2=s 4-s 3=C (常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1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n =s n +s n +12T 。

3.利用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两种方法 (1)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 4-s 1=s 5-s 2=s 6-s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 a 1=s 4-s 13T 2、a 2=s 5-s 23T 2、a 3=s 6-s 33T 2,再算出平均值 即a =s 4+s 5+s 6-s 1-s 2-s 39T 2。

(2)用图象法求加速度即先根据v n =s n +s n +12T 求出所选的各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 -t 图象,图线的斜率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认识“两种仪器”(1)作用:计时仪器,接频率为50 Hz 交变电流,每隔0.02 s 打一次点 (2)工作条件⎩⎨⎧电磁打点计时器:4~6 V 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 V 交流电源 区别“两种点” (1)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实际点,两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计数点是人们根据需要选择一定数目的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由选择点的规则而定。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匀变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或匀减速的运动。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包括小车、光电门、计时器、线轮、杠杆等。

2. 建立直线运动模型:设置好实验小车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路线,并制定好实验计划。

3. 测量起点速度:通过给小车一个初速度来开始实验,在车经过起点时使用计时器计算其通过起点的时间,再通过杠杆计算小车的起点速度。

4. 测量运动过程中的速度:通过将小车放在轨道上并用光电门记录它通过每段路程的时间,可以得到小车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5. 测量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通过计算小车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变化率来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6. 计算运动的位移和时间:通过测量小车运动开始和结束时的位置以及小车经过每个点的时间,计算小车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和时间。

7. 分析实验结果: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小车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变化等规律。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深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且了解运动学中的基础概念与公式。

专题一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一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乙知, 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 右向左运动;(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 30 s 内共滴下 46 个小水滴, 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 Δt=3405 s=23 s,所以 A 点位置 的速度为 vA=0.1172+Δt0.133 m/s=0.19 m/s,根据逐差法可求加 速度(x4+x5)-(x1+x2)=6a(Δt)2,解得 a=0.038 m/s2.
图 S1-3
解析:(1)实验时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否则小车不做匀 变速直线运动,A 正确;实验开始时要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 定后再释放小车,B 正确;此实验中只需保证小车做匀加速运 动,不用考虑小车与钩码的质量关系及平衡摩擦力的问题,C、 D 错误.
(2)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0.1 s,由逐差法可以得出 a= s6+s5+s49-T2s3-s2-s1=0.80 m/s2,打点计时器在打 B 点时小车 的速度 vB=s12+Ts2=0.40 m/s.
答案:(1)0.56 0.96 (2)2.0
考点 1 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题 1】(2016 年天津卷)某同学利用如图S1-2 所示装置 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 S1-2
(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4)Δt 越小,则 Δx 越接近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所以Δt 越小越 Δt
好,计算速度需要用到Δx 的测量值,所以Δx 大小与速度测量 的误差有关.
(5)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 0,其速度 v∝t,那么它通过的位 移 x∝t2.因此,只要测量小球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 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要检验小球的速度是随 时间均匀变化的,可以检验小球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实验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目的: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加速度、瞬时速度的求法原理: a =△S/ T2 = x m-x n/(m-n)T2;v n=x n+x n+1/2T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f=50Hz)、木板、小车、滑轮、钩码、纸带。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一:木板平放,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连接好电路。

二:穿纸带;挂钩码。

三:先连接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立即关闭电源。

四:换纸带,再做一次。

实验注意点:1.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让限位孔处再长木板的中央位置。

2.滑轮不能过高,细线应与木板平行。

3.小车应由紧靠打点计时器处开始释放,在撞击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小车从木板上掉下来。

4.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5.打点结束后立即关闭电源。

纸带分析: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从清楚的点开始,每隔五个间隔取一个计时点,然后取6个点,进行标号。

列入表格记录数据,求出各点瞬时速度,画出v-t图像(坐标轴、描点、连线、与坐标轴交点、斜率a)。

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要为国际单位制单位,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习题演练一、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将每条纸带上每5个几十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次打点先后编为0、1、2、3、4、5。

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1.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

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是。

二、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时点A、B、C、D、E、F、,相邻两记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cm、5.0 cm、9.0 cm、14.0 cm、20.0 cm.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在B点的速度,CE间的平均速度是;2.以打A点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右图所示,请在图中做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高考物理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元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讲解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x=aT2)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1)作用: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每隔0.02s打一次点.(2)工作条件①电磁打点计时器:4V~6V交流电源;②电火花计时器:220V交流电源.(3)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4、…,若v2-v1=v3-v2=v4-v3=…,则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由此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a===…(2)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x=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x=aT2.3.速度、加速度的求解方法(1)“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即v n==,如图所示.(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①逐差法:即根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②图象法:即先根据v n=,求出多个点的瞬时速度,后作出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四、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将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下图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2.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3.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0.10 s,如图所示,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计数点到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设计的表格中.4.根据测量结果,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a,或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作出v-t图象,由图象的斜率求得加速度.五、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应该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3.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4.对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如打出的点较轻或是短线时,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5.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n-1)t.6.每打好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注意此项只对于电磁打点计时器才适用).7.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一次测出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的距离,再逐个计算x1、x2、x3…,读数时应估读到0.1 mm.8.尽可能保证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是:(1)细绳尽可能与板面保持平行;(2)滑轮和车轮灵活;(3)长木板表面粗糙程度、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基本保持一致.例题精讲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例1.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大一点.
2.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 稳定工作后,再释放小车. 3.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4.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
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
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5.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加速度过大而使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绳的另一端挂上 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要放在复写纸下 面),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 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高考真题
[例1] (2010· 全国卷Ⅱ)利用图实-4-6
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按通打点计 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 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图实-4-6 (1)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例1:一位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测匀变速直线运
动加速度”的实验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
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
B.电源电压不稳定
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D.振针压得过紧
解析:当振针距离复写纸片间隙过小时,每一个打点周
期内就会有较长一段时间接触并挤压在复写纸上,
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 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 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如图所示,每一小段纸带的一 端与x轴相重合,一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依次贴在坐标系 中,求:

教案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人教

教案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人教

教案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人教)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示例,解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4 教学活动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规律性示例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引导学生进行公式推导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导2.1 学习目标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导过程2.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推导2.3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2.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分析3.1 学习目标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分析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分析方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分析练习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分析实际问题3.4 教学活动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验证4.1 学习目标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验证方法4.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验证方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验证练习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验证4.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验证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学习目标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5.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的总结学习过程的评价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采用自我评价法,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5.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公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第六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6.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图像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图像与公式之间的关系6.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类型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的分析方法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类型及分析方法通过示例,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的分析过程6.4 教学活动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图像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的分析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第七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7.1 学习目标学会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案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7.4 教学活动引入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八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拓展与延伸8.1 学习目标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拓展知识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8.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拓展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拓展知识及特殊情况下的应用通过示例,展示特殊情况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分析过程8.4 教学活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拓展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更深入内容展示特殊情况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分析示例,引导学生掌握特殊情况下的应用方法第九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评估与测试9.1 学习目标评估自己在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程度通过测试检验自己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水平9.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评估方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测试题目9.3 教学方法采用自我评估法,引导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采用测试法,检验学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水平9.4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反思自己在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提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测试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检验自己的知识水平第十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总结与展望10.1 学习目标全面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点展望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物理学及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10.2 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领域的应用展望10.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点采用讲授法,展望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领域的应用前景10.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点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物理学及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拓宽学生的视野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原因: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理解其定义和特点是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的关键。

专题一: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专题一: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
m/s
5.0
图2
题型 利用纸带求物体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 【例题】(2010 年重庆卷)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 f=50 Hz.在纸带上
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 4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因保存 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 S1-7 所示,A、B、C、D 是依次 排列的 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 3 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指点迷津:关于给出多段数据的纸带,在求解加速度时,
一般会有三种想法:一是只选择里边的两小段计算,这种方法
不能用的原因是没有充分利用数据,误差较大;第二种是每两 组算出一个加速度,再求平均值,这样会把中间的数据都约掉,
也不可取;三是逐差法,这种方法可以把所有的实验数据使用 上,偶然误差小,是科学的计算加速度的方法.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原理: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基本的是测 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纸带数
据进行处理.
2.器材与装置 (1)器材: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纸带、米尺、细绳、复写
纸片.
(2)装置:按图 S1-1 所示安装实验仪器,让带有纸带的小
准点间的距离并做好记录.(分段测量会增大误差) (5)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测量误差,一 般能在约 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取 7~8 个计数点为宜. (6)纸带运动时不要让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摩擦.
4.实验技巧 (1)纸带选择:从打点计时器重复打下的多条纸带中选点迹 清晰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
加速度 a=______m/s2.
(3)计算打下计数点 B 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m/s.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报告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 掌握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常数,即△x = at^2,其中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实验中,我们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通过计算位移之差,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而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2. 纸带3. 小车4. 细绳5. 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6. 刻度尺7. 钩码8. 两根导线9. 高压电源四、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细绳、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和高压电源按照实验装置图连接好。

2. 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用细绳连接小车和钩码,使小车通过细绳受到钩码的拉力。

3. 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轮子,并固定在纸带架上。

4. 打开高压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

5. 将小车从静止开始释放,让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6. 观察纸带上的打点,记录下小车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

7. 关闭高压电源,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的打点间距,计算位移之差。

8.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实验数据:时间(s) | 位移(cm)------------|------------0 | 00.02 | 1.20.04 | 4.80.06 | 9.60.08 | 16.00.10 | 25.22. 数据处理:(1)计算位移之差:△x1 = x2 - x1 = 4.8 - 1.2 = 3.6 cm△x2 = x3 - x2 = 9.6 - 4.8 = 4.8 cm△x3 = x4 - x3 = 16.0 - 9.6 = 6.4 cm△x4 = x5 - x4 = 25.2 - 16.0 = 9.2 cm(2)计算加速度:a = (△x1 + △x2 + △x3 + △x4) / (4 T^2) = (3.6 + 4.8 + 6.4 + 9.2) /(4 0.02^2) = 24 / 0.0016 = 15000 cm/s^2 = 1.5 m/s^2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个常数,符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梳理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实验原理1.利用纸带计算瞬时速度:以纸带上某点为中间时刻取一小段位移,用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表示这点的瞬时速度。

2.用v-t图像表示小车的运动情况: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画出小车的v-t图像,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如果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二、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复写纸、纸带、导线、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槽码、刻度尺、坐标纸。

三、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槽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4.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5.增减所挂槽码,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四、数据处理1.纸带的选取与测量(1)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纸带。

(2)为了便于测量,一般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计时起点(0点)。

(3)每5个点(相隔0.1 s)取1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图所示,相邻两点中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4)采集数据的方法:不要直接去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d1、d2、d3…然后再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x1=d1;x2=d2-d1;x3=d3-d2;x4=d4-d3…2.瞬时速度的计算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时间间隔很短时,可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n =x n +x n +12T。

3.画出小车的v -t 图像(1)定标度:坐标轴的标度选取要合理,应使图像大致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匀变速直线运动,这可是物理课上一个既神秘又有趣的话题!你知道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运动,其实都藏着不少秘密呢!从小轿车的加速,到篮球飞翔的轨迹,都是匀变速运动的例子。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我们就像一杯奶茶,慢慢来,分层品尝!2. 实验准备2.1. 实验器材首先,咱们得准备一些基本的实验器材。

你需要一个斜面,几块木板,和一些小球,比如乒乓球。

记得还要准备一个秒表和卷尺,没这些可就没法玩了哦!想象一下,斜面就像是小朋友的滑滑梯,球球从上面滚下来,速度可是越来越快的,嘿嘿,想想就兴奋!2.2. 实验步骤接下来,咱们开始动手实验吧!先把斜面架好,确保它稳稳的。

然后,把小球放在斜面顶端,准备好秒表,注意,心里默念“三、二、一,GO!”小球一落下,秒表立刻开始计时。

你会发现,球的速度越来越快,像是脱缰的野马,真是让人激动得不行啊!记得每隔一段时间就记录一下时间和位置,这可是搞懂规律的关键哦!3. 数据分析3.1. 结果观察实验完毕,数据收集可不能马虎。

你会发现,每次球下滑的时间和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律,简直是像打麻将一样,有牌可打!将这些数据整理成表格,然后用图表来展示,这样一来,直观又容易理解。

慢慢分析,你会发现,球的速度是线性增加的,嘿,难道这就是匀变速运动的真谛?3.2. 规律总结最后,我们要总结一下这次实验的结果。

根据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同样的条件下,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以恒定的加速度运动。

这就好比你坐在过山车上,刚开始的时候慢慢爬升,接着就飞速下滑,肾上腺素飙升,让你心跳加速,感觉无比刺激!所以说,匀变速直线运动,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发现。

4. 结尾今天的探究之旅就到这里啦!通过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还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

下次再看到汽车飞驰而过,或是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想想今天的实验,心中一定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慨。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创新设计)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创新设计)

14
实验基础梳理
实验热点突破
高考模拟演练
热点二 实验拓展创新 1.情景拓展
@《创新设计》
15
实验基础梳理
实验热点突破
高考模拟演练
@《创新设计》
2.改进获取数据的方法 (1)加速度的获得:靠重物的拉力获得加速度―改―进→长木板倾斜靠重力获得加速度。 (2)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求速度―改―进→测定遮光片的宽度 d 和遮光片通过光 电门的挡光时间 Δt,由 v=Δdt求速度。 (3)加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改―进→利用经过两个光电门的 瞬时速度,由速度—位移关系式求加速度。
@《创新设计》
23
实验基础梳理
实验热点突破
高考模拟演练
@《创新设计》
1.如图8所示,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计时仪器。光电计 时器像打点计时器一样,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丙 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一辆带有挡光片的小车从a、 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挡光片的挡光时间。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 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做了一个U形遮光板如图丁所示,两个遮光片宽度 均为L=5 mm,将此U形遮光板装在小车上,让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静止 的光电计时器,实验时测得两次遮光时间分别为Δt1=0.10 s,Δt2=0.05 s,从第 一个遮光片遮光到第二个遮光片遮光经过的时间t=1 s,则:
@《创新设计》
图3
12
实验基础梳理
实验热点突破
高考模拟演练
@《创新设计》
(3)如图4所示,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中,从得到的纸带中确定五 个计数点,量得d1=8.00 cm,d2=17.99 cm,d3=30.00 cm,d4=44.01 cm。每相邻两 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vC=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 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知识归纳1.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2)测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实验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 交流交流 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的工作电压是 4~6 V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220 V .当电源频率是50 Hz 时,它每隔它每隔 0.02 s 打一次点. (2)若纸带上相邻点间的位移差x n +1-x n = 0 ,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x n +1-x n = C (非零常数)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根据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根据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用“逐差法”求加速度.设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 1、x 2、x 3、x 4、x 5、x 6,根据x 4-x 1=x 5-x 2=x 6-x 3= 3aT 2 (T 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 1=2143 T x x -、a 2=2253T x x -、a 3= 3 236Tx x -,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3.实验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4.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接通电源,释放小车,重复打纸带三条. (3)挑选纸带,确定计数点,测相邻间距. (4)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5.注意事项(1)计时器打出的点不清晰,可能是计时器打出的点不清晰,可能是 电压偏低电压偏低 或 振针位置不合适振针位置不合适 . (2)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果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些. (3)计时器打点时,应先计时器打点时,应先 接通电源接通电源 ,待打点稳定后,再,待打点稳定后,再 拉动纸带拉动纸带 . (4)拉动纸带前,应使拉动端停靠在拉动纸带前,应使拉动端停靠在 靠近打点计时器靠近打点计时器 的位置. (5)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50 cm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重点难点突破一、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要熟练实验的操作过程,特别注意减少实验误差的操作技巧. 二、数据分析与处理1.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A 、B 、C 、D 、…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x 1、x 2、x 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Δx =x 2-x 1=x 3-x 2=…=常数,即若两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里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1)根据Δx =x 2-x 1=x 3-x 2=…=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 =2T xD ,然后求平均值.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根据x 4-x 1=x 5-x 2=x 6-x 3=3aT2 求出a 1=2143T x x -、a 2=2253T x x -、a 3=2363T x x -,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a =3321a a a ++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3)用v-t 图象法,先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n =T x x n n 21++,求出打第n 个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然后作出v-t 图象,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t vDD . 以上三种求a 方法中,方法(1)求法误差较大,如果所测数据多一般选取方法(2)、(3). 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他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除了运用纸带数据分析法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频闪照相法、滴水法等进行分析研究. 典例精析典例精析1.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例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 .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G .断开电源,取出纸带断开电源,取出纸带【解析】正确的实验步骤是: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用垫片把木板的一端垫高.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较高的一端,并连好电路.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完一条纸带,断开电源,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再重做两次,即顺序为DBFAEGC. 【答案】DBFAEGC 【思维提升】对实验步骤可简化为:放置→固定→连接→先接后放,开始实验→重复实验→数据分析,同时要理解实验步骤中关键几步,如“固定时定滑轮要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固定于远离定滑轮的一端;开始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等. 【拓展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CD )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的个数【解析】选取计数点可以使用于测量和计算的相邻点的间隔增大,选取计数点可以使用于测量和计算的相邻点的间隔增大,在用直尺测量这些点间在用直尺测量这些点间的间隔时,在测量绝对误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相对误差较小,因此A 正确;在实验中,如果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过小,打出的点很密,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测量准确性降低,因此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而使小车加速度增大的常见方法是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以增大拉力,故B 错,D 对;为了减少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舍去纸带上过于密集,甚至分辨不清的点,因此C 项正确.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他方法【例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可知 ( ) A.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两木块速度相同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 3两木块速度相同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 3以及时刻t 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 4以及时刻t 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解析】设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t ,记录木块位臵的直尺最小刻度间隔长为l ,由图可以看出下面木块间隔均为4l ,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tl4.上面木块相邻时间间隔内木块的间隔分别为2l 、3l 、4l 、5l 、6l 、7l ,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l =l =恒量, 所以上面木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t 2、t 3、t 4、t 5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2=t l t l l 25232=+ v 3=t l t l l 27243=+ v 4=t l t l l 29254=+ v 5=tlt l l 211265=+ 可见速度v =tl4介于v 3、v 4之间,选项C 项正确. 【答案】C 【思维提升】(1)解决本题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分辨和信息提取能力,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的考查热点. (2)熟练应用匀变速运动的一些重要结论,如Δx =aT 2,202t t vv v +=等可快速深入问题的实质,简化解题过程. 【拓展2】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A ,使水一滴一滴持续地滴落到挡板上,如图所示,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h ,再用秒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0”,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1,2,…”,一直数到“n ”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写出用上述测量方法计算重力加速度g 的表达式:g = 2hn 2/t 2 . 【解析】n 次响声间隔时间对应n 个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所以一个水滴下落的时间T =t /n 由h =21gT 2得 g =22T h=2hn 2/t 2 3.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例3】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实验步骤如下: a .安装好实验器材. b .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下图中0、1、2、…、6点所示. c .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为s 1、s 2、s 3、…、s 6. d .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e .分别计算出s 1、s 2、s 3、…、s 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66332211t s t s t s t s 、、、、 . f .以t s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标出t s 与对应时间t 的坐标点,画出t s -t 图象.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①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列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和 (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 Hz 交流电源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刻度尺D.秒表秒表E.天平天平 F .重锤重锤②将最小刻度为1 mm 的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所示,则s 2= cm ,s 5= cm. ③该同学在下图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t s -t 图象. ④根据ts -t 图象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 0=m/s ;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 m/s 2. 【解析】①A ,C ②0刻度线和0计数点左端对齐,s 2是计数点0与2间的距离,读数时应注意从计数点2的左端读起,s 5同理.答案为(2.99~3.01),(13.19~13.21). ③ts-t 如图所示. 26)26(=TT T 4)26. 【思维提升】t -斜率为21a 【例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表格所示计数点序号计数点序号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时刻(s) 0.1 0.2 0.3 0.40.5 0.6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为了算出速度,合理的方法是为了算出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 =2T D 求出加速度,再取平均值,即为实验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交流电频率为50Hz)。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

2.纸带上打的点的意义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3.分析纸带可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①若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若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③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恒量,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可由△x=aT2求出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常用逐差法或v-t图象法求加速度).4.求加速度的方法:①用逐差法求加速度②用v-t图象法先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③“平均速度法”求加速度:即利用已求出的瞬时速度值,按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加速度值,为了充分利用所有实验数据,减小误差,同样采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三、实验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四、实验步骤⑴、把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⑵、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无滑轮的一端,如右图。

⑶、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适当的数量钩码。

点拨:吊适当数量的钩码是为小车的加速度适当大些,减小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并能在纸带上长约50厘米的范围内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⑷、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⑸、先使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再释放小车让其运动。

⑹、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⑺、换上新纸带再做两次。

⑻、在选出的一条纸带上测量每个计数点与起始计数点的距离d1、d2、d3……如右图。

五、误差分析1.纸带的测量误差.2.打点计时器计时误差.六、注意事项⑴、计时器打出的点不清晰,可能是电压偏低或振针位置不合适。

⑵、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果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些。

⑶、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⑷、拉动纸带前,应使拉动端停靠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⑸、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重点精析】一、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要熟练实验的操作过程,特别注意减少实验误差的操作技巧。

【例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练习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二、数据分析与处理【例2】(2007北京理综)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下图中0、1、2、…、6点所示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为s1、s2、s3、…、s6.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①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和(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F、重锤②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所示,则s2=cm,s5=cm.③该同学在下图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s/t-t图象.④根据s/t-t图象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m/s;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m/s2.【针对练习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表格所示.为了算出速度,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 α算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线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 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他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除了运用纸带数据分析法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频闪照相法、滴水法等进行分析研究.【例3】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3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3以及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4以及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针对练习3】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持续地滴落到挡板上,如图所示,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0”,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1,2,…”,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写出用上述测量方法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g=。

【同步作业】1、(2005广东)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如图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所接电源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⑴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填入表内(单位:cm)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cm,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⑵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s.⑶物体的加速度的计算式_____,加速度为m/s2.⑷计算打计数点B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m/s.⑸在图中绘出v-t图线,并确定物体的加速度m/s2.3、(2007天津)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为11.15cm,DE长为13.73cm,则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AB的距离应为 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2007上海)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重力加速度g=10m/s2),求:⑴斜面的倾角α;⑵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⑶t=0.6s时的瞬时速度v.5、(2006上海)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A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的长度表示.P为DE的中点,连接OP且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B,则AB的长度表示.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设.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6、(2005 上海)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⑷比较图(b)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小纸杯”做__________运动.回答下列提问:⑴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⑵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⑶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____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