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

合集下载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一、引言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域广阔,贡献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长江流域中蕴含有大量的湖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对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湖泊面临着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给湖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二、富营养化的原因1. 农业活动排放的农业废水长江流域的农业非常发达,大量的农药、化肥等农业废水排放到湖泊中。

这些废水中的营养物质直接导致湖泊水体中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2. 工业废水的排放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长江流域的一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水。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化学物质,对湖泊水质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的速度。

3. 生活污水的排放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长江流域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

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废水和有机物,直接排入湖泊,加重了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三、富营养化的影响1. 水质下降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水质下降,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容易引发水华现象。

水华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质恶化,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水生生物减少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中大量的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藻华。

藻华所释放的毒素对水生生物产生严重危害,导致湖泊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数量大幅减少。

3. 湖泊生态系统崩溃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失衡,水生植被大量衰退,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

长江流域的一些湖泊甚至出现了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崩溃的情况。

四、富营养化防治措施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府应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倡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2.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鼓励企业进行环境友好型改造,减少废水的排放。

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危害与防治

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危害与防治

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危害与防治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资源,而水库则是许多国家的重要水源和风景区。

然而,水库中的水质却受到严重的富营养化的影响,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一、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概念水库水质富营养化是指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由于人类活动或天然因素导致的营养物质含量过高而引起藻类、浮游植物、水生植被等的急速生长,最终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

常见的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指标包括水体透明度、总叶绿素a和总氮、总磷等指标。

二、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危害1. 水质变差水库水质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各种营养物质含量升高、水体变浑浊,从而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

除了对人类造成卫生威胁之外,水中的铜、铅等重金属经过生物积累,也会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 水生态环境破坏水质富营养化会使水体内各种浮游生物的数量迅速增加,光合作用过度,导致水生植物过度生长,破坏了生态平衡。

长时间的水质富营养化,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3. 污染渔业资源随着富营养化加剧,由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藻类、浮游植物、水草等的急速生长使水体中固、液相的氧气消耗量剧增,最终导致水体缺氧。

造成枯鱼、死虾、死螃蟹等渔业资源失衡和死亡的现象,进而影响水体的渔业开发价值。

三、预防和治理水库水质富营养化1. 管控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化肥、农药等的污染是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首要来源之一。

采用科学、合理、减量化、减农距、减排放等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面源污染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污染进行全面监管和治理。

2. 加强城市建设污染治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污口、建筑物、河道等基础设施的影响,都是导致水库水源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对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种种污染渠道进行严格的预防和治理,从而保护水库水质清洁。

3. 合理养护水库周边绿化和采取物理、生物等治理措施要避免一些不常见的、过于激烈的绿地勘探和绿化建设行为,特别是建筑物、路面、桥梁等对水质会有阻碍性的建筑行为。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及其解决方法富营养化是湖泊、水库、池塘等封闭水体在环境条件变化或某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营养物质大量积累于水中富营养化是湖泊、水库、池塘等封闭水体在环境条件变化或某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营养物质大量积累于水中,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它是全球水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一般会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最后影响鱼类、植物、人类的生活环境。

这种污染有时候非常难处理,所以就需要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其继续蔓延。

湖泊富营养化可采取措施( 1)调整水产养殖方式,限制捕捞强度;( 2)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展人工增氧、水质改良、投肥和底栖动物的养殖等生态修复技术;( 3)增加清淤工作频次,保持水位稳定,并减少淤泥释放的营养物质;( 4)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特别是环境水质标准的执行;( 5)采用底泥疏浚、曝气和离子交换等技术,改善底泥水环境。

此外,大力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和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残饵经微生物降解后还田,提高水体利用率,为后续生物操纵、人工设施提供了基础。

如水稻可以抑制蓝藻繁殖,鱼塘的网箱可以通过过滤或循环系统消灭蓝藻。

还可以采用底部透明覆盖膜的方法,该膜能阻挡阳光穿过,避免紫外线对水体造成的伤害。

再者,运用水生植物、放养鲢鳙、使用生物抑藻剂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一些治理方法和手段虽然初见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新问题,比如蓝藻的抗药性、细菌耐药性及水体中重金属的二次富集等。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将防控理念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积极探索适宜的方法来治理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首先,控制蓝藻是控制富营养化的关键,因此应从根本上防止蓝藻大量繁殖。

同时,应保证河流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

控制蓝藻要做好两个方面:第一,在实践中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优先选择在江河的支流或源头采用生态调度的方法控制蓝藻;第二,在实践中研究、探索抑制蓝藻的生态学基础。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1、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方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式中:—综合营养状态指数;Wj—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LI(j)—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以chla作为基准参数,则第j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式为:式中:rij—第j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的相关系数;m—评价参数的个数。

中国湖泊(水库)的chla与其它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ij及rij2见下表。

中国湖泊(水库)部分参数与chla的相关关系rij及rij2值※※:引自金相灿等著《中国湖泊环境》,表中rij来源于中国26个主要湖泊调查数据的计算结果。

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⑴ TLI(chl)=10(2.5+1.086lnchl)⑵ TLI(TP)=10(9.436+1.624lnTP)⑶ TLI(TN)=10(5.453+1.694lnTN)⑷ TLI(SD)=10(5.118-1.94lnSD)⑸ TLI(CODMn)=10(0.109+2.661lnCOD)式中:叶绿素a chl单位为mg/m3,透明度SD单位为m;其它指标单位均为mg/L。

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指标: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3、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级: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进行分级:TLI(∑)<30 贫营养(Oligotropher)30≤TLI(∑)≤50中营养(Mesotropher)TLI(∑)>50 富营养 (Eutropher)50<TLI(∑)≤60 轻度富营养(light eutropher)60<TLI(∑)≤70中度富营养(Middle eutropher)TLI(∑)>70 重度富营养(Hyper eutropher) 在同一营养状态下,指数值越高,其营养程度越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农业部(已撤销),水利部,交通部(已撤销),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04.04.05•【文号】环发[2004]59号•【施行日期】2004.04.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04]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农业厅,水利厅,交通厅,科技厅: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水环境,指导和推动我国湖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现发布《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请参照执行。

附件: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二00四年四月五日附件: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一、总则和控制目标(一)为保护湖库及其流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遏制湖库富营养化发展,指导湖库富营养化防治并提供技术支持,为湖库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批准的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防治计划,以及国家关于湖库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的湖泊、水库及其流域地区。

(三)湖库富营养化防治的指导目标是:通过30年左右的努力,遏制湖库富营养化发展,使湖库水质良好,生态处于良性循环,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体指导目标如下:1、到2010年,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基本控制住点源排放污染物的入湖总量,湖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面源治理初见成效,对湖库流域重点地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行生态恢复和建设示范。

2、到2020年,湖库流域范围内产业结构比较合理,湖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面源治理有明显成效,湖库及流域生态建设有明显进展,基本完成湖库岸边和湖滨带(指湖库水陆交错带,湖库水生生态系统与湖库流域陆地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生态建设,湖库富营养状态得到改善。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湖泊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质紫外透明度逐渐降低,蓝藻、水华等有害藻类大量繁殖。

2.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和动物受到影响,如湖泊中的鱼类数量减少,底栖生物数量也不断减少。

3.湖泊周围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如湖泊划分过密的农田导致化肥、农药等污染物流入湖泊,进一步加剧湖泊的富营养化。

对策: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污染源控制。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从源头上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

2.加强水体治理。

通过引进高效、低成本的水处理技术,对湖泊水体进行治理,
减少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同时,加大对蓝藻、水华等有害藻类的控制力度,改善湖泊的水质。

3.保护湖泊周围的生态环境。

推广生态农业,控制湖泊周围的农业用地,逐步恢复湖泊周围的湿地和绿地生态系统,减少化肥、农药等对湖泊的污染。

4.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措施,健全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形成多部门合作的治理体系。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防治措施
目录
01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 物防治措施
02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 定义及04 三、生物防治措施
05 四、实例分析
06 五、总结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物防治措施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 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 过度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物防治措施逐渐受 到广泛。本次演示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原因和危害,阐述生物防治措施 的几种方式,并分析具体应用实例。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及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 大量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 化肥、生活污水等。当这些废水、污水排入水体时,其中的营养物质被水生植物 和藻类吸收利用,促进其生长繁殖。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时,就会导致水生 植物和藻类过度繁殖,使水体变得混浊,水中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四、实例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生物防治措施。例如, 对于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湖泊边缘种植能够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植物,如美人蕉、鸢尾等, 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入。
2、移植当地或他地的优良品种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重建水生生物群落, 使水体生态平衡得到恢复。
对于池塘的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 减少底部营养物质的释放。
2、移植能够有效吸收营养物质 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
3、控制饲料投放量及次数,减少水中残饵和粪便的积累,避免二次污染。
五、总结
生物防治措施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通过采 取源头控制、生物工程技术、生态治理技术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水 体的富营养化状况。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应根据其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在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生物防治措施将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

国际案例
莱茵河
莱茵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之一,也曾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问 题。主要原因是沿岸工农业快速发展,排放大量污染物。后 来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治理措施,莱茵河的水质得到 了显著改善。
五大湖
五大湖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群,也曾面临严重的富营养化 问题。主要原因是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农业废水排 放量增加。通过建立湖泊管理机构和实施治理措施,五大湖 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
形成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工农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畜禽养殖 和土壤侵蚀等自然和人为因素。
特征
特征一
特征二
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由于藻类大 量繁殖,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增多, 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
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由于藻类过度繁殖 ,其他水生生物受到压迫,导致生物多样 性降低,生态平衡被破坏。
面临的挑战
资金投入不足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技术研发、 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等,目前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防治工 作的重要因素。
公众意识有待提高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目前公 众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认识程度和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跨区域协调难度大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地区和部门,需要跨区 域协调和合作,但目前协调难度较大,需要建立有效的合 作机制。
生物操纵
通过引进或消除某些生物种群,调节水体生态平衡,抑制藻类的过 度生长。
微生物治理
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转化,降低富营养化程 度。
04
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评估
监测方法
物理监测
通过观察水体的颜色、浑 浊度、气味等物理特征, 初步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的 程度。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站生字[2001]090号)1、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方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TLI (∑)=∑Wj·TLI (j )式中:TLI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Wj —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LI (j )—代表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以chla 作为基准参数,则第j 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式为:∑==mj ijijr r wj 122 式中:r ij —第j 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 的相关系数;m —评价参数的个数。

中国湖泊(水库)的chla 与其它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 ij 及r ij 2见下表。

中国湖泊(水库)部分参数与chla 的相关关系r ij 及r ij 2值※※:引自金相灿等著《中国湖泊环境》,表中r ij 来源于中国26个主要湖泊调查数据的计算结果。

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⑴ TLI (chl )=10(2.5+1.086lnchl )⑵ TLI (TP )=10(9.436+1.624lnTP )⑶ TLI (TN )=10(5.453+1.694lnTN )⑷ TLI (SD )=10(5.118-1.94lnSD )⑸ TLI (COD Mn )=10(0.109+2.661lnCOD )式中:叶绿素a chl单位为mg/m3,透明度SD单位为m;其它指标单位均为mg/L。

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指标: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 Mn)3、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级: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进行分级:TLI(∑)<30 贫营养(Oligotropher)30≤TLI(∑)≤50 中营养(Mesotropher)TLI(∑)>50 富营养(Eutropher)50<TLI(∑)≤60 轻度富营养(light eutropher)60<TLI(∑)≤70 中度富营养(Middle eutropher)TLI(∑)>70 重度富营养(Hyper eutropher)在同一营养状态下,指数值越高,其营养程度越重。

水体富营养化的预防及治理办法

水体富营养化的预防及治理办法

水体富营养化的预防及治理办法当我们谈及水体富营养化时,不得不正视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过度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进入水体,导致水生植物过度生长,进而引起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保护我们的水资源,预防及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已刻不容缓。

要预防水体富营养化,我们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对于工业废水,应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对于农业废水,应推广环保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通过优化农业景观,如农田轮作、种植绿肥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增加水域周围的绿色植物覆盖率,如湿地公园、滨水绿化带等,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减少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当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后,我们需要采取治理措施,以缓解其对环境的影响。

物理方法是其中的一种选择,如抽样检测、机械打捞等。

通过定期采集水样,检测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采用机械打捞的方法,可以直接清除水生植物和漂浮物,改善水质。

化学方法也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向水中加入特定的化学物质,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可以使水中的营养物质沉淀下来。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方法虽然见效快,但可能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

相比之下,生物方法则更加环保。

通过培养生物多样性,如放养鱼类、贝类等,可以有效地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

还可以通过接种微生物菌剂,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物方法虽然见效较慢,但长期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水质,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预防及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需要我们双管齐下。

在预防方面,我们需要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推广环保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加绿色植物覆盖率等措施。

在治理方面,我们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正视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切实和重视水环境保护,不断探索和创新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和手段,以确保我们的水资源能够持续健康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一、减少营养物质流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首要任务是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入。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建立截污工程: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或截流管网,将生活和工业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在排放前进行处理,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入。

2.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通过改变耕作方式、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措施,减少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质。

3.水产养殖管理:合理规划水产养殖,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避免因过量投饵而导致的营养物质流失。

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通过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达到控制和减少富营养化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1.湖泊清淤:清除湖泊底部的淤泥,减少底部营养物质的释放。

2.恢复水生植被: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

3.引入滤食性生物:投放滤食性鱼类或贝类,吸收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营养物质。

4.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三、定期监测定期监测是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和制定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水质、水量、水生生物等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富营养化问题。

四、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意识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富营养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湖泊保护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立法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明确湖泊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对违法排污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湖泊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

六、科学治理科学治理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的基础。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七、合理规划合理规划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的关键措施之一。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湖泊保护总体规划,明确湖泊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治理计划(四)

水体富营养化及治理计划(四)

水体富营养化及治理计划一、实施背景: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浓度过高,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

富营养化会引发水体中藻类、浮游生物等大量繁殖,形成藻华,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水体生态环境,需要制定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计划。

二、工作原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需要从源头控制营养物质的输入,同时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改善水体的水质。

主要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控制污染源:加强农业、工业、城市排污口的管理和监控,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放。

2.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通过增加水体的曝气、搅拌等措施,促进水中溶解氧的增加,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降低藻类生长的机会。

3.生物修复:引入优势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等,利用其吸收和降解营养物质的能力,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治理过程。

4.水体调控:通过合理的水位调节、水流控制等手段,改善水体的环境条件,防止藻类过度繁殖。

三、实施计划步骤:1.调查评估:对目标水体进行调查评估,确定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和主要污染源。

2.制定治理方案: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包括控制污染源、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生物修复和水体调控等措施。

3.实施治理措施:按照治理方案,逐步实施控制污染源、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生物修复和水体调控等措施。

4.监测评估: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监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5.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认识和参与度。

四、适用范围:水体富营养化治理计划适用于各类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根据不同水体的特点和治理需求,可以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

五、创新要点:1.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控制污染源、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生物修复和水体调控等多种手段,提高治理效果。

2.技术创新: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利用生物修复和水体调控技术,提高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3.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认识和参与度。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湖泊水库治理的成本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而急剧增加我国已经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如1999年我国规划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工程5年内计划投资达10363亿元人民币而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规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中治理的工程费用预期高达204亿元人民币为治理而关闭的企业为数众多和加上退湖还鱼等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4我国江河湖泊70%被污 染 75%出现富营养化状况

同时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水质性缺 水日益严重,由此引发淡水资源短缺、 洪涝和干旱灾害增多,严重制约着区域 发展并影响人们生活
中国内陆湖泊被污染主要 有八个方面原因:
• 1.人口膨胀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2.生态建 设开发主体与治理主体不一致,难以保证生态 建设的可持续性;3.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多头 管理、缺乏整体规划;4.湖泊法律法规缺位; 5.科学研究不够,缺少科技支撑;6.大规模盲 目围垦;7.湖区用水过度;8.工业化、城市化 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和乡村农药、化肥的过度 超标使用,造成了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日 益严重 。
• 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给社会经济造成全方位的负面影响,损失 难以估量:湖泊水库的水体透明度下降后呈浑浊状,臭味弥漫, 其旅游价值严重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滋生, 不但增加了水厂进行水质处理的成本投入,严重甚至堵塞航道, 影响航运;缺氧使鱼类等水生物大量死亡,对水产养殖业带来的 破坏不容忽视;湖泊水库治理的成本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 而急剧增加,我国已经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如1999年我国规划 “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工程,5年内计划投资达1036.3亿元人 民币,而“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规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中治 理的工程费用预期高达204亿元人民币,为治理而关闭的企业为 数众多和加上“退湖还鱼”等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

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
我国湖泊 水体富营养化
• • • • • • • • 富 营 养 化 的 防 治 富 营 养 化 的 成 因 富 营 养 化 的 危 害 富



养 化 的
湖 泊 富 营 养 化
概 念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 是指在人类 水体富营养化 活动的影响下, 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 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 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 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 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 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 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 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 现称为赤潮。 现称为赤潮。
谢谢观赏
环境保护从我们做起!
再见!
②夏季,深水湖泊湖水温度存在分层现象。 湖下层水温低,比重大;湖上层水温高, 比重轻。阻碍表底层湖水的循环。沉积物 中有机物质比较丰富,细菌真菌等呼吸或 分解活动使湖下层溶解氧被大量消耗 ③秋季湖下层丰富的氮磷和营养物质随循 环带到湖上层,促进藻类的发展 ④下层缺氧,捕食浮游动物的鱼就不存在了, 藻类就没有浮游动物的捕食压力,大力发展 ⑤缺氧的湖下层,沉积物中的铁锰离子释放 至水中,加上藻类的分泌物,导致下层湖水 带有不良气味和颜色。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 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 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 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 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 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 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 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 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在形成“绿色浮渣”后,水下的藻类会因得不到阳光照 射而呼吸水内氧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内氧气会逐渐 减少,水内生物也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死去的藻类和生 物又会在水内进行氧化作用,这时水体也会变得很臭,水 资源也会被污染的不可再用。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解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机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通常发生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库等静态水体中。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被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生生物的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水质恶化、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概念和形成过程,然后详细阐述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最后提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

从自然角度来看,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主要来源于土壤侵蚀、大气沉降和生物活动。

例如,当雨水冲刷过富含养分的土地时,这些养分就会随着水流进入水体,为水生生物提供养分。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人为因素逐渐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力。

农业活动,特别是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城市和工业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未经处理的营养物质,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这些人为排放的营养物质远超出水体的自然处理能力,导致水生生物过度繁殖,进而引发富营养化现象。

水产养殖和旅游业等人类活动也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了影响。

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放的大量饲料和肥料,以及旅游业带来的污染,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因此,可以看出,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

而人为因素,特别是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的污染物,是当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力。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其危害深远且广泛。

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了藻类的过度繁殖,形成“水华”或“赤潮”,这些藻类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可能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生生态链,影响生物多样性。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1、外源输入的防治措施外源输入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湖泊出现富营养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控制通过地表水进入湖泊的污染物总量,是目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防止藻类水华暴发的最根本的手段之一。

(1)点源污染的防治措施首先要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才允许排放。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违规排放尤其是工业废水进行严格处置。

第二国家要加大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投入,对缺乏完整污水收集系统的水体,建设或改建水体沿岸的污水管道,将污水截流归入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第三要严格控制含磷洗涤剂的使用,生产不含磷的洗涤剂,同时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

第四要加强对湖库内水源涵养林管理与保护,恢复湖库植物多样性,发挥植物拦截污染物的作用。

第五要对水体周围的旅游参观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严禁向水体中乱丢垃圾。

(2)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首先要减少整个地区的空气污染来降低雨水中的氮,同时做到将水体周围垃圾清理干净,避免其混入地表径流加重污染。

在农业生产方面,第一要倡导使用生态肥料和农家肥等,尽量少使用磷肥和农药。

第二要大面积推广农业新技术,利用二次水灌溉农田,构建生态农业系统。

第三有关部门要定期对农业用水、农村河流的水质进行监测,防止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到河流中。

研究表明,目前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主要还是集中在控制面源污染上,尤其是控制高氮磷含量的污染物的输入,而且相比于点源污染,其污染面积大,影响时间长,更不容易治理,所以需要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治理。

2、内源释放的防治措施治理底泥的方法之一是采用疏浚技术清除水体中富含营养的底泥。

利用机械设施,将堆积在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浑浊的水状,让其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净化河道的作用。

但此方法一般工作量较大、较昂贵,而且过程中大幅度的搅动可能会对水体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具有一定的风险,一般只用于营养盐含量非常高或者已经基本上富营养化的水体。

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

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

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咱来聊聊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哈!你说这湖泊要是富营养化了,那可真像人吃多了大鱼大肉消化不良一样。

水变得浑浊不清,藻类疯长,水里的鱼虾都遭罪呀!那咱可得想办法治治它。

首先呢,咱得从源头抓起。

就像家里打扫卫生,得先把垃圾清理掉。

那些污水呀,可别乱排进湖里啦!工厂得把污水处理好了再排放,这就好比咱做饭得把食材洗干净了再下锅,不然做出来的菜能好吃吗?还有咱农业上用的化肥农药,也别让它们随雨水流进湖里呀,就像咱不能把脏水往干净的地方倒一样。

然后呢,咱得给湖泊“减减肥”。

这怎么个减法呢?就是减少湖里面的营养物质呗。

可以多种些水生植物呀,它们就像一群勤劳的清洁工,能把水里多余的营养物质吸收掉呢。

还可以投放一些专门吃藻类的鱼类,让它们去把那些疯长的藻类消灭掉,这就跟家里有了老鼠得养猫去抓一样。

咱平时也得注意保护湖泊周边的环境呀,别乱扔垃圾,这就好比脸上长了痘痘可不能用手乱挤,得好好护理。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看到垃圾就捡起来,让湖泊周边干干净净的。

还有啊,咱得加强监测。

就像人要定期体检一样,得时刻关注湖泊的状况。

一旦发现有什么不对劲,马上采取措施,可不能等病入膏肓了才着急呀!大家想想,如果咱身边的湖泊都变得清澈见底,鱼虾欢快地游来游去,那该多好呀!那景色,不比那些被污染得脏兮兮的湖泊好看多了?这可是造福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好事呀!我们能眼睁睁看着湖泊被破坏而无动于衷吗?肯定不能呀!所以呀,防治湖泊富营养化,人人有责!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湖泊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好这些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丽宝藏!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

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

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一、总则(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防治湖(库)富营养化,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规范污染治理和管理行为,指导富营养化湖(库)分类防治、湖(库)生态环境保护与流域综合管理,促进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的湖泊、水库及其流域地区。

(三)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监控预警等内容,可为制定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水源地保护、重点水环境功能区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持。

(四)湖(库)富营养化防治应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严守生态红线,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防治并举,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湖(库)富营养化防治。

(五)针对不同类型湖(库)分类治理,其中:人类扰动少、处于贫营养状态、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湖(库),以预防和保育为主,合理布局流域产业,控制经济和人口规模,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和生态功能健康;人类扰动较大、处于中营养或轻度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基本健康的湖(库),以生态修复和综合管理为主,限制人类活动干扰,维护生态功能;污染负荷重、处于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的湖(库),以流域综合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控源减排,逐步恢复湖(库)生态功能。

(六)湖(库)富营养化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减排与增容相结合。

在确定湖(库)富营养化防治目标的基础上,制订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方案,并纳入限期达标规划;核算水环境承载能力,实施氮、磷总量控制,进行污染源综合治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根据湖(库)及流域生态系统受损状况,开展陆域、入湖河流、湖滨带及水体生态修复;加强重点湖(库)监控预警,保障饮用水安全。

二、污染源治理(一)湖(库)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核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一、总则(一)为贯彻《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湖库及其流域的生态安全,遏制湖库富营养化发展,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适用于湖泊和水库流域。

目的是指导湖库富营养化分类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流域综合管理,并作为湖库及其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的技术依据。

(三)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原则:坚持分区管理、近中远期分期实施、“一湖一策”分类治理,实施流域氮磷总量控制,完善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保障湖库水环境质量,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各地区可根据湖库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本行政区内湖库富营养化防治的远、中、近期目标。

(五)各湖库流域所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技术政策指导意见,制定适合本地区湖库流域富营养化防治规划,明确防治的具体目标、政策和措施。

(六)治理湖库富营养化,应针对不同类型湖库的污染程度、流域开发强度、污染物来源、生态系统特征等,因地制宜,采取下列综合性措施:1.在确定富营养化防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方案。

2.在水环境承载力核算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污染源的综合治理。

3.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根据湖库及流域生态系统受损状况,开展陆域、入湖河流、湖滨带及水体生态修复。

4.加强流域综合管理措施,进行不同类型湖库的分类治理。

(七)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方案的制定原则包括: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因地制宜,总量控制;重点突出,控源截污;水陆统筹,生态修复;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1.优化布局,调整结构。

明确湖库流域水质、水量、水生态状况,依据湖库富营养化控制目标,进行流域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调整。

2.因地制宜,总量控制。

结合湖库水环境承载力和水生态功能区划,鼓励实施流域氮磷总量控制。

3.重点突出,控源截污。

污染源实行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点源与面源治理相结合;工业源治理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农业面源治理和流域农村连片综合整治相结合。

4.水陆统筹,生态修复。

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实施水源涵养区、入湖河流、湖滨缓冲带、湖内大水体等分区的生态修复。

5.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预防为主,防止水质恶化;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安全。

(八)开展湖库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诊断,确定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关键驱动因子。

(九)湖库富营养化控制目标需满足湖库水生态功能区的要求,分期达标,逐步改善,并符合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十)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方案主要包括: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核算及总量控制方案、流域污染源综合防治方案、湖库及流域生态修复方案、流域综合管理方案等。

(十一)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方案中,鼓励根据湖库特征、污染源分布特点,结合湖库流域的自然条件,进行分类、分区、分期防治。

1.针对不同类型湖库,分类实施湖库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策略。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下游水源的源头需列为重点保护水域,设置生态红线,防止发生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故;具有特殊生态保护意义的水域和水陆交错带考虑重点保护和修复。

3.污染特别严重的水域及沿湖沿河污染源集中分布的区域,进行先期重点综合整治。

(十二)根据不同类型湖库流域经济发展特征,选择国内外已有工程应用实例的、经济实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优先选择国家推荐的技术,鼓励采用新技术,同时注重技术经济效益。

二、综合治理流域污染源(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核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包括核算湖库水环境承载力,进行总量控制,制订湖库营养物分期标准,提出相应策略。

1.核算湖库水环境承载力,鼓励确定满足湖库水环境承载力约束条件下的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2.鼓励根据流域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制订湖库营养物分期标准和控制目标。

3.依据水环境承载力和分期控制目标,合理调控城镇发展规模,鼓励对湖库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产业结构布局进行优化。

(二)点源污染治理,主要包括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规模化养殖等固定排放污染源的治理。

1.城镇生活污水采取集中处理方式。

重点湖库流域应完善雨污分流系统,鼓励采取除磷脱氮提标工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非重点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逐步完善脱氮、除磷提标工艺;鼓励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回用。

2.控制临湖宾馆、饭店的污水排放,将其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

3.鼓励工业企业按流域相关规划向工业园区集中,需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4.限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生态化改造,禽畜粪便及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有的应关闭或搬迁。

(三)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包括村落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弃物、农田地表径流、城镇地表径流、水土流失以及大气降尘、降水等的治理。

1.村落生活污水应因地制宜,采用与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处理工艺,鼓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使用水冲厕所的区域,逐户建立化粪池;未使用水冲厕所的区域,可建设生态旱厕。

鼓励化粪池及生态旱厕污泥还田回用。

2.农村固体废弃物应进行妥善收集和处理处置;秸杆和畜禽粪便可采用还田、堆肥、厌氧发酵、生产生态有机肥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鼓励开展生态农业建设,通过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测土配方施肥、肥药减量、缓释或控释肥、节水灌溉等农业新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农田径流中污染物排放量。

因地制宜采取生态沟渠技术或湿地处理系统,进行农田径流污染控制。

加强对农田耕种期初次暴雨径流的截流和净化。

4.鼓励建立有效的城镇地表径流收集与处理系统,提高城镇排水管网截流能力,加大对初期雨水的收集处理能力。

鼓励通过增大城镇透水面积、时空缓冲、生态处理等技术加强城镇地表径流的污染控制。

5.湖库流域强侵蚀区的水土流失,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治理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鼓励采取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加快治理水土流失。

6.控制排放含氮、磷大气污染的化工类工业企业,鼓励采取有效的脱氮除磷措施,减少氨逃逸等大气干湿沉降对湖库的污染。

(四)内源污染治理,主要包括湖内船舶、湖内养殖、底泥释放、藻源性内负荷及水生高等植物疯长等的治理。

1.限制湖库内船舶的进入与通行。

船舶上产生的生活污水、废物应按规定妥善收集、贮存或处理,船舶应实现零排放。

2.限制在湖库进行围网养殖,鼓励推广自然放养。

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禁止鱼塘养鱼。

3.湖库污染底泥堆积较厚的局部区域,鼓励采用精确疏浚技术进行疏挖;合理划定疏浚区域范围、确定疏浚深度,综合设计,分步实施,严格监控;采取有效方式处理堆场余水,避免造成二次污染,鼓励底泥资源化利用。

4.对湖库藻源性内负荷,鼓励采用高效、低耗的物理导藻和捞藻技术及应急、快速除藻技术,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和旅游风景区景观效果。

藻类收集后应进行统一处置,鼓励资源化利用。

5.对草型湖泊或单一水生植物大量生长的湖泊,鼓励对水生植物进行定期收割并资源化利用,防止沼泽化。

对水草腐烂水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治污染。

三、修复富营养化湖库(一)湖库及流域生态修复包括陆生生态修复、缓冲带生态修复、湖滨带生态修复、入湖河流及河口生态修复及湖库水体生态修复。

(二)湖库生态修复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修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系统稳定性。

(三)根据湖库水生态系统受损状况,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严重失衡失稳的水生态系统,采取人工生态修复;部分受损的水生态系统,采取人工协助修复;生态系统尚健康的湖库,以生态保育和养护为主。

(四)湖库水体生态修复,主要包括湖内水生植物修复及渔业结构的调控。

1.筛选确定水生植被修复的先锋物种,优化配置水生植物群落,谨慎引进外来物种。

加强日常管理与维护,增强修复系统的稳定性,预防水生植物腐烂导致的二次污染,鼓励大型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

2.鼓励湖库鱼类种群与渔业结构的调控,通过土著鱼类人工驯养、繁殖和增殖场建设、外来鱼种控制、渔业综合强化管理,改变不合理渔业结构,恢复土著鱼类群落。

进行人工放流,调控湖库水生动物结构。

(五)入湖河流及河口生态修复。

解析入湖河流沿程污染源,采取适当的污染源控制和治理措施;鼓励利用入湖河流小流域内的水库、湿地及其他坑塘等,建设前置库、塘坝湿地等,截留与净化入河污染;实施河口生态修复,促使河湖水质衔接。

(六)湖滨带生态修复,指湖库水陆交错带的生态修复,其核心区为湖库高水位与低水位之间的变幅区。

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确定、生境修复、生物修复、生态结构和功能恢复及修复后的维护与管理。

1.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基本目标为:修复基底的稳定性与多生境,建立过渡带结构、恢复动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恢复生态及景观功能,形成湖库保护的生态屏障。

2.湖滨带是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已占用的村落、农田与鱼塘等应逐步拆迁并进行生态修复。

3.湖滨带生态修复包括生境修复、生物修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等。

生境修复应综合考虑地质、地形、地貌等物理基底设计及水质改善;生物修复考虑生物种类选择、生物群落结构设计、节律匹配设计和景观结构设计等。

湖滨带生态修复中,应尽可能维持较大的过渡带规模,发挥拦截、过滤和净化功能。

4.加强日常维护与管理,调控湖滨带内水生植物群落,清除暴发性物种,打捞植物残体,维持生物多样性,鼓励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

(七)缓冲带生态修复,包括缓冲带划定及生态修复。

1.因地制宜划定缓冲带,最大程度削减缓冲带内的人为干扰,恢复缓冲带的结构、功能与景观,形成湖滨带外围的生态屏障。

2.缓冲带可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为严格控制污染的生态保护带,外圈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经济带。

对缓冲带内圈的农田、房屋、鱼塘、景点等实施清退,构建多自然型生态缓冲带;对缓冲带外圈,实施清洁田园、绿色村庄及生态农业建设,形成环湖污染控制带。

根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类型等对缓冲带进行分区分段,采取适宜的技术与工艺因地制宜构建湖库缓冲带,同时充分考虑景观效果。

(八)陆生生态修复,包括湖库上游山地侵蚀区、矿山、农作区及水源涵养林等的修复。

1.陆生生态修复目的是修复水源涵养林,控制水土流失,恢复流域自身的水源涵养能力,保障源头清水产流。

2.山地侵蚀区生态修复按实际情况采用自然修复或人工修复。

矿山生态修复,做好表土管理,控制水土流失,并进行植被修复。

应加大水源涵养林保护力度。

加强流域内湖荡湿地、水库坑塘的修复,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发挥对陆域径流的截留与净化作用。

四、流域综合管理措施(一)鼓励通过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加强流域内各政府部门的联系、协调与合作,有效治理湖库流域水环境问题,鼓励公众参与。

(二)加强湖库流域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积极推进对湖库流域数字化管理,逐步实现对湖库流域水质、水量、水生态的联合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