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故事

合集下载

有气节的人物事迹简短50字

有气节的人物事迹简短50字

有气节的人物事迹的简短概括有:
1.文天祥:作为南宋末年的名将和文学家,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虏后,
他拒绝投降,并在狱中写下了《正气歌》,表达了他对气节的坚守和忠诚。

最终,他慷慨就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朱自清:作为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朱自清在晚年时因病导致生
活极度贫困,但他坚决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表现出了他的骨气和尊严。

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3.苏武:作为西汉时期的使臣,苏武在出使匈奴时被扣留,但他坚
决不投降,并持节而居。

在被流放十九年后,他依然保持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气节的坚守,最终被接回祖国。

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者。

4.岳飞:作为南宋时期的名将,岳飞忠诚报国,誓死抗金。

虽然最
终被奸臣秦桧所害,但他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一直被后人所称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知识分享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知识分享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故事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岳飞[宋](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

事母至孝,家贫力学。

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

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

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中国古代有骨气的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有骨气的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有骨气的名人故事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郡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2、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商周时期,商末贵族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爱小儿子叔齐,有意推翻嫡长子制度命次子继承家业。

孤竹君去世后,叔齐执意将家业由兄长伯夷继承,然而伯夷也不愿继承,为了避免叔齐为难,遂于夜深远走他乡,但叔齐也是恪守礼制之人,见兄长不告而别,二话不说便寻他而去。

皇天不负有心人,叔齐终寻得其兄长,二人便决定不再回归故里,于是投奔周国,过上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但不久周国举兵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周国属于商朝的附属国家,以下犯上,视为不仁,便上朝劝谏,二人秉持仁心并未阻止此次讨伐,反倒激怒周武王,惹来杀身之祸,被下令拘禁。

后来周朝建立,伯夷、叔齐仍为出去心中的芥蒂,认为周朝的建立违背礼制,发誓不与周人往来,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后守着心中的执念,饿死在首阳山。

伯夷、叔齐的典故被史记撰写者司马迁列入了列传之首,兄弟二人也作为商周时期恪守仁义的典范流传至今。

3、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民族危急的关头号召各地起兵抗敌,誓死卫国,后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牢。

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

忽必烈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

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

”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2)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2)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引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培养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气质。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品德,为后世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本篇文档将介绍一些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并分析他们的特点和影响。

历史人物岳飞岳飞(1103年-1142年),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以顽强的信仰和无私的忠诚而著称。

岳飞在抵抗金朝入侵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极高的道德品质。

尽管岳飞多次收复失地,并多次战胜强敌,但出于政治原因,岳飞遭受了朝廷的诬陷与排挤,在公元1142年被害。

然而,他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有气节的象征。

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1283年)是元朝末年的杰出政治家、文化家和爱国诗人。

他在元朝的统治下,坚决反对投降外族,为保卫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而战斗。

文天祥的《正气歌》和《过零丁洋》等名篇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尽管他最终被元朝处死,但他的忠诚和坚韧激励着后来的许多人。

贺兰山贺兰山(1898年-1929年)是一位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革命家。

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主义运动,并为之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贺兰山参与了中国工人和农民的斗争,对抗了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虽然他在1929年不幸殒命于革命斗争中,但他的革命精神和为人民奋斗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的一代革命者。

人物特点分析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忠诚:他们对于事业和理想的忠诚是他们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源泉。

无论是对国家、对百姓,还是对革命理想,他们始终保持高度的忠诚。

2.坚韧: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往往具备顽强不屈的毅力。

面对各种艰难险阻,他们从不退缩,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3.无私:这些人物的行动始终着眼于整个民族或人民的利益,而非个人私利。

他们以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为己任,并甘于奉献自己的所有。

影响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岳飞[宋](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

事母至孝,家贫力学。

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

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

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 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 以振奋人心, 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闻元军东下, 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 开赴临安(今杭州, 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 被派往元营中‎谈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进兵江西, 收复州县多处‎.不久, 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 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经历种种严酷‎考验, 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 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其中诗作达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苏武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

中国有气节10个人物的故事

中国有气节10个人物的故事

中国有气节10个人物的故事摘要:一、引言1.气节的定义与重要性2.中国历史中的气节人物概述二、正文: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以其忠诚、勇敢、坚守气节的品质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

气节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对国家、民族和道德的忠诚。

本文将介绍十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气节人物,以期激发后人的敬仰之情,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一、引言气节,即气度、风骨、品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节是一种崇高的品质,代表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具有气节的人物,不仅在关键时刻为国家、民族舍生忘死,更在日常生活中坚守信仰、秉持正义。

气节人物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二、正文1.屈原:楚国忠诚诗人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

他投身政治改革,主张国家强大、民族繁荣。

在其政治生涯中,屈原多次为国家建言献策,却遭受排挤。

他悲痛欲绝,投身汨罗江。

屈原的忠诚气节感动了天地,成为中国气节的典范。

2.诸葛亮:蜀国丞相诸葛亮,蜀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他忠诚蜀汉,一心报国,展现了“卧龙凤雏”的传奇地位。

在战争中,诸葛亮运筹帷幄,英勇善战,为蜀汉国家付出了毕生精力。

他死后被誉为“忠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气节的人物之一。

3.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他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务,却因不堪官场污浊而辞官归隐。

陶渊明坚守气节,远离官场,创作了许多描绘田园生活的诗篇。

他的《桃花源记》展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成为后人向往的境界。

……。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2.顾炎武的故事
3.谭嗣同的故事
4.杨靖宇的故事
5.结尾
正文
中国人有骨气的例子
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有骨气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国家民
族的利益,不畏强权,顽强拼搏,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里,我们要
讲述的是顾炎武、谭嗣同和杨靖宇三位有骨气的中国人。

顾炎武的故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他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
荣富强而努力。

明朝灭亡后,他坚决不仕清朝,以保持民族气节。

他曾经
参加过抗清的义军,失败后,他隐居山林,埋头著述,写出了《日知录》等名篇,提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
国人。

谭嗣同的故事
谭嗣同是清朝末年的维新派人士,他致力于国家的改革进步。

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坚贞不屈,拒绝投降。


对死亡,他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表达了
他为国捐躯的决心。

最终,谭嗣同英勇就义,年仅 33 岁。

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民族英雄。

1940 年,他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司令员,率领部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严寒的环境下,他带领部队坚持斗争,宁死不屈。

最后,杨靖宇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 35 岁。

日军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他的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结尾
这些有骨气的中国人,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为国家和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故事

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故事

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故事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英勇奋斗,成为千古传颂的楷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一、岳飞:精忠报国岳飞是南宋时期的名将,他忠诚爱国,英勇善战,被誉为“民族英雄”。

他一生致力于保卫国家,多次击败金军的入侵,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岳飞在军队中倡导纪律严明,关爱士兵,深受士兵的爱戴。

他始终坚持“精忠报国”的信念,即使在遭受奸臣陷害的情况下,也从未屈服于权贵。

岳飞的英勇事迹和民族气节,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

二、文天祥:宁死不屈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率领忠勇军抗元,但最终失败被俘。

在狱中,他拒绝了元朝的威逼利诱,慷慨陈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自己视死如归的决心。

文天祥的宁死不屈,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和尊严,他的事迹和名言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三、刘胡兰:英勇就义刘胡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位女英雄。

她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为了追求革命真理加入了革命队伍。

她积极参与抗日活动,打击敌人,为家乡人民带来了希望。

在解放战争中,她担任了村干部,为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她被敌人逮捕了。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成为了一名伟大的革命烈士。

刘胡兰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奋斗。

四、吉鸿昌:民族自强吉鸿昌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爱国将领之一。

他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自幼便立志为国家做出贡献。

他参加了同盟会和辛亥革命,为推翻封建王朝而英勇奋斗。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领抗日同盟军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保卫家园而浴血奋战。

在临终前,他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豪言壮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吉鸿昌的事迹激励着人们为民族自强而努力奋斗。

有关气节的名人故事

有关气节的名人故事

有关气节的名人故事
有关气节的名人故事,例如文天祥、岳飞、苏武和屈原的故事:1、文天祥:当崖山战役发生,南宋皇室彻底灭亡的时候,文天祥没有选择苟安于人世,而是积极反抗。

在五坡岭被俘后,他拒绝了元朝的招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表达了他坚定的气节。

2、岳飞:岳飞是南宋时期抗金名将,他以“精忠报国”为信,终身践行,甚至在临死前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达他对国家的忠诚。

3、苏武:苏武是西汉时期的使臣,他被匈奴扣押十九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汉朝的忠诚,甚至拒绝了匈奴的诱降。

他的坚韧和忠诚让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气节的代表人物。

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

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

1、屈原投江屈原对楚怀王忠心耿耿,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屈原不甘受辱,因忧国忧民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2、苏武牧羊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但绝不投降。

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3、文天祥南宋大臣,南宋灭亡后,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可文天祥宁死不屈,在囚禁的四年中更是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后从容赴义。

4、淘渊明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

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退出官场,到终南山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5、朱自清大文学家,《背影》入选语文课本,宁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最后终于被活活饿死!6、夏明翰革命烈士,他在断头台上大声念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6、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国主权与尊严。

7、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为改革弊政,被慈禧太后关进监牢,不肯出逃,还写下了《狱中题壁》这首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名留青史。

8、秋瑾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积极投身革命,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宁死不屈。

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9、赵一曼抗日英雄,赵一曼“面对日寇的严刑拷打无所畏惧,誓死不屈,被敌人杀害时年仅31岁。

10、刘胡兰为了不泄露党的机密,令死不屈,最后牺牲时只有15岁。

毛公赞扬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 1。

古代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物事例

古代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物事例

古代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物事例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象征,它代表着坚韧、高洁、清雅、傲雪凌霜的品质。

在古代历史中,也有很多人物像梅花一样具有坚韧、高洁、清雅、傲雪凌霜的品质。

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品质,不仅是古代社会道德伦理的典范,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物事例。

一、岳飞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岳飞生于北宋宣和年间,早年随父亲在军中征战。

后来,他在军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将领。

岳飞一生忠诚于国家,不断为国家的安危而奋斗。

他在战争中表现出了坚韧、高洁、清雅、傲雪凌霜的品质。

尤其是在“保国寺之战”中,他率领三千精兵,打败了金军的一支大军,展现出了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对敌人的无畏精神。

岳飞的一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传奇,也是古代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物之一。

二、文天祥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文章被后人称为“文天祥体”。

文天祥生于北宋绍兴三年,早年在家乡读书,后来考中进士。

他一生忠诚于国家,不断为国家的安危而奋斗。

在他的大量诗词和文章中,表现出了坚韧、高洁、清雅、傲雪凌霜的品质。

尤其是在他被贬到岭南后,他仍然坚持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展现出了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对命运的无畏精神。

文天祥的一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传奇,也是古代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物之一。

三、孟子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被后人称为“孟子学说”。

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早年在家乡读书,后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哲学家。

他一生追求人类的高尚品质,提出了“仁政”、“兼爱”、“天命”等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

孟子的思想中,展现出了坚韧、高洁、清雅、傲雪凌霜的品质。

尤其是在他的“性善论”中,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受到正确的教育,就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孟子的一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部传奇,也是古代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物之一。

就民族气节的五个人物的故事 概括

就民族气节的五个人物的故事 概括

就民族气节的五个人物的故事概括
以下是关于民族气节的五个人物的故事概括:
1. 岳飞: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率领南宋军队与金国进行了多次战斗,保卫了南宋的安全。

他以“精忠报国”为信念,最终被奸臣所害。

2. 文天祥:南宋末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蒙古入侵时期坚决抵抗,被俘虏后宁死不屈,最终被处决。

他的《正气歌》表达了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3. 林则徐:清朝时期的官员和思想家,他主张禁烟,领导了虎门销烟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4. 李大钊: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他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狱中受尽折磨,但始终坚守信仰,最终壮烈牺牲。

5. 杨靖宇: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密林雪原的艰苦环境中与日寇血战,为全民抗战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功绩。

中国坚守底线的事例

中国坚守底线的事例

中国坚守底线的事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坚守底线的事例,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1. 吴佩孚坚守气节:在抗日战争期间,吴佩孚曾经是北洋军阀
的一员,但他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拒绝加入伪政权。

1937 年,日
本人邀请他出任伪政权领袖,被他拒绝,后来他买了一具棺材,表明自己的立场。

最终,他于 1939 年病逝于北平。

2. 文天祥坚守爱国信念:在南宋末年,文天祥是一位著名的爱
国诗人和将领,他抵御了元朝的入侵,最终被俘。

在狱中,他拒绝了元朝的招降,写下了《正气歌》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最终,他被害身亡,但坚守了爱国底线。

3. 谭嗣同坚守维新信念: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派代表
人物,他在维新变法期间,提出了“废除科举、实行民主、开设议会”等改革措施。

然而,维新变法最终失败,谭嗣同被捕入狱,他拒绝了敌人的招降,写下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名句,最终英勇就义。

4. 鲁迅坚守文学底线: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

在文学创作中,他坚守了自己的文学底线,不断批判社会现实,最终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这些事例表明,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坚守底线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爱国、道德、还是文学等方面,都需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底线。

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名人

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名人

精心整理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名人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郡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

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

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着名诗篇。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太尉蒋济听说阮籍“俊而淑悦,为志高”,准备证辟阮籍做自己的椽属。

阮籍听到消息,就写了一封《奏记》,亲自送到洛阳城外的都亭,请吏卒转呈蒋济。

《奏记》中说自己才疏学浅,出生卑微,难堪重任,婉言表示谢绝。

后勉强就任,但是不久即告病辞归。

曹爽召他为参军,但他报病不出。

后来曹爽被杀,司马懿召他为从事中郎,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续用他为从事中郎。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岳飞[宋](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

事母至孝,家贫力学。

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

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

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气节的名人素材

气节的名人素材

气节的名人素材
1、齐国太史兄弟。

春秋时期,齐国太史因直书“崔杼弑其君”而被权臣崔杼所杀,但太史的两个弟弟却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继续这样写。

崔杼慑于太史兄弟三人为秉笔直书而前仆后继的正气,最后终于放下屠刀。

2、晋国太史董狐。

春秋时期的晋国太史董狐不畏权贵,“书法不隐”,记下“赵盾弑其君”而被孔子称赞为“古之良史”。

3、张仪。

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张仪笃信“连横”之策,为此周游列国,百折不挠。

4、陈胜、吴广。

秦末的陈胜、吴广他们在举义后不久相继牺牲,但他们表现出的“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的气节却永垂青史。

5、诸葛亮。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在汉末群雄角逐的乱世走上政坛的。

他以实际行动践履了自己在《后出师表》中立下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诺言,为后世士林塑造了一个千古忠臣的榜样,其人格魅力、其高风亮节一直为后世所景仰。

关于气节的故事

关于气节的故事

关于气节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名叫孔融的人,他是一位极具气节的人物。

孔融小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品德,备受父母的宠爱。

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懂得礼仪和孝道,深受家人和师长的喜爱。

有一天,孔融和一位朋友一起去游玩,途中遇到了一位老者。

老者身穿破旧的衣服,满脸风霜,看上去十分憔悴。

孔融见状,立刻上前询问老者的情况。

老者告诉孔融,他是一位失意的士人,家境贫寒,无法谋生。

孔融听后,立刻拿出自己的钱财,赠与老者,并劝慰他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好的机遇。

孔融的朋友见状,不禁感叹道,“你为什么要给一个陌生人这么多钱?他说不定是骗子。

”孔融笑着回答,“我不在乎他是什么人,我只在乎他的需要。

我相信善良的人终究会得到善报。

”。

后来,孔融的朋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孔融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助他渡过难关。

孔融的朋友感激不已,他说,“你真是一个有大气节的人,你的善行一定会得到回报。

”。

孔融的故事告诉我们,气节并不只是指在道德准则上的坚守,更是一种胸怀和胆识。

一个有气节的人,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更要有胸怀宽广,心怀善意,乐于助人。

他们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放弃原则,不会因为困难而改变初衷。

他们坚守内心的信念,永远保持着善良和正直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人学习孔融的气节,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善良的心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和温暖。

愿我们都能像孔融一样,成为有气节的人,用善良的行为感染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让世界充满爱与希望。

气节的故事,不仅仅是古代的传说,更是对我们当代人的一种启示。

愿我们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做一个有气节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为气节,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岳飞[宋](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

事母至孝,家贫力学。

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

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

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苏武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

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

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

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

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

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

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

昭帝
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屈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

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丁汝昌(1836-1895)
字先达,号禹廷,安徽省庐江县北乡丁家坎村人。

他自幼饱受贫困的煎熬,18岁参加太平军程学启部,后随程学启投到湘军曾国荃部下,官拜千总。

1862年受李鸿章赏识,被编入淮军“铭”字营,授参将之职,指挥马队。

1874年因他的三营马队被裁撤,遂解甲归田。

1877年被重新起用。

1888年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虽是陆军出身,对近代海军一无所知,但他好学嗜读,虚心求教,克尽职守,任劳任怨,北洋水师在他的统带之下,面貌焕然一新。

黄海海战时,他身先士卒,虽身负重伤,仍不肯下舱裹伤,始终坐在甲板上督战。

威海卫之战时,他面对敌人的诱降和部分反动官员的胁迫,坚贞不屈,誓死抗敌,最终服鸦片殉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