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10套(解析版)
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及试题答案10套
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模拟试题一满分11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7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地球同步卫星A 和一颗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的科学实验卫星B 的轨道半径之比为4:1,两卫星的公转方向相同,那么关于A 、B 两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B 两颗卫星所受地球引力之比为1:16B . B 卫星的公转角速度小于地面上跟随地球自转物体的角速度C . 同一物体在B 卫星中时对支持物的压力更大D . B 卫星中的宇航员一天内可看到8次日出15.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在0-t 2时间内的位移—时间(x-t )图象,图线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图中所标的量均已知。
关于该质点在0-t 2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质点可能做的是曲线运动 B. 该质点一定做的是变加速直线运动C. 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一定是x t 012D. 该质点在t=0和=t t 2时刻的速度相同16.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某点电荷的电场中,将两个电荷量相等的试探电荷分别置于M 、N 两点时,两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相互垂直,且F2=3F1,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两个试探电荷的电性可能相同 B .M 、N 两点可能在同一等势面上C .把电子从M 点移到N 点,电势能可能增大D .过MN 上某点P (未标出)的电场线与MN 垂直时,P 、N 的距离可能是P 、M 距离的3倍17.一交流发电机和理想变压器按如图电路连接,已知该发电机线圈匝数为N ,电阻为r ,当线圈以转速n 匀速转动时,电压表示数为U ,灯泡(额定电压为U0,电阻恒为R )恰能正常发光,已知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则 A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U:U0B .电流表示数为CD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变压器输入电压的瞬时值u=Usin 2πnt18.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CCD )图象传感器.他们的发明利用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原理.如图所示电路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图中标有A 和K 的为光电管,其中A 为阳极,K 为阴极.理想电流计可检测通过光电管的电流,理想电压表用来指示光电管两端的电压.现接通电源,用光子能量为10.5 eV 的光照射阴极K ,电流计中有示数,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缓慢向右滑动,电流计的读数逐渐减小,当滑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0 V ;现保持滑片P 位置不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4.5 eV B . 若增大入射光的强度,电流计的读数不为零C . 若用光子能量为12 eV 的光照射阴极K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变大D . 若用光子能量为9.5 eV 的光照射阴极K ,同时把滑片P 向左移动少许,电流计的读数一定不为零19.质量均为1 kg 的木块M 和N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根细线分别拴接在M 和N 右侧,在绳子中点用力F =5 N 拉动M 和N 一起沿水平面匀速滑动,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N 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 B .木块M 和N 之间的摩擦力可能是Ff =2.5 N20U RUC .木块M 对木块N 的压力大小为10 ND .若θ变小,拉动M 、N 一起匀速运动所需拉力应大于5 N20.如图所示,扇形区域内存在有垂直平面向内的匀强磁场,OA 和OB 互相垂直是扇形的两条半径,一个带电粒子从A 点沿AO 方向进入磁场,从B 点离开,若该粒子以同样的速度从C 点平行与AO 方向进入磁场,则A .只要C 点在AB 之间,粒子仍然从B 点离开磁场 B .粒子带负电C .C 点越靠近B 点,粒子偏转角度越大D .C 点越靠近B 点,粒子运动时间越短21.如图所示,由一段外皮绝缘的导线扭成两个半径为R 和r 的圆形闭合回路,R>r ,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为λ,导线截面半径小于R 和r ,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按B=kt (k>0,为常数)的规律变化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圆环中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B .大圆环中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C .回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为22()()k R r R r λ++D .回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为()2k R r λ-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试卷物理(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试卷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理想化模型是简化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它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关于理想化模型建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质点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物体的质量B .点电荷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物体所带的电荷量C .理想电压表忽略了电压表的内阻D .理想变压器没有能量损失15.运输人员要把质量为m 、体积较小的木箱拉上汽车,现将长为L 的木板搭在汽车尾部与地面间,构成一固定斜面,然后把木箱沿斜面拉上汽车.斜面与水平地面成30°角,拉力与斜面平行,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在将木箱运上汽车过程中,拉力至少做功为( )A .mgLB .mg L 2 C.12mgL (1+3μ) D.32μmgL +mgL16.如图甲所示,直角三角形斜劈abc 固定在水平面上.t =0时,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底端a 以初速度v 0沿斜面ab 向上运动,到达顶端b 时速率恰好为零,之后沿斜面bc 下滑至底端c .若物块与斜面ab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物块在两斜面上运动的速率v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物理量中不能求出的是( )A .斜面ab 的倾角θB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C .物块的质量mD .斜面bc 的长度L17.如图所示,“U”形导轨固定在绝缘水平面内,其单位长度的电阻相同,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现有一不计电阻的金属棒ab 垂直于导轨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t=0时刻,在垂直于棒的水平拉力F 作用下棒从图中虚线处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棒始终与导轨垂直,所有的摩擦均不计,则棒运动的过程中( )A .通过棒的电流与时间成正比B .水平拉力F 与时间成正比C .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成正比D .水平拉力F 做的功等于整个装置中产生的热量 18.如图甲为理想变压器的示意图,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1,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 1为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大的热敏电阻,R 2为定值电阻,若发电机向原线圈输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输入变压器原线圈的交流电压的表达式为u =362sin 50πt (V)B .t =0.015 s 时,发电机的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C .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为1∶5D .当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读数不变19.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是一个菱形的四个顶点,∠abc =120°.现将带电荷量均为+Q 的两个正点电荷分别固定在a 、c 顶点上,另一个带电荷量为-Q 的负点电荷固定在b 顶点上,之后将一个检验电荷由O 向d 移动,则( )A .检验电荷在d 点所受的电场力比在O 点所受的电场力大B .若检验电荷为正电荷,则在d 点的电势能比在O 点的电势能大C .若检验电荷为负电荷,则d 点的电势低于O 点的电势D .无论检验电荷电性如何,d 点的电场强度都小于O 点的电场强度20.用具有一定动能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使这些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n (n >2)的激发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理综(十)(含答案)
绝密★ 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本试卷共16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S 32 Fe 56 Zn 6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表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则由该细胞形成的精子染色体的类型可能是A.B.C.D.2.下列有关“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但通过突触一定是单向传递的B.基因A和a可以双向突变,但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C.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流动,但不一定以CO2的形式D.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进行的,但信息种类一定不同3.促红细胞生长素(EPO)是一种糖蛋白类激素,主要由肾脏合成,被国际奥委会确定为兴奋剂。
注射EPO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但也会抑制自身EPO的产生。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红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其物质运输效率越高C.肾脏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EPO的具膜细胞器有4种D.长期使用超剂量EPO的运动员,在停用后更容易出现贫血症状4.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或舒张,产生咳嗽反射。
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模拟试题六
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模拟试题六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都是牛顿首先建立起来的B. 绕太阳运行的8颗行星中,海王星被人们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C. 元电荷、点电荷等,都是由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命名的D. 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如果发现指针偏转很小,应选择倍率较小的欧姆档重新测量82. 如图所示,某极地轨道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已知该卫星从北纬6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到南纬60°的正上方时所用的时间为1 h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大于7.9 km/sB. 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之比为1∶2C. 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半径之比为1∶4D. 该卫星的机械能一定大于同步卫星的机械能83.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水平正对放置,极板长为L 、间距为d ,上、下极板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 ∶∶Q ,坐标系的原点O 位于极板左端中点.带电微粒A ∶B 从O 点先后以相同初速度v 射入极板间,微粒A 到达极板上(d /2∶L /2)处,微粒B 从(d /4∶L )处飞出极板.已知微粒A ∶B 质量相同,所带电荷的电荷量相同、电性不同,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微粒A ∶B 在极板间飞行时间相同B. 微粒A ∶B 在极板间的加速度之比为4∶1C. 微粒A 带负电、微粒B 带正电D. 微粒A ∶B 所受的电场力与重力大小之比为7∶984.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1m 、2m 的物块A 和B 通过一轻弹簧连接在一起并放置于水平传送带上,水平轻绳一端连接A ,另一端固定在墙上,A 、B 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转动,系统达到稳定后,突然剪断轻绳的瞬间,设A 、B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和B a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211A m a g m μ⎛⎫=+⎪⎝⎭,B a g μ= B. A a g μ=,0B a = C. 211A m a g m μ⎛⎫=+ ⎪⎝⎭,0B a =D. A a g μ=,B a g μ=85. 如图所示,长为L 的轻质硬杆A 一端固定小球B ,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转轴O 上.现使轻杆A 绕转轴O 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轻杆A 与竖直方向夹角α从0°增加到18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B 受到的合力的方向始终沿着轻杆A 指向轴OB. 当α=90°时小球B 受到轻杆A 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C. 轻杆A 对小球B 做负功D. 小球B 重力做功的功率不断增大86.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1,原线圈接交流电源和交流电压表,副线圈通过电阻为R 的导线与热水器、抽油烟机连接.已知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副线圈上的电压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现闭合开关S 接通抽油烟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抽油烟机上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V u t π= B. 电压表示数为1100 V C. 热水器的实际功率增大 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87.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跳台滑雪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为一简化后的跳台滑雪的雪道示意图,运动员从O 点由静止开始,在不借助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自由滑过一段圆心角为60°的光滑圆弧轨道后从A 点水平飞出,然后落到斜坡上的B 点.已知A 点是斜坡的起点,光滑圆弧轨道半径为40 m ,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运动员的质量m =50 kg ,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从O 点运动到B 点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 运动员到达A 点时的速度为20 m/sC. 运动员到达B 点时的动能为10 kJD. 运动员从A 点飞出到落到B88.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固定一电阻不计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其间距为L ,下端接有阻值为R 的电阻,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与斜面垂直(图中未画出)。
2018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5.理、化、生三科考试时间共150分钟,物理满分110分。
第I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 a 、 b 两辆汽车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 x 一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面关于两车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2s 内两车的位移相同B.t=1s 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远C.b 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2/s mD.第3s 内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同15.如图,在Ⅰ、Ⅱ两个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均为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分别垂直于纸面向外和向里,AD 、AC 边界的夹角∠DAC=30°,边界AC 与边界MN 平行,Ⅱ区域宽度为d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在边界AD 上距A 点d 处垂直AD 射入I 区,入射速度垂直磁场,若入射速度大小为m qBd ,不计粒子重力,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 )A .qB m 3π B .qBm 32π C .qB m 65π D .qB m 67π16.如图所示,M 、N 是在真空中竖直放置的两块平行金属板。
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 带电粒子,以初速0v 由M 板中间的小孔垂直金属板进入电场,不计重力。
当M 、N 间电 压为U 时,粒子刚好能到达M 、N 板间距的一半处返回,现将两板间距变为原来一半, 粒 子的初速度变为20v ,要使这个粒子刚好到达N 板,则两板间电压应变为( )A .2UB .UC .2UD .4U17.一位网球运动员以拍击球使网球沿水平方向飞出.第一只球落在自己一方场地上后,弹跳起来,刚好擦网而过,落在对方场地的A 点处,如图所示.第二只求直接擦网而过,也落在A 点处.设球与地面的碰撞过程没有能量损失,且运动过程不计空气阻力,则两支球飞过球网C 处时水平速度之比为( )A .1:1B .1:3C .3:1D .1:918.如某星球由于自转使处于赤道上的物体对星球表面压力恰好为零,设该物体的线速度为1v ,该星球第一宇宙速度2v ,同步卫星线速度3v ,三者的大小关系为A .1v =2v =3vB .1v =3v <2vC .1v =2v >3vD .1v <3v <2v19.如图甲所示,倾角为 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 作用下,从下面低端A 点有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拉力F ,小物块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为C 点。
最新-2018年高考最后冲刺试题物理(一)(附答案) 精品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物 理(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1分,选错、多选或者不选的得0分) 1.2018年春季我国首都北京沙尘天气较多,截至2018年5月底,首都地区共发生18次沙尘天气,其中强沙尘暴2次,沙尘暴5次,扬尘天气11次.沙尘暴是由于土地沙化引起的一种恶劣的气象现象,发生沙尘暴时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天空变黄发暗,这是由于 A.只有波长较短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B.只有波长较长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C.只有频率较大的一部分光才能到达地面 D.只有能量较大的光子才能到达地面答案:B 发生沙尘暴时,由于沙尘悬浮在空中,只有波长较长的一部分光通过衍射能到达地面.选项B 正确.2.假设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 倍,则 A.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n1倍 B.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n1倍 C.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是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速度的n 2倍 D.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n1倍 答案:B 由同步卫星:2R GMm =m R v 2得v=R GM =nRg而第一宇宙速度v 1=Rg ,故B 正确.地面赤道上的物体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同,故有C 、D 都不对.3.2018年5月27日凌晨,印度尼西亚发生5.9级地震,造成几千人死亡,大面积房屋倒塌.地震波分为横波、纵波和面波,假设产生的地震波中有列简谐横波,如图所示是这列简谐横波t=0时刻的图象,经过Δt=1.2 s 时间,恰好第三次重复出现图示的波形.根据以上信息,下面各项能确定的是A.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B.经过Δt=0.3 s 时间,质点P 通过的路程C.t=0.6 s 时刻质点P 的速度方向D.t=1.0 s 时刻的波形图答案:ABD 由题意知T=3t∆=0.4 s ,λ=8 m ,则v=Tλ=20 m/s ;对于B 选项,Δt=0.3 s=43T ,而P 此时在平衡位置,故s P =3A=30 cm ;由于不知波的传播方向,故t=0时P 的振动方向也不知,则C 难以确定.A 、B 、D 可以确定.4.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够从相互碰撞中或从入射光子中吸收一定的能量,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已知氢原子由基态跃迁到n=2的激发态需要吸收的能量为10.2 eV ,如果静止的氢原子受其他运动的氢原子的碰撞跃迁到该激发态,则运动的氢原子具有的动能 A.一定等于10.2 eVB.一定等于10.2 eV 的整数倍C.只要大于10.2 eV 就可以了D.一定大于10.2 eV ,且大得足够多才行答案:D 碰撞激发和吸收光子激发是激发原子的两种方式,吸收光子时是选择性吸收,而本题是碰撞激发,应是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被氢原子吸收.损失最大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取这一模型分析:mv 0=(m+M)v ,则ΔE=21mv 02-21(M+m )v 2=)(2m M Mm v +.故初动能E 0=21mv 02=M m M +ΔE ,因ΔE 一定,若是电子去碰撞,即m<<M ,则E 0≈ΔE ,应选择C 项,而本题是氢原子去碰撞,即m=M ,则E 0=2ΔE ,故E 0至少是2×10.2 eV 以上才可以,故D 正确.5.如右图所示,两端敞口的容器用活塞A 、B 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容器和活塞用绝热的材料做成,活塞A 、B 的质量均为m ,可以在容器内无摩擦地滑动.现有一质量也为m 的泥块C 以速度v 0撞在A 上并粘在一起后压缩气体,使气体内能增加,则A.活塞A 获得的最大速度为21v 0 B.活塞B 获得的最大速度为31v 0C.活塞A 、B 速度第一次相等时,气体的内能最大D.气体内能增加量最大为31mv 02答案:AC A 、C 黏合的过程很短,动量守恒,可认为碰撞仅使A 获得一个向左运动的速度v 0/2,A 对.A 获得速度后向左运动压缩气体,气体的压强增大,气体对A 、B 压力将大于外界大气压力,而使B 向左加速,A 向左减速,气体体积减小,当v A =v B 时,外界对气体做功最多(活塞绝热),所以气体内能此时最大,C 对.以后A 继续减速,B 继续加速,气体体积开始增大,压强减小,温度降低,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当气体压强减为p 0时,B 的速度最大,B 错.因大气对A 和B 的压力等大反向,A 、B 、C 气体(质量可忽略)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可求出A 和B 、C 速度相同时的值为v 0/3,但由于在A 、B 速度相等前的过程中,大气压力对A 、B 做的功不为零且无法计算,气体增加的最大内能ΔE 也就无法求出;若已知初态和末态时A 、B 间距,就可求出上述过程中大气压力对A 和B 做的总功W ,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ΔE=W+ΔE k ,其中ΔE k 为系统减小的动能,ΔE k =21·2m(20v )2-21·3m(30v )2,D 错. 对系统用动量守恒:mv 0=3mv A 得v A =3v ;气体增加的最大内能等于系统动能的减小量:ΔE=21mv 02-21·3m(30v )2=31mv 02,上述解题过程有两处严重错误,也是最易犯的错误,一是C 、A 黏合时有动能损失且最大,二是有大气压力做功.6.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如右图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弹性绳中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实验时,把小球举高到绳子的悬点O 处,然后让小球自由下落,若空气阻力可忽略,从此图线所提供的信息,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t 1到t 3,t 3时刻小球速度最大B.从t 1到t 3,t 2时刻绳子最长C.从t 1到t 3,t 3时刻小球动能最小D.t 3和t 4时刻小球动能相同答案:BD 从图上可知,t 1时刻绳刚开始伸长,t 2时刻小球应在最低处其速度为0,t 3时刻小球返回上升,绳刚恢复原长,与t 1时刻对应,故B 正确.从t 1到t 3,小球下降到弹力F=mg 时,有最大速度,该点在t 1与t 2之间,或t 2与t 3之间,从t 3到t 4,小球竖直上抛再自由落体到绳的原长处,由机械能守恒知D 对.7.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答案:C 因为各个球是间隔相等时间落地的,且都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21gt 2可得各球初始离地高度之比h 1∶h 2∶h 3……=12∶22∶32∶……,故C 图正确. 8.如右图,空间有垂直于xOy 平面的匀强磁场.t=0的时刻,一电子以速度v 0经过x 轴上的A 点,方向沿x 轴正方向.A 点坐标为(-2R,0),其中R 为电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不计重力影响,则A.电子经过y 轴时,速度大小仍为v 0B.电子在t=6v Rπ时,第一次经过y 轴C.电子第一次经过y 轴的坐标为(0,R 232-) D.电子第一次经过y 轴的坐标为(0,-R 232-) 答案:ABD 因电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只受洛伦兹力,做匀速圆周运动,故A 正确.画出轨迹,由几何关系可知,当电子转过30°角时,到达y 轴对应时间t=121T=06v R π,故B 对.电子应向下方偏转,故穿过y 轴时y 坐标:y=-R(1-cos30°)=-232-R ,D 正确. 9.测定运动员体能的一种装置如右图所示,运动员的质量为M ,绳拴在腰间沿水平方向跨过滑轮(不计滑轮摩擦和质量),绳的另一端悬吊物的质量为m.人用力后蹬传送带而人的重心不动,传送带以速度v 向后匀速运动(速度大小可调),最后可用v Mm的值作为被测运动员的体能参数.则A.人对传送带不做功B.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mgvC.人对传送带做的功和传送带对人做的功大小相等,但正、负相反D.被测运动员的v Mm值越大,表示其体能越好 答案:BD 人能平衡,则人对皮带的水平方向作用力F=mg ,故做功功率P=mg ·v ,B 对.而人对地位移为0,故皮带对人不做功,体能参数实际上是人做功功率与体重之比,即MmvMg mgv =,D 正确. 10.右图为大型电子地磅电路图,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不计.不称物体时,滑片P 在A 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最大,电流较小;称重物时,在压力作用下使滑片P 下滑,滑动变阻器有效电阻变小,电流变大,这样把电流对应的重力值刻在刻度盘上,就可以读出被称物体的重力值.若滑动变阻器上A 、B 间距离为L ,最大值等于定值电阻阻值R 0,已知两弹簧的总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则所称重物的重力G 与电流大小I 的关系为A.G=2kL-0IR EkL B.G=kL C.G=0IR E+kL D.G=kIL 答案:A 由欧姆定律得I=002R LxR E①,而G=kx ②,两式联立,解得G=2kL-IR EkL.故A 正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物 理(一)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8分)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作出反应,从发现情况到采取行动所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下面是测定反应时间的方法: 甲同学用两手指捏住木尺顶端,乙同学一只手在木尺下部做握住木尺的准备(如图甲),但手的任何部位都不要碰到木尺,当看到甲同学放开手时,乙同学立即握住木尺,现记录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实验可以测出哪个同学的反应时间?计算该同学的反应时间. (2)设计一把能直接读出反应时间的尺子,并写出该工具的使用说明. 答案: (1)乙 0.20 s (2)gh 2 (1)可以测乙同学的反应时间,由图知,尺子下落h=20 cm , 由h=21gt 2,所以t=gh 2=0.20 s.(2)该尺子如图所示,乙同学开始时手在尺子的0刻度位置,这样可直接读出h 的对应时间,h 与t 的换算关系式为t=gh 2. 12.(10分)两实验小组使用相同规格的元件,按右图电路进行测量.他们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分别置于a 、b 、c 、d 、e 五个间距相同的位置(a 、e 为滑动变阻器的两个端点),把相应的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一、表二中,对比两组数据,发现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趋势不同.经检查,发现其中一个实验组使用的滑动变阻器发生断路.(1)滑动变阻器发生断路的是第___________实验组;断路发生在滑动变阻器_________段. (2)表二中,对应滑片P 在X (d 、e 之间的某一点)处的电流表示数的可能值为( )(1)分析电路结构,当P 在c 处时,R 并最大,I 最小,P 在上下两侧移动时,I 应对称变化,故第一组实验正常,第二组出现故障,第二组,当P 从a 向d 移时,I 一直减小,表示电阻一直增大,故应是完好的,断路只能在de 段.(2)滑动变阻器分成四段,每一段设为R 0,由题中c 点电流与a 点电流的关系: I a =2I c ,即I a =RE,I c =00002222R R R R R E +⨯+=04R R E+,得R 0=R.断路发生在ed 间,接x 处时,若在断点以下,则电流范围:04R R E +<I <03R R E+,即51I a <I<41I a ,代入数据,0.168 A<I<0.21 A , 若x 点在断点以上,则电流I>04+R E=21I a =0.42 A.故只有D 正确.13.(12分)某人在塔顶进行打靶游戏.已知塔高45 m ,在与塔底部水平距离为s 处有一抛靶装置,圆形靶被竖直向上抛出,初速度为v 1,且初速度大小可调节,子弹以v 2=100 m/s 的速度水平飞出.不计人的反应时间及子弹在枪膛中的运动时间,且忽略空气阻力及靶的大小. (1)当s 的取值在什么范围时,无论v 1多大靶都不能被击中? (2)若s=200 m ,v 1=15 m/s ,试通过计算说明能否击中靶. 答案:(1)300 m (2)不会(1)欲使靶不被击中,抛靶装置应在子弹射程之外,则:H=21gt 2(2分),s 1=v 2t (2分),解之得,s 1=300 m ,所以s 应大于300 m (2分).(2)设经过时间t 1,子弹恰好在抛靶装置正上方,此时靶离地面h 1,子弹下降h 2. 有:h 1=v 1t 1-21gt 12(2分),h 2=21gt 22(1分),s 2=v 2t 1(1分).解之,h 1=10 m ,h 2=20 m ,由于h 1+h 2<H ,所以靶不会被击中(2分).14.(12分)“神舟”六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返回舱于2018年10月17日4时11分开始从太空向地球表面按预定轨道返回,在离地10 km 的高度打开阻力降落伞减速下降,这一过程中若返回舱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空气阻力系数)为k ,设返回舱总质量M=3 000 kg ,所受空气浮力恒定不变,且认为竖直降落,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返回舱的运动v-t 图象如图中的AD 曲线所示,图中AB 是曲线在A 点的切线,切线交于横轴一点B 的坐标为(8,0),CD 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交纵轴于C 点,C 的坐标为(0,8),g 取10 m/s 2.解决下列问题:(1)在初始时刻v 0=160 m/s 时,它的加速度多大?(2)推证空气阻力系数k 的表达式并算出其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返回舱在距地高度h=1 m 时,飞船底部的4个反推力小火箭点火工作,使其速度由8 m/s 迅速减至1 m/s 后落在地面上.若忽略燃料质量的减少对返回舱总质量的影响,并忽略此阶段速度变化而引起空气阻力的变化,试估算每个小火箭的平均推力(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20 m/s 2 (2)2.35 kg/m (3)2.4×118 N(1)根据速度—时间图象性质可知,在初始v 0=160 m/s 时,过A 点切线的斜率即为此时的加速度,设为a 1,其大小为 a 1=8160=∆∆t v m/s 2=20 m/s 2(4分).(2)由图知,返回舱的vt 图的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是以v 1=8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设返回舱所受空气浮力为f ,在t=0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kv 02+f-Mg=Ma 1, ①(2分) 速度为v 1=8 m/s 时,返回舱受力平衡,即有:kv 12+f-Mg=0. ②(1分) 由①②两式解得:k=21201v v Ma -. 代入数值得:k=228160203000-⨯ kg/m=2.35 kg/m.(1分) (3)设每支小火箭的平均推力为F 0,反推加速度大小为a 2,着地速度为v 2,由题意知,返回舱在距地高度h=1 m 前,已处于匀速运动状态,故返回舱在着地前的加速度由4个小火箭的反推力产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4F 0=Ma 2 ③(1分) 又由运动学公式知:v 22-v 12=-2a 2h ④(1分) 由③④两式解得:F 0=)118(830008)(222221-⨯=-h v v M N=2.4×118N.(2分)15.(12分)如右图所示,一个很长的竖直放置的圆柱形磁铁,产生一个中心辐射的磁场(磁场水平向外),其大小为B=rk(其中r 为辐射半径),设一个与磁铁同轴的圆形铝环,半径为R (大于圆柱形磁铁的半径),而弯成铝环的铝丝的横截面积为S ,圆环通过磁场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过程中圆环平面始终水平,已知铝丝的电阻率为ρ,密度为ρ0,试求:(1)圆环下落的速度为v 时的电功率; (2)圆环下落的最终速度;(3)当下落高度h 时速度最大,从开始下落到此时圆环消耗的电能.答案: (1)RSv k ρπ222 (2) 220k g R ρρ (3)2πρ0RS [gh-220k g R ρρ]2(1)铝环的电阻R 电=ρS L =ρSR π2(1分),当环的速度为v 时,它所产生的电动势E=BLv=Rk·2πRv=2πkv (1分), 故电功率P==电R E 2R Sv k ρπ222(2分). (2)当圆环的加速度为零时,有最大速度.则F A =BIL=电R vm L B 22=R Sv k mρπ22(2分).而mg=BIL ,解之v m =220kgR ρρ(2分).(3)由能量守恒定律得Q=mgh-21mv m 2=2πρ0RS [gh-21(220k g R ρρ)2](4分).16.(16分)如图所示为检测某传感器的电路图.传感器上标有“3 V0.9 W ”的字样(传感器可看作一个纯电阻),滑动变阻器R 0上标有“10 Ω1 A ”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6 A ,电压表的量程为3 V.求:(1)传感器的电阻和额定电流;(2)为了确保电路各部分的安全,在a 、b 之间所加的电源电压最大值是多少?(3)如果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超过标准值1 Ω,则该传感器就失去作用.实际检测时,将一个恒压电源加在图中a 、b 之间,闭合开关S ,通过调节R 0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R 0两端的若不计检测电路对传感器电阻的影响,你认为这个传感器是否仍可使用?此时a 、b 间所加的电压是多少?答案: (1)10 Ω 0.3 A (2)6 V (3)传感器仍可使用 3 V (1)R 传=U 传2/P 传=9.09Ω=10 Ω(2分) I 传=P 传/U 传=39.0 A=0.3 A (2分). (2)最大电流I=I 传=0.3 A ,电源电压最大值U m =U 传+U 0(2分) U 传为传感器的额定电压,U 0为R 0取10 Ω时R 0两端的电压,即 U 0=I 传R 0m =0.3×10 V=3 V (1分), U m =U 传+U 0=3 V+3 V=6 V (1分).(3)设实际检测时加在a 、b 间的电压为U ,传感器的实际电阻为R 传′. 根据第一次实验记录数据有: U=I 1R 传′+U 1(2分)即U=0.16 A ×R 传′+1.48 V (1分) 根据第二次实验记录数据有: U=I 2R 传′+U 2(2分)即U=0.16 A ×R 传′+0.91 V (1分)解得:R传′=9.5 Ω,U=3 V(1分)传感器的电阻变化为ΔR=R传-R传′=10 Ω>1 Ω(1分)所以此传感器仍可使用.。
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模拟试题三
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模拟试题三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33. 如图所示的曲线是某个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一段运动轨迹.质点从M点出发经P点到达N点,已知弧长MP大于弧长PN,质点由M点运动到P点与从P点运动到N点的时间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从M到N过程中速度大小保持不变B. 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 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不相等,但方向相同D. 质点在MN间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34. 如图所示,重80N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00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在另一端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cm,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5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cm时,测力计读数不可能为()A. 10 NB. 20 NC. 40 ND. 60 N35. 如图所示,有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匀强磁场垂直斜面,匀强电场沿斜面向上并垂直斜面底边.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以速度v在斜面上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 )A. 小球带负点B.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mv BqR =C. 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mgq E=D.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36. 如图所示是汽车匀加速启动并最终达到最大速度v m)30m/s的vt图象,其中t0)10s(对应的速度为v0)20 m/s))0)t0的图线是直线.下列对图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 汽车匀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为2m/s2B. 汽车t0时刻之后的加速度逐渐增大C. 汽车在该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15m/sD. 汽车在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小于15m/s37. 某国际天文研究小组观测到了一组双星系统,它们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双星系统中质量较小的星体能“吸食”质量较大的星体的表面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根据大爆炸宇宙学可知,双星间的距离在缓慢增大,假设星体的轨道近似为圆,则在该过程中()A.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断减小B.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断增大C. 质量较大的星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减小D. 质量较大的星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38. 如图所示,一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于xOy平面,电场强度大小为E)xOy平面上有一椭圆,椭圆的长轴在x轴上,E)F两点为椭圆的两个焦点,AB是椭圆的短轴,椭圆的一端过O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椭圆上,O)C两点间电势差一定最大B. 在椭圆上,A)B两点间电势差可能最大C. 一个点电荷从E点运动到椭圆上任意一点再运动到F点,电场力做功可能为零D. 一个点电荷从O点运动到A点与从B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一定相同39. 如图所示为某住宅区的应急供电系统,由交流发电机和副线圈匝数可调的理想降压变压器组成.发电机中矩形线圈所围的面积为S,匝数为N,电阻不计,它可绕水平轴OO′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矩形线圈通过滑环连接降压变压器,滑动触头P上下移动时可改变输出电压,R0表示输电线的电阻.以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时为计时起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若发电机线圈某时刻处于图示位置,变压器原线圈的电流瞬时值为零B. 发电机线圈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 = NBSω sinωtC. 当用电量增加时,为使用户电压保持不变,滑动触头P应向上滑动D. 当滑动触头P向下移动时,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将升高40.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足够长,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力F做功为60J,此后撤去力F,物体又经过相同的时间t回到斜面底端,若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回到斜面底端的动能为60JB. 恒力F )2mg sin θC. 撤去力F 时,物体的重力势能是45JD. 动能与势能相等的时刻一定出现在撤去力F 之后41. 将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测量出小球质量m 、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h (即桌面高度)以及________,就可以测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为________)(结果用测量量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42. 现有一刻度盘总共有N 小格、且刻度均匀,量程未准确确定的电压表V 1,已知其量程在13—16V 之间,内阻.为测定其准确量程U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表所列的器材,要求方法简洁,尽可能减少误差,并能测你认为选择_______电路图测量效果最好.(填“甲”、“乙”、“丙”) (2)根据测量效果最好的那个电路图,将下列有关器材连接成测量电路.(3)若选择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V 1的量程U 1,则所用的表达式U 1=_ __,式中各符号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 43.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导体棒ab 的电阻为r ,水平放在相距为l 的竖直光滑金属导轨上.导轨平面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左侧是水平放置、间距为d 的平行金属板.导轨上方与一可变电阻R 连接,导轨电阻不计,导体棒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为g .(1)调节可变电阻的阻值为R 1)3r ,释放导体棒,当棒沿导轨匀速下滑时,将带电量为+q 的微粒沿金属板间的中心线水平射入金属板间,恰好能匀速通过.求棒下滑的速率v 和带电微粒的质量m .(2)改变可变电阻的阻值为R 2)4r ,同样在导体棒沿导轨匀速下滑时,将该微粒沿原来的中心线水平射入金属板间,若微粒最后碰到金属板并被吸收.求微粒在金属板间运动的时间t .44.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板右端靠竖直墙壁.质量为m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 0滑上木板的左端,滑到木板的右端时速度恰好为零.(1)求小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大小;(2)现小滑块仍以水平速度v 0从木板的右端向左滑动,求小滑块在木板上的滑行距离.4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某物质的密度为ρ,其分子的体积为V 0,分子的质量为m ,则0mV ρ=B. 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内,可以不断地轻轻投放一定数量的大头针,水也不会流出,这是由于大头针填充了水分子间的空隙C. 在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把油分子看成球形,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因为分子并不真的是球形D.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在这里的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的统称E. 玻璃管道裂口放在火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圆,是因为熔化的玻璃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表面要收缩到最小的缘故46. 如图所示,用面积为S 的活塞在气缸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活塞上放一砝码,活塞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现对气缸缓缓加热使气缸内的空气温度从T 1升高到T 2,且空气柱的高度增加了Δl ,已知加热时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 ,外界大气压强为p 0,问:)此过程中被封闭气体的内能变化了多少;)被封闭空气初始状态的体积.47. 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其波速为200 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示时刻质点b 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B. 图示时刻质点a 的加速度为零C. 图示时刻质点a 的速度为零D. 若此波遇到另一简谐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50 HzE. 若该波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一定比4 m 大得多 48.如图所示,用折射率n =30°角的三棱镜截面.①平行光线由AB 面入射,从BC 面射出时光线从BC 面垂直,则斜射到AB 面上光线的入射角是多少?②斜射到AB面上的光束,不能从BC面上射出的那部分光束占AB边长的多少?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模拟试题三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33. 如图所示的曲线是某个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一段运动轨迹.质点从M点出发经P点到达N点,已知弧长MP大于弧长PN,质点由M点运动到P点与从P点运动到N点的时间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从M到N过程中速度大小保持不变B. 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 质点在这两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不相等,但方向相同D. 质点在MN间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知,质点在恒力作用下做一般曲线运动,不同地方弯曲程度不同,即曲率半径不同,所以速度大小在变,所以A错误;因是在恒力作用下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所以加速度不变,根据可得在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同,故B正确;C错误;因加速度不变,故质点做匀变速运动,所以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曲线运动34. 如图所示,重80N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00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在另一端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cm,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5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cm时,测力计读数不可能为()A. 10 NB. 20 NC. 40 ND. 60 N【答案】D【解析】放置物体A后,有,施加向上拉力后,若保持弹簧的长度仍为8 cm时,则拉力的最大值有:,,D不可能.35. 如图所示,有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匀强磁场垂直斜面,匀强电场沿斜面向上并垂直斜面底边.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以速度v在斜面上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 )A. 小球带负点B.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mvBqR=C. 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mgqE=D.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答案】B【解析】【详解】A.小球恰在斜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电场力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相平衡,故粒子带正电,故A错误;BC.由上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qvB=m2vr得到mvrqB=周期22r mTv qBππ==得到B=mvqR当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电场力平衡时,电场力最小,场强最小,则有E min q=mg sinθ得到E min=sinmgqθ方向沿斜面向下,故B正确,C错误.D.虽然洛伦兹力不做功,但电场力做功,则粒子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故选B.36. 如图所示是汽车匀加速启动并最终达到最大速度v m)30m/s的vt图象,其中t0)10s(对应的速度为v0)20m/s))0)t0的图线是直线.下列对图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 汽车匀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为2m/s2B. 汽车t0时刻之后的加速度逐渐增大C. 汽车在该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15m/sD. 汽车在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小于15m/s 【答案】A 【解析】由题图可知,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02m/s v a t ==)t 0时刻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A 对,B 错;若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v m ,则平均速度为15m/s 2m v=,而该汽车的实际运动不是匀加速运动,其平均速度不等于15m/s ,根据v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推知其平均速度大于15 m/s)C)D 错. 37. 某国际天文研究小组观测到了一组双星系统,它们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双星系统中质量较小的星体能“吸食”质量较大的星体的表面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根据大爆炸宇宙学可知,双星间的距离在缓慢增大,假设星体的轨道近似为圆,则在该过程中( ) A.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断减小 B. 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断增大C. 质量较大的星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减小D. 质量较大的星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 【答案】A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双星的运动的角速度向心力大小相等有:221122m r m r ωω=,21211212()m m Gm r r r ω=+,联立可得:12312()()G m m r r ω+=+,,所以A 、D 正确;B 、C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天体运动38. 如图所示,一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于xOy 平面,电场强度大小为E )xOy 平面上有一椭圆,椭圆的长轴在x 轴上,E )F 两点为椭圆的两个焦点,AB 是椭圆的短轴,椭圆的一端过O 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椭圆上,O )C 两点间电势差一定最大B. 在椭圆上,A )B 两点间电势差可能最大C. 一个点电荷从E 点运动到椭圆上任意一点再运动到F 点,电场力做功可能为零D. 一个点电荷从O 点运动到A 点与从B 点运动到C 点,电场力做功一定相同【答案】BCD 【解析】由于匀强电场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当电场方向平行于y 轴时,O )C 间的电势差为零,A )B 间的电势差最大,B 项正确,A 项错误;如果电场方向平行于y 轴,则E )F 两点电势相等,则一个点电荷从E 点运动到椭圆上任意一点再运动到F 点,电场力做功为零,C 项正确;由于O )A 连线平行于B )C 连线,且长度相等,因此在匀强电场中,O )A 间的电势差和B )C 间的电势差相等,一个点电荷从O 点运动到A 点与从B 点运动到C 点,电场力做功一定相同,D 项正确.39. 如图所示为某住宅区的应急供电系统,由交流发电机和副线圈匝数可调的理想降压变压器组成.发电机中矩形线圈所围的面积为S ,匝数为N ,电阻不计,它可绕水平轴OO′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水平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矩形线圈通过滑环连接降压变压器,滑动触头P 上下移动时可改变输出电压,R 0表示输电线的电阻.以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时为计时起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若发电机线圈某时刻处于图示位置,变压器原线圈的电流瞬时值为零B. 发电机线圈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 = NBSω sinωtC. 当用电量增加时,为使用户电压保持不变,滑动触头P 应向上滑动D. 当滑动触头P 向下移动时,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将升高 【答案】B【解析】【详解】若发电机线圈某时刻处于图示位置,则此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变压器原线圈的电流瞬时值为最大,选项A 错误;发电机线圈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 = NBSωcosωt,选项B 错误;当用电量增加时,导线上的电流增加,导线R 0上的电压损失变大,为使用户电压保持不变,变压器次级输出电压应该变大,故滑动触头P 应向上滑动,选项C 正确;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是由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决定的,与滑动端P 无关,选项D 错误. 40.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足够长,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由静止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力F 做功为60J ,此后撤去力F ,物体又经过相同的时间t 回到斜面底端,若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回到斜面底端的动能为60JB. 恒力F )2mg sin θC. 撤去力F 时,物体的重力势能是45JD. 动能与势能相等的时刻一定出现在撤去力F 之后 【答案】ACD 【解析】试题分析:物体静止开始从斜面底端开始运动知道最后返回斜面底端,此过程斜面光滑没有摩擦力做功,重力做功为0,根据动能定理有060k F E w J -==,选项A 对.撤去F 前,加速度sin Fa g mθ=-,撤去F 后,加速度'sin a g θ=.根据力F 撤去前后位移等大反向,判断撤去前后平均速度等大方向,由于撤去前后都是匀变速所以有0(')22at at at a t ++-=-,整理得'3a a =,即4sin 3F mg θ=选项B 错.撤去力F 前,力F 做功4sin 603Fs mg s J θ=*=,重力做功sin 45mg s J θ-⨯=,所以撤出力F 时,物体的重力势能是45J 选项C 对.力F 撤去前,合力sin 3mg θ小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sin mg θ,即合力做功小于克服重力做功,增加的动能小于增加的重力势能,撤去力F 之前一定是重力势能大于动能,最返回斜面时重力势能为0,小于动能,所以动能与势能相等的时刻一定出现在撤去力F 之后选项D 对. 考点:动能定理 牛顿运动定律41. 将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测量出小球质量m 、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h (即桌面高度)以及________,就可以测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为________)(结果用测量量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答案】 (1). 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2).24mgs h【解析】 试题分析:弹簧将小球弹开,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求小球的动能,从而解得弹簧的弹性势能.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求小球抛出时的动能2012k E mv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212h gt = 0s v t =,可得24k mgs E h=)由于小球与弹簧构成的系释统机械能守恒,则24p mgs E h= 42. 现有一刻度盘总共有N 小格、且刻度均匀,量程未准确确定的电压表V 1,已知其量程在13—16V 之间,内阻.为测定其准确量程U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表所列的器材,要求方法简洁,尽可能减少误差,并能测)))))_______))))))))))))“)”)“)”)“)”) (2)))))))))))))))))))))))))))))))(3)若选择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V 1的量程U 1,则所用的表达式U 1=_ __,式中各符号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 【答案】(1)乙;(2)实物连线见解析;(3);其中N :V 1的总格数;N 1:V 1的读出格数,U 2:V 2的读数,R 1:待测表内阻,R 2:V 2表内阻.(两个表内阻可以用150和30代替) 【解析】试题分析:(1)待测电压表允许的最大电流为:3150.115010Vm V U I mA R ===⨯,而电流表A 的量程为3A ,所以两者串联不合适,图甲不合适;图丙中两电压表的量程相差较大,两表并联也不合适;电压表V 2允许的最大电流23230.13010V V U I mA R ===⨯,所以两电表可以串联,图乙正确;(2)测量电路如图:(3)通过两电表的电流22U I R =,V 1两端的电压:'2112U U R R =,V 1的量程为:'1211112U NU R U N N N R ==,其中其中N :V 1的总格数;N 1:V 1的读出格数;U 2:V 2的读数;R 1:待测表内阻;R 2:V 2表内阻.考点:测量电压表的量程.43.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导体棒ab 的电阻为r ,水平放在相距为l 的竖直光滑金属导轨上.导轨平面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左侧是水平放置、间距为d 的平行金属板.导轨上方与一可变电阻R 连接,导轨电阻不计,导体棒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为g .(1)调节可变电阻的阻值为R 1)3r ,释放导体棒,当棒沿导轨匀速下滑时,将带电量为+q 的微粒沿金属板间的中心线水平射入金属板间,恰好能匀速通过.求棒下滑的速率v 和带电微粒的质量m .(2)改变可变电阻的阻值为R 2)4r ,同样在导体棒沿导轨匀速下滑时,将该微粒沿原来的中心线水平射入金属板间,若微粒最后碰到金属板并被吸收.求微粒在金属板间运动的时间t . 【答案】(1)224Mgr v B l =,3qMr m Bld = (2)t =【解析】试题分析:棒匀速下滑,安培力与重力平衡,可求解棒下滑的速率.由于带电微粒在板间匀速运动,受力平衡可求带电微粒的质量;电压增大使微粒射入后向上偏转,由运动学规律可求微粒在金属板间运动的时间. (1)棒匀速下滑,有BIl mg =回路中的电流1Blv I R r=+ 将R 1=3r 代入棒下滑的速率224Mgrv B l = 金属板间的电压U =IR 1带电微粒在板间匀速运动,有U mg q d= 联立解得带电微粒的质量3qMrm Bld=(2)导体棒沿导轨匀速下滑,回路电流保持不变,金属板间的电压2U IR '= 电压增大使微粒射入后向上偏转,有 U q mg ma d '-=)2122d at =联立解得微粒在金属板间运动的时间t =44.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木板右端靠竖直墙壁.质量为m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 0滑上木板的左端,滑到木板的右端时速度恰好为零.(1)求小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大小;(2)现小滑块仍以水平速度v 0从木板的右端向左滑动,求小滑块在木板上的滑行距离.【答案】(1)22f mv F L= (2)ML d M m =+【解析】【详解】(1)对物块根据动能定理得20102f F L mv -=-得202f mv F L= (2)对滑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设两者最后的共同速度为v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01()mv M m v =+ 设小滑块相对木板滑行的距离为d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2201()22f mv M m v F d +=-联立得MLd m M=+4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某物质的密度为ρ,其分子的体积为V 0,分子的质量为m ,则0m V ρ=B. 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内,可以不断地轻轻投放一定数量的大头针,水也不会流出,这是由于大头针填充了水分子间的空隙C. 在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把油分子看成球形,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因为分子并不真的是球形D.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在这里的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的统称E. 玻璃管道裂口放在火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圆,是因为熔化的玻璃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表面要收缩到最小的缘故【答案】CDE【解析】【详解】A .物质的密度是宏观量,而分子体积、质量是微观量,物质密度是宏观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故A 错误; B .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内,可以轻轻投放一定数量的大头针,而水不会流出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故B 错误; C .实际上,分子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并不是理想的球形,故C 正确; D .物理学中的分子是指分子、原子、离子等的统称,故D 正确;E .玻璃管断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后,成了液态,由于表面张力使得它的尖端变圆,故E 正确. 故选CDE .46. 如图所示,用面积为S 的活塞在气缸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活塞上放一砝码,活塞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 ,现对气缸缓缓加热使气缸内的空气温度从T 1升高到T 2,且空气柱的高度增加了Δl ,已知加热时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 ,外界大气压强为p 0,问:)此过程中被封闭气体的内能变化了多少; )被封闭空气初始状态的体积.【答案】)-mgΔl -p 0SΔl +Q)121T S lT T ∆- 【解析】【详解】)由受力分析和做功分析知,在气体缓缓膨胀过程中,活塞与砝码的压力对气体做负功,大气压力对气体做负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ΔU =W +Q =-mgΔl -p 0SΔl +Q)被封闭气体等压变化,据盖·吕萨克定律得1112V V S l T T +∆=解得V 1=121T S l T T ∆- 【点睛】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气体的内能变化,判断的时候要注意做功W 和热量Q 的符号,对外做功和放热为负的,对气体做功和吸热为正的.气体做的是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计算即可47. 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其波速为200 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示时刻质点b 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B. 图示时刻质点a 的加速度为零C. 图示时刻质点a 的速度为零D. 若此波遇到另一简谐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50 HzE. 若该波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一定比4 m 大得多 【答案】ACD【解析】【详解】A .根据“上坡下,下坡上”可知b 点处在上坡,故b 点向下振动,故A 正确; BC .质点a 在最大位移处,故加速度最大,速度为零,故B 错误,C 正确; D .由波形图可知该波的波长为4 m ,故该波的周期0.02T vλ==s ,频率为50 Hz ,发生干涉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故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50 Hz ,故D 正确;E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因此障碍物小于4 m ,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E 错误。
2018全国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二)(解析版)
2018全国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二)(解析版)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7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则质子与中子结合为氘核的反应是人工核转变,放出的能量为(m3-m1-m2)c2B. 交流发电机由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线圈(通常叫做电枢)和产生磁场的磁体组成,分为旋转电枢式发电机和旋转磁极式发电机,能够产生几千伏到几万伏的电压的发电机都是旋转电枢式发电机C. 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并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D.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轨道量子化与定态的假设,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答案】D【解析】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质量亏损为,因此核反应放出的能量,故A错误;现在大型发电厂的发电机能够产生几千伏到几万伏的电压,输出功率可达几百万兆瓦,所以大多数发电机都是旋转磁极式发电机,故B 错误;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利用晶体得到了电子束的衍射图样,有力地证明了德布如意提出的物质波假设,C错误;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D正确.18. 在光滑圆锥形容器中,固定了一根光滑的竖直细杆,细杆与圆锥的中轴线重合,细杆上穿有小环(小环可以自由转动,但不能上下移动),小环上连接一轻绳,与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相连,让小球在圆锥内做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并与圆锥内壁接触。
如图所示,图a中小环与小球在同一水平面上,图b中轻绳与竖直轴成θ(θ<90°)角。
设图a和图b中轻绳对小球的拉力分别为T a和T b,圆锥内壁对小球的支持力分别为N a和N b,则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 a一定为零,T b一定为零B. N a不一定为零,N b可以为零C. T a、T b是否为零取决于小球速度的大小D. N a、N b的大小与小球的速度无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小球在圆锥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合外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力的合成原则即可求解.对甲图中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所受的重力,支持力合力的方向可以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所以可以为零,若等于零,则小球所受的重力及绳子拉力的合力方向不能指向圆心而提供向心力,所以一定不为零;对乙图中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若为零,则小球所受的重力,支持力合力的方向可以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所以可以为零,若等于零,则小球所受的重力及绳子拉力的合力方向也可以指向圆心而提供向心力,所以可以为零,故C正确.19. 甲、乙图分别表示两种电压的波形,其中甲图所示的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物理试题新课标全国卷(十)答案
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试题(新课标全国卷)物理(十)答案1.C 【解析】277112Cn 原子核中的核子之间不仅存在巨大的核力,也存在较小的库仑力和微弱的万有引力,选项A 错误;核反应方程为277112Cn →253Fm x+42He n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n =6,x =100,选项B 错误;277112Cn 的中子数为277−112=165,253Fm x 的中子数为253−100 = 153,可见277112Cn 的中子数比253Fm x 的中子数多165−153 = 12,选项C 正确;经2T 时间,剩余的277112Cn 原子核质量为0.25 g ,但衰变过程中会产生新核,故剩余物质的质量大于0.25 g ,选项D 错误。
2.B 【解析】由于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相等,则两粒子一定是分别从MN 边和PQ 边离开磁场的,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得质量为2m 的粒子对应的圆心角为300°,由t =2θπT 得质量为5m 的粒子对应的圆心角为120°,由图可知△OCD 为等边三角形,可求得R =3L ,由Bqv =25mv R 得v =15m ,选B 。
3.B 【解析】设恒星Kepler 11145123的质量为M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2Mm G r =m (2T π)2r ,得M =2324r GTπ,体积343V R π=, 则密度M V ρ==3233r GT R π,由于r ≥R ,恒星Kepler 11145123的密度一定不小于23GT π,选项A 正确,B 错误;行星P 的速度大小为v =2rTπ,选项C 正确; 行星P 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a =2v r,得a =224rT π,选项D 正确。
4.B 【解析】根据胡克定律,小球在A 处时,满足k AP x =mg ,在B 处时,橡皮绳的拉力T =k BP x =ksin APx θ,将拉力T 分解为竖直分力T 1和水平分力T 2,则T 1=T sin θ=k AP x =mg ,T 2=14tan 3T mg θ=,小球与横杆间的弹力大小N =mg +T 1=2mg ,选项A 错误;滑动摩擦力f =μN =mg ,选项B 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T 2=ma ,得a =−13g<0,说明加速度大小为13g ,方向水平向左,选项C 、D 错误。
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 届高三第十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二、选择题:1.2017年 11月 17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习总书记为他“让座的场景感人肺腑,下列有关核反应说法措施的是A.目前核潜艇是利用重核裂变提供动力B.重核裂变反应前后一定有质量亏损C.式中 d=1D.铀核裂变后的新核比铀核的比结合能小【答案】 D【解析】目前核潜艇是利用重核裂变提供动力,选项A 正确;重核裂变要释放核能,则反应前后一定有质量亏损,选项 B 正确;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该核反应中的d=2,选项 C错误;铀核不如裂变后生成的新核稳定,可知铀核的比结合能比裂变后生成的新核的比结合能都小,选项 D 错误;此题选项错误的选项,故选 CD.2.由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都满足平方反比定律,因此引力场和电场之间有许多相似的性质,在处理问题时可以将它们进行类比,例如电场中反应各点电场强度的物理量是电场强度,其定义式为,在引力场中可以用一个类似的物理量来反应各点引力场的强弱,设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 R,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 g,引力常量为 G,如果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位于距离地心 2R 处的某点,则下列表达式中能反应由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在地球表面:位于距地心 2R 处的某点:由以上两式可得:,故 D 正确。
点晴:此题考查从题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知道引力场强的定义式,进而结合万有引力定律进行求解。
3.如图所示,每级台阶的高和宽均相等,一小球向左抛出后从台阶上逐级弹下,在每级台阶上弹起的高度相同,落在每级台阶上的位置边缘的距离也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A.与每级台阶都是弹性碰撞B.通过每级台阶的运动时间逐渐缩短C.除碰撞外,水平方向的速度保持不变D.只要速度合适,从下面的某级台阶上向右抛出,它一定能原路返回【答案】 C【解析】 A 项:由图可知,小球每次与台阶碰撞弹起的高度都比落下时的度度更低,所以每次碰撞都有能量损失,故 A 错误;B 项:由小球每次反弹起的高度相同,每级台阶的高度相同,所以通过每级台阶的运动时间相同,故 B 错误;A. B. C.【答案】 D【解析】类比电场强度定义式该点引力场强弱该点引力场强弱D.C 项:除碰撞外,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C 正确;D 项:从下面的某级台阶上向右抛出,在竖直方向小球匀减速直线运动,从上面某级台阶上向左抛出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球不能原路返回,故 D 错误。
2018高考物理模拟试题10含解析
10高考物理模拟试题2018分,时间60分钟满分110)48分第Ⅰ卷(选择题共题只有4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二选择题:本题共8分,选对但不全的得6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笛卡儿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对落体问题进行了研究A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B C.静电力常量是由库仑首先测出的D.牛顿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3处放有一物块,木板可以绕15.如图所示,光滑木板长1 m m,木板上距离左端2现让木板突然以一恒定角速度顺时针转动时,开始时木板水平静止.左端垂直纸面的轴转动,g,则木板转动的角速度为m/s=物块下落正好可以砸在木板的末端,已知重力加速度10 2)(103B.π A.rad/s rad/s π66103πrad/s D.πrad/s C.33mmAB,两小球带等3和、的小球16.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质量分别为FBABL时,两小球保持相、量异种电荷.水平外力作用在小球间的距离为上,当两小球1BFA、要使两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两小球若仅将作用在小球对静止.上的外力的大小改为,415/ 1B)间的距离为(LL 3BA.2.LL D.32 C.17.如图所示,10匝矩形线框,在磁感应强度为0.4 T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轴OO′以角速度为100 rad/s匀速转动,线框电阻不计,面积为0.5 m,线框通过滑环与一2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有两只灯泡L和L.已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10∶1,开关断开时L正常发光,且电流表示数为0.01 A,则( )1t V 200sin 100A.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B.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2 W 1C.若开关S闭合,灯泡L将更亮1D.若开关S闭合,电流表示数将增大P向下滑动时,有( 1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A.灯L变亮1B.灯L变暗2C.电源的总功率变大Rba方向的电流.电阻到有从D1Lθ=37°,导轨处在垂直导轨19.两间距为1 m=的平行直导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BP垂直地放在导轨上,且通过质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T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215/ 2量不计的绝缘细绳跨过如图所示的定滑轮悬吊一重物,将重物由静止释放,经过一段时间,QQ 垂直放在导轨上,重物立即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金属棒将另一根完全相同的金属棒m,假设重物始终没有落在水平面上,=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两金属棒的质量均为1 kg g,0.6,=10 m/ssin 37°=且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一切摩擦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2)cos 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 kg.重物的质量为A PQ未放上时,重物和金属棒.金属棒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B Q C.金属棒放上后,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等于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Q3 A D.金属棒放上后,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用加热、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n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产生2条不同频率的谱线C.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3=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HGKJLPQMN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21.如图所示,两个边长为2和的正方形LBB、方向水平且和,两磁场区域中间夹有两个宽度为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21mPNGKE、、的匀强电场,两电场区域分界线经过的中点.一质量为相反、场强大小均为Gq经上方电场加速后通过磁场回旋,(不计重力)从电荷量为点由静止释放,的带正电粒子GNK) 二次加速后恰好回到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又经历下方电场沿BB=.A212MN边离开B.带电粒子第二次进入右边磁场后一定从mLππ2??t C.第一次完整回旋过程经历的时间为=+2+??qE22??D.要实现两次以上的回旋过程,可以同时增大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15/ 3做答.第13~1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47分)22.(6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带滑轮的dF,滑块通过细线与重物相连,细线的拉力长木板水平放置,板上有两个光电门相距为t.的时间改变1让滑块从光电门由静止释放,记下滑到光电门2大小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重物质量来改变细绳拉力大小,重复以上操作5次,计算后得到下表中的5组数据.aF图象;(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aFmμ=,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分析-=图象,可求出滑块质量________kg(2)g=10 m/s)________(重力加速度223.(9分)对某圆柱体的电学性质进行研究:(1)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结果如图(a)所示,则其直径为________mm.②用多用电表电压挡测量其两端无电压.③用多用电表欧姆挡粗略测量其电阻为1 500 Ω.15/ 4④为精确测量其电阻值,现有以下器材:) Ω,内阻约为5 (量程0~2 mAA.直流毫安表A1) Ω,内阻约为0.5 量程0~3 A(B.直流电流表A2) 25 kΩ0量程~15 V,内阻C.直流电压表V(1) 5 kΩ0~3 V,内阻D.直流电压表V(量程2E) 3 V,内阻可不计(输出电压E.直流电源R10 A) Ω,允许最大电流~(015 F.滑动变阻器.开关一只,导线若干G 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标明仪器名称符号.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在方框1实验发现这个圆柱体还有一个特点:在强磁场作用下用多用电表电压挡测量发现有(2)IU中图(b)、3 T时,其作为电源的特性曲线分别为图-1 T电压,当磁感应强度分别为、2 T 线甲、乙、丙所示.IU 中画出测量其电源①请在方框2特性的电路图.-”的灯泡正常发光,需要把圆柱体放在磁感②按照这种规律,要使标有“100 V,100 W ________T的磁场中.应强度为“反应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其中之一是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分.(12)24“反应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开始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时间”“刹车距离”是指驾驶员从踩下刹车踏板制动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到汽车停止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某次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求:速度反应距离刹车距离酒后正常正常酒后15 m15 m15 m/s12 m6 m(1)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多少?15/ 5(2)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a的一端固定在铜环的圆心如图,匀强磁场垂直铜环所在的平面,导体棒分)25.(20OOP、匀速转动.通过电刷把铜环、环心与两竖直平行金属板处,另一端紧贴铜环,可绕QRRM是定值电阻.带正电的小球通过绝缘细线挂在两板间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21M点正下方的,无初速度释放小球,小球沿圆弧经过点,被拉起到水平位置;合上开关K NBaωlrRR=,长度为的角速度大小为;点到另一侧.已知:磁感应强度为,,电阻为21rPQdmq;重力加速度2,铜环电阻不计;;带电小球的质量为、两板间距为、电量为=g,求:为a匀速转动的方向;(1)15/ 6PQE的大小;、间电场强度(2)NT的大小.小球通过点时对细线拉力(3)(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物理——选修3-3](15分)OOM间的某处由静止开乙分子从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分)如图所示,与处,(1)(5xEx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始沿与两分子间距离轴正方向运动,甲、乙两分子的分子势能p MNPxxxNE,则下点时的动能为2、示.若、、三点的横坐标分别为、,乙分子经过031215/ 7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M点时,甲、乙两分子间的分子力表现为斥力.乙分子在A N点时,加速度最小.乙分子在B ME 点时,动能为C.乙分子在0P点时,速度为零.乙分子在D P点时,分子力的功率为零.乙分子在Em的活塞将理想气体密封在足够高的导热汽缸内,活塞用劲)如图,一质量为(2)(10分kL,弹簧度系数为的轻质弹簧悬挂于天花板上,系统静止时,活塞与汽缸底部高度差为0mgm的物块,右手将物块用轻绳挂于汽缸底部,然后左2.的弹力为3现用左手托住质量为p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手缓慢下移,直至离开物块.外界大气压恒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0g,不计一切摩擦和缸内气体的质量,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汽缸底部挂上物块后稳定时,h.汽缸下降的高度34.[物理——选修3-4](15分)(1)(5分)在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B.相对论认为:真空中的光速大小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中都是相同的C.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峰上的质点运动到相邻的波峰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周期D.机械波和电磁波本质上不相同,但它们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E.如果测量到来自遥远星系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波波长比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发出15/ 8的光波波长长,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2)(10分)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半球形的玻璃体,光源产生的单色平行光投射到玻璃体MNR,已知镜头半径为的平面上,经半球形镜头折射后在光屏光屏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MNOddRn,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求到球心的距离为(>3MN上被照亮的圆形光斑的半径.光屏15/ 9模拟试题十答案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对落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自由下落.解析:选C.14错误.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的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选项A正确.卡文迪C圆轨道运行的规律,选项B错误.静电力常量是由库仑首先测出的,选项GMg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被人们称为“能称=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从而由R2错误.出地球质量的人”,选项Dααcos 设从开始到物块砸在木板的末端,木板转过的角度为,则有15.解析:选B.1π3gtLαhh,得物块下落时间为=,所以物块下落的高度==sin 30=°=0.5 m,由,22261010tω=s,所以木板转动的角速度正确.=πrad/s,选项B610kq2AFmaFBAB有=4A.16.解析:选当水平外力整体有作用在小球对上时,对,、L2kq112maAmaFABFma′,综=有,当水平外力大小改为4时,对、=整体有′,对=L ′442LL,选项A′=2上可解得正确.ωUNBS200 ×0.5选解析:D.变压器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100 V==10×0.417.mωUu cos =V,由于从垂直中性面的位置开始计时,所以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m U200m Utt,V项错;变压器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1002 ==V==200cos 100(V),故A122In21I的额定0.1 A=,灯泡L0.01 A开关断开时L正常发光,且电流表示数为,由=可得In11212IPU项错;若开100B2 =W=,故2×功率等于此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0.01=11闭合,输出电压不变,C项错;若开关S关S闭合,输出电压不变,故灯泡L亮度不变,故1项正确.D输出端电阻减小,则输出电流增加,输入电流也增加,故P电路的总电阻逐渐向下滑动时,BD.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18解析:选R开的电流减小,变暗,增大,总电流减小,L两端电压增大,流过L选项A错误,B正确.221错误.当电源输出电流减C关闭合后,由于电源输出电流减小,电源的总功率变小,选项aRb正小时,电容器支路两端电压增大,电容器充电,电阻有从到方向的电流,选项D1确.mgQFQ sin对金属棒放上后,AD.选解析:19.金属棒由平衡条件可知,=安培力大小15/ 10θmgθPTFmgθ,对重物2由平衡条件可知,细绳的拉力大小为sin =sin +,对金属棒=QθTMgMm放上之前,对重=1.2 kg,=2正确;金属棒由平衡条件可知sin =A,所以P因此重物和金属棒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系统内的弹力(细绳的拉力物和金属棒)做功,QP重物重力势放上后,错误;金属棒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P错误;对金属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之和,能的减少量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与金属棒Cθmg sin IBILFmgθQ正确.3 A,,所以有棒,安培力大小D==sin ==BL错误;加热、AB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选项20.解析:选n的激发态跃3=加压或改变化学状态均不影响元素的半衰期,选项B正确;一个氢原子从正确;一束光照射到金属上,不能发种不同频率的光谱,选项C迁到基态时,最多产生2 D错误.生光电效应,是由于该光的频率小,即光的波长太长,选项1mvqEL,在右边磁场中做BCD.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第一次加速有-=021.解析:选212mEv221BqvBm,带电粒子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有,解得==qLL11111GmvqELmv点,,带电粒子在左边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回到电场中第二次加速有-=221222mEv22BBmBqvB错误;由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解得,选项=2有==,故有2A qLL12222qEL116vmvqELmv=第三次加速有-=,得,则粒子第二次在右边磁场中做圆周运22m23322mv3MNLRL正确;把带3=边射出磁场,选项=<2B,故带电粒子一定从动的半径为qB11t电粒子在电场中两次加速的过程等效成一次连续的加速过程,则在电场中加速的时间为1mTmLLmLπ21t=π==,在左边磁场中运动的2,在右边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qBqEvqE222122mLTmπππ2π??2ttttt+==+时间为===,故第一次完整的回旋时间为++2??qEqB31322222??2mLB越大,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C正确;因为磁感应强度,选项qE越小,故可以同时增大两边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选项D正确.22.解析:(1)先描点,再用直线把这些点连起来,不在直线上的点要均匀的分布在直线的两侧.FFμmgmaaμgaFm=0.25,所以=-图象可得:,由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mμ=0.20.,kg答案:(1)如图(2分)15/ 11))(2分~0.21均正确~(2)0.25(0.240.26均正确)(2分) 0.20(0.19=mmmm+0.200 ①根据螺旋测微器的测量读数规则,直径为23.解析:(1)11.5Ω,远大于电流表内阻,所以采1 500 11.700 mm.④用多用电表欧姆挡粗略测量其电阻为RΩ,远小于待测电阻的阻15 阻值范围为0用电流表内接电路.由于题给的滑动变阻器~,故电压表选择量程为值,所以必须采用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由于电源输出电压为3 V2 mA0~2 mA~3 V的V.在3 V电压下,圆柱体中电流大约为,因此电流表选择量程为02IU特性的电路图如答图的A.(2)①画出测量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如答图1所示.测量其电源-1IU100 -“特性曲线,②根据在强磁场下圆柱体表现出的电源的可知其内阻为10 Ω.2所示.PI的灯泡正常发光,”==1 A,要使标有,V100 W”的灯泡正常工作电流为“100 V,100 W U T,因此需要把圆柱体放在磁感应强度为11 圆柱体在强磁场作用下的电动势必须为110 V 的磁场中.)(3分④如图1)(2答案:(1)①11.700(11.699~11.702均对分所示))分(2分) ②11(22(2)①如图所示x1t==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为24.解析:(1)“反应距离”在v1012) 分s=0.8 s,(215x62t) (2分正常情况时间应为==0.4 s s=.v2150) 分0.4 s.(2所以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xvv,15 m,位移,末速度=(2)汽车制动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15 m/s=0=015/ 12vvax,(32由分-)=220vv0--152220a==m/s得=-7.5 m/s 22x15×22加速度大小为7.5m/s.(3分) 2答案:(1)0.4 s (2)7.5 m/s 225.解析:(1)依题意,小球从水平位置释放后,能沿圆弧向下摆动,故小球受到电场PQa顺时针转动.(3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板带负电.由右手定则可知,导体棒板带正电,分)φ1ΔaEBωl=转动切割磁感线,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电动势大小:导体棒=(2)2t12Δ①(2分)EIRrR)②(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 +211PQUIR③(2间的电压:分=由欧姆定律可知,) PQ2PQUEd④(2分=故)间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PQ Bωl2RRrE=⑤(2,可得:=分=2)联立①②③④,代入d2151LNvmgLEqLmv⑥,小球到达-点时速度为=,由动能定理得:(3)设细绳长度为22(3分)v2Tmgm⑦(2分又)-=LBqωl22Tmg-⑧(2由⑤⑥⑦得:分=3)d5BωlBqωl222mg-(3)3 顺时针(2) 答案:(1)dd55OMxN点的过程与轴正方向运动到33.解析:(1)乙分子从间的某处由静止开始沿N正确;乙分子在中,分子势能逐渐减小,分子力一直做正功,可见分子力表现为斥力,A M点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正确;在点时分子势能最小,分子力为零,加速度为零,B EEEEEPEE)(点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2=)-+0,得=+,C-2+(正确;在MM0000kk0EEEEP点时速度不为零,乙分子在分子力与速度方向相反,=1.50≠,(=+-0.5),得PP0k0k功率不为零,D、E错误.MMgmgmgMm(1分)3(2)设汽缸的质量为,则+=,得=215/ 13Mgmgkx+=汽缸底部挂上物块稳定后,以活塞和汽缸为研究对象,由受力平衡得+mg) (1分2mg5x)=得分(1kMgpp) 挂物块前,缸内气体的压强分=(1-S01挂上物块后稳定时,缸内气体的压强Mmg?+?2pp(1=分-)S02pLSpLS(2分=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201mg3x(1挂物块前,弹簧的伸长量分=)k0挂上物块后稳定时,汽缸下降的高度hLxLx)(1分+=)+(-00L1??0hmg+2得=(1分) ??pSmgk4-??0L1??0mg+答案:(1)ABC (2)2??pSmgk4-??034.解析:(1)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选项A 错误;相对论认为光速与参考系无关,选项B正确;质点并不随波迁移,选项C错误;机械波和电磁波本质不同,但均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选项D正确;若测得遥远星系上某些元素发出光的波长比地球上静止的该元素发出的光的波长要长,表明这些星系正远离地球,这就是常说的“红移”现象,选项E正确.D点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则如图所示,光线入射到(2)1C=(2分)sin n15/ 14nRRROF)=分=(2=C cos nn11--22nCOrF)又=(2分cot 1OFFdO)=(2分-1nRdnr(2分解得:-=) -12dnnR-(2)1答案:(1)BDE -2 15/ 15。
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模拟试题五
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模拟试题五66.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思想与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xt∆∆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法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C. 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塞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有明显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67.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直线运动时的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但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未标出.已知物体在前2s时间内向东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4s内的位移为零B. 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4s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东C. 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则物体在4s内的运动方向始终向东D. 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则物体在4s内的位移为零68.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恒压电源连接,电子以速度v垂直于电场线方向射入并穿过平行板间的电场,设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的电荷量为Q,电子穿出平行板电容器时在垂直于板面方向偏移的距离为y.若仅使电容器上极板上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Q减小,y不变B. Q减小,y减小C. Q增大,y减小D. Q增大,y增大69. 如图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发电机的输出电压U1和输电线的电阻、理想变压器匝数均不变,且n1)n2=n4)n3.当用户消耗的功率增大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用户的总电阻增大B. 用户的电压U4增加C. U1)U2=U4)U3D. 用户消耗的功率等于发电机的输出功率70.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 m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 0~t l时间内物块A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 t2时刻物块A的加速度最大C. t3时刻物块A的速度最大D. t2~t4时间内物块A一直做减速运动71. 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O点是cd边的中点.一个带正电的粒子(重力忽略不计)从O点沿纸面以垂直于cd边的速度射入正方形区域内,经过时间t0刚好从c点射出磁场.现设法使该带电粒子从O点沿纸面以与Od成30°的方向(如图中虚线所示),以各种不同的速率射入正方形内,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带电粒子不可能刚好从正方形的某个顶点射出磁场B. 若该带电粒子从ab边射出磁场,它在磁场中经历的时间可能是t0C. 若该带电粒子从bc边射出磁场,它在磁场中经历的时间可能是032tD. 若该带电粒子从cd边射出磁场,它在磁场中经历的时间一定是053t72. 下列说法正确是()A. 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而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波动性B. 高速运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都具有波动性C.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D. 核反应方程9412426Be He C X+→+中的X为质子73. 倾角θ)30°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在斜面体的底端附近固定一挡板,一质量不计的弹簧下端固定在挡板上,弹簧自然伸长时其上端位于斜面体上的O点处.质量分别为4m)m的物块甲和乙用一质量不计的细绳连接,跨过固定在斜面体顶端的光滑定滑轮,如图所示.开始物块甲位于斜面体上的M处,且MO)L)物块乙开始距离水平面足够远,现将物块甲和乙由静止释放,物块甲沿斜面下滑,当物块甲将弹簧压缩到N点时,物块甲、乙的速度减为零,ON)2L.已知物块甲与斜面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g)10 m/s2,忽略空气的阻力,整个过程细绳始终没有松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甲由静止释放到斜面体上N点的过程,物块甲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B. 物块甲在与弹簧接触前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C. 物块甲位于N 点时,弹簧所储存的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38mgLD. 物块甲位于N 点时,弹簧所储存的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98mgL 74. 为测量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两个同样的长木板,小滑块,垫块,刻度尺. 实验步骤:a.按照图示将一个长木板水平放置,另一个长木板用垫块将左端垫高.b.在倾斜长木板的斜面上某一位置作一标记A ,使小滑块从该位置由静止释放,小滑块沿倾斜长木板下滑,再滑上水平长木板,最后停在水平长木板上,在停止位置作一标记B .c.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和________,则可求出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误差分析:影响实验测量准确性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一条))75.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欧姆表的内阻和电源电动势(把欧姆表看成一个电源,且已选定倍率并进行了欧姆调零).实验器材的规格如下: 电流表1(A 量程200A μ,内阻1300)R =Ω 电流表2(A 量程30mA ,内阻25)R =Ω 定值电阻09700R =Ω)滑动变阻器(R 阻值范围0500)Ω~()1闭合开关S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读出电流表1A 和2A 的示数分别为1I 和2.I 多次改变滑动触头的位置,得到的数据见下表.依据表中数据,作出12I I -图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可得,欧姆表内电源的电动势为E =______V ,欧姆表内阻为r =______Ω)(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2若某次电流表1A 的示数是114A μ,则此时欧姆表示数约为______.(Ω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76.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的右端与竖直面内的用光滑钢管弯成的“9”形固定轨道相接,钢管内径很小.传送带的运行速度6m /s υ=,将质量1kg m =的可看做质点的滑块无初速地放到传送带A 端,传送带长度12m L =,“9”字全高0.8m H =.“9”字CDE 部分为半径0.2m R =的34圆弧,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3μ=,重力加速度2g 10m /s =(1)求滑块从传送带A 端运动到B 端所需要的时间:(2)滑块滑到轨道最高点D 时对轨道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3)若滑块从“9”形轨道F 点水平抛出后,恰好垂直撞在倾角0=45°的斜面上的P 点:求P F 、两点间的竖直高度h )77. 如图所示,在矩形区域CDNM 内有沿纸面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E )1.5×105 V/m ;在矩形区域MNGF 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 )0.2T .已知CD )MN )FG )0.60 m)CM )MF )0.20m .在CD 边中点O 处有一放射源,沿纸面向电场中各方向均匀地辐射出速率均为v 0)1.0×106m/s 的某种带正电粒子,粒子质量m )6.4×10)27kg ,电荷量q )3.2×10)19C ,粒子可以无阻碍地通过边界MN 进入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求:(1)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2)边界FG 上有粒子射出磁场的范围长度;(3)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后两问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7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因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B. 液体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C. 不考虑分子势能,则质量、温度均相同的氢气和氧气的内能也相同D. 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E. 物体吸收热量,其内能可能不变79. 如图所示,绝热汽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汽缸内壁光滑,有一绝热活塞可在汽缸内自由滑动,活塞的重力为500N、横截面积为100cm2.当两部分气体的温度都为27)时,活塞刚好将缸内气体分成体积相等的A)B上下两部分,此时A气体的压强为p0)1.0×105Pa.现把汽缸倒置,仍要使两部分体积相等,则需要把A部分的气体加热到多少摄氏度?80. 如图所示,位于坐标原点O处的振源由t)0时刻开始向上起振,在沿x轴的正方向上形成一列简谐横波,质点A)B)C)D是其传播方向上的四点,且满足OA)AB)BC)CD,经时间t)0.3s的时间该波刚好传播到质点C处,此刻振源O第一次处于波谷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 该振源的振动周期为T)0.4sB. 在t)0.3s时质点A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C. 在t)0.3s时质点B处在波谷位置D. 当该波刚传到质点D时,质点D的振动方向向上E. 在t)0.5s时质点C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模拟试题五66.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思想与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xt∆∆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法B.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C. 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塞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有明显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就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A正确;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物理模型法,B错误;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故C正确;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了微元法将变速运动无限微分后变成了一段段的匀速运动,即采用了微元法,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考点:物理学史.【名师点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67.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直线运动时的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但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未标出.已知物体在前2s时间内向东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4s内的位移为零B. 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4s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东C. 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则物体在4s内的运动方向始终向东D. 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则物体在4s内的位移为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如图所示,如果纵坐标表示速度,前2s物体向负方向做加速度为-1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大小为2m,后2s向正方向做加速度为m/s2的1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大小也为2s,则前4s总位移为0,故A、B选项错误;如果纵坐标表示位移,前2s物体向正方向做1m/s的匀速直线运动,后2s物体也是向正方向做1m/s的匀速直线运动,故C选项正确而D选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对速度-时间图像的理解和对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68.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恒压电源连接,电子以速度v垂直于电场线方向射入并穿过平行板间的电场,设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的电荷量为Q,电子穿出平行板电容器时在垂直于板面方向偏移的距离为y.若仅使电容器上极板上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Q减小,y不变B. Q减小,y减小C. Q增大,y减小D. Q增大,y增大【答案】B【解析】仅使电容器上极板上移,两极板间距d增大,由4SCk dεπ=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由QCU=知,U一定,C减小,则Q减小,选项C)D错误;由UEd=知,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电子运动的加速度Eqam=减小,电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电子穿出电场的时间不变,则电子穿出平行板电容器时在垂直极板方向偏移的距离212y at=减小,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69. 如图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发电机的输出电压U1和输电线的电阻、理想变压器匝数均不变,且n1)n2=n4)n3.当用户消耗的功率增大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用户的总电阻增大B. 用户的电压U4增加C. U1)U2=U4)U3D. 用户消耗的功率等于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用户的功率增大时,用电器增多,总电阻减小,故A错误;当用电器增多时,功率增大,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流增大,则输电线上的电流增大,可知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增大,发电机的输出电压1U 不变,则2U 不变,可知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减小,所以用户得到的电压4U 减小,故B 错误;因为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匝数之比,则1122 Un U n =,3344U n U n =,因为1243n n n n =::,所以1243::U U U U =,故C 正确;用户消耗的功率等于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去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故D 错误. 考点:远距离输电 【名师点睛】当用电器增多时,用户消耗的功率增大,根据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流的变化得出输电线上的电流变化,从而得出电压损失的变化,根据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和电压损失之和得出用户电压的变化.升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等于功率损失和降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之和.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匝数之比.70.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 ,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 m 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 )A. 0~t l 时间内物块A 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 t 2时刻物块A 的加速度最大C. t 3时刻物块A 的速度最大D. t 2~t 4时间内物块A 一直做减速运动【答案】BC 【解析】【详解】A .0~t 1时间内物块A 受到的静摩擦力逐渐增大,物块处于静止状态,选项A 错误; B .t 2时刻物块A 受到的拉力F 最大,物块A 的加速度最大,选项B 正确;C .t 3时刻物块A 受到的拉力减小到等于滑动摩擦力,加速度减小到零,物块A 的速度最大,选项C 正确;D .t 2~t 3时间内物块A 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t 3~t 4时间内物块A 一直做减速运动,选项D 错误。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物理仿真卷(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物理仿真卷(十) 本试卷共16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Fe 56 Zn 65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9~21题有多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核反应方程411H→42He +k X 中,若k =2,则X 是电子B .一群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 .质量为m 的某放射性物质经过半个半衰期还剩余质量为12m 的该物质 D .若α衰变A Z X→A -4Z -2Y +42He 中释放的能量为E ,则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为E Z【答案】B【解析】根据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411H→42He +kX 中,若k =2,则X 的质量数为零,电荷数为1,故应为正电子,A 错误;一群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 正确;质量为m 的某放射性物质经过一个半衰期还剩余12质量的该物质,C 错误;若α衰变A Z X→A -4Z -2Y +42He 中释放的能量为E ,共有核子A 个,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为E A,D 错误.15.在某次军事演习中,空降兵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上跳下,当下落到距离地面适当高度时打开降落伞,最终安全到达地面,从跳离飞机至到达地面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 .在0~t 1时间内做自由落体运动B .在t 1~t 2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在逐渐减小C .在0~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12v 2 D .在t 2时刻的阻力比t 1时刻的阻力大【答案】B【解析】空降兵在0~t 1时间内斜率越来越小,故加速度不恒定;空降兵不是自由落体运动,A 错误;由图象可知,空降兵在t 1~t 2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在逐渐减小,B 正确;因空降兵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空降兵在0~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12v 2,C 错误;t 2时刻的阻力等于重力,t 1时刻的阻力大于重力,D 错误.16.如图所示,弹性杆AB 的下端固定,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力缓慢拉球,杆发生弯曲.逐步增加水平力的大小,则弹性杆AB 对球的作用力的方向A .水平向左,与竖直方向夹角不变B .斜向右下方,与竖直方向夹角增大C .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夹角减小D .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夹角增大【答案】D【解析】小球受重力、拉力、杆的弹力三力平衡,杆的弹力等于重力和拉力F 的合力,由力的合成可知杆的弹力斜向左上方,且随着拉力F 的增大,与竖直方向夹角增大,D 正确.17.正、负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P 、Q 为其中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P 点静止释放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后会运动到QB .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P 移动到Q ,电荷的电势能减少C .P 点的电势比Q 点的电势低D .P 点的场强比Q 点的场强小【答案】B【解析】电场线梳密表示场强大小,由图可知P 点场强比Q 点场强大,D 错误;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P 点电势比Q 点电势高,C 错误;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P 移动到Q ,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B 正确;电场线为曲线,由静止释放正电荷,受力方向不断改变,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不可能由P 点运动到Q 点,A 错误.18.列车在空载情况下以恒定功率P 经过一段平直的路段,通过某点时速率为v ,加速度为a 1;当列车满载货物再次经过同一点时,功率和速率均与原来相同,但加速度变为a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设阻力是列车重力的k 倍,则列车满载与空载时的质量之比为A.kg +a 2kg +a 1 B.kg +a 1kg +a 2 C.P ()kg +a 2v ()kg +a 1 D.P ()kg +a 1v ()kg +a 2 【答案】B【解析】设空载时质量为m 1,则列车的牵引力为F =P 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km 1g =m 1a 1;满载时质量为m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km 2g =m 2a 2,联立解得:m 2m 1=kg +a 1kg +a 2,B 正确. 19.已知一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北极与赤道对地面的压力差为ΔN ,假设地球是质量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 .则地球的自转周期为(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A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 =2πmR ΔNB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 =πmR ΔNC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mg ΔN 13R D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2⎝⎛⎭⎪⎫mg ΔN 13R 【答案】 AC【解析】在北极F N 1=G Mm R 2,在赤道G Mm R 2-F N 2=mR 4π2T2,根据题意,有F N 1-F N 2=ΔN ,联立计算得出:T =2πmR ΔN ,所以A 正确的,B 错误;万有引力提供同步卫星的向心力,则:G Mm ′r 2=m ′4π2r T 2,联立可得:r 3=GMmR ΔN ,又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mg =G Mm R 2,得:r =3mg ΔN R ,C 正确,D 错误.20.如图甲为一火灾报警系统.其中R 0为定值电阻,R 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1,副线圈输出电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线圈输入电压有效值为220 VB .副线圈输出电压瞬时值表达式u =442cos(100πt )VC .R 处出现火情时原线圈电流增大D .R 处出现火情时电阻R 0的电功率减小【答案】AC【解析】由图可知副线圈电压最大值U m =44 2 V ,则副线圈的有效值为44 V ,根据U 1U 2=n 1n 2=51,所以U 1=220 V ,A 正确;由图可知副线圈电压最大值U m =44 2 V ,周期T =0.016秒,ω=2πT=125π,所以u =442cos(125πt )V ,B 错误;R 处出现火情时电阻变小,则副线圈电流变大,线圈匝数比不变,所以原线圈电流增大,C 正确;R 处出现火情时电阻变小,则副线圈电流变大,根据P =I 2R ,可知电阻R 0的电功率增大,D 错误.2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相距为d 的光滑直轨道MN 和PQ ,在N 、Q 之间连接不计电阻的电感线圈L 和电阻R .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在导轨上垂直导轨放置一质量为m ,电阻不计的金属杆ab ,在直导轨右侧有两个固定挡块C 、D ,CD 连线与导轨垂直.现给金属杆ab 沿轨道向右的初速度v 0,当ab 即将撞CD 时速度为v ,撞后速度立即变为零但不与挡块粘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b 向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当ab 撞CD 后,将会向左运动C .从ab 开始运动到撞CD 时,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小于12mv 20-12mv 2 D .a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最大安培力为B 2d 2v 0R【答案】 BC【解析】 ab 向右运动时受到向左的安培力而做减速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减小,安培力随之减小,加速度减小,所以ab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A 错误;当ab 撞CD 后,ab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零,电路中电流要减小,线框将产生自感电动势,根据楞次定律可知自感电动势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同,沿b →a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ab 受到向左的安培力,故当ab 撞CD 后,将会向左运动,B 正确;从ab 开始运动到撞CD 时,由于线圈中有磁场能,所以电阻R 上产生的热量小于12mv 20-12mv 2,C 正确;开始时,ab 的速度最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由于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此自感电动势与ab 感应电动势方向相反,电路中的电流小于Bdv 0R 最大安培力将小于BdI =B 2d 2v 0R,D 错误. 第 II 卷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模拟试题七
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模拟试题七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98.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通过恰当地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超越了当时研究条件的局限性,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事实的是()A. 牛顿由斜面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B. 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巧妙地实现了对电荷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量的关系研究C. 法拉第发现载流导线对小磁针的作用,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D. 安培用电场线和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促进了电磁现象的研究99. 如图是悬绳对称且长度可调的自制降落伞.用该伞挂上重为G的物体进行两次落体实验,悬绳的长度l1<l2,匀速下降时每根悬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F2,则()A. F1<F2B. F1>F2C. F1)F2<GD. F1)F2>G100. 甲、乙两辆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同向行驶,乙在前,甲在后.t=0时刻,两车同时刹车,结果发生了碰撞.如图所示为两车刹车后不会相撞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辆车刹车时的距离一定小于90mB. 两辆车刹车时的距离一定等于112.5mC. 两辆车一定是在t=20s之前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D. 两辆车一定是在t=20s之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101. 为了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梦想,我国宇航员王跃和俄罗斯宇航员一起进行了“模拟登火星”的实验活动,假设火星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1∶2,火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1∶9。
已知地表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忽略自转的影响,则()A. 火星表面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2∶9B.∶3C. 火星的密度为3g GRD. 若王跃以相同初速度在火星表面与地球表面能竖直跳起的最大高度之比为9∶2102.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有频率为f、电压为U的交流电,副线圈接有光敏电阻R、交流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U增大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B. 当f减小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减小C. 当光照增强时,交流电表的示数减小D. 当滑动触头P向下滑动时,交流电表的示数增大103. 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无偏转电场时,电子束加速后打到荧屏中央形成亮斑.如果只逐渐增大M1M2之间的电势差,则()A. 在荧屏上的亮斑向上移动B. 在荧屏上的亮斑向下移动C. 偏转电场对电子做的功增大D. 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减小104. 如图甲所示,用粘性材料粘在一起的A、B两物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A=lkg、m B=2kg,当A、B之间产生拉力且大于0.3N时A、B将会分离.t=0时刻开始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推力F1,同时对物块B施加同一方向的拉力F2,使A、B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F1、F2方向保持不变,F1、F2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关于A、B两物块受力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 t=2.0s时刻A、B之间作用力大小为0.6NB. t=2.0s时刻A、B之间作用力为零C. t=2.5s时刻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左D. 从t=0时刻到A、B分离,它们运动的位移为5.4m105. 用一段横截面半径为r、电阻率为ρ、密度为d的均匀导体材料做成一个半径为R(r<<R)的圆环.圆环竖直向下落入如图所示的径向磁场中,圆环的圆心始终在N极的轴线上,圆环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圆环在加速下落过程中某一时刻的速度为v,忽略电感的影响,则A. 此时在圆环中产生了(俯视)顺时针的感应电流B. 此时圆环受到竖直向下的安培力作用C. 此时圆环的加速度2B va dρ=D. 如果径向磁场足够深,则圆环的最大速度max 2dgv B ρ=10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图(甲)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选取其中连续的计时点标为A )B )C ……G )H )I ,对BH 段进行研究.(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2)用刻度尺测量距离时如图(乙),读出A )C 两点间距为________cm)B 点对应的速度v B )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若H 点对应的速度为v H ,重物下落的高度为h BH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为完成实验,要比较与________的大小(用字母表示))107. 图(a )是测量电源电动势E 和内阻r 的原理图.0 2.5R =Ω为定值保护电阻,电流表内阻不计,单位长度电阻00.10/r cm =Ω的电阻丝ac 上标有长度刻度.)1)请根据电路图(a )把实物图(b )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闭合开关S ,记录ab 的长度L 和电流表A 的示数I ;滑动b 点改变ab 的长度L ,测得6组L 和I 值,并算出对应的1I 值.写出1I 与L )E )r )R 0)r 0的关系式1I=______) )3)根据1I)L 图线算出电源电动势E =______V ,内阻r =______Ω.(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108. 如图所示,小车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的质量为M = 8kg,在小车水平面A 处放有质量为m =2kg 的物块,AB 段是粗糙的水平面,BC 是一段光滑的圆弧,在B 点处与AB 相切,现给物块一个v 0=5m/s 的初速度,物块便沿AB 滑行,并沿BC 上升,然后又能返回,最后恰好回到A 点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求:)1)从物块开始滑动至返回A 点整个过程中,小车与物块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多少? )2)物块沿BC 弧上升相对AB 平面的最大高度为多少?109. 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在第Ⅰ象限内有平行于y 轴的匀强电场,方向沿y 正方向;在第Ⅳ象限的正三角形abc 区域内有匀强电场,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里,正三角形边长为L ,且ab 边与y 轴平行.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从y 轴上的P (0,h )点,以大小为v 0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射入电场,通过电场后从x 轴上的a (2h ,0)点进入第Ⅳ象限,又经过磁场从y 轴上的某点进入第Ⅲ象限,且速度与y 轴负方向成45°角,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求:(1)电场强度E 的大小;(2)粒子到达a 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abc 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的最小值.1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物体做加速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也越来越大B.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分子直径等于纯油酸体积除以相应油酸膜的面积C. 第二类永动机没有违反能量守恒定律D. 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E. 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各向异性111. 如图所示,一个圆柱形的绝热容器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摄氏温度为t1的理想气体,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与容器底部相距h1.现通过电热丝给气体加热一段时间后,使其温度上升到t2(摄氏温度),这段时间内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假设活塞与容器壁之间无摩擦.求:①气体的压强;②这段时间内活塞上升的距离是多少?③这段时间内气体的内能变化了多少?112. 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这列波沿x轴负向传播B.这列波的波速是25 m/sC.质点P将比质点Q先回到平衡位置D.经过Δt)0.4 s)A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 mE.经过Δt)0.8 s)A质点通过的位移为8 m113. 如图所示为一巨大的玻璃容器,容器底部有一定的厚度,容器中装一定量的水,在容器底部有一单色点光源,已知水对该光的折射率为43,玻璃对该光的折射率为1.5,容器底部玻璃的厚度为d,水的深度也为d.求:①这种光在玻璃和水中传播的速度;②水面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仅考虑直接由光源发出的光线))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模拟试题七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98.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通过恰当地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超越了当时研究条件的局限性,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事实的是( )A. 牛顿由斜面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B. 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巧妙地实现了对电荷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量的关系研究C. 法拉第发现载流导线对小磁针的作用,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D. 安培用电场线和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促进了电磁现象的研究 【答案】B 【解析】【详解】A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加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故A 错误; B .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实验实现了对电荷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量的关系的研究,故B 正确;C .奥斯特发现了载流导线对小磁针的作用,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故C 错误;D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法拉第引入的,故D 错误. 故选B .99. 如图是悬绳对称且长度可调的自制降落伞.用该伞挂上重为G 的物体进行两次落体实验,悬绳的长度l 1<l 2,匀速下降时每根悬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A. F 1<F 2B. F 1>F 2C. F 1)F 2<GD. F 1)F 2>G【答案】B【解析】【详解】物体受重力和n 根悬绳拉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由对称性可知,每条悬绳拉力的竖直分力为G/n ,设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F cos θ)G/n ,解得F )cos Gn θ,由于无法确定n cos θ是否大于1,故无法确定拉力F 与重力G 的关系,C)D 错误;悬绳较长时,夹角θ较小,故拉力较小,即F 1>F 2)A 错误,B 正确;故选B .100. 甲、乙两辆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同向行驶,乙在前,甲在后.t =0时刻,两车同时刹车,结果发生了碰撞.如图所示为两车刹车后不会相撞的v -t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辆车刹车时的距离一定小于90mB. 两辆车刹车时的距离一定等于112.5mC. 两辆车一定是在t =20s 之前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D. 两辆车一定是在t =20s 之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 【答案】C 【解析】【详解】AB 、当两车速度相同时,它们的相距最小 由v t 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在20s 内的位移为:1255203002x m m +=⨯= 乙在20s 内的位移为:2155202002x m m +=⨯=, 则最小距离为21100x x x m ∆=-=,由于两车相撞,所以刹车时的距离小于100 m ,故AB 错误;CD 、两车速度相同时相距最小,若此时不相撞那以后也不会相撞,所以两车一定是在20 s 之前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故C 正确,D 错误.101. 为了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梦想,我国宇航员王跃和俄罗斯宇航员一起进行了“模拟登火星”的实验活动,假设火星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1∶2,火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1∶9。
2018年高考理综物理仿真模拟试题答案
1415 16 17 18 19 20 21 B A D A C CD BC AD22.(共6分)(1)b (1分) a (1分)(2) BC (1分)DE (1分)(3)0.420(1分)0.417(1分)23.(共9分)(1) 3000 (2分)(2)(3分)(3)212U U R U -(4分)24.(14分)(1)设小铁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对小铁块受力分析(取沿斜面向上为正)因为μ>tan θ,μmg cos θ>mg sin 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cos θ-mg sin θ=ma ----------------------------------------(2分)a =g (μcos θ-sin θ)------------------------------------------(1分)小铁块与木板有相对滑动时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1分)(2)木板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有:F =μ(M +m )g cos θ+Mg sin θ+μmg cos θ-----------------(3分)(3)小铁块先沿斜面向下匀减速至速度为零再沿斜面向上匀加速,最终获得稳定速度v ,设t 后小铁块达到稳定速度,有:v -(-v 0)=at --------------------------------------------------(1分)∴t =(v 0+v )/g (μcos θ-sin θ)-----------------------------(1分)在此段时间内小铁块的位移为s 1v 2-(-v 0)2=2as 1----------------------------------------------(1分))sin cos (22012θθμ--=g v v s ----------------------------------(1分)在此段时间内木板的位移为s 2 )sin cos ()(02θθμ-+==g v v v vt s ------------------------------(1分)s 2-s 1=21L --------------------------------------------(1分))sin cos ()(20θθμ-+=g v v L -------------------------------------(1分)25.(共18分)(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题意得E =t ∆∆φ=kL 2---------------------------------------------(2分) 222E kL I R R==-----------------------------------------(2分) 电流方向为:a →b -------------------------------------(1分)(2)由焦耳定律得Q 1=I 2Rt 0----------------------------(2分)Q 1=2404k L t R------------------------------------------(1分) (3)ab 杆从L 运动到3L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2分)∴Lm v v F 4)(2122-=------------------------------------(1分) ab 杆从0运动到L 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得Q 2=Q/2--------------------------------------(2分)∴ --------------------------------(1分)ab 杆刚要离开磁场时,水平方向上受安培力F 安和恒力F 作用,F 安=Rv L B 2122-------------------------------------------------(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安=ma -------------------------(1分)∴mRv L B L v v a 241222122--=--------------------------(1分)33.(15分)(1)BDE (5分)(2)(10分)①取密闭气体为研究对象,活塞上升过程为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有 ----------------------------------------------(2分)TS d h T S h )(000+=------------------------------------(2分) 000)(T h d h T +=--------------------------------------(1分) ②活塞上升过程,外界对系统做的功为--------------------------------(2分)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密闭气体增加的内能ΔU =W +Q ----------------------------------------------(2分)ΔU =Q -(mg +P 0S )d ------------------------------------(1分)34. (15分)(1) CDE (5分)(2)(10分)欲使鱼塘注满水的情况下,阳光可以照射到整个底部,则折射光线与底部的夹角大于等于α,故折射角r ≤(900-α)------------------------ ---------(2分)又入射角i =(900-θ)----------------------------(2分)根据折射定律有:n =sin i /sin r -------------------(2分)所以n ≥sin(900-α)/sin (900-θ)=cos θ/cos α---(2分)所以cos α≥cosθ/n -----------------------------------(2分)。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卷(一)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8年高考仿真模拟卷(一)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1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第5页答题区)14.如图所示为甲物体和乙物体在平直地面上同向运动的v-t 图象,已知t=0时甲在乙前方x 0=60m 处,则在0~4s 的时间内甲和乙之间的最大距离为A.8mB.14mC.68mD. 52m15.一匝由粗细均匀的同种导线绕成的矩形导线框abcd 固定不动,其中矩形区域efcd 存在磁场(未画出),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大小B 随时间t 均匀变化,且B k t∆=∆(k>0),已知ab=fc=4L ,bc=5L ,已知L 长度的电阻为r ,则导线框abcd 中的电流为 A.289kL r B.22518kL r C.249kL r D.2259kL r16.如图所示,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固定在天花板上,弹簧下端系一质量为m 的物体,现将竖直向下的外力作用在物体上,使弹簧的伸长量为x 。
撤去外力后,物体由静止竖直向上弹出,已知对于劲度系数为k 0的弹簧,当其形变量为x 0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为20012k x ,重力加速度为g ,其他阻力不计,则从撤去外力到物体的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中,物体的最大速度为A.mg x k ⎛+ ⎝B.mg x k ⎛- ⎝C.mg x k ⎛+ ⎝D.mg x k ⎛- ⎝17.如图所示,M 、N 是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两个卫星,已知N 为地球的同步卫星,M 的轨道半径小于N 的轨道半径,A 为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 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大于24小时B.M 适当减速有可能与N 实现对接C.M 的运行速度大于A 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D.N 的运行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18.一带正电荷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 轴正方向运动^轴正半轴上的电势φ随位置x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 1、x 2处的电场强度均沿x 轴负方向B.该粒子在x 1处的加速度大于在x 2处的加速度C.该粒子从x 1处到x 2处的过程中做减速运动D.该粒子在x 1处的电势能大于在x 2处的电势能19.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定值电阻R 1=5Ω、R 2=10Ω、R 3=2.5Ω,流过副线圈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阻R 2和R 3消耗的功率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B.流过变压器原线圈的电流有效值为1AC.流过电阻R 1的电流有效值为1AD.电阻R 1消耗的功率为5W20.如图所示为一种质谱仪的示意图,该质谱仪由速度选择器、静电分析器和磁分析器组成。
2018高考物理模拟试题10(含解析)
2018高考物理模拟试题10满分11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A.笛卡儿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对落体问题进行了研究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C.静电力常量是由库仑首先测出的D.牛顿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15.如图所示,光滑木板长1 m,木板上距离左端错误!m处放有一物块,木板可以绕左端垂直纸面的轴转动,开始时木板水平静止.现让木板突然以一恒定角速度顺时针转动时,物块下落正好可以砸在木板的末端,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木板转动的角速度为( )A。
错误!πrad/s B。
错误!πrad/sC.错误!πrad/sD.错误!πrad/s16.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和3m的小球A、B,两小球带等量异种电荷.水平外力F作用在小球B上,当两小球A、B间的距离为L时,两小球保持相对静止.若仅将作用在小球B上的外力的大小改为错误!F,要使两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两小球A、B间的距离为( )A.2L B.3LC。
错误!L D.错误!L17.如图所示,10匝矩形线框,在磁感应强度为0。
4 T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轴OO′以角速度为100 rad/s匀速转动,线框电阻不计,面积为0.5 m2,线框通过滑环与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有两只灯泡L1和L2。
已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开关断开时L1正常发光,且电流表示数为0.01 A,则()A.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200sin 100t VB.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2 WC.若开关S闭合,灯泡L1将更亮D.若开关S闭合,电流表示数将增大1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向下滑动时,有()A.灯L1变亮B.灯L2变暗C.电源的总功率变大D.电阻R1有从b到a方向的电流19.两间距为L=1 m的平行直导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37°,导轨处在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B=2 T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P垂直地放在导轨上,且通过质量不计的绝缘细绳跨过如图所示的定滑轮悬吊一重物,将重物由静止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将另一根完全相同的金属棒Q垂直放在导轨上,重物立即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金属棒Q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两金属棒的质量均为m=1 kg,假设重物始终没有落在水平面上,且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一切摩擦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
2018全国高三理综物理考前冲刺《模拟甲卷》(解析版)
0.42018高三理综考前冲刺《模拟甲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N ~14 S ~32 F ~19 Cl ~35.5 Br ~80 I ~127 Si ~28 Na ~23 K ~39 Ca ~40 Mg ~24 Al ~27 Fe ~56 Cu ~64 Ag ~108 Zn ~65 Ba ~137 Mn ~55 Pb ~207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14-18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错的得0分;19-21至少有两项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14.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
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冲击力的最大值。
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 )A .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B .建立“点电荷”的概念C .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D .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15.质量为1kg 的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10m/s 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小球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势能为12.5J B .小球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5m/sC .第一次反弹的最大动能为4.5J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25m16.如图所示,物体A 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靠墙保持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物体A 静止,所以物体A 不受到静摩擦力作用B.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推力F 成正比C.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其重力相等D.当F 减小时,物体一定会下滑17.如图所示,吊篮P 悬挂在天花板上,与吊篮质量相等的物体Q 被固定在吊篮中的轻弹簧托住,当悬挂吊篮的细绳烧断的瞬间,吊篮P 和物体Q 的加速度大小是( ) A.a P = a Q = g B.a P =2g ,a Q = gC.a P = g ,a Q =2gD.a P = 2g ,a Q = 018.如图所示,虚线AB 和CD 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相交于O 点,两个等量异号点电荷分别处于椭圆的两个焦点M 、N 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 .O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C .C 点的电势高于D 点的电势D .将电荷从C 移到D 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少后增加19.如图所示,A 是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B 、C 是同一平面内两颗人造卫星,B 位于离地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C 是地球同步卫星.已知第一宇宙速度为υ,物体A 和卫星B 、C 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A B C υυυ、、,周期大小分别为T A 、T B 、T C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A C υυυ==B .AC B υυυυ<<<C .A C B T T T =>D .A B C T T T <<20.如图所示,E 为内阻不能忽略的电池,R 1、R 2、R 3为定值电阻,S 0、S 为开关,V 与A 分别为电压表与电流表.初始时S 0闭合S 断开,现将S 闭合,则 A .R 3的功率变大 B .R 3的功率变小C .V 的读数变小,A 的读数变小D .V 的读数变小,A 的读数变大21.在匀强磁场中置一均匀金属薄片,有一个带电粒子在该磁场中按如图所示轨迹运动.由于粒子穿过金属片时有动能损失,在MN 上、下方的轨道半径之比为10∶9,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空气的阻力,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粒子带正电B .粒子沿abcde 方向运动C .粒子通过上方圆弧比通过下方圆弧时间长D .若每次通过金属片损失的能量相等,则粒子恰能5次穿过金属片第Ⅱ卷(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冲刺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10套模拟试题一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7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地球同步卫星A和一颗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的科学实验卫星B的轨道半径之比为4:1,两卫星的公转方向相同,那么关于A、B两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 A、B两颗卫星所受地球引力之比为1:16B. B卫星的公转角速度小于地面上跟随地球自转物体的角速度C. 同一物体在B卫星中时对支持物的压力更大D. B卫星中的宇航员一天内可看到8次日出【答案】D【解析】卫星所受地球引力与卫星的质量和卫星到地球的距离有关,由于卫星的质量关系未知,引力之比无法求出,A错误;地球同步卫星A的公转角速度等于地面上跟随地球自转物体的角速度,卫星半径越小,角速度越大,B卫星的公转角速度大于A卫星的公转角速度,B错误;卫星中的物体随卫星一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对支持物的压力为零,C错误;根据,,A和B的轨道半径之比为4:1,周期之比为8:1,地球同步卫星A的周期为一天,B卫星的周期为天,所以B卫星中的宇航员一天内可看到8次日出,D周期。
故选D2. 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在0-时间内的位移—时间(x-t)图象,图线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图中所标的量均已知。
关于该质点在0-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质点可能做的是曲线运动B. 该质点一定做的是变加速直线运动C. 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一定是D. 该质点在t=0和时刻的速度相同【答案】C【解析】质点在0-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不变,则质点做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根据,可知,因图线是抛物线,则质点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由数学知识可知,当时,x有极大值,,联立解得:,选项C正确;该质点在t=0和时刻的速度大小相同,但是方向不同,选项D错误;故选C.3. 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某点电荷的电场中,将两个电荷量相等的试探电荷分别置于M、N两点时,两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相互垂直,且F2=3F1,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这两个试探电荷的电性可能相同B. M、N两点可能在同一等势面上C. 把电子从M点移到N点,电势能可能增大D. 过MN上某点P(未标出)的电场线与MN垂直时,P、N的距离可能是P、M距离的3倍【答案】C【解析】在点电荷电场中,两个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的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电荷的位置,由图可知两个试探电荷为异性电荷,选项A错误;两个电荷量相等的试探电荷在N点受电场力较大可知,N点离点电荷的位置较近,则M、N两点不在同一等势面上,选项B错误;若是负点电荷电场,则M点的电势较高,把电子从M点移到N点,电势能增大,选项C正确;根据,F=Eq,因F2=3F1,则,可知,由几何关系可知,,故选项D 错误;故选C.4. 一交流发电机和理想变压器按如图电路连接,已知该发电机线圈匝数为N,电阻为r,当线圈以转速n匀速转动时,电压表示数为U,灯泡(额定电压为U0,电阻恒为R)恰能正常发光,已知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则A.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U:U0B. 电流表示数为C. 在图示位置时,发电机线圈的磁通量为D.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变压器输入电压的瞬时值u=Usin 2πnt【答案】B【解析】电压与匝数成正比,所以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U1:U2=U:U0,故A错误;灯泡电流是,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功率为P,所以输入功率为P,即电流表读数I=,故B正确;手摇发电机的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最大值是,所以解得最大磁通量,故C错误;线圈以较大的转速n匀速转动时,所以,所以变压器输入电压的瞬时值,故D错误。
5.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CCD)图象传感器.他们的发明利用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原理.如图所示电路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图中标有A和K的为光电管,其中A为阳极,K为阴极.理想电流计可检测通过光电管的电流,理想电压表用来指示光电管两端的电压.现接通电源,用光子能量为10.5 eV的光照射阴极K,电流计中有示数,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向右滑动,电流计的读数逐渐减小,当滑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0 V;现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4.5 eVB. 若增大入射光的强度,电流计的读数不为零C. 若用光子能量为12 eV的光照射阴极K,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变大D. 若用光子能量为9.5 eV的光照射阴极K,同时把滑片P向左移动少许,电流计的读数一定不为零【答案】AC【解析】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0V,根据动能定理得,.再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故A正确.光电效应的产生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B错误.增大入射光的光子能量,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故C正确.若用光子能量为9.5eV的光照射阴极A,能发生光电效应,但是把滑片P向左移动少许,电流计的读数不一定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AC.【点睛】图示电路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当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时,根据动能定理可以求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通过光电效应方程可以求出逸出功的大小.6. 质量均为1 kg的木块M和N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根细线分别拴接在M和N右侧,在绳子中点用力F=5 N拉动M和N一起沿水平面匀速滑动,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N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B. 木块M和N之间的摩擦力可能是Ff=2.5 NC. 木块M对木块N的压力大小为10 ND. 若θ变小,拉动M、N一起匀速运动所需拉力应大于5 N【答案】AB【解析】A、将M、N当作整体,水平方向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竖直方向重力等于支持力,根据,则有:,故A错误;B、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将绳子的拉力分解成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则绳子水平分力大小,故B正确;C、若没有绳子的拉力,木块M对木块N的压力大小为,再加之拉力的分力,因此木块M对木块N的压力大小大于,故C错误;D、当看成整体时,无论变小,还是变大,拉动M、N一起匀速运动所需拉力仍等于,故D错误。
点睛: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动力学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7. 如图所示,扇形区域AOB内存在有垂直平面向内的匀强磁场,OA和OB互相垂直是扇形的两条半径,一个带电粒子从A点沿AO方向进入磁场,从B点离开,若该粒子以同样的速度从C点平行与AO方向进入磁场,则A. 只要C点在AB之间,粒子仍然从B点离开磁场B. 粒子带负电C. C点越靠近B点,粒子偏转角度越大D. C点越靠近B点,粒子运动时间越短【答案】AD【解析】粒子从A点射入,从B点射出,故可判断出粒子一定带正电,根据题意可知粒子的轨迹一定与弧AB重合,根据和可知从C点射入的粒子和从A点射入的粒子的半径和周期相同,故只要C点在AB之间,轨迹仍沿弧AB运动,所以粒子仍从B点射出磁场,A正确B错误;C点越靠近B点,粒子的偏转角越小,根据可知周期一定,圆心角越小,所用时间越短,C错误D正确.【点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从而得出半径公式,周期公式,运动时间公式,知道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和速度有关,运动周期和速度无关,画轨迹,定圆心,找半径,结合几何知识分析解题,8. 如图所示,由一段外皮绝缘的导线扭成两个半径为R和r的圆形闭合回路,R>r,导线单位长度的电阻为,导线截面半径小于R和r,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平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按B=kt(k>0,为常数)的规律变化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圆环中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B. 大圆环中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C. 回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为D. 回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为【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穿过整个回路的磁通量增大,依据楞次定律,及R>r,则大圆环中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小圆环中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故A错误,B正确;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则有:E=kπ(R2-r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那么回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为,故D正确,C错误;故选BD.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9. 气垫导轨是研究与运动有关的实验装置,也可以用来研究功能关系.如图甲所示,在气垫导轨的左端固定一轻质弹簧,轨道上有一滑块A紧靠弹簧但不连接,滑块的质量为m.(1)用游标卡尺测出滑块A上的挡光片的宽度,读数如图乙所示,则宽度d=__cm;(2)利用该装置研究弹簧对滑块做功的大小;某同学打开气源,调节装置,使滑块可以静止悬浮在导轨上,然后用力将滑块A 压紧到P点,释放后,滑块A上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则弹簧对滑块所做的功为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3)利用该装置测量滑块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关闭气源,仍将滑块A由P点释放,当光电门到P点的距离为x时,测出滑块A上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移动光电门,测出多组数据(滑块都能通过光电门),并绘出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则滑块与导轨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__.【答案】(1). 0.960(2). (3).【解析】试题分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2)由于光电门非常窄,所以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故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故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弹簧对滑块所做的功为(3)每次都有P释放,则每次弹簧弹性势能都相同,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可得:①,解得:②,由于,故,带入可得:考点:研究功能关系实验【名师点睛】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为:先读主尺,在读游标尺,游标尺不能估读,那个对齐就读那个.由滑块A上的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可得此时滑块的平均速度,由于滑块此阶段做匀速运动,故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可得弹簧弹性势能.每次都有P释放,则每次弹簧弹性势能都相同,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可得结果10. (1)如图甲所示为某校兴趣小组通过电流传感器和计算机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其中R0为定值,电阻R为可调节的电阻箱,电流传感器与计算机(未画出)相连,该小组成员通过实验记录下电阻箱的阻值R和相应的电流值I,通过变换坐标,经计算机拟合得到如图乙所示图象,则该图象选取了__为纵坐标,由图乙中图线可得到该电源的电动势为__V;(2)现由三个规格相同的小灯泡,标出值为“2.5V、0.6A”,每个小灯泡的I﹣U特性曲线如图丙所示,将它们与图甲中电源按图丁所示的电路相连,闭合开关后,A灯恰好正常发光,则电源的内阻r=__Ω,图甲中定值电阻R0=__Ω.【答案】(1). (2). 4.5(3). 2.5(4). 2【解析】(1)由电路图可知,本实验采用电流表与电阻箱串联的方式进行实验,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变形可得:故纵坐标应选取;由图可知,图象的斜率;解得:E=4.5V;r+R=4.5(2)A灯泡正常发光,故电压为2.5V,电流I=0.6A;两并联灯泡电流I'=0.3A,则电压U’=0.5V;故路端电压U=2.5+0.5=3V;电流为0.6A;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U=E-Ir代入数据解得;则可知R0=2Ω点睛:本题考查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以及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应用,要注意明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同时注意灯泡内阻随沉默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只能根据图象分析对应的电压和电流,不能利用欧姆定律求解灯泡电阻.11.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1kg的A、B两物体通过劲度系数为k=100N/m的轻质弹簧拴接在一起,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