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4节 细胞分化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习题精选四十九

2019年精选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4节 细胞分化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习题精选四十九
2019年精选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4节 细胞分化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习题精选四十九

细胞生物学作业

细胞生物学作业(专升本) 1.如何理解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 是医学学科的基础课程。 研究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研究的必修课,在细胞免疫,识别,和分泌各种物质以及胞间运输等各方面都与人类个体息息相关,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人体代谢免疫等各种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构成组织,细胞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也是人体所必须的,细胞普遍衰老也是人体衰老的象征,从一个细胞就具有人类所以的遗传物质,我们加以利用,人为培养出一些器官组织,或者从大肠杆菌从植入人的激素基因,制造胰岛素,进行基因工程,细胞对人体稳态的调整也具有重要作用,如效应T细胞可以杀死人体的癌细胞 和多种病变细胞,癌细胞有不死性,讲癌细胞与人体效应B细胞融合可以获得杂交的无限 分泌抗体的瘤性B细胞,对人体有利无害。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有细胞膜细胞质,均有核糖体,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不同点: 1、细胞壁成分:原核细胞为肽聚糖、真核细胞为纤维素和果胶; 2、细胞器种类: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真核细胞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3、原核细胞无染色体,真核细胞有染色体; 4、细胞大小:原核细胞小、真核细胞大。 3.试述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1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主体,它既有固体(晶体)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2膜蛋白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双分子层结合,有的贯穿其中,有的镶嵌在其表面。

3膜糖类(糖脂和糖蛋白)分布在非细胞质侧,形成糖萼。 4该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4.细胞膜的生物学意义有哪些? 意义:细胞的流动性在细胞信号传导和物质跨膜运输等病原微生物侵染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不对称性(主要是指膜蛋白)是生物膜执行复杂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保证。 5.试述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理学意义。 工作原理 钠钾泵位于动物细胞的质膜上,由2个α和2个β亚基组成四聚体,β亚基是糖基化的多肽,并不直接参与离子跨膜转运,但帮助在内质网新合成的α亚基进行折叠。1.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 2.同时细胞外的K+与α亚基的另外一点结合,使其磷酸化,α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入细胞。 3.完成整个循环。从整个转运过程中α亚基的磷酸化发生在Na+结合后,去磷酸化发生在与K+结合后。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可以逆电化学梯度泵出3个Na+和泵入2个K+。 生理功能 1.维持细胞膜电位 膜电位是膜两侧的离子浓度不同形成的,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电位质膜内侧为负,外侧为正。每一个工作循环下来。钠钾泵从细胞泵出3个Na+并且泵入2个K+。结果对膜电位的形成了一定作用。 2.维持动物细胞渗透平衡 动物细胞内含有多种溶质,包括多种阴离子和阳离子。没有钠钾泵的工作将Na+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精)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总是依赖于技术和实验手段的进步,所以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至关重要。 实验一普通显微镜及其使用(装片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油浸系的原理、使用方法、保护要点。 2、参观了解其他各类显微镜。 二、材料: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其他显微镜、细菌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三、方法和步骤: 1、介绍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转换器、载物台、调焦螺旋。 光学部分:接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器。 2、油镜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原理: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线亦少,光线经聚光器,通过载玻片进油镜时,由于空气介质和玻璃介质的折射率不一样,光线因折射而损失,使视野更暗。在载玻片和油镜之间加上和玻璃折光系数相同的香柏油,光线直接进入镜头,不发生折射,视野明亮,便于观察。 3、如何维护显微镜:机械部分的维护,光学部分的维护。 4、注意事项: (1)观察油镜载片时,先在载片上有菌影的地方滴1-2滴香柏油,然后放载物台中央,眼侧面看,慢慢降低油镜浸入香柏油中,镜头几乎接触标本。再用左眼在接目镜观察,同时慢慢旋动粗螺旋提起镜筒至能模糊看到物象时,再转动微调螺旋,直至看清晰为止。注意镜头离开油,就不能看清,重新按刚才的步骤进行。 (2)油镜使用过后,立即用擦镜纸擦拭镜头,如油渍已干,则可用香柏油粘二甲苯擦拭镜

头,再用干净擦镜纸擦去二甲苯。 5、观察几种细菌标本片。 6、示教看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 四、作业及思考题: 1、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2、光线强弱如何调节?与哪些部件有关? 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 实验用品 一、器材 50ml烧杯, 试管(1~10cm), 10ml移液管, 试管架。 二、材料 羊血。 三、试剂0.17mol/L氯化钠,0.17mol/L氯化胺,0.17mol/L醋酸胺,0.17mol/L硝酸钠,0.12mol/草酸胺,0.12mol/硫酸钠,0.32mol/葡萄糖,0.32mol/甘油,0.32mol/乙醇,0.32mol/丙酮。 实验方法 一、羊血细胞悬液 取50ml小烧杯一个,加1份羊血和10份0.17mol/L氯化钠,形成一种不透 明的红色液体,此即稀释的羊血。

细胞生物学实验

1. 什么是细胞培养? 细胞生物学实验 指从动物活体体内取出组织,并将其分散为单个细胞(机械或酶消化),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保持生长、分裂繁殖、细胞的接触性抑制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等生命现象。 最常见的细胞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原代细胞,另一种是传代细胞。 原代细胞是指动物组织经过胰酶或胶原酶等酶类的消化,使其分散,从而获得单个细胞,再使这些单个细胞生长于培养容器中的过程。大多数组织可以制备原代细胞,但制备的方法略有不同,制备的细胞生长快慢及难易程度也不相同。 不同的原代细胞,其形态也不尽相同。一般将10代以内的细胞称之为原代细胞。 传代细胞一般指无限繁殖的细胞系,理论上这类细胞可以无限次的传代。做实验的时候也会经常使用这类细胞,如Hela、293、Vero 等细胞。 2. 细胞的生长周期 游离期:细胞刚接种到新的培养容器中到贴壁前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长短由细胞类型决定,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贴壁期:细胞从游离状态变为贴附到培养器皿表面并展现出一定细胞形态的时期。 潜伏期:细胞在完成贴壁后,并不会马上进行增殖,会进行增殖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的储备,这个时候称之为潜伏期。

对数生长期:细胞在完成物质和能量储备后,开始大量的增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细胞活力旺盛,且状态稳定,我们所做的绝大多数实验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展的。 停止期: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密度越来越大,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细胞间的接触抑制等因素,细胞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细胞进行传代了,使细胞可以继续进行增殖,保持旺盛的活力。 3. 细胞生长所需要营养条件 细胞的培养所需要的营养成份一般来自于基础培养基(比如DMEM培养基)和血清。 基础培养基:主要是提供细胞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维生素(细胞代谢中辅酶的组成成分)、无机离子(K+,Na+等)、碳水化合物(碳源和能量来源)和一些激素等营养物质。 血清:主要是提供一些基础培养基不能提供的生长因子和低分子的营养物质,此外它还有促进细胞的贴壁、中和有害重金属离子等作用。如果只提供基础培养基而不提供血清,绝大多数细胞是无法生长的。血清对于我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什么样的血清才算是合格的血清呢? 合格的血清需要通过各种检测,包括无细菌,无真菌,无支原体检测,无病毒污染。血清一般呈现为淡黄色,透明状液体,由于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成分,会略有黏稠。以全式金公司的TransSerum EQ Fetal Bovine Serum (FS201-02)为例,它通过了牛腹泻病毒、牛副

细胞生物学第五至第八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1 物质跨膜运输有哪三种途径?ATP驱动泵可分哪些类型? 答:物质跨膜运输有简单扩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三种途径。ATP驱动泵可分P型泵、V型质子泵和F型质子泵以及ABC 超家族,其中P型泵包括Na+—K+泵、Ca+泵和P型H+泵。 各种ATP驱动泵的比较: 2.简述钠钾泵的结构特点及其转运机制。 答:Na+—K+泵位于动物细胞的质膜上,由2个α和2个β亚基组成四聚体。Na+—K+泵的转运机制总结如下: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相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K+与α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失去磷酸化,α亚基的构象再次发生变化,将K+泵入细

胞,完成整个循环。 3、简述葡萄糖载体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其转运机制。 答:葡萄糖载体蛋白,简称为GLUT,是一个蛋白质家族,包括十多种葡糖糖转运蛋白,他们具有高度同源的氨基酸序列,都含有12次跨膜的α螺旋。GLUT中多肽跨膜部分主要由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组成,但有些α螺旋带有Ser、Thr、Asp和Glu残基,他们的侧链可以同葡萄糖羟基形成氢键。葡萄糖载体蛋白的转运机制为:氨基酸残基为形成载体蛋白内部朝内和朝外的葡萄糖结合位点,从而通过构象改变完成葡萄糖的协助扩散。转运方向取决于葡萄糖的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梯度转运。 4、举例说明协同运输的机制。 答: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浓度梯度的转移方向,协同运输又可分为:同向协同与反向协同。 ①同向协同指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人体及动物体小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就是伴随着Na+的进入,细胞内的Na+离子又被钠钾泵泵出细胞外,细胞内始终保持较低的钠离子浓度,形成电化学梯度。 ②反向协同物质跨膜运动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如动物细胞常通过Na+/H+反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来转运H+以调节细胞内的PH值,即Na+的进入胞内伴随者H+的排出。选做:5、举例说明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答:受体介导内吞作用大致分为四个基本过程∶①配体与膜受体结合形成一个小窝;②小窝逐渐向内凹陷,然后同质膜脱离形成一个被膜小泡;③被膜小泡的外被很快解聚,形成无被小泡,即初级内体;④初级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吞噬的物质被溶酶体的酶水解。具有两个特点,即:①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特异的,具有选择性;②要形成特殊包被的内吞泡。 例如LDL受体蛋白是一个单链的糖蛋白,为单次跨膜蛋白。LDL受体蛋白合成后被运输到细胞质膜,即使没有相应配体的存在,LDL受体蛋白也会在细胞质膜集中浓缩并形成被膜小窝,当血液中有LDL颗粒,可立即与LDL的apoB-100结合形成LDL-受体复合物。一旦LDL与受体结合,就会形成被膜小泡被细胞吞入,接着是网格蛋白解聚,受体回到质膜再利用,而LDL被传送给溶酶体,在溶酶体中蛋白质被降解,胆固醇被释放出来用于质膜的装配,或进入其他代谢途径。 名词:

(生物科技行业类)细胞生物学习题与实验

《细胞生物学》综合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30分) 1、细胞 2、分子杂交 3、核体 4、初级溶酶体 5、自由扩散 6、桥粒 7、膜骨架 8、奢侈基因 9、常染色质 10、基本颗粒(F1因子)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原生质体是指()。 2、细胞的三要素是指()、()和()。 3、被动运输可分为两类,即()和()。 4、流动镶嵌模型的三大特点是(),()和()。 5、目前发现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直径只有()。 6、根据是否与消化物作用溶酶体可区分为()、()两种形式。 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分别是()和()。 8、细胞内的能量转化细胞器是指()和()。 9、细胞学说的内容包括()、()和()。 10、荧光显微镜以()为光源,电子显微镜则以()为光源。 11、细胞有两种膜结构具有分拣作用,一个是()另一个是()。 12、弹性蛋白的肽链之间通过()相互交连形成网络。 13、用()技术可以在电镜下观察膜蛋白的不对称分布。 14、在转移酶I和T因子的作用下,催化P位上肽酰tRNA的()与处在A位上氨酰基tRNA的()之间形成肽键。 15、染色质根据功能状态不同可分为()和()两种。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糙面内质网功能。 2、真核细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染色体DNA的三个功能元件是什么? 4、细胞核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5、为什么说线粒体、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四、论述(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 2、试述蛋白质糖基化的生理作用。 3、试述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细胞生物学》综合测试题(二)

高中生物: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练习

高中生物: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练习 (建议用时:40分钟) 题组一细胞的分化 1.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人体的细胞可以分为600多种不同的类型.产生不同类型细胞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 C.细胞衰老D.细胞癌变 B[细胞通过分裂可以增加数量,但是形态结构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胞,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细胞衰老后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但不是形成600多种不同的类型的主要原因,C错误;细胞癌变是畸形分化的结果,癌变后的细胞基本上都成球形,D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后产生多种类型细胞 B.分化后的细胞不再具有全能性 C.细胞无限增殖是细胞异常分化导致的 D.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 B[分化的结果是产生多种类型细胞,形成不同的组织,A正确;分化后的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细胞无限增殖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C 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将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D正确.] 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沿一定方向分化,正常情况下大多是可逆的 B.细胞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使细胞变得失去控制 C.生物的个体发育是通过细胞分化来实现的,其过程受严格控制 D.根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差异,但都由分生区细胞分化而来 A[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A错误;细胞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使细胞变得失去控制出现无限增殖,B正确;生物的个体发育是通过细胞分化来实现的,其过程受严格控制,经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多种细胞,C正确;根尖细胞都由分生区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根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差异,D正确.]

细胞生物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方案--二组

设计性实验方案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 题目名称 DNA的原位显示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 邯郸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说明 一、实验设计的目的 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初步训练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课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的开展,以及今后从事生产、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设计的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与专业、课程有关的课程设计题目。命题要求既有代表性,又有实际意义。 2、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应说明此项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或对某些技术进行改革带来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有的课题过去曾进行过,但缺乏研究,现在可以在理论上做些探讨,说明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2)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在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后,对该类课题研究已取得的成就与尚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3)课题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内容要重点突出;研究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技术路线有清晰。 (4)研究的预期结果和创新性。 3、格式要求 (1)表格内容,字号用小4号,中文字体用宋体,英文字体、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2)正文字数1500字以上。 4、内容要求 (1)立题依据充分(实验目的明确、意义定位准确,对拟解决的问题有合理预测,对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全面); (2)研究方案(包括实验的技术路线、实验的进程安排、具体操作过程、设立的实验指标和指标的检测手段)可操作性强; (3)实验结果的记录及分析方法可行性强; (4)对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正确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5)经费预算合理; (6)附有5篇以上主要参考文献。 三、实验设计题目(自拟)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一般规定 1.上课第一天请先熟悉环境,牢记“安全”是进行任何实验最重要的事项。 2.在实验室内请穿著实验衣(最好长及膝盖下),避免穿著凉鞋、拖鞋(脚 趾不要裸露)。留有长发者,需以橡皮圈束于后,以防止引火危险或污染实验。 3.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饮食、化妆、嚼口香糖、嬉戏奔跑,食 物饮料勿存放于实验室的冰箱中,实验桌上勿堆放书包、书籍、衣服外 套及杂物等。 4.所有实验仪器、耗材、药品等均属实验室所有,不得携出实验室外。每 组分配之仪器、耗材请在课程开始前确定清点与保管,课程结束后如数 清点缴回。公用仪器请善加爱惜使用。实验前后,请把工作区域清理擦 拭,并随时保持环境清洁。 5.实验前详阅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细节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上课所告知的 注意事项。实验进行中有任何状况或疑问,随时发问,切勿私自变更实 验程序。打翻任何药品试剂及器皿时,请随即清理。实验后,适切记下 自己的结果,严禁抄袭,确实关闭不用之电源、水、酒精灯及瓦斯等。 6.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精神不济或注意力无法集中,请立即停止实验。 实验时间若延长,请注意时间的管制及自身的安全,不可自行逗留实验 室。 7.实验完毕,请清理实验室、倒垃圾、灭菌、关闭灯光及冷气,离开实验 室前记得洗手。 8.任何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并应熟知相关之应变 措施。

药品 1.使用任何药品,请先看清楚标示说明、注意事项,翻阅物质安全资料, 查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使用完毕请放回原位。 2.新配制的试剂请清楚注明内容物、浓度、注意事项及配制日期,为避免 污染,勿将未用完的药剂倒回容器内。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如甲醇、丙酮、醋酸、氯仿、盐酸、硫酸、 -巯基乙醇、甲醛、酚等)要在排烟柜中戴手套量取配制,取用完应随即盖好盖子,若不小心打翻试剂,马上处理。 4.有毒、致癌药剂例如丙稀酰胺(神经毒)、溴化乙啶(突变剂)、SDS(粉 尘)请戴手套及口罩取用,并勿到处污染,脱下手套后,养成洗手的好 习惯。 5.使用后的实验试剂和材料,应放在专用的收集桶内。固体培养基、琼脂 糖或有毒物品不得倒入水槽或下水道中。 6.使用刻度吸管取物时,切勿用嘴吸取,请用自动吸管或吸耳球。 仪器 1.使用仪器前先了解其性能、配备及正确操作方法,零件及附件严禁拆卸, 勿私自调整,并注意插座电压(110V或220V)之类别。 2.使用离心机时,离心管要两两对称、重量平衡,离心机未停下不得打开 盖子。冷冻离心机于开机状态时,务必盖紧盖子,以保持离心槽之低温并避免结霜。 3.电源供应器有高电压,切勿触摸电极或电泳槽内溶液,手湿切勿开启电 源。

细胞生物学作业讲解

细胞生物学作业 姓名:学号:班级:学院:一、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的概念: 细胞外被(糖萼): 易化扩散: ATP驱动泵: 协同运输: 配体门控通道: 电压门孔通道:

连续分泌: 受调分泌: 小泡运输: 受体介导的胞吞:分子伴侣: 信号肽: 蛋白分选: 膜流:

细胞呼吸: 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偶联: 细胞骨架: 核型: 核型分析: 染色体显带技术:踏车运动: 端粒:

二、填空 1、生物界的细胞分为三大类型:(如支原体、、、、 及蓝藻等),古核细胞和(包括、、和人类)。 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原核细胞的典型代表;多生活在极端的环境。 2、在生物界中,是唯一的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是不“完全”的生命体,是彻底的寄生物。 3、生物小分子主要包括,和;而、、 和是细胞中4种主要的有机小分子,它们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和三大类。 4、膜脂包括,和三类;其中糖脂位于细胞膜的 面。 5、细胞膜蛋白根据与脂双层结合的方式不同,分为,和 三种基本类型;在膜蛋白中有些是,转运特定的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有些膜蛋白是结合于质膜上的,催化相关的生化反应进行;有些膜蛋白起,连接相邻细胞或细胞外基质成分;有些膜蛋白作为,接受细胞周期环境中的各种化学信号,并转导至细胞内引起相应的反应。 6、膜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和,其中决定膜功能的方向性,而 是膜功能活动的保证;膜的不对称性包括, 和。 7、脂双分子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膜的流动性越;脂肪酸链越短,膜脂的流动性越;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具有;卵磷脂与鞘脂的比值越大,膜的流动性越,脂双层中嵌入的蛋白质越多,膜的流动性越。 8、模型较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为普遍接受的膜结构模型。 9、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穿膜运输包括,, 和;膜运输蛋白包括和两类; 介导水的快速转运。 10、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主动运输,根据利用能量的方式不同,可分为(ATP 直接供能)和(ATP间接供能)。

植物细胞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 一、定义 ●在离体条件下,将愈伤组织或其他易分散的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 荡培养,得到分散成游离的悬浮细胞,通过继代培养使细胞增殖,从而获得大量细胞群体的一种技术。 ●植物中含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次生代谢物质,是各种色素、药物、香精、酶等天然 产物的主要来源。 ●植物细胞培养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产率 2、缩短周期 3、提高产品质量 4、易于管理,减轻劳动强度 因此主要用于生产色素、药物、食品、酶、精细化工产品等次生代谢物。 二、培养基 常用MS培养基,另外还有B5、N6、NT、AA、KM8p等培养基 三、单细胞培养 1、制备方法 (1)机械法(机械磨碎、切割) (2)酶解法(目前最有效的获得单细胞方法) (3)愈伤组织诱导法(高频振动愈伤组织) 2、培养方法 (1)平板法(似微生物平板培养) (2)看护培养与饲养层培养法 看护培养:将单个细胞接种到滤纸上再置于愈伤组织之上进行培养。 饲养层培养:用处理过(如X射线)的无活性的或分裂很慢、不具分裂能力的细胞来饲养细胞。 (3)液体浅层静置培养法:将一定密度的悬浮细胞在培养皿中形成浅薄层,封口静止培养。

(4)细胞同步化:同一悬浮培养体系的所有细胞都同时通过细胞周期的某一特定时期。植物细胞在悬浮培养中的游离性较差,容易团聚进入不同程度的分化状态,因此要达到完全同步化相当困难。 ①低温法:冷处理可提高培养体系中细胞同步化程度。 ②分选法:通过细胞体积大小分级,直接将处于相同周期的细胞进行分选,然后将同一状态的细胞继代培养于同一培养体系中。 ③饥饿法:在一个培养体系中,如果细胞生长的基本成分丧失,则导致细胞因饥饿而分裂受阻,从而停留在某一分裂时期。 ④抑制剂法:通过一些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如尿苷等,使细胞滞留在DNA 合成前期,当解除抑制后,即可获得处于同一细胞周期—G1期的同步化细胞。 3、保存 (1)继代培养(高等植物、海藻等) (2)低温( 5℃~10℃) (3)冷冻( -20℃或液氮) 植物细胞冷冻保存方法: 在冰浴条件下加入预冷的冰冻保护剂,密封,继续冰浴15min,在-40℃停留2h后投入-196℃液氮罐中保存。 植物细胞冷冻保护剂组成: 7.5%二甲基亚砜(DMSO)+0.5mol/L山梨醇+5%甘油+5%蔗糖 四、植物细胞培养的应用 1、生产药用植物代谢产物(紫杉醇、苷类等) 2、生产天然食品、食品添加剂(可可碱等) 3、生产杀虫剂、杀菌剂(鱼藤酮、除虫菊脂) 4、生产饲料、精细化工产品(桑叶、橡胶等) 五、植物细胞的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 1、培养特性 (1)细胞本身特性(生长慢、易结团、易损伤、易污染) (2)培养液流变特性(黏度增高) (3)气体传递与影响(O2与CO2需平衡)

细胞生物学作业(答案)

08生教1班细胞生物学课外作业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析:细胞生物学、细胞学说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从显微、亚显微、分子水平3个层次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细胞学说: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发表了《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聚合物。两人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 **2. 如何认识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以及当今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1)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而产生。 当今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1)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与物理化学相关仪器、技术的发明与改进密不可分,因此与最先进、最前沿的仪器和技术相结合进行细胞生物学研究是其发展的一个趋势; (2)无论是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还是对细胞重大生命活动规律的探索,都需要用分子生物学的新概念与新方法,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因此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渗透与总的交融是总的发展趋势之一。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1.名词解析: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荚膜、病毒 **原核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其细胞含有由膜围成的细胞核,含有核糖体并有由质膜包裹的许多细胞器。 荚膜:为细菌的特殊结构之一,是包绕在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透明胶状黏液层,与细菌的致病性和细菌的鉴别有关。 病毒:是指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的、非细胞的、具有传染性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2.为什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在结构体系上又有哪些共性?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①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有机体的生长与发育是依靠细胞增殖、分化与凋 亡来实现的。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构成各种生物有机体的细胞种类繁多,结构与功能各异,但它们具有一些基本共性:

最新细胞生物学实验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一.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内吞外排的概念,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重要意义;2.理解细胞信号传递的主要特点,掌握甾类激素信号 通路、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和EGF受体信号通路的主 要环节。 二.重点: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细胞通讯的信号通路。 三.难点:跨膜运输的机制。 四.授课方式与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内容: 细胞膜是细胞与细胞外环境之间的一种选择性通透屏障,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多细胞生物是一个繁忙而有序的细胞社会,这种社会性的维持不仅依赖于细胞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还有赖于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以协调细胞的行为。 第一节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定义: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转运的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 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类型: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膜转运蛋白: ?1.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通透酶(permease)性质; 介导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2.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具有离子选择性,转运速率高;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只介导被动运输膜转运蛋白通道蛋白(被动运输)膜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单运输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共运输 协同运输 对向运输 细胞膜上的运输蛋白: 载体蛋白:通过构象变化运输物质 通道蛋白:形成通道、运输物质 载体蛋白:膜上一类转运蛋白,可特异的、可逆的与某物质结合,通过构象变化将物质从膜的一侧运到另一侧。又称通透酶,与运输物质的结合与酶的动力学相似。 通道蛋白:形成亲水的通道,允许一定大小和一定电荷的离子通过。因运转的几乎都是离子,又称离子通道. 通道蛋白形成通道:

高中生物 细胞的分化1

细胞的分化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完整植株 【参考答案】D “具有”全能性与“体现”全能性 (1)理论上活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2)只有由细胞发育为完整个体,才能“体现”或“实现”细胞的全能性。 (3)胚胎干细胞经培育后形成心脏、肝脏等器官不是全能性的体现,原因是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新个体。 1.如图为某人体内几种类型的细胞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这些细胞最初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 B.a的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但仍属于真核细胞 C.这些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D.这些细胞在功能上是相同的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只发生在高等的动物中 B.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发育期 C.分化的细胞会呈现出在形态、结构、功能、遗传物质上的差异 D.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3.人的造血干细胞能增殖、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此过程 A.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变 C.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 D.细胞中不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 4.在生物体内,细胞不表现出全能性,这是因为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基因选择性表达 C.不同的细胞内基因不完全相同 D.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5.如图是高等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发生的细胞变化,请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图示的高等生物个体发育是从__________开始的。 (2)由①到②,细胞的体积增大、数目增多,细胞经历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过程。 (3)由②到③,由于细胞的__________,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了稳定性的差异,细胞的这种变化是基因在机体发育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4)若此过程发生在人体内,则由4种细胞构成组织,如小肠中具有吸收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真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收缩特性的 ________________和调节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__。 1.【答案】D 【解析】人体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图示细胞都来自同一个人体,所以它们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和分化形成的,A正确;a为精子细胞,其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但仍属于真核细胞,B正确;这些细胞的形态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因此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C正确;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已经发生稳定性差异,因此它们在功能上各不相同,D错误。 3.【答案】C 【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故该细胞分化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均发生改变,B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人的造血干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变化,D错误。 4.【答案】B 【解析】一个生物体内,细胞中大都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因此细胞中大都具有全能性,A错误;在生物体内,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B正确;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学第十三至十七章作业答案

第十三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1 什么是细胞周期?简述细胞周期各时相及其主要事件。 答:细胞周期: 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开始生长到下次有丝分裂终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生化事件: ①G1期:DNA合成启动相关,开始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多种蛋白质、RNA、碳水化合物、脂等,但不合成DNA; ②S期: 开始合成DNA和组蛋白;在真核细胞中新和成的DNA立即与组蛋白结合,组成核小体串珠结构; ③G2期:主要大量合成ATP、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和成熟促进因子等; ④M期: 为细胞分裂期,一般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4个时期。 2 细胞通过什么机制将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细胞将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的机制可以归纳为牵拉假说和外推假说。 ①牵拉假说:染色体向赤道面方向运动,是由于动粒微管牵拉的结果。动力微管越长,拉力越大,当来自两级的动粒微管拉力相等时,即着丝粒微管形成的张力处于动态平衡时,染色体即被稳定在赤道面上; ②外推假说:染色体向赤道方向移动,是由于星体的排斥力将染色体外推的结果。染色体距离中心体越近,星体对染色体的外推力越强,当来自两极的推力达到平衡时,推力驱动染色体移到并稳定在赤道板上。 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后,Mad2和Bub1消失,才能启动细胞分裂后期,并为染色体成功分开并且平均分配向两极移动做准备。 3 细胞周期有哪些主要检验点?各起何作用? 答:细胞周期有以下主要检验点: ①G1/S期检验点:检验DNA是否损伤、能否启动DNA的复制,作用是仿制DNA损伤或是突变的细胞进入S期; ②S期检验点:检验DNA复制是否完毕,DNA复制完毕才能进入G2期; ③G2/M期检验点:DNA是否损伤、能否开始分裂、细胞是否长到合适大小、环境是否利于细胞分裂,作用是使得细胞有充足的时间将损伤的DNA得以修复; ④中-后期检验点:纺锤体组装的检验,作用是抑制着丝点没有正确连接到纺锤体上的染色体,确保纺锤体正确组装。 4、细胞周期时间是如何测定的? 答: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很多,有同位素标记法、细胞计数法等,其中标记有丝分裂百分率法是常用的一种测定方法。 标记有丝分裂百分率法的原理是对测定细胞进行脉冲标记、定时取材、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标记细胞,通过统计标记有丝分裂百分数的办法来测定细胞周期。 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是BrdU渗入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加入培养基后,可做为细胞DNA复制的原料,经过两个细胞周期后,细胞中两条单链均含BrdU 的DNA将占l/2,反映在染色体上应表现为一条单体浅染。如经历了三个周期,则染色体中约一半为两条单体均浅染,另一半为一深一浅。细胞如果仅经历了一个周期,则两条单体均深染。计算分裂相中各期比例,可算出细胞周期的值。 5、细胞周期同步化有哪些方法? 比较其优缺点? 答:①自然同步化:自然界存在的细胞周期同步化过程。 ②人工同步化包括人工选择同步化和人工诱导同步化两种方法,比较如下: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5]注意:这一步,动作要非常迅速,否则鸡血会凝固。或者先把抗凝剂加入到烧杯中,再加入新鲜的鸡血,边加边震荡即可。 [6]为什么新鲜的鸡血会凝固? [7]为什么这一步要使用0.17 M 的 NaCl 溶液? 实验六 细胞膜的渗透性 一、 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膜[1]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2] 二、 实验原理 1、 在等渗溶液中,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过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进 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 2、 渗入的溶质能提高细胞的渗透压,促进水分子进入细胞,引起溶 血现象[3]。 3、 不同的溶质渗入到细胞内的速度不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同。 三、 实验材料 新鲜血液(鸡血、猪血、牛血等) 四、 实验器材 试管(1.5 cm X 18 cm )、试管架、10 ml 移液管、1 ml 移液管、200 ml 烧杯(2个)、250ml 容量瓶、移液枪、胶头滴管、菜刀、吸球、电子天平、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秒表 五、 实验药品及试剂 0.17 M NaCl 、 0.17 M NH 4Cl 、 0.17 M NH 4Ac 、 0.17 M NaNO 3、 0.12 M Na 2SO 4、 0.12 M 草酸铵、 0.32 M 葡萄糖、 0.32 M 甘油、 0.32 M 乙醇、 0.32 M 丙酮、肝素抗凝剂[4] 六、 实验步骤 1、 制备血液稀释液 (1) 抗凝剂的制备:首先称取1克肝素钠粉末,然后加入0.17 M NaCl 溶液 10 ml (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肝素抗凝剂。 (2) 血液稀释液的制备:取新鲜血液,按比例(肝素抗凝剂:血液 =1∶10)混合均匀,配制成经肝素抗凝的血液[5] [6]。 (3) 按比例(经肝素抗凝的血液∶0. 17 M NaCl 溶液=1∶10)混 合均匀,形成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7]。 2、 低渗溶液(空白对照)的观察 取试管一只,加入10 ml 蒸馏水,然后再加入1 ml 稀释的血液。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结果是溶液由不透明的红色变为澄清。记录下这个过程所要的时间。 3、 红血球的渗透性 按表一的配制,分别在下列十种等渗溶液中进行实验。轻轻摇动,注意有无颜色变化,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记下时间(自加入稀释血液到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透明澄清,红血球全部溶血所需时间),填入表一的空格中。 4、 显微观察 [1]何为细胞膜? [2]为何不同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 [3]何为溶血现象? [4]你知道有哪些血液抗凝剂?

植物细胞实验报告_1

植物细胞实验报告 篇一: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报告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篇二:观察植物细胞生物实验报告单 生物实验报告单 篇三: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目的要求: 1.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稀碘液,滴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方法步骤: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 1、准备: (1)用洁净的卫生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轻轻划出边长为2㎜~5㎜的小方格;然后用镊子从小方格内的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表皮,并将其浸入载玻片的水滴,用镊子将表皮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

的水滴中,然后轻轻地盖在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面有气泡。 2、染色: (1)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2)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 3、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 (1)取显微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略偏左)并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通过目镜能够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4)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5)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 镜接近玻片为止(注意:眼睛一定看着物镜)。 (6)两眼同时睁开,用一只眼看目镜,另一只眼随时准备画图,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细胞凝集反应和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 【基本原理】 细胞膜表面的有分支状糖外被,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肿瘤的发生等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并能与糖分子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表面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可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以至于在高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失水而收缩;在低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直至破裂。 本实验将红细胞分别放于各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透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有些溶质甚至不能透入细胞。当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渗透压升高,水分子随即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红细胞膜会发生破裂,血红素溢出,此时,原来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突然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溶血。 由于各种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所以不同的溶质诱导红细胞溶血的时间不同,相反可通过测量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 【实验报告】 1.简图表示凝集素使血细胞凝集原理 2.怎样根据细胞膜渗透性实验结果分析确定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物质进入细胞的快慢有什么规律? 实验二:聚乙二醇(PEG)介导的细胞融合 【基本原理】 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为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称为融合细胞。在通常情况下,两个细胞接触并不发生融合现象,因为各自存在完整的细胞膜,在特殊融合诱导物的作用下,两个细胞膜发生一定的变化,就可促进两个或多个细胞聚集,相接触的细胞膜之间融合,继之细胞质融合,形成一个大的融合细胞。 人工细胞融合开始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发展很快,应用范围极广。细胞与组织不同,不排斥异类、异种细胞。不仅能产生同种细胞融合、种间细胞融合,而且也能诱导动植物细胞间产生融合。因此,融合细胞的研究为生物学无论在基础理论上或生产实践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一技术已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细胞融合(Cell fusion),即在自然条件下或用人工方法(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人工诱导的细胞融合不仅能产生同种细胞融合,也能产生种间细胞的融合,因此细胞融合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如研究核质关系、绘制染色体基因图谱、制备单克隆抗体、育种等。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培养基本理论 一细胞培养概述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将细胞从机体中取出,在人工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和传代,进行细胞生命过程、细胞癌变、细胞工程等问题的研究。 群体培养(mass culture)将大量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让其贴壁或悬浮生长,形成均匀的单层细胞或单细胞悬液。 克隆培养(clone culture)即将少数的细胞加入培养瓶中,贴壁后彼此间隔距离较远,经过繁殖每一个细胞形成一个集落,称为克隆。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把活体的组织取出,分成小块,直接置于培养瓶底或通过胶原纤维血浆支持物的培养瓶底来进行培养。 特点:1.,组织不失散,细胞保持原有的组织关系。2,形成生长(cut growth)或形成由扁薄细胞构成的单层细胞培养物。3,在体外生长时,细胞间呈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将活体中器官或器官一部分取出,在体外生长、生存,并使其保持器官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培养。 特点:1,培养的器官在合适的条件下能生长和分化,存活数周或1 年。2,观察受限,只能用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或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 细胞培养优点:.1.活细胞:同时、大量、均一性、重复性;2.可控制: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可调控;3.研究方法多样:倒置、荧光、电子、激光共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同位素标记;4.应用广:不同物种、年龄、组织,正常或异常缺点:人工所模拟的条件与体内实际情况仍不完全相同;当细胞被置于体外培养后, 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的环境中,时间久了,必然发生变化。 三细胞的形态和类型由不同生长方式造成的差异 呈悬浮生长时,因生长在液体环境中,胞内渗透压高于周围液体环境,因此胞体基本呈圆形。呈贴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的细胞,开始为圆形,很快过渡成扁平形,并逐渐恢复至原先的细胞形态. 细胞来源: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细胞按生长方式:贴壁型细胞(Monolayer cells);悬浮型细胞(Suspension cells)绝大多数有机体细胞属贴壁型细胞,只有少数细胞类型如某些肿瘤细胞和白细胞可在悬浮状态下生长。 按细胞形态(贴壁细胞):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贴壁型生长细胞或锚着依存性细胞 处于体外培养状态下的贴附生长型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单一而失去了在体内原有的某些特征。形态各异反映其胚层起源。如来源于内外胚层的细胞多呈上皮型;来自中胚层的则易呈成纤维细胞型。分为成纤维型细胞;皮型细胞;游走型细胞;多形型细胞 贴壁型细胞形态比较 成纤维型细胞: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长短不同的突起;中胚层间质起源 上皮型细胞:扁平不规则多角形;细胞中央有圆形核;紧密相连单层膜样生长;内、外胚层细胞如皮肤、表皮衍生物、消化管上皮等 游走型细胞:散在生长,一般不连成片;细胞质经常伸出伪足或突起;活跃的游走或变形运动;羊水细胞培养的早期 多形细胞型:难以确定规律和稳定的形态;如神经组织的细胞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