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照相机)

合集下载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解析版)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解析版)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重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考点之一。

凸透镜考查较为难些,有时还以多选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整章内容,具有较高的选拔功能。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物距(u)u>2f u=2f f<u<2f u=f u<f像距(v)f<v<2f v=2f v>2f不成像v>u正倒倒立倒立倒立正立大小缩小等大放大放大虚实实像实像实像虚像应用照相机、摄像机测焦距幻灯机、电影机、投影仪强光聚焦手电筒、平行光线放大镜特点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物像位置关系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同侧成像作图也可以结合下图记忆:例题1 (2021上海)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放大实像B.放大虚像C.等大实像D.缩小实像【答案】D。

【解析】凸透镜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考点透视迷津点拨与点对点讲练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D。

【点拨】已知物距、像距或成像性质中的任意一项,都可以判断其他两项。

另外,已知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常常以图的形式已知),也可以判断像的性质,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对点练:(2021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三模)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______cm,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答案】放大 15。

【解析】当如图位置时,物距u=25cm,像距v=40cm,u<v,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15cm,此时物距u=40cm,像距为25cm,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可知,此时屏上可再次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教案、教学设计
-定期进行阶段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4.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关注照相机、投影仪等设备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了解其最新应用;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光学仪器展览、制作简易光学设备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学生熟悉的照相机为切入点,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照相机是如何将我们看到的景象拍摄下来的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接着,我会简要介绍凸透镜的基本概念,为学生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奠定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等设备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4.通过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现象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随后,我会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投影仪、放大镜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正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阶段,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凸透镜的基本性质:回顾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知识点。
3.设计一个简单的凸透镜成像实验,要求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实像、虚像和等大像的成像过程。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18.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 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 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 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 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f1<f2)
11.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 30厘米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
况中,正确的是 (
A. 像始终变大。
) D
B. 像始终变小。
C. 像先变小后变大。 D. 像先变大后变小。
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1)对于实像(u>f):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2)对于虚像(u<f):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物距减小 ,像距减小,像变小。
8.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将蜡烛分别置 于主光轴上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的不同位置,成像情况如图 (a)、(b)所示。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由图(a)或(b)可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 2)由图(a)和(b)可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 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 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一个定值 ; (b)分析比较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不同的,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学生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准备(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_____像;通过投影仪成、立的像;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虚像由实际光线的会聚而成;实像是的(选填“倒立”或“正立”);实像用光屏承接,虚像(选填“能”或“不能”)。

三、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带刻度尺的光具座。

(2)提出问题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倒立的实像,所不同的是:物体距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实像;物体距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实像。

当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物体必须距离放大镜比较近。

可见,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有关系。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对应关系呢?(3)猜想与假设结合《生活中的透镜》跟小组同学讨论,提出合理的猜想。

①可能与的距离有关。

生活中的支持事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是因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

②可能与有关。

生活中的支持事例: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

(4)设计实验①物距和像距:物距u是指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是指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②如图所示,我们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以焦距为参照距离,对物距和像距进行研究。

(5)实验提示①实验时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的中央位置不动,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处。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 时,光屏上得到的是 ( C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要使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是 ( D ) A. u<10cm B. 10cm<u<20cm C. u>10cm D. u>20cm 3、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屏上成一倒立、 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 D ) A.20cm>f>10cm B. f>10cm C. f>20cm D. f<10cm
凸透镜成像规律
F
F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F
F
小于2倍焦距 大于1倍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2.投影仪的结构

镜头

凹面镜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 当于 光屏 。
凸透镜成像规律
不 成 像
等于1倍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
正立、放大、虚像
小于1倍焦距
放 大 镜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___________
4、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 时,光屏上得到的是( D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5、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要使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 放大、实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是 ( B ) A. u<10cm B. 10cm<u<20cm C. u>20cm D. u>10cm

3章
透镜及其应用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和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学习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器材准备: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生:(学生思考、回答)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放大镜先看书本上的文字,然后再用放大镜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

你发现了什么吗?请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

生:描述看到的现象。

如: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正立的等。

(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师: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不同:有时是正立的,有时是倒立的、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思考一下,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提炼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探究课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设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

(说明: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并且让学生充分讨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相关推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篇1【三维目标】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

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

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2、难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用具】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用小玩具按照课本P61图3-47所示的方法做一个实验,移动放大镜或白纸板的位置,会在白纸上看到怎样的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征。

教师:对你所观察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我们知道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及光屏的调节方法(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
(1)换用焦距小的凸透镜,折光能力变强,光线提前会聚,像变小,光屏应靠近凸透镜;
(2)换用焦距变大的凸透镜,折光能力变弱,光线延迟会聚,像变大,光屏应远离凸透镜。
10.凸透镜前加镜片的相关判断: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
(1)加远视镜(凸透镜):光屏应 靠近透镜 ;
实验六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实验六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图。如下图。
实验六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表。如下图。
仪器
照相机 u=2f 投影仪 u=f 放大镜
(2)加近视眼(凹透镜):光屏应 远离透镜 。
(1)用平行光垂直照射凸透镜,在透镜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 最小 、 最亮的光斑 , 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焦距 。
(2)当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中心距离的一半即为焦距。
5.实验过程中,像在光屏的位置变化及调节: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上方移动。
调整方法:(1)将光屏向上移动;(2)将蜡烛向上移动;(3)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像的性质
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虚实 实像 实像 实像
一个圆形光斑
正立 放大 虚像
u与v
u与f
v与f
v<u u=v u<v
(u<v)
2f<u u=2f f<u<2f u=f u<f
f<v<2f v=2f 2f<v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答案解析1.(2018•黔南州)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蜡烛恰能在光屏成清晰的像,所成像的特征是倒立放大的实像(选填“正立倒立”、“放大缩小”或“实像/虚像”)。

(2)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乙),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3)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给凸透镜带上近视镜,则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能出现清晰的像。

【分析】(1)凸透镜成像像距大,像大,物距大,物大;(2)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呈在视网膜上。

当去掉凹透镜,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光屏向凸透镜方向移动。

【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由乙图可知当u=v=20cm时成等大的实像,此时u=2f=20cm,故f=10cm;(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戴上近视眼镜时”光线会延迟会聚成像,像距增大,光屏应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

故答案为:(1)倒立放大的实像;(2)10;(3)右。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近视镜对光线的作用。

2.(2018•荆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了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它们中心在一高度上。

(1)如图甲,当他将蜡烛、光屏位置固定后,左右移动透镜,发透镜在①②两个位置时,屏上都能得到倒立的像,则镜在①位置相比在②位置时,所上得到的像较小(选填“较大”或“较小”)。

(2)当他将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后,发现无论怎么移动蜡烛,在屏上都不能得到像(光具座足够长),为了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凸透镜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光屏移动一些。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3.提升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提问学生: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凸透镜。

)教师引导:都是凸透镜,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像不同?凸透镜成像有怎样的规律?引出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环节二:新课教学多媒体展示: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特征,提出问题: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情况有何不同?(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较近,成放大的实像。

)教师讲解: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与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和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与假设:学生大胆猜想,有的认为可能与物距有关,有的认为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展示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白色硬纸板、光具座),介绍光具座的作用:可以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度,并且可测量物距和像距。

提出问题: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如何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记录表格?提示学生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和透镜的焦距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的变化时,重点关注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由组长反馈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在多媒体上出示实验记录表和具体实验步骤:①每组选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记录其焦距,再组装实验器材,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②将烛焰向凸透镜由远及近移动,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完整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的变化规律,多测几组,并记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
自己阅读课本第二段及图3.4-3,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近视的原因?
2、利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是利用了凹透镜的对光线的作用。
远视眼
阅读课本第三段及图3.4-4,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远视眼的原因?
2、如何矫正远视眼?
当堂检测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思考①什么叫视角 视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物镜口径较大的作用
课堂练习课本P73 1、2
小结
当堂检测
班级:姓名:阴阳赵乡中(学科)导学案
课题:1
第课时
执笔人: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_叫做目镜,_______叫做物镜。物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它离目镜的距离在________。
8.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 cmB.10 cmC.30 cmD.15 cm
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 cm,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应选择的凸透镜是()
A.焦距大于30 cm的B.焦距小于30 cm的
C.焦距等于30 cm的D.焦距等于15 cm的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50 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B.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
C.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D.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篇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中考的一个考点。

在透镜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尽管我们都通过实验研究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实际练习时仍会因规律遗忘感到做题困难。

现介绍几招记忆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方法一:列表记忆法(f为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规律表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1. 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是物体在焦点以外。

当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像和物体一定在凸透镜的异侧,并且像是倒立的。

2. 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是: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像和物体一定是在透镜的同侧,并且像是正立、放大的。

3. 从表中看出,有三个“没有”:①没有正立的实像;②没有倒立的虚像;③没有缩小的虚像。

方法二:数轴记忆法说明:1. 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即物距u等于焦距f)时,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因为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射出,平行光不能相交,所以不能成像。

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外时成实像,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内时成虚像,即物体成像以焦点F 分为界点,分成虚像和成实像的区域,物体的位置分别在成虚像和实像的区域时,所成的像就对应数轴图上的规律。

2. 2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2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实像,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实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

方法三:口诀记忆法由列表和图像记忆法中可以归纳出下面的简单口诀: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远像近像变小。

方法四:图像法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涉及到四幅图,如下: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虽然说可以从本质上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找到成像的原因,但是由于现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图不要求掌握,只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因此,同学们只需对此方法简单了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我要探究:小组合作完成
(一)、提出问题:我们平时所用照相机来照相时,所成的像都比物体本身小;而用投影仪都为了把物体放大,它们的镜头都是一块凸透镜,放大镜也是一块凸透镜,那么,凸透镜的成像有什么特点?像的大小、正倒、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
(二)、设计、进行实验:
不同的透镜成像的情况应该不同,所以要有个参照的距离,不同的透镜的焦距不同,我们就用焦距作为参照的距离。2倍的焦距也是我们需要的距离。
(3)像的正倒: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4)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相比,谁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相比,谁比较大?
看课件:你能总结出下面的规律吗?
成实像时:物近像像变;
成虚像时:物近像像变;
一倍焦距:是像和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和实像的分界点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说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能力目标】: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学会设计表格、记录数据,会分析数据,并能总结出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要相互合作、交流探讨,用心体验物理的美妙之处。
学习重点:体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过程。
学习难点:总结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
学具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焦距5cm)及底座,刻度尺,蜡烛及底座,光屏及底座
按照表格的顺序依次完成实验,注意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实虚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距
v/cm
u>2f
u>2f
2f>u>f
2f>u>f
u<f
u<f
分析表格数据: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预备知识:1.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2.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3.像距(v):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实验探究、收集数据:1、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光屏上得不到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显示在光屏上。

凸透镜成像规律1.照相机的原理u>2f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的原理f<u<2f 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的原理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上面表格,回答: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什么条件下成虚像?什么条件下不成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物体在焦点上不成像。

)2)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没有缩小的虚像。

)3)凸透镜所成的像没有正立的实像,也没有倒立的虚像。

强化练习:1)一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25 cm处,在透镜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实像一定是()A.正立的像B.缩小的像C.倒立的像D.放大的像3)关于实像和虚像,正确的说法是()A.实像能用光屏收到,虚像则收不到B.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C.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D.由光的反射成实像,光的折射成虚像4)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 cm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应选凸透镜焦距为 ()A.5 cmB.10 cmC.20 cmD.30 cm5)某实验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发现该凸透镜边框所标的焦距数值已模糊不清,其中一位同学把烛焰放在距透镜10 cm处,调节光屏位置,最终在屏上得到与烛焰等大、清晰的像.根据这一现象,同组的其他同学作了如下判断,你认为不正确的有()A.透镜的焦距是5 cmB.透镜的焦距大于5 cm,小于10 cmC.当物距为3 cm时,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像D.当物距为6 cm时,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像6)有一不知焦距的凸透镜,试用两种方法粗略测出它的焦距.解答:(1)把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当在纸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点时,量出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即为焦距.(2)把凸透镜对着自己的手看到放大的像时,不断增大手到凸透镜的距离,当看不到手的像时,手的位置即为焦点的位置,量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即为焦距.二、典型例题解析:(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例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内一倍焦距之外 f < u <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 应用:投影仪
像在二倍焦距外 v>2f
物体在一倍焦距之内 u < f
正立 放大 虚像 —— 应用:放大镜
像与物体同侧
u<v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__倒__立_、 _缩_小___的_实____像;物体向焦点逐渐靠近时,像到凸透 镜的距离将逐渐_增__大__,像也_增__大___. 2.凸透镜成像时,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物体在 ___一__倍__焦__距___处,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是物 体在__两__倍_焦__距____处.把物体放在_焦__距___处不成像.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 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 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2)探究实验记录表
凸透镜焦距f= cm
物距与焦 v/cm
……
进行实验
分析和结论
物距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u>2f,仿 照步骤 ② 再做2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 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 仿照步骤④ 再做2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温故而知新: 照相机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题目分类训练: 凸透镜成像题目分类训练:
一、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
1、凸透镜焦距是8厘米,物体放在距透镜20厘 凸透镜焦距是8厘米,物体放在距透镜20厘 20 米处, 米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 利用这个原理制成 了 照相机 ; 若把物体放在12厘米的位置上,调整光屏, 12厘米的位置上 若把物体放在12厘米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可 在透镜上得到一个 倒立 、 放大 的 实 像,利 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投影仪 ; 若把物体放在距透镜6厘米的地方, 若把物体放在距透镜6厘米的地方, 不能 (填 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那么能成一个 正立 、 放大 的 虚 像,应用是 放大镜 。
பைடு நூலகம்
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物体从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物体从 f, 离凸透镜1.5f处移到3f处的过程中, 离凸透镜1.5f处移到3f处的过程中, 1.5f处移到3f处的过程中 像的大小和像距变化情况是( 像的大小和像距变化情况是( A ) 像变小,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小,像距变大 像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像变大, D、像变小,像距变大 像变小,
1.物距 : 物体 到 凸透镜中心 物距(u): 物距 2.像距 : 像 像距(v): 像距
u
的距离; 的距离; 的距离; 的距离;
到 凸透镜中心
v
S1=33.0cm
S2=50.0cm
S3=74.3cm
u=? 2-S1=17.0cm S
S v =? 3-S2=24.3cm
实验方案
1. 组装实验装置; 组装实验装置;
3.实验时注意安全、分工合作与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3.实验时注意安全、分工合作与边实验边记录数据, 实验时注意安全 并填入表格。 并填入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A’( C )
倒立缩小的实像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u>2f,2f>v>f,物像异侧
第三部分
摄像机成像原校园安全,在学校大门及其
它地方都安装上了“电子眼”,其光学原理与下列哪种相
同( C ) 作用:拍摄影像
A.平面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物像异侧
u>v
倒立、缩小、实像
u>2f,2f>v>f
想一想
u=15cm>2f
1、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
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A. 6cm
B . 10cm
C. 12cm
D. 24cm
想一想
2、如图是蜡烛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
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可能产生图中所成的
高速摄像机
特征:
两边薄中间厚
凸 透 镜
一堂课了解生活中的透镜
探究摄像机成实像的规律
第一部分
实验器材与要求
• 考考你?
像距v 物距u
三心等高
(目的是在光屏的中心得到光源清晰的像)
第二部分
实验操作与现象
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像。
f=10cm
2f f
u=30.00cm
f 2f
v=16.50cm
D.放大镜
想一想
4、手机已经十分普及,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___凸__透___镜,若某手机镜头的焦距是f,则用手机“自拍” 时,应该使手机离人的距离为________大__于__2_f___。
物距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