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和柏拉图哲学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于西方的政治学甚至整个文化的发展,无疑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篇一哲学与政治: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探析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于西方的政治学甚至整个文化的发展,无疑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只有启蒙所形成的“开放洞穴”使政治成为可能,也使得“政治哲学”成为必要,进而使得哲学与政治,睿智的认识与实际的行动形成合力。
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政治哲学中最核心的学说之一。
在《理想国》中,他从“正义”出发构建了哲学王统治的城邦国家,通过洞喻故事把正义城邦何以可能的问题转化为囚徒解放问题。
囚徒解放既涉及囚徒个人的解放,更重要的是囚徒群体的解放。
前者的核心是困境中的某个囚徒走出洞外成为自由人,即哲学家的造就问题;后者是这个哲学家重返洞内去解救同伴,从而使自己转变为哲学王的问题。
如何造就哲学王以及哲学王如何建构正义城邦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主题。
不过,柏拉图在论证这一主题时,其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转变,并逐渐把教化与强制、统治与民主、正义与法治联系了起来,以构建他的正义城邦,作为对现实腐败的城邦政治的批判。
一、“哲学王”思想的渊源柏拉图出生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早年的他是民主政治的拥护者。
不过,公元前431-404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长达28年的战争,使得雅典的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人口锐减,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和宗教信仰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这种社会矛盾纷呈的状况下,民主政体的弊端日益暴露:民众们虽然参与城邦政治,但却不知怎样参与,多数是凭借个人的好恶来做决定,这就容易被极少数政治家利用做出一些不明智的决定,再加之个中原因,雅典战败,民主文明的繁荣时代也宣告终结。
比较哲学:东西方思想
比较哲学:东西方思想一、引言哲学作为一门反思人类存在、认知、价值等问题的学科,承载着人类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东方和西方作为两大不同文化体系,孕育了各自独特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就东西方哲学思想的一些核心观点和特色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以及相互影响。
二、东方哲学思想东方哲学以中国和印度的哲学思想为主要代表。
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观念,注重个体与整体的关系。
例如,儒家思想倡导仁爱、孝道,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道家思想追求自然无为、返璞归真,主张顺应自然、不强求;佛家思想则关注生死轮回、解脱生命之苦。
三、西方哲学思想西方哲学源自古希腊哲学,强调理性思辨和个体的独立性。
柏拉图哲学提倡理念世界的存在,主张超越感性认识,追求永恒真理;亚里士多德哲学注重人的实践和经验,强调幸福的实现与自我完善;康德哲学关注理性和道德的原则,强调人的自由与尊严。
四、比较与思考东方哲学强调整体性、平衡、仁爱,倡导与自然和谐相处;西方哲学注重独立性、理性、个体权利,重视人的自由和理性。
二者在价值观、人生观、社会伦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但也有相通之处。
东方哲学的平和谦逊与西方哲学的探索创新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启发。
五、结语比较东西方哲学思想不仅有助于拓宽视野,理解不同文化下的思维模式和观念,更能促进哲学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东西方思想的对话与融合将为人类哲学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与活力。
通过比较哲学:东西方思想,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理念,也能够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
相信在不断的交流与对话中,东西方哲学思想能够取长补短,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注入更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浅议柏拉图教育思想
浅议柏拉图教育思想柏拉图可称作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论述教育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古希腊及后世的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柏拉图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著作,那时也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教育哲学,但是他的哲学思想、政治学说和关于人的理念里都蕴涵着教育的哲理。
他对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阶段、道德教育以及艺术教育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这些也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教育哲学思想。
标签:理想国教育哲学家理性柏拉图在其著作中,柏拉图除了阐述他主要的哲学思想外,还探讨了城邦公民教育的制度、方式等社会思想范畴内的问题。
本文着重讨论《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拍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一)关于“善”的教育在这部以其老师苏格拉底为主要观点阐述者的对话集中,以“善”为一切事物之最高原理,正义就是最高的“善”。
关于“善”的知识是最高级的知识,他需要运用最高的认识能力即理性。
因此,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是以认识“善”为最高目的。
“在知识的世界里,善的观念是最后才出现的而且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看到。
”所以关于“善”的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
(二)重视启发式教育柏拉图认为教育是“灵魂转向术”,认为人的灵魂其实早就认识众理,包括最高的善,所以我们要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把它引导出来。
这种教育方法并不像智者那样把一些现成的知识、道德传授给学生,而是把存在于青年学生中先人有的、潜在的知识和美德诱发出来,或者说是引导出来。
柏拉图认为教育非他,而是心灵的转向。
(三)鲜明的价值取向柏拉图强调教育目的必须为“理想国”的政治服务,从课程的设置到培养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理想国的治国之才与良好公民。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必须掌握最了不起的知识。
他们必须不停地前进,直到完美。
哲学王的品质是理性。
战士应该勇敢、节制,他们必须学习体育、音乐。
体育使他们勇敢,音乐使他们和谐一致,而不肆欲。
而教育者(国家的奠基者)的任务就使他们各按其本分教育他们,使他们的人格修养符合国家的需要。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对比与融合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对比与融合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知识的本质以及价值观等问题。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是两大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
本文旨在对比和探讨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特点,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融合。
一、中国哲学的特点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点。
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之一。
儒家强调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主张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秩序的维护。
道家思想则强调虚无缥缈的自然主义,鼓励人们通过顺应自然的道理来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和谐。
佛家思想则试图超越尘世,追求解脱与智慧。
二、西方哲学的特点西方哲学的产生始于古希腊,通过不同哲学家的思考和争论,逐渐形成了多元的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追求普遍规律和理论的建立。
其中,柏拉图哲学认为,真理存在于观念世界中,通过哲学家的思辨和追求,可以接近真理。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强调经验和观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认识世界。
近代哲学则强调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辩证统一,包括休谟的经验主义和康德的理性主义。
三、对比与融合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哲学强调整体与和谐,注重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而西方哲学偏向于个体的自由和理性思维。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逐渐加深。
在现代社会中,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形成了一种融合的趋势。
人们开始认识到两种哲学思想体系在某些层面上具有共通之处,可以相互启发和补充。
例如,在价值观念方面,中国的儒家伦理和西方的人权概念可以相得益彰,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的伦理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的理性思考与中国的观察和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此外,在跨文化交流和东西方哲学对话的背景下,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对比和融合也对全球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西哲学思想分类总结
中西哲学思想分类总结中西哲学思想分类总结中西哲学是两个不同的哲学传统,分别来自于中国和西方。
它们代表了不同的观点、方法和价值体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西哲学进行分类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1. 古代哲学思想:中华古代哲学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
儒家思想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以儒家经典《论语》为代表;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和谐、心灵自由,以道德经为代表;墨家思想关注社会公平和爱的普遍平等,以墨子为代表。
在这些思想中,人的行为和修养被视为重要的价值。
古希腊哲学主要包括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
柏拉图学派关注理念和理性,以《理想国》为代表;亚里士多德学派注重实证和观察,以《形而上学》为代表;伊壁鸠鲁学派强调快乐和个人幸福,以巴尔干学派为代表。
在这些思想中,理性、真理和伦理是核心概念。
2. 中世纪哲学思想:中世纪哲学是基督教哲学,其核心是信仰和神学。
主要包括圣奥古斯丁学派、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斯科拉学派。
圣奥古斯丁学派将基督教神学与柏拉图哲学结合,以《忏悔录》为代表;亚里士多德主义是中世纪的自然哲学,强调理性与信仰之间的统一,以托马斯·阿奎纳斯为代表;斯科拉学派是为了辩护传统信仰而进行的哲学辩论,以教宗权威为代表。
在这些思想中,神学和信仰是主要焦点。
3. 文艺复兴哲学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
人文主义注重人类的尊严和自由,以培根和伦勃朗为代表;启蒙思想强调理性、科学和个人自由,以笛卡尔、洛克和休谟为代表。
在这些思想中,人的理性、自由和科学推理被视为重要的价值。
4. 现代哲学思想:现代哲学涵盖了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哲学思潮。
主要包括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实证主义、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由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人代表,强调主观经验和唯心的自由意志;实证主义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科学方法的哲学观点,以康普特和米尔为代表;存在主义注重个体的存在和现实,以萨特和卡缪为代表;后现代主义挑战现代理性和真理的概念,以福柯、巴特和德里达为代表。
世界哲学名著排行榜
世界哲学名著排行榜1.《存在与时间》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这本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对于此后的很多哲学家产生很大影响。
2.《纯粹理性批判》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是世界十大哲学名著之一,出版于1781年,这本书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是哲学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与《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的“三大批判”。
3.《理想国》柏拉图《理想国》是柏拉图创作的一本哲学对话体著作,以关于国家的管理为主题,论述对于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博大精深,涉及多个领域,是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中的第三位。
4.《林中路》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被视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其中第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是海德格尔做的几次演讲,当时就激起了现场听众的狂热兴趣,被称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
5.《西方哲学史》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创作的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讲述,书中全面的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的发展。
6.《中国哲学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采用了西方哲学的形式来阐述我国哲学思想,是对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著作,是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中的第六位。
7.《悲剧的诞生》尼采《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其中不仅对希腊的艺术做出来美学的讨论,而且包含自己对于很多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态度。
8.《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阐述了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哲学观,是叔本华仅仅28岁时的著作,本书对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都有影响。
9.《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创作的散文诗体哲学著作,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是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中的第九位。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教育发展。
他主张“指导教育”,这一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仍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出发,分析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思想启迪。
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中。
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国家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教育制度,这个制度应该基于一种固定的理想——真理、尤其是智慧的知识。
他讲究个体的全面培养,包括道德、美德、智力等方面的培养,提倡爱知识、尊重知识的态度。
柏拉图提出了“哲学王”的观念,他认为那些掌握了真理、智慧的人应该成为国家的领导者,通过这种机制将国家引向理想化的方向。
柏拉图主张的教育理念是多方面的,他在《理想国》中提到了一种名为“形而上学”的课程,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和美德。
他还主张适应个体差异的课程设置,即“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
柏拉图还提出了全面的体育教育,以培养人的身心健康。
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对于严格的课程和教学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这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智者和哲学王。
1. 追求真理与美德柏拉图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追求真理和美德的品质。
在我国当代教育中,应当注重教育的内在价值,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应试成绩或者物质利益。
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让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世界,自觉追求真理,培养高尚的品格。
2. 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柏拉图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需求,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在我国教育中,也应该致力于发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创造力。
3. 全面的身心健康教育柏拉图重视体育教育,认为身体健康是培养智慧和美德的基础。
在我国当代教育中,也应当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身心平衡。
4. 对课程的严格要求柏拉图对“形而上学”的课程有着严格的要求,认为教育要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和美德,而不能仅仅重视技能和知识的传授。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的异同对比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的异同对比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体系。
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不同文化和哲学的异同对比,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
儒家思想注重礼仪、道德和家庭伦理,强调君臣之间的责任和义务,认为君子应该以德治国。
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和道德规范的平衡,主张追求内在的宁静和自然的道。
佛教思想则强调个体的内心修行和认知变革的力量,寻求一种解脱苦难的境地。
二、西方哲学的思考方式西方哲学主要源于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其中最著名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哲学注重抽象和理念的探讨,认为现实是一种有限和不完美的世界,真理和精神世界才是至高无上的。
亚里士多德哲学注重经验和逻辑的分析,关注人类的实际行为和社会制度,推崇实践和中庸之道。
三、异同对比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的异同对比中,可以发现其思考方式、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社会关系和家庭伦理,强调的是个人责任和义务。
而西方哲学则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推崇人类的理性和探索精神。
比如,在家庭观念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孝道和家族观念,认为家庭是人际关系的中心;而西方哲学则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强调个体在家庭关系中的平等和自主性。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注重信仰和修养,重视心境的平和和自然的道。
而西方哲学则更加注重逻辑和实践,强调理性和中庸之道。
比如,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佛教和道教,强调个人的内心修行,寻求心灵的解脱;而西方哲学更多的是基于基督教神学,注重个体的信仰和精神的救赎。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传承和家族观念,强调离散亲密关系;而西方文化则在个人主义和社会创新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希腊柏拉图的思想观点是什么
希腊柏拉图的思想观点是什么希腊柏拉图的思想观点介绍唯心主义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
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
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
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
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
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
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
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
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
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
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
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
文化哲学阅读书目
文化哲学阅读书目文化哲学方向研究生阅读书目一、西方思想部分:1、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最新版、英文版2、柏拉图:《全集》,或者《理想国》、《斐多篇》、《会饮篇》、《泰阿泰德篇》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尼格马可伦理学》、《诗学》、《政治学》4、奥古斯丁:《忏悔录》5、霍布斯:《利维坦》6、休谟:《人性论》7、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8、莱布尼兹:《人类理智新论》、《单子论》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0、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11、爱尔维修:《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12、狄德罗:《哲学思想录》13、霍尔巴赫:《社会的体系》14、维柯:《新科学》15、康德:《判断力批判》(上下卷)16、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美学》、《哲学史讲演录》17、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宗教的本质》18、车尔尼雪夫斯基:《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19、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的贫困》20、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21、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22、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权力意志》23、狄尔泰:《精神科学引论》、《历史中的意义》24、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25、鲍森葵:《美学史》、《美学三讲》26、柏格森:《创造进化论》、《材料与记忆》27、杜威:《作为经验的艺术》(英文版)28、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29、舍勒尔:《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性的价值伦理学》、《知识社会学问题》30、盖格尔:《艺术的意味》31、英伽登:《文学的艺术作品》、《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32、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33、卡西尔:《人论》、《符号形式的哲学》34、柯林武德:《艺术哲学》、《历史的观念》35、斯本格勒:《西方的没落》36、汤因比:《历史研究》(三卷)37、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解释学》38、波普尔:《开发社会及其敌人》、《猜想与反驳》39、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必要的张力》40、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人类学》、《忧郁的热带》、《野性的思维》41、福柯:《知识考古学》、《词与物》、《癫狂的历史》、《性史》、《监督与惩罚》42、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结构主义》、《人文科学认识论》43、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科学方法论》44、许茨:《社会世界的现象学》、《社会实在问题》45、怀特海:《过程和实在》46、皮尔森:《文化战略》47、马尔库斯、费彻尔:《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48、沃林:《文化批评的观念》49、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50、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51、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52、博德里亚:《消费社会》53、利奥塔:《后现代知识状况》54、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后哲学文化》、《后形而上学希望》55、沃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56、哈贝马斯:《认识与旨趣》、《沟通与社会进化》(二卷)57、G.H.米德:《心灵、自我和社会》、《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58、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二卷)59、格里芬:《后现代精神》60、詹姆森:《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二、中国思想部分1、《周易大传》2、《老子》3、《庄子》4、《论语》5、《中庸》6、《孟子》7、《荀子》8、《大学》9、《韩非子》10、《孙子兵法》11、《吕氏春秋》12、《黄帝内经》13、《淮南子》14、《春秋繁露》15、《白虎通义》16、《论衡》17、《潜夫论》18、《四十二章经》19、《周易参同契》20、《人物志》(刘劭)21、《王弼集》22、《嵇康集》23、《阮籍集》24、《郭象集》25、《弘明集》、《广弘明集》26、《高僧传》、《续高僧传》27、《抱朴子》28、《五经正义》(孔颖达)29、《成唯识论》(窥基)30、《坛经》31、《原道》、《原性》(韩愈)32、《天说》、《天对》(柳宗元)33、《坐忘论》(司马承祯)34、《太极图说》、《通书》(周敦颐)35、《洪范传》、《老子注》、《性说》(王安石)36、《二程集》37、《四书集注》、《朱子语类》、《近思录》38、《陈亮集》39、《陆九渊集》40、《传习录》、《大学问》(王阳明)41、《心性图说》(李元阳)42、《焚书》、《续焚书》43、《景德传灯录》、《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44、《日知录》(顾炎武)45、《船山遗书》、《周易外传》、《尚书引义》、《思问录》46、《原善》、《孟子字义疏证》(戴震)47、《大同书》(康有为)48、《仁学》(谭嗣同)49、《竟无内外学》(欧阳竟无)50、《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51、《王国维集》52、《杜国庠文集》53、《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54、《新唯识论》、《十力语要》55、《贞元六书》、《中国哲学史》(冯友兰)56、《中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57、《文化与人生》(贺麟)58、《文化哲学》(朱谦之)59、《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政治与文化》(金耀基)。
柏拉图与孔子
柏拉图与孔子一、引言柏拉图与孔子是古代哲学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分别代表了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巅峰。
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各自的文化传统,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两位思想家的背景、思想内涵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究他们之间的共通之处以及各自独特之处。
二、柏拉图与孔子背景比较1. 柏拉图背景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他出生在雅典一个贵族家庭,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并深受师父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
在雅典民主政治衰落时期,柏拉图对于政治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刻反思。
2. 孔子背景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被尊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出生在一个贫困的贵族家庭,但他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学者。
他生活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三、思想内涵比较1. 柏拉图思想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以理念论为核心,他认为理念是真实世界的本质和真理。
柏拉图认为人类通过追求智慧和真理来实现灵魂的升华,并通过哲人王来建立一个理想国家。
他提出了著名的“哲人统治者”概念,认为只有具备智慧和道德修养的哲学家才能成为合格统治者。
2. 孔子思想孔子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修养、仁爱和礼仪规范。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我修养和道德实践才能达到内心平衡,并倡导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孔子提出了“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概念,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柏拉图与孔子思想的共通之处1. 对人性的思考柏拉图和孔子都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思考。
柏拉图认为人性是由灵魂构成,灵魂中包含了三个部分:理性、意志和欲望。
他认为理性是最高层次的部分,只有通过追求智慧才能实现灵魂的升华。
孔子也强调了道德修养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人性的完善。
2. 对社会秩序的关注柏拉图和孔子都关注社会秩序和政治问题。
世界十大思想家及其“思想”
世界十大思想家及其“思想”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辞典》和英国1985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从贡献和影响方面,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他们依次是亚洲中国的孔子,欧洲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意大利的阿奎那,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培根、牛顿、达尔文,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康德。
1.孔子(前551-前479)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学说对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以及对世界文化、思想影响极大。
其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
孔子是一位旷世奇才,虽然一生颠沛游离,命运坎坷,但他所创建的儒家思想,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他在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最高境界。
所宣扬的“忠孝礼仪”的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王朝中起着主导地位,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推祟为“圣人”。
孔子的学说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
2.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其哲学的本体论被称为“客观唯心主义”,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其哲学思想对世界影响很大。
著有《理想国》、《法律篇》、《巴门尼德篇》、《会饮篇》、《智者篇》、《斐多篇》、《泰阿泰德篇》、《蒂迈欧篇》等。
柏拉图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关于宇宙和谐的思想,指出天体运动的轨道是圆形。
他把天文学和几何学结合起来,为后来建立地心说打下了基础。
他还把宇宙和人体进行类比,推演出关于宇宙性质和结构的见解,也推演出关于人体生理的见解。
他的天地大宇宙和人体小宇宙思想一直流行到中世纪末期,对生物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还在其著作中,第一次记载了大西洋城的传说。
柏拉图还是一个教育家,是第一个指出教育的伟大政治意义,提出公共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内容,确定了心理构成的基本部分,规定了在当时看来广泛的学科范围,指出每门学科对于发展抽象思维的意义,主张女子应与男子受完全平等的教育。
近代中国哲学中的柏拉图主义——以孔子正名思想研究为中心
一
他将《 易经》 以简单符号概括错综变化万象 的思想比 附为柏 拉 图的理 念 ,又认 为意象 可 以看作 亚里 士多
德 的形式 因 , 此 意义 下 , 适 这样 解 释孔 子 的“ 在 胡 正 名 说 ” “ 名意 味 着使 名 的 意义 按 照他 们 所 体现 的 :正 原 有 意象 而意指 它们应 该 意指 的东西 。当名 的意义 和它 们 的原来 的意 象一 致 时 , 名才 是 ‘ ’ ; 正 , 正 的 名 则‘ 言顺 ’否 则 ‘ ; 事不成 ’ 闭 。” 于是 , 我们 明 白无误 地 看到 , 胡适 首先对 正名 之名 做 了一种本 源上 的探 索 , 认 为名 从根本 上 说是一 种 意象 ,然后 又将 意象 比附 为 西方 哲学 中 的理念或 形式 , 样一来 , 拉 图主义 这 柏 就 成功 地嫁 接到 了孔子 正名 思想 中来 了 。胡适在 稍
21 0 2年 5月 第 3 7卷第 3 期
武 陵 学 刊
J u  ̄ o uig om fW l n
M a 201 v 2 Vo _ No. l 37 3
近代 中国哲学 中的柏拉 图主义
— —
以孔子正名 思想研 究为 中心
苟东锋
( 复旦大学 哲学学 院 , 上海 2 0 3 ) 0 4 3
中国哲学 史作 为现 代学科 的建立 一般 以胡适 于
新 的解释 , 为 名相 当于 西方哲 学 中 的理 念或 概念 。 认 这种 柏拉 图主 义 的解 释对 于 中西思 想 的核 心性 内容 做 了一种 融会 贯通 , 因而 产生 了很强 的解 释力 , 取得
了极 大 的成 功 , 响十分 深远 。 影
柏拉图哲学与中国古代思想的关联与异同
柏拉图哲学与中国古代思想的关联与异同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他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探究柏拉图哲学时,我们会发现其中有着与中国古代思想之间的关联与异同。
首先,柏拉图的理念中存在着一种超越与世俗的观念,这与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道家思想有些相似。
道家强调个体与宇宙的融合,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柏拉图则提出了“理念世界”的概念,认为真实的世界是超越于现象世界之上的。
这种超越的观念与道家的境界相通,都展现了一种对于超越性的追求。
然而,柏拉图的理念中更加注重的是理性和智慧的追求,而道家更重视自然之道和自然之德。
其次,柏拉图的哲学关注人类的灵魂与真理的关系,并提出了通过追求智慧才能够获得真理的观点。
这与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儒家有一些共同之处。
儒家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认为人应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真理和理想境界。
虽然柏拉图的重点更加强调智慧和理性的追求,而儒家更注重实践和日常生活的实践,但两者都希望通过人的努力来达到真理和理想。
这展示了两种思想体系在对于人性和真理的认知上的共通点。
然而,在关于政治和社会组织方面,柏拉图的哲学与中国古代思想存在较大的差异。
柏拉图强调了理想国家的构建,认为只有通过哲学家统治才能够实现正义与公平。
他认为个体应向理性和智慧屈服,遵循智者的指导。
而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儒家则强调礼仪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通过礼乐制度来维系社会秩序。
虽然两种思想都展现了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但其在实施上的方式和原理存在着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柏拉图哲学与中国古代思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与异同。
柏拉图的超越观念与道家的境界思想相通,但在其追求智慧和理性的重点上更为突出。
另一方面,柏拉图对于理想国家和治理方式的思考与中国古代思想存在显著差异。
无论是共享的超越性理念还是对人性和真理的认知,柏拉图哲学与中国古代思想凸显了各自独特的特点,并都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
哲学史学研究浅析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董旭(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摘要:柏拉图巧妙地将哲学和教育融合在一起,并在解决问题时无意识地将哲学思维融入教育实际问题中解决不同的教育问题$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政治背景虽然不太“接地气”——仍是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打基础,但不可否认其在教育方面的价值$他的教育思想体系虽说没有系统呈现,但后世确实能从他的教育思想中得到可操作的经验并获益:不管是抽象概念的理念论、认识论、正义论,抑或是最高目标的哲学王,最理想化的理想国,还是注重道德和音乐、体育的道德教育观和谐教育观$每一对话都是不同类型思想的激情碰撞,每一想法都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每一内容无不散发着柏拉图的$关键词:柏拉图哲学教育哲学思想一、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政治背景哲学在柏拉图时代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出现的形态,因此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哲学家也可以是教育家,二者没有显著区别,教育家和哲学家自古以来都在从自身思想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探讨、理解、阐释各自对教育的不同看法#直到十九世纪中期,1848年德国哲学家罗生克兰兹成为连接哲学和教育的桥梁,由的《教育学系》使教育哲学这一名词正式出现在学术界的,由此教育哲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理论#0明教育词典里解释道: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释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
拉图出身克时的,自生以来接教育,生对的思想。
他认为个国家成员都来的政治主张是不利于国家统一的错误主张,这会让国家陷入混乱,只有真正有胆有识的哲学国家走向光明的重任,其他人应该做分内事,不问国事。
柏拉图所有的治国育教育哲学理都是深的。
二、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一)理念论1.理念论的理论基础柏拉图在著作中曾提到,年轻的苏格拉底于公元前450年和年的巴门尼德有过一面之缘,并从学到了丰厚的知识。
“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由巴门尼德第一次提出的,因此我们能推断巴门尼德学说的确影响着柏拉图思想的建构。
中国古代的异域文化与融合现象
中国古代的异域文化与融合现象中国古代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与异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这种融合现象既表现在物质文化上,也表现在精神文化上。
通过与异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古代文化得以丰富和发展。
一、物质文化的融合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等地的交流,使得许多异域物品进入中国。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传到了西方,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来自中亚和西亚的物品,如马匹、玛瑙、珍珠等。
这些物品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的物质文化,也促进了中国与异域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同时,这些异域物品也对中国的工艺技术和艺术风格产生了影响。
例如,中亚的风格影响了中国的壁画艺术,西亚的艺术形式则影响了中国的雕塑艺术。
这种融合使得中国的工艺品和艺术品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特色。
二、宗教文化的融合中国古代也吸收了许多来自异域的宗教文化。
佛教的传入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融合的一个重要例子。
佛教起源于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儒教、道教等传统宗教相融合。
佛教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宗教信仰,也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的文化也对佛教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
例如,中国的诗歌、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都对佛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佛教的本土化使得中国的宗教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三、思想文化的融合中国古代与异域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融合。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的柏拉图哲学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由于两种思想都受到了印度的影响。
中国的道家思想也受到了中亚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道家文化。
异域文化的融合还表现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
许多中国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来自异域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例如,明代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一个典型的异域人物形象,他来自印度,具有强烈的印度文化特色。
总之,中国古代的异域文化与融合现象丰富了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这种融合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异域之间的交流,也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湖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重点思想解读
湖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重点思想解读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宝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西方哲学则秉承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发展出了独特而深邃的思维体系。
作为湖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本文将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各自的重点思想出发,进行解读和学习,帮助考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两大哲学体系。
一、儒家思想与柏拉图哲学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提出了理念的观念,强调理性和智慧的重要性。
这两种思想体系虽然产生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但都寻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仁爱和和谐共处,追求天下为公的理念。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道德规范。
而柏拉图则认为真理和理念是超越现实世界的,他通过形而上学的探索,寻求理性和真实之间的关系。
这两种思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二、道家思想与亚里士多德哲学道家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注重幸福人生的追求,追求中庸之道。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强调人要顺从自然的规律,不与之相抗衡,而是与之和谐共处。
亚里士多德则通过伦理和政治哲学,强调人的幸福和美德的追求。
他提出了“中庸之道”,主张追求适度和平衡,远离极端。
三、墨家思想与康德哲学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公正,提倡对他人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
而康德则是西方哲学家,他的伦理学思想强调道德的普遍性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墨子的思想主张“兼爱”,认为爱应该是没有偏见和局限的,而是普及到每个人。
他反对战争和残杀,提倡和平与公正。
康德则通过绝对道德律的观念,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理性的价值。
四、佛家思想与尼采哲学佛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生命无常”、“无我”和“涅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作为西方哲学基石的柏拉图的理念是超验存在的纯粹形式,它的相对于具体事物的抽象性和绝对性与几何形式相同,而中国哲学的阴与阳理念却正是世间一切事物的普遍的性质,但却恰恰没有自身的绝对形式。
形式的流变能赋予几何形式以具体的性质,但只有在思想中理念才能实现超越的统一,莫比乌斯带、克莱因瓶,和太极图之间存在着这种深刻的一致性,作为中国思想的道的变易的理念与柏拉图的理念形式在思想上的互补性揭示了中西文化更高层次的共同内涵。
柏拉图(plato427-347bc.)或者说苏格拉底-柏拉图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里程碑,这正象孔子(551-479b.c.)或者说老子-孔子是中国思想(参见论中国思想)的一个里程碑一样,我们虽然不是把一切都归功于他们,但是他们集成性地代表了两种哲学的开端和基础,直至今天我们仍未充分地认识他们的意义。
对于西方哲学界来说,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代表了西方哲学的不同的倾向,这和老子与孔子的关系相似,虽然亚理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们的分歧所暗示的意义也未得到充分的理解,而且人们似乎没有注意到在孔子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同样重要的或许是更深刻的关联,尽管孔子和柏拉图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联系,但历史却以一种超越时空的方式揭示了这样一种互补性的关联的存在。
本文不是从他们各自的学说上具体地讨论他们的异同,而只是把他们作为代表来探讨东西方文化思想在起源上的关联。
1.理念与形式柏拉图的“理念”(idea,eidos)具有多重含义,但基本地不是直接地指语言表达的概念,这个工作是由亚理士多德发展的,柏拉图的理念最核心的意义是理想或典范,是指事物的空间形式的存在,所以在他那里理念与形式同义,这由他的著名的床的比喻(理想国10)可以清楚地看出,事物的理念就是事物的完美的抽象形式,而不是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这是理解柏拉图的理念的一个要点。
理念就是绝对的形式,床的理念除了仅仅是完美的形式外,不具有任何物理性质,这种特征正与几何形式的纯粹性一样,比如作为几何元素的平面是没有厚度的,即没有经验的具体性质,因此纯粹的空间形式就是绝对性的理念,但它不是几何画法中的图形,这正如柏拉图所说的画家也只是对具体事物的模仿一样,绝对的几何形式通过几何图形而被表达,理念通过思想而被“回忆”,这就给没有感性性质、不能看到、不可捉摸的理念带来可见的阳光,光的比喻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是重要的,这是他遗留给西方哲学和神学重要的财富之一。
具体的事物只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了可以感觉到的真实,工匠只是按照理念而制造具体的床。
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经常变化的,而理念是事物完全的、纯粹的、永不发生变化的形式,因此也是绝对的、永恒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理念具有本体意义,是一种超验的“存在”,柏拉图还没有本体与存在相区别的理解,理念的超验性是不可理解的,它只能存在于灵魂中,正是基于这一点,灵魂因理念而不朽,这就是柏拉图灵魂不朽论的真正基石。
永恒而必然的知识的本质就是理念,在这个意义上知识是绝对的,因此作为真理的知识是先于一切经验的超验存在,因此知识就是对理念回忆,学习无非就是回忆,这就是柏拉图的知识回忆理论。
柏拉图以理念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而他所遗留的问题即理念作为概念的表达——共相也是西方哲学二千多年来迄今为止消化不了的公案。
2.形式的流变柏拉图的形式理念最终没有得到清晰的展开和表达,虽然柏拉图以对话的方式反复辩论,最关键的问题是比喻无法清晰地表达理念与真实的事物之问的过渡——“分有”,事物的理念可以在思想中被想象(回已),但无法用形式自身表达身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柏拉图认为,画家和诗人也只是模仿具体的事物,不能表达理念自身。
空间形式的表达是由几何学实现的,虽然西方的几何学在古代就有了充分的发展,但那只是静止的几何学(平移变换的欧氏几何),远没有达到对流变的形式的认识。
柏拉图虽然可以从其它的希腊先哲中吸取关于事物的变动不居的思想和几何知学的知识,而且也有对几何形式、事物属性的变化和空间之间复杂关系的模糊认识(蒂迈欧篇),但他产生没有形式流变的思想,更说不上有效的形式流变的表达方法,他始终在形式与概念之间徘徊。
一直到近代拓扑几何中才有了对形式流变的发现和研究,这首先就是著名的莫比乌斯带(mobiusstrip),因德国数学家ferdinandmobius(1790-1868)而得名。
取一
根纸带将其两端扭转180度粘接起来就是一个莫比乌斯带:在每一个局部纸带上都有两个面(阴与阳),但对于整条纸带来说却只有一个面,它简单而神奇地将阴与阳合二为一!(参见附图)如果用一根可以任意拓扑变形的管子代替纸带,我们仍可以实现这种容器内外(阴阳)面的粘合,但是不能把管子两端用翻转内面的方法粘接起来,那样只能得到一个像轮胎一样的空心环,我们必须把管子的一端从管子从它自身穿入后再将两端粘合,这就是只有一个面的克莱因瓶kleinbottle,因德国数学家felixklein(1849=1925)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