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中的足底压力分布研究

合集下载

练太极拳如何让气息松沉到脚底?

练太极拳如何让气息松沉到脚底?

练太极拳如何让气息松沉到脚底?郑曼青前辈说:“周身轻灵,其根在脚。

”在练太极拳时,能把劲力、气息松沉到脚底,其实就是太极拳的一种高级练法,如何做到呢?郑曼青前辈告诉我们:“松沉为连贯性动作,松得几分,沉亦得几分,松沉绝非柔弱,而内含有弹性之劲。

窃以为上身不松求改之在腰胯,大腿不松求改之在膝,小腿不松求改之在脚踝。

脚跗松透则外形上浸浸入道矣。

”练拳时真正做到了气沉脚底,有什么表现?首先会感觉踝骨以上,毫无力感,都说练拳时身形要如水负行舟,既有动荡之势,又有沉稳之姿,这就是沉到脚底之后才会有的感觉。

松要到脚下,若是真能松下来,身体重量一定会传到脚底,这时的才会在松的基础上有了沉,由于上身越放松,腿部承受的身体重量越多,练拳初期往往会出现越松越累的效果,尤其是能体会到双腿有火烧一般的感觉,而一旦站起来休息一会又不觉太累,有了这点体会,练太极拳确实是能够进境很快的。

其实放松也是有方向的,而其中最基础的就是从上而下的放松,向下放松的精髓其实就在一个“放”字上,想象把肩上、背上、手上、腰胯上的重量全部放到地下,让自身的重量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放,骨架要顺,筋肉就像晾在衣架上的湿衣服自然垂坠,真正放松到脚下了,就能体会到下盘有沉甸甸的感觉,这时就有了太极拳的“沉”,而且随着整体的松沉,我们体内的气机也会沉于脚底。

练太极拳,能做到松腰松胯则气自合沉,进而两足有力,下盘稳固。

在气机松沉到脚底时,会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渐渐充盈全身,这时再体会《周易参同契》里提到的“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关于放松的障碍,其实就在于关节处无法放松,尤其是膝盖,如果练拳时感觉膝盖过分受力,那就是劲力断在膝盖处了,这时不要在膝盖上去下功夫,只要能做到松腰松胯,膝盖就会自然松开,而松腰塌胯的关键在于要放松腰部和臀部的肌肉,大腿和小腿阴面的肌肉松不了,又如何能松腰腿的筋骨?又如何能松沉入地呢?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盘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一不是松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关节僵紧,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

练太极怎么把劲沉到脚底?

练太极怎么把劲沉到脚底?

练太极怎么把劲沉到脚底?
这个问题,就问到重点上了,练太极拳首先要会气血沉降到脚底,心属火,脚底涌泉穴通肾经,属水,水火相交化成精气,我说好多人练太不长功夫呢?原来这个气血怎么沉到脚底还没有搞明白呀?
吴式太极拳,杨禹廷,练了8o年的功夫总结太极拳手上不着力脚下阴阳变动,明白这个理一通百通。

太极没有手两脚空空走,出手没有手全凭脚下走,脚心力足心气,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这才是练内功的方法,也是所有内家拳真功夫的练习方法,也就这么一种长功夫的最好方法别无选则。

如何才能把劲沉到脚底呢?太极拳有个说法叫反思维运动,叫做向上松的下松。

向下松的上松。

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想把劲,气血沉降到脚底,先向上虚领顶劲,就是先向上用意领,也叫一领提起神气,气血才能向下沉到脚底。

也叫劲沉到脚底下。

如果你发劲时意念先想脚底,内气就升腾上来了,达于梢节,
上下全体通透,透空,也叫劲起于脚,节节贯串到顶梢节,是内气传导贯串的,上下惯通,内劲流动力。

灵灵灵,。

内家拳的脚趾、涌泉穴与脚踝

内家拳的脚趾、涌泉穴与脚踝

内家拳的脚趾、涌泉穴与脚踝不时总有些新的拳友加入我们一起练习,许多人一上来就想要学习实用的招式以及发劲的技巧。

我们总是很耐心的说服对方,一上来就学习招式与发劲并不科学,而且还有产生不好的习惯,未来很难去除,而且在身体协调性不够好的情况下,训练容易受伤。

即使是有长期散打与摔跤基础的朋友,我们也是建议首先从了解内家拳运动规律开始学习。

首先灌输给对方的就是虚实的理论。

然后会让对方先练“实”。

摆出如下图中间(或右边)姿势让学员模仿,要求实腿做到下图中间姿势的右腿或右边姿势的左腿那样的形态。

这个要求一直以来新人都很难做到。

我学拳那会,有人甚至要花费一年时间,才能掌握将腿变实的技巧。

但是掌握之后,其它师兄弟询问,也只能获得一句:“多练基本功,慢慢劲就沉下去了”的答案。

有一次,学少林拳出身拳友的过来想学太极拳养身之法,我们依旧按照基本功要求,让其先练上面实腿的姿势去体会劲如何灌注到腿中,让腿看起来更加“实”,实际上对方能摆出来了,也会感觉自己非常稳。

花费了一个晚上,也没能掌握其中的诀窍,做出的效果如下图:我们又找了一些已经掌握姿势技巧的拳友,分享自己的训练过程与体会,同时让他接触一下师兄弟的身体,去感受一下那个状态。

突然这小伙子就做到了,让我们非常吃惊。

更加有意思的是,第二天又来了一位新人,“洗脑完毕”,同样让其做上述的姿势,依然做不到。

这时昨天那位练习少林拳的拳友,上前告诉他自己的体会,就是需要脚趾尽量张开,像鸭掌一般贴地,这样腿的支撑力就更加好,也容易完成上述的姿势。

至此我们方才明了这个“秘诀”。

回想起过往种种,的确是这样,我们需要的就是五指贴地尽量张开,使脚底四周的受力均匀,这个状态下,能承受更多的力,腿部乃至上半身才愿意将力放下来,让脚支撑。

脚趾部分的要领就是如上的经验,需要尽量放松张开去接触地面,增大受力面积,增加摩擦力这些都能让自己更加稳固。

涌泉穴是练气功与站桩的武术爱好者谈论比较多的一个脚底的穴位,在内家拳行拳的要求中要使涌泉穴所在部位贴合地面,配合脚趾部分的贴地,整个前脚掌就能比较均匀的受力。

练太极怎么把劲沉到脚底?

练太极怎么把劲沉到脚底?

练太极怎么把劲沉到脚底?
练太极拳怎样把劲沉到脚底?答:在练习太极拳时,怎样做到把劲沉到脚底。

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但真要是在练习太极拳术时做到全身放松,把劲沉到脚底,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哪怎样做才能做到把劲沉到脚底呢?这是每一个练习太极拳者必须要明白的问题。

何为太极拳?太极拳练习的是什么?怎么样着去练习?太极拳做为传统武术武苑中的一支优秀拳术,他的练习方法有别于少林类的洪拳、八极、劈挂、等……。

首先要明白太极拳是在大脑支配下的意识运动,它练习的是意识,是神经,是气。

它练习的过程就是化刚积柔的过程,而后积柔成刚,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目的。

它练习的是一种浑身上下柔中有刚的弹劲。

与人对敌时发的是冷劲,炸劲,透劲。

因太极拳的使力用力方式和人们正常使用力气的方法不一样,所以很难练成。

民间流传的形意一年打死人,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你就可想而知太极拳的练习难度。

那怎么样去练习,才能做到全身放松把劲沉到脚底呢。

就一个方法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把太极拳的起势做好。

太极拳的起势,看着没有什么动作,主要做的都是全身上下肢体的调整,意识上的调整,姿势上的放松。

但你一定不要小瞧它,它就是太极拳拳术中很重要的一环。

等什么时间你把起势做好了,做到家了,可以说太极拳打的是哈,怎么样一吸到百汇,一呼到涌泉你也就明白了。

到那时你会很自然而然的做到把劲沉到脚底。

回答完毕。

练习太极拳时重心在实脚的脚跟还是在脚心?

练习太极拳时重心在实脚的脚跟还是在脚心?

练习太极拳时重心在实脚的脚跟还是在脚心?说到脚跟还是脚掌,其实说的就是脚跟吃劲还是脚掌吃劲的问题。

其实作一些实验就能明白。

1,哪最有支撑劲?当你推一辆非常重的三轮车爬坡时,当你是出最大力气时,想一想哪里的支撑劲(蹬劲)最大就应明白。

当你参加拔河比赛时,是用脚跟蹬劲大还是用脚掌蹬劲大?2,哪里最稳?当你扛着重重的煤气管(重物)行走时,使用脚掌吃劲稳还是用脚掌吃劲稳?当你一条腿用脚掌吃劲,另一条腿慢慢的迈出时,身体能稳吗?3,中正,当你做金鸡独立时,实腿如用脚掌吃劲身体能稳吗?身体能不歪不晃吗?4,三角关系:脚掌与小腿是乘三角形,脚跟与小腿乘直线形,大家都知道,立柱才能顶千斤,三角形没有直线性承受的力大,再说,人的脚碗是承受不了多大的力的。

5,比如快速往左做搂漆傲步,等于先右脚实,然后再左脚实,那末,如果右脚用脚掌蹬劲,当你用拳(掌)打在对方身上,在对方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右脚的脚掌能比脚跟支撑劲大吗?再说左脚,当你出拳乘弓步打对方是,如果脚掌吃劲,恐怕身体都不稳,如果出拳打不到对方,自己有可能摔倒。

再说整体,如果这时两脚掌都落地为实,恐怕发出的拳也没有力量或力量不足。

传统太极拳始终要求脚跟为实,脚掌为虚,为的就是把对方的力导入地下,再形成反作用力,这样才符合“力发与根”的太极原理。

脚掌为虚并不是说脚掌不落地,而是一个为主,一个为辅的关系。

还说搂漆傲步,简化太极拳要求后脚脚跟移动一个45度,当你快速做这个动作时,就如同后脚打滑,出拳(掌)泄力。

与传统太极拳要求不符。

传统杨氏太极拳要求脚掌随身体移动45度(脚跟为轴,脚掌移动),这样脚跟始终不离地面,由后脚跟再传到前脚跟(弓步时,地面与小腿乘垂直形,就是为了前脚跟为实)。

所以要求不同,练法不同,结果也不同,这也是简化太极拳练不出功夫的原因之一。

练习太极拳,脚底要分阴阳

练习太极拳,脚底要分阴阳

练习太极拳,脚底要分阴阳练习太极拳,要明白阴阳转换的道理。

不知道阴阳转换,虚实不分,往往受制于人。

人的身体任何部位,在太极拳运动中,始终保持阴阳转换,虚虚实实,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例如,脚踩在地上,在不同的动作里面,也要分阴阳。

就是那个巴掌大的一块地方,也要阴阳转换,其中滋味,只有自己体悟。

发力用脚底的什么部位,导引用脚底的什么部位,内力的上行与下行,怎么转化,各有讲究。

我们学拳,练拳,讲求细化、精密,就是不要糊里糊涂的练拳。

这些细节,决定了你的成就。

为什么很多人出不了师,就是没有精细练拳。

我读书期间,陈式太极拳陈立清大师来学校表演拳术,散场后,我们观赏她演练拳术的地方,有很多旋转的脚印,清晰可见。

脚的旋转、以及虚实转换,就那么神奇,留下一串串旋转的清晰的脚印。

就是大师的风范,几十年过去了,仍然叹为观止。

不同门派的太极拳,对于脚的要求,其实基本要领都差不多。

我们体悟,就能体悟出太极拳的奥妙。

举例来说,金鸡独立,是各家门派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假如你闭上眼睛,做金鸡独立,就会发现,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底在不停的进行虚实转换,这就是练习脚底阴阳转化的基本体现,也是练习脚底阴阳转化的一个基本方法。

其实闭眼练习金鸡独立,也不是什么武林秘籍,一个小技巧,竟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脚面肌肉明显突出,小腿青筋外显,自己的平衡感得到锻炼,奥妙无穷!脚底有了阴阳转换,自然身体轻灵,意念下沉,拳法精巧。

闭眼练习金鸡独立,日久后,常见毛病例如痔疮消失,肛门括约肌增强,男性阳刚增强,浑身无力等毛病慢慢治愈,奥妙无比!慈禧太后身边的两个太监,一文一武。

武者,当年国家的顶级武林高手。

谁有什么启发?看看人家的身法,步法,有什么启发?他站立的姿势,你可以看看.任何时候,站,要有站立的姿势,就是标准的武者,像水桶,又好似站如松。

而右边,是李莲英,外八字站立,很显然是文.。

所以,当你站立在武者面前,不用交手,就知道你的武功高低了。

不同太极拳练习者足底压力分布的比较研究

不同太极拳练习者足底压力分布的比较研究

不同太极拳练习者足底压力分布的比较研究摘要:文章按照练习时间将实验分两组:一组是十年以上组,另一组为十年以下组。

实验内容为原地云手和云手发力,就开始运动时足底压力分布与运动时重心移动轨迹与范围以及发力时的用力方向等实时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十年以上组足底交叉型的概率高于十年以下组;十年以上组重心移动范围更广;十年以上组发力时作用力线更长,更向后方发力。

关键词:云手Y与长轴夹角95%置信区域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1-0035-02俗语讲“太极十年不出门”,虽为旧时武人技击能力获得的时间判断,也说明太极拳在十年的练习中会发生大的变化。

内家拳,有“沾衣十八跌”犯着即扑的美誉,这些都以自身的稳定性为基础,十年功夫在自身稳定性上有哪些变化?又据太极拳运动原理,太极拳的劲力是根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

可见,足底的压力分布是体现太极拳站立稳定性和重心移动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云手在太极拳中被誉为“母势”,动作从双脚站立开始,重心在两脚之间移动。

是由站立稳定到左右移动的典型动作,移动中重心是否超越脚掌与脚跟的纵向连线;是否靠近脚掌而前倾;是否靠近脚跟而后仰。

重心左右移动与纵轴的夹角都是考察太极拳稳定性的有效指标。

目前,关于脚底压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方面,而在太极拳方面关于脚底压力的研究多见于高水平运动员分析,从大众技术角度的研究较少。

文章以24名普通练习者为实验对象,测试其进行云手时脚底压力与重心移动状况,探讨做云手时脚底压力分布的合理状态,描述和量化在做云手时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为太极拳练习者在学习和练习太极拳提供参考数据。

1实验对象和方法1.1实验对象实验对象来自山西明春武术俱乐部、忻州市杨式太极拳协会的太极拳习者共24名,其中练习十年以上为12人,练习时间为十年以下为12人。

(见表1)1.2实验内容与方法实验测试的内容有二:一是原地的云手,二是云手发力。

竞技太极拳(324B+3)难度动作足底压力特征研究

竞技太极拳(324B+3)难度动作足底压力特征研究

竞技太极拳(324B+3)难度动作足底压力特征研究霍洪峰;陈旭;赵焕彬【期刊名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5【摘要】腾空外摆莲360°接提膝独立(324B+3)是竞技太极拳的B级难度动作,在比赛中出现频率较高,分值为0.4,此动作的完成质量可直接影响比赛成绩.本文中,笔者采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选取压力、压强、冲量、腾空时间等指标,分析324B+3动作的关键阶段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为指导教学和训练、减少运动损伤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起跳阶段左足第1,2,3跖骨、跖趾和大拇指冲量占整足冲量的46.66%,右足足跟内侧和2,3跖骨占整足冲量的54%;2)男运动员平均腾空时间为(0.62±0.15)s,女运动员为(0.53±0.26)s,T检验P<0.05;3)落地阶段右足足底压强大小依次为足跟内侧、足跟外侧、第5跖骨、第4跖骨及第3跖骨等.结论:1)324B+3动作在起跳阶段双足压力不对称;2)腾空时间短将增大空中转体和稳定落地的难度;3)落地阶段出现较大的足内翻,对下肢肌力和足踝稳定有较高要求.【总页数】5页(P456-460)【关键词】压力;冲量;太极拳【作者】霍洪峰;陈旭;赵焕彬【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2.11【相关文献】1.竞技武术太极拳自选套路难度动作发展现状研究 [J], 刘凤霞2.对2001-2012年竞技武术套路自选太极拳比赛难度动作技术分析研究 [J], 袁东3.竞技太极拳难度动作分析——以第十二届全运会为例 [J], 郭红;4.竞技太极拳中32系列难度动作单脚支撑落地稳定性训练探析 [J], 易鹏; 王飞; 夏成才; 于君玲5.竞技太极拳自选套路难度动作探索 [J], 董国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足底压力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足底压力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足底压力的影响孔德刚;高虹;王璐【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3(33)9【摘要】目的认识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以邯郸市自愿参加本测试的练习3年以上太极拳和无专门运动的老年男性33人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练习太极拳组16人,无专门运动组17人,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研究对象进行自然行走状态下足底压力测试.结果无专门运动组老年人,其着地时刻与蹬地时刻的压力峰值均小于练习太极拳组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组与无专门运动组老年人相比,左足在第2跖骨、第3跖骨、第4跖骨、足弓、足跟内侧、足跟外侧6个区域的足底压力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右足在第2~5趾骨、第2跖骨、第3跖骨、第4跖骨、第5跖骨、足弓、足跟内侧、足跟外侧8个区域的足底压力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练习太极拳组的老年人足底压力峰值普遍高于无专门运动组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组老年人左、右足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专门运动组老年人行走时压力中心轨迹左、右足表现出不对称性.结论太极拳练习可以有效发展老年人的力量素质,提升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能够很好防止老年人在行走过程中跌倒事故的发生.【总页数】3页(P2029-2031)【作者】孔德刚;高虹;王璐【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公共体育部,河北邯郸056038;河北工程大学公共体育部,河北邯郸056038;河北工程大学公共体育部,河北邯郸056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66【相关文献】1.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老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及平衡能力研究 [J], 李立;陈玉娟;翟凤鸣;张立立;张岩2.老年人不同运动形式下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J], 李立;陈玉娟;翟凤鸣;崔巴特尔3.运动损伤对篮球运动员足底压力特征影响 [J], 任璐彤4.视觉重建对老年人行走动态足底压力的影响 [J], 敖明昕;李学民;于媛媛;时会娟;黄红拾;敖英芳;王薇5.不同身体质量指数对老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影响研究 [J], 李正彬;孙孜娟;张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动作足底压力分析

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动作足底压力分析

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动作足底压力分析
贾金钢;姜华北;马振水
【期刊名称】《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5)003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练习陈式太极拳的三名受试者金刚捣碓动作进行足底压力分析,以揭示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动作足底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金刚捣碓动作中左足的足后区、足中区外侧的压力载荷显著大于其他部位;右足的足后区内侧、足中区内侧和第4、5砣骨区显著大于其他部位.在金刚捣碓震脚时,左足主要集中在足后区和足前区外侧,右足主要集中在足后区和足前区内侧.建议在练习陈式太极拳时,加强对足底各部位小肌肉群和踝关节的训练,尤其是足跟区和第一砣骨关节部位,以免运动损伤.
【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贾金钢;姜华北;马振水
【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部,长春,130022;河北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石家庄,050041;河北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石家庄,05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63
【相关文献】
1.陈式太极拳散手技法——金刚捣碓的实战应用 [J], 刘世选
2.洪式太极拳的金刚捣碓 [J], 崔光磊
3.洪式太极拳的金刚捣碓 [J], 崔光磊;
4.洪式太极拳金刚捣碓之练法 [J], 姚志国
5.洪式太极拳金刚捣碓之技法 [J], 王传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极拳~脚下发劲的几种情况

太极拳~脚下发劲的几种情况

太极拳~脚下发劲的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进步落前脚掌,蹬后脚发劲。

因为是前脚是脚跟擦地而出,到了地方前脚掌落地,就是后脚发劲的时候。

第二种情况:
跟步落后脚发劲。

二人相持,步子本来够大,前脚位置合适,后脚前跟半步,因为后脚的跟步是前脚掌擦地而动,脚跟前移半步左右合适了,脚跟猝然着地之时,就是发劲之机。

第三种情况:
后脚原地落脚跟发劲。

二人相持,步子本来开着,前脚位置合适,如果是发劲向前,可将后脚跟原地微微提起再猝然落地,这落地之时,就是向前发劲之时,劲力就传到前手,作用到对方身上。

第四种情况:
进步落前脚扣前脚发劲。

劲往自家侧后的,使捋使挒,无论是衬是套还是前脚不动,前脚一扣(或者前脚掌为轴而脚跟蹬出成扣)拧腰转胯的时候,是前脚发劲之机,发力方向是向前下方而且有钻子的意思,此时是后手控制对方腕臂或肩背完成拧身捋引。

如果原来步子不够大,还可以撤步,仍旧是扣前脚发劲。

第五种情况:退步落后脚发劲。

步子本来不够大,但是前脚位置合适,在向前发力或者受到对方大力推挤的时候,迅速撤后脚,脚前掌擦地后撤到合适位置,脚跟落地蹬地发劲。

第六种情况:
调脚发劲。

两脚位置合适,脚无须挪动,只须扣摆调一下发劲,关键是后脚那一扣。

这种情况多半是拧转发力。

以上属于发劲和脚关系的各种情况,都属于典型的最简单的,有些复杂的发力也只是这种简单情况的组合。

练太极怎么把劲沉到脚底?

练太极怎么把劲沉到脚底?

练太极怎么把劲沉到脚底?
根据我实际的练拳经验,感到要想把劲沉到脚底,找到足底生根的感觉,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体会:
一是要有意识地做到上虚下实。

什么意思呢?就是练拳时只须注意放松上身,时刻去找到“坐凳子”的感觉,就做到了上虚下实。

二是要行拳时身体不能上下起伏。

有一些人在练拳时随着动作身体起伏特别大,这个毛病必须要克服,须始终保持身体往下沉,有意识地做到重心往下沉。

拳经云“逢转必沉”,就是说在有转的动作时,身体不能上下起伏,要往下沉。

如做金鸡独立这招时,身体是往上的,但是重心不能往上走,而是要保持身体要往下沉,这样才能稳。

三是多练习桩功,在站桩中去体会松的感觉,体会劲往下沉的感觉,桩功站多了,在打拳时就会越来越有感觉。

我练孙式太极拳时,三体式只站了几天,就找到了足底生根的感觉。

太极拳松沉到足下的脚趾势态

太极拳松沉到足下的脚趾势态

太极拳松沉到足下的脚趾势态文|陈雄编辑|禅音有的太极拳门派支系练法要求脚的五趾抓地,有的认为“五趾抓地”是不放松的反映,不让脚的五趾抓地,让脚掌放松着打。

因此有些初学弟子问我:“脚的五趾抓地,到底好不好?应不应该抓地呢?”行拳走架时脚掌应平铺于地,以舒适开展为主,脚趾尽量松开贴地。

《太极拳经歌诀》中“为因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

”的“五指抓地”,当然不是指脚趾局部紧张用力所形成的,而是指脚趾放松或全身自重与气沉丹田之气沉于脚趾而形成的。

拳艺精湛又身怀绝技的杨氏太极拳名家牛春明在《牛春明太极拳及珍藏手抄老谱》书中解释到“定之方中足有根”时说:“十趾切实抓地是为了足跟有力,正如树根伸入土内。

”脚趾抓地的好处,是有利于桩步的稳固和劲整。

《乐传太极与行功》书中说:“老师(附注:指拳艺好功夫高的太极奇人乐幻智)穿过的皮拖鞋,前面五个脚趾部位有五个深陷的坑,说明练拳或平时脚趾是着力的,用以保持足底平踏,可以消减足底之横力与周身之无序横力。

”著名吴式太极拳家刘晚苍在《太极拳架与推手·太极拳架》书中讲解单鞭的“五趾抓地”、搂膝拗步的“十趾抓地”、撇身捶的“脚趾抓地”、转身蹬脚的“五趾用力抓地”、金鸡独立的“五趾抓地”、弯弓射虎的“脚趾抓地”等,都提到了脚趾抓地的练法。

然而有些拳家是不认可“五趾抓地”的说法,比如吴式太极拳名师祝先生在拳书中说:“如果脚趾用力抓地,足背弓起来,脚很难放松,只能是脚紧全身僵,足弓而周身滞。

”他是说得对,在理没错,然而那是针对不会松趾用劲抓地的初学者来说,问题是得法练拳的太极爱好者怎么会用拙力抓地使足背弓起来呢?再如吴式太极拳名师耿先生在文章中说:“五趾抓地不仅会使脚趾紧,整个脚、脚踝乃至膝以下整个小腿都会是紧的、僵硬的,这样必然阻断了内气的下沉和重心的自然下落。

”他也是说得对,也在理没错,然而也是针对不会松趾用劲抓地的初学者来说,问题是得法练拳的太极爱好者怎么会用拙力抓地使脚紧身僵?我的很多弟子都没因五趾抓地而导致脚紧身僵的拳病,关键还是明理得法才好练拳。

辨识以脚练拳的功能部位

辨识以脚练拳的功能部位

辨识以脚练拳的功能部位陈雄老师聊太极389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点击订阅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杨式太极拳研练随拳势下盘的沉稳、牢固与平衡,与脚的功能部位有密切关系。

脚的主要功能是承载体重、重心对应、吃劲受力和根劲运作,弄清楚这四个主要功能的作用和功能部位在脚哪处,对于太极拳初学者来说,是有必要的。

一、“承重受力”不等于“脚底吃劲”在太极拳的步型,是按一定要求所展示出一种静止的下肢型态。

步型的腿脚承载了全身重量,保持身体内外的中正,使人身重心投影线落在重心支撑面内,是下盘稳定的重要条件。

不少太极拳初学者在理解认识下盘的技术问题时,容易把脚底的“承重部位”、“吃劲部位”混为一谈,以为“承重受力”等于老练家所说的“脚底哪处吃劲”,其实是有所不同的技术内涵,有如汽车底盘之承重力与发动机驱动车轮之行走力是不同的那样。

弓步两腿脚如果以承重分虚实来说,前腿脚相对为实承载大约七成体重,后脚相对为虚承载大约三成体重。

弓步两腿脚如果以吃劲分虚实来说,若以后腿松腰塌胯接住对方双手推按胸膛之力,那么后腿脚就会相对为实的吃住七至八成的松沉根劲,前腿脚相对为虚的吃住二至三成的松沉劲。

若以前腿松腰落胯接化对方手扒肩背之力,那么前腿脚则是相对为实的吃住七至八成的松沉劲,后腿脚相对为虚的吃住二至三成的松沉劲。

如果半马步两腿脚以承重分虚实来说,前腿脚相对为虚的承载大约四成体重,后腿脚相对为实的承载大约六成体重。

如果以半马步两腿脚以吃劲分虚实来说,若以后腿松腰坐胯接化对方双手推按胸膛之力,那么后腿脚就会相对为实的吃住大约七至八成的松沉劲,前腿脚相对为虚的吃住大约二至三成的松沉劲。

若以前腿松腰收胯接化对方扒肩背之力,那么前腿脚则会相对为实的吃住大约七至八成的松沉劲,后腿脚相对为虚的吃住大约二至三成的松沉劲。

脚吃劲的部位,应根据拳势变化而转换所定。

比如承上一式左搂膝拗步练到右搂膝拗步左脚往外碾转时,对于杨氏太极拳115式等大架来说,这是实腿脚碾转的练法。

太极拳松到脚底

太极拳松到脚底

太极拳松到脚底
我们练太极拳的人估计从第一天练起时,老师就告诉我们练拳时要放松,刚开始觉的很简单,不就是放松,这有什么呢,但是随着练习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放松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那怎样才算是放松,或是如何去放松呢,咱们得花点时间好好说一说!
放松一定要松到脚下,真的能松下来,身体的重量一定会传到脚下去的,松了之后必然带来沉。

腿部会承受很大的身体重量,腿的承重程度实际上就是松的程度,那时候大腿会很酸。

不知道大家在练拳过程中,有木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木有就说明练的有问题。

肢体放松,既可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松,也可顺着地面反作用力向上松,还能在这上下两力的综合作用下向周围各个方向松。

在所有方向的放松之中,向下松是最基本的,向下放松重在一个“放”字。

像把肩上、背上、手上、腰胯上的重物放到地下。

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放。

把骨架放顺放正,皮肉像晾在衣架上的衣服似的挂在骨架上自然垂坠。

真正放松到脚下了。

放下的部位就有沉甸甸的感觉,就能感受到自身的重量。

向下放松,体内意气就像水中泥沙向下沉,因此也叫松沉,或简称“沉”。

身体愈多部位放松,放到地面的身体重量就愈多,气也愈下沉于脚底。

气愈沉脚底则重心也随之到脚底,反弹力亦随之增加,与地心吸引力更为相合。

浅谈太极拳脚下双轻---

浅谈太极拳脚下双轻---

浅谈太极拳脚下双轻---有几天没有写公众号了。

一方面是疫情,这次没有躲过,到了12月份放开的时候,中标了。

那几天可能石家庄这边的空气中病毒的浓度太大了;另一方面自己贪功,遇到个想学习太极拳的拳友,推手的时间太长了,室外的天气太冷,有些受凉。

内有火热,外感风寒,空气中的病毒浓度,所以也就中招了。

大约周二上午就是觉得有些冷,把大衣都穿上了,还是不行。

下午有个高数网课,从2点到5点半,上到四点的时候,嗓子的声音已经变的自己都听不出来了。

坚持上完网课,一头扎进被子,觉得浑身发烫,但是怎么盖被子都出不了汗,这个时候,我觉得可能不是小感冒那么简单。

赶紧测了下体温,不到39度。

好几十年没有到这个高度了,不敢怠慢,赶紧吃布洛芬退热,喝水。

第二天烧退了,第三天就正常了,然后就是咳痰。

没有网上说的像北京的症状那么轻,毕竟是喉咙疼了疼;也没有像保定的症状那么重,四天后又能上课了。

每周大学的课,中学的数学课大约是四次。

这次病的时间好,从周二开始,到周五结束,基本上没有耽误上网课。

我想,数学方面的课程没有耽误,那么太极拳方面的课程也不会耽误。

想在第五天头上出去锻炼,但是这种病毒对身体的消耗是很大的。

我走到楼下大约一百多米,就累的喘不上气来。

就这,吓得我够呛,才知道这病风靡全世界,让全球人民谈为色变的能力,不但是高传播性,还有就是这种对身体健康的打击力度。

这也许就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吧。

随着身体恢复,慢慢的也能去公园走走太极步了,练练太极拳了。

昨天心血来潮,走太极步的时候让家属录了一段视频,看后觉得汗颜,一步三晃,身体摇摆不定。

平常觉得太极步好走,哪知道在身体孱弱的情况下,走的如此的婀娜。

我调整了一下,又录了一次,这次我把身体放正,尽量不要起伏,结果走了没有三分钟,就觉得脚下发飘。

知道身体没有康复,也就作罢了。

太极步的作用是分清虚实,这儿想说的是脚下双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虚实是基础,双轻是结果,也就是我们分虚实的目的,是为了双轻,双轻与否关系到我们练拳架子的状态,尤其在推手的时候的发放。

太极拳诀窍:【干货】练拳多从脚上找感觉,有收获才是硬道理!

太极拳诀窍:【干货】练拳多从脚上找感觉,有收获才是硬道理!

太极拳诀窍:【干货】练拳多从脚上找感觉,有收获才是硬道理!练习拳头要更多地寻找脚的感觉打太极拳时,人们都从自己身上寻找各种感觉,检查自己的练习成果或动作要领是否正确例如,一天寻找所谓的“气”,将正常血液微循环的加速作为“气”,有“气”的人不说“气”,没有“气”的人说“气”还有“骨肉分离”的感觉,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知道对很多人来说,找脚变得更实用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一用脚的感觉检查身体要领太极拳重要习练,这种要领就是塑造外形,这种身正形顺骨节自然结合,藏青贯通的圆滑,日久内的阵地战就这样诞生了我们首先对太极拳的两腿要求:平均等受力当然,这种“均匀压力”是相对的,例如以阴阳来区分的话,脚前面的部分是阳,脚后面的部分是阴足内是阴,足外是阳根据助阴不助阳的原则,阴是六,阳是四这些明确的要求和原则,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1如果感到前脚掌悬空,说明身体向后仰,如果程度较轻,说明没能含胸位;如果感觉到脚后跟摇晃,就说明身体向前倾斜了2如果足内侧过多,外侧过少,说明膝盖内扣过多;如果脚内侧薄弱,外侧较多,说明膝盖向外侧移位3 .立木桩的时候,如果觉得一只脚太多,一只脚太少的话,胯股之间凹凸不平,一只比较松4 .如果感到两脚不稳,那就是两腿之间没有松动,腰和臀部没有站稳,身体自身的重力没有下沉到脚底两脚的坚实性,也和从松肩下摔下手肘有关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第二,验证旋转虚实是否正确用2胯部旋转时,实足侧的“旋转下沉”,重要关系到藏青走到动作,螺旋关系,藏青的运动轨迹到非圆的弧线关系到脚能不能用力,即力量的源泉的大小实腿一侧的“旋转下沉”的形成的状态是“坐在腿喂范文”的上半身,通过旋转阴部这条缝隙中固定不动,膝盖,脚上产生一种“拧劲”;下沉的重心实坐通过脚,使地面力量最大化,地面实脚底的反弹力也最大因为可以感知,所以通过实脚的脚,“旋转下沉”是否正确比如,不知道移动或旋转下沉时屁股先跑了,重心坐到实足感觉地面反弹力;另外,例如,上体旋转下沉的时候,膝盖一抖动,脚就不会产生“收紧”,地板的反弹力也会流失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3检查“阴性重心线”是否垂直大家都知道,欲望是身体的言行,百人体的重心在一条直线上垂直于地面这条线的重心线看不清,看不清,是否能被脚感知到,垂直这条线与地面垂直,两足为地面平,实足受力均匀,否则要找出拉的要领,必须从这个原因开始4检查脚上是否有根太极拳的练习讲究“气沉”或“力沉足底”,脚上才有根,上盘轻,下盘稳固人体,所谓“力量的背后,沉没”在自己的重力的下沉到脚关节压力,肩膀是什么,好好地松垂肘,含胸塌腰以外,两腿间的内收内合是关键有经验的老师都是练拳和站,一眼就能看出你的脚有根吗?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成功的“力量的背后沉没”是自己的感觉两脚是地上实不实,两脚是两根大弹簧如果不练习太极拳,就会以夸张的高大空洞的理论和离奇的理论,追求过程少的求结果的无意的结果,反而收获更多你从练拳几个阶段有余,脚感觉找收获,日久能自我检查,自我调试的好习惯本平台如下更新教学视频杨氏85式太极拳简约42太极拳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陈先生在老架上敲了二路炮陈氏老架一路打了一拳陈式32射法·捕鸟陈小旺老师养生桩功教学视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646·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30卷根据足底鞋垫压力测试系统的坐标体系,左脚的内后侧定义0.05)。

为原点(零点)(图2)。

口向前田向后目左右盟中定_步行刖.脚跟内侧LH.脚跟外侧删.足弓内慢I埔:足弓外侧Ulrl-I:第1跖骨头2—3Hilt:第2、3跖骨头I一5llTll:第4、5跖骨头GT,第1脚趾LT:其它脚趾图2足底9个特定部位的划分每个部位的压力一时间积分数值采用该足底鞋垫压力测试系统提供的NovelDatabasePro软件获取。

本研究分别对5个太极拳典型动作和正常步行的3次重复测试值计算平均值,并进行比较。

1.2.2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有变量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1)统计学结果显示,男女组的所有参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将男女数据合并取平均值,以便在进一步的分析中使用。

2)在太极拳运动中,第1跖骨头和第1脚趾部位的压力一时间积分为两个最大值(图3a),并且显著大于其它部位(P<0.05);在正常步行中,第2、3和第4、5跖骨头的压力一时问积分为两个最大值(图3b),并且显著大于其它部位(P<0.05)。

·表示显著大千其它邮位的两十最大僵韩位图3足底9个部位的压力一时间积分比较3)在太极拳动作中,向前、向后、左右和中定动作足底触地与离地时压力中心的X轴数值(图4)显著地小于正常步行的相同动作(P<0.05),说明太极拳运动中脚触地与离地时的压力中心更靠近脚掌内侧(P<0.05);在向后和左右动作中,足底触地时压力中心的Y轴数值(图5)显著地大于正常步行的相同动作(P<0.05),说明太极拳的向后和左右两个动作触地部位处于脚前掌部分;在向前和中定动作中,足底触地时压力中心的Y轴数值(图5)显著小(P<0.05),说明太极拳的向前和中定两个动作触地时部位比较靠后;在向前、向后和左右动作中离地时Y轴数据(图5)显著大(P<0.05),表明了太极拳动作离地时部位比较靠前;另外,在太极拳动作中,向前、向后和左右动作在内外侧(如图4)有显著大的位移(P<0.05);向前动作在前后侧(图5)有显著大的位移(P<图4足底触地和离地时的压力中心及踏地过程中位移的比较(*轴)口向前皿向后曰左右口中定■步f图5足底触地和离地时的压力中心及踏地过程中位移的比较(Y轴)3分析与讨论Et常生活中的向前直走步行与太极拳中的动作有所不同,太极拳动作包含和重复着不同的支撑方式与步幅。

研究资料表明,太极拳运动和步行都是适合中老年练习的适宜活动方式,两种练习都对中老年人群的平衡控制、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有着良好的锻炼效果,而该研究主要发现了太极拳运动与正常步行的足底压力分布不同。

3.1压力分布如图3所示,太极拳运动中压力一时间积分的两个最大值部位位于第1跖骨头和第1脚趾,而在正常步行中,其位于第2、3和第4、5跖骨头部位,这进一步验证了其它研究者的发现。

他们报告说太极拳运动中脚底的大部分负荷集中在第1脚趾和第1跖骨头部位,步行时则集中在第3跖骨头部位。

而该研究结果显示了正常步行时足底大部分负荷集中在第2、3和第4、5跖骨头部位,太极拳运动时则转移到了第1跖骨头和第1脚趾部位。

一些研究表明,脚底第1脚趾和脚前掌部位压力负荷的大小,对于依赖脚底皮肤的反馈以维持人体平衡和脚趾的肌肉活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Nurse和Nigg【3J对足底压力和第1脚趾敏感度做了研究,他们发现足底压力与第1脚趾的敏感阈成反比关系,第1脚趾的触觉敏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当人体重心发生变动时,中老年人不能有效的利用第l脚趾的肌肉来维持平衡。

Tanaka¨1认为,在为提高平衡能力进行的康复手段中,运动能力的提高和触觉感受器的加强都应当予以充分考虑。

太极拳运动时,足底负荷主要集中在了脚掌的内前侧,这就突显出了第1脚趾的作用,因而对第1脚趾的肌肉控制产生了训练效果。

此外,脚掌内前侧的高压力可能会强化第1脚趾和第1跖骨头部位的触觉感受器,由于第1跖骨头部位是足底触觉最为敏感的部位之一,因此,经常进行太极拳练习将能增强肌肉力量和加强第1脚趾部位触觉感受器的输入和反馈,从而提高人体的平衡控制能力。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太极拳运动中的足底压力分布研究作者:杨春荣, YANG Chun-rong作者单位:山东体育学院科研科,山东,济南,250014刊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年,卷(期):2007,30(5)被引用次数:0次1.Tanaka T;Takeda H;Izumi T;Ino S,Ifukube T Effect on the location of the centre of gravity and the foot pressure contribution to standing balance associated with ageing 19992.Nurse MA;Nigg BM Quantify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actile and vibration sensitivity of the human foot with plantar pressure distributions during gait 19993.Tanaka T;Noriyasu S;Ino S;Ifukube T,Nakata M Objectiv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great toe to standing balance and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f age-related effects 19964.Nakamura H;Tsuchida T;Mano Y The assessment of posture control in the elderly using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center of pressure after forward platform translation 20015.Szturm T;Fallang B Effects of varying acceleration of platform translation and toes-up rotations on the pattern and magnitude of balance reaction in humans 19986.Tanaka T;Noriyasu S;Ino S;Ifukube T,Nakata M Objectiv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great toe to standing balance and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f age-related effects 19967.Allum JH;Honegger F;Schicks H The influence of a b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eficit on postural synergies 19948.Han TR;Paik NJ;Im MS Quantification of the path of center of pressure (COP) using an F-scan in-shoe transducer 19999.Tanaka T;Hashimoto N;Nakata M;Ito T,Ino S,Ifukube T Analysis of toe pressure under the foot while dynamic standing on one foot in healthy subjects 199610.Nurse MA;Nigg BM The effect of changes in foot sensation on plantar pressure and muscle activity 200111.Schmid M;Beltrami G;Zambarbieri D;Verni G Centre of pressure displacement in trans-femoral amputees during gait 200512.McCaw ST;DeVita P Errors in alignment of center of pressure and foot coordinates after predicted lower extremity torques 1995(8)1.期刊论文乾清华.QIAN Qing-hua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体育学刊2009,16(8)通过分析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步态的影响,探讨运用太极拳练习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可行性.结果表明,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可延缓老年人足后跟达到最大压力的时间随增龄而降低的趋势,提高老年人缓冲身体重量的能力;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可显著减小足底压力中心在额状轴的摆动幅度,有效增加老年人行走过程中身体重心的稳定性.2.学位论文郅正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典型动作对人体脊柱和足底压力影响的初探2005太极拳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技击效果和抗衰老及保健作用的运动方式。

也正是因其独特的特点,长期吸引着众多的练习者。

尤其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太极拳这一运动更为广泛地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太极拳是以动静、刚柔、内外、进退、分合、虚实、张弛、攻防、疾缓、曲直、左右等相对立的动作组合成一体,是意识、呼吸、动作三者有机结合,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的运动。

目前针对太极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文化方面;足底压力方面的研究也多在糖尿病、假肢和人工关节、康复训练等领域;而脊柱方面的研究则更是集中在医学领域。

生物力学对太极拳的研究多集中在技术动作分析层面,对人体脊柱或足底压力影响的研究几乎没有开展。

本次试验采用footscan? insole system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Qualisys红外光点自动识别系统和非线性曲线拟合的方法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载体,在足底压力和脊柱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研究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尝试。

试验对整个二十四简化太极拳进行了分析,并对代表性动作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发现footscan? insole system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Qualisys红外光点自动识别系统和非线性曲线拟合的方法能够对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进行有效的研究,且本次试验得到如下结果:在足底压力方面,受试者在分布、压力中心点的偏移方面基本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