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初解课题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一解课题《桂花雨》: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交流(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分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谈感受,定位句子: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
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
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3、指导练习情感朗读: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美丽。
(指名学生读。
)与学生的的交流与点拨中,体验这份乐,朗读这份乐,渲泄这份乐。
完成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4、扣题,再解课题: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迷人的雨快乐的雨香气四溢的雨……)5、配乐齐摇花乐。
三、解读“浸”“全年”的妙处,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1、由摇花乐引至香味,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⑴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3桂花雨》2(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3 桂花雨》 2(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童年时摇桂花、晒桂花、泡桂花茶、送桂花等系列活动中,感受桂花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表达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散文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他们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生僻词语和句式,并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桂花给作者带来的欢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阅读理解、讨论、写作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写一段关于家乡的回忆。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主题:怀念家乡、童年生活情节:摇桂花、晒桂花、泡桂花茶、送桂花情感:欢乐、温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朗读、讨论、写作等方面进行。
朗读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表达能力;讨论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度、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精品配套】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二课时教案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巩固“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观赏了美丽的桂花。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桂花,去欣赏桂花独特的美去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板书:桂花雨讲授新课:(一)(出示视频频)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作者觉得家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哪个更香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1.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说一说:桂花树和桂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爱桂花,是爱它的什么呢?(1)中秋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中秋前后”点出桂花开放的时间(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写出了桂花树和桂花的样子(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运用对比的手法,说明桂花树外形没有姿态(4)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写出了作者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朗读第3-6自然段,画一画:摇桂花发生在什么月份呢?为什么要摇桂花呢?(1)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桂花“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
(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板书:香乐甜这就是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乐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
(板书:……)那么小时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那阵阵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气迷人,香飘十里,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1、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用了一个“浸”字呢——(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感觉到了。
所以这个“浸”字用得恰当,用得传神。
②指导朗读。
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
谁愿意读一读?师: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传神,文中还个一个“浸”字。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 第二课时教案
3桂花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ppt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课文出示:(学习提示):三、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
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
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
……)(板书:喜欢桂花)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
(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读读记记“桂花、懂得、糕饼、茶叶、成熟、完整、尤其、、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
1.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桂花雨》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2.复习字词“桂花、木兰花、懂得、糕饼、茶叶、成熟、完整、尤其、、香飘十里”。
3.个别读,男女赛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4.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写作者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3-6);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三部分(7-8):“我”怀念童年的“桂花雨”。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体会桂花的香。
(1)桂花到底有多香?请你默读课文3-6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香飘十里”的意思:形容香气浓郁或香气传得非常远,特别香。
这里是指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
一个“浸”字,将桂花的香气化无形为有形,传神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中的“浸”是指桂花盛开时香气浓郁,而“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中的“浸”则是说桂花的香气留在了人们的心理。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6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
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语文教案第二课时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⒈体验摇花乐(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多舒服啊!多快乐啊!)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3.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桂花雨》教案 (2)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2)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
2.掌握生字词:桂花、飘飞、满山遍野、香气、深深浅浅、绵绵不绝。
3.了解桂花对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4.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
2.掌握生字词:桂花、飘飞、满山遍野、香气、绵绵不绝。
三、教学难点1.理解桂花对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桂花雨》及相关课件、图片。
2.黑板、彩色粉笔、词卡等教学工具。
3.学生课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引入课文《桂花雨》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桂花的飘逸与芬芳。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理解文章主旨。
第三步:讨论交流1.学生小组讨论,谈谈桂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学生互相学习,扩展认识。
第四步:语文拓展1.学生朗读课文,尝试绘声绘色地诵读。
2.联想桂花,写一段关于桂花的短文,展现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1.完成课文后的练习题。
2.完成关于桂花的作文,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对桂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多关注身边的美好,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享受文学带来的美好。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朓能够顺利进行,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统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优质教案(2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文章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
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既应和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又暗含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在课文后面,除了本课需要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以外,还有两道练习题和一个阅读链接。
第一题,梳理文章写了哪些美好回忆(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题,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情感(本课教学重点);第三题,拓展阅读资源,互文印证,深入体会情感。
这三道题连贯起来,就是在课内外阅读实践中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课内学习借助桂花这个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通过阅读链接,了解更多的阅读内容,把课内阅读拓展延伸到课外的阅读实践。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桂花雨》是本单元的第三课,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年级学生基于识字和阅读的经验,对学习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不是学习的难点,但是对于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桂花来表达情感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一)扣题导入,初识桂花1.展示桂花实物,文字、图片介绍桂花教师引导:中秋节前后,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桂花雨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字。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一、扣题导入,简介作者1.导人∶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桂花曾走进过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
琦君是浙江温州人,十二岁随父亲到杭州,三十二岁去了台湾,六十岁移居美国。
她一生漂泊,但文字却从不曾离开过故乡半步。
2001年10月,八十四岁的琦君曾回故乡寻根问祖。
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
出示课题∶桂花雨。
2.引导学生∶“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观看课文朗读视频,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第7页的插图,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朗读这句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边读边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预设: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送桂花,摇桂花,做桂花茶和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教师点拨: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梳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第1、2自然段可以归纳为: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2.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桂花雨》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教师引导感悟:后来作者和母亲搬到杭州之后,作者也经常到满觉陇去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满觉陇因桂花而闻名,早在1985年“满陇桂雨”就被评为西湖十景之一。
这座小山上,共种植桂花7000多株,树龄长达200多年。
桂花盛开,香满空山,但这些都抵不过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预设: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
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朗读指导:朗读第7、8自然段时,一边读一边体会母亲内心的感受,读出怀念之情。
2.提问: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预设: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教师相机板书(思乡情)追问: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预设:以回忆“桂花雨”作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就是通过描写这一件又一件美好的回忆,一个又一个和桂花有关的事情,来寄托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感的。
现在你再看到桂花雨这个题目时,眼前又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呢?我想你可能看到了一位满眼都是乡愁的老人,时时回忆着自己的故乡,用颤抖的手记录下来童年美好的回忆,这就是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资料补充和课后资料链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来抒发思乡感情的表达方法。
)3.主题概括。
四、巩固练习,布置作业1.课堂演练。
2.布置作业:(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阅读琦君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搜集更多的阅读材料,更有利于走近作者,体会作者那浓浓的思乡情。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依据本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有舍有得,大体呈现三步走:品香,知乐,悟情。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心情,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通过读、想、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当时作者的兴奋和欢乐,学生也在这样的设计中和作者感同身受,这也为接下来的悟情打下基础。
3《桂花雨》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教材分析】《桂花雨》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是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作品,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既应和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又暗含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习惯,能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不能很好的整体把握课文,对课文中描写的情境感知有难度,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的引导,通过阅读进行情境的想象,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把握来剖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作者那份如丝雨般的思乡情怀对于没有远离故土的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课题】3.桂花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浸、缠、挑”等字词的意思。
2.通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作者摇桂花时的情景,抓住关键词句,用心感受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回忆。
3.初步了解文中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1.抓住描写桂花香气的语句,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1.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情感。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桂花雨》第2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
1.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
(1)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桂花和桂花雨?用“~~”画出。
(2)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在旁边做上简要的批注。
2.生交流:
(1)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8.月是故乡明,花是故土香,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
感谢琦君,用妙曼的文笔,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美妙,故乡的美丽,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再一次朗读题目,把这场缤纷愉悦、清香四溢的桂花雨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摇花乐 花雨香
思乡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PPT
此情此景,真是令人——快乐,兴奋,激动,沉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那份独特的摇花乐和花雨美。(学生有感情地齐声诵读。)
⑤沐浴着这场桂花雨,呼吸着桂花醉人的香气,感受着这种快乐的还有谁?
(作者的父亲,母亲,乡亲们,还有院子里的家禽)(孩子们很善于观察)。
⑥这样开心快乐的童年,难怪作者在最后写到——“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2.每年中秋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桂花飘香的季节,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还有母亲的那句话(引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难道,这里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摇花的乐趣和桂花雨的美丽吧!
《桂花雨》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据题提问:读了桂花雨,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请你按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个课题。
3、如此美丽的桂花雨是多么令人怀念啊,课文哪里说明了作者对桂花雨的怀念?(引入最后一段)4、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5、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感受“摇花乐”。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
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
2、讨论交流(出示几个句子)(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讨论点: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读好这句话桂花已经开了,当我看见这满树的桂花,一阵风吹过来心想被风吹落在泥土里香味就差多了,于是我赶紧跑回家问母亲,读第二天,当我看到谢落在泥土里的桂花,于是我赶紧跑回家问母亲,读第三天,当我看到天空乌云密布,云脚长毛时,我赶紧跑回家问母亲,读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b、由这几个动词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说说表情和动作)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a、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脖子里、身上,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桂花雨》的主旨,领悟诗歌的意境。
2.能够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能够模仿课文写下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主旨,提炼诗歌意境。
•难点:理解或解读诗歌中含蓄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文《桂花雨》的课件或教材。
2.课堂展示板或白板。
3.学生用书和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师生共同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与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课文朗读:操练课文,让学生熟悉诗歌的语言。
2.导入课文: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3.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理解其中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出现的难点词语或句子。
2.展示分享: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共同学习、交流。
四、课文赏析(15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赏析,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2.课文解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五、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或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学生成绩普遍较好,但有少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意境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辅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情感体验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扩展阅读•祝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望庐山瀑布》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主旨。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描绘。
2.难点: 故事主旨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设计3.1 导入新课通过访谈和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桂花雨的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讲了一首诗,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回答)好,今天我们将学习桂花雨这个故事。
在课文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地方和诗歌相似呢?(学生回答)请单个同学用简短的话说一下,我们一起听。
(学生回答)3.2 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读课文,让学生尝试自己找答案,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3.3 三人合作,分析人物性格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分析故事中的三个人物——姐姐、弟弟、母亲的性格特征,提供书本、白纸,鼓励学生用描绘和绘画的方式表达。
学生需要理解并运用词汇和语言进行描述。
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以及探究创造力。
3.4 田字格读后感让学生用田字格表达一下自己对故事情节和主旨的理解和反思,提高语文书写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教师评估4.1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故事情节和主旨的理解和表达,用语言和文字评价自己的合作学习和思考学习。
4.2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表演、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通过本课,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桂花雨的故事情节,并探讨人物性格的特点,理解故事主旨,多角度阅读和思考,并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 “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点点桂花雨
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
教学反思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桂花”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设计意图:把重点句子的理解作为重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乡情感,并给学生带来深切的体验。综合采用各种阅读方式,有利于学生更深地把握课文内容,加深情感体验。】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听写生字词。
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 婆婆 浸入 尤其 缠着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
六、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设计意图: “写一写”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的一个有效的办法,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导入这个环节,能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加以巩固,同时对这节课是一个有效的衔接。】
【设计意图:听写这个环节的设计,能检验同学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查学生课下学习的情况。】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 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 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从母亲的语言等描写入手,让学生们反复朗读,从而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美中不足的是对于有些地方,我管得过多,引导得过多。在引导过程中,往往我说了一半,学生们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这是我的不足,我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美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