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古典舞论文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古典舞论文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古典舞论文: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摘要:随着中国社会及其文化的不断转型,中国当代舞蹈的生态在人文环境、艺术标准和社会审美感知等方面,均发生了不小的擅变。

处于中国舞蹈前沿领域的中国古典舞,走到今天也处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新审视自己、审慎考量自己未来走势的关键时刻。

在今天的中国古典舞领域中,思想空前的活跃,某些新的探索对固有的认识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对此,本文从中国古典舞身韵入手,谈及审美与教学,以期为古典舞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审美教学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概述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中国古典舞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

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她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她非常强调身心互融、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神韵。

身韵是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意蕴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身法与韵律的总称,是舞者外部的技法范畴与表演的内涵的有机结合。

中国古典舞在不断的追求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身韵成为体现她精神和肢体所追寻的核心。

身韵中的一些基本符号,如提、沉、冲、靠、移等,都可以成为动作结构的研究对象。

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这些方面构成了身韵语言的内部结构,加上身韵“形、神、劲、律”的表现方式,使她具有了中国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学。

以舞蹈《大漠孤行》来说,它便是因为融入了“劲”这一元素而变得于以往其他作品大有区别,与以往相区别的是,《大漠孤行》的语言增加了刚性质感的表现,作品所营造出强弱、刚柔、力度、飘逸、灵动、稳重和突变等不同的效应,时而高山坠石、千里阵云、忽而春蚕吐丝、绵里藏针的舞蹈形象、形式之美,令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浅谈中国古典舞气韵之美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舞气韵之美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浅谈中国古典舞气韵之美学生姓名所在专业所在班级申请学位文学学士指导教师副指导教师职称答辩时间目录摘要 (I)前言 (1)1 何为古典舞? (1)2 何为气韵? (2)3 古典舞气韵之美的相关表现 (4)3.1 中国古典舞可以表现出力度的刚柔相济之美。

(4)3.2 中国古典舞可以表现出形神兼备之美 (5)3.3 中国古典舞可以表现出飘逸脱俗之美 (5)3.4 中国古典舞可以表现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境之美 (6)结语 (7)鸣谢 (9)参考文献 (10)摘要气韵是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审美特点所在。

中国古典舞中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就是“气韵”,“气”、“韵”分别统领着教学、舞台表演中的“神”、“形”。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众多的节奏变化中形成平衡,内与外的和谐统一。

中国古典舞中的四大要素意、气、力、形四者是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的。

气韵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追求,它包括了对宇宙万物的本体认识、对生命的感悟,还包括了艺术家自我的风姿神韵、人格意识、生活态度等,又是贯穿在艺术作品中显示的只可意会却无法言传的内容。

本文从古典舞表演方式、蕴含美的几方面特质来探讨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气韵;美学中国古典舞的气韵之美前言中国古典舞这种舞蹈名称是近现代才形成并在专业领域逐渐使用的,这种舞蹈表演方式的精神内涵是非常悠久、浓郁的。

它以戏曲舞蹈、中华武术为主要表演基础,其贯穿了中国民间舞蹈、西方的芭蕾舞蹈和现代舞等多种舞蹈形式发展并建立起来的,用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态体现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及舞蹈的美学意韵。

气韵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审美特点所在。

在我国唐代,张彦远将气韵作为一切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从中国古代至今的所有传统艺术的发展来看,气韵作为我国的美学范畴是独有的。

浅淡中国古典舞论文

浅淡中国古典舞论文

浅淡中国古典舞论文浅淡中国古典舞论文摘要:“中国古典舞”是我们各民族代代流传至今的古代具有典范意义的舞蹈,?是历代舞人经过不断实践演化和提升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

中华五千年丰硕的文化底蕴,自古就有歌舞的传布,以其美妙之旋律,美丽之舞姿,让人心旷神怡。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身韵特征;古典舞与书法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在中国舞蹈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为中国舞蹈的艺术典范。

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它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从戏曲舞蹈、武术身法和芭蕾舞步中提取精华,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经过历代表演家的调整、提炼和创新,长期流传下来,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的舞蹈。

它的诞生与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尊崇,显示出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独特风韵。

中国古典舞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外形到内涵突破局限,整理和创造出了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

一、中国古典舞的技巧的特点中国古典舞在技巧上一般默示为弹性节奏和点线连系的特点。

表此刻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心赶,或是两头赶中心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

是以,所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则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顿挫顿挫、点线连系等,中国古典舞根基练习中的扭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首要特色。

二、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的艺术特征中国古典舞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外形到内涵突破局限,整理和创造出了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更创建了古典舞的身韵。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

俗话说“无韵则神死,少韵则风格无”,身韵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

“身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在形体动作上要求以神似为主,主张将身法与韵律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二是展现出神形兼备的审美特点,集中体现古典舞的形神统一。

中国古典舞历史文化论文

中国古典舞历史文化论文

中国古典舞历史文化论文一、中国古代舞蹈形态秉承的历史文化精神中国古代舞蹈不同的时期的形态都或多或少的对戏曲舞蹈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戏曲艺术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借助于舞蹈,而且使舞蹈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之所以称戏曲艺术是中国古典舞的终结形态,也正是因为它融合了中国古代舞蹈从上古巫乐到宫廷舞蹈再到民间歌舞表演形式的精华,并能集中体现我们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的舞蹈形态。

“圆流周转”的运动时空观。

从戏曲舞蹈运动方式来看,包含着“欲左先右”“圆弧轨迹”的运行,并且还包含有“反复其道”“极则复反”的宇宙时空运行规律。

比如:“拉山膀”“云手”“圆场步”等一系列的画圆动势。

这样的动作形态正好与道家的“阴阳转化”不谋而合。

可以说戏曲舞蹈的动作是糅合了中国古代思想发展而来的,这种“圆流周转”的运动时空观是戏曲艺术沉积的历史文化精神之一。

“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

因为这种独有的“圆”的运动方式是寄附于人体之上的,在戏曲舞蹈形态中还会沉积我们民族的人体审美观。

中国古典舞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通过对人体的限制来体现“行云流水”的审美意象。

所谓“得意忘形”,是不注重人的外观体态而重人的内在品行,这就与西方崇尚自然美、爱好人体艺术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差异。

不过这种对文化审美的限制也导致了在服饰上对人体的限制,演变到最后则成为了对女性身心有极度破坏的“缠足”。

二、中国古代舞蹈表演形式对当今古典舞发展的利与弊中国古代舞蹈在从民间向宫廷和古典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把歌舞乐完全的分离,而是更好的吸收了这一经典的结合方式,有了更高层次的观赏价值。

不仅是中国,亚洲舞蹈的表演形式也在发展中趋向于三位一体的传承,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朝鲜宫廷的“唐乐呈才”。

从古到今“歌舞”两个字从来分不开,人们不管是在节庆活动时,表达爱情时,表达丰收的喜悦时,还是在祭祀、仪式活动中,都会出现舞者边跳边唱的场景,很多活动中舞者还会拿着民族乐器,边奏边舞蹈,或是众人在旁边边唱边奏乐,舞者在中央舞蹈,这样充分调动了群众的情绪,让每个人把自己的喜悦和情感宣泄出来,自娱性强。

中国古典舞身韵之神的特征论文

中国古典舞身韵之神的特征论文

中国古典舞身韵之神的特征论文中国古典舞身韵之神的特征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艺术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中,往往能够体现出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氛围,其中包含了一些独特的特征,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舞蹈形式、神韵表达和艺术内涵等方面论述中国古典舞的特征。

一、舞蹈形式的特点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形式通常采用线性动作和对称构图的方式,强调整体的和谐美感。

舞者身姿直立,姿态端庄,舞步轻盈而优美。

通过优雅的动作和曲线的延伸,展现出舞者身体的柔韧性和谐和统一的美感。

此外,中国古典舞还注重空间感的呈现,通过舞台设计和舞者的移动,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蹈空间的变化和扩展,增强表演的视觉冲击力。

二、神韵表达的特征中国古典舞以表达情感和精神感受为主要目的,注重舞者的内心世界与外在形象的结合。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通过精准而流畅的动作,表达出汩汩而不断涌动的神韵。

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核心特征之一,它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

舞者的动作力求精准、细腻、自然,通过舞姿的起伏、转折和变化来展示情感的起伏、冲突和转变,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情感的流动。

三、艺术内涵的特质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内涵丰富而深厚,蕴含了众多的文化元素和哲学思想。

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寓意深远的主题,如“仙境之旅”、“对天地万物的敬畏”等。

舞蹈剧目中的人物角色往往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意义,通过舞者的动作和神情来诠释这种意义,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能够思考和感受到更多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舞的音乐也是其艺术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典舞的音乐通常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结合,通过乐曲的旋律和节奏来与舞蹈动作相对应,进一步表达舞者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打造了一个多维度的艺术场景,使观众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到中国古典舞所传递的情感和美感。

结语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神韵表达和艺术内涵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中国古典舞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舞蹈形式,凝结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国古典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下面将为大家介绍6篇最新的舞蹈论文,探讨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以及其演变过程。

1. 《中国古典舞中的身体表现形式》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中的身体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舞者的姿势、动作以及舞蹈技巧对古典舞艺术的重要性。

论文提出了通过塑造舞者身体图像,达到情感与意境的表达,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

2. 《大唐古典舞的传承与创新》该论文通过对大唐古典舞的传承与创新进行研究,探讨了古典舞在大唐时期的盛行情况以及其在现代的发展和变化。

论文指出,古典舞在传承中保留了古代的经典元素,同时注入了现代化的舞蹈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3. 《中国古典舞的服饰与化妆艺术》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服饰与化妆艺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古典舞中服饰和化妆的设计原则和表现手法。

论文指出,服饰和化妆在古典舞中起到了突出舞者形象、凸显角色性格以及营造氛围的重要作用,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艺术画面。

4. 《中国古典舞音乐的美学特征》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音乐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音乐与舞蹈的紧密关系以及音乐在古典舞中的独特表现方式。

论文指出,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情感的融合,为古典舞注入了生命力和情感,使观众在欣赏古典舞的同时能够获得美的享受。

5. 《中国古典舞剧的叙事与情感表达》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剧的叙事与情感表达进行研究,分析了古典舞剧中故事情节的构建和情感表达的手法。

论文指出,中国古典舞剧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使观众在观看舞剧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物的悲欢离合,增强了舞剧的艺术感染力。

6. 《中国古典舞的国际传播与交流》该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国际传播与交流进行研究,探讨了中国古典舞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中国古典舞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舞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舞参考文献中国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

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中国古典舞范本一:1 高伟;雷娟;;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中“元素”教学的积极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2 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2期3 金浩;;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后身韵时段”[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3期4 季鹰;;对身韵教学在中国古典舞学科中功能与价值的再认识[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3期5 刘曼利;;从《扇舞丹青》看“舞蹈呼吸”[J];剧影月报;2006年04期6 杨瑞燕;;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基础教学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年S1期7 汪丽红;;谈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与基础训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8 任亦男;;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9 陈煜芳;;试谈当前高校中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03期中国古典舞参考文献范本二:1.资华筠:《舞蹈生态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

2.资华筠、王宁、资民筠、高春林:《舞蹈生态学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3.叶宁:《舞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

4.董锡玖:《敦煌舞蹈》,新疆摄影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5.董锡玖、刘俊骧:《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湖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科研课题论文:33413 古典舞蹈《秦俑魂》中的艺术赏析

科研课题论文:33413 古典舞蹈《秦俑魂》中的艺术赏析

艺术理论论文古典舞蹈《秦俑魂》中的艺术赏析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xx年,表演者,黄豆豆,作品是根据四人舞蹈《秦王点兵》而改编成的单人舞蹈,并在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荣获金奖,获得观众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作品中展示出中国古典舞蹈动作的规范、鲜明的民族色彩、严谨科学的语言等艺术特征。

将华夏的时代精神发挥到极致,使整部作品表现出浓烈的民族色彩和民族情感,其中本作品展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尤为明显。

舞蹈《秦俑魂》中采用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打击乐器“鼓”,在中国古代“击鼓”有着重要作用。

战场杀敌,击鼓助威,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特例。

本作品采用击鼓而舞的方式,把古代战场奋勇杀敌的气氛发挥的淋淋尽致,表演氛围深深地感染着观众。

本作品的节奏感上也很突出,这也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特点是分不开的,所形成的舞蹈动作、内在节奏、吞吐、动静、提沉、相结合,从而产生我们所熟悉的动律与神韵。

《秦俑魂》中,演员服装没有采用大众化的长袖、大褂这种与戏曲艺术类似的服饰,而是根据作品的主题,给演员穿上了更加形象化的士兵盔甲的服装。

舞台上的表演效果更是使观众耳目一新,直接展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兵马俑苏醒的那一瞬间,砖制的盔甲片片碎裂,兵马桶冲出束缚,突破石俑,这些道具的应用更为巧妙。

士兵与盔甲的结合,这种表达方式,直奔主题,使舞台上的表演深化,更能突出的表现中华民族这种不屈不饶的民族气节与民族精神。

虽然中国古典舞是以戏曲艺术为基础,但是他们在训练方法和表演形式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戏曲要求腿功、腰功、勾脚训练,舞姿多以唱、打、翻为主,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不仅要求腿功、腰功、还要绷脚训练,同时还要求各个关节的灵活运用,舞姿丰富多彩,表演形式多以舞蹈动作为主,纯舞蹈才是中国古典舞的本质。

戏曲艺术大量运用生活动作来表达作品,根据作品的需要,还要有跳跃、翻腾等动作,最显著的是将手语动作发展成为舞蹈动作,这也是戏曲艺术固有的表演形式。

中国古典舞议论文

中国古典舞议论文

中国古典舞议论文
中国古典舞议论文
古典舞一般都是在民间舞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家的提炼、加工和创造而逐渐形成的舞蹈。

因此,古典舞都有一整套规范化、程式化的表演动作及技巧,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封建社会。

自宋代后,中国的歌、舞、剧相结合的戏曲艺术兴起。

后来,古典舞逐渐被戏曲所吸收、融合,至今大多保存在中国戏曲艺术里,从中大致可以看出它的风格、特点。

中国古典舞在表演动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法则,讲究外在的手、眼、身、法、步与内在意、劲、精、气、神的合一,手一指、目一视、足一抬都要与整个身体协调。

注重身韵、气韵、音韵、神韵的整体韵律性和俯仰、屈伸、开合、顿挫的鲜明节奏感,以及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物我一体、身心合一的美学追求。

同时,动作从运动到静止都离不开“曲”和“圆”,即遵守欲进先退,欲伸先屈,欲起先伏,欲高先低,欲直先迂的原则。

比如,手要向左指,行就要先往右略略运一下,然后再转向左方。

动作线条必圆浑完整,如做一个“云手”动作,要像天上的云彩变幻那样,随风流动,轻盈美观。

中国古典舞在表现手法上讲究集中、洗练、夸张、虚拟。

虚拟是没有实物的表演,比如,一个人只拿一根马鞭,就能一会儿表现战马飞奔,四蹄腾空;一会儿表现信马由缰,缓缓而行。

手握一柄船桨,不仅要表现出是在行船,而且还要表现出是逆水上行还是顺水而下。

虚拟把生活中有特征性、代表性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从而引起观众的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

只要两三个人就可代表着千军万马,只在舞台上走五六步就可以表示越过万水千山,这就是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中国古典舞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舞蹈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精妙的技巧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发展中国古典舞,许多学者、艺术家和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介绍6篇最新的舞蹈论文,旨在展示中国古典舞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第一篇论文:《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演变及其艺术特点》这篇论文主要回顾了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演变,并探讨了其艺术特点。

该论文指出,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宫廷舞蹈,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舞蹈动作、舞台设备和音乐伴奏的研究,该论文总结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点,包括优雅、华丽、富有象征意义等。

第二篇论文:《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技巧与艺术表达》这篇论文研究了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技巧和艺术表达。

论文中提到,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技巧包括身体的平衡、协调和柔韧性,以及手势、眼神等细节的处理。

通过对一些经典古典舞剧的分析,该论文探讨了中国古典舞在艺术表达方面的独特之处,例如通过身体语言传达情感和故事。

第三篇论文:《中国古典舞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挑战》这篇论文探讨了中国古典舞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论文指出,尽管中国古典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但在现代社会中,它面临着来自其他形式舞蹈的竞争和丧失受众的问题。

该论文提出了促进中国古典舞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推广、提高教育和培训水平等。

第四篇论文:《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舞蹈的对比研究》这篇论文通过对比研究中国古典舞和西方舞蹈,探讨了它们在艺术风格、舞蹈技巧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该论文发现,中国古典舞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而西方舞蹈注重肢体的力量和张力。

通过对二者的对比研究,该论文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导致了这些差异。

第五篇论文:《中国古典舞的教育价值与培养策略》这篇论文探讨了中国古典舞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和培养策略。

论文中提到,中国古典舞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古典舞论文精选6篇最新舞蹈论文艺术论文1.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源远流长。

本论文将探讨中国古典舞的起源与发展,从古代宫廷舞到现代剧院舞蹈,分析其艺术风格、舞蹈技巧以及舞蹈编排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舞蹈专家的采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舞的独特之处。

2. 《中国古典舞的表演艺术与技巧》中国古典舞的表演艺术与技巧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本论文将讨论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并探讨其在舞台表演中的应用。

通过对优秀舞者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中国古典舞的优美之处以及表演技巧的重要性。

3. 《中国古典舞的表演风格与艺术表达》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本论文将分析中国古典舞的表演风格,包括身姿、手势、表情以及舞蹈配乐的协调性。

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表达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到其对情感、故事和文化传承的表达。

4. 《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与传统气息》中国古典舞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舞蹈编排和表演中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气息。

本论文将研究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舞蹈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舞蹈剧目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舞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5. 《中国古典舞对现代舞蹈的影响与启示》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对现代舞蹈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启示。

本论文将探讨中国古典舞对现代舞蹈技巧、表演风格以及舞蹈创作的影响,并分析两者之间的融合与创新。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现代舞蹈领域中的价值。

6. 《中国古典舞在国际舞台的传播与发展》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独特而又优美的舞蹈形式,正在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本论文将研究中国古典舞在国际舞蹈界的传播与发展,探讨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通过对国际舞蹈团体、演出活动以及舞蹈交流项目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国际影响和发展前景。

浅论中国古典舞(学术论文)

浅论中国古典舞(学术论文)

浅论中国古典舞——《千手观音》的艺术魅力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的传统舞蹈,主要是借鉴了中国的民族传统艺术戏曲,并且加入了武术、芭蕾等原形的成分,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舞蹈。

中国古代历史上对舞蹈有着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古代女子。

舞蹈于古代女子说是一种必要的表现。

在古代的美女画卷上,有很多美女都有着舞蹈的高超造诣,如西施的“响屐舞”、赵飞燕轻盈的舞蹈、杨玉环的“霓裳羽衣舞”……中国古典舞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且最终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科,并且逐渐走向成熟。

一、中国古典舞浅析(一)、表现风格“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其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身韵”的表现手段包括形、神、韵、律四方面。

1、形“形”就是舞蹈自身的外在表现,是属于舞蹈技巧的部分。

中国古典舞蹈在“形”方面强调“圆”、“曲”、“拧”等方面,其技巧有着芭蕾舞的基础,但又不同于芭蕾舞。

其在不同部位的特定要求上都蕴含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和”与婉转特色,而且表现出躯体的曲线美,就像是在《千手观音》中,舞者大部分都是躯体弯曲的,更显现出躯体的曲线线条美。

2、神“神”主要是指舞者在舞蹈当中表现出的神态特征,不同的舞蹈都有着不同的神态,可以很好的表现出舞蹈的内涵。

在“神”方面,中国古典舞主要是吸取中国戏曲的表现神态的内涵,从而更加丰富了舞蹈本身的涵义。

3、韵律“韵律”通常指的是在舞蹈过程中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感觉,其主要强调的不仅仅是“圆”、“曲”、“拧”的外在表现,还强调“倾”、“收”、“放”、“含”和“仰”。

(二)、审美特征中国古典舞最主要的审美特征就是“圆”的塑造。

在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中,“圆”代表着和谐、和睦的涵义。

因此,在很多的古典舞蹈当中,都是有着“圆”的塑造,舞蹈中的曲线也是尽量表现着“圆”的特征。

其中韵律当中的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含、仰”就是“圆形”的动态表现,也称是“划圆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文献综述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文献综述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与提沉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身韵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会逐渐形成民族风格,会逐渐与其他舞蹈逐渐融合形成新型的舞蹈形式。在舞蹈的道路上将会走得更远。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姓名系别音乐系专业音乐学年级2016级专接本班论文题目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7年6月7日主要参考文献1李贝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姓 名
**
系 别
音乐系
专 业
音乐学
年 级
2016级专接本班
论文题目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
指导教师
***
完成时间
2017 年6 月 7 日
学者对古典舞身韵的核心要素-提沉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沉是中国古典舞中非常难掌握的基本功。赵文静(2005)在《浅谈舞蹈的呼吸》一文中将舞蹈的呼吸分为三种类型上、中、下三式呼吸。同时她认为上式呼吸的效率是最高的。古典舞中的呼吸时最难掌握的,呼吸必须与舞蹈的动作协调一致。李玲玲(2009)提出了古典舞提沉的正确方法。她认为古典舞的呼吸应该在动作之前,呼吸驱动动作,呼气的大小可以决定气的波及范围。吕靖(2014)认为在身韵训练中提沉首先是源于舞者的内心,他用了一句贴切的话形容了他的这一观点“心里没有,身上白走”,古典舞强调“起于心,发于腰”,说明了舞者的呼吸时由腰部带动的。
对身韵学者们基本上都肯定了它的作用与意义。但是对身韵的表现形态学者们还存在分歧。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的评论中说道,中国的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动作标准,没有表现出感情色彩,好像被强迫表演一样,而外国的舞蹈虽然比较松散,但是能让人从中看出舞者的感情。这个评论也就充分说明了没有身韵依托的舞蹈是比较死板、呆滞的,是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的。胡昭昉(2004)在硕士毕业论文中分析了身韵的外部形态表现(拧、倾、圆、曲)和动作要素内涵(形、神、劲、律)。他认为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生命所在。史佳琪(2008)认为“形”是身韵的外部表现,并将身韵之“形”在胡昭昉的基础上增加了“仰、俯、翻、卷”四个部分,这是在身韵上的发展。并强调了“劲”在动作结束之时的重要性,同时点出了古典舞非常注重舞蹈结束之前的瞬间动作处理。韩丽(2009)提出中国古典舞是“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的完美结合。并将身韵的内涵进行了扩大,她认为身韵应该追求“行、神、劲、律、气、意”的完美结合。

210992135_曲径通幽——论中国古典舞之诗性表达

210992135_曲径通幽——论中国古典舞之诗性表达

DANCE FASHION 2023漫谈DANCE FASHION 1.何为中国古典舞与诗性表达要想明晰中国古典舞之诗性表达的含义,就得先明确中国古典舞和诗性表达的概念。

首先,何谓古典舞?“古”即古代的、传统的,“典”即典范的、典型的,“古典”被理解为代表过去文化特色的一种正统和典范,是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典舞并非古代舞,囿于历史原因,加上舞蹈传承的特殊性,古代舞没能完整保存下来。

而中国古典舞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丰厚的传统舞蹈艺术基础上创建的新学科,是融合古今的产物,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已经形成一套趋于成熟的、中华民族自己的、独立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

其次,何谓诗性表达?“诗”,其本义指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

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以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词为代表,其凝练程度空前绝后,以深广隽永的文字描绘唯美的意象。

诗歌注重运用典型的文字语言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诗人往往字斟句酌、精益求精,萃取最精练的文字,使诗歌成为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

诗歌所具有的意境美令人咀不尽、味无穷,给欣赏主体带来意味悠远的美感。

诗性,狭义地讲是指诗歌的特性,广义地说是指与逻辑性相对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本文所讲的诗性自然是广义上的。

由此笔者将诗性表达概括为“如同诗歌一般观之始止有端,读来绵长隽永,思后意象深远,终则回味无穷”。

2.中国古典舞如何诗性表达中国古典舞分为四大流派,分别为身韵、汉唐、敦煌和昆舞,本文主要针对汉唐和身韵两个流派展开叙述,在迄今为止的中国古典舞作品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汉唐群舞作品和历届“桃李杯”女子独舞作品。

通过剖析部分代表作品以领略古典舞的美感,深层次地体会中国古典舞如何进行诗性表达。

图一孙颖作品《踏歌》2.1气韵生动的汉唐群舞说起古色古香的舞蹈,汉唐舞蹈是古代舞蹈的复刻,是历史的缩影。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论文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论文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论文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论文【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艺术瑰宝之一,在我国舞蹈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我国舞蹈的代表舞种,而身韵则是我国古典舞的精髓所在,所以对其进行研究就抓住了我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和主要内容。

本文中,笔者结合相关的古典舞研究理论和表演实践,分析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含义,并从形、神、劲、律四个方面探究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希望能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观赏性;表现风格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含义分析古典舞是我国的传统舞蹈,作为我国艺术文化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符号。

古典舞的根基是民族民间舞,然后再经过一些专业人士的打磨、改善、提炼和创新形成的,其中加入了一些中华武术、戏曲和芭蕾的成分,彰显了一定的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

中国古典舞蕴含着一定的中华文化,但是它既不是古代舞蹈,也不是戏曲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审美性。

而“身韵”则是中国古典舞舞蹈的本体观和舞蹈方法论,对其进行研究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舞蹈表扬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身韵”的出现使得中国古典舞更具有识别性和独立性,使得中国古典舞摆脱了戏曲的束缚,成为了一项独立的舞蹈种类。

至于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其含义是显而易见的,“身”就是表演的身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舞蹈的外部表现技法,而“韵”则是韵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

身韵的出现和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使得古典舞形成了自身的舞蹈模式和表现手法,具备了较为明显的特征,身韵的存在也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创作和表演更规范,更能彰显其中的艺术美。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具有自身的特性,比如神似的形体动作、神形兼备的审美观点等。

二、“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价值研究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的象征符号,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华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

而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古典舞的发展,身韵也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所在,因此身韵的创立和发展对中国古典舞具有一定的价值。

浅谈中国古典舞技巧的特点文献综述.pdf

浅谈中国古典舞技巧的特点文献综述.pdf
四、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通过对以上众多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对古典舞的研究很全面,对中国古典舞的 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西方现代舞技法在舞蹈创作中的普及和运用,中国古典 舞的舞蹈创作已经开始走进了“茫然”,当代诸多的年轻舞蹈编导在创作古典舞蹈时已在 怀疑并消弱中国古典舞中所蕴含的最宝贵的“古典精神”。另外,中国古典舞更多的是将 戏曲中的元素扩大话了,而丢弃了古典舞自身的传统的一些东西。现今的古典舞却越来越 摒弃了这个信仰,摒弃了传统,一味的要求创新。一切的创新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从根本上把握古典舞的精神所在才能更好的理解它其中包含的文化含义。很多舞者 仍然停留在,转练技艺、不修神韵的状态,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在动作技巧上做了很多功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含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主要成果、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内容,字 数不少于 2000 字,力求内容切题,具综合归纳性) 旺旺名:bjm619323 一、理论概述
1.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上古周朝,宫廷就专门设立舞蹈机构,集中遴选并 培养优秀舞蹈人员,随着历史车轮缓缓前进,古典舞也在不断发展,如今,伴随着西方现 代舞技法在舞蹈创作中的普及和运用,我国古典舞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马佳在《浅谈对中国古典舞的认识》(《音乐生活》2007 年第 5 期)中指出,“中国古典 舞”,是我们各民族代代流传至今的古代具有典范意义的舞蹈,是历代舞人经过不断实践 演化和提升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可惜却在后来理学的侄桔下,渐渐无声无息的 消亡殆尽了。这就使得“中国古典舞”传承与教学步履为艰。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人体动态文化,是中国舞蹈中最传统、最具代表性、最精湛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代朴素辨证 思维所揭示的审美原则,以及古典舞形、神、劲、律的整体系统训练,身体形态讲究的“圆曲 拧倾”、身韵动率讲究的“提沉冲靠含腆移”,从中得出中国古典舞形体动态和空间构图上 追求一种“线条的圆形流动之美”。 张洋在《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浅说》(《魅力中国》 2010 年第 9 期)中指出,中国古典舞 “身韵 ”脱胎于戏曲“身段”而又成为独立的“舞 蹈本体”。“身韵 ” 作为一门课程不仅是自身独成系统,而且为整个中国古典学科的文 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 这使得该学科在民族舞演员的培养上,在当代中国古典舞作品的创 作上能大踏步迈进。王珂在《浅谈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所具有的特性》(《戏剧之家(上半 月)》2011 年第 2 期)中指出,古典舞必须要从身韵中的提、沉、冲、靠、含、腆、移、 旁提的动律元素以及呼吸的运用,“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从 而形成古典舞中的细腻柔和、刚柔并济的美感所在。以“形、神、劲、律”一一阐述身韵 在古典舞之魅力所在,“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在长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破其形、 扬其神”的实现,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体现。王凡在《浅谈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魅力》 (《大舞台》2010 年第 6 期)中指出,中国古典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现代 舞蹈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把握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古典舞蹈 的艺术魅力,对促进中国现代舞蹈艺术创新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舞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

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
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中国古典舞范本一:
1高伟;雷娟;;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中元素”教学的积极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 年05 期
2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金浩;;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后身韵时段”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季鹰;;对身韵教学在中国古典舞学科中功能与价值的再认识[J];北京舞蹈学院学
报;2007 年03 期
5刘曼利;;从《扇舞丹青》看舞蹈呼吸” [J剧影月报;2006年04期
6杨瑞燕;;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基础教学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 年S1 期
7汪丽红;;谈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与基础训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任亦男;;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01 期
9陈煜芳;;试谈当前高校中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03期
中国古典舞参考文献范本二:
1. 资华筠:《舞蹈生态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年版。

2. 资华筠、王宁、资民筠、高春林:《舞蹈生态学导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年版。

3. 叶宁:《舞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 年版。

4. 董锡玖:《敦煌舞蹈》,新疆摄影美术出版社1992 年版。

5. 董锡玖、刘俊骧:《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湖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6. 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年版。

7. 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1846-1996)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年版。

8. 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9. 王克芬:《中国舞蹈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年版。

10. 吕艺生:《舞蹈美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11. 吕艺生:《舞蹈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年版。

12. 冯双白:《怎样欣赏舞蹈》,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年版。

13. 冯双白:《中国现当代舞蹈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年版。

14. 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年版。

15. 冯双白:《五代宋辽金夏舞蹈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16. 冯双白:《清代舞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17. 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 年版。

18. 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年版。

19. 孙颖:《中国汉唐古典舞基训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年版。

20. 孙颖:《中国汉代舞蹈概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年版。

21. 高金荣:《敦煌舞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年版。

22. 罗斌:《“和”:中国古典舞的内在品格》,《中国艺术报》2006 年11 月27 日
23. 于平编著:《中国舞蹈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年版。

24. 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25. 于平:《舞蹈形态学》,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1998 年。

26. 袁禾:《中国舞蹈美学》,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

27. 袁禾:《中国舞蹈意象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年版。

28. 刘建:《无声的言说》,民族出版社2001 年版。

29. 刘建、田丽萍、田培培:《汉画像舞蹈图像的表达》,民族出版社2011 年版
30. 欧建平:《世界艺术史舞蹈卷》,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

31. 欧建平:《舞蹈美学》,东方出版社1997 年版。

32. 杰伊弗里曼著,欧建平、宁玲译:《当代西方舞蹈美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 年版。

33. 杨鸥:《舞蹈训练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年版。

34. 江东:《印度舞蹈通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年版。

35. 邵未秋:《中国古典舞袖舞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年版。

36. 史敏:《敦煌舞蹈教程》,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 年版。

37. 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泉州传统戏曲丛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年版。

38. 梅兰芳纪念馆编:《梅兰芳表演艺术图影》,外文出版社2004 年版。

39.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40.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年版。

41.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42. 约翰马丁著,欧建平译:《舞蹈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43. 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44. 周育德:《中国戏曲文化》,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年版。

45. 葛兰言著,汪润译:《中国人的信仰》,哈尔滨出版社2012 年版。

46. 朱立人:《舞蹈美学》,洪叶文化出版公司1994 年版。

47. 林君桓:《当代舞蹈美学》,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 年版。

48. 于海燕:《东方舞苑花絮》,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年版。

49. 张均:《印度婆罗多舞蹈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年版。

50. 熊家泰:《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教材与教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年版。

51. 王伟:《中国古典舞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版。

52. 资华筠:《话说中国舞蹈》,《光明日报》2009 年12 月17 日。

53. 江东:《婆罗多——印度古典舞的“王冠”》,《舞蹈》1998 年第3 期。

54.S夏尔玛:《印度音乐与舞蹈美学》,《舞蹈论丛》1985年第4期。

55. 王克芬:《晚期敦煌壁画舞蹈形象的参考和研究》,《文艺研究》1996 年第2 期
56. 金浩:《论唐满城先生的舞蹈艺术思想》,《舞蹈研究》2004 年第3 期。

57. 金浩:《舞蹈论语——唐满城先生舞学思想实录》,《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 年第 3 期。

58. 金浩:《春华秋实满城留香——追忆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唐满城教授》,《舞蹈》2004 年第9 期。

59. 李婷:《中国古典舞“兰花掌”的表现价值》,《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年第2 期。

60. 张浩:《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 年第4 期
61. 于海燕:《印度舞手势》,《舞蹈论丛》1982 年第3 期。

62. 婆罗多著,黄宝生译:《舞论》,《戏剧艺术》2002 年第5 期。

63. 贺燕云:《对敦煌舞体系的认识》,《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 年第1 期。

64. 廖奔:《东西方文化撞击中的梅兰芳》,《文艺研究》1995 年第1 期。

65. 刘峻骧:《戏曲舞蹈的艺术特征与源流(上)》,《舞蹈艺术》1984 年第8辑。

66. 荀明俐:《文化模式理论的解释力研究——读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
《学术交流》2008 年第9 期。

67. 明文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统舞蹈传承研究——从自然形态到科学化之传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 年。

68. 许锐:《传承与变异互动与创新——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之审美流变与现时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 年。

69. 金浩:《论中国古典舞当代性构建与审美取向》,北京舞蹈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