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古诗文阅读。

灞上①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②此身。

注:①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作者早年屡试不第,进身无门,困居于此。

②致:达到,实现。

1.下面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渲染了凄清、阴冷的氛围。

B.首联中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

C.颔联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再而转到诗中的主人。

“寒灯独夜人”,“寒”与“独”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D.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突出表现环境的寂静:“孤壁野僧邻”,说自己与闲云野鹤般的僧人为邻,突出诗人的处境的孤独。

E. 尾联诗人直接抒发感慨,其中表达的渴望为国效力的豪迈之情与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的相同。

2.诗人寓居灞上,那么,将“寄卧郊扉久”中的“卧”改为“居”,可否?请简要赏析。

【答案】1.DE2.“卧”更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寂寞孤单的常态,也更准确地表明诗人未得起身、未获任用的人生际遇。

抒发诗人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而“居”字却没有,所以不能替换。

【解析】1.D是以动衬静,E与陆游的诗不同。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现出陆游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2.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

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处望神州?”中“神州”指的是长江以南大片的美丽河山。

B.“悠悠”兼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和词人的思绪无穷。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了杜甫《登高》中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词的上片作者登高望远,即景抒情,慨叹千古兴亡之事皆已逝去,唯余滚滚长江向东而流。

D.词的下片通过赞美三国时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表达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2.填空:“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指的是①_____,运用的是②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A2.①士兵②借代【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分析。

A、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不是长江以南地方。

B、C、D说法均无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

“兜鍪”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用“头盔”代指“士兵”,是形象代本体,属于借代手法。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怀?【答案】1.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2.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

【解析】1.考查对诗句含义及作用的理解。

“持节云中,何日谴冯唐”的意思: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释】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

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这首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借________字,将视觉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离别的悲凉之意,通过________字,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2)宋代《艇斋诗话》曾评价舒词“甚有思致”,请结合本词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马戴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注释】①连州,位于广东清远。

(1)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联系全诗,概括“客愁”的原因。

3.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冯延巳几度凤楼同饮宴。

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写情侣的相逢和追忆,忽今忽昔,将眼前和往昔的时间之线交错在一起。

B. 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

C. 过片“蜡烛泪流羌笛怨”画面感极强,既承上片末句喜中含悲又启下片离别之痛。

D. 全词境华辞洁,语淡味浓,情至心苦,哀怨内敛,体现了冯延巳词作的基本特色。

(2)请赏析下片的表现手法。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①辛弃疾千丈崖百丈溪。

孤桐枝上凤偏宜。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以罗贯中《三国演义》为背景,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宋代诗人王质有一首《八声甘州》词: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

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

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

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

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

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

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1)上片中划线句子“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一句提到了哪几个人物?这中间有什么故事?(2)这首词道出了“英雄”的一生。

请从词中所涉及的事件中任选一件(划线句子除外),简要概括时间的情节。

【答案】(1)三个人物:徐庶、庞统、诸葛亮。

人物之间的主要故事(示例参考)有:徐庶走马荐诸葛;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江湖传言“卧龙凤雏,得其一足以安天下”。

(2)示例参考:“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句,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隆中对答,谋划天下大计。

向东攻取荆州,向西掠地益州以为根基,然后连吴抗曹,最后谋求夺取中原,回复汉室。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上片中画线句子涉及到徐庶、诸葛亮、庞统师兄弟三人。

他们三个人都是相知相识的好朋友和同学,他们三个人的才能都差不多,才能做到慧眼识英雄:徐庶举荐诸葛亮,诸葛亮推荐庞统,都说对方的才能在自己之上。

徐庶投了曹营,但是一生不出一个计谋,帮助刘皇叔打败了过几次曹军。

庞统可以说是用他的死,为刘皇叔换来攻占益州的借口和决心。

诸葛亮出山后不负众望拿下荆州,攻占益州。

刘备死后,又凭自己一己之力,保证了蜀汉延续十几年。

据此归纳作答。

(2)根据诗文内容,叙写词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作答。

如:“杂耕渭上”指的是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据武功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对垒。

魏军坚壁不出,诸葛亮即分兵屯田于渭水两岸,和当地居民杂处而耕,作为久驻之计。

再如“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折,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四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郑准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上复山前。

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天。

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岭上云白居易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云郭震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1)请从四首诗中指出感情倾向不同的一项()A. 《云》郑准B. 《云》来鹄C. 《岭上云》白居易D. 《云》郭震(2)请述评第二首来鹄《云》“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两句。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卢国华辛弃疾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

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不动秋光好。

问不知何处着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

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

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

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注释】卢国华:《丽水县志》:“卢彦德,字国华。

”时任福建提刑使。

《福建通志职官志》:“卢彦德,丽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绍熙间任。

”汉代置绣衣使者,均衣绣持节,捕逐盗贼。

宋代提刑使即为其官。

(1)作者运用哪些手法塑造卢国华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2)本词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黎眉州①苏轼胶西②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③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④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人。

②胶西:诸城。

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

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B. 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人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

C. 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

新高中语文语文诗歌鉴赏 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中语文语文诗歌鉴赏  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中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宋·杨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宋·杨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

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

《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 《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

《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 《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 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B解析:(1)B(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收篙停棹”,“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

《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

两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解析】【分析】(1)B项分析不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语都张伞”;“树头花落未成”,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

由此可知,《夜》诗描写的是暮春农村的景色。

【语文】语文 诗歌鉴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语文 诗歌鉴赏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惜别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注释】漫:空,徒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将“愁”字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表明了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

B. 词人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怕登高望月思人而会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C. “燕辞归”与“客尚淹留”是反衬,用燕归反衬客留,从而表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

D. 最后一句用了拟人手法: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答案:A解析:(1)A(2)①秋景凄清;②亲友相别;③功业无望;④羁旅漂泊【解析】【分析】(1)A项,“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错误,原文几个愁的原因中,无法分析出“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根据题目《惜别》可知,最主要是因“亲友相别”。

故选A。

(2)“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作者融情于景,写出秋景的凄清;“离人心上秋”,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凄凉萧索,写出离人相别之愁苦;“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融情于景,含蓄写出自己功业无望的愁怨;“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的愁情。

考生据此容易作答。

故答案为:⑴A;⑵①秋景凄清;②亲友相别;③功业无望;④羁旅漂泊【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人教语文语文诗歌鉴赏 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语文语文诗歌鉴赏  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 律诗B. 小令C. 古体诗D. 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 “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 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3)“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答案:A解析:(1)A(2)D(3)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

诗人并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相烘托,展现江潮远远而来、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充分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解析】【分析】(1)结合诗句内容“弹”“观”“宽”“寒”等分析,本诗属于律诗。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故选A。

(2)D项,“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错误。

“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

故选D。

(3)作答本题,先要描述这两句话的内容,然后加以赏析。

日光、秋云、天空、大海,景象壮观,不是直接写潮,而是写江潮的背景,以海天的壮阔有力地衬托了江潮的壮观,表现出钱塘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20诗歌鉴赏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20诗歌鉴赏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20诗歌鉴赏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寄怀李建勋(唐)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

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

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

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注释】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B. 首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一样,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

C. 颔联中的“闲”字表明作者没有能为建功立业之事忙碌,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

D. 诗歌运用虛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的现实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结起来,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

(2)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B解析:(1)B(2)①客居他乡的思家之情。

首联直接表现了自己客居他乡,在外漂泊,思念家乡却又不能回家的愁苦之情。

②时光飞逝,岁月不居的伤感之情。

“老觉光阴速”看出诗人对时光飞逝、韶华不再的伤感;③世路多艰,功业难成的悲哀之情。

“闲悲世路多”悲叹世路艰难,表明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④感受惠风和畅,见到春意萌发的欣喜之情。

颈联写春风和畅,杨柳依依,雪融化后看到了露出的庭莎,表现出诗人面对萌发的春意的欣喜;⑤想狂眠高歌,一醉解愁的豪放之情。

尾联诗人想要大醉一场,要狂眠、放歌,直接表现出一醉解愁的豪放。

【解析】【分析】(1)B项,“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错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是通过自己遥想兄弟们身上佩戴着茱萸的画面来间接表现出自己的游子处境。

故选B。

(2)从诗歌标题来看,“早春寄怀”交代了时令——早春,同时也点明诗人是在早春“寄怀”;从首联来看,“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前一句点明诗人身处他乡,有心归家却“未得”,后一句“又”点明诗人身在异乡不止一次,正逢早春时节,内心涌起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颔联来看,“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以“光阴速”点明时光流逝之快,“悲”流露出时光飞逝、美好的光阴已经不在的伤感,而“闲”字表明作者没有能为建功立业之事忙碌,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从颈联来看,“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风”是春风,是暖风,“雪”也已尽,露出了庭院里的草,早春萌动的春意让诗人内心涌起喜悦之情;尾联“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欲”意思是“想要”,诗人在这春光之中,在这离家在外的情境之中,想要“醉”,想要“狂眠”,想要“放歌”,流露出豪放之情。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二月二日(唐)白居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①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②(唐)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③,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④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注释)①菜甲:菜初生的叶芽。

②本诗作于854年,即作者只身远赴四川梓州入幕府任职第三年。

③无赖:即无心。

④元亮、亚夫: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和汉代大将周亚夫。

1.“草芽菜甲”和“花须柳眼”都写出了景色_________的特点。

2.两首诗借春景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答案】1.生机勃勃(生机盎然、充满活力)2.相同点:赞叹春天的美好,体现踏春出行的人们快乐融洽的氛围。

不同点:李商隐的诗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宦游在外的辛苦孤独,羁泊天涯的痛苦,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白居易的诗主题情感较为单一。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草芽菜甲一时生”的意思是“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花须柳眼各无赖”的意思是“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都体现了春天的生机。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

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

白居易的诗描写了惊蛰时贵族青年出门踏青的景象,表现了出游的轻松心情;李商隐的诗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清丽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

2.阅读北宋诗人贺铸①的《青玉案》,回答问题。

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⑤。

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烛烛晨明月(节选)佚名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由时间写起,突出时令特征,见出旅途的艰辛,为下文道别做铺垫。

B.三四句描写了江汉奔腾、浮云飞翔之景,依托阔大的境界,表现高远的志向。

C.五至八句通过强调山川阻隔,相距遥远,句句突出“远”字,感情更加浓盛。

D.本诗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感情深沉,风格古朴。

(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对诗中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秋风度①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注)①度:通“渡”,过的意思。
1.“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中最能表达这层感情的是第______联。
2.这首诗是毛泽东喜闻捷报后诗兴大发而作,诗歌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首联。
【答案】
2.这首词中的加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B
2.该句借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将词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常流不息的江水,委婉含蓄地表明了朝代兴起和衰亡的漫长历史。
【解析】
1.B.“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错误,作者俯瞰日夜奔流的长江;追思像江水东流、一去不返的“千古兴亡”事,咏古叹今,抒发自己对中原故土的深切眷念,把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故选B。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中,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发挥想象,说说诗中画线句描绘出了怎样一幅画面?
3.“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可以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永不褪色的亲情;可以把雁视为传递音讯的“使者”;可以用雁来表达雄浑悲壮或凄苦伤悲的审美感受……下列选项中,把雁作为传递音讯“使者”的一项是( )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 (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记游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__________的气象。

2.有人说,次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充满了情趣和理趣。

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3.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答案】1.宁静、欢悦。

2.情趣指的是,所写内容充满了自然趣味,理趣指的是包含了一定的哲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出了诗人游览山西村时所见到得的自然景物变化,同时又包蕴了生活中人们惯常会遇到的一种生活体验,就是在看似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常常出现转机和希望。

3.参考:诗人对村民的热情好客非常感动,也为当地民风的淳朴所感染,希望可以随时随地来体验这种生活。

一日之游诗人意犹未尽,于是,希望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与农民亲密无间感情。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腊酒”是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

“足鸡豚”是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据此可填写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在理解诗句意思上分析作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此联既写出了诗人游览山西村时所见到得的自然景物变化,同时蕴含了生活的哲理:即在看似好像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常常出现新的转机和希望。

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诗歌的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叙写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语文 诗歌鉴赏的专项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语文 诗歌鉴赏的专项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释】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

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

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 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 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直抒内心痛别之情。

D. 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干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情感表现极有层次。

(2)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1)C(2)①夜深风静扶醉欲归时,夜景如画:一轮明月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明如镜(玻璃);②词人以明澈、温静的江月,象征述古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二人友情的纯洁深挚;③以景结情,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解析】【分析】(1)C项,“直抒内心痛别之情”表述错误,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杜牧在他的著名的《扬州》诗中写道:“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直到宋代,此曲仍风行民间。

这种悲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

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绪,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本身作具体描摹很困难。

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离怀别思表现含蓄蕴藉,并非直抒胸臆。

故选C。

(2)诗歌最后两句是“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

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诗句中“乃”的意思为______。

(2)诗句中加点字“乃”与下列句中“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蒙冲斗舰乃.以千数B.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C.尔其勿忘乃.父之志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答案】(1)你,你的(2)C【解析】【详解】(1)此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

“乃”在这里是“你的”。

(2)此题考查的是虚词的含义。

A:就。

B:于是,就。

C:你的。

D:是。

故选C。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2.阅读《渔家傲·秋思》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记录了此地大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奋飞之事,暗含了边塞秋季的萧瑟、荒凉。

B.“长烟”“落日”之后缀以“孤城闭”三字,与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象有所不同。

C.“浊酒一杯家万里”中“一杯”与“万里”形成对比,一杯浊酒销不掉浓重的乡愁,带给人深深的震撼。

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表现出将军与征夫的情绪,加之全词景物的描绘,呈现出典型的婉约风格。

2.古诗文中,常常有乐器出现:如本词中出现的羌笛,作者借助“悠悠”“羌管”描绘出①______的意境;《关雎》中,用“琴瑟”表达“君子”对“窈窕淑女”的②______之情;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借“调”“素琴”的行为暗指自己③______。

【答案】1.D2.①凄切悲凉②渴慕③情趣高雅【解析】1.D“呈现出典型的婉约风格”分析不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有人说,结尾句中的“不”应该改为“正”,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全诗阐明理由。

【答案】我不赞同。

夕日欲颓,落霞绮丽,远山一抹,宛如美人的翠黛,河畔的青草绿绿的,嫩嫩的,作者由望景而望乡,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是作者越是反意说之,“不是”,正是突出思乡之情深切。

正如辛弃疾《丑奴儿》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一样的道理。

【解析】【详解】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

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不是望乡时”这一句是承上句“春青河畔草”而来,这是诗人情感的表现。

其中,“不”字很见功力。

我们知道,在古代诗歌中,登高望远,怀乡思人,往往却是自伤情。

然而,诗人不说此时“正是望乡时”,而是说“不是望乡时”,这是诗人反其意而用之。

这样,不但强调了望景怀乡之意,而且暗示了诗人所具有的一种无奈的伤感。

真是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在写作上,这更有助于提高表情达意的效果。

所以“不”不应该改为“正”。

2.《登快阁》黄庭坚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②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⑤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指作者自己。

②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③朱弦:古琴的琴弦涂成朱色,所以又叫朱弦。

④佳人:知心朋友。

⑤青眼,指瞳孔,即正眼相看,表示喜爱。

1.这首诗颔联中能表现深秋时节景物特征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简要谈谈诗人的哪些行为是照应“归”字的?3.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落木天远大2.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绝”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指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

3.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

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能表现深秋时节景物特征的词是“落木”(落叶)和“天远大”(秋高气爽)。

2.要求简要谈谈诗人的哪些行为是照应“归”字的。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所以可从自称痴儿了却公事,喜欢欣赏自然风物的角度,从对表明已无意仕途“绝”字与“弄长笛”“白鸥盟”等短语的分析,来考虑答案内容。

3.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分析是作答的关键。

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

直捣诗歌的“心脏”。

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耐胸应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赏析词首句中“狂”字的妙处。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狂”字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贯穿全篇,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

2.表达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狂”字的妙处。

“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是“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

用“狂”字笼罩全篇,表达了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中的“薄暮”与“徙倚”是什么意思?请任选一个作答。

(2)这首诗运用了哪个典故,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徙倚:徘徊薄暮:傍晚(2)“采薇”一词运用典故,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的故事,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解析】【详解】(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意思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意思是“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徙倚:徘徊,彷徨。

(2)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

运用典故,表达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5.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的上片描述出猎情况,下片抒发情感,语言风格粗犷、豪放。

B.词作以“狂”字开篇,奠定作品感情基调,展现词人的不羁姿态。

C.“千骑卷平冈”描绘了一副千骑奔驰腾空越野的恢弘壮阔的画面。

D.下片引用冯唐获罪遭遣的典故,表达了人生易老壮志未酬的感慨。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抒发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BC三项正确。

D项“冯唐获罪遭遣的典故”错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意思是: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情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此句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

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述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诗中“早莺”、“新燕”、等事物充分体现早春的季节特征。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描绘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

B.诗歌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C.诗歌以“行”为线索展现西湖的景色。

D.诗歌呈现了早春时节喧闹的游湖场景。

【答案】1.浅草2.D【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

分析诗歌中描述的景物。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有“早莺”、“新燕”,“乱花渐欲述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中有“乱花”、“浅草”。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BC三项正确。

D项“喧闹的游湖场景”错误。

诗歌没有描写出“喧闹的游湖场景”。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二月二日(唐)白居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①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②(唐)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③,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④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注释)①菜甲:菜初生的叶芽。

②本诗作于854年,即作者只身远赴四川梓州入幕府任职第三年。

③无赖:即无心。

④元亮、亚夫: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和汉代大将周亚夫。

1.“草芽菜甲”和“花须柳眼”都写出了景色_________的特点。

2.两首诗借春景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答案】1.生机勃勃(生机盎然、充满活力)2.相同点:赞叹春天的美好,体现踏春出行的人们快乐融洽的氛围。

不同点:李商隐的诗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宦游在外的辛苦孤独,羁泊天涯的痛苦,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白居易的诗主题情感较为单一。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草芽菜甲一时生”的意思是“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花须柳眼各无赖”的意思是“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都体现了春天的生机。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

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

白居易的诗描写了惊蛰时贵族青年出门踏青的景象,表现了出游的轻松心情;李商隐的诗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清丽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①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②,塞上风云接地阴③。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④,白帝城高急暮砧⑤。

[注释]①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