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模式分析
国内外养老模式分析
国内外养老模式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养老保障模式已成为国内外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养老模式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政府政策等因素。
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养老模式的主要特点和优缺点。
在国内,中国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人们普遍认为子女有责任照顾父母,让老人们在家中享受晚年。
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家庭养老面临许多困难,如独生子女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等。
社区养老是国内近年来兴起的养老模式,通过建立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来提供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注重老年人的社交和精神需求,通过各种活动和服务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需要。
机构养老是指将老年人送到养老院或护理院进行护理和照顾。
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不能自理或家庭无法提供养老服务的老人。
然而,机构养老的缺点在于高昂的费用和护理质量的参差不齐。
与国外相比,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更加多样化和完善。
在欧洲,北欧国家如瑞典和挪威采用的是福利型养老模式,政府提供全面的养老保障和福利。
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全面的医疗保险、养老金和长期护理服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老年人养老保障得到了全面的保障,但缺点是社会福利负担较重,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压力。
而英国则是推行社会型养老模式,强调个人责任和市场化原则。
老年人可以通过个人储蓄和私人养老保险来解决养老问题。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提高个人的选择权和自主性,但缺点是对个人经济能力有一定要求,对低收入老人不利。
美国的养老模式更加依赖个人的积蓄和投资,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障相对较少,主要通过社会保险和利率较高的金融市场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个人有更大的决定权,但缺点是对个人经济能力要求较高,风险较大。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养老模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不同的国情和文化背景选择适合的模式。
在国内,应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提供个性化和全面的养老服务。
我国互助养老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互助养老模式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需求,因此互助养老模式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养老方式。
我国互助养老模式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亟待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针对我国互助养老模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缺乏规范管理。
目前,我国互助养老模式的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
很多互助养老组织存在着管理混乱、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老年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2. 资金来源不稳定。
互助养老模式的资金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政府资助、社区集资、会员捐赠等。
这些资金来源并不稳定,一旦遇到财政紧张或者其他原因,就会影响到养老服务的稳定性。
3. 养老服务水平不高。
部分互助养老组织缺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导致养老服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尤其是在医疗护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4. 缺乏社会支持。
互助养老模式需要依托社区的支持和参与,然而当前社会对互助养老的认知度和关注度较低,很多人对于加入互助养老组织持观望态度,缺乏积极支持。
二、对策建议政府应建立互助养老组织的规范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细则。
加大对互助养老组织的监督力度,确保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老年人的权益。
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互助养老组织筹集资金,包括财政补贴、社会捐赠、税收优惠等多种形式,确保养老服务的持续稳定。
加强对互助养老组织的人才培训和管理,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
同时鼓励互助养老组织与专业养老机构合作,共同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养老服务。
4. 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互助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互助养老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鼓励更多的老年人积极参与到互助养老组织中,形成“互助互爱、共同养老”的良好氛围。
5. 推动政策完善。
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建立更为完善的互助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模式分析
传统养老模式传统养老模式一般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
从实质上来说,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
同时也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
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
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
传统定义费孝通教授早年在谈到家庭的概念和实体的时候,显然强调了养老基金夫妇关系(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血缘关系)的双合。
而家庭养老,概括地说,是“在家养老”和“子女养老”的相结合。
在中国,家庭养老通常被解读为由子女供养,并且更多的是指来自儿子的赡养。
中国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这是对东方反哺模式的法律解说。
归根究底,养老的实质是由谁来提供养老资源,这是区分养老方式最重要的标准,同时也可以看出,家庭养老是相对应于社会养老来说的。
因此,中国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赡养老年人已成为国人责无旁贷的责等都是孝道伦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父母养育了子女,子女就必须赡养老年的父母,否则,将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这就是费孝通教授1983年提出的中国养老的“反馈模式”。
这种以孝文化为传统的赡养方式,两千多年来一直由家庭单位直接承担,早已根深蒂固于国人的思维之中。
“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传统家庭一般通过生养子女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
用现代社会保障的观点来看,生育和抚养子女的花费,可以被看成是正值劳动年龄的父母为将来养老而缴纳的保障基金。
这笔基金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在逐年缴纳和积累,在子女的逐步成长中得以保值和增值。
当父母老年丧生劳动能力时,当子女成年进入劳动年龄时,原先所缴纳的养老保障金就开始给付了,直至父母去世。
从传统家庭的角度看,这种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是一个十分自然的“天经地义”的过程,是一个衔接得十分平滑的过程,似乎找不到过渡的节点或环节。
养老模式研究及新型养老模式建议
养老模式研究及新型养老模式建议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本文将就养老模式的研究及新型养老模式建议进行探讨。
一、养老模式的研究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优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更多的家庭无法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而养老院的高费用、服务不足等缺陷则使得大多数老年人望而却步。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加合适的养老模式。
1.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是将养老服务直接提供给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区。
基于这种养老模式,老年人可以接收到居家养老、社交活动、健康咨询和日常护理服务等等。
社区养老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同时丰富了社区的活力。
2.颐养院养老模式颐养院养老模式被认为是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结构包括康复疗养和居所养老。
颐养院养老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方式,它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价格也较为合理,是一个较为好的选择。
智慧养老模式更加强调科技的应用,通过智能化的传感器、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相结合,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手段,降低养老成本,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
智慧养老将替代传统养老方式,成为老年人最理想的选择。
建立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医疗、护理、健康咨询等多种服务内容,并提高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社工队伍的建设,有效维护社区养老服务的顺畅进行。
推广以欧美为代表的独立颐养院模式,即将社会养老服务和房地产业有效地结合,使社会养老服务充分体现市场化特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颐养院发展,并提高养老院服务的质量水平和规模。
3.推广智慧养老模式智慧养老需要大量的科技支持,因此,政府可以适当增加对智慧养老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投入。
同时,相关企业也应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方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展适合中国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
结语养老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国内养老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内养老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难题。
在国内,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对策,以期为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一、国内养老模式的现状1.家庭养老模式在我国,家庭养老模式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养老方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为温馨舒适的养老环境,同时也可以减轻养老负担。
但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压力的增加,这种模式的可行性正在逐渐减弱。
2.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是指在社区内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为专业的养老服务,同时也可以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
但是,由于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的限制,这种模式的普及度还比较低。
3.养老院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模式是指建立专门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养老服务,同时也可以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和安全问题。
但是,由于养老院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这种模式的普及度也比较有限。
二、国内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1.养老服务质量不高在我国,由于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一些机构的养老服务质量不高,老年人的生活和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养老服务范围有限在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还比较有限,一些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养老服务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在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人才匮乏,一些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4.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在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程度还比较低,一些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标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国内养老模式的对策1.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需要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
2.扩大养老服务范围为了扩大养老服务范围,需要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国内外养老服务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养老服务模式比较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服务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各国都在探索不同的养老服务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本文旨在比较国内外养老服务模式,并分析其特点以及可借鉴的经验。
一、国内养老服务模式1. 养老院模式在国内,养老院是最常见的养老服务模式之一。
这种模式提供住宿、饮食、医疗护理等全方位的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养老院通常设有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确保老人生活的便利和安全。
然而,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许多家庭仍然更倾向于让父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因此养老院的需求相对较低。
2. 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的养老趋势。
这种模式通过在社区内建立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娱乐活动和社交互动等。
社区养老模式鼓励老年人保持社会参与和独立生活,同时也提供社区支持网络,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二、国外养老服务模式1. 瑞士的养老银行瑞士是一个以金融服务闻名的国家,而瑞士的养老银行模式则与其金融业有关。
养老银行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养老金管理、储蓄计划和财务咨询等。
老年人可以通过养老银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金融事务,并确保自己在退休后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经济状况。
2. 日本的共同生活模式日本的共同生活模式是一种具有互助和共享精神的养老服务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老年人组成一个相互支持的社区,共同居住并分享生活资源。
他们通过分享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方式,建立紧密的社会联系。
共同生活模式旨在打破老年人的孤独感,提供社交互动和情感支持。
三、模式比较和启示1. 文化差异和养老服务需求国内和国外的养老服务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在中国,传统的尊老观念使得许多老年人更倾向于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因此,社区养老模式在中国具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照顾。
而在一些欧洲国家,老年人更加独立,更容易接受养老院或共同生活模式。
2. 引入金融服务和社交互动国外的养老服务模式注重为老年人提供金融管理和社交互动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国内养老几大模式及利弊分析
国内养老几大模式及利弊分析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国内养老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家庭式养老、社区型养老、机构型养老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其利弊。
家庭式养老家庭式养老即老人在家中养老,由家庭成员或雇佣护工进行照顾。
优点是能够保持家庭的温馨和老人的情感联系。
另外,家庭中的护理人员更能够关注老人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花费相对较少。
缺点则是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圈较为受限制,对于严重的疾病需要专业医院的治疗。
社区型养老社区型养老是指老人在社区内进行养老,包括社区护理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院等。
优点是老人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养老,并且可以与其他老年人建立友谊和社交圈。
此外,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更便于家庭医生和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照料。
但随着城市扩张和社会发展,社区养老设施出现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很多社区养老机构质量参差不齐,相应的服务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机构型养老机构型养老是指老人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进行养老,包括养老院、敬老院等。
优点是机构养老可以进行全方位服务,包括伙食、医疗、健身等等。
此外,机构型养老对于需要特殊护理的老人,如患有严重疾病或失智老人,有更好的救治和照料条件。
但机构养老也有着比较明显的缺点,例如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
此外,机构型养老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有一定的经济门槛。
互联网+养老互联网+养老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养老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为老人提供更智能、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互联网+养老可以为老人提供无时无刻的监护、更具个性化的照料和更加全面的医护服务,同时降低养老成本。
但互联网养老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技术门槛、信息安全和传统思维等问题。
面对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养老模式逐渐呈现出生根发芽的趋势。
家庭式养老、社区型养老、机构型养老和互联网+养老各有优缺点。
对于老人而言,选择合适的养老模式应该综合考虑个人的需要和自身条件,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在综合考虑养老需求的前提下,加强对各种养老模式的建设和监管,推动全社会的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
我国养老模式类型
我国养老模式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年轻人越来越忙碌,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在这个关键时期,各种养老模式在我国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类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选择合适的养老模式。
一、家庭养老模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在这个模式中,子女会将父母视为至高无上的尊严,并尽自己所能照顾父母的生活。
这是一种很古老的养老模式,它符合中国文化对家庭关系的传统看法,但在现代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这种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
优点:家庭养老模式较为经济,子女可以照顾父母的生活,并维护家庭传统价值观。
缺点:由于现代生活节奏过快,大部分年轻人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照顾自己的父母。
此外,在父母病情更加严重时,家庭养老模式也可能会面临经济上的压力。
这种养老模式是指将老年人集中安置在养老院里,由专业人士进行照顾的养老方式。
社会养老模式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条件,并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社交和娱乐环境。
优点:这种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服务,能够给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日常生活和医疗护理。
缺点:养老院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老年人更可能感到孤独,缺乏家庭情感的温暖。
亲情养老模式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之间的模式。
这种养老模式是指,在养老院中设立以亲情为基础的生活区,让相互有关系的老年人住在一起,充分发挥相互之间的互助精神。
优点:这种养老模式可以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的陪伴和关爱,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
缺点:这种模式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服务和管理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
总的来说,养老模式是复杂而个体化的,很难说哪种模式是最好的。
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综合选择合适的养老模式来解决自己养老问题。
同时,政府也应该持续推进社会养老服务的普及和提高,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医疗服务。
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
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养老问题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构建适应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迫在眉睫。
以下是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制度化养老模式逐渐形成在我国的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是历史上流传最为久远和深入人心的一种方式。
但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养儿防老这一传统观念正在逐渐被打破,加之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成为主流,缓解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政府逐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社区养老、老年人护理服务、养老金制度等,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制度化,并积极倡导家庭与社会轮替关怀模式,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二、医养结合迈向全面深化我国在老年人医疗保健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养老服务上尚存在着发展不足之处。
为此,国家开始推广医养服务的理念,将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通过医疗手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寿命,同时也将现代化的养老服务引入到医院中,使医院也能成为老年人舒适、幸福的港湾。
这种医养服务的思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士的认可,并在中国不少地区得到了实践证明,它意味着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智能化养老将步入快车道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逐渐地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新科技手段对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追踪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帮助他们处理一些健康问题,同时还能拍照、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家人和医护人员交流,方便快捷。
科技手段的普及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服务,而且也降低了养老服务的成本。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因此,适应我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必须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制度化养老模式逐渐形成,医养结合迈向全面深化,智能化养老将步入快车道,这些都是我国养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举措,有助于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现状分析
“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现状分析“公建民营”养老模式是指政府建设养老机构,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经营管理的养老模式。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我国逐渐推广“公建民营”养老模式。
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引入社会力量,促进养老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发展情况我国“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发展起步较早,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引入民营资本进行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超过10万家,其中“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占比逐年增长。
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也较为完备。
2.优势和特点“公建民营”养老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优势,形成了一种养老服务的共建共享模式。
政府投入建设养老机构,提供土地、资金等支持,民营企业则负责养老机构的经营管理。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
3.发展模式“公建民营”养老模式在实践中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有的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有的养老机构由政府和民营企业合资建设;还有一些地方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养老服务产业园区等。
这些不同的发展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
二、“公建民营”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1.政策体系不完善尽管我国相关政策一直在不断完善,但是“公建民营”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入民营资本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民营企业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门槛过高,投入回报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
2.养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建设养老机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由于市场环境、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制约,一些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标准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及案例分析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及案例分析家庭养老、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1家庭养老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2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2.1案例2.1.1广州友好老年公寓广州友好老年公寓是由广州友好医院兴办的养老机构,是全国最大的、集养护、托管、娱乐、康复和医疗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公寓主要包括公寓和会所两部分,会所内设老年大学、寿星农庄、怀旧馆、寿星网吧、图书室、老人文化广场、大型歌舞厅、音乐茶座、自选商场等,并且每天都为老人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友好老年公寓环境优良、人情味较浓,因此,除本市市民外,还吸引了众多的香港老人来此养老,是民办养老机构中非常成功的一例.1)北京银龄呵护中心位于西城区北草厂的银龄呵护中心是北京市第一家无障碍老年公寓,是一家五星级标准的养老机构.居住在这里的老人行动主要靠轮椅,银龄中心就把无障碍设施细化到了每一个角落,深入到老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这里所有的地面都是防滑的,所有的墙壁都有两种高度的扶手,所有的电梯都有盲文提示、语音提示.老人居住的每个房间都有数个呼救器,呼救器直通护理站,老人一按,工作人员就可以看到老人所处的方位,及时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呵护中心还委托附近的复兴医院,对老年住养服务、日托服务、康复健身服务等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建立健康档案,保证老人享有医疗服务的快速通道.银龄呵护中心的服务模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已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来.2.2盈亏现状分析有调研资料表明,不同投资主体,不同保障定位,不同服务项目,不同选址分布,不同经营规模,不同创办时期,不同管理理念等因素均会影响到最终的盈亏状况.相对而言,定位高收入的保障对象比定位中低收入的保障对象的养老服务机构效益更优;主要服务于高龄,生活难以自理者的康复医疗项目比主要服务于较年轻健康者的生活基本项目更能营利;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气旺盛,公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地方比边远乡村,人员稀少,基础设施缺乏,嘈杂喧闹地址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效益更优;床位较多,面积较大,投资较多的大规模养老服务机构比小规模养老服务机构效益更优;创办期较长,市场经验较丰富,顾客资源较稳定的养老服务机构比创办期短,缺乏经验,服务资源流动性大的养老服务机构效益要好;边干边学,人性化,规范化公司式管理的养老服务机构比盲目上马,文本化,混乱化家族式管理的养老服务机构效益更优.由于真正以经济效益为标准的养老服务产业化试行时间还不久,从大部分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情况看,他们在短期内基本为保本微利经营.2.3盈亏原因分析具体而言,制约养老服务机构赢利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2.3.1产业化意识不强.以往由于养老服务方面主要以国有福利性养老机构对五保户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为主,对于集体养老及机构运营方面缺少适应市场化运作的实践经验总结;2.3.2目标市场定位不准确.养老服务产业的服务群体较特殊,统称银发人群,但在具体创办养老服务机构时,不能过于笼统,要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入住原因,不同服务需求等方面对于老年人的影响,在对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充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身最有优势的资源和最有把握的方向确定细分的目标市场.一旦在某方面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可以继续扩大规模或扩大范围,尽量提高该目标市场的占有率;2.3.3规模效益不明显.据民政部的资料,养老服务体系的投入资金平均要每张床位几万至十万元,由此可见,要扩大规模,首先要有足够的投入资金.在保证入住者的居住条件不恶化的情况下,如果适当的扩大规模并达到一定的入住率,则可以降低人均基础设施使用成本,并形成聚集效应,可以增进对外辐射功能,减少对外宣传开支等的人摊成本;在规模过小,分布零散的养老机构中,伙食标准与住宿条件已相当艰苦,在成本无法再降的情况下,若提高收费水平又将减少入住率,进而抬高人均成本,从而难以长期持续快速发展.所以要积极地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增加赢利的可能;2.3.4服务方式较单一,由于服务人员不专业,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项目估计不足,基本停留在对于生活可以自理者提供住宿,卫生,饮食等服务,对于生活轻度不能自理者提供生活护理的服务,对于重度不能自理者提供康复服务,但服务水平较低下,服务内容多为满足物质性需求,形成严重的结构雷同格局,最终出现一方面大量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良好愿望难以落实,另一方面部分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资源闲置的错位现象,而且单一无特色的服务不能形成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源泉,对于收入增加形成瓶颈效应,极大地制约了企业效益的提升潜力.2.3.5风险评估不全面.养老服务产业本身有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市场潜力大,不确定因数增加的特点,如果缺乏对养老事业的正确认识,忽略风险评价,往往会导致破产的不良后果.2.4模式点评机构养老曾被认为是现代化的社会养老模式,有人极力予以鼓吹,养老院有专职养护人员和配套的养老管理,专业水平比较高.但根据中国国情,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养老院、老年公寓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化养老模式的主要选择.有以下方面的原因:2.4.1造成资源的浪费.老人原来都有自己的住所和完善的生活设施,老人进到养老院以后,这些都将闲置,而养老院要重新占用土地资源和水电资源,造成浪费;2.4.2养老院的收费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并非多数家庭能够承受得了,而且,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也是养老院难以容纳的;2.4.3最关键的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并不愿意去养老院.老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相对陌生的地方,和原来并不熟知的人朝夕相处,这将增加他们的失落感.许多养老院里都是能活动的老人与患病的、卧床的、痴呆的老人混居,一进养老院就闻到一股浓浓的异味,让人产生一种压抑感.老人进到养老院,对于子女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但对老人来讲,往往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机构养老虽然成为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3社区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所以,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3.1案例3.1.1上海:1997年开始,上海就设立了名为“88547”(拨拨我社区)的社区服务网,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社区服务,支撑它的是各级社区服务中心和各种老年活动室、老年茶室、敬老院、老年医疗咨询室、家庭病床、老年互助组、老年食堂、老年浴室等等,几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众多城市社区所仿效. 3.1.2广州:广州市的社区服务网络近年来也在不断完善,不少街道都建立了敬老院、医疗站、老年活动中心等等,有的街道还为孤寡老人安装了“生命钟”,老人有紧急需要时只要一按“生命钟”,邻居就会过来给予帮助.3.2模式点评社区居家养老相对于家庭养老和养老院养老而言,可谓兼有两者的长处又避免了两者的短处,是一种扬长避短的理想养老模式.它的优越之处有以下几点:3.2.1社会成本低.不需要太大的基建投资,一个社区只要有几间房屋略加改造即可成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3.2.2大量的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老人居住在自己的家里,饮食起居的一切物品都会继续发挥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通过社区服务的方式把家居住房设施变成一个老年公寓;3.2.3所需费用较低,服务方式灵活,可以自由选择.养老护理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价格比较低廉,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服务方式,经济条件好的可以选更多一些的服务,条件差的可以选择最基本的服务;3.2.4老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社区,不离开自己多年居住的住所,又能得到充满亲情的养老护理服务,老人对这种养老模式是非常欢迎的,他们不会有失落感和压抑感.但是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3.2.5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具有医学或护理学专业知识背景的高层次护养人员奇缺.一些社区仅能配备一名专职医生,这显然不利于保证老年人日常保健目标的实现;3.2.6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有限,以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情感沟通为主;3.2.7资金来源上过度依赖社会力量和慈善捐助,自身缺乏应有的积累;3.2.8服务对象的覆盖面不广,很多有需求的老人得不到相应的服务.只有符合了一定标准的老年人(如困难老人、空巢老人等)才能成为居家养老院的成员,享受相应的服务,而由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普通的老年人并为纳入到服务目标人群中.4新兴的养老模式4.1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是社区,又像医院;是医院,又像社区,这就是台湾最新推出的房地产概念——养生文化村.这个集养老、医疗、生活、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养生文化村是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创意.它以长庚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为后盾,延伸出“银发族”养生服务,今年3月楼盘一推出即被抢购一空,非常受客户欢迎.据介绍,该文化村占地34公顷,内有养老住宅3600多户,今年10月,第一期706户入住,一旦全部入住,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银发社区之一.养生村内的健康服务内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配备专业人员,提供周详用药管理服务;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并提供养生处方;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设置全天候监控中心并结合长庚医疗体系,确保高效率的紧急医疗救护功能;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等.村内的养生休闲生活也多姿多彩,包括运动养生(太极拳、乒乓球、台球等)、娱乐交谊(麻将、棋类、卡拉OK、电影欣赏等)、艺文技艺(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民俗活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庆活动)、宗教活动(禅修法会、礼拜弥撒、回教聚会等).村内绿地广阔,甚至还可提供种菜的菜地.村里还拥有完整的社区功能,设有超市、银行、书店、图书馆、餐厅、体育馆、水疗池等;如有家属来探访,也有招待所可供住宿.村里还提供有偿工作,老人如有园艺农艺指导管理、简易水电维修等专长,都可通过为大家服务而按劳取酬.养生文化村的入住资格是: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且接受长庚医院身体检查证明健康状况合格者.至于管理费标准,一房一厅(面积约46平方米)的单人价为每月1.8万元新台币,一房两厅(面积约73平方米)的单人价为每月2.6万元新台币,双人价再略增,膳食费及水电费按实际消费结算.这种价格在台湾被视作平价.台塑集团初步规划,除林口之外,还将在嘉义、宜兰建设第二、第三个养生文化村,三地的初步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新台币.4.1.1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以高质量的服务定位,重视优质、尊荣、休闲与健康等条件,区别于老人院、疗养院等在大众心中的负面刻板印象,强调安全、人际及健康管理;4.1.2长庚医院完整的医疗护理,而且平价但高级的定位,为其它银发住宅所不及的;4.1.3强调以长庚医院为基础的医疗系统,为高龄者健康的把关,并首采连续式的照护让高龄者不至于受迁移之苦,能在不同的身体状况下接受不同的照护,以作为和其它业者比较的最大优势;4.1.4透过房屋中介、媒体、讲座等,让消费者了解银发住宅所要传达的精神.4.2北京太申祥和山庄太申祥和山庄采用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建筑,辅以苏州园林式山水,是集养老、康体、娱乐、餐饮、住宿、医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服务机构,是全国首家推行会员制新型养老模式的国际敬老院,会员老人可享受优惠价位及为其提供的各项服务.山庄的“太医馆”是一所创新而不离宗的特型医馆,汇集多名曾经担任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和现任保健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四大名医”及国家级中西医专家的后代及嫡传弟子,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等40多位“皇城国医”,为会员们提供一流的、特色医疗保健服务.其他娱乐、住宿、及针对老年人设置的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养老会籍有:祥和会籍、太申养老会籍、太申尊老会籍、太申至尊尊老会籍共计四种.祥和会籍和太申养老会籍会员在山庄居住,可享受会员房价;太申尊老会籍会员可享受免费专属标准房间的居住权;太申至尊尊老会籍会员可享受我院提供的免费专属一居室套房的居住权.4.2.1模式点评:1)太申祥和是全国首家推行会员制新型养老模式的国际敬老院,它开创了敬老院与俱乐部相结合的崭新模式;2)第二,山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养老敬老事业相结合,创立了中医药健康养生新模式,汇集了多位“皇城国医”,为会员提供服务;第三,山庄的环境及文化氛围.区别于其他的老年服务机构,这里采用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建筑,辅以苏州园林式山水,使人体验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底蕴,营造出一个天人合一、养生保健、修身养性的绝妙之地.4.3以房养老“以房养老”通常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以房养老”的概念从西方国家介绍到中国之初,就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很多人认为,在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独生子女负担加重的中国社会,采用反向抵押的逆按揭方式“以房养老”,无疑是未来老年人减轻养老负担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事实到底怎么样呢?4.3.1案例:但早在2005年4月初,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汤山留园养老公寓,作为国内首个“吃螃蟹的人”,推出了一套“以房换养”的操作方案,一度引起了多方关注.然而时至今日,历时两年,该方案并无一人签约.有消息说,此养老公寓即将进行工商注销,这表明:南京的“以房养老”试点已濒临夭折.目前,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也采取了类似“反按揭”的方法,即在征得老人同意后,由其将老人原有住房出租,以租金收入入住太阳城;或采取置换的方式,将老人的原有住房与“太阳城”的老年公寓进行等价换房,到老人去世之后,再将原置换的房产折价返还给其法定继承人.目前已有许多老人对此种销售方式表示了浓厚的兴趣.4.3.2模式点评:“以房养老”模式目前在我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传统观念的羁绊.尽管不少老人都觉得这是一种理想的养老方式,但是实际愿意参与的人并不是很多.在中国,历来都是“养儿防老”的观念占据着统治地位;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独生子女的增加,使得养老负担加重,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中国人重视安身立命的家园的传统,让老人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民间机构、银行或是保险公司,以换取养老费用的时候依然存在很多顾虑.大多数老人都表示,难以真正义无反顾地将舍弃“家园”,甚至觉得这样做有负于自己的子女.子女们在感情上也很难接受老人的遗产变成保险公司财产的现实.这些可能导致“以房养老”难以打开市场.但任何一种新生事物,总要经过人们一定时间的认识和接受过程,从当初南京推出住房倒按揭到今天的北京太阳城模式,人们的观念在逐渐改变,要被大多数人接受,肯定也要时间的.4.4异地养老异地养老又可称之为移民养老、移居养老.是利用移入地和移出地不同地域的房价、生活费标准的巨大差异和气候、环境自然养老资源的巨大差异,实施老人移民养老.异地养老又分为几种类型:4.4.1异地购房异地购房主要出现在海南、大连、青岛等气候、环境宜人的城市或大城市的周边地带.以海南为例,海口岛外购房者的比例是73%,三亚岛外购房者的比例是85%.这些购房者,主要有上海、浙江、江苏、山西、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陕西等省市.2004年海口积压的房地产中有35%左右由省外购房者购买,其中很大一部分购房是用于度假和养老.据有关人士介绍,海南房地产项目在上海颇受养老型消费者的青睐,其中,养老型消费者在所有购房者中占60%的比例.在蓬莱,外地购房者占蓬莱房地产销售市场20%-30%的份额,其中60%以上的异地购房者购房目的是养老.因为这些异地购房者的存在,大连、青岛、海口等城市,都曾提出建立全国性养老基地的设想.另一种情况出现在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在上海,一份关于“养老型”住宅购买意愿的调查显示,在上海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人群中,过半数愿意购买“养老型”住宅,其中,9.9万被访者希望购买郊区或周边城市的“养老型”房产.近两三年来,类似主攻上海市场的“养老型”楼盘日趋升温,太仓、昆山、吴江、南浔、嘉兴等地“遍地开花”,从地图上看,这些楼盘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环绕上海的“养老房产带”.目前,大多数推出“养老型”房产的开发商都限定了入住居民的年龄.比如,上海首家集居家与机构养老为一体的养老社区“亲和源老年公寓”就要求居住者为男性6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对房产开发商而言,年龄上的硬性限制,既有可能是该处房产占据细分市场、保值增值的关键,也有可能成为“曲高和寡”的门槛.在北京,银龄(SilverAge)是首批进入大陆新兴养老院产业的公司之一,它计划在北京市中心西北40多公里的小汤山建立拥有525幢房屋的养老住宅区,被命名为自在人家老年公寓(敬老院,养老机构).作为项目的一部分,该公司还将为需要不断接受治疗的老年人建立一所疗养院,并为来访者建一所拥有20个房间的宾馆.首批300幢房屋将于2008年4月完工.由于政府的减税措施和该项目低廉的土地成本,预计,4年内股东们将得到37%的回报率.该公司总投资估计达到2300万美元.4.4.2“候鸟式”养老一种异地置换旅游模式(候鸟式养老)也在国内非常流行:“飞”到南方过冬,“漂”到北方避暑,吃住在老年公寓比住旅馆划算得多,养老的同时还能旅游……这种新型的互动式异地养老模式可以通过全国养老机构对接的形式,构建全国异地养老服务平台和网络,组织老年人到外地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特色治病等.这种模式已悄然在一些大城市兴起.其中,大连互动式异地养老服务中心首先策划了“快乐夕阳之旅”系列活动,大连至北京,北京至大连两地老人互动养老,“大连至海南”互动养老、“日本至大连”互动养老、“香港至大连”互动养老等多次活动.。
当前我国智慧养老的主要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智慧养老的主要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动,智慧养老逐渐成为养老领域的新趋势。
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智慧养老的主要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智慧养老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特点。
然后,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养老模式的研究,总结当前我国智慧养老的主要模式,包括智慧社区养老、智慧机构养老和智慧居家养老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技术普及程度不高、服务内容单数据安全风险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推动智慧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也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智慧养老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养老的主要模式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该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在线服务,如在线购物、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
老年人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进行操作,享受便捷的生活服务。
智能硬件设备辅助养老模式:该模式通过引入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管理健康、生活。
例如,智能手环可以监测老人的心率、血压等健康数据,智能家居设备则可以帮助老人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社区智慧养老模式:该模式依托社区资源,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
通过整合社区内的医疗资源、志愿者资源等,实现资源共享,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养老服务。
机构智慧养老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养老机构引入智慧养老系统,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智能化的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等服务。
国内养老几大模式及利弊分析
国内养老几大模式及利弊分析
一、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模式是指通过家庭资源,以家庭作为老人生活照护和维护的
一种养老模式,是我国老龄化社会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
模式的力量在于它能够给老年人带来安全感,让老年人能够安心地在家中
享受晚年;它能够利用家庭资源来满足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需求,尤其是经
济需求。
家庭养老模式的利弊评估:
优点:
(1)改善老年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家庭养老模式能够提供给老年
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支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老年人有自己的收入来支撑其家庭,缓解
家庭经济压力
(3)提高家庭凝聚力。
家庭及时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能够提高家庭
凝聚力,增进家庭和睦。
缺点:
(1)产生亲子关系的紧张。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不定期的
发生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关系有可能由于年纪大而产生紧张
(2)家庭养老模式的弊端相对较大。
老年人在家中受到繁琐的照料,家庭成员有可能会受到极大的心理和物质精神上的压力。
(3)缺少社会扶持。
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养老问题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养老制度不健全目前,中国的养老制度仍然相对不健全。
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养老政策和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例如,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差距较大等。
2. 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仍然相对不完善。
养老院床位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仍然存在。
另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寻求医疗保健等难度较大等。
3. 养老观念转变缓慢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注重家庭支持和孝道观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养老观念也需要相应的转变。
但目前来看,养老观念的转变速度较慢,很多人仍然选择依靠家庭来解决养老问题,而没有足够的意识和准备去参与养老制度。
二、未来发展趋势1. 完善养老制度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保障的支持力度,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融合,增加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并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2.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了解决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未来将加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推动养老院床位供给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并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
同时,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更多的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3. 推动养老观念转变未来,需要推动养老观念的转变,加大对养老知识和养老意识的宣传力度。
引导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养老制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养老社区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养老幸福感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总结: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将会逐步提升。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推动养老观念的转变。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而在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中,老年人通常需要就医和生活照料等服务分别去医院和养老院,这种分散的模式容易导致老年人在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方面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协调和支持。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提出,为解决老年人在医疗和养老服务方面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路径。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1.医养结合的提出“医养结合”是指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作用,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养老需求。
实现医养结合是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
2.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开始逐步向医养结合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提供专门的老年医学科室和医疗服务;养老机构也开始注重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建立健康管理中心,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照护服务等。
3.存在问题尽管医养结合模式已经初步建立,但在实际推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医养结合需要协调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涉及到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卫生站等多个方面,协调难度较大;医养结合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持,目前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健康护理人员不足,影响了服务质量;医养结合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目前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还不够到位。
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未来展望1.政策支持未来,政府应该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建立相关的监管制度和标准,确保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和安全。
2.人才培养未来,应该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招聘和激励政策,提高服务人员的待遇和职业吸引力。
3.设施建设未来,应该加大对医养结合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更多的医养结合健康管理中心和医疗康复中心,提供全面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及其主要功能
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及其主要功能
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以社会保障体系为主要模式,以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并以基金增强型养老方式为辅助,
形成了以三项保险为主的预期养老金制度。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障的主体,它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强制参保,具有统一的费率和参保规则;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则分地方养
老金收入制和职工缴费制两种,地方养老金收入制是由机关事业单位自行
建立的职工福利制度。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从2024年末开始实施,主要面向农村居民和
城镇居民,具有统一的缴费规则和全国统一的统筹,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
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分别占职工总收入的8%和2%。
基金增强型养老方式是有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一种养老保险方式,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增强型养老方式,主要是企业年金和个人账户养老
保险。
企业年金制度是国家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的一种职工养老制度,由
参加单位在协议约定的养老金账户累积,参加单位、政府和职工自愿缴纳
费用进入养老金账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养老模式分析
一、养老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学学会养老与护理专业委员会最近对北京市场开展了老年养老需求的社会调查,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 在个人情况方面:
(1)性别比例:男性占46.57%,女性占53.43%。
男女比例基本协调;
(2)婚姻状况:有配偶所占比例最高,83.2%;排在第二位的是丧偶,仅占14.5%;最后是离婚和未婚,各占1.7%和0.5%。
在所调查的总体样本中,大多数老人还是有配偶的;
(3)文化程度:中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所占的比例依次增加,分别为11.9%、21.8%、23.3%和43%。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样本的43%,这说明调查中目标群体的选择还是比较恰切的;(4)家庭同住人员:配偶、儿子、女儿、孙子/女、其他、保姆和亲友所占比例依次下降,应答人数百分比分别为40.4%、23.7%、16.7%、13.1%、3.4%、1.8%和0.9%。
配偶同住的比例最高,这就与图1.2中有配偶的比例最高相一致;
(5)包括自己在内的家庭人数:家庭总人数中,三人、二人、五人及以上、四人和一人所占的比例依次下降,分别为26.9%、25.9%、25.2%、19.4%和2.6%;
(6)健康状况:健康状况一般所占的比例最高,达44.6%;其次是
比较好,占37.8%;然后是不好,占9.1%;最后是非常好和很差,分别占7.8%和0.6%。
大多数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介于一般和非常好之间,只有不到10%的老人的健康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7)自理情况: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的照顾和基本不能自理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9%、11.1%和1.1%;
(8)现住房类型:板楼高达64.3%;其次为塔楼,占20.9%;最后是其他和平房,各占7.5%和7.3%。
大多数老年人住在板楼和塔楼中,只有很少数住在平房或其他类型的房屋中;
(9)现居住面积:现在居住面积为50平米以下、50-70平米、70-90平米、90-110平米和110平米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6.6%、36.6%、22.8%、13.9%和10.2%。
可见70%的老年人现在的居住面积在50-110平米之间;
(10)现在个人月均收入:1000-1500元的最多,占31.1%;其次为1500-2000元和1000元以下,分别占19%和18.2%;最后是依次递减的2000-2500元、2500-3000元、3000-3500元、3500-4000元和4000元以上,分别为13.5%、9.9%、5.2%、1.9%和1.2%。
50%的调查对象的月平均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2000元以上的占30%左右,只有18.2%在1000元以下;
(11)现在家庭户月均收入:家庭户月平均收入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元、2500-3000元、3000-3500元和3500元以上的分别占回答总数的2.63%、16.25%、17.89%、16.47%、11.09%、9.66%、7.68%和18.33%。
2. 在入住老年公寓意愿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1)入住老年公寓意愿:有55.6%的调查对象考虑在一定的条件下或长期或短期居住在老年公寓,有44.4%的调查对象不考虑在老年公寓养老。
(2)在选择老年公寓时,国有和民营是关键的选择吗:只要服务和设施好,都可以选择的所占比例最高,占58.6%;只选国有的占26.7%;不能确定的占10.7%;民营的也没关系的占4%。
总体来讲,只有26.7%的被试只选国家开办的养老机构,除去不能确定的10.7%外,62.6%的调查对象有选择民营机构来养老的倾向。
(3)养老住房考虑:96人未对本题作答外,在做出回答的858名调查对象中,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不考虑购买一套专为养老的住房的比例高达69.7%;考虑购买的占24.2%;不能确定的仅有6.1%。
(4)希望选择的养老住房面积:58.6%的调查对象希望居住在60平米左右的两居室里;24.7%的人希望住在40平米左右的一居室里;只有16.7%的调查对象希望住在100平米以上的多居室里。
(5)更喜欢的老年公寓类型:59.24%的老人选择住在楼高六层、带电梯的A公寓中;40.76%的老人选择住在楼高三层、不带电梯的B 公寓中。
(6)更愿意选择的房间类型:高达77.5%的调查对象更愿意选择公用楼梯的平层式住宅;只有22.5%的调查对象更愿意选择户内带楼梯的跃层式住宅。
(7)老年公寓环境:在交通便利的情况下,选择方便同时吵闹的市区的调查对象占24%;选择距离远同时安静的郊区的老人占68.3%;选择其他类型的仅占7.8%
3. 在老年公寓设施服务需求方面:
(1)医疗需求:老年公寓除拥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外,61.6%的调查对象认为还应具备老年专科医院,36%的老人认为还应具备医务室,只有2.4%的老人认为应该具备其他
(2)老年公寓必备设施服务:如下表所示,在希望老年公寓必备的设施服务的诸选项中,以“应答人数百分比”为例,选择餐厅的比例最高,达15.4%;其次为图书室和健身房,各占14.3%和14.2%;然后是小卖部和棋牌室,分别占13.1%和11.4%;最后依次是美发室、种植、茶室、垂钓、门球和其他。
老年公寓必备设施服务
必备设施应答频次应答人数百分比应答次数百分
比
图书室544 14.3 61.5 健身房541 14.2 61.1 棋牌室435 11.4 49.2 垂钓140 3.7 15.8
门球121 3.2 13.7
餐厅589 15.4 66.6
小卖部500 13.1 56.5
茶室222 5.8 25.1
美发室343 9.0 38.8
种植320 8.4 36.2
其他60 1.6 6.8
总计3815 100.0 431.1
(4)老年公寓房间必备设备设施:本题中,在做出回答的886名调查对象中,以应答次数百分比为变量比较依据,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话、电视、呼救系统、冰箱、洗衣机、餐桌、安全扶手、浴缸、写字台、书柜、电脑和其他,分别占应答人数的13.6%、13.3%、11.3%、9.9%、9.8%、8.8%、7.6%、7.4%、7.4%、5.5%、4.7%和0.6%。
老年公寓必备服务项
必备服务必备服务应答人数百分比应答次数百分
比
定期体检704 22.0 80.0
日常保健477 14.9 54.2
日常护理382 11.9 43.4
送餐服务409 12.8 46.5
定期郊游461 14.4 52.4
定期联欢320 10.0 36.4
老年大学263 8.2 29.9
法律咨询175 5.5 19.9
法律咨询12 0.4 1.4
总计3203100.0 364.0 (5)厨房需求:老年公寓处提供公共餐厅外,54%的调查对象希望厨房里能备有简单灶具;15.3%的老人希望厨房备有全套灶具;29.%的调查对象认为房间有没有厨房无所谓;1.4%的老人厨房里需要其他用具。
4. 在经济承受能力方面:
(1)费用支付形式:在支付养老机构的服务费用时,有每月支付的也有一次性支付的,75.8%的老人只选择每月支付;不考虑一次性支付的占10.6%;价格和服务有优惠时或可以获得经济回报时选择一次性支付的分别占9.2%和2.4%。
(2)费用承受能力:在基本的居住、饮食、医疗等要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55.5%的老人每月所能承受的费用在1000到1200元之间;
26.7%的调查对象可以承受每月1200-1500元的费用;9.2%的老人选择1500-2000元;能每月承受2000元以上费用的很少,只占1.9%。
(3)一次性费用支付能力:选择不考虑的比例最高,占58.2%,以下依次为选择15万、20万、25万、30万、35万、40万、45万。
(4)费用支付来源:选择用自己的积蓄负担费用的占最大的比例为71.3%,以此为用住房置换、子女的资助和其他。
(5)目前拥有的理财方式:选择银行储蓄作为里采访时的比例最高为89.5%,其它依次为国债、基金房地产、信托。
(6)未来投资计划:在未来六个月的投资计划中选择储蓄的比例最高为59%,其它依次为国债、人民币理财、基金、房地产、气候、信托。
(7)期望的投资回报率:在期望的投资回报率中,5%的回报率选择最高为48.5%,其它依次为10%、2%、7%。
5. 在社会行为方面:
(1)入住人员要求:在共同生活的人群要求中,希望与自己相仿的比例最高占57.6%,其它依次为普通人群、高级知识份子。
(2)合住意愿:选择合住意愿中,愿意自己居住的比例最高为44%,其它依次为生活习惯相同和愿意合住。
(3)希望子女看望周期:在希望子女探望周期中,希望每月探望和每周探望的比例相对最高,分别为40.1%和39.3%,其它依次为半年和无所谓。
(4)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在心理服务需求上选择组织活动的比例最高为50.9%,其它依次为无所谓和需要专业人员。
(5)参与工作的意愿:在选择参与社会工作的选择上选择可以的比例最高为50.4%,其它依次为无所谓、不完全、不愿意。
(6)日常用品的使用:在使用日常用品的选择上选择使用自己的比例最高为71.3%,其它依次为无所谓、统一提供。
小结:
从入住意愿上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老人能够接受入住养老公寓,从绝对数量上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北京的养老服务业大有可为;从老年公寓设施服务需求上看,老年人对医疗保障等方面要求比较高,说明养老机构在加强各种活动及精神抚慰等软件方面要求很高;在费用支付来源中,自己支付的占绝对比例,以此,需结合老
年人的消费习惯,开办养老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