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推荐2017年度国家奖项目公示

合集下载

侯云德简介(详细)

侯云德简介(详细)

侯云德简介侯云德(1929.7.13~)国家医学病毒学泰斗,“中国干扰素”之父,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常州市人。

现任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传染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

2018年1月8日,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院士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达50年,在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及痘苗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为我国医学分子病毒学,生物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科学论文约400余篇;主要著作9部,部级以上成果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

获国家新药证书7个。

一、人物履历1929年7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今属常州市)。

1948年毕业于江苏省省立常州中学,同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

1955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室,开始了他长期的病毒学研究生涯。

1956~1957年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8~1962年在苏联莫斯科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学习,并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获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

1962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今属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工作。

1973~1985年任病毒学研究所感冒气管炎研究室主任。

1977年晋升为副研究员,抗病毒治疗研究室主任。

1981年在加拿大卡尔加利大学生物化学系短期进修。

1983年晋升为研究员。

1984年晋升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

1984年被中央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84年侯云德被任命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

1984年任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规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1985年任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兼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病毒参考和研究中心主任。

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书

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书

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书
(推荐科技工作者个人用)



: 张英泽
所在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推荐渠道: 中华医学会
推荐类别: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推荐领域: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
工程攻关 □转化创业 □科普及社会服务
填报日期: 2017 年 04 月 24 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制
中 国 科 协 科 技 部 国 务 院 国 资 委
基本信息
主要工作经历(6项以内)
国内外重要社会任(兼)职(6项以内)
重要成果列表
(根据推荐领域,分别填写候选人获得的重要科技奖项,发明专利,代表性论文和著作,重大装备和工程相关重要成果,转化创业成果,重大科技类社会化公共。

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的筛查要点

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的筛查要点

收稿日期:2020 ̄02 ̄07基金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2013 ̄2 ̄023)通信作者:张丰菊ꎮE ̄mail:zhangfj126@126.comdoi:10.6040/j.issn.1673 ̄3770.1.2020.014专家笔谈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的筛查要点张丰菊ꎬ李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ꎬ北京100730㊀㊀张丰菊ꎬ首都医科大学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㊁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医师ꎬ曾获国家教委资助公派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附属眼科医院(KarolinskaInstituteSt.Erik sEyeHospital)博士后研究ꎮ学术成就: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近视的临床防控治疗和相关基础的研究工作ꎬ1996年始开展了激光LASIK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远视及散光ꎬ临床经验丰富ꎮ主持承担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ꎬ国家十一五㊁十二五科技攻关课题合作项目ꎬ科技部十二五支撑合作项目及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㊁北京市自然基金各1项ꎬ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ꎮ主编«近视矫治相关并发症案例图解及诊疗思维»㊁«实用角膜屈光手术教程»ꎬ主译«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㊁«LASIK:角膜屈光手术新进展»ꎬ副主编«个体化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教程»㊁«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及«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学»ꎬ参与编写高等教育 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屈光手术学»㊁«MasteringtheTechniquesofIOLCalculations»㊁«MasteringAdvancedSurfaceAblationTechniques»等国内外学术专著多部ꎮ兼任«中华眼科杂志»㊁«中华眼视光与视觉科学杂志»㊁«中华医学杂志»㊁«APJO»等期刊编委ꎮ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ꎬ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ꎬ中国老年医学会眼视光学组副主任委员ꎬ中国中药协会眼保健中医药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ꎬ中国女医师协会理事㊁视光学专业委员会常委ꎬ教育部高等学校眼视光医学专委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ꎬ中华医学会北京眼科学会委员ꎬ2015年至2018年任亚太眼科学会屈光手术专业学组秘书ꎮ奖项荣誉:曾多次获部㊁省㊁市级的荣誉称号ꎬ获市政府津贴ꎮ2013年获北京市卫生系统 215 高层次人才项目学科带头人ꎬ2017年获APAO亚太学会眼科成就奖ꎮ2019年度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ꎬ以及省科技进步二㊁三等奖及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ꎮ教书育人:培养60余名研究生成为全国各地相关领域的中坚力量ꎬ先后两届被评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的优秀导师ꎮ摘要:安全性㊁有效性㊁可预测性和远期稳定性是角膜屈光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ꎬ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术前严格筛查和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ꎮ本文就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的筛查要点做一阐述ꎬ目的在于合理地选择手术适应证ꎬ有效规避医疗隐患和风险ꎬ使得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获得安全㊁有效及满意的术后效果ꎬ进一步提升术后的视觉质量ꎮ关键词:角膜屈光手术ꎻ医疗隐患ꎬ眼科ꎻ术前筛查ꎻ适应证ꎻ视觉质量中图分类号:R778.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3 ̄3770(2020)02 ̄0007 ̄06引用格式:张丰菊ꎬ李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的筛查要点[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20ꎬ34(2):7 ̄12.ZHANGFengjuꎬLIYu.Keycriteriaforscreeningbeforecornealrefractivesurgery[J].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 ̄versityꎬ2020ꎬ34(2):7 ̄12.KeycriteriaforscreeningbeforecornealrefractivesurgeryZHANGFengjuꎬLIYuBeijingTongrenEyeCenterꎬBeijingTongrenHospitalꎬCapitalMedicalUniversityꎬBeijing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sKeyLabꎬBeijing100730ꎬChinaAbstract:Safetyꎬefficacyꎬpredictabilityꎬandlong ̄termstabilityaretheprerequisitesforsatisfiedoutcomesaftercornealrefractivesurgery.Themostimportantfactorsarestrictpre ̄operativescreeningandreasonableselectionforsurgicalindications.Thisarticleputforwardthemaincriteriaforscreeningbeforecornealrefractivesurgeryꎬwhichpurposeistoselectsurgicalindicationsrationallyandavoidmedicalpitfallsandriskseffectively.Andmakesurethepatientscouldachievethesafeꎬeffectiveꎬandstableresultsaswellashighvisualqualityaftercornealrefractivesurgery.Keywords:CornealrefractivesurgeryꎻHiddenmedicalriskꎻOphthalmologyꎻPreoperativescreeningꎻIndicationsꎻVisualquality㊀㊀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近年来陆续被大量证实[1]ꎬ逐步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接受ꎬ每年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人数约100万例[2]ꎮ随着患者接受程度的不断增加及仪器设备软件的持续更新ꎬ部分医师疏于对术前检查的把控ꎬ扩大手术适应证的选择ꎬ以及缺乏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ꎬ使得术后效果并不理想[3]ꎮ为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㊁有效性㊁可预测性和远期稳定性ꎬ术前严格筛查和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尤为重要ꎮ本研究就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筛查要点做一阐述ꎬ目的在于合理地选择手术适应证㊁有效地规避医疗隐患和风险ꎬ使得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获得安全㊁有效及满意的术后效果ꎬ进一步提升术后视觉质量ꎮ1㊀合理选择适应证是确保手术安全基本前提㊀㊀为了规范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ꎬ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ꎬ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的专家委员在2015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达成共识[4]:将板层角膜激光手术(femtosecondlaserassistedLASIKꎬFS ̄LASIK和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 ̄tionꎬSMILE)的适应证定为:①本人有摘镜愿望ꎻ②年龄ȡ18岁ꎻ③屈光状态基本稳定(每年近视屈光度数增长不超过0.50Dꎬȡ2年)ꎻ④矫正屈光度数为近视ɤ-12.00Dꎬ散光ɤ6.00Dꎬ远视ɤ+6.00D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SMILE术式的范围为-1.00~-10.00D[5]ꎬ柱镜度数ɤ-5.00Dꎬ建议球镜与柱镜度数和ɤ-10.00Dꎻ⑤极低屈光度数的矫正需酌情而定ꎻ⑥并要求预期切削后角膜瓣下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250μm(建议280μm)ꎻ⑦同时预期术后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ȡ术前角膜厚度50%ꎮ表层角膜激光手术与板层手术相比ꎬ其矫正范围相对较小ꎬ建议屈光度数ɤ-8.00Dꎮ此种术式适用于特殊职业的人群ꎬ如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员或武警等ꎬ也适用于角膜偏薄㊁睑裂偏小㊁眼窝偏深等特殊解剖条件不易行板层手术或角膜浅层疾病伴有屈光不正的患者ꎮ同时对于增效手术ꎬ也适用于预期剩余基质过薄的患者ꎮ随着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ꎬ选择个性化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ꎮ其中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针对角膜前表面形态的不规则人群ꎬ通过精确对位及扩大有效光学区ꎬ避免或减少手术源性高阶像差的引入以及减少或消除术前已存在的角膜前表面不规则的矫正方式ꎮ2018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针对利用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扫描组织这一特定的个性化激光消融技术达成共识[6]ꎬ将手术适应证分为两类:(一)对于以矫正屈光度数为首要目的而角膜形态相对规则的患者ꎬ建议矫正屈光度数范围:①近视屈光度数:-9.00D及以下ꎻ②远视屈光度数:ɤ+6.00Dꎻ③散光屈光度数:ɤ6.00Dꎮ(二)不以矫正屈光度数为主要目的的特殊患者:①严重角膜不规则散光ꎬ如角膜屈光手术㊁角膜移植手术后等ꎬ角膜外伤或角膜疾病导致瘢痕愈合ꎬ角膜形态已稳定ꎻ②疑似或早期圆锥角膜㊁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膨隆ꎬ须联合角膜胶原交联(collagencross ̄linkingꎬCXL)手术治疗ꎮ2㊀术前仔细筛查是手术安全性的有效保障安全性是近视患者选择激光手术最大的顾虑ꎬ保障手术的安全是屈光手术医生工作重心之一ꎬ术前筛查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ꎬ提升患者术后视觉质量ꎮ2.1㊀圆锥角膜及顿挫性圆锥角膜的术前筛查㊀美国屈光手术指南[7]以及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4ꎬ5]均明确指出疑似圆锥角膜㊁已确诊的圆锥角膜是角膜屈光手术的绝对禁忌证ꎮ临床中有明确临床体征的圆锥角膜相对容易诊断ꎬ但对于临床体征不明显ꎬ又有行屈光手术意愿的人群ꎬ筛查出早期圆锥角膜是保障手术安全有效的前提ꎮ利用角膜地形图分析角膜前㊁后表面形态ꎬ目前仍然是诊断圆锥角膜尤其是尚无临床表现的早期或疑似圆锥角膜最为敏感的方法[8 ̄10]ꎮ临床上已有多种类型的角膜形态检查设备及诊断指标用于筛检圆锥角膜ꎬ如Tomy㊁Pentacam㊁Sirus㊁Orbscan㊁Galilei等ꎮ虽尚无公认敏感度与特异度俱佳的检测系统[11 ̄12]ꎬ但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被临床广泛采纳协助圆锥角膜筛查ꎮ«圆锥角膜和角膜扩张疾病的全球共识»提出[13]ꎬ当角膜前表面最薄点高度值为(+8~+11)μmꎬ后表面最薄点高度值(+13~+16)μm时ꎬ高度怀疑圆锥角膜ꎮ对于早期或可疑圆锥ꎬ可通过对比双眼高度及厚度数据对称性ꎬ做出圆锥角膜的风险判断ꎮ同时可利用Belin分析软件ꎬ观察角膜厚度变化百分比及角膜厚度变化速率协助评估角膜形态的异常ꎮ研究显示ꎬ对圆锥角膜的生物力学改变可能早于角膜形态变化[14]ꎬ对于角膜地形图难以确定的早期圆锥角膜ꎬ可借助活体角膜生物力学检测ꎬ分析角膜生物力学性能辅助筛查潜在圆锥角膜ꎮ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ornealbiomechanicalin ̄dexꎬCBI)㊁角膜扩张综合偏差分析指数(belin/ambrósiodeviationꎬBADD)㊁断层扫描生物力学指数(tomographicandbiomechanicalindexꎬTBI)对于区分正常眼与圆锥角膜㊁顿挫型圆锥角膜均具有诊断价值[15]ꎮ但与CBI㊁BADD相比ꎬCBI联合Penta ̄cam提供的形态学数据综合分析的TBI指数对于诊断圆锥角膜和顿挫型圆锥角膜具有更好的精准性[16]ꎮ对于圆锥角膜的早期筛查具有积极的临床参考价值ꎮ家族性遗传在圆锥角膜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ꎮ目前已分析识别出19个可能存在圆锥角膜相关突变基因位点[17]ꎬ未来角膜屈光术前行圆锥角膜的基因筛查有望成为协助明确顿挫期圆锥角膜疾病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ꎮ值得强调的是ꎬ圆锥角膜的诊断需综合评估患者年龄㊁眼压㊁屈光度状态㊁角膜地形图形态㊁角膜生物力学及外界干扰因素等ꎬ并不能通过单一指标来诊断圆锥角膜ꎮ2.2㊀角膜营养不良的术前筛查㊀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家族遗传有关的疾病ꎮ其中ꎬ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ranularcornealdystrophyꎬGCD)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角膜营养不良之一ꎮ显微镜下表现为角膜基质层内呈现出环状㊁盘状㊁星形㊁雪花状混浊ꎮ由于部分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病情进展相对较慢ꎬ其最佳矫正视力仍较好ꎬ存在屈光手术的需求ꎬ拟行角膜屈光手术治疗ꎮ然而国内外先后报道了许多由LASIK术后引起II型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混浊加剧㊁矫正视力明显下降的病例ꎬ对视功能造成影响[18 ̄20]ꎮ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专家共识[4]已将角膜基质或内皮营养不良定为手术相对禁忌证ꎮ某些角膜营养不良与TGFBI基因有关ꎮ宋彦铮等研究发现在国人拟行屈光手术人群中[21]ꎬ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基因阳性的比例为0.24%ꎮ术前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及病史㊁利用裂隙灯仔细观察有无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体征ꎬ对于可疑病例(兼有家族史和体征ꎬ或二者有其一者)ꎬ则强调行相关Avellino基因筛查明确病因[21 ̄22]ꎬ有助于医师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分型ꎬ从而避免对GCD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任何类型的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术[23]ꎬ加重病情ꎬ同时为患者及家属做健康咨询和指导工作ꎬ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ꎮ2.3㊀青光眼的术前筛查㊀在一项对2784例拟行角膜屈光手术人群的调查中发现ꎬ其中有705例患者因各种原因不符合手术适应证ꎬ而其中青光眼的比例为0.7%[24]ꎮ由于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厚度及曲率变化ꎬ影响了术后眼压的测量ꎮ术后常规使用激素点眼ꎬ可引发激素性青光眼ꎮ同时功能性滤过泡的存在ꎬ将影响屈光手术的选择和效果ꎮ故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专家共识[4]中将尚未控制的青光眼列为手术的绝对禁忌证ꎬ眼压控制良好的青光眼列为手术的相对禁忌证ꎮ高度近视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人群ꎬ高度近视视盘斜插入㊁视杯浅㊁视盘颞侧比常人苍白ꎬ易造成视盘盘沿宽窄难以判断ꎬ豹纹状眼底或者大片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斑造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判断困难ꎻ菲薄的视网膜和萎缩的脉络膜视网膜引起视野缺损难以与青光眼性缺损视野相区分均增加了早期诊断青光眼的难度[25]ꎮWeiss等发现一些患者LASIK术后视野缩小[26]ꎬ其认为是术中一过性眼压升高损伤了视神经ꎮ故术前详细询问是否有青光眼家族史ꎬ对高眼压㊁杯盘比大的可疑病例监测视野变化ꎬ术前青光眼风险评估是预防青光眼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ꎬ对保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ꎮ3㊀术前检查数据具有可重复性实属必要㊀㊀随着手术设备及检测仪器的发展ꎬ结合角膜非对称性指数与角膜上皮厚度等参数更有利于甄别顿挫型圆锥角膜[27]ꎬ故角膜地形图㊁前节OCT[28]检测数据的精准性及可重复性对于诊断角膜源性疾病[29]至关重要ꎮ同时屈光手术不仅为提高裸眼视力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术后视觉质量的提升ꎬ选择角膜地形图及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个性化手术方案ꎬ术前精准角膜生物学参数测量是保障个性化屈光手术术后完美视觉质量的基础ꎮ而相较于Orb ̄scanIIꎬPentacamHR和Galilei在圆锥角膜参数测量中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30]ꎮ高质量的角膜地形图和波前像差图在术中实施SMILE手术或飞秒激光辅助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中协助精准定位ꎬ提高手术设计的精准性及预测性ꎬ发挥着积极的作用ꎬ进一步提升术后的视觉质量[31 ̄33]人眼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光学系统ꎬ有许多重要的光学参数ꎬ包括眼轴㊁视轴㊁瞳孔轴㊁Kappa角㊁Alpha角等ꎬ在人眼成像和视觉质量中起到重要作用ꎮKappa角是指视轴和光轴的夹角ꎬ角膜屈光手术切削中心的定位一直存在争议[34 ̄35]ꎬ大多数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心都是以瞳孔轴为切削中心ꎬ然而对于一些Kappa角较大的患者ꎬ以瞳孔轴为切削中心容易造成偏心切削ꎬ导致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下降[36]ꎮPentacam㊁Sirus㊁Galilei及Lenstar等设备均可显示Kappa角的具体数值ꎬ由于Kappa角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设计中具有参考意义ꎬ故协助术中视轴中心精准定位的数据和图像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尤为重要ꎮ梁刚等通过比较在Q值引导及Kappa角补偿的准分子切削模式下[37]ꎬSBK和FS ̄LASIK2种手术方式对术眼的高阶像差的影响ꎬ强调了术中大Kappa角调整对术后视觉质量提升的作用ꎮ4㊀关注术前双眼视功能的必要性㊀㊀建议详查术前眼位㊁双眼视功能及调节力等眼部基本情况ꎬ关注术前特殊主诉ꎬ注重心理评估ꎬ提高术后满意度ꎮ注视眼是指在双眼视的前提下ꎬ注视㊁感知和融合方面占优势地位的那只眼睛ꎮ当矫正伴有屈光不正的老视眼时ꎬ为同时获得较好的远近视力ꎬ临床中可设计单眼单视方法矫治[38]ꎬ即一眼矫正为正视用于视远ꎬ另一眼矫正为近视用于视近ꎬ一般选择使注视眼用于看远ꎬ所获得的视觉质量更佳[39]ꎬ满意度更高ꎮ但需要注意年长者眼表功能的评估ꎬ干眼及睑板腺功能不良[40]的及时诊治尤为重要[41]ꎮ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不仅可以矫正屈光不正ꎬ同时也可以改善远视及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术后的立体视功能[42]ꎮ但值得注意的是ꎬ对于术前已存在双眼感觉运动功能障碍ꎬ如眼位异常㊁斜视㊁复视的患者ꎬ术后发生视功能异常的概率也更高ꎬ故需术前明确视功能情况ꎬ分析异常原因ꎬ关注危险因素[43]ꎬ术前充分沟通ꎬ对于有不同职业及特殊主诉ꎬ应给予不同手术方式选择及个性化手术设计ꎬ同时行模拟测试拟行手术的方案以达到满意的术后效果ꎮ总之ꎬ周到细致的术前检查和充分的医患沟通ꎬ使得双方互相信任互相理解ꎬ共同携手努力方可取得远期满意的术后效果ꎬ避免医疗隐患和并发症的发生ꎬ从而有效提升术后远期的视觉质量ꎬ值得临床实施时认真思考及合理防控ꎮ参考文献:[1]WenDZꎬMcAlindenCꎬFlitcroftIꎬetal.Postoperativeefficacyꎬpredictabilityꎬsafetyꎬandvisualqualityoflasercornealrefractivesurgery:anetworkmeta ̄analysis[J].AmJOphthalmolꎬ2017ꎬ178:65 ̄78.doi:10.1016/j.ajo.2017.03.013.[2]李莹.重视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快速发展中的手术并发症问题[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8ꎬ54(10):721 ̄725.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8.10.001.LIYing.Keepaneyeonstandardizedmanagementofla ̄serrefractivesurgeryunderitsrapiddevelopment[J].ChineseJournalofOphthalmologyꎬ2018ꎬ54(10):721 ̄725.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8.10.001. [3]BohacMꎬKoncarevicMꎬPasalicAꎬetal.Incidence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PostLASIKEctasia:AReviewofover30ꎬ000LASIKCases[J].SeminOphthalmolꎬ2018ꎬ33(7 ̄8):869 ̄877.doi:10.1080/08820538.2018.1539183.Epub2018Oct25.[4]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5ꎬ51(4):249 ̄254.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5.04.003.[5]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我国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手术规范专家共识(2016年)[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6ꎬ52(1):15 ̄21.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6.01.007.[6]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我国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专家共识(2018年)[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8ꎬ54(1):23 ̄26.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8.01.005.[7]周行涛ꎬ李美燕.解读新版美国眼科临床指南(PPP):角膜屈光手术更安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ꎬ2018ꎬ18(6):371 ̄373.doi:10.14166/j.issn.1671 ̄2420.2018.06.001.ZHOUXingtaoꎬLIMeiyan.InterpretationofPreferredPracticePattern:saferforcornealrefractivesurgery[J].ChineseJournalofOphthalmologyandOtorhinolaryngolo ̄gyꎬ2018ꎬ18(6):371 ̄373.doi:10.14166/j.issn.1671 ̄2420.2018.06.001.[8]SanthiagoMRꎬSmadjaDꎬWilsonSEꎬetal.Roleofper ̄centtissuealteredonectasiaafterLASIKineyeswithsus ̄picioustopography[J].JRefractSurgꎬ2015ꎬ31(4):258 ̄265.doi:10.3928/1081597X ̄20150319 ̄05. [9]MeyerJJꎬGokulAꎬVellaraHRꎬetal.RepeatabilityandagreementoforbscanIIꎬpentacamHRꎬandGalileitomo ̄graphysystemsincorneaswithkeratoconus[J].AmJOphthalmolꎬ2017ꎬ175:122 ̄128.doi:10.1016/j.ajo.2016.12.003.[10]ShettyRꎬRaoHꎬKhamarPꎬetal.Keratoconusscreen ̄ingindicesandtheirdiagnosticabilitytodistinguishnor ̄malfromectaticcorneas[J].AmJOphthalmolꎬ2017ꎬ181:140 ̄148.doi:10.1016/j.ajo.2017.06.031. [11]GolanOꎬPiccininiALꎬHwangESꎬetal.Distinguishinghighlyasymmetrickeratoconuseyesusingdualscheimp ̄flug/placidoanalysis[J].AmJOphthalmolꎬ2019ꎬ201:46 ̄53.doi:10.1016/j.ajo.2019.01.023.[12]LopesBTꎬRamosICꎬSalomãoMQꎬetal.Enhancedto ̄mographicassessmenttodetectcornealectasiabasedonartificialintelligence[J].AmJOphthalmolꎬ2018ꎬ195:223 ̄232.doi:10.1016/j.ajo.2018.08.005.[13]GomesJAꎬTanDꎬRapuanoCJꎬetal.Globalconsensusonkeratoconusandectaticdiseases[J].Corneaꎬ2015ꎬ34(4):359 ̄369.doi:10.1097/ICO.0000000000000408. [14]VinciguerraRꎬAmbrósioRJrꎬRobertsCJꎬetal.Bio ̄mechanicalcharacterizationofsubclinicalkeratoconuswithouttopographicortomographicabnormalities[J].JRefractSurgꎬ2017ꎬ33(6):399 ̄407.doi:10.3928/1081597X ̄20170213 ̄01.[15]AmbrósioRJrꎬLopesBTꎬFaria ̄CorreiaFꎬetal.Inte ̄grationofscheimpflug ̄basedcornealtomographyandbi ̄omechanicalassessmentsforenhancingectasiadetection[J].JRefractSurgꎬ2017ꎬ33(7):434 ̄443.doi:10.3928/1081597X ̄20170426 ̄02.[16]ZhangMYꎬZhangFJꎬLiYꎬetal.EarlydiagnosisofkeratoconusinChinesemyopiceyesbycombiningcorvisSTwithpentacam[J].CurrEyeResꎬ2020ꎬ45(2):118 ̄123.doi:10.1080/02713683.2019.1658787. [17]WheelerJꎬHauserMAꎬAfshariNAꎬetal.Thegeneticsofkeratoconus:areview[J].ReprodSystSexDisordꎬ2012ꎬ3(Suppl6).pii:001.[18]KimTIꎬRohMIꎬGrossniklausHEꎬetal.Depositsof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beta ̄inducedproteiningranu ̄larcornealdystrophytypeIIafterLASIK[J].Corneaꎬ2008ꎬ27(1):28 ̄32.doi:10.1097/ICO.0b013e318156d36d.[19]Chao ̄ShernCꎬMeRꎬDeDionisioLAꎬetal.Post ̄LASIKexacerbationofgranularcornealdystrophytype2inmembersofaChinesefamily[J].Eye(Lond)ꎬ2018ꎬ32(1):39 ̄43.doi:10.1038/eye.2017.265. [20]张小艳ꎬ侯文博ꎬ张丰菊ꎬ等.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混浊加重一例[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1ꎬ47(8):754 ̄755.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1.08.021.[21]SongYZꎬSunMSꎬWangNLꎬetal.Prevalenceof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 ̄inducedgenecornealdys ̄trophiesinChineserefractivesurgerycandidates[J].JCataractRefractSurgꎬ2017ꎬ43(12):1489 ̄1494.doi:10.1016/j.jcrs.2017.07.038.[22]ZengLꎬZhaoJꎬChenYJꎬetal.TGFBIgenemutationanalysisofclinicallydiagnosedgranularcornealdystro ̄phypatientspriortoPTK:apilotstudyfromEasternChina[J].SciRepꎬ2017ꎬ7(1):596.doi:10.1038/s41598 ̄017 ̄00716 ̄5.[23]张丰菊ꎬ孙旭光.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是否适合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1ꎬ47(7):580 ̄583.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1.07.002.ZHANGFengjuꎬSUNXuguang.Whetherdoesthegran ̄ularcornealdystrophyindicatefortheexcimerlaserabla ̄tionsurgeryornot[J].ChineseJournalofOphthalmolo ̄gyꎬ2011ꎬ47(7):580 ̄583.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1.07.002.[24]Hori ̄KomaiYꎬTodaIꎬAsano ̄KatoNꎬetal.Reasonsfornotperformingrefractivesurgery[J].JCataractRe ̄fractSurgꎬ2002ꎬ28(5):795 ̄797.doi:10.1016/s0886 ̄3350(01)01321 ̄9.[25]吴玲玲.如何诊断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开角型青光眼[J].中华眼科杂志ꎬ2013ꎬ49(11):965 ̄967.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3.11.003.WULingling.Diagnosisofopen ̄angleGlaucomaaftermyopicexcimerlasercornealrefractivesurgery[J].Chi ̄neseJournalofOphthalmologyꎬ2013ꎬ49(11):965 ̄967.doi:10.3760/cma.j.issn.0412 ̄4081.2013.11.003. [26]WeissHSꎬRubinfeldRSꎬAnderschatJF.Casereportsandsmallcaseseries:LASIK ̄associatedvisualfieldlossinaGlaucomasuspect[J].ArchOphthalmolꎬ2001ꎬ119(5):774 ̄775.[27]HwangESꎬPerez ̄StraziotaCEꎬKimSWꎬetal.Distin ̄guishinghighlyasymmetrickeratoconuseyesusingcom ̄binedscheimpflugandspectral ̄domainOCTanalysis[J].Ophthalmologyꎬ2018ꎬ125(12):1862 ̄1871.doi:10.1016/j.ophtha.2018.06.020.[28]SaviniGꎬSchiano ̄LomorielloDꎬHofferKJ.Repeat ̄abilityofautomaticmeasurementsbyanewanteriorseg ̄ment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ercombinedwithPlac ̄idotopographyandagreementwith2Scheimpflugcam ̄eras[J].JCataractRefractSurgꎬ2018ꎬ44(4):471 ̄478.doi:10.1016/j.jcrs.2018.02.015.[29]LuNJꎬChenDꎬCuiLLꎬetal.Repeatabilityofcorneaandsublayerthicknessmeasurementsusingopticalcoher ̄encetomographyincorneasofanomalousrefractivesta ̄tus[J].JRefractSurgꎬ2019ꎬ35(9):600 ̄605.doi:10.3928/1081597X ̄20190806 ̄03.[30]MeyerJJꎬGokulAꎬVellaraHRꎬetal.RepeatabilityandagreementoforbscanIIꎬpentacamHRꎬandGalileitomographysystemsincorneaswithkeratoconus[J].AmJOphthalmolꎬ2017ꎬ175:122 ̄128.doi:10.1016/j.ajo.2016.12.003.[31]SchallhornJMꎬSeifertSꎬSchallhornSC.SMILEꎬto ̄pography ̄guidedLASIKꎬandwavefront ̄guidedLASIK:reviewofclinicaloutcomesinpremarketapprovalFDAstudies[J].JRefractSurgꎬ2019ꎬ35(11):690 ̄698.doi:10.3928/1081597X ̄20190930 ̄02.[32]WallersteinAꎬCaron ̄CantinMꎬGauvinMꎬetal.Pri ̄marytopography ̄guidedLASIK:refractiveꎬvisualꎬandsubjectivequalityofvisionoutcomesforastigmatismȡ2.00diopters[J].JRefractSurgꎬ2019ꎬ35(2):78 ̄86.doi:10.3928/1081597X ̄20181210 ̄01.[33]WallersteinAꎬGauvinMꎬCohenM.Effectofanteriorcornealhigher ̄orderaberrationablationdepthonprimarytopography ̄guidedLASIKoutcomes[J].JRefractSurgꎬ2019ꎬ35(12):754 ̄762.doi:10.3928/1081597X ̄20191021 ̄02.[34]deOrtuetaDꎬArba ̄MosqueraS.Laserinsitukeratom ̄ileusisforhighhyperopiawithcornealvertexcentrationandasymmetricoffset[J].EurJOphthalmolꎬ2017ꎬ27(2):141 ̄152.doi:10.5301/ejo.5000835.[35]KhakshoorHꎬMcCaugheyMVꎬVejdaniAHꎬetal.Useofanglekappainmyopic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J].ClinOphthalmolꎬ2015ꎬ9:193 ̄195.doi:10.2147/OPTH.S70690.[36]LiuMLꎬSunYꎬWangDYꎬetal.Decentrationofopti ̄calzonecenteranditsimpactonvisualoutcomesfollow ̄ingSMILE[J].Corneaꎬ2015ꎬ34(4):392 ̄397.doi:10.1097/ICO.0000000000000383.[37]梁刚ꎬ查旭ꎬ张丰菊.Q值引导及Kappa角调整后SBK和飞秒LASIK术后高阶象差的对比[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ꎬ2014ꎬ16(1):25 ̄29.LIANGGangꎬZHAXuꎬZHANGFengju.Aclinicalstudycomparingthechangesinhigher ̄orderaberrationsfollowingSBKandfemtosecondlaserLASIKwithacus ̄tomizedQ ̄factorandKappaadjustment[J].ChineseJournalofOptometry&Ophthalmologyꎬ2014ꎬ16(1):25 ̄29.[38]PengMYꎬHannanSꎬTeenanDꎬetal.MonovisionLASIKinemmetropicpresbyopicpatients[J].ClinOph ̄thalmolꎬ2018ꎬ12:1665 ̄1671.doi:10.2147/OPTH.S170759.[39]ZhangTꎬSunYꎬWengSBꎬetal.Asphericmicro ̄monovisionLASIKincorrectionofpresbyopiaandmy ̄opicastigmatism:earlyclinicaloutcomesinaChinesepopulation[J].JRefractSurgꎬ2016ꎬ32(10):680 ̄685.doi:10.3928/1081597X ̄20160628 ̄01.[40]黄鹤ꎬ安阳ꎬ何伟ꎬ等.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IntraLase ̄LASIK术前睑板腺处理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ꎬ2016ꎬ16(4):788 ̄790.HUANGHeꎬANYangꎬHEWeiꎬetal.Clinicalobser ̄vationontreatmentofMeibomianglandbeforeIntraLaseLASIKinpatientswithMeibomianglanddysfunction[J].InternationalEyeScienceꎬ2016ꎬ16(4):788 ̄790. [41]Diez ̄FeijóoEꎬGrauAEꎬAbuslemeEIꎬetal.Clinicalpresentationandcausesofrecurrentcornealerosionsyn ̄drome:reviewof100patients[J].Corneaꎬ2014ꎬ33(6):571 ̄575.doi:10.1097/ICO.0000000000000111. [42]ShiMHꎬJiangHXꎬNiuXGꎬetal.Hyperopiccornealrefractivesurgeryinpatientswithaccommodativeesotro ̄piaandamblyopia[J].JAAPOSꎬ2014ꎬ18(4):316 ̄320.doi:10.1016/j.jaapos.2014.02.015.[43]KushnerBJꎬKowalL.Diplopiaafterrefractivesurgery:occurrenceandprevention[J].ArchOphthalmolꎬ2003ꎬ121(3):315 ̄321.doi:10.1001/archopht.121.3.315.(编辑:李纬)。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技术现状及进展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技术现状及进展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3.23.0770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技术现状及进展戚鹏1,2,孙益丰3,4,徐清华4,5,周晓燕1,2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QI Peng 1,2, SUN Yifeng 3,4, XU Qinghua 4,5, ZHOU Xiaoyan 1,2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Shanghai 200032, China;2.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3.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Epigenetics, Institutes of Biomedical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4. Canhelp Genomics Co., Ltd., Hangzhou 311100, China;5. Xuzhou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Transformation, Department of Genetics,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221004,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ZHOUXiaoyan,E-mail:135****************戚鹏 医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技术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专业委员会技术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技术学组成员。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年度)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年度)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7)于布为王国林邓小明刘进许学兵李民(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佘守章(共同执笔人)岳云孟凡民郭曲练黄宇光熊利泽衡新华一、引言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

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实时全面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围术期发生麻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于1986年首次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准,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5年再次确认。

英国也于2015年更新了麻醉与恢复期间监测标准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09年第一次颁布了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并于2014年进行了更新。

近年来,临床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展,因此中华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对指南进行了更新。

该指南是作为选择监测手段的参考,适用于所有麻醉方式,以期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二、定义与适用范围临床监测(clinical monitoring)是通过相关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和连续的物理检测或化学检验,并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麻醉监测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医师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指南适用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以及术后恢复监管等临床麻醉。

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医师实时的临床观察和判断,不能低估视、触、听等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三、基础监测在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态等均应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 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

1.心电图所有患者均应监测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异常、起搏器故障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异常情况。

2.无创血压所有接受麻醉患者都应进行无创血压监测。

血压反映器官血流灌注压,提示器官血流灌注情况。

测量方法和时间间隔取决于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二、推荐单位意见医学超声既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中的主要支柱。

该项目针对肝硬化和乳腺癌早期无创诊断的重大需求和技术瓶颈,发明了基于超声波力学效应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实现了剪切波弹性成像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仪器研制。

核心技术与器件经过临床测试和转化,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超声弹性成像以及融合弹性成像的高端超声影像产品,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受到专家和行业的高度评价,是源于基础、技术创新开发和产业转化的链条式重大创新成果。

该项目曾获得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中国科学院决定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属生物医学工程学领域。

肝脏和乳腺疾病是危害数以亿计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肝硬化和乳腺癌会引起很高致死率,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医学超声是肝脏和乳腺重大疾病早期影像筛查的首选方法,但传统B超成像存在肝硬化检测敏感性差、乳腺癌检测特异性差的瓶颈。

超声弹性成像利用超声波力学效应实现对人体组织生物力学参数的无创定量测量,是超声影像技术的重大革新,可以为肝硬化和乳腺癌等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关键依据。

研发符合我国国情的新一代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和装备,推动新型医疗检测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创制高端医疗设备和提高我国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均具有重大意义。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支撑计划等支持下,历经八年攻关,率先在我国创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体系”,取得主要技术发明点如下:1.发明了声辐射力诱导剪切波及定量超声弹性成像理论和方法,为成像设备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核心技术支持。

首创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结合动量张量理论的生物组织中声辐射力计算方法,实现了对声辐射力诱导剪切波的精准控制;建立了基于剪切波传播速度的生物力学参数测量模型;发明了利用尺度不变特征点和希尔伯特变换的实时弹性成像方法,弹性模量测量精度可达±0.5kPa。

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8.张海涛,排名8,医师,工作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创新点2、3均有重要贡献,重点负责《排忧解男題》资料的收集、整理、文字校对及后期出版推广等工作,对项目成果做出突出贡献。
9.杨宇卓,排名9,医师,工作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创新点1、2均有重要贡献,参加了《排忧解男題》资料的收集、整理、撰写及出版发行等工作,对项目成果做出突出贡献。
“男性性与生殖健康系列科普丛书”以其独特的创意、精准的读者定位、优秀的创作团队、引人入胜的故事内容、精致的装帧设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夜问36》一书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普及部在2014年“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推介活动中入选科普图书类推介作品(证书见附件)
(2)“男性性与生殖健康系列科普读物”受到当当网、新浪网、腾讯网、健康时报、新华网、人民网、北京卫视、央视新闻直播间、《健康之路》、《养生堂》《我是大医生》等多家电视媒体的关注,进行了持续的宣传报道。
项目第四完成人刘德风师从于第一完成人姜辉,毕业后留院工作,与第一完成人从2007年-2017年长期合作,参加本系列丛书的编写、校对,以及对再版工作的审校等工作,对项目成果做出突出贡献。
项目第五完成人唐文豪与第一完成人姜辉从2004年-2017年长期合作,重点负责参与《夜问36》、《男人枕边书》的策划、统稿、编审工作和再版工作,对项目成果做出突出贡献。
“男性性与生殖健康系列科普丛书”共分3部图书出版,分别是《夜问36》、《男人枕边书》第一、第二版和《排忧解男題》,历时五年,由国内近五十名科普专家、男性生殖专家联合出版,以生动易懂的文笔及幽默轻松的风格,引入大量实例,让广大男性朋友更通俗易懂。
丛书创作的创新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权威、科学。本书有一支专业的男科医生和科普专家编写队伍,他们绝大多数来自三甲医院,长期工作在医院或者科研机构,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文章撰写方面,专家们十分严谨、科学,查阅、参考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力求把晦涩的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且准确的语言传递给读者。(2)实用指导。本系列丛书中分别设计了诙谐幽默、贴近问题的卡通人物或者网络图片,已对话或故事的形式全面、系统、概括地对性与生殖健康常识、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生育及前列腺的基本知识及保健、防治策略加以介绍,以科学易懂的文字、生动形象的插图、讲解男性性与生殖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身体异常情况下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与寻医途径,使公众尤其的是男性及其伴侣了解男性性与生殖健康的基础知识及常见疾病的防护及诊治途径,更好的享受性福生活和正确面对性生活及生殖健康中出现的问题。(3)话题丰富。本书主编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致力于男性性与生殖健康的宣传及普及,积累了全国各地数千名读者的咨询电话和信件,从中选出了问得最多、最有代表性的话题。

2017浙江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2017浙江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浙江大学
蒋立希,陈明训,王中,李志兰,玄立杰
7
Z-2-007
过渡金属催化的绿色反应研究
浙江大学
张玉红,刘占祥,陈铮凯,黄乐浩,骆成才
8
Z-2-008
高通量节能氧化物薄膜的设计制备和光谱调制研究
浙江大学
涂江平,夏新辉,王秀丽,谷长栋
9
Z-2-009
Nrf2通路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浙江大学
唐修文,王秀君,王洪燕,曲丽艳,高鹏
2017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人员)名单
(一)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奖人员
序号
编号
姓 名
工作单位
1
G-1-001
丁列明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
G-1-002
高从堦
浙江工业大学
3
G-1-003
姚力军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二)省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员
一等奖
1
Z-1-001
裘文伟,谢前森,朱金献
3
F-3-003
电机系统高效能与可靠运行关键技术
浙江大学,杭州威衡科技有限公司
杨家强,黄进,郎向荣,康敏,朱庆,尹溶森
(四)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员
一等奖
1
J-1-001
软土地基上轨道交通长期沉降评价与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
浙江大学
边学成,陈云敏,陈仁朋,蒋建群,叶肖伟,黄博,周燕国
3
F-2-003
MQTZ铝型材立式自动化涂装生产线
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

2017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2017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11
材料与化学工程
面向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的膜集成技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南通能达水务有限公司 术与应用示范 新型近红外 II 区荧光 Ag2S 量子点及活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体影像技术 新型系列耐腐蚀结构钢开发关键技术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创新及产业化 点阵复合材料装备结构轻量化理论 南水北调工程大型高性能低扬程泵关 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融合式光纤传感系统及其在重大装备 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2
电子信息及系统科学
南京邮电大学,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3
生物技术与医药
南京大学,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吉林大学
4
生物技术与医药
中国药科大学
5
能源与节能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 超大规模省级电网运行控制关键技术 郑宗强、陈庆、闪鑫、徐春雷、孟勇亮、陆进 公司苏州供电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河海大学, 及应用 军、刘爱华、余璟、吴继平、周海强、彭晖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钟文琪、许传龙、刘国耀、吕剑虹、赵永力、 大型电站锅炉高效低污染燃烧的先进 东南大学,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唐江苏发电有限公 田万军、刘龙海、王政福、沈德明、周宾、沈 调控技术及应用 司,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浩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东南大学,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 特高压受端城市电网多时空主动调控 韩冰、黄学良、赵家庆、滕贤亮、陈中、庄卫 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南瑞集团 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金、李亚平、杜红卫、吕洋、钱科军、李春 公司 超高强度钢丝制备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方 峰、蒋建清、闵学刚、盛荣生、陈华青、 东南大学,江苏宝钢精密钢丝有限公司,盛利维尔(中国)新材料技 周立初、王林烽、张年春、周雪峰、胡东辉、 术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华新钢缆有限公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崔世云 何耀、李述汤、樊春海、钟旖菱、苏媛媛、彭 飞

2017年安徽省江淮名医推荐人选汇总表

2017年安徽省江淮名医推荐人选汇总表
2017年安徽省“江淮名医”推荐人选汇总表


工作单位
姓名


出生
年月
毕业学校
最后
学历(位)职称来自从事专业突出事迹1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
杨贤金

1964年
2月
安徽医科大学
本科硕士
主任医师
烧伤整形
1、所获奖项情况:“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的研制及应用”、安庆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2、参与项目和课题情况:参加“十四味连黄烧伤软膏的研制及应用”
3、论文著作情况:发表专业论文一篇
4、个人荣誉情况:现任安徽省医师协会烧伤整形分会常委(安徽省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委员、安庆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安庆市石化医院支部主任
海军安庆医院
何康乐

1965年8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科
主任医师
中医骨伤
1、1994年被怀宁县委、县政府授予“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4年被海军装备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三等功,2006年被安庆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2011年参与“十二五”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已通过验收。2014年被安徽省卫计委批准成立“海军安庆医院何康乐名老中医工作室”,该项目正在实施中。2014年参与省级“名中医经验继承”项目,正在实施中。2012年以来共申报专利3项并已通过初审。
3、2012年以来在国家级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
4、2014年被安徽省卫生厅授予“安徽省名中医”荣誉称号;祖传《江镇何氏骨伤》2016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被市文广新局命名为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镇何氏骨伤》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怀宁中医骨伤疗法》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当选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手法诊疗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炙法健康联盟副主席。

中国医科大学怎么样

中国医科大学怎么样

中国医科大学怎么样中国医科大学怎么样中国医大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创办于1931年11月,原校址在江西于都,1932年10月增设了调剂班等,1933年4月迁至兴国,1933年8月又迁往瑞金。

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医科大学怎么样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教学单位该校设有研究生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法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联合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临床医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人文社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影像系、医学信息学系、病理学系、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运动医学系、医学检验学系、理工学部、细胞生物学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学院、学实验动物部、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分校等33个院、系、部。

二、师资力量学校本部在编教职工1462人。

全校(含附属医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5.1%,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在职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4人次,辽宁特聘教授25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8人次。

全校教授级708人,副教授级1008人,研究生指导教师982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383人。

教师中在中华医学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常委(常务理事)以上者67人,其中担任主任委员者15人(含候任主任委员和名誉主任委员),担任副主任委员者18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其中副主任委员3人;有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1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5人、部级14人次、省级7人次,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19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05人、千人层次88人。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单(万元)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单(万元)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7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单
项目批准号 负责人
项目名称
/ 51779176 51779177 51779178 51779179 51779180 51779181 51779182 51779183 51779184
夏军强 河流动力学
陈杰 陈森林 朱焱
低浓度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多孔介质中非水液相的 迁移和增溶行为及其控制
郑 珊 河床演变时间滞后与空间联动的耦合机理


分汊河段滩槽调整对水沙条件变化的响应机理研 究
项目类别 杰出青年基金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万元)
批准金额
开始 日期
/
2018-1.
常晓林 基于连续-离散耦合方法的堰塞坝形成机理研究
胡志根 荣冠 徐晶
基于非对称合作博弈的梯级水电站施工导流风险 传导机制与控制
增强型地热系统储层裂隙非线性渗流与传热机理 研究
有机砷饲料添加剂在铁(氢)氧化物表面的配位 反应及其环境光化学效应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批准金额 60
开始 日期
2018-1
面上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8-1
结题 日期 2020-12
2020-12
2020-12
项目批准号 51779185 51779186
负责人
项目名称
邓金运
梯级累积作用下水库泥沙过程多尺度响应机制研 究
钱忠东 离心泵叶轮全寿命周期泥沙磨损机理
51779187 51779188 51779189 51779190 51779192 51779193

安徽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安徽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安徽省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关键技术创新应用与推广二、推荐单位意见针对肺动脉和奇静脉尸体开展解剖学研究与临床手术解剖学研究,解决肺动脉切除重建的材料与技术选择的可行性解剖学难题;原创阐明自体奇静脉移植补片在肺动脉或上腔静脉修复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技术特点;国内首次阐述自体心包管间位移植肺动脉重建技术;通过临床实践总结肺动脉成形技术经验,扩大了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适应证。

确立了分子标记物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治疗,开创筛选靶向和化疗优势人群的新模式,提高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项目获得 10 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资助金额 500 万元以上,发表 100 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研究成果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及省内等 30 多家三级以上医院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评价和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项目材料填写规范,内容真实,经公示无异议。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为首位,与其发病学机制不清,肺癌细胞生物学特点不明,临床化疗耐药,以及外科手术技术创新不足等因素有关。

刘学刚教授的科研团队早在1992年至今一直致力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

科技创新点:(1)创造性提出自体奇静脉作为修复重建肺动脉的血管材料,并提供解剖学依据,解决肺动脉根治性切除造成缺损范围较大或缺损段较长的难题。

(2)创新性提出应用自体奇静脉修复重建肺动脉技术,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治疗肺癌最先进的外科技术之一。

(3)首次提出应用自体奇静脉、心包片修复重建上腔静脉技术,解决肿瘤侵犯包绕上腔静脉根治性切除的技术难题。

(4)改进并规范上腔静脉与肺动脉联合切除重建的高难度肺外科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5)首次报道Notch通路促进卷烟烟气凝集物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发病学机制,首次提出miRNA-181a-inhibitor能够逆转肺腺癌细胞化疗耐药。

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公

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公

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公⽰项⽬名称⾎液系统疾病出凝⾎异常诊疗新策略的建⽴及推⼴应⽤提名单位(专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主要完成⼈吴德沛、阮长耿、韩悦、武艺、陈苏宁、黄⽟辉、王兆钺、戴克胜、赵益明、傅建新主要完成单位苏州⼤学附属第⼀医院、苏州⼤学提名单位(专家)意见:⾎液疾病是危害⼈类⽣命健康的严重公共卫⽣问题,其中出凝⾎异常机制复杂,诊治困难,难治患者死亡率⾼。

项⽬组历时20年,在国家重⼤科技专项等数⼗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资助下,依托⾼⽔平平台,围绕⾎液系统疾病出凝⾎异常的机制、诊断及治疗三⽅⾯进⾏深⼊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

项⽬组发现⼀系列⾎⼩板活化的新分⼦,阐明多种出凝⾎异常新机制,创建苏州系列单抗及诊断试剂盒,成为出凝⾎疾病诊断的国际标准试剂;建⽴了国内⾸个临床⼆代测序组套,开发难治性出⾎性疾病和重症出凝⾎疾病的治疗新⽅案,创建移植后出凝⾎异常诊疗新⽅法。

成果发表总论⽂614篇,中华系列期刊135篇,SCI收录论⽂202篇,代表性论⽂发表在JAMA系列、Blood、J Clin Invest等国际⾼⽔平杂志,SCI 他引1080次。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

主持制定国内出凝⾎异常诊疗共识4项,培训相关专业⼈员1.2万⼈次,相关诊疗策略已推⼴⾄国内主要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提升了我国相关领域的整体诊疗⽔平。

提名本项⽬为国家科技进步⼆等奖。

⾎液系统疾病严重危害⼈民⽣命健康,其中出凝⾎异常机制复杂,诊治困难,难治患者病死率超过80%。

项⽬组历时20年,在国家重⼤科技专项等数⼗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资助下,围绕⾎液系统疾病出凝⾎异常的机制、诊断及治疗三⽅⾯进⾏深⼊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

1、发现⾎⼩板活化的新分⼦并阐明凝⾎分⼦的关键作⽤机制。

①发现⼆硫键异构酶ERp57和ERp72,以及程序性死亡信号分⼦RIP3可促进⾎⼩板活化,揭⽰了⾎⼩板活化的新机制;②发现⾎⼩板表⾯O型聚糖唾液酸化修饰可阻⽌肝脏Kupffer 细胞对⾎⼩板的清除,阐明了抑制⾎⼩板破坏的新途径;③揭⽰⾎管性⾎友病因⼦、凝⾎因⼦XII及其前体分⼦参与⽌⾎的重要机制,提供了抗栓治疗的新靶点。

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书

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书

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书
(推荐科技工作者个人用)



: 高福
所在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推荐渠道: 中华医学会 推荐类别: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推荐领域: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 工程攻关
□转化创业 □科普及社会服务
填报日期: 2017 年 4 月 21 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制
中 国 科 协 科 技 部 国 务 院 国 资 委
基本信息
主要工作经历(6项以内)
国内外重要社会任(兼)职(6项以内)
重要成果列表
(根据推荐领域,分别填写候选人获得的重要科技奖项,发明专利,代表性论文和著作,重大装备和工程相关重要成果,转化创业成果,重大科技类社会化公共。

2017年中华医学会I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批)

2017年中华医学会I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批)

相关专业的继续 100 教育对象
相关专业的继续 200 教育对象
4分 4分 3分 3分 5分 3分 5分 3分 2分 4分
3分
3分
教学对象
拟招生 人数 (每期)
相关专业的继续 300 教育对象
相关专业的继续 600 教育对象
相关专业的继续 300 教育对象
相关专业的继续 100 教育对象
相关专业的继续 200 教育对象
相关专业的继续 300 教育对象
相关专业的继续 200 教育对象
中华医学会医学细 胞生物学分会、中 华医学会学术会务

安威
李丰/02413386887301
2017.07.12-2017.07.14(陕西西安 市) 3.0天
医学会继教备字 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 中华医学会医学病 王佑春
[2017]025号

毒学分会、中华医
学会学术会务部
张春涛/01067095433
3.0天/期
医学会继教备字 艾滋病和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 王福生
[2017]030号 功能性治愈与免疫治疗研 学分会、中华医学
讨会
会学术会务部
刘松涛/01083997160
2017.11.25-2017.11.26(北京) 2.0天
医学会继教备字 中华医学会感染科主任培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 王贵强
汪谋岳/01085158326
2017.07.07-2017.07.09(上海) 2017.08.11-2017.08.13(广东广州
市) 2017.09.08-2017.09.10(北京) 2017.10.13-2017.10.15(陕西西安
市) 2017.11.24-2017.11.26(北京)

中华医学科技奖(2017)颁奖大会召开

中华医学科技奖(2017)颁奖大会召开

眼 病临 床矫 治关键 技术 研究 与转化 ”
等9个项目荣获2017年 中华医学科技奖
一 等 奖 ,“遗传性耳 聋基 因诊 断芯片系 统 的研 制及 其 应用 ”等23个 项 目荣获
中华 医学 科 技 奖 (2017)颁 奖 大 会 现 场
2017年 中华 医学科 技奖二等奖 。“滋 养 奖。颁 奖大会 由饶克勤 主持 。吴沛新宣 发展 先进有效、安全 便捷的健 康技术 ,
会主任委员马晓伟 。中华 医学会驻会副 和创造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华 医学 科 技 奖 自2001年 设 立 以
会长李五 四,原 国家卫 生和计 划生育委
201 7年经 由中华 医学会 推 荐 的 重大 来 ,秉 承 引领 医学 科 技创 新发 展 的理
员会科 教司副司长 吴沛新 ,中华 医学会 成 果获得了国家科 技进 步奖特等奖,实 念 ,截 至 2018年 1月 ,共 评 选 出 医 学 科
秀的科研成果 .并顺应 国家科学技 术奖 度”。把创新 的梦想放飞在 民族复兴之
全 国政 协 副 主 席 、中华 医学 会 名 励 的政策走向不断发展 完善评奖体系和 路上 ,为促进医学科学技术 的繁荣发展
誉会长 、中华 医学科技 奖评 审委 员会 名 导 向激励机 制 ,树 立了良好 的形 象。在 和转化推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观 奖台 一:
中华 医学 科 技奖 (2 0 17)颁 奖大会 召开
本刊 讯 (记者 李 莉 )2018年1月
26日,中华医学会 和中华国际医学交流
基金会主办 的中华医学 科技奖 (2017)
颁奖大会在 北京召开。
今 年 共 有 86项 医学 科 研 成 果 荣 获

2脑病科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脑病科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9年)。

(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2)辅助检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MRA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排除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Ⅱ)(HIS,2004年)。

(1)偏头痛不伴先兆A.至少5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每次疼痛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无效)。

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两个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④因日常的体力活动加重,或导致无法进行日常运动(如走路或爬楼梯)。

D.发作期间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怕声。

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

(2)偏头痛伴典型先兆A.至少2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先兆包括以下症状至少一种,但没有运动机能减弱:①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点状色斑或线形闪光幻觉)和/或阴性的表现(如视野缺损);②完全可逆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的表现(如麻木);完全可逆的言语困难性语言障碍。

C.以下标准至少二项:①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②至少一种先兆症状逐渐发展历时≥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相继出现历时≥5分钟;③每种症状持续≥5分钟且≤60分钟。

D.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标准B~D,开始时伴有先兆症状发生,或在先兆发生后60分钟以内出现。

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

(3)偏头痛其他类型(二)证候诊断1.肝阳上亢证:头痛而胀,或抽搐跳痛,上冲巅顶,面红耳赤,耳鸣,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或有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医学会推荐2017年度国家奖项目公示项目名称:胃癌综合防治体系关键技术的创建及其应用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在国家计划项目支持下,创建了集胃癌的预防、早期诊治、综合治疗及转化应用研究一体化的胃癌综合防治体系,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本项目具有原创性、先进性及实用性,研究成果解决胃癌高发人群病因预防的难题,根除H.pylori能降低胃癌发病率39%,创建的进展期胃癌诊疗新策略将II、III期胃癌术后的3年无病生存率提高到78%,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突破1年。

首次证实服用COX-2抑制剂作为胃癌的有效预防药物能显著逆转胃癌癌前病变。

创建全国多中心样本资源库共享,解决胃癌研究重大项目样本资源短缺的难题。

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该综合防治体系相关成果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采纳作为制定胃癌预防策略的重要依据,并被列入胃癌诊治的NCCN国际指南。

项目成果在27个省市,62家单位进行应用推广。

并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对我国胃癌诊疗规范的督导执行,促进了全国胃癌诊治理念统一和胃癌诊疗技术的标准化。

本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了胃癌及相关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带动了我国胃癌防治水平的大幅提升,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及潜在经济效益。

因此,中华医学会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我国恶性肿瘤的前三位,我国胃癌患者就诊时约80%已属进展期,5年总生存率仅为25%。

因此,解决胃癌高发病率、低治愈率是我国乃至世界性的难题。

本项目在国家863、973等59项课题支持下,围绕胃癌病因预防、早诊早治、综合治疗等关键问题,顶层设计,协同攻关,创建了一体化的胃癌综合防治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推动了胃癌防治的进步。

(1)揭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胃癌高发人群中导致胃癌的主要因素。

根除H.pylori能使干预人群胃癌发病率降低39%,根除H.pylori对重度癌前病变和老年患者也具有预防胃癌的作用。

研究成果解决了胃癌高发人群病因预防的国际难题,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制定胃癌预防策略的重要依据。

(2)创建进展期胃癌诊疗新策略,显著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生存时间。

辅助治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将II、III期胃癌术后的3年无疾病生存率从单纯手术组的56%提高到综合治疗组的78%,疗效优于国际同类研究。

靶向治疗研究确立了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使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突破1年。

研究解决了进展期胃癌疗效差的国际性难题并纳入国际指南,建立了国家级胃癌诊疗规范并在全国推广,推动胃癌诊疗水平的整体提高。

(3)首次揭示了炎症因子环氧合酶-2(COX-2)是胃癌癌前病变进展中的关键靶点,并在高发人群中首次证实服用COX-2抑制剂能显著逆转胃癌癌前病变,为胃癌的有效预防提供重要干预靶点。

发现了p42.3、Latexin等一组胃癌预警、分子分型及预后判断的新肿瘤标志物,为胃癌综合防治体系建立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4)创建全国多中心样本资源库共享,胃癌及癌前病变样本类型齐全,数量为世界规模最大,并实现样本库质量管理,解决胃癌研究重大项目样本资源短缺的难题;同时利用资源优势,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进行药物敏感性等研究,为胃癌综合防治研究奠定了重要的资源基础。

项目成果在27个省市,62家单位进行应用推广,其中胃癌规范培训基地使5030名医师得到了胃癌诊疗专业化培训,为15000多名患者提供了规范化治疗。

培养研究生165名,共发表论文76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90余篇,影响因子合计788.469分,出版专著17部。

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其他知识产权2项,技术转化2500万元。

曾获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成功主办三届全国胃癌大会及七届全军胃肠外科大会,累计专业受众8000余人。

成功申办2017年国际胃癌大会,显著提升了我国胃癌防治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客观评价:1、课题结题(验收)评价国家863计划课题,验收专家组评价该项目:“工作具有较高原创性和国际水平,研究成果能尽快产业化并在临床单位推广使用。

”国家973计划课题,验收专家组评价该项目:“从发表论文数量、质量及获奖情况表明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胃癌高发现场是我国独有资源,与其他研究相比,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2、国际同行重要评述(1)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的研究结果发表在JNCI杂志(2012,IF=15.27)。

美国Vanderbilt大学的Morgan教授在JAMA(2013,IF=30.387)认为:“In a randomized trial in Shandong, China, eradication of H pylori using amoxicillin and omeprazole reduced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by 39% over a 15-year period. If results of this and other trials are confirmed, focused community eradication programs may offer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diminishing the enormous human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is cancer.”(参考译文:在中国山东进行的一项随机试验采用阿莫西林和奥美拉唑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随访15年,发现胃癌发病率降低了39%。

如果这一项研究结果被证实,社区性的集中根除计划将有望降低胃癌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2)进展期胃癌辅助治疗CLASSIC研究发表于Lancet 2012,获同期评述称:“the first stage of adjuvant treatment for curative gastric cancer in Asia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the two fluoropyrimidine-based studies.”(参考译文:CLASSIC及另一基于5-FU的研究证实了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有效性)。

(3)进展期胃癌靶向治疗ToGA研究发表于Lancet 2010,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Maitland教授及西班牙Cortes教授在全球影响因子最高的CA CANCER J CLIN(2011,2014)(IF=162.5)杂志上引用:“adding trastuzumab to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advanced gastro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s prolonged survival in thosepatients whose tumors overexpressed HER-2.”(参考译文:在标准化疗基础上加入曲妥珠单抗可延长HER2阳性进展期胃食管腺癌患者的生存。

)(4)国际上首次确立进展期胃癌辅助治疗的影像学疗效评估方案。

法国的Alain Luciani 教授在著名肝病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2011)”上发表评论称“Diffusion MRI (DWI) allow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copic proton displacement, and has profoundly improved oncologic imaging”(参考译文: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获得微观质子运动表征, 大大推进了肿瘤影像的发展)。

(5)首次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 IARC专家Herrero教授发表在JAMA(2014,IF=30.387)的述评: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calls to prevent gastric cancer by screening for this infection and treating individuals who test positive, no randomized trial had shown a clear benefit of this approach until recently. In 2012, a trial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of adults in China report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gastric cancer risk following treatment.(参考译文:尽管认为通过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对感染阳性者治疗可以预防胃癌,但从没有随机对照试验明确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预防胃癌的作用,直到最近2012年在中国人群开展的干预研究明确根除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胃癌发病率。

)(6)前瞻性研究揭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高发人群中导致胃癌的主要因素。

(JNCI,2000;IF=14.159),发表在JAMA(2004)的文章评述认为:Recent large-scale, prospective studies, both in high-risk population, have reported H. pylori infection as a definite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参考译文: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证实,H. pylori感染是胃癌发生的明确危险因素。

)(7)项目组在Lancet Oncology(2013;IF=24.725)撰文阐述亚洲胃癌治疗策略。

同期杂志发表了评述:“…published in this issue of The Lancet Oncology, provide benefits at two levels, giving individual clinicians a practical framework for management of each patient, and giving policy makers insights into how to plan resource-appropriate cancer control.”(参考译文:在本期发表的亚洲肿瘤指南中,提供了两个层面的益处,一方面提供了每个临床医生诊治个体患者的实用框架,另一方面是给政策决策者提供参考用以制定适合医疗资源(国力)的肿瘤控制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