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地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河南地理》期末结课作业

课题:邓州市的发展

班级:B13地理科学2班

学号:134108030063

姓名:苗新

第一章邓州市的地理位置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河南省辖的县级市,豫西南门户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

邓州在历史上曾是上郡据区和军事重镇。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于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校油泵之乡、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

邓州处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区。东接南阳市卧龙区、新野县;西连淅川县;南界湖北省襄阳区、老河口市;北邻内乡县、镇平县。地理坐标为北纬32°22′—32°59′,东经111°37′—111°20′之间。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

邓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根据考古界对邓州八里岗太子岗、杨岗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七千年前就有古人在邓州生活的实际情况,使邓州七千年的历史在文物和史志中得到肯定。约公元前21世纪,夏代仲康建都于邓,即邓国。根据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确定商代邓国为公爵国,周初为邓伯国,西周中期为邓公国,西周晚期为邓侯国。同时,确定了五千年前邓字地名由以族为氏的夸父氏族形成,到商周时为曼姓封国,春秋早期改曼姓为邓姓封国。

交通区位优越。邓州地处武汉-郑州-西安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的中心地带,起着连接东西、南北的“桥梁”作用。邓州市交通便利,207国道和六条省干线穿境而过;位于焦枝铁路和宁西铁路、二广高速公路和陕沪高速、207国道和312国道三个“十字”交汇的枢纽位置。水路从老河口、襄樊等地码头入位,通江达海。距襄樊、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邓州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力度,形成了九纵七横城市道路网络,正在逐步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豫西南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

综合实力雄厚。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南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强力实施三大战

略(工业立市、开放带动、人才兴邓),坚持三抓带动、产业支撑,全力推进“六大工程”(工业振兴工程、农民增收工程、城乡一体建设工程、劳动技能培训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生态邓州建设工程),走好三条路子(工农互动,探索农区工业化路子;城乡互动,走城镇化路子;经济生态互动,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了邓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200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6亿元,同比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4亿元,同比增长3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8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508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2%;居民储蓄66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居南阳各县市区首位。一二三产之比达到29.2:43.3:27.5。

第二章邓州市的发展趋势

农业特色突出。邓州全境平原广袤,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域宽广,生态良好,物产丰饶,盛产小麦、棉花、油料、烟草、豆类、辣椒等优质粮油等农副土特产品,形成了林牧烟棉等四大优势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还是全国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2008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01.9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农业增加值59.8亿元,同比增长5.9%。

工业基础雄厚。围绕建设“工业强市”目标,强力实施项目统揽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扩张壮大优势产业,依托邓州资源优势和现实生产力,大力培育发展棉纺服装、建材、粮油食品、林板纸、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优势支柱产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体系,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支柱产业成为支撑邓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58.6亿元,同比增长18.6%;限额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4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增加值40.8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70%。全市工业企业入库税金9796万元,同比增长22.9%。工业综合效益指数315.3%,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30家,实现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0%以上。强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六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80%以上。

商贸流通发达。邓州市围绕建设豫西南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依托资源、区位、产业优势,强化市域中心城区对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吸纳能力,已经形成独具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彩棉种植及加工中心、服装产业集散中心、农机制造及销售中心、豫西南粮食仓储现代物流服务中心、优质烟叶生产及加工供应中心、豫西南石油储备战略中心等六大市场体系,对周边形成了强有力的辅助带动作用。

第三章邓州市的教育发展

邓州基础教育发展迅速一是“两基”工作成效显著。自1996年和1997年邓州市先后通过省政府“扫盲”和“普九”验收达标后,2003年11月又顺利地通过了省政府复查验收,现正向“两基”巩固提高目标迈进。目前,邓州的小学入学率为99.7%,初中入学率为99.5%、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98%。二是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2001年以来,全市用于学校建设的资金达4000多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0多万平方米。其中,2001年危改工程启动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867万元,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71675平方米。三是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我市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招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进线人数连年居南阳之首,招飞工作连年荣获全国先进和基地学校河南第一的好成绩,多次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通报嘉奖。

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近年来,邓州市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务工农民培训为主体,以扩大就业上岗为主线,全方位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据统计,全市职业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每年共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训务工农民和回乡初高中生10万人次,有效地服务了邓州经济的发展。邓州市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研先进市、河南省成人教育教研先进市。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圆满完成了撤销乡(镇、办)教办室、设立中心校的改革任务;二是落实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了“三保”目标;三是启动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改革。2004年暑假,经过资格审查、综合考核、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程序,全市中小学校择优聘任教职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