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地理

合集下载

邓州城西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邓州城西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邓州城西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邓州市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邓州城西是城市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邓州城西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邓州城西的发展现状邓州城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它位于邓州市的西部,毗邻G107国道和邓州绕城高速公路,这使得城西地区与邓州市中心以及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

同时,城西地区还距离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仅两个小时车程,这为城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邓州城西的土地资源丰富。

城西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可供开发利用,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城西地区的规划和开发,引入了大量的投资和产业项目。

邓州城西的工业发展迅猛。

由于城西地理位置的优越,政府在该地区积极推动工业发展。

目前,城西地区已经发展成为邓州市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诸如钢铁、化工、仪器仪表等行业的企业纷纷落户城西地区,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邓州城西的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城西地区是邓州市的粮食生产重镇,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农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农作物种植条件极好。

近年来,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邓州城西未来的发展趋势邓州城西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首先,城西地区在工业发展上有极高的潜力。

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投资的力度,引入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这将带动城西地区的经济增长,提升城市整体的产业水平。

其次,城西地区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措施,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此外,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供应链条,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城西地区可以发展旅游业,开发城西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景点。

邓州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邓州古城路火灾事故原因

邓州古城路火灾事故原因

邓州古城路火灾事故原因引言2019年10月10日,河南省邓州市发生了一起重大火灾事故,造成多处房屋被烧毁,多人伤亡。

该火灾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火灾事故的发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心理创伤,也引起了全社会对于火灾防控工作的高度关注。

邓州古城路火灾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对该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一、地理环境分析邓州市是河南省南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地理环境对火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地处豫、陕、鄂交界处,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邓州市古城路位于邓州城中心地带,为一条较为繁华的商业街,沿街建筑密集,多为老式建筑,且多为木结构,极易受到火灾的影响。

由于古城路的地理条件,火灾事故一旦发生,扩散速度较快,造成的危害也将更为严重。

二、建筑结构分析邓州市古城路沿街的建筑多为传统木质结构,年代久远,质量堪忧。

这些老旧建筑在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之后,木制结构已经出现了腐蚀、老化等现象,不仅易燃,还很容易发生倒塌。

火灾事故一旦发生,这些老旧建筑的易燃性将增加火灾的蔓延速度,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前期的防火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对邓州市古城路沿街的老建筑进行认真排查和整改,加强火灾防范措施,降低火灾危害。

三、管理机制分析邓州市古城路一带的房屋多为私人房产,管理机制相对较为薄弱。

在平时,由于缺乏管理人员对房屋的日常巡查和防火检查,导致一些安全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排除,一旦火灾发生,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在事发后的调查中,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此类区域的管理,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提高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人为原因分析火灾事故的发生有时也可能与人为因素有关。

在某些情况下,火灾事故可能是由于私人违规使用明火、乱扔烟蒂等引发。

在邓州古城路火灾事故中,也有可能存在此类情况。

因此,加强对火灾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防火意识,是防控火灾事故的重要一环。

五、综合原因分析邓州古城路火灾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邓州市简介

邓州市简介

邓州市简介邓州市地处河南西南部,属南阳市县级市,全市国土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办、区)、579个行政村,156万人、244万亩耕地。

1988年撤县建市,198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扩权县(市)之一。

邓州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中原速生杨树生产加工基地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

邓州位于武汉、西安、郑州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中心部位,是承南启北、连结东西的轴心。

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南阳、襄樊、老河口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焦枝铁路、207国道、南邓高速公路、S335线、S231线、S249线穿境而过,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市。

邓州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

境内大部分为冲积平原,占总面积的63%,属长江流域。

气候属北亚热带暖温半湿润气候区,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特征,四季分明。

盛产小麦、棉花、烟草、小辣椒、花生等,是国家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素有“粮仓”之称。

邓州旅游资源丰富,前景广阔。

有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邓氏祖茔—吴离陵、宋代福胜寺塔、“忧乐”精神发源地—华洲书院、清真寺、台湾村等名胜古迹和编外雷锋团事迹展览馆、南水北调渠首等景点。

邓州农村2004年率先创造“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运用这一工作法,邓州市农村信访量、集体访、越级访等都大幅下降,农民人均收入也大幅提高。

其后这一工作法逐步在河南全省村级组织进行了推广,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源于河南省邓州市的农村基层“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受到中国高层重视和肯定,胡锦涛、习近平、贺国强等2009年11月份分别作出批示,强调要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这一创新做法将在全国农村推广。

近年来,邓州市先后被中纪委确定为“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联系点”、“全国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联系点”;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4+2”工作法受到中央肯定,在全国农村推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县(市、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先进单位”;被南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县市”、“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

最新关于河南邓州市的介绍

最新关于河南邓州市的介绍

3
来参观学习,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
2. 邓州的人文景观与历史遗迹
1. 邓州古城是邓 州市的历史文化名 城,拥有丰富的历
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1 ,如古城墙、古街
巷等。
2. 邓州的白马寺是
3. 邓州的汉画馆收
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
藏了大量的汉代绘画
要寺庙之一,有着悠
作品,展示了汉代艺
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
术的独特魅力和历史
最新关于河南邓州市的介绍
Contents 目 录
一、邓州市的历史文化 二、邓州市的经济发展 三、邓州市的旅游资源 四、邓州市的社会民生
一、邓州市的历史文化
1. 邓州古城的历史沿革
02
01
1. 邓州古城,位于河南 省南阳市邓州市,是一座 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据 考古学家的研究,邓州古 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 器时代。
2 化底蕴。
3 价值。
3. 邓州的旅游产业发展
3. 邓州市注重旅游产业与农业、手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3
打造了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
2 1
2. 邓州市以古城文化、红色旅游等为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 前来观光旅游。
1. 邓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 观资源。
四、邓州市的社会民生
1. 邓州的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01
1. 邓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文化名 人,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宋代文学家苏轼等。
02
2. 邓州的文化遗产丰富, 其中最著名的是邓州古城, 这座古城保存完好,是中国 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之一 。
03
3. 邓州还是中国古代科技的 重要发源地之一,明代科学 家徐霞客曾在邓州进行过多 次科学考察和研究。

邓州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之一

邓州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之一

邓州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之一邓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之一。

自古以来,邓州就是文化的摇篮,承载着丰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伟大的文化遗产。

邓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

当时,邓国的都城就设立在这里。

邓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它的文化和艺术水平在当时是非常高的。

据史书记载,邓国曾经出过许多有才华的文人、武将和政治家,他们为邓国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国的繁盛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上,也体现在文化方面。

邓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例如《邓诗》就是邓国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

邓诗是一部以民歌为基础,反映邓国人民生活和思想的诗歌集合。

这部诗集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和韵律,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邓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文学方面,邓州还在古代艺术和建筑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邓州是中国传统雕塑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雕塑历史。

在邓州的历史遗址中,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雕塑作品,它们不仅造型独特,技艺精湛,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观念。

另外,邓州还有许多古建筑群,例如东汉时期的清风台、宋代的须弥寺等,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技艺的精湛,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州的文化名城地位得益于它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邓州地处中原腹地,地形起伏,气候宜人,土地肥沃。

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邓州的文化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邓州还位于中原文化圈的核心地带,周围有许多文化名城,例如洛阳、开封等,这使得邓州成为文化交流和传承的重要节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邓州保持着对古代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如今,邓州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们可以在邓州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品味古代文化的魅力。

无论是参观历史遗址,欣赏艺术作品,还是体验传统手工艺,都能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邓州的文化底蕴和魅力所在。

河南邓州发展前景

河南邓州发展前景

河南邓州发展前景河南邓州作为中国的中原腹地城市,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孕育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在展望邓州市的未来发展前景时,可以从经济、文化、旅游、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邓州的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邓州是河南省的县级市,地处河南省中部,辖区内资源丰富,农业种植业、畜牧业等基础产业发达。

随着经济的发展,邓州也逐渐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特别是近年来,邓州市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瞄准新兴产业领域发展,积极引进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邓州市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经济发展速度相信不会减缓。

其次,邓州还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也是推动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邓州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邓州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未来,邓州市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更多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邓州市的发展。

此外,邓州市在交通方面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市内有京广线、豫南铁路等多条铁路交汇,与省会郑州、及周边城市连成网,交通十分便利。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邓州市将进一步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交通能力,大大增加响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能力。

综上所述,邓州市作为河南中原腹地的一个代表性城市,具备着丰富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随着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需求,邓州市的经济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其特色产业将逐渐壮大。

同时,邓州市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也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为当地的旅游业增添新的动力。

邓州市的交通也将不断改善和完善,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可以预见,未来的邓州市将在多个领域取得更大的发展,并展现出较为可观的发展前景。

邓州市打造区域小麦制种基地的优势

邓州市打造区域小麦制种基地的优势

邓州市打造区域小麦制种基地的优势作者:陈英侠冀洪策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6期一、邓州市基本概况1.基本市情邓州地处豫西南平原,辖28个乡镇街区、606个行政村,国土面积2369平方公里,耕地260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10万亩,一般农田50万亩。

总人口180万,是全国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河南省农综开发重点县、河南省直管县,连续12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水源保护地,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

邓州市农业主导产业突出,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等粮棉油蔬大宗农作物面积大、比例大、增产提质潜力大,技术集成度较高。

常年种植小麦220万亩,玉米100万亩,花生80万亩,蔬菜50万亩次,果树2.5万亩,其他(含棉花、烟叶、大豆、中药材、花卉园艺等)30万亩次。

2.邓州市气候、土壤及水利条件(1)气候条件。

地理坐标为北纬32°22′—32°59′,东经111°37′—111°20′之间,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季风转换影响,寒往暑来,四季更迭分明,温暖湿润。

年降水量745毫米,平均气温15.1℃,年平均日照2000.3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29天。

(2)邓州市的土壤类型、养分状况、地力等级。

邓州市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地貌特点是山少岗多平原广。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平均坡降在1/800-1/1200。

西部朱连山为全市最高点,海拔469.7米,东南部最低处海拔85米。

表1:邓州市土壤类型及养分状况一览表土类名称面积(万亩)平均 ph值全氮(‰)有效磷ppm 速效钾ppm 有机质(‰)潮土 5.4 6.85 0.97 18.18 146.8 17.484粗骨土 0.2 6.35 0.78 19.95 130.3 15.525黄褐土 117.4 6.78 0.99 18.78 165.0 16.815沙姜黑土 121.3 6.88 1.02 19.15 170.3 17.894合计 244.3 6.83 1.0 18.89 165.8 17.327表2:邓州市不同等级耕地面积及比例(农业部等级)国家地力等级面积(万亩)比例(%)1 97.7 40.02 85.1 34.83 37.2 15.24 24.3 10.0总计 244.3 100.0(3)水利条件。

邓州市调报告(1)

邓州市调报告(1)

邓州市调报告第一节、邓州市基本情况一、基本县情邓州市古称“穰”或“邓”,素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

是河南省直辖县级市,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175万人,城区人口约40万人。

位于河南省西南,豫鄂交界部,西通巴蜀,南控荆襄,又有“三省雄关”“豫西南门户”之称。

邓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中心,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

邓州距襄阳、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 公里以内,可直达全国各地。

已经建成的太原至澳门高速公路,内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邓州至老河口高速公路于2012年12月开工。

洛湛铁路,规划建设的蒙西华中铁路,郑渝高铁均过境并设站。

207国道环城而过,形成邓州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

西气东输二线设邓州支线;西气东输三线过境邓州设总分气站并建设新邓州支线。

使之成为河南重要的能源走廊。

邓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历史上邓州曾被称为上郡和钜郡,是中州巨区和军事重镇。

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籍地。

古老的邓州为后人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现有八里岗遗址、邓国侯吾离陵、福胜寺塔、花洲书院等93 处文物保护单位。

邓州旅游资源丰富,地貌特点是山少岗多平原广。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平均坡降在1/800~1/1200。

西部朱连山为全市最高点,海拔469.7米,东南部最低处海拔85米。

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

较大河流有湍河、刁河、赵河和严陵河,分别从北部或西部入境,汇集于东南部,注入白河,流入汉水。

同时境内有多个山脉,如灵山、禹山、紫金山、杏儿山、析隈山等。

经济建设。

2012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86亿元,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同比增长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4亿元,同比增长20%。

城镇居民、农民收入分别达到18170元、8210元。

二、城市建设邓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

邓州百科

邓州百科

封国,春秋早期改曼姓为邓姓封国,后以国为姓。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 年)改为邓州,民三年(公元1913 年)改为邓县.古老的邓州为后人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

现有八里岗遗址、邓国侯吾离陵、福胜寺塔、花洲书院等93 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八里岗遗址距今有6800 多年历史,1994 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市内现有著名景点8 处,景色宜人,邻近驰名中外的道教圣地武当山和国家级自然态区神农架及亚洲第一大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旅游前景广阔。

邓州地灵人杰,英才辈出。

古代曾诞生过 1 位圣人、62 代侯王、11位宰相、3 位状元、1位榜眼、66位进士、202位举人、21 名著名军事将领。

汉代“医圣”张仲景,南北朝政治家宗懔,明相李贤,清雍正帝师彭始抟等,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

现代有著名作家姚雪垠、教育家韩作黎、当代军旅作家周大新(闯关东的作者)等。

同时,唐宋时期的名臣韩愈、寇准、范仲淹曾先后在邓州任职,后人尊称“三贤”。

范仲淹在邓州写下了不朽名篇《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历历激越后人。

邓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武汉一西安一郑州大三角和南阳一襄阳一十堰小三角中心,起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南水北中线工程渠首在邓州境内穿越50 公里;邓州距襄阳、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 公里以内,可直达全国各地。

邓州物产丰富,资源雄厚.盛产小麦、棉花、烟草、小辣椒、花生、豆类,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县(市), 是河南省油料生产和优质烟出口重要县(市)。

年粮食总产10 亿公斤以上,棉花总产3500 万公斤,烟叶总产2000 万公斤,花生1000 万公斤;畜产品资源丰富,是南阳黄牛中心产区,年存栏45 万头,生猪存栏70 万头,家禽1500 万只。

邓州素有“粮仓”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油料生产和优质烟叶出口重点市。

古代邓州是指现在的哪座城市

古代邓州是指现在的哪座城市

古代邓州是指现在的哪座城市
邓州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级市,位于南阳盆地西沿,北依伏牛山,南临汉江,西连桐柏、太华、伏牛山,东接南阳盆地。

邓州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邓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陶片,陶器上有明显的席纹;春秋战国时期邓邑治所就设在此地。

邓州地跨东经112°25至113"05'、北纬32"30至34"10'之间。

全市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

辖12个镇、7个乡、4个民族乡:内乡县(古邓州)、南召县(古南阳)、方城县(古邓州)、新野县(古邓州)、桐柏县(古邓州市)、内乡县(古邓州府)、镇平县(古邓州镇)和淅川县。

2013年12月19B,国务院批准撤销邓州。

邓州市X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讲义新版湘教版

邓州市X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讲义新版湘教版

中国的人口本讲主题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人口东多西少重难点易错点解析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人口数量世界第一我们在生活中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达到70亿。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注: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

2010年,香港人口209.76万,澳门55.23万,台湾人口2316.2万。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

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11个。

2.人口增长特点中国人口增长示意题一: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于旧中国经济水平低,因此人口增长迅速B. 由于新中国经济水平高,因此人口增长缓慢C. 由于新中国医疗水平提高,因此人口增长迅速D. 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快速增加3.人口多的利弊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人口众多的有利表现为: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

2015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全部劳动力数量之总和。

人口众多的弊端表现为:人口众多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需求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

少数贫困地区的食品问题教育资源稀缺城市中的棚户区医院前排队的人群人多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许多资源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人口政策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几代人?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大幅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由1970年的2.58%降低到2010年的0.48%,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白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白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白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是沿着23. 5°N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6—17题:16.该地东部年降水量比西部多的原因是A.距海洋较近B.受寒流影响大C.西部地势高,水汽难以进入D.位于暖湿气流迎风坡17.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 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C.河流短小但水力资源丰富 D.西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地区少参考答案:D C2. 读“我国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蒸发量与各作物生育期内平均需水量关系图”,据此回答16~17题。

16.该地的耕作制度为A. 一年一熟B.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 一年三熟D.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17.有关该地水资源最缺乏月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B. 降水少,只有80毫米左右C. 一年中光照最强的时候,蒸发旺盛D. 正值夏玉米生长后期,需水量大参考答案:B A3.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据此回答16~18题。

16.有关图中A、B、C、D四点海拔高度的比较,肯定正确的是A.H A>H B B.H C>H D C.H B>H A D.H D>H C17.图中河流的主汛期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8.该区域是世界重要的商品小麦产区,产品出口自世界各地,其农业生产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 B.盐碱化 C.石漠化 D.水土流失参考答案:C D B4. 某时刻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在100°w时太阳高度角最大且为25°,在80°E时太阳高度角最小为5°。

回答此日,该纬线上所见到的太阳升起方向为A.正东B.正南C.东南D.正北参考答案:B5.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与右图比较,左图所示A. 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B.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C.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 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27. 楠迪位于莫尔斯比港的A. 西北方向B. 东北方向C. 西南方向D. 东南方向参考答案:26. A 27. D26. 两图图幅面积相当,但图甲相邻两经线和纬线相差的度数大于图乙的,所以图甲表示的实际范围要大于图乙的,图甲比例尺要小于图乙的。

邓州市第六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邓州市第六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1.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纬线、经线,说出纬线、经线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区分经纬线。

2.在地球仪上标出赤道,区分南、北纬度;找到并标出本初子午线,区分东、西经度。

3.观察地球仪,归纳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并在经纬网图上准确读出某地的经纬度。

4.小组合作,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学习内容】预习课本第9页到第10页和听101《地球仪和经纬网》微课1.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纬线、经线,说出经纬线的特点。

2.比较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区分经纬线。

认识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3.比较纬度和经度的特点,区分经纬度。

【预习检测】选择题1、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两半球的分界B 东经与西经的分界C 计算纬度的起始线D 欧亚两洲的分界2、下列各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A 162°E30°EB 170°E50°SC 15°W70°ND 100°W0°S3、下列各点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 )A 19°W60°SB 0°26°NC 25°W30°ND 140°W35°S4、下列各点中符合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 20°W60°NB 0°26°NC 180°17°ND 19°W15°S5、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B 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C 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D 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课堂探究】1. 观察:比较纬度和经度的特点,区分经纬度。

2. 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极圈、回归线、高中低纬分界线等特殊的经纬线,描述经纬度划分的依据和特点。

转我的家乡河南邓州

转我的家乡河南邓州

转我的家乡河南邓州邓州市地处豫西南边陲,与鄂、陕交界,素有"三省雄关"之称。

198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被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199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被省确定为优先发展中等城市的试点市,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5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和对外开放重点县(市)。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邓州市历史上有医圣张仲景,忠烈名将张巡、铁弦,名相李贤,清康熙帝师彭而述等;唐宋三位名人韩愈、寇准、范仲淹皆任邓州知府,后人称为"三贤"。

范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即在邓州城东南花洲书院写成,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是千古绝唱。

现代有著名作家姚雪垠、语言学家丁声澍、教育家韩作黎、青年军旅作家周大新等大批英才。

先后涌现出了不跪的中国人孙天帅,京城活雷锋孙天丛,编外雷锋团等全国先进典型,创建了"雷锋城",推动了城市精神文明。

市内现有文化遗址70余处,著名景点8处,景色宜人。

邻近道教圣地武当山,旅游前景广阔。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邓州地处武汉、郑州、西安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的中心地带,市场辐射面广。

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作用,焦枝铁路纵贯全境。

公路运输四通八达,许平南高速公路、207国道和六条省干线穿境而过,靠近312国道、宁西铁路。

水路从河口码头入位,通江达海。

距襄樊、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可直达全国各地。

电话、传真可直通世界各国。

物产丰富,资源雄厚。

盛产辣椒、小麦、棉花、油料、烟草、豆类,被确定为国家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素有"粮仓"之称,是中国辣椒第一市和长江以北最大的蔬菜基地。

年粮食总产量7亿公斤以上;烟叶总产量2000万公斤,棉花总产量3500万公斤;黄牛饲养量70万头。

河南省邓州市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河南省邓州市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河南省邓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课程表中有一门新的课程一一地理课。

那么,学习地理,重要的是可以给我们装上“地理的头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便于学习和掌握电脑技术B.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C.因地制宜,扬长避短D.会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事物2. 下列各组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大的是()A.1:50000B.十万分之一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D.千米3.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严格地说,地球的形状是一个()A.正球体B.球体C.圆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关于图中“坐地日行八万里”解释错误的是()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C.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D.地球自转4. 有关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是最长的纬线B.经线相互平行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D.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5. 下列地点中,符合“北半球,东半球”的点是()A.(35°N,10°E)B.(25°N,45°W)C.(80°S,150°E)D.(20°S,15°E)6. 学习了东西经度的划分后,四位同学画图如下,你认为正确的一组是()A. B. C.D.7. 下列各大洲序号与名称匹配正确的是()A.①—南美洲B.②—亚洲C.③—欧洲D.④-大洋洲8. 2018年8月4日,中国货轮“天恩”号由连云港出发,沿“冰上丝绸之路”航行33天后到达法国鲁昂。

下图为“天恩”号途径的北极航道,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航行中,“天恩”号经过了()A.苏伊士运河B.白令海峡C.巴拿马运河D.土耳其海峡(2)“天恩”号此次远航的终点鲁昂,位于()A.欧洲B.非洲C.亚洲D.大洋洲(3)“天恩”号的船员在鲁昂登岸后,最常见到的宗教建筑是()A.教堂B.清真寺C.佛庙D.道观9. 下列对于平原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海拔较低,地面平坦B.海拔较高,地面平坦,边缘陡峭C.四周高,中间低,周围山岭环绕D.海拔高,峰峦起伏,坡陡谷深10. 读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邓州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评估七年级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地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属于地理问题的有()①为什么太阳每天总是东升西落?②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③食物放置久了为什么会发霉?④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太阳东升西落现象和地球的自转运动有关,①属于地理问题。

评价《三国演义》属于文学问题,②不属于地理问题。

食物发霉属于生物化学问题,③不属于地理问题。

新疆的瓜果甜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④属于地理问题。

D正确,故选D。

2. 下列各图的图幅面积相同,表示河流宽度最小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表示的范围越小。

读图可知,图中H 河流实际宽度越小,说明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较四个比例尺可知,A比例尺最大,所以选A。

【点睛】本题考查地图的选择,读图分析解答。

3. 假如有四人同时从北极出发,分别沿0°、90°E、90°W和180°经线匀速前进,那么他们…()A. 前进方向各不相同,相互间距离越来越远B. 前进方向相同,相互间距离越来越远C. 前进方向相同,都在南极点会合D. 前进方向各不相同,在赤道会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假如有四人同时从北极出发,分别沿0°、90°E、90°W和180°经线匀速前进,那么他们前进方向相同,相互间距离先是越来越远,再是越来越近,都在南极点会合,故选C。

4. 看看他们的自我介绍,你知道谁在撒谎吗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河南20个县级市介绍之——邓州市

河南20个县级市介绍之——邓州市

河南20个县级市介绍之——邓州市区域:河南省直管市,北依伏牛,南连荆襄,西纳汉水,东接宛洛,有豫、鄂、陕“三省雄关”之称,面积2369平方公里,人口约176.81万人(2015年)。

位置:处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区。

东接南阳市卧龙区、新野县;西连淅川县;南界湖北省襄阳区、老河口市;北邻内乡县、镇平县。

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67公里。

区划:邓州市辖3个办事处、13个镇、11个乡、1个旅游管理区:古城办事处、花洲办事处、湍河办事处、罗庄镇、汲滩镇、穰东镇、孟楼镇、林扒镇、构林镇、十林镇、张村镇、都司镇、赵集镇、刘集镇、桑庄镇、彭桥镇、高集乡、九龙镇、张楼乡、白牛镇、夏集乡、裴营乡、文渠乡、陶营乡、小杨营乡、腰店镇、龙堰乡、杏山旅游管理区。

政治:河南省十大直管县(市)之一,南阳市唯一县级市。

处于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这三大城市群的中心地带,能够接受到诸多城市的辐射作用,城市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是承南启北、连接东西的轴心。

经济: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盛产小麦、玉米、绿豆、黄豆、红薯、棉花、烟叶、芝麻、花生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年粮食总产7亿公斤以上,棉花总产3500万公斤,烟叶总产2000万公斤,花生1000万公斤,为全国5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并被国家确定为优质棉基地县(市),是河南省油料生产和优质烟出口重要县(市),是中国辣椒第一市和长江以北最大的莲菜基地。

其中,小麦、烟叶为两大优势,烟叶以“邓片”驰名中外。

交通:距南阳、襄樊、老河口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焦枝铁路、207国道、二广高速公路、S335线、S231线、S249线穿境而过,连接沪陕高速和二广高速的内乡市至邓州市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郑万高铁、蒙华铁路过境邓州并设站。

旅游:福胜寺塔在豫西南邓州市大十字街西南方,耸立着一座古老建筑———福胜寺梵塔。

当地民谚云:“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

”这座塔因1988年从其地宫中发现一批由金棺银椁组成的佛祖葬具等稀世珍宝而闻名遐迩。

邓州市八年级中考生物地理的评分标准

邓州市八年级中考生物地理的评分标准

邓州市八年级中考生物地理的评分标准中考地理生物A(优秀)的标准是85分以上,B(良好)的标准是75—84分,C(及格)标准是60—74分,D(未及格)为59分及以下;部分地区中考生物地理不计入总分,部分地区(河南地区2020年入学新生)则在初二下学期期末就会开展生地会考,考试成绩计入学生次年中招录取总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二,综合题1.连线题或归类题连对给分,连错不给分但不扣分;归类题选对得分,多选或少选扣分2.填空题每小题一分,原因理由类两分,意思相近得分。

3.作图题位置填错不得分4.地名或重要知识点错别字该题不得分,其余每两个错别字扣一分5.适当设卷面分2-3分。

初二学生会考复习计划:一、以课本为原点,把知识捋一遍包括每个学科的概念、原理、术语、数字、符号、步骤都要熟记在心。

二、以错题为重点,展开专题攻克初三学期考试已成为日常学习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做题要总结错题,因为这些错题是你提升分数的关键,对于易错的知识点,一定要把这部分知识学通、学透,减少失分。

三、学习历年中考试题初三学期,一定要把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重新做一遍,让家长或老师的给自己打分,看看自己能得多少分。

同时,也要摸索中考试题特点,找这些年中考试题的差别、共性、联系、趋势、方向、规律,从而自己划分出中考的重点、难点、热点。

四、书写规范、时间把控字迹的清晰度、书写的规范度、试卷的整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因此,平时练习时就要养成规范的习惯,这样中考时才可以保持试卷整洁。

同时,答题速度也是对考生的一个考验,要学会答题的方法先易、后难,千万不能钻到一道题里浪费时间。

五、在考题中复习初三进入复习阶段,老师会组织各类形式的小考、测验,而且考试测验也比较频繁。

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训练和考试,分析失分中有多少分是自己会做而未得的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

六、调整考试心态心态是对考试的考验,平时要学会多与家长、老师沟通,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保持信心,这对于备考状态都是至关重要。

一句话介绍邓州

一句话介绍邓州

一句话介绍邓州
1、邓州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属于省直管县级市,南阳辖区代管。

2、邓州被纳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入选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氛围浓厚,发展前景广阔。

3、《岳阳楼记》在哪写的呢?河南邓州。

范仲淹当时力主庆历新政,被朝中大佬贬下凡界,公元1046年出知邓州,这才有了千古不朽的《岳阳楼记》。

4、这是一个出将入相的城市,这也是一个风花雪月的城市。

5、邓州这几年主打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工业主要位于城南产业集聚区,以中小企业居多,集中在纺织及服装业,汽车制造及零部件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河南地理》期末结课作业
课题:邓州市的发展
班级:B13地理科学2班
学号:134108030063
姓名:苗新
第一章邓州市的地理位置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河南省辖的县级市,豫西南门户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

邓州在历史上曾是上郡据区和军事重镇。

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于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校油泵之乡、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

邓州处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区。

东接南阳市卧龙区、新野县;西连淅川县;南界湖北省襄阳区、老河口市;北邻内乡县、镇平县。

地理坐标为北纬32°22′—32°59′,东经111°37′—111°20′之间。

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

邓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根据考古界对邓州八里岗太子岗、杨岗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七千年前就有古人在邓州生活的实际情况,使邓州七千年的历史在文物和史志中得到肯定。

约公元前21世纪,夏代仲康建都于邓,即邓国。

根据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确定商代邓国为公爵国,周初为邓伯国,西周中期为邓公国,西周晚期为邓侯国。

同时,确定了五千年前邓字地名由以族为氏的夸父氏族形成,到商周时为曼姓封国,春秋早期改曼姓为邓姓封国。

交通区位优越。

邓州地处武汉-郑州-西安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的中心地带,起着连接东西、南北的“桥梁”作用。

邓州市交通便利,207国道和六条省干线穿境而过;位于焦枝铁路和宁西铁路、二广高速公路和陕沪高速、207国道和312国道三个“十字”交汇的枢纽位置。

水路从老河口、襄樊等地码头入位,通江达海。

距襄樊、老河口、南阳三个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

邓州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力度,形成了九纵七横城市道路网络,正在逐步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豫西南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

综合实力雄厚。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南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强力实施三大战
略(工业立市、开放带动、人才兴邓),坚持三抓带动、产业支撑,全力推进“六大工程”(工业振兴工程、农民增收工程、城乡一体建设工程、劳动技能培训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生态邓州建设工程),走好三条路子(工农互动,探索农区工业化路子;城乡互动,走城镇化路子;经济生态互动,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了邓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200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6亿元,同比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4亿元,同比增长3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8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508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2%;居民储蓄66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居南阳各县市区首位。

一二三产之比达到29.2:43.3:27.5。

第二章邓州市的发展趋势
农业特色突出。

邓州全境平原广袤,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域宽广,生态良好,物产丰饶,盛产小麦、棉花、油料、烟草、豆类、辣椒等优质粮油等农副土特产品,形成了林牧烟棉等四大优势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还是全国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

2008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01.9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农业增加值59.8亿元,同比增长5.9%。

工业基础雄厚。

围绕建设“工业强市”目标,强力实施项目统揽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扩张壮大优势产业,依托邓州资源优势和现实生产力,大力培育发展棉纺服装、建材、粮油食品、林板纸、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优势支柱产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体系,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支柱产业成为支撑邓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

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58.6亿元,同比增长18.6%;限额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4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增加值40.8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70%。

全市工业企业入库税金9796万元,同比增长22.9%。

工业综合效益指数315.3%,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30家,实现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0%以上。

强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六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80%以上。

商贸流通发达。

邓州市围绕建设豫西南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依托资源、区位、产业优势,强化市域中心城区对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吸纳能力,已经形成独具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彩棉种植及加工中心、服装产业集散中心、农机制造及销售中心、豫西南粮食仓储现代物流服务中心、优质烟叶生产及加工供应中心、豫西南石油储备战略中心等六大市场体系,对周边形成了强有力的辅助带动作用。

第三章邓州市的教育发展
邓州基础教育发展迅速一是“两基”工作成效显著。

自1996年和1997年邓州市先后通过省政府“扫盲”和“普九”验收达标后,2003年11月又顺利地通过了省政府复查验收,现正向“两基”巩固提高目标迈进。

目前,邓州的小学入学率为99.7%,初中入学率为99.5%、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98%。

二是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2001年以来,全市用于学校建设的资金达4000多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0多万平方米。

其中,2001年危改工程启动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867万元,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71675平方米。

三是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我市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高招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进线人数连年居南阳之首,招飞工作连年荣获全国先进和基地学校河南第一的好成绩,多次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通报嘉奖。

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近年来,邓州市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务工农民培训为主体,以扩大就业上岗为主线,全方位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

据统计,全市职业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每年共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培训务工农民和回乡初高中生10万人次,有效地服务了邓州经济的发展。

邓州市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研先进市、河南省成人教育教研先进市。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圆满完成了撤销乡(镇、办)教办室、设立中心校的改革任务;二是落实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了“三保”目标;三是启动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改革。

2004年暑假,经过资格审查、综合考核、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程序,全市中小学校择优聘任教职工
12449人,落聘600余人。

基本实现了“精减人员,优化结构,合理流动,提高效益”的预期目标。

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了师德师风“四评活动”,选拔优秀教师组成报告团,在全市巡回报告,极大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

《教育时报》在头版头题报道了邓州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做法。

与此同时,教师队伍的业务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全面提高。

同时,积极探索出的“教师点菜、优师下厨、送教上门”的教师培训模式,受到省、南阳市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

2005年春,启动了“送教下乡”工程,为广大农村教师送去丰富的精神大餐,受到普遍欢迎。

《河南教育信息》编发专期信息,向全省推荐,《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教育时报》等新闻媒体也给予了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