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期末考试总结

合集下载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试剂的分类与试剂的酸碱性1、自由游离基引发剂在自由基反应中能够产生自由基的试剂叫自由基引发剂free radical initiator,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叫链引发;如:Cl2、Br2是自由基引发剂,此外,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过硫酸铵等也是常用的自由基引发剂;少量的自由基引发剂就可引发反应,使反应进行下去;2、亲电试剂简单地说,对电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就叫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 reagent;亲电试剂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试剂或具有空的p轨道或d轨道,能够接受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H+、Cl+、Br+、RCH2+、CH3CO+、NO2+、+SO3H、SO3、BF3、AlCl3等,都是亲电试剂;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酸Lewis acid,因此,路易斯酸就是亲电试剂或亲电试剂的催化剂;3、亲核试剂对电子没有亲合力,但对带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叫亲核试剂nucleophilic reagent;亲核试剂一般是带负电荷的试剂或是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OH-、HS-、CN-、NH2-、RCH2-、RO-、RS-、PhO-、RCOO-、X-、H2O、ROH、ROR、NH3、RNH2等,都是亲核试剂;在反应过程中,能够给出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碱Lewis base,因此,路易斯碱也是亲核试剂;4、试剂的分类标准在离子型反应中,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如:CH3ONa + CH3Br→CH3OCH3 + NaBr的反应中,Na+和+CH3是亲电试剂,而CH3O-和Br-是亲核试剂;这个反应究竟是亲反应还是亲核反应呢一般规定,是以在反应是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为判断标准;在上述反应中,是CH3O-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CH3O-是亲核试剂,因此该反应属于亲核反应,更具体地说是亲核取代反应;二、反应类型三、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如果一个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经过几步完成;则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反应活性中间体active intermediate;活性中间体能量高、性质活泼,是反应过程中经历的一种“短寿命”远小于一秒的中间产物,一般很难分离出来,只有比较稳定的才能在较低温下被分离出来或被仪器检测出来如三苯甲烷自由基,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是真实存在的物种;1、碳自由基carbon free radical具有较高能量,带有单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自由基;自由基碳原子是电中性的,通常是SP2杂化,呈平面构型;能使其稳定的因素是P-π共轭和σ-P共轭;自由基稳定性的次序为:在自由基取代、自由基加成和加成聚合反应中都经历自由基活性中间体;2、正碳离子carbocation具有较高能量,碳上带有一个正电荷的基团,叫正碳离子,又称碳正离子;正碳离子通常是SP2杂化,呈平面构型,P轨道是空的;能使其稳定的因素有1诱导效应的供电子作用;2P-π共轭和σ-P共轭效应使正电荷得以分散;它是一个缺电子体系,是亲电试剂和路易斯酸;各种正碳离子的稳定性顺序为:在亲电加成、芳环上亲电取代、S N1、E1、烯丙位重排反应中都经历正碳离子活性中间体;3、碳负离子具有较高能量,碳上带一个负电荷的基团,叫碳负离子;烷基碳负离子一般是SP3杂化,呈角锥形,孤对电子处于一个未成键的杂化轨道上;如果带负电荷的碳与双键相连,则这个烯丙位的碳负离子是SP2杂化,呈平面构型,一对未成键的电子处于P轨道上,可以和π键发生P-π共轭;碳负电子是一个富电子体系,是强亲核试剂,也是一个路易斯碱;各种负碳离子的稳定性顺序为:4、卡宾碳烯carbene碳烯:CH2是个双自由基,外层只有六个电子,不满八隅体,能量高,反应活性大;四、过渡状态transition state,简称T.S由反应物到产物或到某个活性中间体之间所经历的反应能量最高点的状态,在该状态时,旧的化学键将断裂而未断,新的化学键将形成而未形成,就像把一根橡皮筋拉到马上就要断裂的那一瞬间,整个体系处于能量的最高状态,这个状态就称为过渡态;过渡态不能分离出来,用一般的仪器也检测不到他们的存在;如卤代烃的S N2反应:;过渡态的结构:1 中心碳原子连接有五个基团,拥挤程度大,能量高;2 中心碳原子由原来的SP3杂化变为SP2杂化,亲核试剂和离去基团连在P轨道的两端,处于同一直线上;其它三个基团与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3 亲核试剂和离去基团都带部分负电荷,其电荷量的大小视情况而定;4 产物的构型有瓦尔登转化;过渡态与活性中间体的区别:1 能量曲线上:T.S处于能量曲线的峰顶上,能量高;中间体处于能量曲线的波谷上,能量相对较低;2 寿命:T.S是一种活化络合物,寿命极短,只有几到几十飞秒10-15秒,中间体是真实存在的,寿命比T.S要长些,在超强酸中能稳定存在;3 表示方法:T.S不能用经典的价键理论去表示,中间体能用价键理论表示其结构;五、活性中间体与反应类型1、自由基:烷烃的卤代,烯烃、炔烃的过氧化效应,烯烃、芳烃的α-H卤代,加成聚合;2、正碳离子:烯烃、炔烃的亲电加成,芳烃的亲电取代,脂环烃小环的加成开环,卤代烃和醇的S N1,E1反应;3、负碳离子:炔化物的反应,格氏试剂反应,其它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4、卡宾:卡宾的生成α-消除反应与卡宾的加成反应与插入反应;5、氮烯:霍夫曼降级反应中间经历氮烯活性中间体;6、苯炔:卤苯与氨基钠发生消除-加成反应所经历的活性中间体;六、反应历程及特点:5、查依切夫规律:卤代烃和醇消除反应的规律,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多的烯烃;6、休克尔规则:判断芳香性的规则;存在一个环状的大π键,成环原子必须共平面或接近共平面,π电子数符合4n+2规则;7、霍夫曼规则:季铵盐消除反应的规律,只有烃基时,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少的烯烃动力学控制产物;当β-碳上连有吸电子基或不饱和键时,则消除的是酸性较强的氢,生成较稳定的产物热力学控制产物;九、重排反应rearrangement重排反应规律:由不稳定的活性中间体重排后生成较稳定的中间体;或由不稳定的反应物重排成较稳定的产物;1、碳正离子重排1 负氢1,2-迁移:2 烷基1,2-迁移:3 苯基1,2-迁移:十、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1、伞状透视式:2、锯架式:2、纽曼投影式:4、菲舍尔投影式:5、构象conformation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取代的椅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键上的椅式构象;7、三种张力1 扭转张力:在重叠式构象中存在着一种要变为交叉式的张力,叫扭转张力;2 角张力:由于成键的键角偏离了正常的键角而存在的一种张力,叫角张力;3 范氏张力:由于两个原子或基团相距太近,小于两者的范德华半径之和而存在的一种张力,叫范德华张力,简称范氏张力,又叫非键张力;十一、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1、 D/L标记法:人为确定右旋甘油醛为D构型,左旋甘油醛为L构型,其它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与二者相联系来确定构型;注:“D,L”表示的是构型,“d,l”表示的是旋光方向,两者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2、 Z/E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构型,在相反侧,为E构型;3、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4、 R/S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团,如果优先顺序是顺时针,则为R构型,如果是逆时针,则为S构型;注:将伞状透视式与菲舍尔投影式互换的方法是:先按要求书写其透视式或投影式,然后分别标出其R/S构型,如果两者构型相同,则为同一化合物,否则为其对映体;十二、有机化学中常用的优先顺序1、次序规则:先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序,原子序数大的优先,同位素中原子量重的优先;如果第一次比较原子序数相同,按外推法比较,原子序数总和大的优先;次序规则用在烯烃和手性碳原子的构型标记中,还用在命名时处理取代基将次序规则中优先的放后面;2、官能团优先顺序:只用在命名时,以谁做母体,从谁开始编号;-COOH>-SO3H>-COOR>-COX>-CN>-CHO>>C=O>-OH醇>-OH酚>-SH>-NH2>-OR>C=C>-C≡C->-R>-X>-NO2官能团的优先顺序大体上是以基团的氧化态高低排列的;3、定位基及其定位能力的强弱顺序:用在芳烃亲电取代反应中确定新引入基团进入的位置; 邻、对位定位基:-O->-NCH32>-NH2>-OH>-OCH3>-NHCOCH3>-R>-OCOCH3>-C6H5>-F>-Cl>-Br>-I间位定位基:-+NH3>-NO2>-CN>-SO3H>-COOH>-CHO>-COCH3>-COOCH3>-CONH2要求只少记几个常见的定位基,如红色的定位基;十三、异构现象1、构造: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或结合方式;2、构型:分子中原子在空间的不同排布方式;3、构象:仅仅由于分子中碳碳单键的旋转,而引起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不同排布方式;4、构型与构象的区别:虽然两者都属立体异构的范畴,但两者有本质的差异;1构型的个数是有限的,而构象是有无数个,通常研究的只是其典型的构象;2通常条件下,两个构型之间不能互变,是较为固定的空间排布,可以分离开来;而构象之间却能在室温下快速相互转化,无法分离;5、手性分子:一个分子与其镜像不能重合,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叫手性分子;判断一个分子或物体是否是手性的,可考查它是否具有对称面、对称中心和交替对称轴,如果都没有,该分子或物体就是手性的;如果有其一,就是非手性的;手性是分子存在对映异构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手性分子才有对映体,才有旋光性;6、对映异构体的数目:如果一个分子有n个手性碳原子,则其对映异构体的数目为2n个;若有相同的手性碳原子,则对映异构体的数目会少于2n个;考查一个物质所有立体异构体的方法是:先考查其顺-反异构,然后找出手性分子,再找出手性分子的对映异构体;7、酒石酸的物理性质对照表化合物名称比旋光度熔点℃物质性质2R,3R-酒石酸+12°170 纯净物2S,3S-酒石酸-12°170 纯净物2R,3S-酒石酸0 146 纯净物d l-酒石酸0 206 混合物十四、互变异构现象一般是通过质子1,3-迁移而实现的:。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语言”,因此,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有机合物的命名包括俗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等方法,要求能对常见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或构型式.1、俗名及缩写:要求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甘醇、甘油、石炭酸、蚁酸、水杨醛、水杨酸、氯仿、草酸、苦味酸、肉桂酸、苯酐、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巴豆醛、葡萄糖、果糖等.还应熟悉一些常见的缩写及商品名称所代表的化合物,如:RNA、DNA、阿司匹林、福尔马林、尼古丁等.2、习惯命名法: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3、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4、次序规则:次序规则是各种取代基按照优先顺序排列的规则1原子:原子序数大的排在前面,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优先.几种常见原子的优先次序为:I>Br>Cl>S>P>O>N>C>H2饱和基团:如果第一个原子序数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类推.常见的烃基优先次序为:CH33C->CH32CH->CH3CH2->C H3-3不饱和基团:可看作是与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相连.不饱和烃基的优先次序为: -C≡CH>-CH=CH2>CH32CH-次序规则主要应用于烷烃的系统命名和烯烃中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如果在主链上连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则取代基按照“次序规则”一次列出,优先基团后列出.按照次序规则,烷基的优先次序为:叔丁基>异丁基>异丙基 >丁基>丙基>乙基>甲基.(1)、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烯烃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和Z、E两种方法.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用顺反表示时,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顺式,反之为反式.如果双键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都不相同时,不能用顺反表示,只能用Z、E表示.按照“次序规则”比较两对基团的优先顺序,较优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Z型,反之为E型.必须注意,顺、反和Z、E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有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顺式的不一定是Z型,反式的不一定是E型.例如:CH3-CH2BrC=C 反式,Z型H CH2-CH3CH3-CH2CH3C=C 反式,E型H CH2-CH3脂环化合物也存在顺反异构体,两个取代基在环平面的同侧为顺式,反之为反式.双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关键是确定母体.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当卤素和硝基与其它官能团并存时,把卤素和硝基作为取代基,其它官能团为母体.②当双键与羟基、羰基、羧基并存时,不以烯烃为母体,而是以醇、醛、酮、羧酸为母体.③当羟基与羰基并存时,以醛、酮为母体.④当羰基与羧基并存时,以羧酸为母体.⑤当双键与三键并存时,应选择既含有双键又含有三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时给双键或三键以尽可能低的数字,如果双键与三键的位次数相同,则应给双键以最低编号.官能团的优先顺序:-COOH羧基>-SO3H磺酸基 > -COOR酯基>-COX卤基甲酰基 > -CONH2氨基甲酰基 > -CN 氰基> -CHO醛基> -CO- 羰基> -OH醇羟基> -OH 酚羟基 >-SH 巯基> -NH2氨基 > -O- 醚基> 双键 > 叁键4、杂环化合物的命名由于大部分杂环母核是由外文名称音译而来,所以,一般采用音译法.要注意取代基的编号.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1、加成反应:根据反应历程不同分为亲电加成、亲核加成和游离基加成.(1)、亲电加成:由亲电试剂的进攻而进行的加成反应.要求掌握不对称烯烃进行亲电加成反应时所遵循的马氏规则,即试剂中带正电核的部分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而负性部分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烯烃加卤素、卤化氢、硫酸、次卤酸、水,炔烃加卤素、卤化氢、水以及共轭双烯的1,2和1,4加成都是亲电加成反应.烯烃进行亲电加成反应时,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2、亲核加成:由亲核试剂进攻而进行的加成反应.要掌握亲核试剂的概念、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简单加成及加成─消除、不同结构的羰基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及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羰基化合物与氰氢酸、亚硫酸氢钠、醇、格氏试剂、氨及氨衍生物的加成都是亲核加成反应. 羰基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为:HCHO>CH3CHO>RCHO>C6H5CHO>CH3COCH3>RCOCH3>C6H5COCH3>C6H5COC6H53、自由基加成:由自由基引发而进行的加成反应.烯烃在过氧化物存在下与溴化氢进行的加成是自由基加成.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进行自由基加成时得到反马氏规则的产物,即氢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加成反应除上述三种类型之外,还有不饱和烃的催化氢化,共轭二烯的双烯合成等.2、消除反应从一个化合物分子中脱去较小分子如H2O、HX、NH3而形成双键或三键的反应叫消除反应.卤代烃脱卤化氢和醇脱水是重要的消除反应.1、卤代烃脱卤化氢:卤代烃的消除反应是在强碱性条件下进行.不同结构的卤代烃进行消除反应的活性顺序为:三级>二级>一级.要掌握卤代烃进行消除反应时所遵循的查依采夫规则,当卤代烃中不只含有一个β碳时,消除时脱去含氢少的β碳上的氢原子,或者说总是生成双键碳上连有烃基较多的烯烃,亦即仲卤代烷和伯卤代烷发生消去反应时, 主要生成双键上连接烃基最多的烯烃.要注意,卤代烃的消除和水解是竞争反应.2、醇的消除:醇的消除反应在强酸性条件下进行,消除方向也遵循查依采夫规则.要掌握不同结构的醇进行消除反应的活性顺序:叔醇>仲醇>伯醇.3、取代反应根据反应历程的不同可分为亲电取代、亲核取代、游离基取代.⑴、亲电取代:由于亲电试剂的进攻而引发的取代反应称亲电取代反应.苯环上的卤化、硝化、磺化、付氏烷基化和酰基化以及重氮盐的偶合反应等,都是亲电取代反应,萘环和芳香杂环上也能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要注意苯环上有致钝基团时不能进行付氏反应,苯环上进行烷基化时会发生异构化现象.掌握萘环上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规律,第一个取代基主要进入α位,第二个取代基是进入同环还是异环由原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决定.掌握五员、六员芳香杂环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以及它们与苯环比较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的差异,呋喃、噻吩、吡咯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比苯大,而吡啶比苯小.⑵、亲核取代由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引起的取代反应称亲核取代反应.卤代烃的水解、醇解、氰解、氨解,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醚键的断裂,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等都是亲核取代反应.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可按两种历程进行,单分子历程SN 1和双分子历程SN2,伯卤代烃易按SN2历程反应,叔卤代烃一般按SN1历程反应,仲卤代烃则两者兼而有之.要在理解反应历程的基础上掌握不同卤代烃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SN1反应支链越多活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SN2反应支链越多,反应活性越弱,反应速率越慢.如:下列化合物按SN1历程反应的活性由大到小排序为:CH33CI > CH33CBr > CH32CHBr. 要注意,在碱性条件下卤代烃的取代和消除是互相竞争的反应,叔卤代烃容易发生消除,伯卤代烃易发生取代,强极性溶剂如水有利于取代,而弱极性溶剂如醇和强碱如醇钠有利于消除,高温有利于消除.⑶、自由基取代:由自由基的引发而进行的取代称自由基取代.烷烃的卤代,烯烃和烷基苯的α卤代是自由基取代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光照或过氧化物存在.自由基的稳定性和中心碳原子上所连的烷基数目有关,烷基越多,稳定性越大.自由基的稳定次序为:三级>二级>一级>·CH34、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种类型.⑴、氧化反应烯、炔、芳烃侧链以及醇、酚、醛、酮等都易发生氧化反应要掌握几种常用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氧气空气、臭氧以及托伦试剂、斐林试剂、次卤酸钠等.掌握氧化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臭氧氧化可用来推测烯烃的结构,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的氧化可用来鉴别醛和酮等.⑵、还原反应 不饱和烃的催化氢化、醛、酮、羧酸及酯还原为醇,硝基苯还原为苯胺等都是还原反应.要掌握几种常用的还原剂,如H 2/Ni 、 Na+C 2H 5OH 、Fe+HCl 、NaBH 4、、 、LiAlH 4、异丙醇/异丙醇铝等,注意后面三种是提供负氢离子的还原剂,只对羰基选择加氢,与双键、三键不发生作用.还要掌握羰基还原为亚甲基的两种方法,注意,进行克莱门森还原时反应物分子中不能存在对酸敏感的基团,如醇羟基、双键等,用伍尔夫─吉日聂尔还原及黄鸣龙改进法时,反应物分子中不能带有对碱敏感的基团,如卤素等.5、缩合反应 主要包括羟醛缩合和酯缩合.1羟醛缩合 含有α氢的醛在稀碱条件下生成β—羟基醛,此化合物不稳定受热容易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因此,此反应常用来增长碳链制备α、β不饱和醛.要求掌握羟醛缩合的反应条件.2克莱森酯缩合 含有α氢的酯在强碱条件下发生克莱森酯缩合,两分子酯之间脱去一分子醇生成β酮酸酯.要掌握反应条件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的乙酰乙酸乙酯就是通过此反应制备的.除了上述五种类型的反应之外,还要求掌握重氮化反应、芳香重氮盐的取代反应、脱羧反应等,注意反应条件、产物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及合成方法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各类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增长和缩短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熟练掌握苯进行付氏烷基化、酰基化、炔化物的烃化、羟醛缩合、格氏试剂法等都可以增长碳链;炔化物的烃化、格氏试剂法及芳香重氮盐等在有机合成中应用非常广泛.1、炔化物的烃化具有炔氢的炔烃与氨基钠作用得炔钠,炔钠与伯卤代烃反应得到烷基取代得炔烃.此反应可增长碳链,制备高级炔烃.2、格氏试剂法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极为广泛,它与环氧乙烷、醛、酮、酯反应可用来制备不同结构的醇等.这些反应既可增长碳链,又可形成所需的官能团.3、重氮盐取代法芳香重氮盐的重氮基可被氢原子、卤素、羟基、氰基取代,由于苯环上原有取代基定位效应的影响而使某些基团不能直接引入苯环时,可采用重氮盐取代的方法.要注意被不同基团取代时的反应条件.四、有机化学的知识点1、两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使新进入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的邻位和对位邻位和对位异构体之和大于60%;同时一般使苯环活化卤素等例外.例如—O-,—NCH32,—NH2,—OH,OCH3,—NHCOCH3,—OCOCH3,—R,—XCl,Br ,I,—C6H5等.间位定位基:使新进入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的间位间位异构体大于40%;同时使苯环钝化.例如—NCH33,—NO2,—CN,—SO3H,—CHO,—COCH3,—COOH,—COOCH3,—CO NH2,—NH3等.2、两类电子基:吸电子基:使电子云密度减小的基团,如-COOH,-COOR,-NO2,-X,-HSO3,-CHO,-CO-R等.供电子基:使电子云密度增大的基团,如-R,-OH,-OR,-NH2,-NHCOR等.3、相同C原子有机物的熔沸点: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对称性越高,熔点越高,如下列化合物沸点由低到高排列为:正戊烷 < 3,3-二甲基戊烷 < 2-甲基己烷 <正庚烷 < 2-甲基庚烷.五、有机化合物的鉴别烯烃、二烯、炔烃及三、四元的脂环烃: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腿色含有炔氢的炔烃: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或炔化亚铜红色沉淀.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醇: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酚或烯醇类化合物: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羰基化合物: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鉴别甲基酮和具—CH—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CH3OH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仲方法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2.用NaNO2+HCl: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糖: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葡萄糖能使溴水腿色,而果糖不能.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完整版)大学有机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大学有机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1)伞形式:COOHOH3 2)锯架式:CH 3OHHHOH 2H 53)纽曼投影式:4)菲舍尔投影式:COOH3OH H5)构象(conformation)(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

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

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C HC 2H 5CH 3CC H2H 5Cl(Z)-3-氯-2-戊烯(E)-3-氯-2-戊烯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 3CCHCH 3HCH 3CC H HCH 3顺-2-丁烯反-2-丁烯333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总结5篇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总结5篇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总结5篇大学有机化学期末总结篇1忙碌又充实的教育教学工作接近尾声了,担任x年级音乐课有一个学期了,我一直都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教学理念,从美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追求美、并创造美。

我细细的回顾一下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喜忧参半,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我这学期的工作做以总结:一、思想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在思想政治上,时刻能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关心集体,以校为家。

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

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

二、教学方面本学期,我担任x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任务。

由学生于年龄小,又是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爱玩还是他们这时的天性,所以我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让他们尽量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并且爱上音乐,让音乐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学习环节听、唱、演。

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

现将其总结如下:1、用心倾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用耳去听,我们的音乐课更要如此。

_版的教材上也刚好安排了欣赏这一部分,意旨就在于让学生初步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所以,在上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在听之前会提出问题,如在听这部分音乐的时候,小朋友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么样的,然后请学生闭上眼睛认真地听。

在回答的过程中,我则主张赏识教育,只要学生能够说,并且符合音乐的情境,哪怕是一个音,我都会赞扬他们,并且鼓励他们再加油。

所以学生在上欣赏的时候,课堂纪律很活跃,也爱回答问题。

2、尽情歌唱这里我所说的尽情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歌唱。

小学x年级学生不宜过多的给学生讲歌唱的方法和练声,如果方法讲太多,小孩子学习起来反而会厌烦唱歌,所以,我每次都是要求学生用听的声音、最自然的声音去唱歌就是最棒的。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1 章 绪 论 1.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的定义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了解)3.共价键的特性和属性。

注意: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和分子的对称性有关。

4.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1)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分为均裂和异裂,根据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方式不同,可把有机反应机理分为:游离基反应、离子型反应和协同反应等 3 大类。

5.有机反应中“离子型”反应根据反应试剂类型不同,分为亲电反应与亲核反应两类:(1) 亲电试剂与亲电反应:由缺电子的试剂进攻部分负电荷的碳原子而发生的,这类十分需要电子的试剂称为亲电试剂。

如含有 H +、Cl +、Br +、NO 2+、RN 2+、R 3C +等正离子的试剂。

由亲电试剂的进攻而引起的反应称为亲电反应。

(2) 亲核试剂和亲核反应:由能供给电子的试剂进攻具有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而发生的,这类能供给电子的试剂称亲核试剂,如 H 2O、ROH、OH -、RO -、Br -、NH 3、RNH 2、CN -等。

由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引起的反应称为亲核反应。

注意:有机反应中,加成反应分为亲电加成(烯烃与卤素的反应)、亲核加成(羰基与氰氢酸、水、醇、格氏试剂、氨的衍生物之间的反应)、自由基加成(如:不对称与 HBr 在过氧化物存在下的反应属于自由基加成,遵循反马氏规则)三类。

第 2 章 烷烃和环烷烃一、烷烃的命名:1.掌握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的基本原则2.碳原子的分类(伯、仲、叔、季)与常见烷基的结构和名称(P 48)3.顺序规则 —— 主要烷基的优先次序: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二、烷烃的结构(了解)三、烷烃的构象异构(属于立体异构)乙烷中最典型的 2 种构象是交叉式(稳定构象)和重叠式,用 Newman 投影式和锯架式表示。

丁烷的 4 种典型构象及其稳定顺序:对位交叉式>邻位交叉式>部分重叠式>全重叠式。

四、烷烃的化学性质(掌握)烷烃卤代反应的机制——游离基(自由基)反应,分链引发、链增长与链终止是的 3 个阶段;烷烃卤代反应的取向主要由自由基稳定性次序来决定。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全)-大学有机化学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全)-大学有机化学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总结(全)-大学有机化学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有机化学老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下大学有机化学的复习总结。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有机化学并不可怕,只要你用心去学,一定会有所收获。

好了,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吧!一、基础知识1.1 烷基和烯基烷基和烯基是有机化学的基础,它们是构成有机分子的基本单元。

烷基是由碳、氢和一个或多个氧原子组成的链状烃基,常见的烷基有甲烷、乙烷、丙烷等。

烯基是由碳、氢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支链状烃基,常见的烯基有乙烯、丙烯等。

1.2 烃的取代反应烃的取代反应是指在烃分子中加入一个或多个原子或原子团的过程。

例如,将一个氢原子加到甲烷分子中,就可以得到甲基甲烷(CH3)。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CH3 + H2 → CH3CH21.3 羟基和胺的反应羟基和胺的反应是指羟基与胺分子中的氨基反应生成酰胺的过程。

这个反应在医药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制备青霉素等抗生素。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NH2 + OH -> NH2OHNH2OH + RCOOR' -> RCOOR' + NH3 + H2O二、官能团及其性质2.1 羧酸和酚的性质羧酸和酚都是含有羧基(-COOH)的化合物,它们的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它们都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等。

羧酸和酚还可以通过缩合反应形成醚类化合物。

例如,苯酚可以与甲醛缩合生成环氧树脂。

2.2 醛和酮的性质醛和酮都是含有羰基(C=O)的化合物,它们的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它们都可以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醛和酮还可以通过缩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例如,甲醛可以与苯酚缩合生成酚醛树脂。

三、合成路线设计3.1 基本合成路线设计方法合成路线设计是有机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基本的合成路线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产物;选择合适的原料;设计反应条件;优化合成路线;进行实验验证。

在设计合成路线时,要充分考虑原料的来源、价格、易得性等因素。

生化期末知识总结

生化期末知识总结

生化期末知识总结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特性,以及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过程。

在生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酶学、代谢等内容。

下面是一篇生化期末知识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生化学的基础。

有机分子是一类含有碳(C)原子的化合物,通常还含有氢(H)、氧(O)、氮(N)、磷(P)等元素。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基本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学知识点:1.有机化合物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很多,主要有系统命名法和常用命名法。

在系统命名法中,根据化合物结构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烷烃、烯烃、炔烃、醇、醚、酮、酸、酯等不同类别。

在常用命名法中,常用的有烷基、烯基、氨基等术语来修饰命名,如甲基(CH3)、乙基(C2H5)等。

2.有机化合物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主要有分子式和结构式两种表示方法。

分子式是由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符号和原子数量表示的,如甲烷(CH4)、乙醇(C2H5OH)等。

结构式是用连线和原子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乙酸(CH3COOH)的结构式为CH3-COOH。

3.有机化合物性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其结构有关,主要包括化学惰性、酸碱性、稳定性、溶解性和极性等。

化学惰性较强的有机化合物通常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如饱和的烃类。

酸碱性取决于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的酸基或碱基的性质,如羧基 (-COOH)是常见的酸基。

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与它们的链长、官能团、分子结构等有关。

溶解性主要受到分子极性的影响,如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

二、无机化学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也是生化学的一部分。

无机化学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无机元素、酸碱、锌、镁、铁、铜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无机化学知识点:1.无机元素无机元素是构成地球壳、大气和生物体的基本物质,根据元素的性质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化学考试的总结与反思(精选3篇)

化学考试的总结与反思(精选3篇)

化学考试的总结与反思(精选3篇)化学考试的总结与反思篇11、化学式和化学计算是学习上的重难点,如果化学式扎不牢,化学计算将难以开展,更影响到第五章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2、努力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综合性地运用知识来分析某一问题的能力上,要求学生加强学习,探究和应用。

找出分析问题的思维切入点,找出运用知识点来解决新问题之间的‘着陆点’、‘桥梁’和‘纽带’。

形成新旧知识的重建构造,有机化合,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学科,所见题型太少,要通过练题熟练地掌握一些基础题型,然后再拓展一定层次的综合性和难度的题的训练。

练题可以增长见识,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探究的本领。

4、面对全体学生,实施了思想心理充电。

主题是;面对事实,振作精神,科学探究,继续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若不能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不能提高分数了。

5、展开几种辅导工作:1指导同学们购书,展开课外阅读,相互交流,互相帮助。

带着不懂的化学问题问老师,问同学,学问结合。

2理出课外表,劳逸结合。

化学考试的总结与反思篇2考试后,同学们最为关心的莫过于各门功课的分数了。

其实分数只不过是对你这一阶段努力的一个评价,考完后不是盯着它,关键是要弄清失分的原因,及时弥补这一阶段的不足。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成绩不理想的背后,就是问题的暴露,我们必须立即总结反思,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才能在未来的期末考试、中考、高考中创造辉煌。

作为考试反思,首先反思的就是平时的学习态度。

如果在考试中,记忆性的题目失分过多,特别是记忆性偏重的学科失分多(如政、史、地、生等),那显然就是投入不足,学习态度的问题。

如果许多简单的知识应用中,出错较多,运算能力欠缺,即是反映平时训练不够,这也是学习态度有问题。

反思自己平时是否自觉地进行学习、复习;是否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平时拖拉点没事,只要考试前几天,认真一点就可以应付。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

有机化学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烯烃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和Z、E两种方法。

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

用顺反表示时,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顺式,反之为反式。

如果双键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都不相同时,不能用顺反表示,只能用Z、E表示。

按照“次序规则”比较两对基团的优先顺序,较优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Z型,反之为E型。

必须注意,顺、反和Z、E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

有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顺式的不一定是Z型,反式的不一定是E型。

例如:CH3-CH2BrC=C (反式,Z型)H CH2-CH3CH3-CH2 CH3C=C (反式,E型)H CH2-CH3脂环化合物也存在顺反异构体,两个取代基在环平面的同侧为顺式,反之为反式。

(2)、光学异构体的命名光学异构体的构型有两种表示方法D、L和R、S,D 、L标记法以甘油醛为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化合物很难确定它与甘油醛结构的对应关系,因此,更多的是应用R、S标记法,它是根据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顺序标记的。

光学异构体一般用投影式表示,要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及构型的判断方法。

例如:COOH 根据投影式判断构型,首先要明确,H NH2 在投影式中,横线所连基团向前,CH2-CH3竖线所连基团向后;再根据“次序规则”排列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基团的优先顺序,在上式中:-NH2>-COOH>-CH2-CH3>-H ;将最小基团氢原子作为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顶端,其余三个基团为正四面体底部三角形的角顶,从四面体底部向顶端方向看三个基团,从大到小,顺时针为R,逆时针为S 。

在上式中,从-NH2-COOH -CH2-CH3为顺时针方向,因此投影式所代表的化合物为R构型,命名为R-2-氨基丁酸。

(3)、双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关键是确定母体。

大学有机实验期末总结

大学有机实验期末总结

大学有机实验期末总结引言有机实验是大学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实验课程之一。

通过有机实验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操作技巧,还能够提升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我在大学有机实验中的学习和体会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实验操作技巧的提高在大学有机实验中,我通过反复的实验操作,逐渐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

比如,如何正确地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如何准确称量和计量化学品等。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前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的制定,以及实验后的实验结果的归纳和总结。

所有这些操作技巧的提高,使得我能够更好地进行有机实验,并且有效地完成实验任务。

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大学有机实验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验操作技巧,还加深了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中,我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有机化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比如,我通过实验学习了有机合成的方法和机理,了解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有机小分子的合成。

此外,通过实验,我还学习了有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结构鉴定方法,使得我能够更好地分析和鉴定有机化合物。

三、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提高在大学有机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这种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这种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提高,将会对我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结论通过大学有机实验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实验操作技巧,还加深了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通过和他人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我相信,这些在大学有机实验中学到的技能和能力,将对我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1. 张丽英.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 Caleb Willard,Paul J. Perfect,A. Dean Shultz,Manfred Wiesenberger. Organic Labratory Techniques. Jon Wiley & Sons, 2013.。

化学有机物知识考点总结7篇

化学有机物知识考点总结7篇

化学有机物知识考点总结通用7篇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篇一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3)含醛基物质(氧化)(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2、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3、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4、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5、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6、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化学有机物知识考点总结篇二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1)气态: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② 衍生物类: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特殊: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

如,石蜡C16以上的烃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特殊:苯酚(C6H5OH)、苯甲酸(C6H5COOH)、氨基酸等在常温下亦为固态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篇三乙烯的制取和性质1、化学方程式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 + H2O2、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

有机化学期末总复习-下

有机化学期末总复习-下

炔水合
O
RC
CH X R X
RC CH3
R'(H)
H + or OHH2 O
偕二卤代物水解
O C R R'(H)
傅克酰基化
ArH + RCOCl
CH3
AlCl3
ArCOR + HCl
CuCl, AlCl 3
加特曼-科克甲酰化
+
CO + HCl
H3C
CHO
威尔斯迈尔甲酰化
ArH + RCOCl
(CH3 )2NCHO
异氰酸酯
O
R N =C
OH OH
O
=
R NH2
R NH C OH
"胺基甲酸" 不稳定
=
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酮式分解
CH3 COCH2COOC2H5 RX
NaOC2H5
CH3 COCH2R
甲基酮
CH3COCHCOOC2 H5
R
酸式分解
RCH2COOH

酮式分解
CH3 COCH2COR
2,4-二酮 2,4-二醇
RCHCOOH
X
ACH2COOH
加热或碱
ACH3 + CO2
A为吸电子基会使脱羧反应更容易 Kolbe反应:羧酸盐在水解条件下发生脱羧
2RCOOK + 2H2O 电解 R R + 2CO2 + H2 + KOH 阴极
阳极
Hunsdiecher反应
2RCOOK + 2H2O 电解 R R + 2CO2 + H2 + KOH 阴极

有机化学期末考试总结

有机化学期末考试总结

有机化学期末考试总结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命名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系统命名(即IUPAC法)总原则:最长碳链,最小编号,先简后繁,相同合并。

名称一般由4部分组成:构型+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十母体名称+主要官能团的位置和名称。

1.主链选择:选择含“母体”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烷烃则以取代基最多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某烷、烯、醇、酮、醛、羧酸等。

2.碳链编号:从靠近“母体”官能团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烷烃则以离取代基最近端开始编号);若分子中仅含有双键和三键时,应以官能团的位次和最小为原则编号。

双键和三键位于相同位次时,宜给双键最小的编号,繁杂的取代基可另行编号。

书写:先简后繁,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取代基含官能团时,书写次序一般按以下“母体选择次序”书写。

在多官能团化合物名称中应按“母体”选择次序,在前的先写,并注明位次(同时应注意短横、逗号的使用)。

若词尾仅为“几烯几炔”时.不管炔键在主链的位置如何,炔总是放在名称最后。

4.脂环化合物主链选择及编号:环烷编号从最简单的取代基开始,当环上含有其他官能团时,则以“母体”选择次序为原则,编号从与“母体”官能团相连的碳开始。

5.芳环化合物的命名:环上有多种取代基时,按母体选择次序,排在前面的为母体,并依次编号,取代基位次和应最小。

稠环芳烃、萘、蒽、菲从a碳开始编号。

杂环芳烃一般从原子序数较大的杂原子开始编号。

母体选择次序:季胺碱(盐)或正离子>羧酸>磺酸>酯>酰卤>酰胺>脒>腈>醛、酮>醇>酚>硫醇>胺>亚胺>醚>硫醚>卤素>硝基)>烯、炔>烷>芳烃在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中,按上述母体选择次序,排在前面的为母体,后面的为取代基。

烷基大小次序按原子序数大小逐个依次比较:异丙基>异丁基>异戊基>己基>戊基>丁基>丙基>乙基>甲基立体异构体的命名1.烯烃:与双键直接相连的原子或基团,按其原子序数大小比较(若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可逐个依次比较),较大的原子或基团位于同侧的为Z构型,位于反侧的为E构型。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全)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全)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全)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有机物的构造与性质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原子:—X原子团〔基〕:—OH、—CHO 〔醛基〕、—COOH〔羧基〕、C6H5—等官能团化学键:C=C 、—C≡C—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构造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烷烃A) 官能团:无;通式:C n H2n+2;代表物:CH4B) 构造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烷烃分子中的每个 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物理性质: 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均为无色。

一般地,C1~C4 气态,C5~C16 液态,C17 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1g/cm^3,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D) 化学性质:①取代反响〔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光CH 4 + Cl 2 CH3Cl + HCl光,,⋯⋯。

CH3Cl + Cl 2 CH 2Cl2 + HCl②燃烧点燃CH4 + 2O2 CO2 + 2H 2O③热裂解高温CH4 C + 2H 2隔绝空气催化剂C16H34 C8H18 + C8H16加热、加压y 点燃y④烃类燃烧通式:H Ox tC H (x)O2 xCO2 24 2y z 点燃y⑤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 H Ox y zC H O ( x )O2 xCO2 24 2 2CaOE) 实验室制法:甲烷:CH 3COONa NaOH CH 4 Na2CO3△注:1.醋酸钠:碱石灰=1:3 2.固固加热 3.无水〔不能用NaAc 晶体〕 4.CaO:吸水、稀释N aOH、不是催化剂(2)烯烃:C=CA) 官能团:;通式:C n H2n(n≥2);代表物:H2C=CH 2B) 构造特点:键角为120°。

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试剂的分类与试剂的酸碱性1、自由(游离)基引发剂在自由基反应中能够产生自由基的试剂叫自由基引发剂(free radical initiator),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叫链引发。

如: Cl2、Br2是自由基引发剂,此外,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过硫酸铵等也是常用的自由基引发剂。

少量的自由基引发剂就可引发反应,使反应进行下去。

2、亲电试剂简单地说,对电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就叫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 reagent)。

亲电试剂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试剂或具有空的p轨道或d轨道,能够接受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H,、Cl,、Br,、RCH2,、CH3CO,、NO2,、,SO3H、SO3、BF3、AlCl3等,都是亲电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酸(Lewis acid),因此,路易斯酸就是亲电试剂或亲电试剂的催化剂。

3、亲核试剂对电子没有亲合力,但对带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叫亲核试剂(nucleophilic reagent)。

亲核试剂一般是带负电荷的试剂或是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OH,、HS,、CN,、NH2,、RCH2,、RO,、RS,、PhO,、RCOO,、X,、H2O、ROH、ROR、NH3、RNH2等,都是亲核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给出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碱(Lewis base),因此,路易斯碱也是亲核试剂。

4、试剂的分类标准在离子型反应中,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是一对对立的矛盾。

如:CH3ONa +CH3Br?CH3OCH3 + NaBr的反应中,Na,和,CH3是亲电试剂,而CH3O,和Br,是亲核试剂。

这个反应究竟是亲反应还是亲核反应呢,一般规定,是以在反应是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为判断标准。

在上述反应中,是CH3O,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CH3O,是亲核试剂,因此该反应属于亲核反应,更具体地说是亲核取代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习题及答案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习题及答案

有机化学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1)伞形式:CCOOHOHH 3CH2)锯架式:CH 3OHHHOH C 2H 53) 纽曼投影式:HH H HHHHH H HHH 4)菲舍尔投影式:COOHCH 3OH H5)构象(conformation)(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

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

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

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团,如果优先顺序是顺时针,则为R 构型,如果是逆时针,则为S 构型。

注:将伞状透视式与菲舍尔投影式互换的方法是:先按要求书写其透视式或投影式,然后分别标出其R/S 构型,如果两者构型相同,则为同一化合物,否则为其对映体。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2、α—氢反应
1)羟醛缩合(具有α—氢的醛,稀碱催化, 生成β-羟基醛或α,β-不饱和醛) 注意:碳链的连接方式:α—C与羰基碳
交叉羟醛缩合 :
一种具有α—氢的醛而另一种 没有α—氢的醛之间可以进行羟醛缩合
2)α—氢卤代
生成卤代醛酮 ,如丙酮+Cl2/CH3COOH
甲基醛酮(CH3CO—R)与I2-NaOH溶液反应生成 黄色沉淀,用于鉴别;特别注意部分醇也可以反应)
2、生成羧酸衍生物:4类羧酸衍生物的制备
3、α—氢卤代:Cl2 / P 4、脱羧反应:
NaOH-CaO条件下脱羧 β-二羧酸的脱羧反应 (包括β-羰基羧酸的脱羧反应)
5、甲酸:银镜反应; 草酸:被KMnO4氧化(KMnO4退色)
四、制备:
1、醇氧化;
2、卤代烃与氰化钠作用后的产物水解 3、Grignard试剂与CO2作用
3、α —氢反应: 卤代(500℃) :制备卤代烃
二、烯烃的来源与制备 1、石油裂化气 2、卤代烃脱卤化氢 (NaOH—醇,加热: 查衣采夫规则) 3、醇脱水(酸催化:查衣采夫规则) 二烯烃和炔烃 一、二烯的化学性质
1、1,4-加成和1,2-加成(两种产物); 制备卤代烃
2、双烯合成( 共轭二烯与顺酐反应,生成沉淀: 鉴别双烯 二、炔烃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3、与金属镁反应(Grignard试剂生成)
Grignard试剂的应用:重要
乙烯型卤代烃(特别不活泼, 不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第九章:醇、酚 醇 一、命名 二、物理性质:分子间氢键,沸点较高
三、化学性质:
1、酸碱性(Na反应,放出气体; 与浓硫酸反应:可用于鉴别) 2、与HX反应生成卤代烃(HCl-ZnCl2;HBrH2SO4;HI;PCl3;PCl5。用HCl-ZnCl2鉴别伯、 仲、叔醇)

有机化学总结

有机化学总结
主要是与氨衍生物的反应。
立体化学:亲核试剂容易从位阻小的一面进攻,如
叔丁基环己酮还原时,如试剂体积大, 3, 5 直立 H 空间阻碍起主要作用,试 剂从下面进攻为主要产物。
如试剂体积小,直立 H影响小,生成 OH在 e 键的产物张力较小,故 OH在 e 键为主要产物。
Cram规则:如羰基与手性碳原子相连,手性碳原子上另外三个基团分别为 L (大)、 M(中)、 S(小)起加成反应时羰基在 M与 S 之间,亲核试剂从 S 一边进 攻为主要产物。如反应为平衡控制则不服从此规则。
卤离子离去倾向的大小次序为:
I- >Br- >Cl- > F-
L 越稳定,离去倾向越大。
HL 是 L 的共轭酸,其碱性比 L 弱,离去倾向比 L 大,如 H2O> OH-,ROH>RO,因此醇、醚、胺等在酸性溶液中,质子化后易起反应。
I- 即是一个好的亲核试剂,又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故在氯化物或溴化物的 反应中,加少量 I- 能促进反应。
溶剂极性增加,稳定碳正离子,有利于 SN1反应。极性非质子溶剂使正离子 溶剂化,负离子裸露出来,大大有利于 SN2。
立体化学特征: SN1外消旋化, SN2构型转化。如出现构型保持,则可能有邻 基参与。
【例 4】在下列反应式中,如果将 CH3Cl的浓度增加为原来的 3 倍, OH-的浓 度增加为原来的 2 倍,其反应速度将有什么变化? CH3C+l OH-→CH3O+H Cl-
A.氯乙烷 B.氯乙烯
C.3- 氯丙烯
D.氯甲烷
答: C., SN1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N2均最快。
凡使碳正离子稳定的因素,有利于 SN1;空间障碍小,有利于 SN2;α 和 β 位有大的取代基,不利于 SN2。
亲核试剂亲核性强,有利于 SN2,亲核原子相同时,碱性与亲核性有平行关 系,如 O原子相同,则 RO->HO->ArO->RCOO>- ROH>H2O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有机化学1期末复习知识点一、烷烃1. 烷烃结构(SP3杂化,正四面体);命名;2. 乙烷和丁烷的构象(交叉式、重叠式);3. 物理性质(熔沸点比较);4. 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机理),自由基稳定性的比较。

二、脂环烃1. 螺环、桥环的命名;2. 环的稳定性比较;3. 化学性质:小环似烯,大环象烷;4. 取代环己烷的最优构象(a键、e键);三、烯烃结构(SP2杂化,平面)、顺反、Z/E、命名(一)亲电加成反应(二)催化加氢氢化热越小,说明烯烃越稳定。

双键上所连烷基越多,烯烃越稳定。

(三)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只有HBr有过氧化物效应。

(四)α-H的反应烯丙位的溴代:(五)氧化反应 (推断题)四、炔烃和二烯烃炔烃 结构(SP 杂化,直线)、异构、命名 (一)酸性(二)还原反应例如: 由反-2-丁烯合成顺-2-丁烯(三)亲电加成: 1.Br 2 2. HX 3. 水化 4. 硼氢化(四)氧化反应C C H 3C H CH 3CH CH H 3C CH 3Br BrH CC H 3CBrCH 3KOH,E tOH 2C C CH 3CH 324C CH 3C H CH 3H 24二烯烃 CH 2=CH —CH =CH 2共轭效应:1. 键长平均化 2. 电子离域,体系能量降低,更稳定 π-π 、p-π、 σ-π、 σ- p 共振论简介1,4-加成(平衡控制产物)、1,2-加成(速率控制产物) D-A 反应:五、芳烃苯的结构与同系物的命名 (一)亲电取代反应(二)定位规则第一类、第二类定位基 例:C CH P h H OHC +h加热(三)苯环侧链的氧化(四)苯环的芳香性休克尔规则:1.环状 2. 共平面(sp2) 3. 4n+2六、立体化学(一)手性、手性分子的判断(对称面、对称分子)、旋光度(二)费歇尔投影式费歇尔投影式、锯架式以及纽曼投影式的相互转变。

正确应用Fischer投影式1. Fischer投影式纸平面内旋转180 , 其构型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期末考试总结
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命名
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系统命名(即IUPAC法)
总原则:最长碳链,最小编号,先简后繁,相同合并。

名称一般由4部分组成:构型+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十母体名称+主要官能团的位置和名称。

1.主链选择:选择含“母体”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烷烃则以取代基最多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某烷、烯、醇、酮、醛、羧酸等。

2.碳链编号:从靠近“母体”官能团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烷烃则以离取代基最近端开始编号);若分子中仅含有双键和三键时,应以官能团的位次和最小为原则编号。

双键和三键位于相同位次时,宜给双键最小的编号,繁杂的取代基可另行编号。

书写:先简后繁,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取代基含官能团时,书写次序一般按以下“母体选择次序”书写。

在多官能团化合物名称中应按“母体”选择次序,在前的先写,并注明位次(同时应注意短横、逗号的使用)。

若词尾仅为“几烯几炔”时.不管炔键在主链的位置如何,炔总是放在名称最后。

4.脂环化合物主链选择及编号:环烷编号从最简单的取代基开始,当环上含有其他官能团时,则以“母体”选择次序为原则,编号从与“母体”官能团相连的碳开始。

5.芳环化合物的命名:环上有多种取代基时,按母体选择次序,排在前面的为母体,并依次编号,取代基位次和应最小。

稠环芳烃、萘、蒽、菲从a碳开始编号。

杂环芳烃一般从原子序数较大的杂原子开始编号。

母体选择次序:
季胺碱(盐)或正离子>羧酸>磺酸>酯>酰卤>酰胺>脒>腈>醛、酮>醇>酚>硫醇>胺>亚胺>醚>硫醚>卤素>硝基)>烯、炔>烷>芳烃
在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中,按上述母体选择次序,排在前面的为母体,后面的为取代基。

烷基大小次序按原子序数大小逐个依次比较:
异丙基>异丁基>异戊基>己基>戊基>丁基>丙基>乙基>甲基
立体异构体的命名
1.烯烃:与双键直接相连的原子或基团,按其原子序数大小比较(若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可逐个依次
比较),较大的原子或基团位于同侧的为Z构型,位于反侧的为E构型。

2.环状化合物:以“较优”基团作为参照标准,“参照基团”以r表示,环上的取代基和较优基团位于同侧的构型为“顺式”.位于反侧的构型为“反式”。

化合物名称词尾有取代基时,则以此为对照基。

3.手性碳的构型标记:按次序规则,将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先后次序排列(最小基团或原子放在离视线最远处,其他的三个基团对着自己),其中三个基团或原子递减排列次序顺时针的为R构型,反时
针的为S构型(环状化合物可采取费歇尔投影式,对着三个较大基团投影成R3R2
1,然后照上述规则定其构
型。

4.基团的优先顺序规则:
(1)双键碳(氮)或手性碳所连的原子或基团,原子序数大的优先;同位素以质量数大的优先,孤对电子为最小基团;若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可逐个依次比较。

(2)双键、三键可当作连有二、三个相同的单键原子看待。

(3)手性碳化合物当分子碳链两端编号相同时,R构型优先于S构型(如;RR或SS优先于RS或SR)。

环状化合物以顺式构型优先于反式构型,烯则以Z构型优先于E构型的原则对碳链进行编号。

(4)分子中立体异构和旋光异构同时存在时,应同时标出,写在全名称最前面,并加以标号。

烯烃小结
(2)氧化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