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湿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辨证知识点总汇

中医诊断: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辨证知识点总汇

中医诊断:六淫(风、寒、暑、湿、燥、⽕)辨证知识点总汇六淫辩证六淫是风、寒、暑、湿、燥、⽕六种病邪的统称。

六淫辨证,是根据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对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分析、归纳,辨别疾病当前病理本质是否存在着六淫病证的辨证⽅法。

六淫病证的发⽣,多与季节⽓候和居处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久居湿地易患湿病,⾼温环境作业⼜常有燥热为病等。

由于六淫病证的发⽣是因外邪侵⼊⽽致,各病证既可单独存在,⼜可相互兼夹,还可在⼀定条件下发⽣转化。

⼀、风淫证风淫证是指风邪侵袭⼈体肤表、经络等,导致卫外功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

【证候表现】恶风,微发热,汗出,苔薄⽩,脉浮缓;或有⿐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或突起风团,⽪肤瘙痒,瘾疹;或突发肌肤⿇⽊,⼝眼喁斜;或肌⾁僵直、痉挛、抽搐;或肢体关节游⾛作痛;或新起⾯睑、肢体浮肿等。

【证候分析】因⽓候突变、环境不适、体弱等因素导致风邪外袭所致。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数变,常兼夹其他邪⽓为患。

故风淫证具有发病迅速、变化快、游⾛不定的特点。

风淫证根据其病位不同⽽有不同的证候。

风邪袭表,伤⼈卫⽓,卫⽓不同,腠理疏松,则见恶风发热,汗出,脉浮;风邪袭肺,肺⽓失宣,⿐窍不利,则见咳嗽,咽喉痒痛,⿐塞,流清涕或喷嚏;风邪侵袭肤表、肌腠,营卫不和,则见突起风团,⽪肤瘙痒,瘾疹;风邪或风毒侵袭经络,经⽓阻滞不通,轻则可出现肌肤⿇⽊,⼝眼喁斜,重则肌⾁僵直、痉挛、抽搐;风与寒湿相兼,侵袭筋⾻关节,阻痹经络,则见肢体关节游⾛疼痛;风邪侵犯肺卫,宣降失常,通调⽔道失职,则见⾯睑、肢体浮肿。

寒、热、⽕、湿、痰、⽔、毒等邪多依附于风⽽侵犯⼈体,形成不同的病性兼夹证,如风寒证、风热证、风⽕证、风湿证、风痰证、风⽔证、风毒证等。

【辨证要点】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或突起风团、瘙痒、⿇⽊,肢体关节游⾛疼痛,⾯睑浮肿等为主要表现。

暑湿

暑湿

【辨证论治】
基本治法:清暑祛湿 初起邪遏卫表——清暑化湿 暑湿阻于少阳——清泄少阳 暑湿中阻——清暑化湿 暑湿弥漫三焦——宣通三焦 暑湿后期——清涤余邪 暑湿化燥化火则可参考暑温证治
(一)邪遏卫气(暑湿在卫)
【证候】身热,微恶寒,无汗或微汗,头痛胀重,
身重肢节酸楚,脘痞,口不渴,舌红,苔白腻或 微黄腻,脉浮数或濡数。
暑温与暑湿均发生在夏季,但暑温病的热象更为突出, 病初即见壮热,烦渴,汗多,脉洪大等,热势炽盛, 多有闭窍动风之变。无明显的身重,胸痞,腹胀,口 淡,苔腻等湿邪内阻之象。
湿温起病较为缓慢,初起以恶寒,身热不扬、头重痛、 身重肢倦、脘痞苔腻等湿热郁遏卫气的湿重热轻证候 为主要表现;以病势缠绵,脾胃为病变中心,邪多留 恋气分,病程较长是其特征。
【治法】 透邪达表,涤暑化湿 【方药】 卫分宣湿饮:香薷、青蒿、鲜荷叶芳
化暑湿;杏仁宣肺;滑石、茯苓、通草、竹叶、 冬瓜皮甘淡分利暑湿; 若兼有寒邪束表,用新加香薷饮:香薷辛温芳 香宣化暑湿,兼解表散寒,银花、连翘辛凉清 热解暑,扁豆花、厚朴消暑化湿和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邪干胃肠
【证候】发热,心烦躁扰,腹痛,口渴喜饮,呕吐,腹泻, 泻下急迫秽臭,小便短赤,舌红,苔腻,脉濡数。
本病例8月12日起病,初见发热,微恶风寒, 头痛,身痛,咽喉不适,胸闷脘痞,心烦 尿黄,全身疲乏等暑湿阻遏肺卫表现。
可用卫分宣湿饮涤暑化湿,透邪达表。
8月13日恶寒消失,发热升高,汗出较多, 心烦口渴,脘痞腹胀,胸闷,咳痰带血, 大便溏烂,小便短赤,面赤,舌红苔黄滑, 脉滑数。
暑湿闭阻上焦,肺气不畅,损伤肺络,故胸闷咳 痰中带血;熏灼清空则面赤。
如此加减治疗5天退热,再用清涤余邪,宣肺止咳 之法善后。

立秋后如何调理风寒暑湿

立秋后如何调理风寒暑湿

立秋后如何调理风寒暑湿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但暑气未消,昼夜温差加大,此时人体容易受到风寒暑湿的侵袭。

调理好身体,适应季节的变化,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和大家详细说一说立秋后如何调理风寒暑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风寒暑湿对人体的影响。

风邪,其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立秋后,早晚的凉风容易侵袭人体的头部、面部、肩颈等部位,导致头痛、头晕、面瘫、颈椎病等问题。

寒邪,其性凝滞、收引。

此时若不注意保暖,寒邪容易侵入人体,导致气血凝滞,经络不通,出现关节疼痛、胃痛、痛经等症状。

暑邪,立秋时节仍有余暑,暑邪伤人多表现为高热、心烦、口渴、多汗等。

湿邪,其性重浊、黏滞。

这个季节,湿气依然较重,湿邪困脾,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身体困重等。

那么,立秋后我们应该如何调理呢?饮食调理是关键。

立秋后,饮食应以温润、滋阴、健脾为主。

可以多吃一些梨、百合、银耳、山药、莲藕等食物,这些食物有润肺止咳、滋阴润燥、健脾益胃的作用。

同时,要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加重湿气。

适当运动也有助于调理风寒暑湿。

立秋后,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寒湿之气。

但要注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

起居方面,要注意保暖。

早晚温差大,要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要注意保护关节、腹部等部位,避免受寒。

睡眠要充足,早睡早起,有利于阳气的收敛和阴气的生长。

另外,艾灸也是一种不错的调理方法。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作用。

可以艾灸足三里、关元、神阙等穴位,每个穴位艾灸 15-20 分钟,每周 2-3 次。

但要注意艾灸时的温度和距离,避免烫伤皮肤。

按摩也是调理风寒暑湿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按摩风池、大椎、命门、涌泉等穴位,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保持心情舒畅也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影响脏腑的功能。

中医思维理解六邪之风寒暑湿湿澡火危害和预防

中医思维理解六邪之风寒暑湿湿澡火危害和预防

中医思维理解六邪之风寒暑湿湿澡火危害和预防风寒暑湿湿澡火是中医理论中常用的六种病邪,它们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的危害。

理解和认识这些病邪的危害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别介绍风寒暑湿湿澡火六种病邪的危害,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方法。

一、风邪危害及预防风邪在中医理论中被描述为一种气候病邪,其特点是外感性较强,易变易动,容易传播。

风邪进入人体后,往往通过皮肤或呼吸道引起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

正常情况下,风邪在人体表面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进一步侵袭机体内部,导致风寒、风热等病症。

预防风邪的关键在于增强自身抵抗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过长,尤其是避免长时间遭受寒冷和湿冷气候。

此外,可以通过合理调整饮食、参加体育锻炼等方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风邪对机体的伤害。

二、寒邪危害及预防寒邪是指寒冷的因素进入人体,导致寒冷病症,如感冒、关节疼痛等。

寒邪容易对人体的阳气产生不良影响,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肌肉紧张等问题。

此外,寒邪还容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预防寒邪的方法首先要保持穿衣合理。

在寒冷的天气中,要选择保暖性好的衣物,同时注意腹部、背部、脚等局部的保暖。

其次,注意加强对饮食的调理,适当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辣椒、大蒜等,可以起到辅助驱寒的作用。

此外,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以减少寒邪对身体的危害。

三、暑邪危害及预防暑邪是指暑气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其特点是易袭人体,容易导致中暑等病症。

暑邪容易导致人体阳气亢盛,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出汗过多、脱水等问题。

此外,由于暑邪与湿邪相伴而生,还容易引发湿热症状,如口干燥、烦躁不安等。

预防暑邪的关键在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在酷热的天气中,人们应该选择适当的衣物,减少阳光直射的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在中午时分暴露在烈日下。

此外,保持室内的通风和湿度,适当增加饮水量,多喝温凉的饮料,可以有效减少暑邪对身体的危害。

浅谈小儿暑湿的治疗

浅谈小儿暑湿的治疗
连翘 8g 芦 根 1 。 , 0g
适 应症 : 身热 颧 红 , 足 心热 甚 于手 足 背 , 手 口干
咽燥 , 脉虚神 倦 , 白稍 腻 , 苔 脉形 小数 。
方解 : 本方 由《 方》 薷 散加 银 花 、 局 香 连翘 、 根 芦 而成 , 有祛暑解 表 、 具 清热化 湿功效 。笔者 用 于暑湿
JA X OU AL O T ADII ING IJ RN F R TONA HI S MEDI I L C NE E CNE
浅 谈 小 儿 暑湿 的治 疗
★ 刘根 芳 ( 江省衢 州市柯 城 区人 民医 院 衢州 34 0 ) 浙 2- 0 0
关键 词 : 小儿 ; 湿 暑
适应症 : 外感 暑湿 之邪 , 面赤足 冷 , 上脘 痞塞 , 身 热不扬 , 恶心 , 吐 , 呕 尿赤 , 便溏 , 苔黄腻 , 脉濡数 。 基本 方 : 蒿 6g 连翘 6g 黄芩 5g 陈皮 5g 青 , , , ,
法半 夏 5g 枳 壳 5g 淡竹 茹 9g 茯苓 9g 碧玉 散 9 , , , ,
基本 方 : 生地 1 , 0g 玄参 4g麦冬 4g知母 5g , , ,
地 骨皮 5g 芦 根 1 , , 0g 黄连 2g 。
初起 , 复感于寒。暑为火热之气 , 夏月感受暑邪则见 壮热 口干 , 干 , 大便 小便黄 少 , 浮数 等 ; 因 冒受 风 脉 但 寒, 外感 寒 凉 , 腠理 闭塞 , 故形 寒 无汗 ; 腻 , 湿 困 苔 为
现介绍 如下 :
1 暑湿 郁表 。 邪在 上焦
重于 热 ( 热 缠 绵 , 热 退 后 又 复升 , 身 或 胸痞 脘 胀 , 苔 腻 , 溏 ) 藿 香、 兰、 草 , 不 甚 可去 山栀。 便 加 佩 通 热 ( ) 热伴 便秘加 生 大黄 、 萎仁 、 明粉 。 3发 瓜 玄

大暑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暑病防治

大暑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暑病防治

大暑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暑病防治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农历七月底或八月初。

在这个时期,气温高,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受到暑病的困扰。

中国传统医学对大暑期间的暑病有着独特的防治方法。

本文将探讨大暑期间的暑病防治措施。

一、怎样预防暑病1. 饮食调养大暑时节,饮食调养至关重要。

应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多喝白开水、绿豆汤、冬瓜汤等清凉饮品,以及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草莓、苹果等,有助于降温解暑。

此外,注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烧烤等容易上火的食物,以减轻身体的负担。

2. 穿着适宜大暑期间,应选择透气性好的衣服,避免穿着过于厚重的衣物,以免引起过度出汗而导致体温过高。

同时,还要注意使用太阳伞、遮阳帽等防晒措施,减少对紫外线的暴露,保护皮肤免受伤害。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大暑期间,天气炎热,容易使人疲倦乏力。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日间活动和休息时间,避免在午后的高温时段外出,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二、传统暑病的症状及防治1. 中暑中暑是大暑期间最常见的一种暑病,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皮肤发热等。

预防中暑的方法包括避免过度劳累、激烈运动,保持室内通风,适当补充水分和盐分,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2. 暑湿病暑湿病是由于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身体不适等。

对于暑湿病的防治,可以使用中药进行疏风清热、解毒祛湿的治疗,同时保持室内干燥清洁,避免暴露在潮湿环境中。

3. 风热病风热病是由外邪入侵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鼻涕、眼红等。

对于风热病的防治,可以使用中药进行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避免感染他人。

三、中医养生建议1. 穴位按摩适当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有助于缓解暑病症状。

如合谷穴位于手背,按摩可以缓解头痛、目眩等不适感;太冲穴位于足底,按摩可以缓解心烦、失眠等症状。

暑湿感冒中医辩证治疗方法

暑湿感冒中医辩证治疗方法

暑湿感冒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概述夏季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与冬天的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是有区别的。

风寒感冒主要是感受了风寒之邪。

风热感冒是感受了风热之邪,春天较多。

暑湿感冒的特点就是因为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比较贪凉,比如吹空调等,感受了风寒之邪。

从症状上来说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的症状都有鼻塞、流涕、发烧。

区别在于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多发生在秋冬季和春秋季,是发热轻、恶寒重。

暑湿感冒是夏天特有的感冒,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热伤风。

种类根据中医辨证对感冒的理解,夏季的感冒症状一般分为暑湿感冒和暑热感冒。

暑热感冒和暑湿感冒都发生在夏季,都因感受暑气而生。

但两证的病因和病机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夹湿,病因的有所区别决定了两证的病位有差异和临床表现特点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区别。

热伤风的发热和秋冬季感冒是有区别的,是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出汗多但是不解热。

因此如果夏天的热伤风如果还像冬天感冒一样吃退烧药效果就会不好,而且还有一定副作用。

病因暑湿感冒的病因是人体感受了夏季暑湿时邪,又因喜欢纳凉和饮冷,使体内的暑湿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因而发病。

此病的病位在于肌表与中焦脾胃,所以症状表现外则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内则胸脘痞闷,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脉数,口虽干而饮不多,舌苔虽腻而少黄。

若暑湿犯肺,肺气不清,还会有咳嗽痰粘,鼻流浊涕的症状。

中医对暑湿感冒的治疗,主要采用清暑祛湿的方药。

常见的中成药有祛暑丸,暑湿感冒冲剂、金衣祛暑丸、藿香正气滴丸、清暑益气丸和小儿暑感宁糖浆等。

暑热感冒是因久旱酷热而生,属于纯粹的阳热证候。

此类感冒的重要特征是热象突出,是四季感冒中症状较重的一种类型。

因暑热之邪,侵袭肺卫,热蒸肌表,兼以耗伤津气,所以出现发热、微恶风寒、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苔黄,脉浮大而数等症状。

对于暑热感冒则采用清热生津的疗法,常见的中成药有暑热感冒冲剂、清凉冲剂和银黄注射液等.“对号入座”鉴别夏季感冒大吃冷饮、洗冷水澡、久吹空调……因凉而起的夏季感冒,困扰不少人群。

暑湿类中成药课件

暑湿类中成药课件
【应用】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 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 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 腻为辨证要点。
保济丸
• “北有六神丸,南有保济丸” • 【应用】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 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可用于晕 车晕船 。 • 现代研究表明,本品有抗炎、抗菌、镇痛、 调节胃肠功能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急 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晕动症。如:
(1)婴幼儿消化不良:多见于母乳喂养婴儿(1岁以下),当婴儿排便 次数增多,排泡沫便或蛋花汤样便,如用其他药治疗无效时,可改用 保济丸。将药研末服,或加水稍煎液服用,每日3次。 (2)旅行时腹泻:保济丸治疗食滞胀痛、水土不服、肠胃不适诸证。外 出旅游时易发生腹泻,多与“水土不服”或吃不洁食物或饮水有关。 出发前适量服用保济丸,日服2~3次,能预防腹泻并对轻度腹泻也有 效。 (3)食滞口臭:胃中饮食停滞,不易消化,症状有:胃腹胀满,不想吃 饭,口臭明显,打嗝有腐臭味,放屁气味臭秽,舌苔厚腻,脉滑等。 保济丸能消食祛滞,止胃胀、嗳酸等。可饭后服保济丸,每日2~3次。 (4)感冒:主要适用于外邪束表,湿滞内蕴者。如有发热,恶寒头重, 肢体困倦,口淡胸闷,恶心呕吐,大便溏,苔腻,脉濡等,服保济丸 能祛风解表,化湿和中。对感冒出现胃肠不适症状(如腹泻、腹痛、 胃痛等)最有效。 (5)晕车呕吐:晕车的常见症状有恶心、头晕、呕吐及胸闷等。保济丸 能“和中”,对大多数突发的肠胃不适均有疗效。有晕车史者可于乘 车前30分钟服用保济丸。用量:用温开水送服,成人每次服1~2瓶 (瓶装有1.87克或3.7克两种)每日3次。3岁以下儿童减半,研末冲 服。
暑湿类中成药
常见证候及常用中成药
1.暑热证。症见身热心烦、汗多口渴等。例如 甘露消毒丸(清热祛暑)。清暑益气丸(清 暑益气)

湿气重怎么办 夏季对付暑湿三妙招

湿气重怎么办 夏季对付暑湿三妙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湿气重怎么办夏季对付暑湿三妙招
导语:夏季温度高,雨水多,很容易出现湿气重的情况,湿气重对于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那么你知道夏季该如何去湿气吗
夏季温度高,雨水多,很容易出现湿气重的情况,湿气重对于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那么你知道夏季该如何去湿气吗?去湿气的方法有哪些呢?一起开看看看吧!
夏季养生,最重要的就是要祛湿。

高温来了,为了降温防中暑,大家要么跳进凉凉的泳池里,给皮肤降温;要么就是把凉凉的饮料灌进肚子里,一解灼热的内脏和焦躁的心情。

这恐怕是夏季养生最大的误区了。

河南省中医院吕沛宛提醒:暑湿最“伤人”,淤积体内,不仅让人气虚,无精打采,还会造成消化不良。

所以会导致一个奇怪的现象:冬天真正着凉感冒的人不多,到了夏天却比比皆是。

因此,古语有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防暑先要祛湿。

经典莫过薏米红豆
提起祛湿,薏米红豆怎么也绕不开。

中医都称薏米为“薏苡仁”,是祛湿消肿的上品。

红豆在中药里称为“赤小豆”,除上述作用,还能补心,适合夏季食用。

不需考虑什么比例,将两种食材各抓一把来熬汤,可放点冰糖,祛湿效果极佳。

其有效成分大半在汤里,因此可灌入瓶中带到单位去喝。

建议不加大米,大米有湿气,虽然口感好但会使功效大打折扣。

此外,薏米红豆汤也是肥胖人士和中老年人的好选择。

吃荤可优选鸭肉
很多人在夏天的时候都不吃肉,那么清淡的鸭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哦!
生活常识分享。

暑湿和湿温的鉴别要点

暑湿和湿温的鉴别要点

暑湿和湿温的鉴别要点以下是 8 条关于暑湿和湿温鉴别要点:1. 发病季节不一样呀!暑湿主要在夏天,你想想,夏天那个热呀,湿度又大,就容易得暑湿。

湿温呢,任何季节都可能有。

就像冬天会下雪,夏天会下雨,这两者出现的时间可有不同呢。

比如你夏天出去玩,回来后感觉不舒服,那可能就是暑湿,而不是湿温。

2. 症状表现也有差别呢!暑湿常常会让你感觉头很胀很痛,还可能呕吐。

湿温呢,可能会发热但热度不会那么高。

你可以把暑湿想象成一场狂风暴雨,来势汹汹;湿温就像是绵绵细雨,持续不断。

有次我朋友在夏天旅游回来就头痛欲裂,这不就是明显的暑湿症状嘛。

3. 体温变化也不同啊!暑湿的体温有时高得吓人,有时又会降下来。

湿温呢,一般比较平稳。

这就好比坐过山车和坐小船,暑湿是过山车,忽上忽下;湿温是小船,稳稳当当。

要是你发现自己体温一会儿高一会儿低,那就要考虑是不是暑湿啦。

4. 口渴的感觉也有区别呀!暑湿的人可能会很口渴,疯狂想喝水。

湿温就不一定那么口渴。

你就想想沙漠里的人和在湖边的人,沙漠里的人会极度口渴,就像暑湿的情况;湖边的人可能就没那么渴,这就类似湿温啦。

我有次感觉特别口渴,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暑湿。

5. 舌苔的样子也不同哦!暑湿的舌苔可能比较厚腻。

湿温的舌苔也许会有些黄腻。

这不就像看树叶,暑湿的舌苔就像是沾满灰尘的叶子,湿温的舌苔像是有点泛黄的叶子。

要是你发现自己舌苔不正常,可得好好分辨一下。

6. 精神状态也不一样呢!暑湿可能让你没什么精神,特别容易疲惫。

湿温的影响相对小一些。

这就像晴天和阴天,暑湿是阴天让人懒懒的,湿温是那种有点阴但还不至于让人没精神的天气。

我记得有次看到一个人无精打采的,一问才知道可能是暑湿导致的。

7. 对二便的影响也不同哟!暑湿可能让你大便不成形,小便也不顺畅。

湿温可能就没这么明显。

这就好像路上的交通,暑湿是到处堵塞,湿温是有些地方不太通畅。

当你发现自己二便不太正常时,要多留个心眼呀。

8. 病情的发展也有分别呀!暑湿的病情发展可能快一些,湿温相对温和一点。

暑湿是怎么回事?

暑湿是怎么回事?

暑湿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暑湿的病理病因,暑湿主要是由
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暑湿病因
是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复感暑湿之邪而引起的以身热不扬、微恶风寒、微汗、头身困重、胸脘痞满、纳呆、苔腻、脉濡数等为主要症状的外感病。

暑湿感冒发生于夏季多雨季节。

夏日气候炎热,阴雨霖霖,天暑下逼,地湿上蒸,致暑湿肆疟。

暑性大热,毛窍开泄,加之贪凉饮冷,以致暑湿为风寒所遏而发本病。

由于暑湿感冒的病因是夏季感冒夹湿冒寒,所以又称为“寒伏暑”或是“夏日伤寒”。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暑湿病因,暑湿是由什么原因引
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暑湿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暑湿”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第1 页。

立秋后如何调理风寒暑湿

立秋后如何调理风寒暑湿

立秋后如何调理风寒暑湿立秋,标志着季节的更替,从炎热的夏季逐渐向凉爽的秋季过渡。

然而,在这个时节,气温波动较大,气候多变,风寒暑湿等邪气容易侵袭人体,给健康带来挑战。

因此,了解立秋后如何调理风寒暑湿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风”邪。

秋季的风往往带着一丝凉意,且风力可能较大。

当风邪侵入人体时,可能会导致头痛、关节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为了抵御风邪,我们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特别是在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不要贪凉而穿着过于单薄。

出门时,可以带上一条薄围巾,保护颈部免受风邪侵袭。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风直吹身体,尤其是在睡眠时。

接着说“寒”邪。

立秋后,虽然白天可能还较热,但夜晚的气温会逐渐降低。

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就容易乘虚而入。

寒邪入侵可能引起胃脘冷痛、腹泻、手脚冰凉等问题。

晚上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尤其是腹部。

喜欢在夜间开空调的朋友,温度不宜过低,一般保持在 26 至28 摄氏度为宜。

平时可以多喝一些温热的饮品,如姜水,有助于驱散体内的寒气。

饮食上,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但也要注意适量,避免上火。

再来说说“暑”邪。

尽管已经立秋,但有时仍会有暑热的天气。

暑邪易导致心烦、口渴、多汗等症状。

在这样的天气里,要注意防暑降温。

多喝水,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但不要过度饮用冷饮,以免损伤脾胃。

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同时,保持室内的清凉,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但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最后是“湿”邪。

秋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湿邪容易滋生。

湿邪困脾,会使人感到身体沉重、困倦乏力、食欲不振。

为了祛湿,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芡实、红豆等。

可以煮成粥或汤食用。

此外,适当增加运动量,通过出汗排出体内的湿气。

但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湿透的衣物,防止湿邪再次入侵。

除了从生活起居和饮食方面进行调理,中医的一些方法也有助于调理风寒暑湿。

暑湿开始,湿热质请慎吃银耳

暑湿开始,湿热质请慎吃银耳

暑湿开始,湿热质请慎吃银耳由于长期处于一个闷热潮湿的环境中,不少广东人都呈现出湿热质的特点。

广东街边的凉茶铺特别多,人们也爱喝凉茶,目的就是去湿、去热。

进入六月,正是暑湿严重之时,若是常常有困重、食欲不振等不舒服的感觉,这也说明,湿热成了一种“时症”在影响着人们生活。

好在缓解湿热体质并不麻烦,中医认为戒烟戒酒、正常起居是改善该体质最易行的方法。

「湿热质注意了」夏日午后易感疲劳要了解和判断湿热体质,不妨从字面开始。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

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因此这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

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尤其是目前夏季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湿热的体质?不妨先照照镜子,如果发现自己脸上似乎总是雾蒙蒙、不干净的样子,面色发黄、发暗,口唇发红,但是牙齿发黄、舌苔黄腻,这便是湿热的一大表现了。

深圳流花医院亚健康门诊主任于宗祥说:“湿热质的人面部还容易生痤疮,经常觉得口干、口苦,还容易有口臭,大便粘滞且异味大,女性则有白带多的情况。

或是在夏天的午后经常感到筋骨疲劳,还会出现癣症。

”从神志方面看,湿热体质的人很大的特点就是易怒、急躁。

“如果你长期生活在广东沿海地区,又有抽烟、喝酒、熬夜的习惯,以上的特征又有不少,那么很容易判断出,你就是一个湿热质的人。

”于宗祥说。

「湿热质该怎么吃」少吃甜食和辛辣刺激食物湿热在每个人体内的表现与其所在的位置会有一定的关系。

湿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湿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深入脏腑的那种,尤其是表现在脾胃、肝胆的湿热,这也是比较严重的。

处暑的中草药泡脚驱除暑湿保健

处暑的中草药泡脚驱除暑湿保健

处暑的中草药泡脚驱除暑湿保健正文:立秋已过,来到了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

处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午后的炎热天气逐渐减少,人们的身体也逐渐从夏季的阳热状态转变为秋季的阴凉状态。

然而,在过渡季节的时候,人们的身体容易遭受一些不适,比如寒湿侵袭。

为了驱除暑湿,中草药泡脚成为了一种被广泛推崇的养生方法。

中草药泡脚是将中草药材加入温水中,用足浴的方式使其渗透到脚部,达到祛寒湿、温通经络、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的一种养生方法。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草药泡脚配方,供大家参考。

1. 荷叶泡脚荷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清热解暑、利湿消肿的功效。

泡脚时,将新鲜的荷叶洗净切碎,放入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然后再用此水泡脚,每次泡脚约15-20分钟。

荷叶泡脚不仅可以祛暑湿,还可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2. 薄荷泡脚薄荷是一种清凉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暑、驱蚊防感的作用。

泡脚时,将一小把薄荷叶放入温水中,静置片刻后即可使用。

薄荷泡脚不仅可以缓解炎热,还可以助眠、提神醒脑,同时具有清新的香味。

3. 金银花泡脚金银花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解暑的功效。

泡脚时,将适量金银花放入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后即可使用。

金银花泡脚可以缓解暑湿引起的皮肤瘙痒、湿疹等问题,同时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4. 红枣泡脚红枣是一种常见的养生食材,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泡脚时,将适量红枣放入温水中,浸泡15-20分钟后即可使用。

红枣泡脚可以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对于失眠、焦虑等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以上介绍的几种中草药泡脚配方,都是经典的驱除暑湿、保健养生的方法。

在使用中草药泡脚前,建议先烧开温水,将水温调节到适宜的温度,然后加入适量的中草药材,待水温适中后再进行泡脚。

泡脚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每周可进行2-3次,效果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草药泡脚时,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草药配方,避免过敏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风寒暑湿燥火的解释

风寒暑湿燥火的解释

风寒暑湿燥火的解释是中医理论中与人体外感疾病相关的六种邪气。

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六种邪气就容易侵入机体,引发疾病。

风邪:分为外风和内风。

外风是邪侵肌表,导致肺卫不固;内风是肝阳上亢,化火生风。

风邪的主要症状是头痛、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皮肤干燥等。

寒邪:寒邪侵袭人体,会使人体机能降低,出现恶寒、头痛、四肢冰冷等症状。

寒邪常与风邪合并侵袭人体,称为风寒。

暑邪:暑邪是夏季的火热之气,常导致人体出汗过多、口渴、心烦、面赤、头晕等症状。

暑邪常与湿邪结合,称为暑湿。

湿邪:湿邪是指体内水湿内停或外界潮湿环境引起的湿气入侵人体。

湿邪的主要症状是肢体困重、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

湿邪常与寒邪结合,称为寒湿。

燥邪:燥邪是指秋季的干燥之气,常导致人体皮肤干燥、口鼻干燥、便秘等症状。

燥邪常与热邪结合,称为燥热。

火邪:火邪是指体内的火热之气或外界的热邪入侵人体。

火邪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口渴、尿多、烦躁等。

火邪常与燥邪结合,称为燥火。

暑湿天气防护小技巧

暑湿天气防护小技巧

暑湿天气防护小技巧
随着夏季的来临,暑湿天气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气候现象。

在这样的天气下,人们容易出现体力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

为了避免被暑湿天气所困扰,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护小技巧。

首先,要注意适当调整饮食。

暑湿天气湿气较重,容易导致人体内部湿气过多。

因此,我们在饮食上应尽量选择清淡的食物,如清汤、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湿气的盛行。

其次,要定期进行清洁和通风。

暑湿天气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对人体健康有害。

因此,我们应定期清洁居住环境,保持室内卫生。

此外,通过打开窗户通风,可以将室内的潮湿空气排出,给室内增加新鲜的空气。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暑湿天气下,人体容易出现多汗、皮肤潮湿的情况。

因此,我们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尤其是脚部容易出现湿疹、足癣等问题,所以要注意保持脚部的清洁和干燥。

此外,要合理运动。

暑湿天气温度较高,人体容易感到疲劳。

因此,我们要适量参与运动,但要避开高温时段,选择凉爽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锻炼。

并在运动前后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中暑。

最后,要保持心情舒畅。

暑湿天气会让人心情烦躁不安。

因此,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一些有利于心情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品茶、散步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调整身心状态有重要作用。

总之,在暑湿天气中,我们要注意调整饮食,保持适宜的室内通风和清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运动,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暑湿天气,并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季。

暑湿的科普知识

暑湿的科普知识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暑湿的科普知 识
目录 引言 暑湿的影响因素 预防和缓解暑湿的方法 小贴士:如何区分暑湿与其他 不适 急救措施
引言
引言
暑湿的定义:暑湿是中医学中 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夏季高温 潮湿的天气环境。
暑湿的特征:高温、多湿、闷 热、容易引起人体不适。
引言
暑湿对身体的影响:容易引起疲劳、头 晕、口渴、纳差、胃口不振等症状。
小贴士:如何区分暑湿与 其他不适
腹泻: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与食物中毒或肠道感染有关。
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冷敷: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头 部和颈部,可以缓解头晕的症 状。
补水:多饮清凉的水、温开水 或含电解质的饮料,补充身体 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
急救措施
休息:找个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避 免暴露于高温潮湿的环境中。
暑湿的影响因 素
暑湿的影响因素
外界环境:高温潮湿的天气环 境是主要的暑湿因素。 饮食习惯:过多食用寒凉食物 、生冷食物、辛辣食物会增加 暑湿的影响。
暑湿的影响因素
生活习惯: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 乏锻炼、熬夜等,也会增加暑湿的困扰 。
预防和缓解暑 湿的方法
预防和缓解暑湿的方法
饮食调理:合理搭配饮食,多 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 用过于寒凉和辛辣的食物。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的睡 眠,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暑湿的方法
保持清爽: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穿 透气、吸湿性好的衣物。
小贴士:如何 区分暑湿与其
他不适
小贴士:如何区分暑湿与 其他不适
暑湿: 多汗、口渴、纳差、胃 口不振等症状,与高温潮湿的 环境有关。

中医临床课程:暑湿病因[南开大学]

中医临床课程:暑湿病因[南开大学]
暑湿致病
天津市南开医院名中医工作室 于盼盼
暑邪
《素问》:“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 暑。”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 立秋以前,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 病暑。”
暑邪致病特点
暑邪
暑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 气伤津;暑多挟湿。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 属阳邪,暑邪伤人,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 状,如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按语:患者平素饮食不节, 使脾胃受损, 运化失职, 聚湿成痰, 此次又进食大量膏粱厚味, 食、湿滞中 阻, 气机不畅, 痰阻脉络, 胸阳不展而致胸痹。处 方以藿香正气散加减, 全方化痰除湿, 消食祛滞, 使气机调畅, 心脉通利, 胸阳得展故胸痹自减。因 此, 临床不同疾病, 只要病机相同, 药证相符, 使 用同一处方, 并化裁得当, 皆可应手而愈。藿香正 气散在临床的灵活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 异病同治的原则。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15g, 桔梗10g, 陈皮 15g, 半夏10g, 厚朴10g, 大腹皮20g, 茯苓20g, 苍术10g, 白术10g, 鸡内金10g, 焦神曲10g, 焦 山楂10g, 炒麦芽10g,白豆蔻15g, 桃仁15g, 红 花15g, 甘草6g。水煎取300mL, 早、晚分服。服 药7天后胸痛缓解, 食欲好转,原方去鸡内金加郁 金10g, 继服7剂, 胸痛消失。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 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
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即可出现口渴 喜饮,尿赤短少等症;
暑热之邪,扰动心神,则心烦闷乱而不宁; 大量汗出,则气随津泄,而致气虚;伤于暑邪,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 营血
暑湿郁遏卫气 暑湿兼寒邪束表
暑湿困阻胃肠 暑湿困阻中焦 暑湿弥漫三焦 暑湿伤肺络
与暑温邪在营血阶段相似
三、诊断 (一)本病发于夏末秋初(农历大暑至秋分), 气候炎热,雨湿较盛之时。 (二)起病急,初起以暑湿郁阻卫气证候为主, 也可见暑湿兼寒邪束表证候。
(三)临床上既有发热、心烦、尿赤等突出的暑 热内盛症状,又兼有身重、胸痞、苔腻等湿邪 内阻症状。
第二节 暑 湿
主讲:史志云教授
一、概述
暑湿是感受暑湿病邪所致的以暑热兼
挟湿邪郁阻证候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
临床特点:起病急,临床上既有暑热见 证又兼见身重,脘痞,苔腻等湿象。初起以 暑湿阻遏卫气,证见身热、微恶风寒、头 身困重,肢倦,咳嗽胸闷,苔白薄腻,脉浮濡 数。当暑湿病邪化热后,其病变向气、营、 血分发展。
身形拘急,胸痞心烦,舌苔薄腻。
2.邪入气分后,,病变以中焦为中心,并波及上、 下焦,弥漫三焦。
3.暑湿病邪化火后,邪易传营血,易耗气伤津。 若此时仍有身重,脘痞,苔腻者,则说明湿邪 尚存,其证不属单纯营血证,而是气营(血) 两燔证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病变经过: 卫
暑湿病邪
后期证候: 暑湿伤气、 余邪未尽、 津气欲脱、 余邪挟痰瘀滞络。
(四)病程中常有黄疸、出血之变证。 四、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暑温、湿温作鉴别。
五、辨治原则 治疗原则:清暑热、化湿浊、调气机、和脾
胃为基本法则。 初起暑湿郁遏卫气,治宜清暑解表,宣肺化湿。
若暑湿兼寒邪束表,治宜疏表散寒,涤暑化湿。 进入气分后以清暑化湿为大法。 暑湿内陷心营者,当清心开窍,涤暑化湿。 后期,有津气耗伤者,治宜益气生津, 若暑湿余邪未净,宜芳香清化, 清涤余邪。
二、病因病理 (一)病因:
外因:外感暑湿病邪。 内因:正气虚弱,脾胃先伤,有湿浊内困或湿热内
蕴。 (二)病机特点 1.起病急,初起可见暑湿郁遏卫气或暑湿兼
寒邪束表证候。 暑湿郁遏卫气,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
身困重,肢倦,咳嗽胸闷,苔白薄腻,脉浮濡数。 暑湿兼寒邪束表,证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
发病季节:好发于夏末秋初。
源流 关于暑湿的最早论述见于宋. 陈无择《三 因极一病证方论》。 明. 王纶《明医杂著》:“治暑之法,清 心利小便最好” 清. 叶天士《幼科要略》:“暑必兼湿” 清. 王孟英:“暑令湿盛,必多兼感” 近代曹炳章在《暑病证治要略》,系统描 述暑湿病的因证脉治
本病与西医学的关系:西医学中发于夏季 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钩端螺旋 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与登革出血 热,若具有本病的特征者均可参照本病的内 容进行辨证论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