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操作系统课程的_启发_探究式_教学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计算机操作系统说课稿

计算机操作系统说课稿

计算机操作系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操作系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次授课所选用的教材是_____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全面:涵盖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功能以及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2、结构清晰:章节安排合理,由浅入深,便于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3、案例丰富: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操作系统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然而,教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部分内容更新不够及时,对于一些最新的操作系统技术和发展趋势涉及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适当补充最新的行业资讯和案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_____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但对于操作系统的理解还比较抽象和模糊。

学生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计算机技术充满兴趣;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复杂的操作系统原理和算法可能会感到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等。

(2)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 Windows、Linux 等。

(3)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能力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系统配置、资源管理等。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操作系统相关的问题。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读书感悟

《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读书感悟

《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读书感悟作者:至乐莫若读书一、核心概念(一)应答式教学书中没有明确的给出定义,按照我的理解,所谓的应答式教学指的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

(二)终结性评价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终结性评价方式有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

(三)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

如课堂检测、单元测试等。

(四)迷思概念在教学领域中把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叫做“迷思概念”。

类似于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二、教学方法(一)目标“学生知道什么,决定了学到什么。

”这句话,让我感触很多。

我们很多去参观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但除了一些照片之后和调节情绪之余,收获并不如想象中多。

有的人去树林里转一圈,能够写一首古诗、一篇游记、一篇观察日记或者画出一幅画,但有的人除了呼吸新鲜空气外一无所获。

这种差异,是由个体知识背景差异所决定的。

所以,我们想让学生学会什么,必须知道学生知道什么。

只有从学生已知出发,并以此为依据,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

我们进行了很多年教学改革,喊了很多年“以学生为中心”,但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是让学生学会我们要教的知识。

如果他们跟不上,我们就加强练习。

我们将学生的学习困难归因于学生智力水平、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的不好、家长管得不严等问题。

但学生之所以学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信息和图式来理解知识。

因为无法理解,他们的挫败感导致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想一些办法,从学生知道的东西出发,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教授他们能够理解的知识。

任何拔苗助长或者脱离实际的教学都是无效。

进行单元学习前,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去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许有效。

(二)规划教学目标应该清晰、具体、长远。

在开始一节课之前,我经常会阅读教参,然后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进行教学。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浅析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浅析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浅析前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必修课程。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对于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受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操作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课程设置针对传统操作系统教学体系的一些问题,课程设置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主要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定势,难以拓宽学生的应用领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课程设置需要重视实践能力,注重设计思维的培养。

教学方法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针对传统的讲述、演示、练习的模式,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项目实践、开展课程设计等途径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启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分,而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技能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设计课程,安排实践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开展操作系统内核的设计与实现、操作系统性能优化等实践课程。

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操作系统领域也在不断变革,需要拥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实验室、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开源软件项目等途径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结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必须进行的。

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人才培养的创新,可以培养出适应时代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建设与探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建设与探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学生掌握操作
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的窗口。

由于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和
多变性,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建设和探索至关重要。

首先,在课程设计建设中,应把握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结合操作系统课程建设的教
学目标,精心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应注重实践性和多元性,可以让学生
有机会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能力去解决实际的操作系统问题。

其次,在课程设计探索中,应积极探索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新方法,完善操作系统课
程设计的现有形式,以提高课程设计的实效性,使学生对操作系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胜任操作系统的实际工作。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建设与探索,必须紧紧围绕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课程设计的实效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他们能够胜任操作系统的实际工作。

学前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学前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学前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应用学前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应用学前教育是为儿童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儿童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至关重要。

在学前教育中,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是两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它们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学习动力。

本文将探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对儿童的教育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启发思维为目标的教学方法,通过提供问题或者引导探索,鼓励儿童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学前教育中,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启发式教学可以引发儿童的思维。

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或者情境,教师可以激发儿童的思考和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思考和寻找答案。

例如,在教授数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苹果?”,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发儿童的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儿童自己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过程,儿童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信心。

最后,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启发式教学,儿童可以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例如,在绘画课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主题,如“家庭”,然后引导儿童自己思考并表达他们对家庭的想象和理解。

二、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儿童自主发现和探索,培养其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首先,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儿童可以自由地选择探索的方向和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对《操作系统》教学的思考

对《操作系统》教学的思考

对《操作系统》教学的思考【摘要】《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开发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课程实践环节设计、学生评估与反馈、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等方面对《操作系统》教学进行了探讨。

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建议加强实践操作,引入互动性教学工具,并重视学生的反馈与评估。

未来发展上,可以探索跨学科合作,促进教学创新。

对《操作系统》教学的思考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并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发展需求。

通过努力,我们可以提高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操作系统、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课程实践、学生评估、跨学科合作、教学效果、发展展望、思考总结1. 引言1.1 介绍《操作系统》课程《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操作系统的原理、结构与功能。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内容,同时也会学习到各种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技术。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基础软件,它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掌握好《操作系统》课程对于学生打好计算机基础,提高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操作系统》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将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能够理解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运行逻辑,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为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操作系统》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运行原理和提高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2000字(5篇)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2000字(5篇)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2000字(5篇) 关于操作系统心得体会,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2000字。

在学习了《操作系统》后,我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范文):1在学习了《操作系统》后,我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首先,操作系统设置要完全符合操作系统的各个要求,操作系统的设置必须符合操作系统的各个要求。

其次,操作系统设计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操作流程。

最后,操作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操作系统的各个要求。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系统的重要性,也使自己对系统的理解加深了许多。

同时也使自己的操作系统能够有效地与操作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的可靠性。

这次实训给我留下了不一样的深刻体会。

我们在操作系统的同时,也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操作系统的能力,使自己成为操作系统运行的能力和经验的有效的掌握者。

在这次实训过程中,我发现了自身许多不足之处。

如在操作系统中,由于对系统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一开始我并未真正意识到系统运行的重要性,并将在今后的操作过程中努力加强自己的操作系统的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使自己对系统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这次的实训,对自己今后在系统操作中的运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使自己对系统的运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次实训对于自己将来的专业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积淀,也使自己对系统的运作更加的熟悉和熟练。

这次实训,虽然自己在操作系统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以前没有碰到过的困难。

但是通过这次实训,我也从中吸取了许多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们给予了自己很多经验教训,帮助自己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范文):2通过这次的课题的学习,我对于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以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这次课题从小的方向来看,是以一个小小的方向,对整个课程进行分析的。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教学方法研究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教学方法研究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教学方法研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是一种程序设计范型,通过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对象的组合来解决问题。

OOP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在现代软件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许多编程语言的基础特性。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传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实践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的设计、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等方面探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教学方法,旨在提供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

一、教学方法的设计1. 引导式教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属于高级编程技术,初学者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和实践。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理解和抽象出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

在引导式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对象模型和类的关系,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示例演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项目驱动教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注重实践和应用,要求学生具备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项目驱动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

在项目驱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阶段性任务,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逐步实现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也可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案例教学1. 选择适当的案例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案例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背景和学习价值,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同时,案例的难度应该适度,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如图书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作为案例,让学生通过开发这些系统来学习和实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

2. 案例的分析和设计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和设计。

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作者:唐伟张贤才李丽民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4期摘要:为了适应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启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结合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土木工程材料”,探讨对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启发式教学;学生主体;创新思维;应用能力;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很久以来,本科的教学大部分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依赖教师和教材的教学模式,导致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脱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不佳。

对于大学而言,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立足于以问题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学思结合,就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是实现学思结合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其中的核心是启发式教学,其主要形式是探究和讨论,其主要表现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生活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下面结合土木工程材料这门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讨论一下这种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启发式教学,也就是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或是学生碰到不懂得问题时,不直接灌输式地告诉他们答案,而采取点拨和诱导的方式应对。

启发式教学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教会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分析、探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能够集思广益,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课堂讨论全面地让学生看待所学的新知识。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1. 引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资源和建议。

2. 课程设计目标《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操作系统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编写和调试操作系统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 学会使用工具和技术进行操作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进程管理:学生需要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进程管理系统,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等功能,并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和同步。

2. 文件系统:学生需要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的存储和管理、文件的读写等功能,并实现文件的保护和共享。

3. 内存管理:学生需要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内存管理系统,包括内存的分配和释放、页面置换等功能,并实现进程的虚拟内存。

4. 设备管理:学生需要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设备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的分配和释放、设备的控制和调度等功能,并实现设备的并发和互斥。

4. 课程设计方法《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学生将组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具体方法如下: 1. 项目选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项目,也可以从老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

2. 项目计划:学生需要制定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等。

3. 项目开发:学生按照项目计划开展项目开发工作,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等环节。

4. 项目评审:学生需要定期进行项目评审,包括项目进展、问题解决和改进措施等。

5. 项目展示:学生需要最后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包括设计文档、源代码和演示等。

操作系统教案

操作系统教案

操作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3. 熟悉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分类;4. 了解操作系统的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3.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分类。

三、教学难点1.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分类。

四、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一段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操作系统的好奇心。

【导入】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对操作系统的了解程度和对它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操作系统的问题。

【知识讲解】1. 操作系统的定义与作用(可以以图表、案例等形式进行讲解)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软件部分,它管理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高效、安全的运行环境。

2.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可采用分类逐个讲解的方式)- 进程管理: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进程;- 存储管理: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资源;- 文件管理:对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进行管理和维护;- 设备管理: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设备;- 用户接口:为用户提供操作和交互的界面;- 安全性: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分类(可采用时序逐个介绍的方式)- 手动操作阶段:人工操作计算机设备;- 单道批处理阶段:实现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作业;- 多道批处理阶段:实现同时处理多个作业;- 分时操作系统:实现多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要求系统在严格的时间限制内完成任务;- 分布式操作系统:将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

【讨论与归纳】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梳理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知识点,帮助他们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拓展延伸】介绍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操作系统应用,如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云计算操作系统等,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高校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一、创新教学方法分析(一)启发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方式是指任课老师在课堂上根据课堂内容,设置课堂情景,通过创设的情景一步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快速让学生进入状态,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方式对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是有效的。

运用情景导入的方式使学生状态快速回到课堂上,加强对课堂内容的印象,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式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指的就是在课堂上,教师不会直接把课堂内容的概念直接告灌输给学生,而且间接性地提供一些有关的素材,引领同学们将素材作基础,要求学生按照这些提供的素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探究素材中的规律性,并能有效掌握这些规律的教学方式。

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更是加强学生们的团结能力,在找这些规律中,一个人钻研不来的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通过每个人的意见相互结合最终找出这些规律的存在,并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加深课堂内容的影响,全班同学的参与提高了教学质量,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三)案例式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创业失败和成功的例子,或者是在创新的案例,通让学生集体讨论,当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一起探讨其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要求每个人都对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案例的展示,学生们进行一定分析,有着一定的认识程度,致使從中学生们吸取经验,学生们在进行创新或者创业的过程中,可进行参考案例中的失败和成功案例,可以掌握其中的规律,避免在创业中出现同样失败的问题。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注重在分析案例时从多个角度出发,无论是大众案例还是小众案例都要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每个案例所产生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着力点(一)兴趣调动式实践体系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兴趣调动的方式来进行,在高校传授知识时,主要都是以传授知识为核心来进行实验,要对此进行创新,不能一贯不变地继续使用该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枯燥乏味难以牢记。

教学设计中的启发式和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中的启发式和探究式学习方法

激发好奇心
引导学生提出问 题
培养思辨能力
分析实验结果
实践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运 用学到的知识
深入理解
实验和探究结合
实例二:艺术课程设计
艺术课程设计中的启发式学 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 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表达 内心世界和独特观点。通过 创意实践和审美体验,学生 能够在艺术领域中不断成长。 艺术教育中的启发式学习策 略分析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 和提升教学效果。
方法
如何根据教学目标 选择适合的方法
探讨根据不同教 学目标如何选择 合适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启发式学 习在数学教学中的
应用
案例三:启发式和 探究式学习方法的
结合
探讨启发式学习 如何提升学生的 数学学习兴趣
探讨结合两种学 习方法在教学中
的优势
案例二:探究式学 习在科学实验课中
的实施
分析探究式学习 如何激发学生的 科学探究能力
●03
第3章 探究式学习方法的 教学设计
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
1
2
3
4
探究式学习活动的 特点
如何设计具有探究 性质的教学活动
与传统教学方法的 比较
提倡学生主动探究 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培 养
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

设立挑战性问题 提供资源支持
鼓励团队合作
强调学生参与度 鼓励创造性思维
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资源开发
践案例
个性化学习设计的重 要性 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分析
教学设计创新
01 推动教学设计创新
利用启发式和探究式学习方法
02 教师角色转变
尝试新的教学设计方法
03 意义和影响分析

启发——探究式教学环节的设计

启发——探究式教学环节的设计

启发——探究式教学环节的设计摘要:本文全面地介绍了启发——探究式教学法课堂教学的七个环节:引言、引问、解问、联想、练习、小结和作业,其中引问、解问和小结是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解问是关键环节,本文重点对该环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启发——探究式教学法;课堂教学;引问:解问启发——探究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和特征。

运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发——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本宗旨,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重要标志的一种教育思想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

在启发——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中,我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探索。

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有充分、完善和周密的准备,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教师自身的准备,对教材的准备,对教学形式的准备和对学生的准备。

做好以上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仅仅是有了一个很好的剧本,要想成为一件作品,还要有周密细致、技艺熟练的导演。

教师作为一名引导员,相当于导演,需要把学生引导入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创新、有收获的“课堂演员”。

这样,才能真正上好每节启发——探究式教学课。

启发——探究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引言、引问、解问、联想、练习、小结和作业七个环节,其中引问、解问和小结是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它环节可视具体课程选择。

各个环节可作的安排如下:一、引言在引言环节,可以先复习一下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好基础。

引言环节重在营造一个浓厚的“启发”环境。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导学生时,要在他想弄明时、想说出来时启发他,因势诱导进行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活泼思考、积极动手、开动大脑、探寻真知、学到知识。

在这个环节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求知环境。

教师可结合每节课的内容采取各种形式,如:名人秩事、格言、笑话、试验、图片、歌曲、例子、奇怪现象、惊人的数字,甚至假象、错题、事故等等。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个人心得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个人心得
这次课程设计我的主要任务读者和写着的创建,开始的接到实现这两个函数功能的时候脑子是一片空白,感觉什么都不会,但是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做过与读者和写着创建的有关的实验,经过查阅资料,到图书馆看书以及同学的帮助最终实现了这个功能。创建读者写着的函数是void CreatePersonList(int *pPersonLists)。
我认为,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题目
读者写着问题
姓名Leabharlann 学号班级组别第二组
专业
网络工程(无线传感方向)
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课题是读者写着问题,经过上学期期末的课程设计,我们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当我们组拿到题目的时候我们先对题目进行分析,开始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到图书馆借相关的资料,到网上搜索等等,最终经过我们组的努力以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的实现了读者写着功能。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设计的思考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设计的思考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设计的思考“操作系统”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实验课设计的好坏对于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这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非常重要。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验课程设计的经验,探讨了如何提高师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方法。

关键词:操作系统;实验设计;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是公认难教难学的课程,难教的原因是其理论性强且比较抽象,内容多且比较散杂。

难学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看不见摸不到,较难理解和掌握。

因此,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不满足师生的要求。

合理的设计实验课将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文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才能更合理的设计操作系统的实验课程,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用Windows和Linux做相同实验考虑到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比较熟悉,因此为了让学生能习惯Linux 平台,在设计实验时可用Windows系统作为引子抛砖引玉,这样即能同时熟悉两个系统的操作又能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例如在第一次实验课、先要求学生启动Windows 2000命令解释器Cmd.exe,并在这个命令模式下进行相关命令操作如dir、del、cd、date、telnet、ftp等,并在图形界面上观察操作结果。

然后再让学生进入Linux平台作相同功能的命令操作。

这样在不同操作系统做相同的操作,在不断相互比较中掌握不同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使得认识学生更能认识操作系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在一些实验环节中加上有趣的东西,可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实验命令时,设计一个简单的C语言调用外部程序shutdown.exe关机程序,实现简单的注销和关机的程序,然后用shutdown.exe -a取消关机。

再给出shutdown的参数说明让学生自行实验。

程序如下:main(){system(“shutdown -s -t 3600”);}这个实验虽然程序简单但因运行结果会弹出一个显示离关机时间还有多少秒的窗口,这和前几年系统中了冲击波产生的对话框一样。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一、计算机基础课程1. 基本概念: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计算机及其相关基本概念,包括硬件和软件等。

2. 算法原理:研究算法的性质特征,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及其相关原理。

3. 程序设计:学习基础算法,如流程图、程序文本等,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等。

4. 操作系统原理:学习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如操作系统的主机架构等。

二、教学方法1. 构建理论教学:将计算机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知识以及应用技术;结合教学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2. 探究式课堂教学: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形成新的知识系统。

3. 情境式教学:利用情境式的教学环节,减少学生的疑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和熟练掌握。

4. 源程序分析方法:分析源程序,根据源程序构建新程序,熟练掌握程序分析方法,以便进一步进行解决问题的技术研究工作。

三、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熟练掌握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如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等;3. 弘扬以科学技术自助自强的思想,熟悉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动态;4. 养成综合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完成情况检验1. 进行实验操作: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实验实践操作的基本步骤;2. 课前测验:对课前所学的内容进行测验,从而检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3. 讨论小组: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检验学生个人掌握情况;4. 课堂作业:课堂上提交作业,以检验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了解学生程序编写和程序调试的水平。

五、教学评价1.教学质量评价:教师上课的导引、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语言的应用等;2.学生学习评价:学生理论知识的过程、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3.练习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去操作程序,逐渐熟练掌握,以提高学生程序能力;4.总体成绩评价:综合考察学生课上作业、实验、实践和课后作业的情况,总结学生综合能力。

实施“操作系统”课程的案例教学述介

实施“操作系统”课程的案例教学述介

实施“操作系统”课程的案例教学述介[摘要]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平台课。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滨州学院从2011级学生开始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中实施了案例教学法。

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使学生从现实情况中体会到了蕴含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滨州学院;案例教学;操作系统课程“操作系统”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除了应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外,引入案例教学法[1],可以使得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信号量机制是一种解决进程同步问题的有效工具,也是操作系统中进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信号量的应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实现过程互斥,二是实现前趋关系。

下面以信号量机制在进程同步问题中的应用为例,介绍案例教学法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使用信号量实现互斥的案例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着许多资源,它们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这类资源我们称之为临界资源或独占资源[2]。

很多硬件设备(如打印机)和队列、栈、变量等都属于临界资源。

利用信号量机制可以解决多个进程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问题。

(一)基本方法对于临界资源R,设置信号量Mutex,初始值为1。

为了使多个进程互斥地访问R,每个进程中访问R的临界区代码段都要放在Wait(Mutex)和Signal (Mutex)两个操作之间。

每个访问临界资源R的循环进程可以描述如下:Pi(){Wait(Mutex);Critical section;Signal(Mutex)Remaider section;}(二)案例分析有了基本方法,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路有了大体了解,但是针对具体问题并不一定能够解决。

在这里可以给出学生几个案例,如单向桥问题、吃水果问题、阅览室问题等。

让学生真正去“体验”一下解决过程,这样才会对理论讲解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促使学生结合教学案例给出中的现实情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计算机教育2011年1月25日Computer Education No.2 Jan.25,2011 50文章编号:1672-5913(2011)02-005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面向操作系统课程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探刘晓平,陈欣,李琳,路强,田卫东(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摘要:操作系统课程具有概念知识点较多、涉及内容较广、算法繁多复杂等特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将“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于操作系统的教学中,并以“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为例,阐述了“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实践证明,该方法在操作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操作系统;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一整套方式。

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课时、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减少了学生的参与,从而忽略了教学成功的基本标准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这一事实。

因此,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教法与学法的辩证统一,应是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胡一之[1]针对操作系统课程难教难学的现状,探讨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操作系统教学质量的方法;金海东[2]等以操作系统中进程同步与互斥问题为实例,探讨了如何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张坤[3]总结了在操作系统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双语教学、分层次教学以及任务式驱动等教学方法。

以上文献均是对操作系统教学方法进行的有益实践。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对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

操作系统课程具有概念知识点较多、涉及内容广泛、算法繁多复杂等特点,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同,它更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启示下,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从而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针对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本文提出将“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于操作系统的教学中,并以“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为例,阐述“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 问题描述与分析“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可简单描述为:有一群生产者进程在生产产品,并将这些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进程去消费。

为使生产者进程和消费者进程能并发执行,在两者之间设置一个具有N个缓冲区的缓冲池。

生产者进程可以将其所生产的产品放入一个缓冲区中,消费者进程可以从一个缓冲区中取得产品去消费。

尽管所有的生产者进程和消费者进程都是以异步方式进行的,但他们之间必须保持同步,既不允许消费者进程到一个空的缓冲区中去取产品,也不允许生产者进程向一个已装满产品且尚未被取走的缓冲区中投放产品[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0673028);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0SQRL013ZD);2009年度合肥工业大学精品课程(操作系统)。

作者简介:刘晓平,男,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系统建模与仿真。

刘晓平,等:面向操作系统课程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探51第2期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的《计算机操作系统》[4]教材中,“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被安排在临界资源和临界区、信号量机制与应用之后的章节,虽然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但是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

笔者借鉴了概念设计中功能分解[5-7]的思想尝试将复杂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分解为几个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子问题的求解,加深对复杂问题的理解,最终循序渐进地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因为“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有两个主要的变化因素,一是生产者、消费者的数量,二是缓冲区的数量。

通过改变以上两个变量,可以得到4个问题,即单缓冲区的“单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简称单人单缓问题)、多缓冲区的“单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简称单人多缓问题)、单缓冲区的“多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简称多人单缓问题)以及多缓冲区的“多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解决前3个问题可以为最终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做铺垫,因此下面先从单人单缓问题入手,试图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最终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2 单人单缓问题已知条件:活动进程仅有一个生产者Producer 和一个消费者Consumer ,共享一个缓冲区。

【启发2-1】在学习完进程互斥问题之后,如果直接应用互斥模型解决单人单缓问题,是否可行?【探究】如果用互斥模型,可以让学生独立写出相应的算法:(初始化s=1)11:();();int ;();;P L produce a product wait s put o buffer signal s goto L 生产者进程: 22:()();;();;C L wait s take from buffer signal s goto L 消费者进程:通过共同分析可知,以上算法虽然保证了进程间互斥访问缓冲区,但是它允许Consumer 在Producer 未生产任何产品之前读取缓冲,这并不符合常理。

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单人单缓问题不适宜用互斥模型解决,因为Producer 和Consumer 并不属于同等地位,它们的调度优先级是不同的。

2) Producer 和Consumer 之间不仅有对缓冲区的互斥操作,还应有协调合作。

只有在Producer 向缓冲区放入产品后,Consumer 才能够从缓冲区中取出产品消费;另一方面,只有当Consumer 从缓冲区取出产品后,Producer 才能够继续向缓冲区中放入新产品。

因此,可以对学生引出进程同步的含义,即某些并发的进程,在某些关键点上互通信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任务。

有些教材将进程互斥归结为进程同步问题,笔者持不同观点。

笔者认为进程同步与进程互斥是有本质区别的,应该加以区分。

【启发2-2】互斥模型不能用来解决单人单缓问题,那应该怎么做?【探究】由以上分析可知,仅仅使用一个信号量来控制缓冲区已不能完全解决单人单缓问题,还需要再增加信号量用来协调Producer 和Consumer 之间的同步。

那么,设置信号量empty 给Producer 提供空缓冲区同步信号,设置信号量full 给Consumer 提供满缓冲区同步信号。

当Producer 往缓冲区放产品前就要申请一个空缓冲区,放入产品之后就要释放一个满缓冲区信号。

Consumer 则在取走产品前申请满缓冲区,取产品后释放一个空缓冲区信号。

那么,可以引导学生对上述算法进行修改,从而得到如下算法(因为最初缓冲区为空,所以初始化empty=1,full=0): 11:(;();int ;();;P L produce a product wait empty put o buffer signal full goto L(1) 生产者进程): 22:(();;();;;C L wait full take from buffer signal empty consume a product goto L (2) 消费者进程):以上算法不仅保证了Producer 和Consumer 之间不能同时访问缓冲区,而且保证了Producer 和Consumer 之间的同步。

3 多人单缓问题已知条件:活动进程有多个生产者Producer 和多个消费者Consumer ,共享一个缓冲区。

【启发3-1】多人单缓问题与上述的单人单缓问题相比,有何变化?【探究】多人单缓问题的生产者进程和消费者进程由原来的一个变成了多个,那么访问缓冲区的策略就要做相应改变。

此时,不仅Producer 和Consumer 之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522011间要互斥地访问缓冲区,不同的Producer 进程之间、不同的Consumer 进程之间也要互斥地访问缓冲区,而Producer 和Consumer 之间的同步关系保持不变。

【启发3-2】对于上述变化,应如何反映在算法中? 【探究】通过分析,学生们发现因为只有一个缓冲区,信号量empty 和full 的最大值均为1。

因此,上述单人单缓问题的算法保证了不同的Producer 进程之间、不同的Consumer 进程之间以及Producer 和Consumer 之间均不能同时访问缓冲区,在解决同步问题的同时也包含了对互斥的处理。

因此,多人单缓问题的算法同单人单缓问题的实现是一样的。

4 单人多缓问题已知条件:活动进程只有一个生产者Producer 和一消费者Consumer ,共享n 个缓冲区。

【启发4-1】单人多缓问题与上述的单人单缓问题相比,有何变化?【探究】与上述的单人单缓问题相比,单人多缓问题在缓冲区数量上由原来的一个变成了多个,那么对缓冲区的存取就要相应的改变策略。

此时,允许Producer 在空缓冲区放入产品的同时,Consumer 在满缓冲区取出产品。

【启发4-2】对于上述变化,应如何反映在算法中? 【探究】此时,需要分别设置变量来控制Producer 在缓冲区中放入产品的位置和Consumer 取出产品的位置。

如果用队列实现缓冲区存取管理,那么可以设置变量in 和out 分别记录存、取位置变化,初值均为0。

empty 初值为n ,full 初值为0。

则可以用以下语句中的(1)代替单人单缓算法中的语句(1),用语句(2)代替单人单缓算法中的语句(2),从而解决单人多缓问题。

[]:;(1):(1)mod ;Buffer in product in in n =⎧ ⎨=+⎩ [];(2):(1)mod ;take from Buffer out out out n ⎧ ⎨=+⎩【启发4-3】in 和out 均是指向缓冲区的指针,那么能否省略in 或out ,节省一个变量?【探究】学生们对设置两个变量记录存、取位置的变化有些不解,还有学生推导出了公式说明可以节省变量out 。

公式的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同学们却忽略了信号量的由来和意义。

因此,试图让学生们思考如果可以通过公式省略变量,那么为什么没有这么做,以及信号量的意义是什么。

很快,学生们就发现了问题的答案。

信号量机制是进程同步的工具,Dijkstra 最初定义整型信号量S 时就规定,除初始化外,仅能通过两个标准原子操作wait(S)和signal(S)来访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