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育维度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变革初探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中的研究综述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中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以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戏剧概念和特点、作用、应用策略、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进行综述,旨在探讨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研究发现,教育戏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言发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不同类型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有望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
【关键词】教育戏剧、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学生语言发展、案例分析、教育价值、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备受重视。
通过戏剧表演、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学生有机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策略,从而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建议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戏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戏剧表演是一种生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参与表演中体验到语文知识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
教育戏剧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益。
教育戏剧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发展。
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体验到人物的情感世界,从而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力。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引言:戏剧教学法是一种以戏剧艺术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
它通过情感体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戏剧教学法可以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两个方面来探讨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戏剧教学法的教育理论基础2.构建性学习理论戏剧教学法注重学生主体性,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戏剧教学中,学生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的体验和反思,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从而建构自己的学习内容和结构。
3.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特长。
戏剧教学法可以通过表演、编剧、舞台设计等多种形式,满足学生智能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课文阅读和写作练习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戏剧教学法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剧本创作等形式,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语言的运用,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情感认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戏剧教学法可以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景再现,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认知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邀请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和讨论来深化他们对文学作品情感的理解。
3.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一个人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所展现的能力。
戏剧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戏剧的方式来编剧、改编故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4.加强班级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戏剧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合作和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准备和表演一出戏剧。
通过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作为一种富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艺术形式,戏剧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戏剧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教育戏剧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小学语文教育戏剧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育戏剧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教育戏剧通过情节、人物、语言等多种手段达到情感沟通、共情共鸣、思维启迪等目的,能够很好地满足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要求。
教育戏剧不仅能够为小学生们提供一个互动的语言环境,而且还能够增加小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主观意识。
此外,教育戏剧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些正是小学语文教育所追求的综合素质。
二、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学生表演小品:让小学生把教材知识转化为戏剧作品,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在表演时也能够更好地吸收教材知识。
2、剧情浸入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老师可以选择剧情比较生动的故事来讲解教材知识。
教师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展开,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内容,并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书中的人物以及其心理活动。
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增强自信心。
4、现场讲述:在学生阅读完某个故事之后,可以让他们现场讲述内容,让学生把故事中的情节或情感深刻地呈现出来。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引言:戏剧教学法是指通过表演、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过程,而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重点探讨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
二、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课文表演戏剧教学法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将课文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角色,要求他们根据角色的特点和情感进行表演。
学生可以自己编写和排练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并在班级或学校进行展示。
通过课文表演,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还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创作剧本戏剧教学法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或情节,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进行剧本创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进行创作,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3. 角色扮演游戏戏剧教学法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情境,要求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交流和互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角色特点和情感进行表演和对话,在游戏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语言的运用和交流。
三、戏剧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1. 提高学习动机和兴趣戏剧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和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2. 培养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戏剧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交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引言戏剧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戏剧表演来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戏剧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表达自己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等。
本文将探讨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戏剧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戏剧教学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来源于生活:戏剧教学法通过表演生活中的场景和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
2. 互动性强:戏剧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和交流的积极性。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戏剧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 用戏剧形式表演文学作品戏剧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文学作品的情节和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三年级教授《白马啸西风》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的情节,通过表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创设情境,提高学习效果戏剧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互动表演。
在小学四年级教授《小兵张嘎》的时候,可以创设战斗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在戏剧表演中感受故事的紧张和激动。
3.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戏剧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在戏剧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表演和演绎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多次的角色扮演和表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会得到提高。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戏剧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在戏剧表演中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通过合作表演,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互相理解和配合。
浅谈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教育戏剧是指将戏剧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情感品味和思维能力,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品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应用既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文将探讨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育戏剧是一种从生活出发的教育形式,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和掌握语言知识。
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强、行动力强、想象力丰富的阶段,他们对于任何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利用教育戏剧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活生生的语言,通过互动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养。
此外,教育戏剧强调情感的表现和沟通,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教育戏剧与语文课程相结合,形成互动式教学。
教育戏剧的特点是由学生自主演绎或参与角色扮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将教育戏剧与语文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会“吟诵、记忆、理解、表演、感悟、评价”的语文技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涉及到几则童话故事,可以组织学生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自体验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2.教育戏剧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生写作紧张、才情横溢,“写作迷”常常自愿参加各种写作比赛,但往往只能在文字上展现自己的才华,而教育戏剧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因素的表达。
例如,在五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有一节课学习《滴答屋》,老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组织学生进行演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场景和情节,使学生亲身感受故事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创造性。
浅谈戏剧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戏剧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戏剧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视觉、听觉、情感等多种元素,在教学中,戏剧元素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从戏剧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进行探讨。
1. 戏剧元素在课文解读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台词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小红帽》这个故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故事情节和课文内容。
戏剧中的表演和对话是语言的生动体现,学生通过模仿、表演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剧或者小品让学生表演,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体会语言的表现力。
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写出更有情感和表现力的作文。
让学生以某个故事为蓝本,自己进行角色设定、情节安排,然后进行创作。
二、戏剧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戏剧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表达来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因为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戏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身体语言、声音表达等方式,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表演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想象力通过戏剧教学,学生可以在情景剧表演、作文创作等方面得到发挥和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5. 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戏剧教学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表演和体验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态度,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和思想的培养。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戏剧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戏剧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让学生参与戏剧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动,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情感表达、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戏剧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各种活动,戏剧教学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
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角色感受和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乐趣和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戏剧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与戏剧表演需要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语言来塑造和表达角色形象。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准确的语言和流利的口语来表达角色,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戏剧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戏剧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情绪的艺术形式,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各种情感和情绪,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以及如何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情绪。
戏剧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任务,需要相互支持和鼓励。
通过合作表演,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然而在应用戏剧教学法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适应。
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复杂或晦涩难懂,给学生带来困扰。
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戏剧教学法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表演能力,选择合适的戏剧形式和角色扮演活动。
要注意评价和反馈的方式。
在戏剧教学中,评价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同时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表演技巧和能力。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引言戏剧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表演戏剧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戏剧教学法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戏剧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戏剧教学法是源于戏剧艺术的教学法。
它通过角色扮演、即兴表演和剧场作品演出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表演戏剧情节,达到教学目标。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和表演不同情节,学生需要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戏剧教学法需要学生在小组或全班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通过表演戏剧情节,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1.角色扮演。
通过给学生分配角色扮演不同人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学生可以扮演《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或贾宝玉,体验他们的矛盾与选择。
2.即席表演。
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情节或主题,要求他们即兴表演,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给学生一个“做家务”的主题,让他们自由发挥表演不同的情景。
3.剧场作品演出。
组织学生集体编排和演出剧场作品,让他们全面地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
学生可以编排并演出《西游记》中的某个章节,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主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戏剧教学法具有很高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在应用戏剧教学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戏剧作品。
戏剧作品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易于理解和接受。
2.充分准备和组织。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和指导教材,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剧场排练和演出。
3.合理安排时间。
戏剧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戏剧教学法是一种互动性强、生动形象、探究性强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戏剧教学法也被广泛运用和探讨。
本文就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戏剧教学法的特点1.互动性强戏剧教学法是一种高度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探讨、合作,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2.生动形象戏剧教育以情景再现为手段,通过感性知识的体验和表达,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记忆语言,寻求语言信息的联系和内部逻辑,以全面的感性体验带动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3.探究性强戏剧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语言知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社会、历史背景,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具体运用戏剧教学法之前,需先明确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草房子》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戏剧体验,了解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生哲理;(2)激发学生阅读情感和思维深度的体验;(3)通过角色扮演以及其他戏剧表演形式,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素养。
2.戏剧元素的运用戏剧教学法的核心是情境再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场景性和身临其境感的情境,通过戏剧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1)角色扮演: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人物性格和情感,加深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读《喜鹊谷》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老汉、和尚、和尚、和尚,通过体验来理解和掌握小说中的意义。
(2)情景设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具有生活情境的小游戏,提供有序引导,激发学生参与,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记忆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力。
3.教师角色的转换戏剧教学法在实践中需要教师的配合和引导,教师的角色随之转换。
浅谈戏剧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戏剧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戏剧是一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语言、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戏剧元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就戏剧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讨。
戏剧元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戏剧形式来讲解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表演角色和情节来理解文本。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或者课文段落,让学生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理解并感受故事的情节和内涵。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戏剧元素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通过语言、肢体和表情来诠释角色,表达情感。
这样的表演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表演,学生还可以学会观察和模仿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从而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戏剧元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角色划分、台词排练和舞台布置等工作。
这样的合作过程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一场戏剧演出,学生们还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团队合作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戏剧元素也有助于拓展课外阅读和文学鉴赏。
通过学习戏剧表演和欣赏戏剧作品,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丰富情感和内涵。
还可以开展戏剧作品的朗诵和创作活动,让学生们在表演中感受文学之美,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热情。
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还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戏剧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拓展课外阅读和文学鉴赏。
教育戏剧为形,语文教育作魂——谈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
语文课堂YUWEN KETANG教师•TEACHER2021年1月Jan.2021教育戏剧为形,语文教育作魂一谈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周霄(甘肃省灵台县蒲窝学区,甘肃平凉744413 )摘要:教育戏剧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天然的纽带联系,尤其是在人物角色多、故事性强的教材文本中,教育戏剧以其丰富的内涵艺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打开了新的一扇窗。
文章从教育戏剧改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 契合点出发,分析了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运用原则,同时探索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之路注入新血液。
关键词:教育戏剧;小学语文;课文改编;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12-20文章编号:1674-120X (2021 ) 02-0034-02教育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将其应用到小学语 文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多角度理解与感知,帮助教师重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形式,同时还能体现出小学语文课程的美育功能。
教师要抓住教育戏剧改编的方法与特点,不断探索教育戏剧改编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径。
一、 教育戏剧改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契合虽然小学语文教材没有专门的戏剧类文本供学生阅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育戏剧就与语文教育绝缘。
教育戏剧即D旧(D r a m a I n E d u c a t i o n ),简单来说就是戏剧教学法,把戏剧表演这样一种形式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中,学生可 以成为导演、编剧、演员等,参与教育戏剧的创作和演练。
戏剧的内容和形式都来源于生活,其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后 呈现在观众面前,基于教育戏剧改编来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以另一种奇特的方式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之 美,还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语文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语 文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总体而言,教育戏剧改 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契合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小 学语文教材课文选篇类型丰富、篇幅合理、叙事生动,非常 适合进行教育戏剧改编,改编后的戏剧时长也与课堂教学时 间相适应;二是课文大多凸显人物、情节简单、贴近学生生 活,学生更容易掌控戏剧表演展示;三是许多课文中人物感 情的流露、情境的渲染需要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想象,而教育 戏剧正是把脑海中的画面变为现实,让学生从新的角度去阅 读文本、感知课文,富有艺术创造性。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戏剧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着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一、戏剧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戏剧教学法是一种强调以戏剧技巧和方法实现教学目的的教育技术。
它是以戏剧为中心,通过身体语言、表情、情感和实际行动等方式来创造情景和模拟语言实际应用的教学方式。
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学生参与性强。
戏剧教学法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担任不同角色,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演练和表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积极参与语言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实际运用性强。
戏剧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
3.情感教育效果显著。
戏剧教学法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认知,发掘学生的情感潜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小学生的记忆力和背诵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背诵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背诵教学中,可以利用戏剧教学法,通过剧本的形式去背诵课文,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记忆并琢磨课文中的各种表述方法和用词技巧。
通过在剧场中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感性中体验文字的魅力,从而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课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的情感和内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戏剧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故事,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形成。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戏剧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写作方法的探究和创新,促进学生的文学才能的开发和潜在能力的发挥。
戏剧教育视域下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
戏剧教育视域下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
戏剧教育视域下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是指在教学中融入戏剧教育元素,以提升儿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在传统的儿童文学课程中,教学主要以阅读为主,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容易使学生对文学失去兴趣,并丧失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戏剧教育视角,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首先,在儿童文学课程中融入戏剧教育元素可以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可以通过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戏剧表演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其次,戏剧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
通过情景演绎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贴近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
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培养其审美情趣。
此外,戏剧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设定、情节改编等方式重新创作文学作品,开拓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这种创作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戏剧教育视域下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能够提升学生的文
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戏剧表演、情景演绎和创作等方式,学生可以以更加身临其境的方式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5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的求异思维,发散求异的目的在于创新。
寻求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十分必要的,而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形式。
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变式练习来进行训练:1.填空答案多样化。
教师要擅长改变教材和教纲的有限性,把唯一性的填空改编成一空多填式,以此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
如在教完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为使学生更熟练计算进位加法,安排一组填空,要求其尽量多填,使等式成立:8+5=□+□,□+3=6+□,□+□=6+5,9+□=□+7。
2.问题解答多向化。
从知道的条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是产生思维多向性的关键,只要善于引导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或从生活中具备的知识和方法,准确深入挖掘问题中具备的已知条件,努力探索,那么学生就会在发现问题和解题方法上独树一帜。
3.问题设计自主化。
此类方式是指习题只给出已知条件,至于要求求解什么、怎样求解是需要学生自主设置的。
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沿着尝试多种方向设计问题,并能用相应方法解决问题。
如:“由已知黄花9朵,红花3朵”,师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求和、求差、求倍数关系的好多问题,此类训练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会有机会发现自己数学智慧的一面,激起创新思维的主动性。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心智是一种直觉,它是非常灵活迅捷而复杂的心理活动现象,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表象感知,借回忆、想象、猜测等心理活动,闪电般跳跃式地对事物本质进行判断,它是创造思维的灵魂。
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然而,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从事大量重复性的活动与练习,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呆板,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
所以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戏剧教学法是一种以戏剧表演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在戏剧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文将探讨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戏剧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通过对话与其他演员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锻炼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表演中,学生还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运用,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戏剧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理解剧本的情节和角色,理解角色的内心情感和动机,从而准确地表演出来。
通过观看其他人的表演和进行自己的表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进一步提高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戏剧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根据角色性格和情境进行角色塑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生动的角色形象。
通过戏剧的演绎,学生可以自由地思考、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戏剧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戏剧表演中,学生需要与其他演员进行配合,共同创作出完整而有趣的戏剧作品。
这需要学生互相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努力。
通过戏剧的合作演绎,学生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
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提高他们对于艺术的欣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戏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戏剧表演,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中的研究综述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中的研究综述一、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本解读:教育戏剧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情感。
通过亲身体验和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语言表达:教育戏剧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教育戏剧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进行对话,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3. 创造力培养:教育戏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在教育戏剧中需要构建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管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教师角色不明确:教育戏剧需要教师扮演导演的角色,但有些教师并不具备相关的戏剧知识和技巧,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
2. 文本选择不当:教育戏剧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文本进行表演,但有些教师选择的文本过于复杂或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表演。
3. 评价方式不合理:目前教育戏剧的评价主要以表演成果为主,忽视了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思考和学习过程。
合理的评价可以鼓励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提高教育戏剧的教学效果。
结论: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要发挥教育戏剧的优势,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戏剧知识和技巧,并选择合适的文本进行表演,同时要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
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探索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教育戏剧,让语文回归儿童本位——教育戏剧融入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探索实践
教育戏剧,让语文回归儿童本位——教育戏剧融入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探索实践发布时间:2021-05-13T12:44:58.9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4期作者:庞天娇[导读] 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怕是没有比留住儿童对语文、对读书、对于语文老师的兴趣更要紧的事。
庞天娇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摘要】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怕是没有比留住儿童对语文、对读书、对于语文老师的兴趣更要紧的事。
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回归儿童本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
正是在这样一种需求下,“教育戏剧”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关键词】教育;戏剧;语文教学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来说,都是基础的、本质的、综合的并且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
而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怕是没有比留住儿童对语文、对读书、对于语文老师的兴趣更要紧的事。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主要以“读好书、写好字”为贯穿始终的教学目标,但一堂好的语文课并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读读书、写写字”,应当尽可能地为儿童创造个性化的阅读识字体验。
对于刚刚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儿童来说,语文学习尚处在一个启蒙阶段,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日后的语文学习尤为重要。
正是在这样一种需求下,“教育戏剧”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所谓“教育戏剧”,就是运用戏剧或剧场的技巧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国外被广泛推广到学校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的效果。
台湾较早研究教育戏剧的张晓华教授将其定义为:“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
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之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
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
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引入教育戏剧的元素,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为传统的课堂注入了新鲜活力,让儿童在学习的同时有了个性化的体验,有效地培养起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中的研究综述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中的研究综述拥有悠久历史的教育戏剧,作为教学创新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究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1.借助教育戏剧注重语言教育教育戏剧与小学语文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汉语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通过戏剧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能力(李彩萍,2015)。
2.教育戏剧促进情感发展教育戏剧是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与价值观。
因此,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唤起学生与角色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进而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感(蔡建春,2019)。
3.教育戏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育戏剧能够使语言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可以更主动地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加强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和沟通能力(王琳,2019)。
教育戏剧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发挥想象力,有利于激发学生成为更具创造性的思考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水平,并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言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谢鹏,2015)。
二、教学策略1.营造情境教育戏剧的教学效果依赖于环境情境的营造。
教师应尽可能地营造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戏剧情境,如创建逼真的“文言文时代”氛围,以及独特的表演、服装等元素的加入,以达到深入学生的学习目的。
2.合理组织小组角色扮演在分配角色时,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性格和文学素养等,加以合理归类,以确保戏剧教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老师要根据小组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团队协作的训练和角色分工的设计。
3.引导提问和讨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教育维度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变革初探
创造性戏剧主张通过文学故事戏剧化的想象、表达,促进儿童个性化的发展,促使儿童逐步理解自我和社会;而语文课堂大多以文学故事为载体,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促进儿童的思维和表达,两者在目标、内容、过程、收获等方面都十分相似。
如果教师将诸如场景布置、人物矛盾等戏剧因素融入课堂教学,不但能创设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而且更有利于孩子准确把握中心、深入体会情感。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令课堂更具“戏剧感”,应该在戏剧场景、剧本创作、矛盾冲突、角色意识等四个维度上积极实践:
1、戏剧场景。
课堂有导入,戏剧有开场,两者都是在正式进入内容前激发观众兴趣、提供背景知识、形成初步了解的一种方法。
如《三顾茅庐》一课,教师先给同学们介绍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社会背景,这好比戏剧开场时演员的亮相,一个个英雄豪杰的动人故事使同学们恍若置身其中。
又讲述了故事背景:刘备身为皇室后裔,却只能寄人篱下,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听闻卧龙先生诸葛亮有治国之才,前两次拜见都遗憾错过。
由此学生可以体会到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
同时大家心中也有疑惑:诸葛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值得刘备这样去请吗?这好比戏剧表演前的开场介绍,带着这样的准备再学习故事,就能读出另一番浓厚的味道来。
同样,课堂和戏剧结束时都需要一个完美的谢幕,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
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萨沙把雨衣盖在被雨打湿的蔷薇花上,以一句耐人寻味的反问:“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结尾,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爸爸妈妈会怎么评价他的做法?她们一家在森林里还会发生什么?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让脑中的演员动起来,照着自己心中的剧本演下去。
由此可见,一堂语文课的开头结尾与戏剧的排演互相契合,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借鉴和挖掘戏剧开场、落幕的手段,将上课形式提炼、转化为直观、悬念、闹起、静起、倒叙等不同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让课堂和戏剧一样生动。
2、剧本创作。
有一定情节、叙事性较强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都适合改编成课本剧。
改编并不简单,这需要学生先对课文有正确的认识、仔细的思考和独特的理解,再遵循戏剧规律,挖掘潜在信息,突出反应矛盾冲突,最后以规定的格式写下来,这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很有挑战性,但是抓住教学契机,能够事半功倍。
例如在苏教版四下的历史故事单元中,出现了独幕剧本《公仪休拒收礼物》,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剧本与所学文章的不同处,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试着把《祁黄羊》改写成剧本。
反馈发现,孩子们的剧本不仅结构清晰,而且许多角色因为带上了个人色彩而更加生动。
如解狐,原文中只说祁黄羊推举他后他生了重病,不久去世,但学生创设了一段解狐听闻是仇人祁黄羊举荐他后的一端内心独白,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祁黄羊出以公心的美德。
创作后的排演是个人能力和小组合作的综合体现。
以苏教版三下的《小稻秧脱险记》为例,这篇课文情节简单,语言风趣,尤其是存在着大量充满表现力的对话,有很强的画面感。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四大组,组内自由分工进行排练。
孩子们活动热情很高,不一会儿就抱作一团开始讨论、练习。
每个孩子在表演过程中都是称职的小“演员”,有的甚至改写了台词,更符合自己的表达习惯,惹得大家开怀大笑。
尤其精彩的是“小小评论员”:“我认为这些杂草倒下时太整齐了,不是纷纷倒下
的,他们可以三五成群有先有后地倒下。
”能结合具体词语对表演动作提出意见;“我喜欢这一组的杂草,倒下的时候有气无力的,看来被喷雾器大夫消灭了。
”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喜好,并且言之有理;“这组喷雾器大夫和杂草配合得很好,当喷雾器大夫开始喷洒时,其中一棵杂草马上抬头问,表现出了警觉。
”观察十分细致。
孩子们对字词的理解在表演和体会中融会贯通,不露痕迹。
通过课本剧,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合作、组织和表现能力,也对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
3、矛盾冲突。
一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言,矛盾具有普遍性。
文章中的矛盾无处不在:《大作家的小老师》里,娜塔莎和萧伯纳的矛盾让后者认识到自己的自夸;《我应该感到自豪》里,小骆驼和小红马的矛盾让前者了解了自己的长处,取得自信;《翻越远方的大山》里,刘翔和阿兰约翰逊的矛盾让他不断超越自我,最终实现梦想……课堂教学中要抓住矛盾。
矛盾是人物性格、经历变化的催化剂,矛盾是情节推动的助力剂,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矛盾无处不在。
戏剧渗透中要体现矛盾,只有突出的矛盾,才能让戏剧变得紧凑而扣人心弦,才能让课堂情境更加引人入胜。
4、角色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角色朗读一种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角色、体会人物性格的有效途径,深受学生喜爱。
要达到这个效果,需要学生融入课文情境,放大角色之间的差异。
如在上《哪吒闹海》时,可参考京剧《哪吒闹海》,人物特征非常鲜明:哪吒是个机灵的孩童形象,三太子和夜叉凶狠无理,龙王则是胆小受惊的老者形象,朗读中,可以想象不同性格的人物的神态和语气,通过语言、神态、动作表现出来。
由此可见,在儿童戏剧教育中,我们不能满足于戏剧给教学带来的活跃的氛围,而要深刻挖掘戏剧的魅力,特别是创造性戏剧所追求的对儿童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把创造性戏剧融入课堂,让充满快乐和趣味的戏剧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在感受中领悟,在交流中发现、创造和革新,这些益处决定了这种教育形式与现行教学环境具有着天然的契合力和适应性,必将作为一种风潮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形成星火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