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合集下载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非常重要。

自我认同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份、价值和能力的认知和接纳程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

第一,提供支持和理解。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自我怀疑和自卑的情绪。

作为教育者或家长,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支持和理解,展现对他们的关怀和认可。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第二,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

学生的认同感往往受到他们与他人的关系的影响。

家庭、朋友和同学对于学生的自我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积极的社交互动也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提供机会和挑战。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接受挑战并面对失败,了解成功的背后往往是一系列失败和坚持。

第四,培养积极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是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的关键。

我们应该教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乐观面对困难,并鼓励他们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在学生面临挫折或困难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积极的应对策略。

第五,提供反馈和鼓励。

适时地给学生提供肯定的反馈和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将他们的成功视为重要的里程碑,激励他们持续努力。

第六,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通过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做出积极的行为选择。

总之,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提供支持和理解、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提供机会和挑战、培养积极的心态、提供反馈和鼓励,以及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让他们在面临各种挑战时更加自信和积极地应对。

培养学生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认同感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是个体与群体产生联系和共同体验的情感体验。

在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的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只有当学生具备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感时,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校园环境,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交活动,并且建立起积极健康的自我身份认同。

本文将从教师、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认同感。

一、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学生认同感培养的关键人物。

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亲和力: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

他们可以通过亲切的问候、耐心的倾听以及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等方式来表达。

2. 表扬与鼓励: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给予真诚的赞扬和鼓励。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激发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的动力。

3. 公平公正:教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事务时要保持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平的对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公正和公平的教育环境,从而培养他们的认同感。

二、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也是培养学生认同感的重要力量。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培养学生的认同感:1. 积极参与:家长要积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参与学校活动和家长会议等,与孩子的老师和同学建立联系。

这样可以使孩子感到家庭和学校的紧密联系,增强认同感。

2. 提供支持:家长应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和社交团体。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信任和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和发展。

3. 建立规矩:家庭应该建立一些明确的规则和约束,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这样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和稳定的成长环境,增加他们对家庭和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学校的作用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认同感的重要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举措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提升学生的认同感:1. 提供机会: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和课程,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无论是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樱桃园镇实习支教,还是2010年11月14日正式上岗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至今,除了语文教学工作外,我都兼任着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

通过实践与体验、学习与借鉴等方式,我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是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笔者就“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一视同仁,给学生一个相同的起点虽然熟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接手新班级、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笔者选择以交流的形式介绍自己,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一视同仁”的班级管理理念,目的在于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都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中学生朝气蓬勃,正逐渐步入多姿多彩的青春期,思想变数比较大,性格善未完全定型,表现欲极为强烈,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渴望来自别人的赞赏。

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殊心理,让学生明白——在新班主任眼里,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起点。

不管你曾经是多么调皮捣蛋,还是乖巧可爱;不管你曾经是让老师操碎心的后进生,还是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不管你的曾经是令人不堪回首的,还是充满掌声和鲜花的……那都尾随着时间老人的脚步,永远地成为了过去,我们的目光应该向前看,吸取昨天的经验教训,努力把握今天的宝贵时光,才能创造令人向往的明天。

正如电视剧《一个也不能少》一样,在笔者心里,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对笔者这个班主任而言,学生都很重要。

不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笔者都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希望他们在相同的起点上,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有助于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培养。

二、竞选班委,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的社会。

优胜劣汰是当下人们成功与否的重要法则之一。

国家间的竞争,公司间的竞争,部门间的竞争,等等。

竞争无处不在。

同样的,同学之间也存在竞争,而班级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

竞选班委,好处多多。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树立自我认同感是至关重要的。

自我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认可和接受。

拥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感,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呢?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优点,让他们明白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出色的。

比如,有的学生擅长画画,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学生运动能力强。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让他们知道不足并不可怕,只要努力就能够改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当学生取得进步或者表现出色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一句简单的“你做得很棒!”“继续保持!”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这种积极的反馈能够强化学生的正面行为,让他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而且,评价要具体、有针对性,不能只是笼统地说“好”,而是要指出具体好在哪里,比如“你这篇作文的立意很新颖,结构也很清晰,让老师眼前一亮。

”这样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

创造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环境对于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也非常重要。

在班级中,要倡导尊重和理解,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欣赏和支持。

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或者犯错时,不能嘲笑和贬低,而是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同时,老师也要以身作则,以包容和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

鼓励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也是引导他们树立自我认同感的有效方法。

目标不能过高,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也不能过低,否则无法激发学生的潜力。

目标应该是具有一定挑战性,但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当学生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时,他们会感受到成就感,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更加有信心。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指导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的关键路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是孩子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不可缺失的基石。

作为教育专家,我将从以下几个关键路径,阐明如何帮助孩子确立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一、培养孩子的积极主动的自我认知1. 鼓励孩子发现自身优势: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才能和优势,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并认同自身的优势,并将它们与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就能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加自信心。

2. 积极评价与鼓励:避免过度的批评和质疑,用积极的语言和鼓励,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3. 指导孩子设定现实的目标:热情鼓励孩子设定适合自身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目标,并鼓励他们为实现目标坚持努力,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4. 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对话: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体系,学习用积极的语言与自己对话,帮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二、提供安全、包容的成长环境1. 营造平等、尊重、安全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来源。

家长需要共同营造安全、包容、尊重孩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最终建立起安全感和自信心。

2. 鼓励孩子表达自我:帮助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帮助他们表达自我,并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3. 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在探索和尝试中犯错,并鼓励他们从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和成长。

4. 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与学校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积极配合学校活动,共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三、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1. 鼓励孩子参加团体活动:通过团体活动,孩子能够学习合作、沟通和互动,并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自信心。

2.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帮助孩子尝试不同的活动,亲身体验不同的角色,帮助他们拓宽思维兴趣爱好,形成更丰富的自我认知。

3.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孩子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帮助他人,培养提升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并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增强自信心。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我身份与认同感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我身份与认同感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我身份与认同感身份和认同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重要议题。

尤其对于学生来说,正确理解和建立自我身份与认同感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我身份与认同感,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学生理解自我身份和认同感的第一步是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

教师或辅导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知。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参加自我评估活动或进行小组讨论,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二、鼓励学生认识多样性在学生所处的多元化社会中,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信仰、价值观等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文化交流活动和跨文化学习项目来帮助学生认识多样性。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身份和认同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认同感。

三、提供支持和鼓励学生在理解自我身份和认同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这时他们需要得到支持和鼓励。

教师和辅导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倾听来提供支持。

同时,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努力和成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更好地理解和建立自我身份和认同感。

四、开展身份探索活动身份探索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解自我身份和认同感的有效方法。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学生社团或志愿者活动等,让他们有机会去试验不同的身份角色。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更好地塑造自我身份和认同感。

五、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正确理解自我身份和认同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相关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积极心态、自信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等。

这些素质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认同感。

六、建立支持网络学生在建立自我身份和认同感的过程中,可以受到自己身边的人的支持和影响。

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协作,建立积极的支持网络,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我认同感是至关重要的。

拥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感,能够让学生更自信、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然而,在现实中,不少学生存在自我认同感低的问题,这可能表现为自卑、焦虑、缺乏自信等。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呢?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是模糊的、片面的,他们可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如让学生写自己的优点清单,或者让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

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不是让他们因此而自卑,而是鼓励他们把不足当成是进步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

在学习方面,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定合理的目标。

目标过高,学生容易感到挫败;目标过低,又无法激发他们的潜力。

当学生完成一个小目标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比如,对于一个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们可以先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这次考试比上次提高 5 分。

当他达到这个目标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他明白自己是有能力进步的。

营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班级中,要倡导尊重和包容,让学生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都值得被尊重和欣赏。

对于那些自我认同感低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

比如,在小组活动中,特意安排一些友善、包容的同学与他们一组,让他们在合作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也是提高自我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还是志愿者活动,都能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

比如,一个平时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突出的学生,可能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色,通过这样的经历,他会对自己有新的认识和评价。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挑战,培养积极的态度,以及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1. 提供支持和关注学生需要感受到家庭和学校对他们的支持和关注。

教师和家长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和认同。

2. 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发现并培养这些优势。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活动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给予认可和奖励,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感到自信和自豪。

3.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建立自我认同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成绩。

教师和家长可以指导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机制,学会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来提升自己。

同时,要鼓励学生从错误和失败中学习,培养他们的韧性和逆境应对能力。

5. 提供角色模型和榜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值得学习和追求的角色模型和榜样。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些成功的人士的优秀品质和行为,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6. 培养合作和团队意识合作和团队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通过团队合作的学习和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不同的观点,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总结: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关注、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自我评价能力、提供角色模型和榜样以及培养合作和团队意识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树立自我认同感是至关重要的。

自我认同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的综合体现,它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学习动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自我认同感。

简单来说,自我认同感就是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哪里,以及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价值。

一个具有良好自我认同感的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为了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我们要营造一个包容和尊重的环境。

在学校和家庭中,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无论他们的成绩、性格、兴趣爱好如何。

当学生犯错或者表现不佳时,我们不应该急于批评和指责,而是要以理解和鼓励的态度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到改进的方法。

比如,一个学生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批评他没有努力学习,可能会让他感到沮丧和失落,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

相反,如果我们和他一起分析错题的原因,鼓励他制定学习计划,相信他下次能够取得进步,那么他会更有动力去努力,并且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更积极的认识。

同时,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出来。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主题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才能。

在家里,家长也要多和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通过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

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非常重要的。

兴趣爱好是一个人展示自我、获得成就感的重要途径。

当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取得进步和成就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提升自我认同感。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画画,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绘画比赛或者举办个人画展;有的学生喜欢音乐,我们可以支持他们学习乐器或者参加合唱团。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感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学习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I.倾听和尊重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首先需要倾听和尊重小学生的声音和意见。

教师和家长应该主动与小学生交流,特别是在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时,要认真倾听。

及时回应和尊重小学生的观点和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

这样的互动有助于小学生树立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

II.提供积极的反馈积极的反馈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教师和家长应该多关注小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鼓励,小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从而增强自我价值的感受。

III.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多样化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小学生发展个人特长,并在其中找到自我价值的认同。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小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如体育、艺术、音乐等,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喜好和擅长之处。

同时,也要允许小学生在兴趣爱好中尝试和失败,以培养他们的勇气和适应能力。

IV.鼓励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小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是培养他们自我认同感的有效方法。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小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同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同时培养出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V.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于小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通过培养友善、合作和分享的价值观,引导小学生与同学和亲友之间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

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让小学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可,从而增强其自我认同感。

VI.提供正确的引导正确的引导对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小学生正确理解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
建议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1. 接纳和爱护孩子: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被接纳和爱护。

给予他们合理的关注和关心,表达出对他们的爱意和欣赏。

2. 鼓励孩子成就感:积极地赞美和鼓励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是有价值的。

让孩子自己感受到他们成功的喜悦。

3.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才能: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并鼓励他们去追求和发展这些方面。

通过这样的经历,孩子会感到自己是
独一无二的,并且可以在某些领域内有所特长。

4. 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鼓励孩子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困难,教导他们转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看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积极的一面。

5. 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技能: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包括交朋友、沟通与合作。

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使孩子感到他们在他人
眼中受欢迎和重要。

6.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如志愿者工作)能促进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可以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

7.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当孩子面临挫折和失败时,要提供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从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之,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感需要父母和教育者的关注和引导。

通过提供爱与支持、倾听和鼓励,孩子将能够发展出积极的自视感和自我认同。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我认同感是至关重要的。

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心理健康以及未来的发展。

然而,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自我认同感低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他们缺乏自信、焦虑、抑郁等。

那么,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呢?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一个具有高自我认同感的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的基础。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爱、支持和尊重时,他们会更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批评和指责,而是要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并肯定他们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当学生在生活中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帮助学生设定明确、合理的目标也是提高自我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目标可以为学生提供方向和动力,让他们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信心。

在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确保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够实现。

比如,如果一个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但写作水平一般,我们可以先设定一个短期目标,如每周写一篇短文,并逐渐提高要求,如增加字数、提高文采等。

当学生实现一个目标后,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并帮助他们设定下一个更高的目标。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也是提高自我认同感的有效方法。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增强自信心。

学校和家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机会,如文体比赛、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在活动中,老师和家长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作为小学生的教育者和家长,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

自我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能力和身份的认知和肯定。

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自我认同感的方法。

1.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认可小学生往往渴望得到成人的认可和肯定。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认可,包括赞赏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当孩子在学业、体育活动或艺术方面取得进步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价值。

2. 鼓励参与多样化的活动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并丰富自己的个人经验。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体育运动、艺术表演、音乐课程、社会义工等。

当孩子在不同领域中有所斩获时,他们会逐渐形成多方面的自我认同感。

3. 培养适当的竞争意识适度的竞争可以激发孩子的潜力和动力,同时也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有竞争性的环境,例如在学习上设置小组竞赛,参加运动比赛等。

然而,重要的是要注重孩子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努力和进步而非只看成绩,以免过度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4. 鼓励积极的内部对话小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负面的自我评价,这对于他们的自我认同感造成了负面影响。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内部对话,帮助他们转变消极的自我认知。

例如,当孩子面临困难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优势和能力,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

5. 培养社交技能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至关重要。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例如,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以及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与他人的积极互动,孩子能够获得更多来自他人的肯定和认同,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

6. 提供支持和安全的环境教育者和家长应该为小学生提供支持和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接受。

促进自我认同培养小学生积极认同自己的身份

促进自我认同培养小学生积极认同自己的身份

促进自我认同培养小学生积极认同自己的身份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我认同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认同自己的身份,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促进小学生的自我认同,使他们积极认同自己的身份。

一、倡导积极的教育环境小学是孩子们最初接触社会的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认同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鼓励和支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广泛多样的课外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只有在积极的教育环境中,小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形成积极认同自己的身份。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小学生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培养积极认同自己的身份。

三、强化正面肯定和鼓励小学生对于成人的认同和赞许具有很强的需求,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正面肯定和鼓励。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赞扬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鼓励他们坚持努力,并相信他们能够克服困难。

正面肯定和鼓励的力量可以激发小学生积极认同自己的身份。

四、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和热情。

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他们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从而形成积极认同自己的身份。

五、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和家长应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关心和照顾小学生的成长发展。

心理教育之培养学生自我认同

心理教育之培养学生自我认同

心理教育之培养学生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感受,是心理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学生时期,培养学生自我认同意味着树立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加强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

本文将探讨一些培养学生自我认同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学校应该注重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和鼓励学生的努力和成就,树立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

此外,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如社团、体育、艺术等,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点,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第二,倡导公正和平等。

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公平的待遇。

教师要尽量避免偏见和歧视,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

此外,学校可以开展公平竞争的活动,如课堂竞赛、运动会等,让学生在公正的竞争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培养他们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自信心。

第三,鼓励思考和独立性。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意见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或课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加强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

第四,倾听和关怀。

学校和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怀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们的情感状况和成长需求。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问题解决的机会。

通过倾听和关怀,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被重视,从而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

第五,开展身份探索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身份探索活动,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

这样的活动可以包括职业体验、志愿者工作、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志向和价值。

通过身份探索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建立对自己的认同感。

通过以上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自我认同。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树立自我认同感是至关重要的。

自我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对自己在社会中地位和角色的接受程度。

一个具有良好自我认同感的学生,往往更自信、更积极、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缺乏自我认同感,表现出自卑、焦虑、迷茫等不良情绪。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呢?一、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能力和家庭背景。

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首先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分析他们的学习成绩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还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从而感到孤独和失落。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树立自我认同感。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引导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的基础。

在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信任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打开心扉,接受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作为老师,我们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信任学生,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能力。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倾诉,给予他们鼓励和建议,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很多学生缺乏自我认同感,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他们可能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如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我认同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心理因素。

拥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挑战,有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的价值。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存在自我认同感较低的情况。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同感呢?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体系。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过于依赖他人的看法,或者仅仅以学习成绩等单一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来认识自己,比如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优点等等。

例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他可能在绘画方面有独特的天赋,或者在帮助同学方面非常热心,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品质。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优点和成就。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学生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将不足视为可以改进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自我否定的理由。

当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时,他们就能够建立起更加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

其次,为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是增强其自我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

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置合适的目标和任务,确保他们在努力之后能够取得成功。

这种成功的体验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比如,在学习上,可以将一个大的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让学生逐步完成。

对于那些在某些学科上表现不佳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从自己擅长的部分入手,逐步提高难度。

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各种比赛和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无论获奖与否,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和锻炼。

再者,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尤其是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肯定。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被看到和认可。

这种积极的反馈会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促进学生自我认同与自尊

促进学生自我认同与自尊

促进学生自我认同与自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学生自我认同与自尊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的自我认同和自尊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与学业成绩、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

因此,学校和教育者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同学生的自我认同是指他们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特点的理解和接受。

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同,首先要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教育者可以通过表扬和肯定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并相信自己的潜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班级文化节、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育者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认同,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外在的赞许和认同。

二、建立尊重学生的教育模式为了促进学生自尊的发展,学校和教育者还应该建立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模式。

这意味着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倾听他们的声音,鼓励他们表达观点和意见。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决策,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决策的能力。

此外,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也应该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鼓励他们多样化的发展。

不应该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全部,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三、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增强自我认同和自尊。

心理支持和辅导可以通过定期的个别谈话、心理测评等方式进行。

同时,教育者也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倾听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及时安抚和鼓励他们。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教育者要采取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氛围对于学生自我认同和自尊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和教育者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尊重。

如何培养学生的认同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认同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如何培养学生的认同感认同感在心理学中,是指群体内的每个成员对外界的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通常能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

这主要是由于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彼此间存在一致的利害关系。

有时尽管群体认识不一定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但每个成员都能信以为真。

认同感尤其在个人对外界事物信息不灵,情况不清,情绪不安时会强烈地影响个人的认识。

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学生认同感的关键时期,不管是对他人的认同,还是对自我的认同。

那么如何培养对学生认同感?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班级认同感班级是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共同培育心智,沟通情感的生命共同体。

由班级中每个成员的心理个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班级整体氛围,不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每个成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形成文明、守纪、善思、有恒的班级风貌,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马克思说:“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

”因此,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班级认同感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在现代社会,我们的教育不仅仅具有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自信,不认同自我,总是与多次的失败经验相联系。

而自信心则是成功的必然情感体验。

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每个学生都满怀希望,充满自信,以坚实的脚步走向更高层次的成功,教师需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种喜悦会激起更大的动力,也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如:我们班在第一次主题班会时,就制定了人生规划书,其中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我利用每周的班会,把学生制定的规划书发还给他们每个人,让他们进行小结和反思,并调整自己的目标。

如此反复,让他们不断地认清事实,不断地接受事实,不断地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能朝着理想的有序状态转变。

如何在主题班会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如何在主题班会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在学校教育中,主题班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这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和发展自我意识的活动。

班会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潜力,并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如何在主题班会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人要相信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在主题班会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很重要。

在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长处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帮助他们了解到自身的劣势和缺陷,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目标。

通过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到自己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

他们可以积极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并做出更明智的人生选择。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应该被鼓励学习借助支持和鼓励的方式,树立自信心。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主题班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内容的诚实性和正确性,无偏袒和贬低。

主题班会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的机会,有助于他们通过自我意识更好地发挥潜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者可以鼓励他们回顾自己的表现和行为,分析自己的错误,发掘自己所具备的优势,并为构建自我意识级别制定目标。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面对竞争挫折的自我意识和自信。

三、创设支持性环境在主题班会中,鼓励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建立更好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意识,需要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到安全和支持。

这需要教育者展示出支持、欣赏和鼓励的态度,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此方式,不但可以带给学生一份安全感和归属感,还可以通过正面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更加投入到班级中去。

四、使用互动教育工具在主题班会上,使用互动教育工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我认同和自我告白的发展。

互动教育工具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

通过这些工具,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其中,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和兴趣,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同时,互动工具还支持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思维模式,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和别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无论是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樱桃园镇实习支教,还是2010年11月14日正式上岗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至今,除了语文教学工作外,我都兼任着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

通过实践与体验、学习与借鉴等方式,我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是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笔者就“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一视同仁,给学生一个相同的起点
虽然熟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接手新班级、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笔者选择以交流的形式介绍自己,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一视同仁”的班级管理理念,目的在于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都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中学生朝气蓬勃,正逐渐步入多姿多彩的青春期,思想变数比较大,性格善未完全定型,表现欲极为强烈,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渴望来自别人的赞赏。

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殊心理,让学生明白——在新班主任眼里,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起点。

不管你曾经是多么调皮捣蛋,还是乖巧可爱;不管你曾经是让老师操碎心的后进生,还是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不管你的曾经是令人不堪回首的,还是充满掌声和鲜花的……那都尾随着时间老人的脚步,永远地成为了过去,我们的目光应该向前看,吸取昨天的经验教训,努力把握今天的宝贵时光,才能创造令人向往的明天。

正如电视剧《一个也不能少》一样,在笔者心里,学生都有自己的位置,对笔者这个班主任而言,学生都很重要。

不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笔者都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希望他们在相同的起点上,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有助于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培养。

二、竞选班委,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的社会。

优胜劣汰是当下人们成功与否的重要法则之一。

国家间的竞争,公司间的竞争,部门间的竞争,等等。

竞争无处不在。

同样的,同学之间也存在竞争,而班级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

竞选班委,好处多多。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舞士气,还可以让学生展示自我、品味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失败的特殊心理、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竞选班委,实际上正是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要求的贯彻落实。

笔者所带的班级,班委都是通过竞选而产生的。

选手,首先会为自己确立竞争目标;其次,在写作演讲稿时,选手必定要筛选材料、字斟句酌、扬长避短;再次,走上演讲台面对观众、在竞争对手前暴露无遗需要很大的勇气,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一一展示出来需要更大的勇气;最后,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收获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后努力前进的方向会更加明确。

而通过竞选产生的班委,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认真负责。

竞选班委,相当于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助于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培养。

三、自主管理,扮演好主人公的重角色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育界要求重拾“人文精神”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要求把学生当作教育活动的核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创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新性,对学生实施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等。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是班级的主人,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

在班级管理方面,笔者相信学生有自主管理的能力,尊重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利。

事实证明,在班级实施自主管理的过程中,班干部处理班级事务的方式更能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反应的一些实际问题就能在短期内得到回应和解决;各项班规也能更大程度的反应同学的要求……慢慢地,班干部就学会了如何处理和协调班级与学校间、班委会成员间、班干部与同学间、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间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而学生也能主动了解班级,了解同学,了解老师,配合班干部做好每天的日常工作,形成自觉参与班级管理、自觉遵守班规、自觉承担班级荣誉的强烈的责任意识,扮演好主人公的角色。

学生在自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了自己潜在的能力,而且体会到了责任的内涵;与此同时,责任也对学生形成了一种约束,并让他们体验到了承担责任的快乐;学生不仅学会了管理自己,而且在养成自觉的责任和道德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创出属于自我的新局面,有助于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培养。

四、不露声色,做好参谋长做好引路人
自古以来,教书育人就是教师的天职。

然而,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更多的是在履行育人的使命,不露声色地为学生参谋管理方案,引领学生到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更高层次。

就学生本身而言,他们囿于知识与阅历,而且所作又是遵循“行而知”的过程,所以难免会遇到诱惑与挫折,这时便需要教师参与其中,帮助指导与分析,让自主管理向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

这时的教师已转变为“指导、引导、参与”的角色。

通常情况下,班干部能解决的问题,笔者采取“旁观”;如果班干部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笔者会建议班干部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倘若班干部和其他学生都无法商量去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会先召开班会,让学生敞开胸怀,各抒己见,然后再召开班委会,讨论探究,得出可行性方案。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笔者相信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但不多,引导但不过。

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管理协调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培养。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笔者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只是想给他们一个相同的起点;公开竞选班委,只是想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班级实施自主管理,便于他们各尽才能扮演好主人公的重角色;面对问题,不露声色做好参谋长和引路人,便于他们管理能力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