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真实再现
影视创作中“真实”与“虚构”的融合纪录剧情片”与“伪纪录片”的辨析与思考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在纪录片创作中,对于真实的追求和呈现一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随着技术 的不断进步和媒体形态的多样化,纪录片的创作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真实始终是 纪录片存在的根本价值。然而,“虚构”真实纪录片这一概念的出现,对于传统 的真实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思考。
基本内容
“虚构”真实纪录片,是指在一些纪录片中,运用了虚构的手法来增强其真 实感。这种创作方式并不是为了欺骗观众,而是为了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通过 虚构的元素来更好地呈现事实,增强观众的感知和理解。
四、新纪录电影的未来发展
总之,西方新纪录电影在当代电影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创新 的手法和独特的影像风格,新纪录电影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 情感状态,同时也传递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观念。未来,随着科技的不 断进步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新纪录电影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可能 性。
基本内容
这两种影片都试图在真实和虚构之间寻找平衡,但处理方式却大相径庭。本 次演示将深入探讨这两种影片形式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真实与虚构问题上的不同 处理方式。
基本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纪录剧情片。这种影片形式通常以真实事件和人物为基础, 通过剧情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创作者会根据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进行一定的艺术 加工,包括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等。这些加工的目的在于使影片更加生动、有 趣,同时保持对真实事件的尊重。因此,尽管进行了艺术加工,但纪录剧情片仍 然保持了很高的真实度。
基本内容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两种影片形式在真实与虚构问题上的处理呢?首先,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两种影片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纪录剧情片通过对真实事件 和人物的记录和展示,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和现实。而伪纪录片则通过 虚构的故事和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其次,我们也应该看到 这两种影片形式存在的问题。
纪录片中摆拍与情景再现的区别
纪录片中摆拍与情景再现的区别随着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越来越丰富。
目前,大家在收看电视新闻尤其是电视民生新闻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摆拍或是“情境再现”的表现方式。
面对这些现象,有人斩钉截铁地指出“摆拍就是假新闻”(人民日报许林),但另一些人也给出了“可以理解”的观点,觉得这是电视新闻的另一种方式。
摆拍和“情景再现”是否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是否能区别于“假新闻”?在日常的新闻工作中又该如何来运用这两种表现手法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探。
一、摆拍与情景再现概念浅析摆拍,就是摄影师根据自己的设想,创设一定的环境,设计一定的情节,让被拍摄者表演,最后由摄影师拍摄完成的过程。
情景再现,电视报道中的“情景再现”,又称“情景模拟”、“现场模拟”、“情景回放”、“形象化再现”,有时也称为戏剧性再现或真实再现,是类似电视剧的一种制作方法。
电视报道中的“情景再现”,往往用具体的、典型的或想象的方法,通过模拟、扮演、重演、道具、动画、绘画和特技等手段,把过去曾经发生的事重现出来,一般采用虚镜头来表现全景,用局部特写镜头来表现细节。
摆拍与情境再现两者有何区别:它们都是目前电视新闻的常见发现方式,摆拍更强调的是记者的主观能动力,经常运用在一些硬新闻中,记者的考虑通常是为了画面更加丰满,视觉冲击力更有美感;而情景再现的表现方式通常运用在软新闻中,是为了能缝合叙事断点。
二、电视新闻应追求一种理性的平衡记者如果一味靠“摆拍”、设计情节来追求报道的感染力,甚至不惜干涉事情的发展,也违背了职业道德。
记者可以是冷静的旁观者、理性的思考者、热情的记录者,却绝非随意设计故事情节的导演。
实际上,一些记者导演新闻的做法,也一直广受非议。
因此,面对采访对象,记者还是应该多一些对新闻的捕捉,少一些“摆拍”,在真实和摆拍之间追求一种理性的平衡。
三、情景再现表现方式的特点“情景再现”最突出的特点是能有效地缝合叙事断点。
真实再现手法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影响
目录摘要 (1)前言 (2)一、纪录片的真实与非真实 (3)(一)纪录片的真实性 (3)(二)绝对真实和相对真实 (4)(三)纪录片真实性概念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变化 (5)1、纪录片的原始时期 (5)2、纪录片的草创时期 (5)3、纪录片影响社会发展的时期 (6)4、纪录片变革历史记录的时期 (7)5、关注人类自身的时期 (7)二、纪录片的两种表现手法 (8)(一)纪实手法 (8)(二)、真实再现手法 (9)1、重演手法 (9)2、扮演手法 (9)3、运用相关镜头 (10)4、在使用真实再现手法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1)三、结语 (13)致谢 (13)参考文献 (14)真实再现手法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影响摘要真实再现的纪录片表现手法从纪录片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
支持者认为真实再现手法可以帮助实现纪录片的真实性并且可以增加纪录片的艺术性,反对者则认为真实再现手法会降低纪录片真实性。
然而纪录片的真实性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而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观念。
真正影响纪录片真实性的不在于“真实再现”手法本身,而在于纪录片创作者在运用该手法时对相关技巧和尺度的运用与把握。
在运用真实再现手法时有诸多技巧和注意事项。
尺度把握适中技巧使用得当就可以帮助纪录片更好地去实现其真实性关键词:真实再现、纪录片、真实性Abstract: Since the solid slice was born,true reappearance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the supporters hold that true reappearance can help to enhance the truthfulness and the artistry of the solid slice, but the opponents have a contrary opinion. However, with the progress of ti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truthfulness of the solid slice has also been developed.The real effect on the truthfulness of the solid slice is not only these true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but also those people who use the skill, and how they use it. There are several tips and notes when using true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If so, it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truthfulness of the solid slice.Key words: True reappearance;The solid slice、truthfulness前言在纪录片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纪录片的真实性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例如:从和平到战争,再从战争到和平)、科技的发展(例如:摄像、录音的设备和技术)、社会的变迁(例如: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及经济的日益发达(例如:市场化浪潮、商品经济)而不断地在演变。
读图时代·真实性·纪录片的革命——谈纪录片情景再现现象
考书 ;
影视评
上海金融学院 }万秀凤
—
谈纪录片“ 摘最再现” 现象
1摘要】 本文分 析了当 今纪录片中 愈来愈多出 现的“ 情景再现” 现象, 这种现象 指出 的
产生是读图时代的症候之一, 它对纪录片真实性会构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应尽可能少 用 本文还指出: 中国纪录片要摆脱生存危机, 当前急需将纪录片的形式与作品深度模 式结合起来, 而不能仅仅热衷于运用“ 情景再现”
1关键词】 读图时 代 真实 性 纪录片的革命
近年来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就是纪录 片的广为流行, 几乎每个电视频道都会播放 一些“ 纪实” 类的片子, 上海电视台还专设 “ 纪实” 频道 , 记录时代风云人物 , 表现社会 底层者的命运等等。 纪录片以其根植于现实 生活、 不加掩饰地展现现实中的一切真实细 节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特别是在当下影 视文化充斥着大量虚假、 苍白、 肤浅的画面 时, 纪录片受到人们的追捧似在情理之中。 然而, 随着纪录片的热播, 我们发现, 不 少纪录片的编导喜欢采用“ 情景再现” 的手 法来“ 复制”“ 、再现” 曾经发生过的但影像资 料阀如的场景、 事件, 以强化人们的视觉印 象, 增强事件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由于这类 “ 情景再现” 是事后人为摆拍的, 时间、 地点、 人物都是虚拟的, 由此引起了人们对纪录片 真实性的质疑, 特别是前几个月上海电视台 播放了运用大量“ 情景再现” 的纪录片 寻找 《 彭加木》 唐山大地震》引起了人们褒贬不 、 《 , 一的争论。 其中后者运用了大量的“ 情景再 现” 和三维动画镜头 , 虽然从宏观上表现 了 这场灾难的惨烈, 不过把这些演出来的“ 假 镜头” 穿插在部分真实的影像资料中是否违 背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 如何看待和运用 “ 情景再现”已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一个话 , 题。 大致有正反两种观点:一种认为“ 情景再 现” 较好地填补了一段与特定对象相关事实 的影像空白, 从而使影视画面不再显得单调 和缺漏;另一种观点认为:“ 情景再现” 作为一 种“ 拟态现实” 与纪录片中所展现的真实事 件不是同步发生的, 它只是依照纪录片编导
搬演再现和纪录片真实性-精品文档资料
搬演再现和纪录片真实性纪录片的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基本问题,却常常引起专家们对纪录片初始概念的争论。
什么是真实?是自纪录片诞生之日便随之而来的疑问。
可以这样理解,人类对“真实性”的解读,不断改变着纪录片的面貌,对纪录片真实性的追求从未停止,这正是通常所讲的:“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把握纪录片的真实性,也是对拍摄纪录片的一般要求。
随着拍摄技术的进步和受众的客观需求,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展现出全新的面貌,三维动画和实景搬演再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纪录片中,那么,纪录片中能不能有搬演再现?是不是因此就违背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客观呢?纪录片大师怀斯曼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一种崇尚“主观”的立场,提出:“现实是按照我对现实的理解重新组合的”。
这种“主观”体现出编导对于影片材料的自身解读。
在纪录片创作中,只要摄影机存在,创作者就不能与拍摄对象剥离,在拍摄和剪辑中理顺素材的顺序,更是一种带有“主观”严肃思考的“客观”表现,而搬演再现所体现的影像逼真感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纪实手法,纪录片不仅仅是为了反映现实生活,更要表现历史大格局的历史感,创作者也要在整个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客观事实的价值并非事实的本身,表现真实的目的更是为了实现和受众的沟通。
当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纪录片作品,正是凭借这样的理解给予我们明确的创作思想体现。
例如,在纪录片《牧魂》的画面中,时刻带给人一种熟悉的诗意感动,片中的一切都完美和谐,这正是因为导演将一切影响和谐的矛盾因素去掉,所体现的正是导演自身的梦想。
所以,对于纪录片的搬演,我们有如下理解。
首先,搬演再现从纪录片的启蒙时期就开始融入到纪录片的拍摄之中,并未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性。
纪录片奠基人之一的弗拉哈迪,历时20年探险生活和10年摄制完成表现因纽特人生活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成为不朽经典,为了满足情景表现的需要,片中也加入了明显的搬演再现的痕迹,例如在表现因纽特人在冰窟窿里捕猎海象和搭建冰屋的时候。
纪录片虚构与搬演、再现关系辨析
纪录⽚虚构与搬演、再现关系辨析2019-05-19当纪录⽚运⽤搬演、再现还原历史史实时,由于不是直接拍摄的历史影像,往往被⼈们简单地称作“虚构”。
正如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研究员单万⾥在《纪录与虚构》中指出的,“出于形象化的需要,纪录⽚在表现过去发⽣的事情时往往需要采⽤‘搬演’的⼿法,这也许就是通常所说的‘虚构’的含义”。
①中国传媒⼤学副教授刘洁在《纪录⽚的虚构——⼀种影像的表意》中曾这样对虚构进⾏界定:“狭义地说,纪录⽚的虚构就是在纪录⽚的创作中,创作主体在‘事实核⼼’的基础上,借助有声画形象的影像进⾏搬演、再现与建构,来超越历史时间、现实时空、⽂化差异、意识形态、认知表达、⼼理情绪等存在的界限,所进⾏的⼀种主观性的创造性重构。
”②很明显,她也把在“事实核⼼”基础上的搬演、再现认定为“虚构”。
《现代汉语词典》对“虚构”的解释是“凭想象造出来”,也就是说虚构的东西是没有客观事实依据的。
但是⽴⾜事实核⼼的“搬演”、“再现”,是对事实的⼀种还原⽅式和⼿段,并没有凭想象造出不存在的事实,不应该被纳⼊“虚构”体系。
“搬演”、“再现”等纪录⽅式,准确地讲是“情境再现”或者“真实再现”,不能叫做“虚构”。
其实单万⾥也看到了将“搬演、再现”称为“虚构”会引起混乱,“我们通常⽤‘虚构’这个汉语词汇来翻译英⽂fiction……通常情况下,我将这些词统统译为‘搬演’,之所以采取这种简单的做法,不是因为汉语的词汇不够丰富,⽽是不想使读者(包括我⾃⼰)陷⼊语⾔的圈套,不想引起更⼤的混乱”。
③“《中华⽂明》的作者虽然有时⽤‘虚构’⼀词来概括⾃⼰的表现⼿段,然⽽,或许是由于担⼼⼈们对这个词持有偏见,所以有时更喜欢⽤‘真实再现’⼀词取⽽代之”。
④“再现”没有虚构事实1.不虚构事实核⼼保证了纪录⽚的事实真实纪录⽚要反映的“事实核⼼”不能虚构,是纪录⽚界长期以来坚守的底线;纪录⽚创作的⼤量实践表明,相关纪录⽚运⽤情景再现的部分,在历史上是确有其⼈、确有其事,也就说纪录⽚所要还原的“事实核⼼”是真实的,⽽搬演、再现、补拍等只是还原事实的⼿段⽽已,所以并没有违背纪录⽚真实性的本质特征,从⽽也能为受众所接受。
搬演:再现真实的尴尬舞者——浅论纪录片的表现手法
浅 论 纪 录 片 的表 现 手 法
文 。 范 慧琨
一
直以
“
真实
一
”
著 称 而 占据 荧 屏 的
刻起
—
“
纪录
”
演 员表 演 是 有截 然 不 同 的 区 别 的
:
片
”
,
从 它 诞 生 的那
,
就有
,
一
种相 对
“
另类
其 搬 演的
实
,
一
,
搬 演 同样必 须是
“
纪实
,
”
的
。
纪录片所
的 表 现 手 法伴 随 着它 常常被 运 用 到
上
, ,
但 它 不 是 目的
。
既 然纪 录
面 则是 :
(黑 白
,
、
镜头 快速 跟进
,
摇晃
。
、
空 镜头 ) 街
那 么 在 不 违 背纪 录 片 真实 原 则 的 基 础
,
道
、
房屋
左拐
花木
一
,
堵 围墙
。
音 响 则 是 时 强时 则再 现 了 黄
, ,
一
情况 下
职
。
就在 电 视 上 发表 了 谢 罪 讲 话
:
该 片 导演 被撤
遍
。
搬 演 的 作品 在 国 内也
、
然 而 后 来 的 作 出 的结论 是
。
导 演 并 没 有 刻 意 的捏
丝 有 如 早期的纪录 片 《 绸 之 路 》
,
Ⅸ 方 时空 》 中播 东
。
造行为 证
“
我 们来 看 看
纪录片“真实再现”手法的运用
纪录片“真实再现”手法的运用李茵(广播电视MFA 学号112420055105003)在我国影视界,“真实再现”这种手法一直饱受争议,但在现今的影视作品创作中,“真实再现”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影纪录片、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乃至电视纪实类节目或栏目中。
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电视台几乎所有的纪实类栏日,均存在着或曾经不同程度地运用过“真实再现”这一手法。
那究竟什么是“真实再现”?它就是指运用“扮演”等虚构的方式将曾经发生过却没有记录下来的情景、事件重现出来,并把它运用到非虚构的电视节目中去的技术手段。
“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从形式上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重演,也叫摆拍或补拍;是由纪录片中的特定人物,按编导的要求对自己的过去的特定的真实生活片断进行重演。
据我国老一辈纪录片摄影师讲,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时,先遣部队中并没有随军摄影记者,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组解放军战士跑入总统府、房顶上国民党党旗被抛落而下、战士们振臂高呼的经典镜头也是后来补拍的。
二是扮演;是由演员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行为进行扮演。
这种扮演在纪录片《金字塔》中再现塔顶巨石安装、《望长城》中再现烽火传警、《姊妹溪》中再现搭建盐卤栈道等中都有表现。
三是运用相关镜头,达到再现的目的。
这里说的相关镜头包括:借用的电影故事片、电视连续剧以至电视戏曲片、电视艺术片的镜头和带有一定喻意的空镜头。
纪录片《中华文明》中,有一组司马迁写《史记》的镜头,采用的是一段戏曲片中司马迁在放有正在撰写的《史记》的几案前深思的镜头。
“真实再现”之所以能在纪录片中找到生存土壤,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原始影像资料的匮乏。
这种原始资料的匮乏,在历史文化类题材的纪录片中,在追溯回眸类的纪录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006年度很有影响力的纪录片《圆明园》,就采用时间拍摄顺序向观众讲述了圆明园的开始建造,扩建完工直至毁灭的全部过程,也为观众展示了清朝由盛到衰的历史。
影片中的人物涉及到了康熙、雍正两位历史上的伟人,利用人物饰演外加三维动画技术来“真实再现”了历史,影片中还穿插一个在中国生活半个世纪亲眼目睹并参与了圆明园的扩建过程的外国人郎也宁,此举更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
谈Discovery电视纪录片真实再现手法的具体运用
一
事件 时,创作者采用 了再现手法来 向受众
展 示这 一过 程 ,并 同时把 画面 处理 为 黑 白 色 , 以此 来 区别 影片 的真 实画 面 的彩色 部
分。
个人 的人 格损 害莫过于此。当从竞技场 回家 后 ,我变 得更加贪 婪,更好 斗,更沉迷 于感 官享 受 ,我 变得更加 冷酷 ,更无人性 。” 同 时在 画面 上配 以模 糊化 处理的角斗士以及野 兽竞 技的场 面,但 并没有出现人 物面部的画
面 以及 与 此 相 关 的 任 何特 写 ; 在 描述 普通 罗 马农 夫 的 生 活 状 态 时 , 影 片 用 了 别 于 旁 白的 人 声 , 以 一 个 普 通 罗 马 农 民 的 口气 讲 述道 : “ 的 1 英 亩 地 位 于 罗 马城 东 南 1 英 里 处 。 我 O 5
一
1 可见的叙述 者( . 主持人 、专家、“ ” 我 ) 主 持人 或专家在再现 中作为可见叙述者 ,承 担起真实世 界与虚 构场景的串连作用 ,衔接过去与现 实,带领 电视机前的受众来到历史 的遗迹前 , 自然地讲述在这片土地 上曾经发生 的人和 事情 。 主持人 或专 家置身于历史遗迹这类 真实 的、具有特 殊文化涵义 的空间中,娓娓讲述历史故事的一类 声画结合 的纪实性镜头,不仅 具 有结构上 的意义 ,而且具有阐释上 的意义 ,即通过主持人或专 家的语
马—— 征服帝 国》 一片中得到 了充分体现 。 在讲述 古罗 马崇 尚血腥 角斗竞 技给人 们 带来的影响时,影片用了有别于旁白的人
声 , 以一 个 罗 马 男 子 的 口 吻 自叙 道 :“ 一 对
过这个人发起 的改革 ,会即将改变整个秦 国 的局 势 ” 。很明显 ,从这句话 可以看 出,作 为不可见 的再现叙述者 已经从一个叙述者, 转变 成一 个 高高在 上 的历 史评判 者 ,预 言 家 ,它不仅知道事件的发展过程 ,而且还 知 道事件对于历史所造成的影像,对事件的发 展进行 了预言性 的干涉 。
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
—
~
电襁 纪 录 片 创 作 中 的几 个 常见 问题
。杜 向菊
( 河南省驻马店黄淮学院 中文系, 南 驻马店 4 30 ) 河 6 0 0
【 摘
要 】在 电视 纪录 片创 作过程 , 常有一些初 学者弄 不清主题 先行还 是后行 , 经 重演和情境 再现 如何使
用, 长锋 头的真正含 义等 问题 , 笔者针 对 以上 问题提 出 自己的看 法 , 望对初 学者 有益。
抓拍簧捻鹅, 但这并不是说拍摄前不需要有一个阴确的选题。 曾经有两组学生分别做有关汽车展销会的片子, 事先没有
确定主题的小组采访 了参展 商、 主办方和观众 , 问的问题没有 针对性 , 做出来 的片子没看头 ; 以环保车的热销为主题 的小 而
组 , 选择 了普锐斯 、 宝莱1)、 1 标致20 、 I 07 小排量的Q B D Q、Y 和
媒大学博士生导炳、现代传播》 《 主编、 国内著名策划人胡智锋 教援在2 年举办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研讨会上提出19年是 2 93
纪 录片 的 一个 分 水岭 ,理 由之一 就是 主题 先 行 改 为 了主题 后
泛的市场 ; 在追求 收视率的压力 下, 来视 纪录栏 目《 讲述) 《 、 见 证》 等为了“ 看” 经常采用故事化表述方式 。目前太多数人已
合 自身特性的多快好省的模式 , 以实现流水线式的制作。 因此 ,
主题先行和主题后行已经成为不同的仓作手法 , 而不是孰是孰
三、 真正理解长镜头, 加强动作分拍与成组}摄 白
笔者在观看学生拍摄的纪实性作 品中, 发现部分学生没有
非的问题。 在人 、 、 、 财 物 时间等资源均有限的情况下 , 在保质保
纪录片“真实再现”的艺术手法探析
纪录片“真实再现”的艺术手法探析作者:赵骅来源:《媒体时代》2013年第09期摘要:历经百年发展,纪录片创作观念不断在转变,其艺术表现手法不断丰富,就“真实再现”而言,从之前的角色扮演到动画模拟,以及数字技术还原……当纪录片中的视觉奇观和生动的真人演绎带给人们惊喜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新的思考与质疑。
本文从纪录片的“真实再现”着手,探析了纪录片“真实再现”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价值,同时指出了“真实再现”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纪录片真实再现角色扮演数字技术情景模拟一、纪录片真实性探析纪录片的真实性有它独特的内涵与意义,跟其他艺术形式有所不同。
它必须同时具有真实的存在和逼真的影像,简单点说,就是既要有内容的真实也要有表现的真实,而且需要两者结合得十分完美。
它不仅要求内容本身的真实,而且要求视觉效果的逼真;不仅要求创作者在叙事结构上做到真实,而且要求叙事内容是拍摄者能够在现实中拍到的。
1、客观真实“纪录片的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这句话有一个前提——纪录片所表现的对象和表达的观点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存在的,只有在这种事实绝对真实的前提下,人们才能去阐释和创造出意义内容。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来说,创作源泉必须来自于客观事实,并且在纪录片中所反映的和所表达的都要有来自生活的原型,也就是说纪录片所选择的题材本身应该是一种不受人的意识影响的真实客观存在。
从这个层面看,真实是绝对的、唯一的。
纪录片中的影像材料是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不是全部,它只是纪录片的一个组成元素,是纪录片创作者表现真实所使用的语言工具,是一种实现纪录片真实的手段和方法。
纪录片的逼真感来自于通过摄像机拍出的影像材料,是一种对现实的模拟。
因此,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我们才能得到更接近于客观存在的逼真感:一是对客观现实真实记录的影像材料;二是表现事实所使用的手法和风格。
2、主观真实主观真实即为人的意识所感知到的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意见和判断,是包含了大量的人的主观判断的一种真实。
浅谈近期历史题材纪录片真实再现的应用问题
浅谈近期历史题材纪录片真实再现的应用问题近年来,中国多逢各大历史事件纪念节点,与之相匹配的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但由于当下影视剧制作不断向市场化过度倾斜,大量虚构戏说拼贴等后现代负面元素不仅在历史题材影视剧制作方面攻城略地,且隐隐趋于波及以真实为最高准则的纪录片创作领域,进而导致历史题材纪录优劣夹杂,泥沙俱下。
本文拟以《历史的拐点》《阿罩雾风云》《重生》为例,浅析“真实再现”在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应用及问题。
标签:历史;真实再现;搬演;电影化;一、真实的复制与艺术的再现——纪录片《历史的拐点》的真实再现特色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策划的大型历史纪录片《历史的拐点》作为一部少有的佳作,一经播出,引起剧烈反响,其在历史言说与艺术化表达间的恰当权衡使得不少观众表示《历史的拐点》可看性高于历史题材电视剧,更甚者表示影视剧应该参考学习《历史的拐点》的布景、镜头、表演等元素,提高影视剧的质量,而这正是得益于该片妥善使用了“真实再现”,使影片以一种新颖的创作理念和罕见的美学形态,戏剧化却又真实的再现了兴亡浮沉的历史图景。
《历史的拐点》作为一部再现真实历史瞬间又紧扣时代脉搏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在考虑故事性的基础上,精选出若干个对中国历史转折具有重大影响性的事件,通过影像适当再现,以突破陈规的结构方式重构历史,在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对重要历史过往的再现与见证,希冀观众可以从历史玄机中找到益于当下生存、感悟哲学与生命智慧的方式。
该片以情景再现、复原历史的方式,在展现历史图景时,一改以往同类型纪录片在表述历史时近似于历史书式的空泛扁平化表达,而是采用诗化的方式,简洁明了、单刀直入,深入历史事件的孕育时刻,直截了当得展开叙事,力求从今人视角解读古人历史变迁的内在动因。
精心选取的历史片段在确保精神内核真实的基础上,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配以相对客观的现代解说,再现前尘往事。
纪录片《历史的拐点》对于真实感与历史感的营造不可不谓精心设计。
从我国纪录片栏目化谈“真实再现”
纪 录 片 以栏 目化 的 出现 使 受众 纪 实手 段 拍摄 ,从 摄 制组 个体 的 眼 睛 来 看 待 途 经 的 一 切 。 有 点 类 似 于 群 更 加 对 象 化 , 使 收 看 有 一 定 的 规 在 固定 的节 目类 型 。 如 今 旅 游 卫 视 播 出 的 带 您 旅 游 类 节 律 , 固定 的 时 间 ,
材 边 缘 化 的 弊 端 , 把 纪 录 片 又 还 原
收视 率 的 下 降与 纪 录 片 自身也 随之 出现 的 《 长城 》可 谓 是 生 活 的桥 梁 ,弥 补 了此前 纪 录 片题 有 着 很 大 的 关 系, “ 个 时候 一想 望 那
要 处于 一 种 “ 闻简 报 ” 的状 态。 新
这些早期的中国纪录片与 “ 闻片” 新 结 合 在 一 起 , 称 为 “ 闻 纪 录 片 ”。 被 新
【】 1
多 层 次 化 、 观 众 选 择 自主 化 的 发 展
列 以 “ 实 ”为 创作 宗 旨的优 秀纪 趋势 , 片 随 后 涌 现 , 这 些 作 品 的 共 同 特 调 动 各 种 技 术 和 艺 术 手 段 , 使 频 道 点 :长 镜 头 为表 现 手 段 ,尽 可能 淡 专业化 、栏 目个性化、节 目精 品化 , 化创 作 痕迹 ,保 持 制作 方与被 拍 摄 具 有 具 体 对 象 性 地 发 展 电 视 节 目。
面 平等 之势。 文 字魅 力 突显 ,但 电 视 声 画视 听语 言 的优势 没 有得 到 发
挥。 3 新 纪 录 片 的 兴 起 .
目是 中国纪录 片栏 目化 的标 志。 =、纪录片栏 目化 的生存挑战 19 3年起 栏 目化 的纪录 片节 目 9 开 始 出现 , 《东 方时 空 》中 的 《生 活 空 间 》成 为 了 向 大 众 展 示 普 通 人
[纪录片圆明园影评]评析纪录片《圆明园》
[纪录片圆明园影评]评析纪录片《圆明园》篇一: 评析纪录片《圆明园》摘要:2006年当进口大片和国产的商业片几乎占领整个电影界的票房时,著名的记录片导演薛继军拍摄的我国第一部具有史诗风格的数字纪录片《圆明园》隆重上映。
在影片的审查期间,影片的导演金铁木说,他听到最多的是“震撼”2个字。
要什么样的影片才能让这么多专家都有同1个评价“震撼”?《圆明园》将为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关键词:纪录片圆明园导演三维技术手法民族圆明园应该是让国人更具民族自豪感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东方博物馆,其中究竟藏着多少珍宝和文物已经无从知晓。
今天的圆明园已经成为一座遗址公园。
圆明园自1707年建园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他不仅是1个城市的记忆,更是1个国家1个民族的记忆;他不仅仅是1个朝代的象征,更是1个国家1个名族的标志;他不仅仅是清朝皇帝的住所办公之处,更是1个国家1个民族的1个美好的梦。
但是这个记忆却是不完整的,而是残缺的。
著名的纪录片导演薛继军为了能够将这个人类眼中最美的记忆补充完整。
《圆明园》这部纪录片在三维技术手法和影像的效果上创造了多个纪录片的第一。
在影片上映时导演金铁木表示他有信心《圆明园》能够打破以往纪录片的票房,因为有2个原因。
第一是有特效。
影片中的圆明园是用三维技术建造起来的万园之园。
而制作的公司是制作了《指环王》等大片的制片公司。
第二就是具有故事性。
纪录片所具备的“人物、情节、悬念和视觉奇观”都被引入到了这部纪录片中。
怪不得金铁木导演能够在有《夜宴》、《宝贝计划》等大片同期上映时还能还能对《圆明园》拥有这么大的信心。
《圆明园》是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在电影创作方面的一次全新的我尝试,该片历经五年的策划和制作,从1999年着手写剧本以及筹备三维动画制作。
但是由于制作难度极高,内容极其复杂,而且能够借鉴和参考的数据和资料很少,国内存有的资料更是少之又少,这给拍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
电 视纪录片 《 复活的军团 》, 创作者如何用纪录片的形式 , 将2 0 0 0 多年前 ,秦始皇的军 队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大地、创建了庞大帝国 的过程 ,立体 、直观、趣味地展现给观众。在片中,关于 “ 荆轲刺 秦” “ 图穷 匕见” “ 绕柱奔逃”等等史书上有所记载的典故 ,进行 了创造性 的 “ 情景再现”。而在纪录片 《 失落的文明系列》当中, 这一手法更是被进行了更为大胆的演绎 。
先表述为一种情感或者一种意境 ,在观众没有进入具体 的内容呈现 的时候 ,就已经陶醉在那段足以笑傲 ^ 类航海史的伟大创举中。 三、推动情节发展 纪录片的情节来源于历史 ,而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情人们往往 会在其发生后才有意识。现实生活中,要完整地记录—个过程是不 容易的,但纪录片创作 中又不能放弃过程 。例如像央视打造的6 集
四、粘合情节点裂缝 纪录片虽然不是情节为主导 ,但依然对叙事有严格的要求。 所 以当资料与资料之间无法顺利过渡时,情景再现就能发挥巨大作 用。凤凰大视野播出的大型纪录片 《 断刀——朝鲜战场大逆转》中 谈到中国志愿军在严寒中~夜急行军 1 4 5 华里,这样的画面是无法 再现的。但用什么样 的画面既能表现战场上志愿军的艰辛又不失真 实性,作者精心挑选,选用了一组雪天山路的空镜头 ,模拟了战士 赶路的第一视角 ,使影片在J 隋绪上过渡得巧妙 自然。 纪录片中采用真人扮演 的方式去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采取 种 “ 虚化”的效果去呈现。这种方式在片中呈现的特点有 :在 真人扮演的部分通常会利用远景拍摄 、细节画面、象征性镜头 、 控制色调等手法来保证这种真实的 “ 虚现”。在 《 故宫 》 里, 用 演员扮演、模拟当时的人物 ,是很常用 的,几乎 随处可见 ,但它 的这种扮演又是片段型 的,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情节 ,只是增加了 可视性 ,丰富了表现。扮演人物在画面中的动作幅度都很小 ,几 乎成一种静止的状态 ,人物大部分为侧身或背面 ,这种拍摄故意 不让观众看 清楚人物的容貌 。这种人物扮演加解说的方式 ,丰富 了解说 ,不需要解说人的出现 ,只是增加了片子的连贾 性。 五、增添情感元素 情 是纪 录片中 呵 或缺的,仓 I j 竹 }—段叙事中插 ^ : 嗡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故宫》中的运用
真实再现在纪录片《故宫》中的运用作者:郑谷高燕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1期[摘要]大型文献纪录片《故宫》制作精良,场面宏大,其中真实再现手法大规模的运用,更加引人注意。
本文就真实再现的运用,阐述了真实再现具有缝合叙事断点、展现创作者情感的作用。
纪录片《故宫》中的真实再现手法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关键词]故宫真实再现纪录片作者简介:郑谷,河北大学07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高燕,河北大学07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
真实再现,指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扮演/搬演的方式,通过声音与画面的设计,表现客观世界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已经发生的事件或人物心理的一种电视创作技法,在纪实类电视节目中主要起补充叙事、烘托情景等作用。
它一般是在失去现场记录机会的题材和场景中使用。
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中大量使用真实再现这一技法,如在第一集中就出现真实再现片段约三十处,共约一百一十个镜头,真实再现的时长约占第一集中的三分之二。
《故宫》中各种真实再现手法的数量和多样性在中国纪录片史上都是空前的。
真实再现已经成了《故宫》不可不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像是这部纪录片的符号,有着多方面重要作用。
一、运用真实再现缝合叙事断点中国早先的电视纪录片,尤其是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由于没有充足的历史资料镜头,采用的方法是:解说词加空镜头、相关人士的采访。
观众只能通过想象来还原当时的历史情景,这种方法对于那些不了解当时历史的观众来说就相当困难,甚至会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而形成理解偏差。
历史资料镜头的缺失,就出现了镜头的叙事断点。
运用大量历史素材写就的解说词所反映的史实,会因为镜头画面的不足而无法运用。
真实再现这一方法就像丝线一样,连接起解说词和真实的历史,连接起没有镜头记录下来的历史片段。
对于没有影像记录下来的那些重要的段落,运用多种再现手段,相对真实的“还原”历史情境,直观的配合解说词的叙事,形成完整的叙事段落。
例如在《故宫》中的一个叙事片段:皇帝在慈禧的监督下把玉如意交到自己并不中意的秀女手中。
“真实再现”再运用从《风云战国之列国》看国产纪录片剧情化创作现象
第34卷第3期 2021年02月Vol.34 No.3February 2021艺术科技“真实再现”再运用:从《风云战国之列国》看国产纪录片剧情化创作现象杨由1,吴飙2(1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扬州225009;2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江苏扬州225000)摘要:2019年12月,国内首档剧情式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在腾讯视频上线。
该片充满了剧情片式的演员台词与对白,运用了纪录片中常用的“真实再现”的手法,对历史真实进行了深度的“表演”,用以“命运”为核心的视角进行叙事。
在新媒体时代市场“逐利”的背景下,纪录片的商品价值属性得以凸显。
纪录片的剧情化创作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体现出来。
关键词:“真实再现”;纪录片;叙事;剧情化;《风云战国之列国》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063-022019年12月,由腾讯视频出品,企鹅影视和上造影视联合制作的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在腾讯视频上线。
在宣传中,该纪录片被称为国内首档剧情式纪录片。
该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在观看体验上其更像一部科普性质的历史剧,而不是一部纪录片。
其实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在国际纪录片领域算不上创新,早在2003年,BBC推出的纪录片《庞贝古城:最后的一天》就采用了这种创作手法。
该片全程采用剧情的手法,这部纪录片的诞生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纪录片剧情化创作的一些变化。
1 重在“表演”的历史真实该片最大的特色在于使用了纪录片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手法“真实再现”。
其实,“真实再现”在现代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已屡见不鲜。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纪录电影”理念逐渐得到认同,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创作者在影像创作尤其是在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中大量使用“真实再现”的手法,虚构“过去的真实”。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电影理论家达·威廉姆斯以“新纪录电影”概括当时的纪录片创作倾向。
电子时代的影像真假难辨,“新纪录电影”不排斥真实,而是主张虚构“过去的真实”。
论纪录片之真实
论纪录片之真实我们要讨论纪录片的真实,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纪录片。
“纪录片是用新闻纪录电影的手法,以摄影或录像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事件等作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报道。
纪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它从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实加以反映,以求真实的反映生活。
”(1)“纪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
”(2)从以上中外两种对纪录片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纪录片是运用纪录拍摄手法和各种艺术手段,真实地纪录及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具有一定主题的一种电视片。
真实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
纪录片的真实纪录真实是纪录片的特性,也是第一要素。
要使纪录片做到真实,首先它所纪录的必须是完全真实的内容,不能是虚构的,简而言之,纪录片必须纪实。
纪录片所要纪录的是“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这里的‘四真’是纪录片的生命。
”(3)纪录片必须是非虚构的,有虚构的内容就不是纪录片,这也是纪录片与故事片、艺术片等其他类型电视片的最大区别。
纪录片的题材一定是来自与现实生活或者历史。
也就是说,纪录片取材于世界上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情。
于1994年拍摄的,获得第一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篇特等奖的上海电视台纪录片《大动迁》,就真实地纪录了为了建造南北高架而进行的沿线居民大动迁。
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被真实地放进了纪录片,而不是一味宣传与歌颂沿线居民对大动迁的积极配合。
其中有一个因为患癌症而开过刀的单老伯,一开始是坚决反对动迁的,是典型的钉子户,连采访的记者都被他骂出了家门。
然而,当他发现周围的邻居都看着他,都学他样的时候,他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就主动搬迁进了过渡房。
在过渡房中,记者第四次上门,终于他接受了采访,从他的口中吐出的也不是套话假话,而是对未来新居的期盼,和对自己能否等到住进新居这一天的真实担忧。
无比真实的老人形象,赋予了这部纪录片生命力,也赋予了它感染人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纪录片的真实再现
【摘要】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是真实素材上的艺术表现。
因此优秀的纪录片是用艺术的语言表现真实的故事。
【关键词】纪录片;真实再现;艺术处理
纪录片的真实有其特殊而具体的含义,它不是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的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的,没有一点虚假的事实。
而是相对意义上的真实,在不违背主要的客观真实这一原则上,可以适当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在让观众获悉消息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的熏陶。
可见纪录片所表现的荧屏真实与被表现的生活真实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
但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好一点,即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
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视艺术,它通过摄像和摄影手段对于真实环境里、真实时间内,发生在真实人物身上的事件所作的记录报道,并给人一定的审美愉悦的影视作品,真实——是纪录片的根本灵魂。
它要求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拍摄真人真实,最大限度的排斥虚构。
在这我们首先强调的是它的真实性,在注意这一点是,同时纪录片也是一种影视艺术,需要人发挥一定的主观创造性。
也就是说其真实是一个变量,是创作者主观介入的一个结果。
从哲学上讲,真实是人们对物质存在的界定,从美学意义上讲,真实是一个关于现实的审美感知,于是就有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说法。
对于记录片的真实,应该是两种情况的恰到好处的结合。
从而
要求创作者既要有哲学家洞察深邃的态度又要有艺术的形象思维与创作。
从而最大限度的让客观的生活素材既能传达出真实的历史信息,又要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记录生活中真实发生、真实存在的事情,从而给观众传达信息。
纪录片是了解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最好渠道和方式。
把真实的纪录片集纳起来,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它在历史的考察及人类智慧的延续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纪录片的真实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1)纪录片多采用长镜头、同期声和跟踪拍摄,也就是和事件的发展同期拍摄,强调现在进行时的事件发展的不可预期性,拍摄者、观众以及观众一起期待事件的发展。
同期声可以将真实的时间和空间再现出来,有近有远、纷纷扰扰,这真实的声源与声音的层次,是与画面中表现出来的运动同时发生的,这种声音和形态具备的视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感受的真真切切。
纪录片的魅力体现在纪录片制作的整个流程中。
(2)纪录片一般不对事件的发展进行雕琢,对生活进行原生态的展现,一般采用纵向结构。
在纪录片创作中,不是将思想处理成画面,而是通过画面去思考。
拍摄主体与被摄客体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扫描生活。
它的取材不太受过多的指令性限制。
二是通过真实形象的塑造在第一时间记录人的原汁性生存状态,展示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留下的印记。
如纪录片《德兴坊》
它选取的是上海市区40%人口居住状态的缩影。
(3)纪录片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为它记载的是相对于一个时空正在发生的客观存在,有着某个时间段特有的文化底蕴及价值观判断。
从卢米埃尔兄弟开始,到因拍摄《北方的那努克》而被称为“纪录片之父”的罗伯特.佛拉哈迪,再到俄国的电影眼睛派、法国的“真实电影”,一直到今天,纪录片都一直以描述现实生活为主。
(4)真实性还体现在事件发展的不可预知性。
即人的合理参入与未知结局的期盼上。
这个“正在发生的事件”到底会怎样,是一个未知数。
于是就有了创作者和观众一起探索和期待的心态,而这也正是纪录片的魅力之所在。
按照事件发展时间的前后,向观众展现整个事件许多未知的、突发的,与所摄影像同处在一个时空的真人、真事和真实的过程。
(5)细节的描写增强了纪录片的真实性。
顾名思义,细节描写就是对客观对象的某些局部或微小变化所进行的细腻的描写。
纪录片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主题思想都是由细节串联在一起的。
纪录片的创作离不开细节的辅助,如一句平淡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等。
真实的细节是纪录片的生命所在。
与此同时在理解纪录片的原则是真实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正视艺术处理的重要性。
纪录片的主要作用是要记录生活的真实性,但它不能把一件事情按照生活原貌、时间流程原原本本的展现在荧幕
上,这就需要一些蒙太奇、长镜头、场面调度等一些艺术手法的处理,在不违背事件本质的基础上更加简洁、流畅的呈现给观众。
在时间的处理上,时间是表现纪录片真实的一个重要方面,银幕上的时间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可以把过去的时间和现在的时间自由的交织在一起,实现时间元素叙事的艺术性,从而使观众在简短的时间中更好的把握整个事件发展的流程。
在空间的处理上,银幕是有自己的局限的,不可能把生活的整个空间环境呈现给观众,这就需要运用艺术的手法,将一系列的空间片段进行选择、取舍,从而组成新的空间序列来表现生活,跳跃时空来表达叙事,构成银幕上的空间,从而形成双叙事乃至多叙事结构。
纪录片注重同期声,但不是意味着好的纪录片只能运用同期声,同期声和画面能把事情向观众将明白,但是不能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年代以及不能很好的升华主题。
这就需要解说词更清楚向观众传达影片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及政治人文内涵等。
解说词的运用不易过多,要起到一语中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真实性在纪录片中,不仅仅是哲学意义上的还是审美上意义的。
对现实的真实再现可产生感人的真实之美,如果再创造性的表现本质真实,可营造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即与现实紧密结合的人文主题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创造性的诠释,可创造出人们所认同的审美价值。
纪录片作为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从根本上说它的审美特性,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富有审美意义的过程来阐释生活,就是在生活
原貌的展现和典型价值意义之间,即在客观真实与审美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即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