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毒性中药材(63种)

合集下载

卫计委发布最新食药两用中药名单101种药食同源

卫计委发布最新食药两用中药名单101种药食同源

卫计委发布的既是食物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实、花椒、红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棋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以上为2021年公示的86种)2021新增15种中药材物质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奈、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芨,在限定利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以上101个药食同源品种的具体植物来源、利用部位,用途限制、批准情形等内容详见文后附表。

卫计委发布的可用于保健食物的中药名单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坷子、赤芍、远志、麦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缨子、青皮、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葫芦巴、茜草、筚芨、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栀子毒性研究进展

栀子毒性研究进展

栀子毒性研究进展方文娟;苗琦;罗光明【摘要】栀子作为药食两用药材,应用十分广泛.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肾毒性、肝毒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推广与应用.本文从栀子毒性的古今述要、栀子主要成分、毒性、影响栀子毒性的因素等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今后对栀子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栀子;毒性;减毒;栀子成分【作者】方文娟;苗琦;罗光明【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昌3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栀子(Gardemia jasminoides Ellis)为茜草科(Rubiaceae)植物的常绿灌木。

临床用药使用其干燥成熟的果实,主产于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广东等地。

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利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之功能[1]。

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目赤肿痛,血热吐衄,火毒疮疡;也可外治扭挫伤痛。

近年来药食两用的栀子应用十分广泛,是临床常见的保肝利胆药。

与之相随的,对于其毒性的报道也逐渐引发关注,所以对栀子毒性以及影响其毒性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很有必要。

本文从栀子毒性的古今述要、主要成分、毒性、影响其毒性的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其毒性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栀子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1 栀子毒性的古今述要栀子,别名木丹、鲜支、卮子、支子、越桃、山栀子、枝子、小卮子、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山栀。

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在此书中还未言及其毒性作用[2]。

汉代《名医别录》曰:“大寒,无毒”,也未有关毒性方面的描述。

同时代的《伤寒论》中仲景云:“旧有微溏者,勿用”仅对适应症进行了进一步补充,未论及毒性。

明末《医宗必读》指出栀子“大苦大寒,能损胃伐气,虚者忌之”[3],已从损伤脏器方面对栀子的毒性进行了描述。

常用毒性中药材(63种)

常用毒性中药材(63种)
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
禁服。
33
马兜铃
含马兜铃酸
苦微寒,归肺、大肠经
3—9g
含马兜铃酸,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人
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4
天仙藤
含马兜铃酸
苦、温,归肝、脾、肾经
4.5—9g
含马兜铃酸,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
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生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生品内服慎用。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19
南鹤虱
有小毒
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
3~9g
临床使注意剂量不可过大。
20
牵牛子
有毒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
经 。
3~6g
本品为泻下重剂,所以孕妇及脾胃虚弱者忌服,不胀满、不大便秘者慎用。
21
9
艾叶
有小毒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
曾有口服用量较大而中毒的报道,应予注意。
10
北豆根
有小毒
苦,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
3~9g
注意剂量和持续用药时间
11
白附子
有毒
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制品3~6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
或研末后,酒调敷。孕妇慎用,ຫໍສະໝຸດ 品内服宜慎。常用毒性中药材
序号
名称
毒性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注意
1
土荆皮
有毒
辛,温有毒。归肺脾经
外用适量,醋或酒浸外搽,或研末调涂。
禁内服。
2
土鳖虫

常见20种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分析_白宇明

常见20种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分析_白宇明

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11月第44卷第21期 Chin Pharm J ,2009 November ,Vol. 44 No. 21·1673·作者简介:白宇明,女,主管中药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药鉴定学,中药文献研究 *通讯作者:郝近大,男,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药材品种考证,鲜品中药研究与开发及本草学史等方面的研究 Tel :(010)64065790 E-mail :jinda@ ·药物与临床·常见20种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分析白宇明1,魏国义1,郝近大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011)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因素中图分类号:R994.1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1-2494(2009)21-1673-03笔者通过以“中药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CHKD 期刊全文数据中1998~2008年国内所有文献,查阅中药致不良反应文献的原文,并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不良反应类型和例数综合考虑,列出20种常用中药饮片引起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以引起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重视。

1 引起不良反应的20种常见中药饮片 1.1 斑蝥引起包括泌尿系统12例;眼损伤8例;急性中毒4例;皮肤症状、造血系统各3例;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各2例,共计34例不良反应。

1.2 半夏引起急性中毒20例。

1.3 苍耳引起包括皮肤症状40例;急性中毒7例;泌尿系统4例;肝损害、造血系统各1例,共计53例不良反应。

1.4 蟾酥引起包括皮肤症状4例;肝损害3例;过敏性休克2例;眼损伤、急性中毒各1例,共计11例不良反应。

1.5 大黄引起包括肝损害5例;泌尿系统4例;皮肤症状、过敏性休克各2例,共计13例不良反应。

1.6 丹参引起包括过敏性休克3例;皮肤症状、药物热各2例,共计7例不良反应。

中草药安全性.精讲

中草药安全性.精讲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语文乐园二语文生活_语文A版教学目标:1、学生大方地展现自己的特长或爱好,能清晰地介绍自己的特长,并把它写下来。

2、在说写中训练表达,在展现中培养学生自信的人一辈子观。

教学重点、难点:1、将艺术与语言结合,在展现特长的同时,介绍自己学特长的感受及相关故事,把情况写清晰。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预备:学生做好展现自己特长的预备。

能够把自己的绘画、书法、制作的作品带来,也能够当场表演其他特长,如跳舞、唱歌、器乐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你们猜猜我在工作之余最喜爱干什么?小朋友真聪慧,都说对了!我喜爱看书、上网,看电视,但最喜爱的要算唱歌啦!大伙儿想不想听呢?下面我为大伙儿献上一首专门熟悉的歌曲《隐形的翅膀》。

感谢大伙儿送给我这么多热情的掌声。

我明白你们个个多才多艺,能唱会跳,愿不情愿给我们大伙儿来露一手?板书:我来露一手二、表演展现。

1、小朋友,你的特长是什么?先用一两句话把你的特长介绍一下,再给大伙儿展现一下,看谁最自信,表演得最杰出。

2、表演展现:如仿照,跳舞,器乐等,也能够拿出自己预备的书法、绘画、小制作作品给大伙儿看。

三、交流互动。

1、小朋友的表演真是太杰出啦!你们的特长差不多上如何学来的呀?你们什么缘故会有如此的爱好呀?下面,我来当记者采访一个同学。

2、教师采访一位爱跳舞的同学。

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被采访的同学有什么特长?她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她介绍了自己学跳舞的经历以及“六一”儿童节参加三独竞赛获得一等奖的事。

)在评判中提醒学生注意双方交流时的说话态度要有礼貌,声音响亮,问题回答要清晰具体。

3、假如要你当小记者,你想问同学哪些问题?如:你最喜爱干什么?什么缘故喜爱?你有什么特长?如何学的?在学特长的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是什么?遇到过什么困难?有什么收成?有没有想过舍弃?4、分小组进行采访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请代表上台问一问,说一说。

常用毒性中药材种

常用毒性中药材种
32
朱砂
有毒
甘,微寒。归心经?
?—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
禁服。
33
马兜铃
含马兜铃酸
苦微寒,归肺、大肠经?
3—9g?
含马兜铃酸,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人
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4
天仙藤
含马兜铃酸
苦、温,归肝、脾、肾经
43
丁公藤
有小毒
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

3~6g,通常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因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及孕妇忌服。
44
干漆
有毒
辛,温;有毒。归肝、脾经
~4.5g?
孕妇及体虚无瘀者慎用。
45
千金子
有毒
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1~2g,去壳、油,多入丸散服,外
用适量,捣烂敷。
生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品种*。孕妇及体弱便溏者忌用。
48
甘遂
有毒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
经???????
~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本品为国家规定毒性中药管理品种*。孕妇禁用,与甘草为十八反药物。
49
华山参
有毒
甘、微苦,热;有毒????
~0.2g????
青光眼患者禁用,孕妇及前列腺重度肥大者慎用
50
红粉
有大毒
辛,热;有大毒
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它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
—9g????
含马兜铃酸,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
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5
寻骨风

中药鉴定学速记口诀

中药鉴定学速记口诀

中药鉴定学口诀一、药材性状“习称”1.“云锦花纹”何首乌2.“罗盘纹”商陆3.“珍珠盘”银柴胡4.“车轮纹”防己5.“菊花心”甘草、黄芪6.“疙瘩丁”白芷7.“朱砂点”羌活苍术8.“蚯蚓头”防风9.“狮子盘头”党参10.“金包头”知母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12.“过桥”黄连13.“起霜”茅苍术14.款冬花15.“钉头”赭石16.“怀中抱月”松贝17.“通天眼”羚羊角18.“铁线纹”“珍珠疙瘩”山参19.“马牙柱”合成朱砂20.“乌金衣”“挂甲”牛黄21.“虎牙”砍茸22.“莲花”马鹿茸23.“血片”“蛋黄片”鹿茸饮片24.“当门子”麝香二、药用部位:块茎:两天三泻胡半白。

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延胡索、半夏、白芨。

块根:何太草块根,二冬百地金。

何首乌、太子参、草乌、天冬、麦冬、百部、地黄、郁金。

根及根茎:皖西虎杖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

紫苑、茜草、虎杖、大黄、;龙胆、山豆根。

藁本。

甘草。

徐长卿、羌活、威灵仙、丹参。

【根茎及根:虎杖、藁本、羌活】根茎:山药、知母。

莪术、射干、姜黄。

三、常见药物科属:伞形科: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蒿芎。

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白芷、藁本、川芎。

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菊科:二香二术牛蒡子,红花菊花款冬花,茵青北紫蒲公英。

(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牛蒡子、红花、菊花、款冬花、茵陈蒿、青蒿、北鹤虱、紫菀、蒲公英)四、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1.方晶(18种):(麻辛苦参石菖蒲,厚壳红栀鸡血藤,砂地防商洋金花,黄柏甘陈补骨脂。

)麻黄、细辛、苦参、石菖蒲,厚朴、枳壳、红花、栀子、鸡血藤,砂仁、地黄、防己、商陆、洋金花,黄柏,甘草、陈皮、补骨脂2.针晶(13种):(龙巴肉商半苍白,天山香麦白及儿)龙胆草、巴戟天、肉桂、商陆、半夏、苍术、白术,天麻、山药、藿香、麦冬、白及、儿茶,(商陆加含方、簇晶)3.砂晶(8种):(牛膝肉麻枸杞子,秦皮细钩洋金花)牛膝、肉桂、麻黄、枸杞子,秦皮、细辛、钩藤、洋金花。

中药的鉴定学速记口诀

中药的鉴定学速记口诀

中药鉴定学口诀一、药材性状“习称”1.“云锦花纹”何首乌2.“罗盘纹”商陆3.“珍珠盘”银柴胡4.“车轮纹”防己5.“菊花心”甘草、黄芪6.“疙瘩丁”白芷7.“朱砂点”羌活苍术8.“蚯蚓头”防风9.“狮子盘头”党参10.“金包头”知母11.“鹦哥嘴”“红小辫”天麻12.“过桥”黄连13.“起霜”茅苍术14.款冬花15.“钉头”赭石16.“怀中抱月”松贝17.“通天眼”羚羊角18.“铁线纹”“珍珠疙瘩”山参19.“马牙柱”合成朱砂20.“乌金衣”“挂甲”牛黄21.“虎牙”砍茸22.“莲花”马鹿茸23.“血片”“蛋黄片”鹿茸饮片24.“当门子”麝香二、药用部位:块茎:两天三泻胡半白。

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延胡索、半夏、白芨。

块根:何太草块根,二冬百地金。

何首乌、太子参、草乌、天冬、麦冬、百部、地黄、郁金。

根及根茎:皖西虎杖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

紫苑、茜草、虎杖、大黄、;龙胆、山豆根。

藁本。

甘草。

徐长卿、羌活、威灵仙、丹参。

【根茎及根:虎杖、藁本、羌活】根茎:山药、知母。

莪术、射干、姜黄。

三、常见药物科属:伞形科: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蒿芎。

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白芷、藁本、川芎。

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菊科:二香二术牛蒡子,红花菊花款冬花,茵青北紫蒲公英。

(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牛蒡子、红花、菊花、款冬花、茵陈蒿、青蒿、北鹤虱、紫菀、蒲公英)四、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1.方晶(18种):(麻辛苦参石菖蒲,厚壳红栀鸡血藤,砂地防商洋金花,黄柏甘陈补骨脂。

)麻黄、细辛、苦参、石菖蒲,厚朴、枳壳、红花、栀子、鸡血藤,砂仁、地黄、防己、商陆、洋金花,黄柏,甘草、陈皮、补骨脂2.针晶(13种):(龙巴肉商半苍白,天山香麦白及儿)龙胆草、巴戟天、肉桂、商陆、半夏、苍术、白术,天麻、山药、藿香、麦冬、白及、儿茶,(商陆加含方、簇晶)3.砂晶(8种):(牛膝肉麻枸杞子,秦皮细钩洋金花)牛膝、肉桂、麻黄、枸杞子,秦皮、细辛、钩藤、洋金花。

苦楝皮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苦楝皮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苦楝皮药材名称:苦楝皮[毒]拼音名称:KULIANPI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

科属:为楝科植物楝或川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

产地:楝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川楝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寒。

有毒。

归肝、脾、胃经。

功效:杀虫,疗癣。

中成药:共有8种中成药使用苦楝皮:小儿疳积糖复方岗松止痒洗液肥儿疳积颗粒化虫丸癣药膏杀虫丸健儿疳积散祛瘀散结胶囊应用:1、蛔虫,蛲虫,钩虫等病。

本品苦寒有毒,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可治多种肠道寄生虫,为广谱驱虫中药。

治蛔虫病,可单用水煎、煎膏或制成片剂、糖浆服用;亦可与使君子、槟榔、大黄等同用,如化虫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与百部、乌梅同煎,取浓液于晚间作保留灌肠,连用2~4天,可治蛲虫病。

与石榴皮同煎服之,可治钩虫病,如楝榴二皮饮(《湖北药物志》)。

2、疥癣,湿疮。

本品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单用本品研末,用醋或猪脂调涂患处,可治疥疮、头癣、湿疮、湿疹瘙痒等证。

配伍效用:1、苦楝皮配伍花椒:苦楝皮杀蛔虫;花椒杀虫止痛。

二者合用,共奏杀虫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蛔虫而有腹痛者。

2、苦楝皮配伍使君子:二者均有杀蛔虫之功效。

相伍为用,其功效更强,临床可用于驱杀蛔虫。

用法用量:煎服,4.5~9G。

鲜品15~30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久服。

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体弱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采收加工:四时可采,但以春、秋两季为宜。

剥取根皮或干皮,刮去栓皮,洗净。

鲜用或切片生用。

炮制工艺:苦楝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贮藏储存: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苦楝含有多种苦味的三萜类成分。

在根皮、干皮中的主要苦味成分为苦楝素。

亦含印楝波灵A、印楝波灵B、葛杜宁、苦里酮、苦内酯、苦洛内酯、苦楝子三醇等。

在干皮中还有正卅烷、Β-谷甾醇、葡萄糖和其他微量成分。

铅丹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铅丹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铅丹药材名称:铅丹拼音名称:QIANDAN别名:黄丹、铅华、朱粉、东丹。

科属:为用铅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铅。

产地:主产于我国河南、广东、福建、云南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辛,微寒。

有毒。

归心、肝经。

功效: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应用:1、外用治疮疡溃烂,湿疹瘙痒,疖廯、狐臭、痤疮。

本品辛寒,具拔毒化腐生肌、收湿杀虫止痒之功。

可治疗多种疮疡、顽廯、湿疹等。

配伍黄明胶,治疮疡初起红肿或脓成未溃者;配伍煅石膏、轻粉、冰片研细末,外掺疮上治痈疽溃后不敛。

铅丹又为制备外用膏药的原料,常与植物油及解毒,活血、生肌药熬制成外贴膏药应用。

2、内服治疗惊痫癫狂,疟疾。

因其有毒,现已少用。

配伍效用:1、铅丹配伍煅石膏:铅丹解毒止痒、收敛生肌;煅石膏收敛生肌。

二者配伍,有解毒生肌敛疮之功效,研末外用可用于治疗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之症。

2、铅丹配伍青蒿:二者均有截疟作用,研末内服可用于治疗疟疾寒热等症。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贴敷。

内服每次0.3~0.6G,入丸散服用。

注意事项:虚寒吐逆者及孕妇忌服。

本品不宜持续内服,以免蓄积中毒。

采收加工:采挖后,除去杂质,生用或煅用。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

2、药理作用:有杀菌、杀寄生虫、制止黏液分泌的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铅丹20G,纯松香粉50G,和匀后摊在油纸或塑料布上,白酒喷湿,敷患处,治疗多例,一般连敷4次即可治愈。

〔《四川医学》1982;(3):162〕2、治疗慢性溃:A.黄丹、制炉甘石、熟石膏各等份。

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成膏状。

清洗伤口后,涂药膏于纱布上,敷贴患处,胶布固定。

3天换药1次。

治疗慢性溃疡10例,皆愈。

〔《广西中医药》1978;(2):6〕B.铅丹100G,制炉甘石200G,血竭30G。

共研细末,高压消毒,外撒于消毒患部后用敷料覆盖。

配合三妙丸加赤小豆、牛膝、制乳没,煎汤内服。

治疗下肢慢性溃疡36例,结果治愈30例,好转4例,无效2例。

中药处方格式、书写规范

中药处方格式、书写规范

(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 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毒性中药品种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雄黄、轻 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生川乌、生草 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 生狼毒、生甘遂、生藤黄、洋金花、闹羊花、 雪上一枝蒿、斑蝥、青娘虫、红娘虫、蟾酥、 生马钱子、生巴豆、生千金子、生天仙子
处方权
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及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 不得开具处方。
处方开取不慎或审核不严、调剂差错而导致 医疗事故,医师和药师都要负法律责任。
处方容易出现的问题
1、项目不全,如:诊断不写,诊断与开药内 容不符等。
2、处方正文中特殊用药未注明,如:先煎后 下,配伍禁忌等。
3、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 的留样不一致的。
河南省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配伍禁忌
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 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 方,要由处方医生确认(“双签字”)或重 新开具处方后方可调配。
河南省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第十条 中成药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一)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 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成药;
SUCCESS
THANK YOU
2019/5/13
(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 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 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 (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 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 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 晚两次空腹温服”;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2年最新版)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2年最新版)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2年最新版)2020年1月2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显示,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经安全性评估并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将对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以下简称食药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

根据各地试点实施情况,国家卫健委将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论证将上述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管理的可行性。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曾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黄帝内经》中也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说的就是食疗对于疾病的祛除作用。

此前,原卫生部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

三种物品名单如下: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实、花椒、红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368味兽用中药材的性味,归经,毒性与11种元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368味兽用中药材的性味,归经,毒性与11种元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 丰研究系四川省教委资助项 目— 川产中药的元素分析 — 的部分
・ - 收稿 H期 19 3】 。 9 60 1
维普资讯
1 期
王 健等 :6 3 8味兽用中药材的性睐、 归经 、 毒性与 ¨ 种元索古量关系的研究
9 l
相应经类 )按毒性分为有毒和 无毒两类 。 } 13 统 计方 法 . 首先将 各药各元素 测定值输 入计算 机 , 然后 采用 自编 t 检验 程序 ( 程序 清单 略) 比较各组各类药 间各元 素含 量的差异。
e ieeh r dcn fdfee t r p ris fChn s e b me iieo ifr n o e t p e
( g g u/)
*: 字母代表相应药类 , 大写字母示 P . 1小写字母示 P . 5 未用字母表示的药类为 P .5 <OO , <O 0 , >O 0 。
L te srpee tc re p n ig ca so r g—a ia etr e r sn etr e rs n o r so dn ls fd u c pt[1te ̄rp ee tP< 0 O .ma etr e rs n . 1 s l lte sr p ee tp<
0 0 n t e e r s n sP O 0 . . 5,o l t r r p e e t > . 5 e
呻心 卜。
∞ 一
蜊碧 0
若 Ie 1 a 日 uI 0 日
甘 时。 .n ~
∞ _. _ 。 。 _ ∞ _ _ _ n.心 ∞ 。 [ .竹 . [ 【 [ 竹. 【 N. 【 0 ∞
卜. 日
H ' _ n.n 。.∞ 【 [ 一卜
.坤 。 ∞ . 【
。 卜 一 ∞ _ .。 ∞ 呻 [

中药材穿心莲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和毒性

中药材穿心莲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和毒性

中药材穿心莲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和毒性中药材穿心莲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和毒性中药材穿心莲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和毒性主要成份叶含二萜内酯化合物:穿心莲甲素即去氧穿心莲内酯0.1%以上,穿心莲乙素即穿心莲内酯1.5%以上,穿心莲丙素即新穿心莲内酯0.2%以上;及高穿心莲内酯,潘尼内酯。

还含穿心莲烷,穿心莲酮,穿心莲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等。

根除含穿心莲内酯外,还含5--羟基--7,8,2',3'--四甲氧基黄酮、5--羟基--7,8,2'--三甲氧基黄酮、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芹菜素--7,4'--二甲醚、α--谷甾醇等。

全草尚含14--去氧--11--氧化穿心莲内酯、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另据初步分析,还含甾醇皂甙、糖类及缩合鞣质等酚类物质。

又从叶、嫩枝、胚轴、根和胚芽所得的愈合组织,经培养分离,得三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榄核莲内酯A、B和C。

药理作用解热作用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均具有抑制和延缓肺炎双球菌和溶血性乙型链球菌所引起的体温升高的作用,而后者的作用强度不及前者。

对于伤寒副伤寒菌苗所致发热的家兔或 2,4--二硝基苯酚所致发热的大鼠,去氧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均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其中以脱水穿心莲内酯作用最强。

以去氧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混悬腹腔注射给药,对同时皮下注射肺炎双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培养物所致发热家兔能延迟体温上升时间,减弱体温上升程度。

抗炎作用采用二甲苯、醋酸所致小鼠皮肤或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灌胃去氧穿心莲内酯或脱水穿心莲内酯均能减少毛细血管壁的渗出,与对照比较P0.05或P0.01。

对大鼠用巴豆油所致出血性坏死性渗出,去氧穿心莲内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去氧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在100mg/囊的大剂量下7.5小时对大鼠CMC囊中白细胞游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8种毒性药材

28种毒性药材

欢迎阅读28种毒性中药材目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原??文释????义保证数据完整性,真实诚信是根本。

资源水平看风险,合规合理靠流程。

l数据完整性,其实讲的是数据的真实性,只有“同步/原始/准确/完整/一致/清晰/可追溯”的数据,才是真实的数据,而企业的诚才是数据完整性的根本。

l投入到数据完整性中的人财物力资源和数据完整性实施水平,应与产品的风险等级相适应。

l建立完整/有效的质量体系,实施合规/合理/合适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流程,是控制数据完整性风险的唯一手段!科技发展是动力,工艺研究要精深。

不顾安全与疗效,追名逐利一场空。

l企业应根据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状况,采用普遍被接受的科学的方法进行药品生产和检验。

要采用先进的/作假难度更高的数据完整和管理手段。

l工艺研究不深入,注册工艺不完善,是数据作假的头号敌人,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去改变!l为了利益,不顾患者安全和药品有效性,制造假冒伪劣药品,毕竟是少数,但仅仅是数据作假,也必将被淘汰!设备系统要确认,培训维护又校准,密码权限严管理,软件硬件均受控。

l数据的形成/采集/录入/存储/备份/转移/计算/处理/输出……仪器仪表及自动化设备必须经过确认和验证。

l人员培训/设备维护/仪表校准,是日常运行中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必要手段,不校准,所有数据都是假的!l硬件软件系统的密码权限/安装环境的限制进入,都是保证数据完整性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l软件/硬件在生命周期内均应处于受控状态!转移备份要及时,修改删除应追踪。

自动数据是首选,纸质电子两完整。

l数据要及时备份,以免造成意外丢失和损坏,数据的备份/存档要“长久保存/易恢复/可获取/可使用”。

l关键数据的记录/报告/事件/任何修改/删除均应可追踪。

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管理制度一、为加强医院管理,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本规范适用于本医院中药的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临时炮制、煎煮等管理。

三、按照管理的中药饮片和毒性中药饮片的采购、存放、保管、调剂等,必须符合《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和《》等的有关规定。

四、医院的中药饮片管理由本单位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

五、中药饮片管理应当以为核心,制定严格的,实行。

六、本医院的中药饮片管理由单位的委员会监督指导,药学部门主管,中药房主任或相关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

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职责应当符合《药事管理办法》的规定。

七、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中药饮片。

采购中药饮片,由人员依据本单位临床用药情况提出计划,经本单位主管中药饮片工作的负责人审批签字后,依照部门有关规定从合法的供应单位购进中药饮片。

八、医院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察、选择合法中药饮片供应单位。

严禁擅自提高饮片等级、以次充好,为个人或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九、医院采购中药饮片,应当验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营业执照》和销售人员的、资格证明、身份证,并将复印件存档备查。

购进国家实行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当验证注册证书并将复印件存档备查。

十、医院与中药饮片供应单位应当签订“”。

十一、医院应当定期对供应单位供应的中药饮片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供应单位和供应方案。

十二、医院对所购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入库。

十三、对购入的中药饮片质量有疑义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国家认定的药检部门进行鉴定。

十四、购进中药饮片时,验收人员应当对品名、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合格标识、质量检验报告书、数量、验收结果及验收日期逐一登记并签字。

购进国家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当检查核对批准文号。

常用毒性中药材(63种)

常用毒性中药材(63种)
有小毒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胶囊吞服。外用适量。
因有局部剌激作用,故需包裹后服用。
22
香加皮
有毒
辛、苦,温,有毒。归肝、肾、
心经
3~6g
本品毒性主要是强心成份,其酒浸剂作用更强,临床应注意用量及应用时间,以防中毒。
23
重楼
有小毒
苦,微寒,小毒。归肝经
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60
雄黄
有毒
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
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内服慎用;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61
蓖麻子
有毒
甘、辛,平;有毒。归大肠、肺经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也可入丸剂内服。
应用时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
62
罂粟壳
有毒
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3~6g
麻醉药品管理的品种。品易成瘾,不宜常服,婴幼儿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26
蛇床子
有小毒
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
3~9g。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肾家有火及下部有热者勿服。
27
猪牙皂
有小毒
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
肠经
1~1.5g,多入丸散。外用研末吹鼻
取嚏或调敷。
孕妇及咳血、吐血者禁用。
28
绵马贯众
有小毒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4.5~9g
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孕妇应慎用。
9
艾叶
有小毒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
曾有口服用量较大而中毒的报道,应予注意。

炮制对芫花毒性和药效的影响

炮制对芫花毒性和药效的影响
3 4 4 ・
高压蒸芜花<清蒸芫花<水煮芫花、 生芫花
家兔眼结膜 刺激 实验 : 0 . 3 %冰醋酸 ( 阳性
对 照) 、 生 理盐 水 ( 阴性对 照 ) 、 5 . 0 %芫花 素 、 5. 0 %模 拟 醋炙 芫 花 素 、 0 . 5 %芫花 酯 甲和 0 . 5 %模拟醋炙 芫花 酯 甲共 6组。每组家兔 3
因小 鼠经 口灌 胃( p o ) 难 以求得芫花各样 品 2 . 3 镇咳祛痰试验 的I 故采 用 腹 腔注 射 ( i p ) 按 L i t c h f i e l d 以去离子水 为 阴性对 照 , 磷酸 可待因为 阳
Wi l c o x o n 法测定 L I 7 - 。实验结果见表 3 。 性对照 , 采用小 鼠 S 引咳法观察镇咳及小 鼠 由表 3可以看出 , 与生 品芜花相 比, 炮 制处 呼吸道 酚红排 泌法 观察 祛痰作 用【 8 J 。每组 2 0 理对芫花样 品的 L I 影响不尽相同。水煮芫花 只 小鼠 , 共 4组对芫 花素和模拟 醋炙芫花 素进
率增加 ) . 芫 花酯 甲与其醋炙 品未见 明显差异 。 尿少 , 以后 才显 示利尿作用 , 水 煮、 清蒸 与醋煮 扫描电镜及透射 电镜照片显示芫花酯 甲及酷 炙 反使尿量减少 , 尤以醋煮为显著 ( P<0 . 0 5 ) 。 芜 花 酯 甲在 l : l ×1 0 浓度 K r e b氏营养 液 培 育 3 讨 论 与 小 结 4 8 h , 可见大 鼠未孕与妊娠子宫 内膜 功能性蜕膜 3 . 1 s 系一种化学刺激性物质 , 其 气雾吸人 细胞 ( 含纤 毛细胞 、 无纤 毛细 胞 ) 有 变性 , 溶酶 呼吸道后 , 可刺激呼吸道上皮下 的感 受器 , 反射 体、 残余体及髓样体增多 , 部分线粒体嵴模糊或 性地引起 咳嗽 , 借 以进行 药物降低 呼吸道感受 消失等 , 与文献报 道L 2 J 相 似 。而芜花 素及 醋炙 器敏感性 的实验 , 探讨其镇 咳作用 。本实验 以 芫花素在 l : 1 ×1 0 浓度 K r e b氏营养 液 培育 芜花 的主要黄酮类成分芫花素及其 模拟 醋炙 品 4 8 h ( 比芫 花酯 甲及醋炙 芫花 酷 甲浓 度增加 1 0 进行镇咳和酚红排泌法祛痰实验。结果表 明芫

兽用中药安全性评价(二)——兽用中药毒性来源及分析

兽用中药安全性评价(二)——兽用中药毒性来源及分析

有些 中药本身具有一定毒性 等 (0 1分析 了 2 20 ) O种植 物的 3 3 样品 中含有较高农药残留; 用包装 、 0个 使 运输过
中有机氯和有机磷 农药 ,均有 不同程度 农药 的媒介物来包装 、运 输中药材等 。
许 多中药都有一定 的毒性作用 .这 的残 留 . 部分超标 。 李庆民等 (0 0 报道 20 )
中药材 中植物药 中的重金属主要来
材 品质 的重要 因素之一 .可喜的是已 引 源于其生长 的土壤 .动物 药中的重金属 起 了国人的关注 .并 已投入 了大量 资金 主要来源于食物和饮水 。而工业 三废 ”
二、农药残留对中药毒性影响
( ) 一 农药残留对 中药材 品质 的影响
农药 残 留 是 指 农药 使 用后 残 存 于 生物 体 、
是导致畜禽 中毒 的常见原 因之一 。如夹 人参 亦 有 六 六六 农 药残 留 。吴 德康 等 竹桃是 一种 受人喜 爱的 庭院观 赏植 物 . (9 7 在红花等 5 药材 中也检测到 了 19 ) 种
三、中草药重金属盐污染导致
的毒性
( ) 一 重金 属对 中药品质 的影响 含
而且成为制约 中药走 向世界的 瓶颈 ” 之 ( ) 3 忽视 中药材 种植的立体 交叉污染 . 如 的中药铜要低于 1 9 g k :美 国禁止含 m /g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李月茹 等( 0 1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土壤 、 20 ) 水源 、 大气等 污染 对中药材 品质的 有汞 、铅等 重金属的 中药 材和 中成药销
对 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 深入研究 ,但路 对土壤 水 、 空气 的重金 属污染 . 以及施 还很 长。 肥与病 虫害防治过程 中化肥 、化学 农药

常见的中药介绍

常见的中药介绍
阿胶、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宝”。阿胶产自 山东省东阿县,用东阿地下水把驴皮熬煮成胶,故 名。《纲目》称为“圣药”。
36
【功效与应用】 1.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
37
鹿 茸《本经》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雄鹿头 上未骨化而带毛的幼角。主产于东 北、西北。前者称“花鹿茸”,后
者 称“马鹿茸”。花鹿茸质佳。横切
大宗中药材 素有“十药八芪”之称。
12
• 【功效与应用】
• 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 脓,生肌,是补气血保健品 常用原料。
• 商品有黄芪精(扬子江药业 的拳头产品)、口服液等。
• 成分:多糖、氨基酸、微量 元素
13
甘 草《本经》
调和诸药-“十方九草”
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 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于内蒙、新疆。
48
生 姜《名医别录》
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 “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 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 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 “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
姜枣红糖水
生姜妙用
• 1.上车船、清理污物前等含些鲜姜片,或喝姜汁,减轻恶心欲吐 • 2.冻伤初期尚未破皮或跌打损伤,红肿疼痒,姜片或捣烂或泡白酒
外敷外涂,一日数次。 • 3.头发脱落,生姜擦患处一日多次,坚持数周。 • 4.低血糖或中暑晕倒,姜末或生姜汁加糖饮服,能起缓解作用。 • 5.治某些皮肤癣。将生姜切成片和力擦患处,每日2~3次。 • 6.胃寒疼痛、消化不良、胃口不好:姜汤或放红糖、大枣趁热服。 • 7.风寒初期、慢性寒凉咳嗽:姜糖水煮沸,稍凉时服。一日2~3次。 • 8.受凉腹胀气多、腹痛拉泻:生姜、醋同服。 • 9. 风湿病患者,每次取生姜皮末半勺冲酒饮用,可以缓解症状。 • 霉烂生姜会产生黄樟素,会诱发癌症,不宜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寒有毒,体弱以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38
蜈蚣
有毒
辛,温,有毒。归肝经
3~5g
孕妇禁用。
39
大枫子
有毒
辛,热;有毒。归肝、脾、肾经
外用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内服煎 汤,1.5~3g或入丸剂。
内服宜慎。阴虚血热者忌服。
40
山慈菇
有毒
甘、微辛、凉,归肝、脾经
3—9g,外用适量
有毒成分主要是秋水仙碱,中毒量为15~45克
肾、脾经
一般用制品1.5~3.0g,宜先煎,久煎。
生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品种*。一般多用制品,因治疗 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故应严格注意规
5
川楝子
有小毒
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
膀胱经
4.5~9g
川楝子与苦楝子不同,后者毒性大于前者,临床用 应加区 别,并注意用药剂量。
6
制天南星
有毒
苦、辛,温。有大毒。归肺、肝、
脾经
3~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注意区分生品与制品,孕妇慎用。
7
木鳖子
有毒
苦、微甘,凉,有毒。归肝、脾、
胃经
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敷。
以外用为主,如内服只宜少量且要慎用,气血虚
弱、脾胃不实者忌用。
8
水蛭
有小毒
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1.5~3.0g
因具抗凝血、 扩血管、 降低血液粘度作用, 应用时须注意出 血倾向。
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 禁服。
33
马兜铃
含马兜铃

苦微寒,归肺、大肠经
3—9g
含马兜铃酸,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人 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4
天仙藤
含马兜铃 酸
苦、温,归肝、脾、肾经
4.5—9g
含马兜铃酸,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
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1
鸦胆子
有小毒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胶囊吞服。 外用适量。
因有局部剌激作用,故需包裹后服用。
22
香加皮
有毒
辛、苦,温,有毒。归肝、肾、
心经
3~6g
本品毒性主要是强心成份, 其酒浸剂作用更强, 临床应注意 用量及应用时间,以防中毒。
23
重楼
有小毒
苦,微寒,小毒。归肝经
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本品为治疮圣药,临床见虚火、阴证疮疡及孕妇应忌服。
24
急性子
有小毒
微苦、辛,温,有小毒。归肺、
肝经
3~4.5g
本品为消积破血、软坚之品,动物试验虽未见流产 作用,但临床凡内无瘀积证者及孕妇应忌服。
25
常山
有毒
苦、辛,寒,有毒。归肺、肝、
心经
5~9g
药力峻猛,易伤正气,剌激肠胃,有催吐作用,孕妇慎用, 注意制品和服法。
9
艾叶
有小毒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
肾经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
曾有口服用量较大而中毒的报道,应予注意。
10
北豆根
有小毒
苦,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
3~9g
注意剂量和持续用药时间
11
白附子
有毒
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制品3~6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后,酒调敷。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41
仙茅
有毒
辛、热。归肾、肝、脾经
3—9g
凡阴虚火旺者忌服。
42
两面针
有小毒
苦、辛,平;有小毒。归肝、胃

5~10g。
外用适量, 研末调敷或煎水外洗。 报道加大剂量能引起中枢 麻痹,注射剂引起过敏或中毒反应。 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用量。
12
白果
有毒
甘、苦、涩,平,有毒。归肺经
4.5~9g
白果含银杏毒及白果酸, 均有溶血作用, 银杏毒还有对中枢 神经系统的麻痹作用,所以在应用时应有所注意。
13
半夏
有毒
辛,温,有毒。归胃肺经
3~9g。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
生品为国家规定毒性中药管理品种*。临床应用时
应以半夏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入药为宜,不
35
寻骨风
含马兜铃

辛、苦,平。归肝经。
9—15g
含马兜铃酸,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 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6
吴茱萸
有小毒
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
、肾经
1.5~4.5g外用适量。
阴虚火旺者忌服。如服用不当可引起中毒。
37
苦楝皮
有毒
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4.5~9g。外用适量,研末, 用猪脂调敷。
得与乌头同用,另有法半夏同半夏。
14
全蝎
有毒
辛,平,有毒。归肝经
3~6g
因毒性成分对热不稳定,一般煎服少见中毒,但也应注意, 尤其注意含本品的固体制剂。
15
苍耳子
有毒
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3.0~9.0g
【按语】《本草从新》提出:苍耳子散气耗血,虚人勿服,
《唐本草》“忌猪肉、马肉、米泔” 。
16
附子
有毒
辛、甘,大热,有毒。 归心、肾 、 脾经
3~15g
孕妇妇禁用,不谊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 及同用。
17
苦杏仁
有小毒
苦,微温。归肺大肠经
4.5~9g,生品入煎剂宜后下。
微温有小毒, 主治咳嗽并有润肠作用, 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 和亡血者忌服。
18
制草乌
有毒
生:大毒、制:有毒。 归心肝、 肾、脾经
29
蒺藜
有小毒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6~9g
血虚气亏患者及孕妇慎用。
30
蕲蛇
有毒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3~9g;研末吞服1~1.5g/次,1日2~3次。
阴虚内热患者禁服。
31
鹤虱
有小毒
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
3~9g
孕妇、衰弱者及腹泻者均禁用。
32
朱砂
有毒
甘,微寒。归心经
0.1—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 外用适量
26
蛇床子
有小毒
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
3~9g。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肾家有火及下部有热者勿服。
27
猪牙皂
有小毒
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
1~1.5g,多入丸散。外用研末吹鼻
孕妇及咳血、吐血者禁用。
肠经
取嚏或调敷。
28
绵马贯众
有小毒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4.5~9g
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孕妇应慎用。
常用毒性中药材
序号
名称
毒性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注意
1
土荆皮
有毒
辛,温有毒。归肺脾经
外用适量, 醋或酒浸外搽, 或研末调涂。
禁内服。
2
土鳖虫
有小毒
咸,寒,小毒。归脾肝经
3~9g
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禁服。
3
山豆根
有毒
苦,寒,有毒。归脾、胃经
3~6g
虚寒者及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均应禁服。
4
制川乌
有毒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
一般用制品。1.5~3g,宜先煎久煎。
生品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生品内服慎用。不 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有小毒。归脾、胃
3~9g
临床使注意剂量不可过大。
20
牵牛子
有毒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 经。
3~6g
本品为泻下重剂, 所以孕妇及脾胃虚弱者忌服, 不胀满、 不 大便秘者慎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