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学(上)共20页文档
第七章教学与教学过程1精品PPT课件
(三)、学校教学的特点
学校教学是具有明确目的的教学 学校教学是具有周密计划的教学 学校教学是基于预成课程的教学 学校教学是高速度高效率的教学
(四)、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传递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 4.教学是区别其他部门的根本所在
(一)什么是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本质
几种观点 教学过程认识说 ---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教学过程发展说 ---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 教学过程活动说 ---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教学过程发现说 ---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教学过程本质的研究----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的中心与基础应该是
《教育学》-第七章
教学与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教学的概念及其意义 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与学目标
1、理解教学的概念、特点、意义与任务; 2、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 3、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及其意义
教学的概念 学校教学的特点 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 一途径。
教育也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2、教学与智育 -----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与学校的其他 工作,如思想政治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后勤工作等并 列。 智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 技术教育等并列。
联系: 智育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 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
3、教学与上课 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
就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 本组织形式。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细胞骨架讲课文档
第五十九页,共79页。
1.中间丝的形态结构
No Image
中间丝电镜照片
第六十页,共79页。
1.中间丝的形态结构
No Image
间期上皮细胞中间丝示意图
第六十一页,共79页。
2.中间丝的化学组成
肌 动 蛋 白 单 体 三 维 结
肌 动 蛋 白 纤 维 分 子
构
模
型
第三十九页,共79页。
3.微丝结合蛋白
(microfilament-associated protein)
(1)肌肉收缩系统中的微丝结合蛋白 (2)非肌细胞中的微丝结合蛋白
第四十页,共79页。
(1)肌肉收缩系统中的微丝结合蛋白 1)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 2)肌钙蛋白(troponin) 3)肌球蛋白Ⅱ (myosin Ⅱ)
(6)未归类的蛋白质
第六十三页,共79页。
No Image
第六十四页,共79页。
3.中间丝结合蛋白(IFAP) (intermediate filament associated protein)
(1)丝聚蛋白(filaggrin)
(2)网蛋白(plectin) (3)中间丝结合蛋白300 (IFAP300)
动力蛋白
双向物质运输
单根微管上的双向物质运输
第三十三页,共79页。
(4)为细胞内物质运输提供轨道
膜泡转运的方向性
第三十四页,共79页。
(4)为细胞内物质运输提供轨道
动力肌动蛋白 复合物
动力蛋白与细胞器膜的附着
第三十五页,共79页。
七年级(上)教案第七章
第七章可能性§7—1一定摸到红球吗(1)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实验,经历猜测、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检验等过程,初步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确定事件.2、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整体设计在本节教学设计上,以小组活动为主要课堂学习方式,特别注重过程性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和谐、统一.在小组实验中,教会学生分工与合作,如每个小组都配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等,在组与组的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与反思,在对知识的系统归纳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感悟能力.课前准备自己动手制作了简单、实用的课件,并针对教学实施的实际将课题改为“一定摸到(黄)球吗”,课前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对如何开展小组活动、合作交流等问题与学生做充分的探讨,特别是针对“评价”设计了“数学成长记录”这一环节,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并准备实验所用的烧杯、水槽、各色小球、乒乓球、骰子及声控的会跳舞的小男孩.教学过程老师: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最好和一个人相识5分钟之后再把你的名字介绍给他,才会记忆深刻.而我今天介绍一种方法,虽然我们刚刚见面,但它会帮助你快速而长久的记住老师的名字(老师用课件给出名字并给出学生观察的时间).学生:轻声读并说出名字的谐音读法“歇会儿”.老师:给予肯定的同时加以总结:注重对经验的积累,恰当选择方法是探究和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的.老师:从生活实例入手,感受确定事件.1)玻璃杯从高处落到坚实的水泥地面;2)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学生:轻松回答:l)会辞;2)是.师生共同总结这些运用已有经验就能确定其一定会发生的事件,我们称其为“必然事件”.(大屏幕打出)老师:还有一些事件1)太阳每天从西边升起;2)柔软的橡皮落到坚实的水泥地面会碎.学生:笑.老师:你能总结出此类事件的特点吗?学生:议论后给出:不可能事件.老师:你发现这两类事件有什么共性吗?学生:研究后得出确定事件.2.感受实验、小组探究老师:实验1要求:将粉、蓝色小球分别放入1、2号烧杯内,并用不透明的布将其盖住,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每次从1、2号烧杯内摸出小球的颜色.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视、交流、指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与开始自由交流.老师:提问:l)在1号烧杯内会摸到蓝球吗?(粉球呢?)为什么?2)在2号烧杯内会摸到蓝球吗?(粉球呢?)为什么?3)本次活动中有哪些必然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学生:组内交流,代表发言(无需举手,自由起立).学生:各组对所表述的事件进行自由评议,对有疑义问题充分探究.老师:能举出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吗?学生:小组内交流、研讨.老师:下面我们用掷骰子的方式,决定由哪一小组发言,把你们的结果和其他小组交流一下.学生:可以.老师:第一次掷出6、第二次掷出4、第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均掷出了上学生:在笑声中回答问题并对问题认真讨论.老师:刚才共掷出了6次,有的同学在说谢老师你偏心2组,我们还有好多例子没有机会说.老师:为什么给第二小组这么多机会,是老师偏心吗?学生:不是.老师:那么为什么有这种情况呢?学生:在掷骰子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哪一个数字的面会朝上,也就无法确定由哪一小组发言.师生总结:这是一个在实验前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的事情,从而给出了不确定事件.老师:实验2要求:l)将1、2号烧杯内同等数量的粉、蓝色小球倒入3号烧杯内.(老师也将自己手中白、黄两色乒乓球同样做.)2)记录员先记录成员猜测叮能摸到球类的颜色,再记录成员实际摸到球的颜色.问题:你能说出该实验中所发生的不可能事件吗?学生:实验开始.老师:巡视、参与.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回答问题.老师: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不确定事件.游戏1.师生共同研讨不确定事件在生活中的应用(足球裁判在比赛前掷硬币,决定场地等等).3.合作研讨老师:简单总结,开始游戏2.学生:积极动手、愉快合作.学生:结合游戏后,回答游戏中的问题,展示小组作品.4.回顾反思老师:展示教师设计的“数学成长记录”并给学生与充分的完成时间,同时提示学生如果你不喜欢也可以自己设计.学生:谈收获(非常活跃,所谈内容除了对知识做系统归纳,涉及范围广泛).5课外探究老师:用小资料收集和小作文的方式给出课后作业.6.共同感悟老师:下面我请一位表演家(会跳舞的小男孩玩具),对游戏1中获胜的一组、二组、四组、五组以及在第2次游戏中获胜的五组和所有在本节课中有收获的同学献上一个小礼物(声控小男孩跳舞).学生:(笑)老师:在一段音乐结束后,如果你们大声说喜欢,他还会给你再跳一段.学生:一起大声说喜欢.(小男孩开始跳舞)学牛已在下面说他是声控的,声有足够大,它就会跳舞这是一个必然事件.老师:说,下课了.学生:(兴致勃勃)到时间下课是一个必然事件.全课结束.在本节课中,从学生谈收获可以了解到:①学生对本节课所收集的知识有了明确的认识;②对小组活动的这种学习方式非常乐意接受,能积极主动的探究;③在合作当中能充分听取同学的意见,并在倾听中注意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和游戏的表面;④所探究的问题涉及知识广泛,在能力诸多方面都有提高.听课教师在课后也谈到通过本节课具体地读懂了一些课改,了解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这种不仅在行为上学生得到活动,更重要的是在思维上得到活动的小组研讨方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在课堂当中充分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应该说本节课实施效果较好.体会:教材只是作为一种教学素材,教学当中还应补充更多的内容,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会给老师带来许多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不足:在许多问题上应给予学生更多探究、交流和发表认识的机会,课外的研讨(作业)在问题的设置上也应更有层次,内容也应更丰富.作业1.科学家与试验;2.概率与博班论(赌博游戏).§7—1一定换到红球吗(2)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实验,经历猜测、收集、分析试验结果、检验等过程,进一步讨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继续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整体设计在本节教学设计上,仍以小组活动为主要课堂学习方式,同时强调小组之间的合作,最后要汇集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以减少误差.课前准备制作了简单、实用的课件,准备实验所用的烧杯、水槽、各色小球、乒乓球等.教学设计(一)完成以下四次实验(均以小组为单位)①试验前,学生对袋子中所装小球颜色并不知道;缓让学生明确试验过程;③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即明确教科书中要求学生通过试验所需解决问题).试验一:袋中只装有黄球附加问题: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有多大?试验二:袋中只装有红球附加问题: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有多大?试验三:袋中既装有红球又有黄球,当红球数大于黄球数附加问题: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淮大,试验四:袋中既装有红球又有黄球,当黄球数大于红球数附加问题:摸到红球栩黄球的可能性淮大?(二)以小组为单位.对试验作总结.(三)全班交流,谈看法.(四)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其他活动方案,对上述结论作进一步说明.§7—2 转盘游戏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从简单的转盘游戏开始,使学生在生活经验和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教学思考能用实验对数学猜想做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解决问题在转盘游戏过程中,经历猜测结果,实验验证,分析试验结果等数学活动,增加数学活动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更有利于探究数学知识,敢于发表自己观点,提高个人认识.重点和难点*重点在实验中,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难点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参与课堂设计中的实验,真正在实验中获得知识上的认识.课前准备学生:划分学习小组:每组8名同学,共6组.选出学习组长,记录员,统计员.1、制转盘(用均匀的纸板做成盘,再按要求涂色,再用铁丝做支架):每组一个.转盘1,要求如教材第207页第一个图(如下图);转盘2,要求如教材第205页第二个图(如下图).2、自制学习卡(约长1()厘米,宽5厘米,纸板):每人自制两张.要求每张卡片上写有一定数量(6—8为它)的一10与10之间的数,并计算出这些数的平均数,写在下面.(如图)*教师①自制转盘:如书上第一个图.采自制l>>werporilt课件(幻灯片l,2,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切入标题师:同学们,请看有关这一章内容的录像.(内容为,共商场正在利用转盘游戏进行抽奖的场面.)师:顾客们的中奖可能性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有关转盘游戏的问题.二、新课探究师:(出示幻灯片1,并演示自制转盘)同学们猜测,当我自由转动转盘时,指针会落在什么颜色区域呢,同学们都说是红色,结果确实如此.师:请各小组分别派一名代表,看哪组能转出红色.结果,8个小组有6组转出了红色.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生:因为,在这个转盘中,红色区域的面积大,白色区域的面积小.因此,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到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师:大家同意这种看法吗?下面我们亲自动手感受一下(出示幻灯片2).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实验.师:请各组组长把你组的实验数据汇报一下.(教师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实验结果:六个小组每组实验16次,全班共实验96次.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分别如下:9;6;10;5;8;12.共计50次.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交流,谈谈你在试验中有哪些心得.生1:根据观察,转盘上红色区域的面积为总面积的一半,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也应该是一半.通过对我们全班的实验结果分析,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比例是50:96,结果接近百分之五十.生2:在小组内实验结果不明显,实验次数越多越能说明问题.师:通过实验,我们确实感受到,转盘游戏中各区域的面积设置与指针落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大小有直接关系.以后在生活中再遇到转盘游戏问题可要想想今天的实验结论.三、游戏与交流师:下面找们利用转盘做一下数学游戏(出示幻灯片3)学生按教学设计中要求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每组每人游戏一次,全班共游戏48次.其游戏结果是,平均数增大1的,共35次,平均数减小1的,13次.师:请同学们对下列问题进行交流(幻灯片出示教材206页4个问题).生1:这个转盘转到“平均数增大1”区域的可能性大,从面积大小就可以看出.生2:如果平均数增大l,我是在卡片L增加一个数,这个数等于一F片上数字的个数加上1.如果是平均数减小1,我就在每个数上都减去1.同学们说出很多种方法,不—一列举.生3:“平均数增大1”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之七十三,“平均数减小l”占百分之二十七.生4:如果将这个实验继续做下去,卡片上所有数的平均数会增大.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课后能不能自己也利用转盘设计一个新的游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与我交流.以下过程同教学设计,略去.§7—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经历亲自参与转盘游戏,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游戏的拓展试验,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特点.教学思考能用实验对一些数学猜想做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难点: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课前准备学生:1、按平时座位,适当分成4个学习小组参与游戏比赛,同桌作为一个合作单元.2、自制转盘(如书上,把转盘平均分成10个等份,再标上数字),每桌一个.3、自备一到扑克,同桌一副即可.教师O转盘和扑克各一.O自制幻灯片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人师:(演示上课时使用的转盘)上课时,我们研究了转盘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你是怎样预测指针落在哪种区域的可能性大的?生:在转盘游戏中,哪种颜色区域面积大,当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落在哪种区域的可能性就大.师:(演示本节自备转盘)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转盘,各数字所占扇形大小相等,当我自动转动转盘时,转出哪个数字的可能性大呢?生:都一样,因为各面积相等.师:我们先不凭主观下这个结论,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二、新课探索师:下面我们一起利用这个转盘做一个游戏:四位数游戏,像黑板上这样的四个格子(画四个方格),表示一个四位数的各个数位,我转动一下转盘,同学们将转出的数填入四个方格中的任意一个;继续转动转盘,再将转出的数填入剩下的任意一个方格中;转动四次后,每人得到一个四位数;谁的数大谁就获胜.师生共同游戏,明确游戏规则.师: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上面的游戏,同桌为一合作小组,交替游戏,游戏次数不限,最后取最大值,谁转出的数大谁就获胜.生:同桌游戏.并交流.师:下面选出各小组“成绩”最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参加“游戏大比拼”活动.3生:小组内交流.师:请四名选手到前面来,听游戏规则,种用十张扑克牌代替转盘,这十张牌是从l红桃1到红桃10,请四名选手逐个在老师手中分别抽取一张牌(每次放回并洗牌,保证随机性),在组员的建议下,填在四个方格中的任一个位置上.直到填好四位数.数大的获胜,课后抽奖.师生共同游戏,评出名次.师:在游戏中,你得到了哪些经验?小组交流.生甲:大数要考虑填在百位和千位上,小于5的一定填在后两位上.生乙:今天我特别幸运,直到最后我才转出个队有时,坚强的信念也是取得成功的前提.生丙:很遗憾,由于我们小组,第一步没有把握机会,而导致了输局.师:大家讨论的很好,其实,游戏之前,谁也无法预测结果,因为每一步转出任何一个数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抉择时要善于把握机会.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多总结积累经验.师:同学们翻开书,看书上208负想一想.在上述游戏中,如果第一次分别转出9;0;7;2这样的数,你会把他填在哪一个方格中.生:把9放在千位上;把0放在个位上;把7放在百位或千位上;把2放在个位上.师:很好,大家参与热情很高,特别是能在游戏过程中忙而不乱,小组有机合作,而且及时总结游戏经验与心得.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试验:从一副充分混合的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牌,抽到王(包括大王和,J、王)的可能性大吗?你预测一下,你最可能在多少次内抽到王·在这个试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生:同桌合作,每次抽完牌都要放回去,并重新混合,统计第多少次抽到王.试验到抽到王为止.学生活动结果:由于扑克牌太多,在书桌上活动有些不太方便,试验的次数也特别多.如果把实验改为十张牌里有一张牌是王,再抽王,也许效果会更好些.经过统计汇总,最快的小组第四次就抽到王了,最慢的到最后也没抽到工.共有24小组实验,有3组在十次以内抽到王,有2组在10至20次抽到王,有4组在20至30次抽到王,有13组在30次以后才抽到王,还有2组一直没有抽到王.师:经过你的实验你有哪些心得?生A:我认为我在27次内一定能抽到王,可我在第46次才抽到王.生B:虽然理论上认为抽到王的可能性是六,但并不决定我们在抽27次时一定能抽到王.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一般情况下,确实在抽27次内就能抽到王,但这些事件本身就是不确定事件,所以我们不能预测准确在多少次抽到王.师:下面我们来完成书上的随堂练习2,先独立思考再回答.生:我认为朝上的数字比5小的可能性较大,为;3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新知?有什么心得?生C: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有时,可能性相等,有时不等.生D:我觉得,数学课与我们现实生活越来越近,我也越来越喜欢数学课了.师:大家收获都很大,课后要把你的心得写在成长纪录卡中去.今天的作业是习题八七。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可能性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可能性教案7.1 一定摸到红球吗教学目标:1.猜测.实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会事件的发生的不确定性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2.游戏等的活动过程,初步认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在与其它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难点: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设计:一、情境游戏:1、在讲台上按课本所示摆放装有红色,白色的三个半透明的盒子,请三个同学到盒子里摸一摸,看谁能摸到红球.1.班讨论,哪一个盒子一定能摸到红球?2.组同学分别到讲台参与游戏,其它同学展开想象,他们可能摸到红球吗?二、感受新知1.必然事件2.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学生通过对试验的领会,在摸球游戏中,结果不尽相同,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联系游戏及实际生活,深刻体会。
由此引入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三、想一想生活中,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多吗?结合游戏情境和概念,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先结合概念,进行充分想象,然后举例说明.师生之间交流体会。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四、模型演示1.议一议(1)足球比赛前,裁判通常用掷一枚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双方的比赛场地,裁判投币时应注意什么?2.练一练: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确定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并说明理由.(1)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6点朝上.(2)任意选择电视的某一频道,它正在播动画片.(3)罗纳尔多下次出场一定会进球.(4)我们这里每年都会下雨.五、做做看:盒子中装有红球,黄球共有10个,每个球除颜色都一样,分小组进行摸球活动.(1)每位同学从盒子中轮流摸球,记录下所摸球的颜色,并将球放回盒中.(2)做10次这样的活动,将最终结果填在表中.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一人摸一人记录.并交流.题(1):学生先想象后画图,并通过搭建几何体验证学习成果。
题(2):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活动,一人搭几何体,另三人画图并交流,如有异义,举手询问。
上教版初中化学7章总结教案.doc
教案【§7 (总结)】【总21课时】知识巩固本章知识。
能力学会归纳知识,提高总结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 小黑板(书写提纲)教学时间-"一课时(三班 四班) 动过 程 活动内容示剂;6、酸度;7、碱度;8、盐;9、酸雨 二、有关理论1、指示剂原理:2、PH ;3、农作物生长PH ;4、NHF 的检验方法;5、复分解反应 三、物质的性质A 、物理性质;B 、化学性质;C 、应用2、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A 、物理性质;B 、化学性质;C 、应用3、 盐:(用途)组织练习一、知识点的梳 理出示小黑板: 一、有关概念:1、 2、 酸性;3、碱;4、碱性; 5、酸碱指 根据提纲,逻列知识点 交流知识点内容教学内容第七章 总结 教学目标 体验自己的知识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概念的梳理和物质的性质 相互间的反应的应用 独立练习。
(本章复习题)二、练习附:《酸 碱盐》重点知识总结捉纲《酸 碱盐》重点知识总结提纲1、 酸、碱、盐的定义(判断)2、 复分解反应及其判断:3、 酸的化学性质:⑴、酸与酸碱指示剂做用: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酸使无色酚駄试液不变色⑵、酸+较活泼金属一 盐+H 2t (属于置换反应)如 Fe + 2HCl===FeCl 2 + H 21 ; Fe + H 2SO 4 ===FeSO 4 + H 2 f现象:①、有无色气体产生;②溶液由无色变变为浅绿色(Fe 2+的颜色)注意:①、熟记金属活动顺序表。
较活泼金属指镁〜(H )之前的金属;②硝酸、浓硫酸由 于氧化性强,不能与金属反应生成H2,而是H2O o⑶、酸+金属氧化物-> 盐+H 2O (金属除锈的原理)(属于复分解反应)① 铁锈:Fe 2O 3 +6HC1 ==2 FeCl 3 + 3H 2O ; Fe 2O 3 +3H 2SO 4 ==Fe 2 (S04) 3 + 3H 2O ; 现象:A 、铁锈消失;B 、溶液由无色变变为黄色(Fe"的颜色)思考: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中,会有什么现象?有那些方程式?溶液中 的溶质的阳离子是什么?② 氧化铜:CuO +2HC1==C U C12 + H 2O ; CuO + H 2SO 4=== CuSO 4 +H 2O 现象:A 、黑色粉末消失;B 、溶液由无色变变为蓝色(Ci>2+的颜色) 思考:如何分离CuO 和CuO?(酸与碱是否溶解于水,都会发生反应)Cu (OH ) 2+2HC1==C U C12 + 2H 2O ; Cu (OH ) 2 + H 2SO 4=== CuSO 4 +2H 2O 现象:A 、蓝色粉末消失;B 、溶液由无色变变为蓝色(Ci>2+的颜色)思考:可溶性碱与酸作用如何指示反应进行了?过程和现象如何?CaCO 3 + 2HCl===CaCl 2 + H 2O +CO 2 f (现象:①有气泡产生;②固体溶解)Na 2CO 3 + 2HCl===2NaCl + H 2O +CO 2 tNa 2CO 3 + H 2SO4===Na 2SO4 + H 2O +CO 2 t(用席盐酸和澄清石灰水检验CO 32~ )AgNO 3 +HC1 ==AgCl I +HNO 3 (现象:有不溶解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用于检验C1")BaCl 2 + H 2SO 4 == BaSO 4 ! + 2HC1 (现象:有不溶解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BaNO 32 + H 2SO 4 == BaSO 4 I + 2HNO 3 (现象:有不溶解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 (用于检验SOD4、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浓硫酸的稀释、浓硝酸挥发性。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七章第一节教学案
(2)合作探究问题,自主发现规律
比较下列图形中角的大小.
部分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还有学生通过直尺测量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看角的大小,发现的结论:当锐角α越来越大时,α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越来越大.
设计说明:在这里要学生测量,一是为了进行对比,二是在这打下伏笔,为后面的结论“当锐角越来越大,锐角的正切值也越来越大”做好准备。
(三)、课中反馈
(1)例题讲解,理解概念
例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AB=5,求∠A 、∠B的正切值。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结论:互余两角的正切值互为倒数。
变式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tanA= ,求BC 、AB的长。
变式2: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C=3,AB=5,求=%D5%FD%C7%D0389&in=30263&cl=2&lm=-1&st=&pn=1336&rn=1&di=128014189770&ln=2000&fr=&fm=&fmq=133101709395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参赛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课时:1
(3)学科:数学
(4)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直尺、量角器、稿纸。
第七章教学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 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在此基础上,还 应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 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定 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 些学生进行答问活动等。
第七章 教 学
考点提示:
1.识记课的类型、课的结构、班级授课制等基本 概念。
2.理解教学工作的几个基本程序以及班级授课制 的优缺点。
3.运用上好课的基本要求评价一节课的好坏。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2006年考点)
教学: 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课堂 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师生教与学的统一 活动。
自学辅导式优势运用的前提条件:对学生讲,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要 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和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并且要有学习的自主权。对 教师讲,要保证学生自学的时间、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并遵循一些特殊 的教学原则,如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辅导下学生自学为主 的原则、强动机激发兴趣的原则以及自检与他检结合的原则等。
出 整套动作时,学习者就可以脱离教师现场指导,通过加 大活动量,使技能更加熟练。 (4)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技能的迁移就是要求学 生把此情境中习得熟练技能运用到新的情境中;或在学习 新的技能时,以前与此相近的技能对将要学习的技能得以 发生积极影响。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 作精神。
7、参观教学法 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