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故事集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合集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五则_历史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五则_历史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五则我国传统文化十分丰富多彩,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陶宗仪持之以恒【传统故事】宋元时期,有个叫陶宗仪的人,他从小就刻苦。

即使在田地干活的间隙,他也不忘看书。

田里没有纸,每当想起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他就立即摘取树叶记录下来,回家后储存在一种口小腹大的瓦罐里,等存满了就埋在树下。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中竟积攒下十几罐树叶。

有人问陶宗仪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学习就应该持之以恒。

”后来,他把瓦罐一个个打开,取出来时积累起来的树叶,重新进行整理、修改,最后写成长达30卷的《辍耕录》。

《辍耕录》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风貌,成为后人研究宋元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陶宗仪刻苦读书、持之以恒的故事告诉大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

对于青少年来说,要珍惜当前良好的学习环境,挤出时间来学习,这样知识就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个人的综合素质就会提高。

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高了,其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就会相应提高,看问题的视野才会开阔,学习技能才会得心应手。

2、公明仪对牛弹琴【传统故事】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叫公明仪。

他弹奏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受人们推崇。

有一天,公明仪看到田野里有一头黄牛,心想:“音乐乃天地之神韵,能通宇宙之灵,何不为牛弹奏一曲呢?”于是,他端坐树下,为那头黄牛弹起了一支很动听的曲子。

可是那黄牛根本不理会美妙的音乐,仍旧头也不抬地吃草。

公明仪以为它嫌这支曲子太高雅,就又换了一支通俗一点儿的曲子,可黄牛仍然无动于衷,公明仪很失望。

旁边有人见了,连忙安慰他说:“你不要生气,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而是你弹的曲子不入牛的耳朵啊!”于是公明仪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的“哞哞”声。

这时,黄牛立刻摇头尾巴,竖起耳朵,认真地听了起来。

【人生感悟】世上万事万物无定律,对牛弹琴的故事说明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同样如此,在学习过程中,青少年不要今天读这,明天看那,就像瞎子摸象,碰啥算啥。

中华传统故事精选5篇

中华传统故事精选5篇

中华传统故事精选5篇中华文化传承5000年,从未间断,具有深远影响。

在这其中,涌现出了大量描述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它们是我国5000年历史的结晶,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其中蕴含着前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传统美德等。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中华传统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中华传统故事1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中华传统故事2亡羊补牢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传统经典故事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娱乐,并且教育着人们如何处世,培养优秀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故事一:《孟母三迁》讲述了古代大儒孟子幼年时,由于家境贫困,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断迁居,直到找到位于学校旁边的住所。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

故事二:《白蛇传》讲述了白蛇为了拯救爱人许仙而与妖怪大战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可以了解到爱情的力量和牺牲精神,同时也督促人们珍惜眼前人,懂得感恩。

故事三:《梁祝》描绘了忠贞爱情的故事,主人公梁山伯和祝英台虽然离世已久,但他们的爱情故事依然流传了千百年。

这个故事教会了人们坚守自己的内心信念,勇敢追求真爱。

故事四:《牛郎织女》讲述了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相爱,最终被嫦娥仙子感动,允许他们在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故事。

这个故事弘扬了爱情、美德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故事五:《孔子讲述草木情》孔子运用自然界的事物,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使人们明白要珍惜自然资源、尊重他人并培养友善的品质。

故事六:《三字经》这是一本启蒙读物,通过三字一句的方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准则。

这本书以简单的文字和丰富的内涵,培养了无数中国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故事七:《双十一狂欢节》这是现代中国一个传奇的故事,讲述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双十一狂欢节上的坚持和努力,展示了中国商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以上只是中国传统经典故事的冰山一角,背后还有更多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和美德。

这些故事不仅是深入人心的,而且对于每个人都有启发和教益。

通过对这些故事的了解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继续发光发热,为人们带来智慧和启迪。

中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中华传统文化的小故事1. 故事1:孔子的求学过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年幼时,家境贫寒,但他热爱学习,并且立志要从事教育事业。

于是,他离开家乡,四处求学。

他先后拜师学习礼仪、音乐、文学等知识,但他并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于是他继续寻找更高深的学问。

最终,他到达宋国,拜访了哲学家老子。

老子告诉孔子,“不迅雷风烈,不润物细无声。

”这句话让孔子受益匪浅,他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之后,孔子回到故乡鲁国,开设私塾,传授知识,培养人才。

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教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2. 故事2:屈原的爱国情怀屈原,是中国楚国的爱国诗人。

他深爱楚国,为国家的兴旺付出了许多努力。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阴谋诡计,楚国逐渐衰弱。

屈原深感痛心,他写下了许多悲怆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最终,当楚国被敌人攻破时,屈原失去了祖国,他感到无比凄凉。

他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以此表达对楚国的哀思,也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的忠诚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之一。

3. 故事3:白蛇传中的情义故事《白蛇传》是一部流传于中国民间的爱情故事,也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故事中,白娘子是一条形态美丽的白蛇,她和青蛇化身成人类,并学习了人的礼仪和知识。

她们来到了杭州,遇到了一个年轻书生许仙,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妻。

然而,杭州城内住着法海和青蛇前世的恋人小青。

法海抓住白娘子的尾巴,将其囚禁起来,许仙为了救妻子勇闯雷峰塔,最终打败了法海,将白娘子救出。

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坚持。

在中国文化中,白蛇传被视为崇尚爱情和家庭美满的象征,也成为了经常用于戏曲、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题材。

这些小故事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涵盖了教育思想、爱国情怀和情义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娱乐和享受,更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爱国和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常常通过寓言、神话、历史事件等形式,传递着中国人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在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让我们一同领略其中的魅力。

1. "刻舟求剑":有一位人物在划船时,掉落了船中的剑。

他决定在船停靠的地方刻下标记,并相信在那里可以找回剑。

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船一直在漂流,剑已不在原来的位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时刻要不断学习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不是固守已有的观念。

2. "画蛇添足":传说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非常逼真的蛇的画,结果却在蛇的身边加上了一双多余的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过度追求完美反而会产生不必要的错误。

3. "愚公移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去路,愚公决定移山。

一位老者告诉他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愚公坚持不懈,最终得到了神仙的帮助,成功地移走了山。

这个故事传达了坚持不懈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4. "盲人摸象":有几个盲人摸象,一个摸到了象鼻子,觉得象是像蛇一样的;另一个摸到了大象的腿,觉得象是像柱子一样的。

他们各自根据自己的感觉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事物,需要充分了解各个方面的信息。

5. "百鸟朝凤":古代中国农村的农民们观察到鸟类往往选择一棵高大的树上集体栖息,鸣叫的声音深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这个故事中的百鸟朝凤的场景被用来形容众人协力同心,壮丽的场面。

6. "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勾践因为被楚国侵略,落入囚牢。

然而他并没有平庸地被困,而是卧薪尝胆,忍受痛苦考虑复仇计划。

最终,他成功地赶走了楚国的入侵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忍不拔,以逆境为契机实现目标。

7. "寿比南山":南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座有名的山峰,象征着长寿。

人们常常以“寿比南山”来祝福长寿。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故事一:愚公移山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脚下。

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巨大的高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

每天愚公都需要绕过这两座山才能离开家门。

由于山势险峻,路程非常远。

但愚公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就能移山。

终于,上天被他坚定的信念所打动,派来了两个仙人帮助他移山。

在愚公和仙人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时间,北山和南山终于被移走,愚公的家门前留下了一片平坦的大地。

故事二:孟母三迁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

据说,孟子小时候住在一个陋室里,周围的环境很不好。

为了给孟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迁居。

第一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市场的喧嚣,第二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墙上的鼓声,第三次迁居是为了远离邻居家的猪叫声。

孟子的母亲希望通过改善孟子的学习环境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最终孟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故事三:韩非子的破釜沉舟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他在战国时期为齐国的宰相。

据说,在韩非子被秦国俘虏后,他下令将船上的锅全部铲掉,并烧毁了船只。

他的目的是告诉敌人,自己已经不再有后路可退,必将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这种坚决的态度和决心使得敌人望风而逃,最终韩非子成功逃脱,并在后来为齐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事四:琴棋书画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被称为四艺,是文人士大夫必修的学科。

这四项技艺代表了高雅的文化修养和人才素质。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们都会精通其中的一项或多项。

他们通过研习琴棋书画,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在琴棋书画的交流中增进友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故事五: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之一。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写楼上楼下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范仲淹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仿佛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激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故事六: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故事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故事

一、引言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其中包含着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些文化传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为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而其中,更有许多好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故事,带领读者感受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伟大的禹在我国历史上,禹被视为伟大的君主和开国皇帝。

禹做了很多对于中华民族有益的事情,使得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

禹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高尚的品德,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禹治水是关于禹治水的故事之一。

三、文王拜相古代我国有一位文王,他在位时立下了许多不朽的功绩,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他拜相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体现了他的睿智和仁德。

文王不仅重视贤臣,而且对于他们保持信任,从而保持了国家的稳定发展。

四、楚国将相楚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将相,他在位时实现了一系列惠民利国的政策,使得楚国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他仗义而出,拯救了很多人的生活,被后人誉为有仁德的楚国将相。

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崇尚仁爱和仗义的高尚品质。

五、岳飞护国安民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抗金名将,他在我国南宋时期保卫边疆,保护国家安宁,拯救了许多百姓。

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让后人铭记于心。

岳飞保国安民的故事激励着我国的后代永远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洛阳纸贵在我国古代,洛阳是一座充满了文化和文明的城市,而洛阳纸贵的故事则是关于洛阳文化和文明的一个缩影。

这个故事中反映了古代我国人民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热爱和追求,也展现了古代我国独特的文化气息。

七、结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好故事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这些传统文化让我们瞻仰到了古代先人们的智慧和精神,也激励着我们传承并发扬光大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愿我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些好故事在我们心中永不逝去。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文化也是有层次的。

最外围的,是物质文化;居于中间的,是制度文化;处在中心的,是精神文化;那么有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篇一:鲍叔牙谦让管仲春秋时期,有一对罕见的要好朋友,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

这两人后来都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管仲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他的家境相当贫困。

他做过商人,这在当时贵族阶层看来是非常低贱的。

经商期间,管仲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见过很多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一天,管仲在街上碰上了年龄相仿的鲍叔牙,两个人攀谈起来,结果越谈越投机,越谈越觉得志趣相近,两人就相约结为朋友。

管仲和鲍叔牙曾经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利的时候,他却要多拿。

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

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里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的。

”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

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

鲍叔牙却替他解释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

”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事的缺点,完全是爱惜管仲这个人才。

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鲍叔牙的大度,使他和管仲结成了生死之交,并成为千古美谈。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篇二:陈景润节俭怪癖陈景润的病情已经不允许他的独特爱好再延续下去,他把全部家底交给惟一信赖的人——夫人由昆。

年轻时,陈景润经历过失学和失业的痛苦,很早就体会到钱的重要性。

在动荡年代,他朝不保夕,孤苦无援,担心失去工作,慢慢地,他养成了一种习惯: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维持最简单的生活,把剩下的所有收入存入银行,或换成硬通货。

陈景润的月工资,1962年以前是56元,1962年至1977年是89.5元,从1957年到1977年,他省吃俭用,每月生活费不超过20元。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故事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故事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体系,其中包含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故事: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培养孟子的成长,不惜多次搬家,最终选择了一个有利于孟子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教育和环境的重视。

2.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险,坚定不移地要移开挡在家前的大山。

虽然这个过程十分艰辛,但是愚公始终坚信只要持之以恒,最终一定能够成功。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毅力和坚持的推崇。

3.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讲述了精卫因为痛失亲人和家园,化身为鸟,不断填海复仇。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爱家国、重亲情的情感认同。

4.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述了梁代张僧繇画龙不点睛,直到有天突然点睛,龙飞上天。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画龙点睛的寓意,即做事要抓住关键,才能成功。

5.卧冰求鲤:这个故事讲述了晋代王祥在冬天用身体融化冰河,以获取鲤鱼孝敬母亲。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

6.岳母刺字:这个故事讲述了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以激励他忠诚报国。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忠诚和爱国的价值观的认同。

7.孔子韦编三绝: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读书用绳子将竹简串联起来,非常珍惜书籍。

他曾经说:“韦编三绝,圣人七世而修。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学习和知识的重视。

8.仓颉造字:这个故事讲述了古代传说中仓颉创造汉字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文字和文化的重视。

9.七夕鹊桥相会:这个故事源自于中国民间传说,讲述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爱情和家庭的重视。

10.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姜女为寻找丈夫范杞梁而来到长城,伤心哭泣,终使长城崩塌,找到了被埋在长城中的丈夫的事迹。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忠贞爱情和家庭观念的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大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 神农氏尝百草。

相传,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中的医药学家,他发明了农业和医药,并尝遍了百草的滋味。

在尝百草的过程中,神农氏不仅发现了许多草药的药用价值,还教会了人们如何种植和利用这些草药,为后人的医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嫦娥奔月。

传说中,嫦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偷食了丈夫后羿射下的不死药,飞升至月宫成为月神。

嫦娥奔月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否则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3. 孟姜女哭长城。

据传说,孟姜女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的丈夫被迫参加修筑长城的工作,不幸去世。

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的尸体,哭倒了长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和家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思念。

4. 伯牙绝弦。

伯牙是一位古代的琴师,他和琴友钟子期交情深厚。

当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决定绝弦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挚的友谊是无法割舍的,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友情的珍视和追求。

5. 孔子讲《论语》。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孔子的许多思想和教诲。

孔子讲《论语》的故事告诉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孔子一生的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品德,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精选(治学励志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精选(治学励志篇).

治学励志篇1. 【标题】董遇“三余”时间【故事】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名叫董遇,他从小喜欢学习。

不管走到哪里,他身上总是带着书,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学习。

后来,董遇成了大学者。

有人问董遇:“你是怎么读书的?”董遇回答:“我遇到读不懂的书,就反复地看,反复地读。

”这个人反问:“反复读一本书,哪有那么多时间呢?”董遇说:“那就利用‘三余’的时间。

”这个人好奇地问:“什么是‘三余’的时间?”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剩余,夜晚是白天的剩余,下雨天是晴天的剩余。

只要用好了这‘三余’时间,就有时间读书了。

”【启迪】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可见,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尤其珍贵,而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来进行学习,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董遇“三余”时间,充分体现了他善于学习和善于利用时间的方法。

服刑人员不妨借鉴其方法,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同时需要记住的是,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所收获。

2. 【标题】孔子“三十而立”【故事】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父亲死得早,家里很穷困。

孔子的母亲带着他,靠给人洗衣服、做针线维持生活。

而孔子从小就勤奋好学,他一边干活,一边学习,读了很多诗书,并学会了各个国家的礼仪。

随着孔子的学问越来越深,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慢慢地有许多人来向他求教学习。

在孔子30岁那年,他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塾。

只要是诚心来学习的人,不分贵贱,孔子都用心教导。

由于孔子知识渊博,而且课也讲得好,所以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他的私塾最终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

【启迪】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将人的一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阐明了各个阶段该做什么事和懂得哪些道理。

三十而立的意思是人到了三十岁这个年龄,就应该承载起社会责任并立足社会。

这个故事告诉服刑人员:勤奋好学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一种品德,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经过勤学苦练才逐步走向成功的。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沉淀的精髓,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伦理、道德、艺术等方面的内涵。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逐渐淡漠。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来传递文化的价值观,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尊重。

二、小故事一:孔子与“仁”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至圣先师”。

他主张“仁爱”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尊重。

有一次,孔子看到一个小孩在哭,他走过去问:“孩子,你为什么哭?”小孩回答:“我找不到我的妈妈了。

”孔子说:“别哭,孩子,我帮你找到妈妈。

”于是,孔子带着小孩四处寻找,最终找到了小孩的妈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仁爱之心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纽带,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三、小故事二:孟子与“义”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亚圣”。

他主张“义”为最高道德准则,认为人们应该秉持正义、道义之心行事。

有一次,孟子看到一个商人在市场上卖假货,欺骗消费者。

孟子非常生气,他走过去对商人说:“你卖假货欺骗消费者,这是不义之举。

你应该为你的行为负责。

”商人听了孟子的话,感到非常惭愧,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诺不再卖假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秉持正义之心,遵守道德规范,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四、小故事三:庄子与“道”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道家之祖”。

他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有一次,庄子与朋友们在湖边垂钓。

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

大家都纷纷找地方避雨,只有庄子依然坐在湖边垂钓。

朋友们非常不解地问:“下这么大的雨,你不怕被淋湿吗?”庄子回答:“我在钓鱼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自然的韵律和美感,所以我不在乎被淋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之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1、【程门立雪】讲的是尊师重教的故事。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直到程颐一觉醒来。

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2、【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勤学的故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3、【子路借米】说的是尊老爱幼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4、【七岁之师】说的是谦虚礼貌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故事和传说,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教育孟子,多次搬迁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对教育和环境的重视,也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教育的关心。

2.卧冰求鲤: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孝子为了救母亲,冒着严寒赤身卧在冰上,最后化身为鲤鱼救出母亲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孝道的重要性和为亲人付出的精神。

3.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述了孔融四岁时,将大的梨子让给哥哥们吃,自己吃最小的梨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尊敬兄长和谦让的精神。

4.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述了梁代画家张僧繇在画龙时,只有在眼睛上点睛后,龙才会飞走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艺术的力量和点睛之笔的重要性。

5.神农尝百草:这个故事讲述了神农氏为了寻找可以食用的植物和治病的草药,亲自尝百草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为人类健康付出的精神。

6.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讲述了炎帝的女儿精卫被淹死后的灵魂化为精卫鸟,每天衔着石头和树枝来填海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坚韧不拔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7.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讲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义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忠诚、友谊和团结的精神。

8.岳母刺字:这个故事讲述了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以激励他为国家尽忠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母亲的爱国心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9.哪吒闹海:这个故事讲述了哪吒为了反抗父权和神权,闹海杀龙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反抗不义和争取公正的精神。

10.铁杵成针:这个故事讲述了李白在山中读书时,遇到一位老婆婆磨铁杵成针的故事。

这个故事教给我们只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就能取得成功。

15个中 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 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1、塞翁失马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老人。

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又前来安慰他。

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不久,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

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时的损失或挫折,可能会在未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而一时的成功或顺利,也可能隐藏着潜在的危机。

2、掩耳盗铃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看见范氏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

可是这钟又大又重,没法背走,于是他想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心想这下完蛋了,这动静不就等于告诉人们他正在偷钟吗?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用双手捂住了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就放手砸起钟来,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他们以为自己听不到声音,别人也就听不到了。

3、画蛇添足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道德观念,更是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启示和指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故事一,孔子与弟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生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子路、颜回、子贡等。

孔子教育弟子的故事中,有一则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有一天,孔子在山上教书,弟子们围绕在他身边,孔子问弟子们,“你们见过鸟儿为母亲取食吗?”弟子们都摇摇头。

孔子说,“我曾见过,它们用嘴巴叼食物,飞到母亲面前,然后再吃。

”孔子的弟子们都感到很惊讶,孔子接着说,“这就是孝顺,我们应该向鸟儿学习。

”。

故事二,孟子劝学的故事。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强调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他,“老师,您为什么要劝学呢?”孟子回答说,“为了使人们能够成为有德行的人。

如果一个人不学习,就会变得无知;如果一个人无知,就会变得愚蠢;如果一个人愚蠢,就会做出坏事来。

所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为了修身养性,成为有德行的人。

故事三,孝顺父母的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父母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有一则关于孝顺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有一位孝顺的儿子,他每天早上都会去河边捉鱼,然后煮熟了送到父母的床前。

有一天,他的邻居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要做这么辛苦的事情?”他答道,“我父母养育了我,我应该孝顺他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这些故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们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智慧,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引。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故事,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故事汇总5篇

传统文化故事汇总5篇

传统文化故事汇总5篇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是中华泱泱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任数千年岁月变迁,时至今日,代表着中华民族思想精神的传统文化依然是中国人最宝贵的财富。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传统文化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传统文化故事1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自己住的屋子又乱又脏,却从来不收拾。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你怎么不打扫一下房间,客人来了看到这么脏乱多不好啊!”陈蕃回答:“我是做大事的人,怎么能做这个呢?”薛勤当即反问:“你连一间屋子都收拾不好,你能做出什么大事呢?”陈蕃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故事启迪】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积累,一切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业。

这就启示年轻人要注重细节的积累,今天的一点变化,明天的一点努力,后天的一点学习,这样不断地日积月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达到一个临界点,你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就会与其他的人拉开差距,这种差距,就是你经过努力达到一个临界点所取得的成果。

当细节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就发生了突变,突变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个不知不觉就是量的积累。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事业,我们都应该从小事去做起,从“扫一屋”开始,将来才能有机会“扫天下”。

传统文化故事2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小小年纪就已非常勇敢。

其叔父项梁觉得这个孩子是个可造之材,就培养他。

项梁为他请来名师教读书,但是项羽学过一阵之后就厌倦了,天天跑出去跟人舞刀弄剑。

项梁又给他请来剑术老师,但不久他又觉得舞刀弄剑也没意思了。

项梁看侄子学无所成,就把他找来训斥一番。

可是项羽一点儿也不服气,说:“读书不过是记个名姓罢了,剑术学得再好,也只能对抗一个人。

我不愿学习这些,我要学习领兵打仗的本领!”项梁听了,觉得这个孩子有大志,心里很高兴,就教他学兵法。

那时,秦始皇灭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建立了统一强大的秦朝。

他为了宣扬威德,进一步巩固统治,经常到全国各地巡游。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无论是聪明还是笨拙,无论学习的时间是早还是晚,只要认真,总会学有所成。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梓庆鬼斧神工【传统故事】春秋时,有一个叫梓庆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制作出的木器精巧而耐用。

这天,他雕琢了一把木头锯子。

这把锯子造型美观,上面的花纹纤巧,从没有一把锯子这么美。

每一个见过这把锯子的人无不叹为观止。

大家都不相信是梓庆做的,都认为只有鬼神才能做出这种极品。

鲁国国君听说后,也跑来欣赏。

他很惊奇,也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于是问梓庆:“你是不是会法术?这把锯子是不是用法术做成的?”梓庆笑了笑,说:“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怎么会懂法术呢?”鲁国国君不相信他的话,接着又问:“那好,你告诉我他的制作过程。

”梓庆回答说:“做这把锯子之前,我先养神静气。

斋戒三天,以获得内心平静。

在这三天,我使自己摒弃掉对荣华富贵的渴求;然后再斋戒五天,使自己去掉杂念,忘掉技巧;接着再斋戒七天,这时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已经能做到‘不以物喜’。

我的眼中已没有朝廷和家庭,外界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影响到我的技艺了。

斋戒过后,我会去森林中寻找制作锯子的原料。

我仔细观察各种树木,以选择与锯子外形最匹配的。

而这时锯子的样子已经成竹在胸了。

只要选好木料,锯子也差不多完成了,只需要加工就可以了。

做任何木器,我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我想这大概就是制作出来的木器好像神工鬼斧制作一样的原因吧,以一颗纯真的心,加上木料的自然天性,制作出精巧的木器也就不奇怪了。

”国君听完,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何为“鬼斧神工”。

【】这个故事源于《》,旨在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精神专注,摒除杂念,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成功。

故事中的梓庆已达到这种境界,他依次淡忘富贵、美名、自我,所以才能够做到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制作出好像出自鬼神的锯子。

保持内心清净,不受世俗的干扰,集中精神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这种境界也是为人处事之最高境界,值得我们穷其一生去努力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一、德1.德高望重——富弼,字彦国,北宋洛阳人。

他出身贫寒,从小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度不凡。

富弼从二十六岁起开始做官,在他任职的四十多年中,他对北宋王朝尽忠职守,在处理内政外交、边防戍守、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各种事务中,都做出了显著的业绩,因而不断被加官进爵。

他曾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仰慕的名臣。

富弼为人恭顺温和,即使当了宰相之后,也不会仗势欺人,每当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来拜见时,他都以礼相待。

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隐居洛阳。

一次,他坐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被百姓认出,人们全都聚拢在他的坐轿周围,原本热闹的集市顷刻间变得空无一人。

因此,司马光称赞他为“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释义: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2.洁身自好——洁身自好——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不与同朝贪官同流合污,被人陷害遭到流放。

他常常一边走,一边吟唱着楚国的诗歌,心中牵挂着国家大事。

一天,屈原来到湘江边,一个渔夫见到他后惊讶地问:“你不就是屈原大夫吗?为何落到这般地步?”屈原叹息道:“整个世道就像这泛滥的江水一样浑浊,而我却像山泉一样清澈见底。

”渔夫故意说:“世道浑浊,你为何不搅动泥沙,推波助澜?何苦洁身自好,遭此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一个人洗头后戴帽,先要掸去帽上的灰尘;洗澡后穿衣先要抖直衣服。

我怎么能使自己洁净的身躯被赃物污染呢。

”渔夫听这番话后对屈原正直高尚的品格十分敬佩,于是唱着歌,划着船离开了。

释义:形容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

也指顾惜尊重自己,不与他人纠缠。

出处:《楚辞·渔父》3.脚踏实地——司马光,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

他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主编。

这部巨著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司马光青年时代就喜好研究历史,读过不少史书。

宋英宗时,他受命主编《通鉴》,前后十九年中,无时无刻不在努力钻研,专心写作。

他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对许多章节都做了反复修改。

全书编成时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包括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宋神宗将这部书定名为《资治通鉴》。

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京师,住在洛阳独乐园。

这段时间里他经常与邵雍闲游谈心。

有一次,司马光问邵雍:“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邵雍回答说:“君实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啊!”邵雍对司马光的评价确实恰如其分,不愧是司马光的知己。

释义:本义指双脚在地面上站稳,踏踏实实做事。

形容做事认识,作风质朴,不虚夸,不浮华,不投机取巧。

出处:《邵氏见闻录》4.路不拾遗——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

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急,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

”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话: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

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释义: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

形容国家安定,人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出处:《旧唐书》5.见贤思齐——老子是楚国的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曾在周朝担任文官,负责古代图书典籍的收藏和管理,但当他看到周王室日渐没落,周王对有识之士的治国之策根本不予理睬后,愤然辞官,开始了讲学活动,在周王朝成了一个很有社会地位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当时孔子在鲁国,正是青年好学的时候,他一面讲学,一面四方求学拜师。

有一天,他听到学生南宫敬叔称赞老子是一个有真才韬略的学者,便决定去拜见。

孔子请南宫敬叔作引导,不远千里从鲁国去会见老子。

孔子经过长途跋涉,带着学生们来到洛邑。

老子异常兴奋,特地带着徒弟前去迎接。

相见后,尽管年龄相差悬殊,双方稍有几分拘谨,由于孔子的真诚求教,老子还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治学的道理,并赠给孔子有关的图书典籍,二人从此结为知己。

释义: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指十分有上进心和进取心。

出处:《论语·里仁》6.内助之贤——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着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

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着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丈夫挥着马鞭,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

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他道:“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

我看他的态度,还是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思;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骄傲的样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低贱的职务,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婴看见御者突然谦和起来,觉得很奇怪,问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说的一番话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

晏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

由这内助之贤的故事,后人把它引伸出来,恭维人家有贤淑的妻子。

今日一般人对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都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就称他有内助之贤。

释义: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进步,提高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出处:《宋史·后妃传上·序》7.糟糠之妻——宋弘,字仲子,东汉初期的名臣,他不仅以清节威德著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的所作所为,也为后世称道。

汉光武帝即位以后,宋弘被拜为太中大夫,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

他将自己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的俸禄,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而自己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常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替姐姐再找一个好丈夫。

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大臣,光武帝想趁此机会看看姐姐态度,于是问道:“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他人无法跟他相比。

”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机会把这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颇动了一番脑筋。

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自己也不好下台。

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光武帝问宋弘:“我听说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一个人要发了大财,他过去的妻子就会被抛弃,另寻新人,是这样的吧?这是人之常情啊!”宋弘听了,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正色回答皇上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

”听了这话,皇上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了。

同枕之缘几生修来,结为夫妇,就应该终生相守、相敬如宾,怎么能因为一方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呢?更不能嫌妻子老丑而另择新欢。

应该牵手走过人生之路,不离不弃、共进共退。

释义: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

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出处:《后汉书·宋弘传》8.见义勇为——天下有名的巧匠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一种叫云梯的攻城器械。

楚王想要用这种器械攻打宋国。

墨子当时正在鲁国,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动身,走了十天十夜直奔楚国的都城,去见公输般。

墨子对公输般说:“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你之力杀掉他,请允许我送你十镒黄金作为报酬。

”公输般很不高兴,他说:“我义度行事,决不去随意杀人。

”墨子起身向公输般拜揖说:“我听说你造了云梯,用来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的土地有余而人口不足,现在牺牲本来就不足的人口,去争夺自己已经有余的土地,这不能算是聪明。

宋国没有罪而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

你明白这些道理却不去谏止,不能算作忠。

你不杀一人而准备杀宋国的众人,确实不是一个明智的人。

”公输般认为墨子说的很对,但觉的已经答应了楚国,不好反悔。

墨子请他引见去见楚王,公输般答应了。

墨子见到楚王,晓以大义,说的楚王心服口服,但楚王还是说:“公输般为我制造了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墨子于是解下腰带围作城墙,用小木块作为守城的器械,要与公输般较量一番。

公输般几次设置了攻城的妙计,墨子则全部加以抵御,公输般只好认输,但却说:“我已经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不过我不想说出来。

”墨子说:“我也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是什么,我也是不想说出来罢了。

”楚王问两人到底在说什么,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死我,杀死了我,宋国就无人能守城,楚国就可以放心的去攻打宋国。

可是我已经安排了我的学生300人,带着我设计的守城器械,正在宋国的城墙上等着楚国的进攻呢?所以,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绝懂防守之道的人,楚国还是无法攻破宋国。

”于是,楚王放弃了进攻宋国的打算。

墨子成功的劝阻了楚王,便起程回鲁国。

途径宋国时,适逢天降大雨,于是想到一个闾门内避雨,看守闾门的人却不让他进去。

殊不知,正是墨子刚刚挽救了宋国,使宋人免遭灭顶之灾,实在是宋国的恩人。

宋人却毫不知情,而墨子也不求任何回报。

释义: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二、和1.宾至如归——公孙侨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

他曾当过郑国的卿士,在他执政期间,实行改革,整顿田地疆界和沟渠,做了很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事。

他还把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广泛听取老百姓的意见。

这些改革给郑国带来了新气象。

有一年,郑简公派公孙侨出访晋国。

公孙侨到达晋国后,晋国国君晋平公以大国自居,借口国内有丧事,没有及时会见他。

公孙侨很气愤,就让他的随行人员拆掉晋国宾馆的围墙,使自己的马车能够自由出入。

晋国有个叫士文伯的大夫听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宾馆,批评公孙侨说:“我国为了预防强盗,保证诸侯国来宾的安全,所以修建了宾馆,筑起了围墙。

现在你们把它毁了,我们怎么接待外国的客人呢?”公孙侨不慌不忙地答道:“我们郑国是小国,不敢安居,因此按时准备财宝前来进贡。

谁知贵国国君国事繁忙,抽不出工夫来接见,我们不敢贸然呈上礼品,也不能把礼品放在露天,担心这些东西会因为受潮、干坏或者虫蛀而受到损失。

听说过去晋文公的时候,宾馆宽敞明亮,就跟现在君王居住的宫殿差不多。

晋文公接见外宾也很及时,接待热情周到,使宾客有回到自己家里一样的感觉。

现在,贵国国君的寝宫豪华气派,而宾馆的大门却矮小得难以通过车马。

为了保存好献给贵国的礼品,我们只得把围墙拆掉啊!”晋平公接到士文伯的报告后,自觉理亏,于是热情接见了公孙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