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5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制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5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制度变
化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35年,是经济结构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中不断调整的35年,也是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35年。“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根本动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中国经济的起飞始于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既是改革的起点,也是发展的起点。农村经济改革持续几年后,国家推动城市经济改革,进而深化国企改革,带动相关改革比如价格改革、要素市场改革等的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以开放促进改革,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之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指出,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还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加速融入全球化、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放对加快改革和发展都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改革开放35年来,生产力和市场活力得到极大释放,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升到世界前列,商品和服务供给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在一、二产业大发展的同时,改革开放也推动了第三产业迅速成长,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如果要买生活用品,小区里就有便利店,走几分钟还可以去沃尔玛,逛商场可以去崇光百货,懒得出门在网上买也行,哪像以前,只能去王府井百货买。”家住北京市宣武门地区的付老伯说。
老百姓购物方式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进程。改革开放以前,国营商业一统天下,网点少,货品单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商品流通产业发生巨大变化,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四通八达的商品流通网络。
今天,我国已成为货物出口额世界第一、进口额世界第二的贸易大国;连续多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这是我国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35年,是我国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的35年,也是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一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35年。
在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来自墨西哥的客商阿莱克斯正与相熟的老板用中文寒
暄,很快便签下一笔订单。他每年来义乌两次,总共要采购10个货柜的圣诞产品及其他小商品回国。
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每年都要吸引数十万这样的国际客商。目前,这里每年销往世界各地的商品超过170万种,辐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许多人眼里,从30多年前的“鸡毛换糖”“无地无市”到如今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脱胎换骨的义乌是我国外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经济交流活动十分有限,再加上国内市场化水平不高,造成了与国际市场相对隔绝的状态,外贸的功能仅限于调剂余缺。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9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经贸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启程,在入世后加速前进,实现了从一个物资极度匮乏、产业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到世界经济发展引擎、全球“制造基地”的历史转变。
一组数据可以印证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1988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到2004年又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已达到38671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86倍,年均增长16.6%,位居世界第二位,当年货物出口、进口额分别占世界的11.2%和9.8%。
对外贸易的发展逐步缓解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外汇缺口、资金缺口、技术管理缺口、市场需求缺口和能源资源缺口,成为拉动经济前进的“三驾马车”之一。
而如今另一个问题,收入分配已形成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格局。由于所有制结构的上述变化,必然产生收入分配的不公。极少数人短期内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工人、农民大部分相对贫困化(绝对值有增长,但幅度远低于经济发展速度),小部分人人绝对贫困化。从国际上用以描述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以0为绝对平均,1为绝对不平均,一般以0.4为安全警戒线)来看,从1985年的0.24,上升为1995年的0.434,2004年的0.469,已超过了印度、印尼、韩国、伊朗、埃及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仅低于巴西、南非等少数国家),也超过了法、德、英、美、意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超过了俄罗斯、保加利亚等由社会主义公开复辟资本主义的国家。又据我国权威部门专家调查结果:我国最高收入10%的富户财产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的10%的穷户的财产仅占1.4%,两者比例约为32:1。国家在二次分配(财政分配)上采取的对穷者的各种补助措施,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不可能根本改变贫富悬殊的格局,何况私有制经济的比重还在继续扩大。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允许有些地方、有的产业有所差别。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表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二、1、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2、非公有制经济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作用:在发展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