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策;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关键性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情况展开详细论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1.1、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1.1.1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1979年-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1.1.2在就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改革以来,我国在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就业总量几乎成倍增长;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实现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1.1.3在国际收支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

改革以来,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条件下,由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顺差呈现出飞跃式的增长。由1982年的62.91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470.25亿美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24年增长了38.3倍,年均增长16.5%。

另外,在物价方面,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的低度通胀(多数年份)或中度通胀(少数年份)。

1.2、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1.2.1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这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来源。

1978年-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140元;二者分别增长了6.4和6.2倍。200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0.3%。

1.2.2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197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91元增长到184元。但200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84元迅速增长到6111元。1978年-200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5亿下降到1479万人。

1.2.3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物质生活

提高的重要指标。

1978年-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67.7%下降到43.1%,城镇居民家庭由57.5%下降到36.3%;二者分别下降了24.6个百分点和21.2个百分点。

另外,住宅水平有所提高,全国居民现代交通通讯的广泛运用以及交通通讯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的提高,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闲暇时间大幅增加,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等都从不同方面说明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

1.3、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主要产品产量、受高等教育人口总数、进出口额、消费额等均居世界前列。

概括以上所述,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和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是改革开放30多年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体制、政策的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年,开始建立经济特区。

197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1984年4月—1988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我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中国改变了过去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进行分税制改革

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1993年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992、1994年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 1995年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 1996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12月1日,中国开始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从1999年至今,提出了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等,同时又对多项法律作出修改与修订。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可归结为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

(一)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