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析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精品文档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084ff67852458fb770b567c.png)
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一、树立“以人为本”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现实意义1、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价值基础树立人文体育观,是哲学价值的回归,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价值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有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
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就是要把学生的生存发展需求当作根本,帮助学生养成适度锻炼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质,促使学生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培育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落实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成才,有效预防各种疾病,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生理学保障柏拉图认为,塑造和谐、完善发展的人是体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苏格拉底也指出,要想高效工作、敏捷思考,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以拥有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优美的身躯。
亚里士多德认为,身体部分最早产生的是植物灵魂,即生存、发育等生理技能,动物灵魂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情感、欲求等,人的思维是最后产生的,如判断、逻辑、理解等。
总之,古希腊哲学家把生理方面的发展放在了突出位置,认为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此观之,落实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有助于对学生开展身心教化,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为高校体育教学打下坚实的生理学基础。
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1、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终身性欠缺受课程本位体育教学旧思维的束缚,部分高校过度强调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轻视学生个性化体育能力的塑造,不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内容陈旧,未把实现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当作课程设计的目标;一些高校体育课程单一,仅仅是关于竞技体育相关的课程,轻视身心健康的锻炼,不注重娱乐、终身体育精神的培育,限制了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制约了学生体育交际、创新能力的提升;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忽视学生作为青少年的身心特征,搞统一化的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程度不够。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https://img.taocdn.com/s3/m/e7c5bb3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3.png)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中,体育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重视。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树立和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意识教育意识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途径。
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在意识教育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与个性,以使其对体育教育更感兴趣、更积极投入,从而实现教育的效果。
首先,要注重平等。
在课堂上,在竞技活动中,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其身材,不管其水平。
其次,重视个性。
学生的个性是多样化的,选取适合学生们的体育课程,让学生们按照各个方面的兴趣与特长发挥,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再次,尊重人性。
在体育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学生的情感与思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目标。
最后,尊重常规。
在体育教育中,常规规则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意味着在整个过程中忽略学生的需求,反而要在规则之下,碰撞出更多的思考,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学方法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是高校体育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关键。
在教学上要注重体育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适宜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
其次,要注重实践。
体育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实践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去体验学习内容,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再次,要注重交互。
教学的本质是交互,相互影响和共同提升。
在体育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同时也需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评价方式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践行的重要手段。
评价方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成绩的好坏,而且会影响到他们对体育教育的态度和价值观。
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2df24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a.png)
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人为本的视角下,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应注重强化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推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一、强化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在以人为本的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致力于强化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可以引入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心理状态,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在某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中,引入了身心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传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也接受了关于健康饮食、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教育。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不仅在体育锻炼方面有所进步,还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心态也更加积极向上。
二、推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人为本的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推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课本知识和标准动作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点。
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可以注重挖掘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开展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某高校开展了一项个性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和训练,比如篮球、羽毛球、游泳等。
教师们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好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体育成绩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某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除了传统的体育课程,还开设了团队合作、领导力等方面的课程,引导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学习合作、沟通、领导等能力。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https://img.taocdn.com/s3/m/0df2270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a.png)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服务。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树立和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体质条件和潜能。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计划,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比赛和活动,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和健身运动的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体育课程和训练项目的多样性,提供适合不同学生的锻炼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从中获得身心健康的快乐。
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情绪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竞技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和运动习惯。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引导他们把体育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保持长期坚持的锻炼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授体育知识、普及运动技能和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校园和社会中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树立和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高校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可以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浅析“以人为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以人为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8101e204f18583d04964594e.png)
传统 的高校体 育教学仅仅 注重学生 自身竞技技 能 的提 高 . 对
于学生体育课 堂的考核也简单 以学生 的竞技 比赛形 式进行 评价 . “ 以人为本 ” 简单 的从教育层 面上看 , 主要 是在整个 的教育 与 其 不仅 忽 略 了 不 同 学 生 个 体 的 不 同 , 更 是 将 学 生 置 于课 堂 之 外 总 教学过程 中以学生作为教育 与教 学过 程的主要出发点 。 深入 来说 , 体来说 ,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技 能的培养 , 更要将人 文关怀贯 就是 以学生为主体 , 充分发挥学生 的潜质 , 让学生在整个 的教 育与 彻 到高校体育 教学 过程 中,这样才能有利 于培养综合 素质极高的 教学课堂 中 自由发展 , 充分展现 自身 的潜 能。 “ 以人 为本 ” 的教 育理 体育人才 。 此外 , 很 多高校体育老师在教学 过程 中不 能很好的照顾 念也符合 当今社会 主义 和谐 发展观 , 实现学生 与教 师 , 学生 与课 堂 到每个学 生 , 导致身体素质 以及 心理 差异的学生 , 接受相同的体育 的和谐发展 , 最终发展到整个社会关 系的和谐 。 学生作为整个教 育 教学 , 最终不利于整体教育教学 过程 的开展 , 严 重阻碍 了整体高校 过程 中的主体 , 其是整个 教育 、 教学 的基点 , 只要实现 了学生 自身 体育教学 的发 展。 总体来说 , 高校体育教学 要逐步推进人文教育部 的良好发展 , 才能实现教育 、 教学 的最终 目标。 2 、 现 阶段 高校体 育教学 中存在 的各种 问题
体育事业 的未来发展显然是一个严重 的阻碍 。
2 . 2 、 教 学 内容 陈 旧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https://img.taocdn.com/s3/m/879497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4.png)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倡导。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发展全面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则是确保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树立和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高校体育教学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健全的教育环境。
高校体育教学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倡导尊重个性,平等对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在实践中,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养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生活水平。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和自身素质。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健康习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综合素养。
高校体育教学的树立与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家强盛富强的需要。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https://img.taocdn.com/s3/m/d4dfc7a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1.png)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践,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策略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进行分析和阐述,以及加强学生体育技能与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度等方面的探讨,总结出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强调高校体育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综合性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体育教学、全面发展、身心素质、体育技能、体育兴趣、参与度、积极作用、未来发展、原则。
1. 引言1.1 介绍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通过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来实现教育目标。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此更能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1.2 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
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则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探讨其实施策略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旨在引导高校体育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加深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认识,拓展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思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和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本文将为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向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践探析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践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0b82054693daef5ff73d92.png)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31.137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践探析①韦淼(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摘 要:在高校教学当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
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高效的教育质量,就是要从教育目标、教育方向和教育政策等方面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当中得到更好的深入,从真正意义上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教育 实践探析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a)-0137-02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是时代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
“以人为本”的提出,标志着人类社会在观念上的一大进步,成为了推动目前社会的巨大动力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高教育也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大的关注和更大的关爱,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体系。
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贯彻到实践当中,以此来激发和保持学生在学习体育时的兴趣,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这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主要方向。
1 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在这样环境里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成长和锻炼,“以人为本”可以创造一个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的主动性会得到很大的加强,并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更大的乐趣,并且在“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带动下,学生的优点也会得到不断的体现。
教师在这个环节里面一定要多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对学习的兴趣。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ef28d1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c.png)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摘要】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凸显。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及特点,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接着提出了“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改革策略和实施路径。
最后探讨了该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改革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更好地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以人为本、改革、意义、现状分析、内涵、特点、必要性、策略、实施路径、启示、发展方向、重要性1. 引言1.1 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高校体育教学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体能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勇敢拼搏,这些能力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通过体育锻炼,学生可以释放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体育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信心,让他们具备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心态。
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习惯的重要手段。
我们有必要重视高校体育教学,不断完善改进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2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以人为本”理念是一种重视个体需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关注个体感受的教育理念,将人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倡导“以人为本”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理念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https://img.taocdn.com/s3/m/2dae9b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5.png)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
人是一切活动的中心,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也应该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发
展和需求,为其提供全面而科学的体育教学。
本文将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的树立与践行。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为宗旨。
高
校体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科学的体育训练和教学,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
全面提升。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
趣和特长,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服务。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
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促进学生的思维、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人格。
为了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高校体育教学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
一方面,高校体育
教学要创新教学方式,引入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体育教学要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不
再单纯以成绩为导向,而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
的评价。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64eb1b052d380eb62946dc2.png)
22《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09月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各领域中均有所体现。
此理念的提出与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已然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此为前提,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其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此种方式可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逐渐成为相关院校体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将学生作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性。
既符合现代化教育的一般性规律,又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1]。
在该理念下,需要相关人员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将体育教学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建立联系,切实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从学生个人发展的层面上来看,贯彻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学生潜能。
在注重学生自身选择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需求,帮助学生形成自强、自尊等意识,培养其对体育的兴趣。
早在2005年,我国教育部门便颁发了相关规定。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意见》中曾明确指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所开展的体育工作仍相对薄弱,各相关院校务必深刻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教学工作质量。
而在2007年间,国务院又再次发布相关规定,指出各院校应严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提高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视。
在培养学生品德、增进其知识储备能力的同时,锻炼其身体各方面素质,全方位提升其体育技能,使其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学会尊重学生人格与个性,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并为其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在保证融洽、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重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同时,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达到锻炼身体、愉悦心理的目的。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体育教育的价值,强调“人”的发展。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https://img.taocdn.com/s3/m/bcdb58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5.png)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对于身体健康和体育运动的重视也日益增强。
高校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体育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以人为本理念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树立与践行显得尤为重要。
1. 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强调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注重在发展中培养人。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和体育特长等,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擅长之处。
2. 关注学生需求提升教学效果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人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强调体育运动对于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短期体育健康和运动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使其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维护健康的生活方式。
1.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2.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课程选择,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新颖有趣的体育项目和运动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兴趣。
3. 强化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体育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其运动技能和体魄素质。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
4. 倡导平等、尊重的体育教学氛围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倡导平等、尊重的体育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平等互信的教学关系,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7c6b31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8.png)
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以人为本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一、课程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课程目标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
首先,体育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锻炼身体的机会,提高身体素质。
其次,应该注重学生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出色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此外,课程还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良好的健康习惯,懂得如何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二、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首先,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表现。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此促进互动和合作。
最后,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需求,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教材的选择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首先,教材应该和课程目标相匹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教材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使他们感到舒适和自信。
最后,教材应该适应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知识储备,让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课程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现和发掘学生的潜力。
首先,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以正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表现。
其次,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自我评价、互评和反思,促进他们的自我管理和提高。
最后,评价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在体育领域内发挥最大的潜力。
总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体现人性化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教师作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角色,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注重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考虑,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积极、有益的学习环境。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d99275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d.png)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通过分析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并总结了实施人本理念的具体措施。
评价了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效果,认为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提倡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观点,强调了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高校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思考,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人本理念、问题、方向、措施、效果、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注重竞技成绩而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等。
急需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体制机制的完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本理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人本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即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人本理念,将有助于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成长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探讨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2. 总结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揭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3. 提出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探讨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潜力。
“以人为本”教育观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以人为本”教育观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0b0ea3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9.png)
大众体育2021年4月SPORT LEISURE MASS SPORTS5体育文化回顾我们自己的传统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重拾教育的人性化,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流之一。
特别是从1993年我国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正逐渐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流。
以主观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改革实验正在不同地区得到不同的实施方法,例如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创新教育,和谐教育,激励教育等。
回观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不难发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正对我国教育的改革趋势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
1 我国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观1.1 人们的价值观回归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观人们逐渐注意到过去传统教育强调的教学重点有些已经违反了教育的本质属性。
从教育的根本属性来说,教育的本质这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人是教育的起点和最终目的地。
随着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渐渐失去了其最基本的特征,要想科学的发展教育事业,那么“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是改善我国现状的必经之路。
以人为根本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精神,最终使教育的社会价值得到完美表达。
“以人为本”基于对我国教育事业价值的重新审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坚持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决策,“坚持祖国统一,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为国家及人民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是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政策之一,实现学生独立人格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目标。
1.2 从教育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有时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精神,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使自己的独立人格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2 新时代大学体育现状分析2.1 大学体育正朝着正向的方向发展随着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不断完善发展的大学体育教育逐渐成为影响学生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
“以人为本”在体育教育实习中的实践体验与思考
![“以人为本”在体育教育实习中的实践体验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53080e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b.png)
“以人为本”在体育教育实习中的实践体验与思考注:由于本系统为2021年发布,因此会按照2021年时的情境展开思考和实践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体育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体育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我进行体育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负责的是小学生的体育课程。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放在首位,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授课计划。
举例来说,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多数的体育需求是通过游戏来锻炼身体,因此我会结合课程内容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他们在愉悦的游戏中完成身体的锻炼。
除此之外,我还会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适当的激励他们,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体育教育中来。
在我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而不是被忽略的存在。
他们的身体、情感及认知能力皆被视为重要因素来考虑课程设计。
在教学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
一方面,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真正关心并主动了解学生,制定了适合学生的课程计划之后,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更加认真、积极地投入其中。
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
不同于机械化的教育方式,以人为本的理念理解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
例如,在我的授课中,我注重让学生品尝因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让他们逐渐建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将来遇到问题时,沉着镇定地面对解决之。
除了在授课上,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教会了自己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体育教育。
我逐渐意识到,体育教育是与学生个体发展、社会进步等密切相关的。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也要明确对于体育的目的。
除了锻炼身体,我们更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以人为本的教育,将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为社会不断输送更多有价值的资源。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36e9b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6.png)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在引言中,背景介绍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必要性。
在分别阐述了构建人本理念体育教学模式、重视个体差异、提倡多元评价体系、加强师生互动和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等五个方面的具体思考和建议。
结论部分强调了人本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并指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知,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向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人本理念、个性化教学、多元评价体系、师生互动、和谐教学氛围、体育课程改革、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健康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使命。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注重功利性、忽视个体差异和缺乏灵活性等。
有必要进行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更适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教学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反思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教学效果,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1.2 问题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技术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甚至对体育产生厌恶情绪;现行的评价体系主要以成绩和表现为重,忽略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缺乏全面而准确的评价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学生在体育课上缺乏积极参与和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频繁也影响了教学效果;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力度不够,缺乏创新和前瞻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和发展方向。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doc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doc](https://img.taocdn.com/s3/m/30e34e0aeff9aef8941e06e5.png)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者:董必凯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1期[摘要]本文运用了文献法、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围绕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分析了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建议,旨在为创建具有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改革[作者简介]董必凯(1973- ),男,广西天等人,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训练。
(广西崇左532400)[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117-01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必将对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校体育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一个国家的兴盛与综合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向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一样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
高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主要通过教育教学来充分体现。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创造条件,为社会培养新型的体育人才,是每个体育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涵义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同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指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位”,这就意味着发展要以人为中心,要弘扬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的重大成就,是社会发展观演化的新阶段,体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相一致。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分析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f60d6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e.png)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分析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成为了高效公共体与改革的基本概念。
它引领着高校公共体与向着新的方向发展。
帮助师生之间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并且确立了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文详细分析了“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标签:“人本主义”;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引言:体育教育是高校众多科目中极其重要的一门科目。
通过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使学生的心理也得到发展,为高校塑造综合性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高校公共体育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该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出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高质量课程,使学生向着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一、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现状(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本缺失现如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太过于看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心理素质,导致部门学生有才而无德,无法利用自身的才能为社会做出有用的贡献。
而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受到社会适应论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受到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的个性无法得到发挥,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逐渐被磨灭,专业素质与人文修养发展失衡,出现理论知识丰富、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极差的情况,严重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僵化改革前的高校公共体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不懂得灵活变通。
其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欧式的影响,思想固化。
因此,改革前的体育课程通常都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则丧失了原本的地位,一切行动听教师指挥,一言堂模式也就此形成。
而且课堂教学内容也相对固定,学生每天做同样的练习。
久而久之,学生将会丧失对于体育课堂的兴趣,甚至会出现厌学情绪,出现逃课等恶劣行为。
第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以及教师的关注点都是升学率,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学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析文章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出发,在深刻理解其内涵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客、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贯彻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文章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标签:以人为本;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以人为本”将成为世界的主题,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聚焦点。
回顾20世纪高校教育体制的特征,它主要是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着力培养在机械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现代生产流水线上能够合格的劳动者。
它强调教育的统一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这种现代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虽然说普遍提高了人类文明的水准,为工业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但是却使人越来越多地远离自由,丧失个性。
为追寻失落的“自由”与“个性”,21世纪的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方面的综合提高,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归宿,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大体育教学改革,显然已成为不容忽视且亟须解决的课题。
1.“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
简而言之,就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注重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和谐统一,是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和人的社会性发展理论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不是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学生与课程之间、技能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取其侧重,而是以学科、学生和社会为基石,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为重心来组织教学。
引申到体育教学中可具体理解为:以实现学生终身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目标。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强调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和成功体验,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和情感交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它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进步。
2.“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探析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的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己不适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
因此,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改革,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各环节积极贯彻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课堂教学的根本方向。
能否为学生确定一个长期有效、适宜可行的目标,至关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效与质量。
(1)教学目标多层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由于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容易导致不同水平的学生同时接受同一水平的体育教育,使教学目标失去应有的导向与激励作用。
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下,教学目标应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一个上下浮动的区域。
根据教材的性质、技术的难易系数及对体能的要求等,首先对目标进行分类,如分为知识、技能、体能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层,如“知识”可分为认知、理解、应用、创新,或是低、较低、较高等目标。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效价与期望值自主选择相应的目标层次,因材施教,量力而行,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追求和实现适合于自己的目标,体验成功的乐趣。
(2)教学目标全面性。
以往的体育教学突出强调技能目标,轻视甚至忽视了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
在体育教学目标以“育体”为中心全面转变成“育人”为宗旨的情况下,现代体育课程更加重视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
认知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认知的深度以及知识的拓展都要有相应的标准和范围。
情意目标不能仅仅作为达成其他目标的辅助手段,而是要着重体现学生的精神、意志等心理品质。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促使学生的情感、人格、社会性等都得到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2.2教学内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考虑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一系列技能教材,应建构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发展个性,培养体育能力为主的新内容体系,旨在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及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自觉运用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主动参与课外锻炼和全民健身,从而终身锻炼、终身受益。
(1)多样性与可接受性。
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应根据社会的需要与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体育基础、教学条件等,制定偏重于非竞技运动项目,注重健身,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等方而的教学内容。
从深度上讲,教学内容要具有极强的可接受性,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广度和深度要有一个比较恰当的比例。
总之,教学内容要全面、多样,应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全民性、实用性和主动性的特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满足个体与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体育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
体育教学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容量,包括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美学、健康教育学等。
由于大学生需求的变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健美体育与娱乐体育的教学,并与健康体育一起,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二大支柱。
与此同时,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高校体育还应加强健身方法的传授,例如:一些科学健身小常识、健身处方、瘦身处方、急救与自救等,为大学生科学健身、自觉运动提供坚实的方法论指南。
(3)突出“选择”特色。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有更多的项目给学生选择,如按功能分类:球类、体能类、格斗类、艺术类、娱乐类、体闲类、保健类、水上运动、户外运动等等。
各校可根据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有利于大学生选择自己相对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2.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根据学生、项目和锻炼目的的不同来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倡赏识教育、情感教育,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
高校体育教师应不断开拓思路,积极研究新型教学方法,如激励表扬法、情境法、探究尝试法、合作学习法等等,且应具有如下特点。
(1)内部激发性。
前苏联教育学家休金娜曾说“教学方法的教育学价值常常是由认识过程的隐蔽的、内部的方面决定的,而不取决于该过程的外部表现形式。
”因此,在创造型的体育教学中,注意控制学生的外部活动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内部活动,特别强调通过内部激发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情感投人来调控课堂教学气氛。
(2)灵活针对性。
体育教学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特点和针对性。
只有当这种方法的特点与师生的个性相融时,才能发挥出这种方法的优势。
如尝试法,就比较适合于有一定运动经验、善于动脑、勇于冒险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可以引导他通过实践与比较来自得自悟;再比如游戏法,就比较适合于生性活泼、开朗的教师,而那些内向、严肃、不苟言笑的教师就很难驾驭游戏法,也就起不到游戏法应有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创造型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提倡灵活针对性,体育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和自己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3)多边合作性。
传统的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的单向灌输法,教师以完成主观设计为目的,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客体。
而现代体育教学则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听讲、观察、练习的学习法,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索、互助与协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一种多边互动的合作学习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开发与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2.4体育学习评价在充分吸收和继承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由以分数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向以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综合考察为标准的评价方向跃进。
不再追求单一的技术技能量化,而是采用综合评价法,充分运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意识、动机、兴趣、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创新精神、实践组织能力以及课堂表现和健康状况等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结语“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已成为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念,高校体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体育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握体育教学目标,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科学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学习评价,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刘仁建,李培文.实施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学途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2]张剑.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主义发展步伐[J].体育科研,2005,(4).[3]时立新.树立“健康第一加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4]裴立新.“以人为本”——新世纪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5]刘智运.论以人为本的涵义及其在高教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1,(15).Implementing of “People-oriented”education notion i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LI PeiTIAN Jian-qiangJIA Zhen-ro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571158)Abstract: From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notion starting in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its meaning on the basis of “people-oriented” ed 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rom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within the customer,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were analyzed with a view to the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o provide a reference.Key words: people-oriented;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imp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