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分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有古诗的资料录像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预习题纲,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王昌龄 2、熟读古诗《出塞》,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 3、说说边塞诗的特点,通过想像,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二、展示成果,汇报交流(一)讲解诗题,简介作者①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戎守边疆。②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二)读古诗,有韵味①读正确、通顺。 A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B这首古诗有好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字音吗?你能结合注释,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吗?②读出古诗的韵律。(七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四后三)板书;有韵味(三)知作者,解诗题作者资料: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特别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歌体裁的最高水平。汇报诗意,教师相机指导。诗的第一句,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对就存在着的明月边关的景象:注意诗中的“关”,此处指边关。首句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解作“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不要讲成“秦月照汉关”。这句诗的意思是: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第二句是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第三、四句:但使:要是。飞将:汉代飞将军李广。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戎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教师导言: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出塞》被称为有名的边塞七绝,历来评价很

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三、细品诗文,品读悟情 a秦时明月汉时关教师补充资料:出示: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汉(公

元前206――公元23年)作者的朝代――唐朝(618――907)作者

王维(698――756),请你根据这组数字,估算一下边关受匈奴外敌

的侵扰有多少年?你感受到什么? b万里长征人未还引导学生想像: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引导学生体会:匈奴人不断烧杀抢掠的马蹄与战马的嘶鸣声、百姓痛苦的呻吟声、戍边战士们的怒吼、两军交战武器碰撞的声音、诗人对边关战士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同情之声。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

马度阴山导: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你还听到什么?希望有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

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导;你体会出作者抒发的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这两句诗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四、总结全文,课内反馈 1,背诵古诗。2,理解诗意并会默写古诗五、板书设计: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第二课时

一、出示预习题纲,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林升、陆游

2、熟读古诗《题临安邸》《示儿》,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

3、通

过想像,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二、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1.自由读两

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

的地方。①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

教师随机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

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不同:①一个写的是南宋的权贵,一个是北宋遗民――诗人②一个借写景来表达情感,一个直接诉说自

己的心事。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示儿》①过渡:边塞自古多战事。宋朝,匈奴人终于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北方大片土地

沦陷,谁了解这段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北宋遗民在做什么?②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说说诗的大意。想像:满头白发的诗人在重病中,费力地爬起来,想着不能亲眼看到满怀悲愤,用颤抖的双手写下这首诗。诗人重病在床,临终前费力地说出这首诗,作为遗嘱,说完就带着遗憾死去,但死不瞑目。看到、听到这,你会怎么读?导: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近二万四千个日日夜夜呀!重点体会;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人就是这样,在眼泪中,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一直到死,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板书:死不瞑目盼统一)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你又怎么读这首诗? 2.学习《题临安邸》①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像: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引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后两句。②体会“直把杭州作汴州” 插入资料:《清明上河图》。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你们看,这里的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繁荣盛世毁于金人肆意践踏的铁蹄。③朗读古诗四、体会情感,课内反馈 1.有感情读两首古诗。 2,理解诗意并会默写古诗五、板书设计

示儿题林安邸忧国

忧民北宋遗民南宋权贵

死不瞑目盼统一醉生梦死丢江山教学反思:教学《出塞》时我充分地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揣摩图画中人物的行为、心理、精神。此举较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诗的大意,为积累、吟诵做好了铺垫。教学《题临安邸》我启发引导学生透过“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悟出了诗人的强烈讽刺。《示儿》此诗教学我感觉最成功,只是我自己体验顿悟的多了些,如果时间允许我会给同学们表演的空间,为此感到可惜,今后应当引起教学设计上的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