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预习能力方法指导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策略

一、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针对四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提高其预习能力的策略,其中首先要做的是强化学生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意识,使他们认知到预习的意义,体味预习的兴趣。于是,在三月份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确立了这样的主题:强化意识,学会方法。指导学生预习,必须要按照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逐步进深。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刚开始可安排在课内进行。

二、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间

学生的接受、理解力和学习基础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独提出预习要求,而在上课时,要注意与他们预习情况相结合,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能表达预习的一点所得,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对于他们不会的地方,提醒他们注意听老师和其他同学。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提出一些较高的、力所能及的预习要求。

三、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可以通过上几节专门的预习指导课和制定预习提纲,引导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预习,掌握预习方法再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预习,总结预习方法等。

1、介绍预习方法

(1)默看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2)查问

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3)朗读

就是朗读课文。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

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一默看”时深刻。

(4)摘抄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5)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最好书面写下来.

综上所述,读(看)课文、自学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研究课文的结构特点、摘录好词佳句,提出疑难问题,是预习的主要任务,而“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便是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步骤。

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预习作业。

(1)常规预习作业实施方法

(a)、通读课文。预习应当以读为核心,读是真正的预习,是搜索疑难、回答问题的前奏。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注意随手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而后整体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b)、自学生字词。一般包括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或查字典初步理解字词意思和识记字形三方面的要求。

(c)带着问题读书,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d)、画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以引导学生画下来反复朗读、品味。比如《庐山的云雾》一文,第二、三两段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文笔优美,比喻形象,动静结合。预习时,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庐山云雾的神奇秀丽,直至成诵。

(e)、搜集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此项作业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对于作者和他的文章有更深入地认识。

(f)、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充分寻找有疑惑的地方,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处质疑,从关键处质疑,从插图中质疑,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处质疑(2)自主选择作业实施方法

(a)、批注:围绕佳词佳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一写简单的体会。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的佳词佳句,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力。

(b)、朗读:用喜欢的方式朗读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练习高声朗读,或读给父母、同学听,或录制成磁带)。

(c)、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就每一篇课文而言,在许多知识点的学习上学生都必须补充阅读相关的资料,而实践也证明学生对课外资料的补充介绍非常感兴趣,学生自主地查阅到的信息更有价值。

(d)、学做读书笔记:教师可指导有能力的学生在读后做一个简单的读书笔记,内容包括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好词佳句,读后心得。

对于常规预习作业我们要求人人必须认真完成(当然,教师可根据不同课文的具体要求有选择地布置常规预习作业,并不是每项每课都需完成),自主选择的作业可根据学生的个人实际来作决定。实际上,自主性选择作业不仅仅局限于授课前,而且贯穿于整篇课文的教学之中。

五、丰富学生预习的方式

在安排学生做预习时,我们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喜欢尝试一些有变化的事情,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我们要丰富预习的方式,使学生乐于来做预习这件事,并从中获得收获。预习除了可以采用预习卡的形式外,还可采用办手抄报,写资料卡,讲故事等形式。

(1)、预习卡形式。

预习卡形式指向性强,要求明确、具体,学生易于掌握。对学生初知文本内容,解决生字新词方面,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思考方面作用很大,是一种可以经常采用的形式。

(2)、办手抄报形式

有时,根据文本的特点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采用办手抄报的形式进行预习。手抄报的特点是,学生可以有采集不同知识的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安排布置版面。这样的预习形式充分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审美观。学生的自由天性得以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