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空气的力量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8.3《空气的力量》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8.3《空气的力量》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8.3《空气的力量》教案在设计这节《空气的力量》的物理课程时,我的意图在于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并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掌握测量空气压强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空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实践活动。

而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空气压强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会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气球、水杯等,以及一些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入空气的力量概念。

然后,我会讲解并演示如何测量空气压强,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加深他们对空气压强的理解。

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吹气球、吹纸片等,让学生们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完成一些任务。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会重点讲解如何测量空气压强,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空气的力量完成实践活动。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们谈谈他们对空气的力量的理解,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

同时,我也会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并掌握空气的力量,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空气的力量》这节物理课程时,我注意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如何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并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空气压强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

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空气压强的概念,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对于第一个重点关注的细节,我选择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空气的力量概念。

我会准备一些气球,让孩子们亲自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8.3空气的力量 完整版课件PPT

8.3空气的力量 完整版课件PPT

二、大气压的测量
托里拆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验:
1644年,伽利略的学 生意大利科学家托里 拆利及其同伴通过实 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 压强的大小。
托里拆利实验:
用水银将一端开口的玻 璃管灌满。
760mm
用水银将一端开口的玻 璃管灌满,然后用手睹 住,倒放入水银槽中,
会发现管中的水银下降, 但下降到一定的高度就 不再下降了。
(练P126) 5.生活中常见的“吸盘式”挂衣钩,如图8-32所示, 把挂衣钩的皮碗紧贴在平整、清洁的墙上,皮碗内的大部分 空气被挤压出来,使密封于皮碗内的空气的压强变 小 ,且
小 于皮碗外面的大气压,大气压就将 皮碗紧压在墙上,使皮碗与墙之间能产 生较大的 摩擦力 ,足以平衡衣服或书 包的重力,使它们挂在上面而不至下滑。
(练P126)2.如图8-30所示,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 是( D )。
(练P127)1.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大气压的是( D )。 A.用吸管吸饮料 B.用抽水机抽水 C.用胶头滴管吸取化学试剂 D.将注射器针管中的药液注入人体内
(练P126) 4.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当球内的空气抽出以后, 由于球里 没有空气 ,球外的 大气压 就把两个半球 紧紧地压在一起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大气压的存在 。
(练P127) 7.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在西部高原的人们烹饪食 物往往采用炒、烤等方式制作,较少用煮的方式。这是由于高 原地区的大气压较 小 ,水的沸点较 低 的缘故。
800hPa
4km
2km
1013hPa
海平面
两个关系:
高度增大,气压减小
大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高度减小,气压增大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8.3空气的力量

8.3空气的力量

猜一猜、做一做、说一说 3.将大试管盛满水,将一个稍细的试管插入 其中,小心地倒置过来管口朝下,将会看 到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做一做、看一看)
答:看到水流出,小试管向上运动。当管内 水流出后,管内气压减小,管外大气压将 小试管压入大试管中。
巩固练习
你知道其中的原理吗?
1.喝饮料
第八章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大气压强
课堂演示
广口瓶底铺一层沙子,点燃的酒精棉球 放入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 请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现象:先看到 火焰熄灭,后 来鸡蛋慢慢被 吞入瓶中鸡蛋 为什么能被吞 入瓶子中?学 习了本课的知 识,就会得到 满意的答案
提出问题: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吗? 实验方案 冷水浇烧过的铁皮罐
答:当瓶内火焰熄灭后温度降低,瓶内气压 减小,瓶外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中。
猜一猜、做一做、说一说 2. 盛满水的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封严, 小心地将杯口朝下,将会看到什么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做一做、 看一看)
答:将看到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不会洒出来。 这是因为空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并且 大于瓶内水的压力。
= 4500000牛。
由于房顶上、下表面都受到相等的大 气压力的作用,上、下的压力互相平 衡,所以不会把房顶压塌。
学习内容小结
1.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 称大气压或气压 2.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0mm的水银产生的压强 。 标准大气压=1.01×105Pa粗略运算时可取1×105Pa
2.吸盘挂衣钩
巩固练习
3、用自来水钢笔吸墨水时,只要把弹簧片按几下松开, 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因为( ) C

8.3空气的力量

8.3空气的力量

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
早在1654年,德国马德 堡市市长奥托· 格里克就在马 德堡市公开表演一个著名实 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他 把两个直径为30cm铜质空心 半球紧紧地扣在一起,用抽 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 用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 半球,结果费了很大的劲才 把它们拉开。
实验说明了什么?

大气压的表示 1)、通常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高的 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atm) 1标准大气压 = 760毫米汞柱 ﹑ 5 =1.013 × 10 Pa=1013hPa 2 )、大气压的单位: 国际单位:Pa 常用单位:mmHg、atm 、hPa
五、大气压的变化
五、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水银
1.013×105Pa的压强相当于在每平方 米的面积上有200个质量50kg中学生的压力 作用
由P
F S
得 P 0 水 gh 1 . 013 10 Pa 1 . 0 10
3 5
h
P0 水g

Kg m
3
10 . 3 m Kg
9 .8 N
h=?
四、测量大气压的仪器
大家动手算一算:
教室长10米,宽8米,高3米,空气 的密度为1.29kg/m3 , 请计算一间教室 空气的质量为多少?
一、大气压强及其产生的原因
1、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 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与液体相同 1)、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 2)、空气具有流动性
第八章 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为什么针筒滑塞拿出来不可以吸东西, 在针筒里可以吸出药水?

8 .3空气的力量

8 .3空气的力量

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吸果汁
针筒吸药水
茶壶的盖上留一 小孔,在大气压 的作用下,水倒 了出来
如果将孔堵上发现 壶里的水不会倒出
鸡蛋为什么能被吞入瓶子中?
答:当瓶内火焰熄灭后温度降 低,瓶内气压减小,瓶外大气 压将鸡蛋压入瓶中。
挤钢笔胶管吸墨水
原理: 外力挤压笔内橡胶管后将 笔尖浸入墨水,然后撤去外力(由于 橡胶管本身具有保持其原有形状的 特性)橡胶管内的体积增大,管内 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墨水被大 气压压进钢笔胶管。
托里拆利是怎么做的实验?
气压计
二:托里拆力实验 1 管内的水银为什么没有全部落到水银槽中,
是谁支撑了水银柱?
外界的大气压
2 水银柱没有保持住1m, 而是下降了一段, 说明了什么?上方空间形成了什么?
大气压支撑不了1m高的汞柱
76cm
3 大气压产生的压强与76cm水银柱
大 气
产生的压强大小有什么关系?
6km 4km
800hPa
说说大气压 的变化规律
2km
1013hPa
海平面
要 可 到想是山证地上明面去水上做银的实柱大验是气,大压气是压不支 变 撑 的 气的,压,哪随就里高需的度要大的观气增测压加大会而气与减压地小变 面 。 化 不时同水呢银?柱是否随之变化!
帕斯卡பைடு நூலகம்
76cm






水银
1.气压与高度的变化:
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 在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 少。 ——打一自然物
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 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打一自然物
8.3 空气的“力量”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 空气的“力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寓教于乐是我设计每一堂课程的核心理念。

在设计“空气的‘力量’”这一课程时,我采用了实验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中,感受空气的力量,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理解空气也是一种力量。

同时,通过课程的开展,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空气,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3.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空气也是一种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吸管、塑料瓶、胶带、尺子。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塑料瓶、一支吸管、一个气球。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拿出一个气球,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气球为什么会飘起来吗?”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我引导他们思考空气的作用。

2. 实验一:我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塑料瓶、一支吸管和一个气球,让他们用吸管把气球吹起来,然后把气球放在塑料瓶口,用塑料瓶罩住气球。

孩子们发现,即使他们把塑料瓶拿开,气球也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空气的压力。

3. 实验二:我让孩子们用吸管把气球吹起来,然后用尺子轻轻压住气球,孩子们发现,即使他们用很大的力气吹气球,只要尺子在,气球就不会胀大。

这是因为空气的压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空气也是一种力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空气力量现象,并用图片或者文字记录下来,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通过这个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力量,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我会耐心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理解空气的力量。

8.3 空气的“力量”

8.3 空气的“力量”

水中的鱼
大气中的人
是 真 是 假 ?
硬纸片 不会掉下来
喝不到 瓶里的饮料
管中的水柱 不会下降
真的
真的
真的
千疮百孔的瓶子 也能装水
真的
是什么魔法,给了小 纸片巨大的力量,使 一张小小的纸片托住 了满满一杯水?
为什么,在吸果汁的时候 盒子会变扁,是什么力量 使盒子变扁?
1.空气对纸片有一个向上的压力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意大利 托里拆利)
真空
分析:
玻璃管内汞柱上方是真空,而管 外汞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 强支持着管内760毫米高的汞柱,
汞 柱 760毫米
也就是说此时大气压强跟760毫米 高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计算:
P=gh = 13.6 × 10 3㎏/m3 × 9.8 N/㎏× 0.76m = 1.013× 10 5 Pa
活动一 活动一
1640年,在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城,塔斯坎 宁大公爵在家里的花园中修建了一座十分精美的 喷水池,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水源供给,就在园中 挖了一口井,井口离地面足有十多米,并且装上 了强有力的抽水机。大公爵和设计师想,在晨曦 中喷泉与园内景色相映一定美极了。工程完成后, 大公爵选择了吉日邀请了亲朋好友,正式揭幕喷 泉。可是十分扫兴,尽管抽水机不停地工作,喷 水池却喷不出一滴水来。在实际上,在当时的生 产实践中,这类问题不止出现一次。矿工们早就 发现无论费多大的努力都不可能把矿井里的水吸 到离地面10米以上的地方。喷水池风波虽然结束 了,但问题却留给了科学家。
生活中大气压的现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 茶壶盖上有小孔、吸盘挂衣钩、抽水机等。
吸盘 是如何工作的?
饮料是怎样进入 中的?
• 有一种用塑料或橡皮制造的挂衣钩,中间是一 个空的“皮碗”,可以把它按在光滑的墙或玻 璃上,在钩上再挂上几件衣服也不会掉下来, 这是因为 (D ) • A.墙对它有吸力 • B.玻璃对它有吸力 • C.衣钉对墙或玻璃有附着力 • D.大气压的作用

8.3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这次“空气的‘力量’”教学活动时,我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力量。

一、设计意图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力量。

设计方式采用了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袋、杯子、纸巾、吹风机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塑料袋和一张纸巾。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孩子们对空气的思考:“什么东西,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却能让我们呼吸?”在孩子们回答后,我顺势引入本次活动。

2. 实验一:气球的力量。

我将气球放在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观察气球的形状,然后用吹风机吹气球,让孩子们感受空气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们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并让他们亲身体验吹气球的乐趣。

3. 实验二:塑料袋的力量。

我会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塑料袋,让他们用手握住塑料袋,然后用力吹气,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了解空气的力量。

4. 实验三:纸巾的力量。

我会给每个孩子发一张纸巾,让他们将纸巾放在嘴边,用力吹气,观察纸巾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感受空气的力量。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和参与程度,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八章:8.3空气的”力量“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八章:8.3空气的”力量“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八章:8.3空气的”力量“ 教案在设计这个教学方案时,我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空气的力量,以及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我打算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发现空气的力量。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力量。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力量。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瓶、水、针筒、胶带、尺子。

学具:记录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空气的力量。

我会拿一个气球,然后用针筒抽取一部分空气,气球会因为空气的减少而缩小。

我会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学生会回答,因为空气被抽走了。

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空气是有力量的,它可以让气球膨胀,也可以让气球缩小。

2. 活动一:我会给学生每人一个塑料瓶,让他们用手挤压塑料瓶,他们会发现,塑料瓶因为空气的压缩而变小。

我会让学生记录下这个现象,并让他们思考,这是什么力量导致的?学生会回答,是空气的力量。

3. 活动二:我会让学生用针筒抽取塑料瓶内的空气,他们会发现,塑料瓶因为空气的减少而变瘪。

我会让学生记录下这个现象,并让他们思考,这是什么力量导致的?学生会回答,是空气的力量。

4. 活动三:我会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塑料瓶的体积,然后用针筒抽取塑料瓶内的空气,再次测量塑料瓶的体积。

学生会发现,塑料瓶的体积因为空气的减少而变小。

我会让学生记录下这个现象,并让他们思考,这是什么力量导致的?学生会回答,是空气的力量。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空气的力量。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力量。

在课后,我会让学生写一篇反思,让他们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的学习体会。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想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物理现象,理解空气的力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压力和流动,感受空气的力量。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将其定位于学生能够理解空气压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将其定位于学生能够理解空气压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力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利用空气的力量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空气的力量的知识。

这节课,我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理解到,物理知识并不是抽象的,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我选择了气球、塑料瓶、水等简单的实验器材,这些器材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空气的力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如何产生的。

这个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通过这个细节,学生能够理解空气压力的产生和作用,从而更好地感受空气的力量。

另一个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这个环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才能更好地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3 空气的“力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3 空气的“力量”

C.充满水
D.无法判断
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压强增大,沸点升高 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大气压的测量工具
金属盒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
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D ) 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壶里的水不容易倒出 B.用吸管可是把杯中的果汁吸到口中 C.托里拆利实验 D.船闸
2.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主要原因是( B ) A.高空温度低,像皮膜的耐压能力减弱 B.高空中大气压变小,球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大得多, 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较大,将气球压破 D.高空温度低球内气压增大,将球胀破
思考: 为什么不用水做托里拆利实验?
P0=ρ水银gh1 P0=ρ水gh2 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托 起10米多高的水柱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说说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珠穆朗玛峰
320hPa
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的值越小.
470hPa
8.8848km 6km
620hPa 4km
800hPa
1013hPa 2km
海平面
空气的“力量”
课堂演示实验: 生活中的神奇现象——瓶吞气球: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什么: (1)大气压强的存在. (2)大气压强是非常大.
学生活动1: 学生利用给出的器材,分组验证以下说法的真假.
硬纸片不 会掉下来
管中的水柱 倒过来后小 不会下降 试管不掉下来
(2)水银柱的高度与 管的粗细、 倾斜角度、 管的长度、 提起还是下压
无关
实验结论: 大气压强等于760m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
760mmHg产生的压强: P0=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人们通常把760m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叫1个标 准大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8.3《空气的“力量”》ppt课件

8.3《空气的“力量”》ppt课件
大气压随天气变化规律是:冬 高夏低,晴高阴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问题10: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是什么?
液面上的气压越大,液体的 沸点越高;反之,气压越低,液 体的沸点越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三、应用:信息窗 问题11:航天员在太空为什么必 须穿航天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阅读:人体内的 “马德堡半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问题6:马德堡半球说明了什么? 问题7:怎样才能测量大气 压强的大小呢?
一分耕耘证明:
大气压值为760mm汞柱, 约为1.01X105pa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注意:
托里拆里实验中,管内上方一 定要是真空,水银的高度随外界大 气压变化而变化;和管的粗细、倾 斜角度、管的长度以及提起还是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作业
1、课本第164页,练习1、2、3。 2、预习第二节 大气压 的变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四、知识小结:
五、作业:1、P151:2 、3 2、本节学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复习 问题1:液体压强?产生 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密度和液体压 强的公式是什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二、新课:
问题3:什么是大气层?试计算充 满教室的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分 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问题4:演示冷水浇铁皮罐实验? 现象原理? 问题5:什么是大气压强?
A 向上喷出 B 稍微下降一些 C 降低到和管外水银面相平 D 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尝试 练 习
8、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然后用 手握住筒底向上提,在管口离开水面前,量筒 露出水面的部分(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8.3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8.3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8.3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空气的“力量”。

具体章节为8.3第三节,内容包括:1. 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2.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3. 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掌握气压的测量方法;2. 让学生理解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难点: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高度计、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海拔高度变化较大的地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在高山上气压低,而在平原上气压高?2. 知识点讲解:(1)气压的概念:介绍气压的定义,即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气体分子的撞击力。

(2)气压的测量:介绍气压计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讲解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即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如一个海拔高度变化较大的地区的气压变化情况。

4.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打气筒、吸管喝饮料等。

6. 实验环节:安排一个与气压有关的实验,如气压计的使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气压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气压的概念;2. 气压的测量方法;3.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4. 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请画出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图。

3. 请举例说明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 气压的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气体分子的撞击力。

测量方法:使用气压计。

2.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图: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8.3空气的“力量”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8.3空气的“力量”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教学目标1.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大气压存在的实例,能用大气压解释简单的现象核心素养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2.通过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降低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大气压的存在和测量实验探究活动,激励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饮料是怎么被吸上来的?分析:吸掉管内空气→内部气压降低→饮料被大气压“压”向嘴里是大气在“压”在生活中的种种与“吸”有关的现象.如吸饮料、吸墨水、吸药液、真空吸盘等例子,都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为人类服务的。

如何测量大气压的数值?二、新课讲解实验器材:水银,1米以上的长玻璃管,水银槽,一米的刻度尺实验步骤:(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出空气;(2)用另一只手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并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放开手指;(3)将管子竖直固定,当管内水银液面停止下降时,读出此时水银液柱与水槽中水平液面的竖直高度差。

下列情形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玻璃管倾斜玻璃管加粗管中混有空气倾斜粗细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管中混有空气,液面高度会下降。

大气压强跟高度的关系登山运动员,到了高山地区,由于大气压的明显减小,空气稀薄,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高度增加,人的感觉越明显。

可见,大气压随高度是可以变化的。

结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减小得并不均匀。

大气压强:1、定义: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2、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实验一:覆杯实验问题:将杯子竖直或倾斜放置时,纸(玻璃)片为没什么掉下来?论:空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马德堡半球实验(历史上第一次证明大气压存在)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托里拆利实验(历史上第一次测量大气压值)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随海拔变化: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液面上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反之,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8.3空气的“力量” 课件(共13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8.3空气的“力量” 课件(共13张PPT)

空气
PB
大气压强的数值 1标准大气压等于1.032×105帕斯卡
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饮料是被“压”上来的
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吸盘挂衣钩为什么会牢牢空气“住”?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空气
使为得什内么外茶气 压部壶自个相液上由小体同流要能,孔动开内够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寻找大气压在 生活中的应用,并能介绍为什么
谢谢
第八章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在重力作用下,空气是否会 和液体类似,产生压强呢?
纸片为什么不会掉落
P水 P
原来真的是空气托住纸片
酒精灯燃
烧使得内
部空气减 少
动手试试
注意安全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加热易拉罐
P外部 P内部 P外部
P外部
P内部
P外部
P外部=P内部
当易拉罐口打开,罐 内外空气相通,罐内 外所受的压力相同, 内外平衡,易拉罐安 然无恙。
P外部> P内部
加热时,罐内的空气被水 蒸气排出罐外,冷却时, 水蒸气液化成水,内部气 体减少,气压降低,在外 界大气压作用下,易拉罐 被压扁了
加入热水,使得 温度升高,部分 空气被排出
吸入冷水,内部 温度降低,水蒸 气变成水,气压 降低,在外部大 气压作用下,水 被“吸”进瓶内
真空
760mm PA

八年级物理全册8_3空气的“力量”教案2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8_3空气的“力量”教案2新版沪科版

8.3 空气的“力量”教学目标1、明白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

2、明白得大气压强产生的缘故,并能简单说明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明白大气压强的值最先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缘故。

难点:说明生活中大气压产生的现象。

实验器材演示用:杯、硬纸片、试管、水槽、马德堡半球实验仪学生用:每人两个挂东西的小吸盘教学方式讨论法、分析法、教学法、练习法、念书自学法等、教学进程一、温习提问、引入新课提问:1、固体压强计算公式?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做几个趣味大气压小实验,引发学生求知欲,以说明产生的缘故为切口引入新课。

二、投下学案、展现疑点教师投下学案,学生依据学案看书自学,自学完成后请同窗依照自己的明白得补充完整学案第一部份空白内容从而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而且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并出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试探:1、咱们生活在大气层的最底部,什么缘故空气会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而且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能说明讲义中所示的实验吗?试一试看。

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什么?你能计算出压在每一个半球上的大气压力吗?4、请回答图1所提出的问题。

那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图15、若是托拆利实验中,倒置在水银槽中的玻璃管倾斜,会显现什么情形?1标准大气压等于多少帕斯卡?若是托里拆利实验用水来完成的话,玻璃管至少需要多长?三、合作探讨、解决疑难(一)大气压强:1、请同窗们阅读讲义“马德堡半球实验”与同窗讨论,从中能取得的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专门大)。

2、教学地的周围让厚的空气层包围着,包围着的地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咱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有几百千米,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大部份气体散布在距离地球表面几十千米厚度的范围内。

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一样,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都有压强。

大气对当在它里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zwf8.3空气的力量祥解

zwf8.3空气的力量祥解

6、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请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换用内径较粗的玻璃管,测量结果偏小(×) (2)往汞槽里多加些汞,测量结果偏小(×) (3)把玻璃管向上提一些,测量结果偏小(×) (4)把玻璃管向下压一些,测量结果偏大(×) (5)把玻璃管倾斜些,测量结果偏大(×)
(6)玻璃管漏入少量空气,测量结果偏小(√)
已知:=1.29kg/m3 求:m=? 解:v=8m ×5m ×3m=120 m3
那量处空会么的在气有具空其的这有气中质么这会的量大么不物竟?大会体然质对产 生压强呢?
由 =m/v得 m = v
m =1.29 kg /m3 × 120 m3 =155 kg
为搞清楚这个问题呢,我们来看两个实验
760毫米
• 当往水银槽中倒
水银使水银槽中 的水银面上升, 可以看到玻璃管 中的水银面也跟 着上升,并且玻 璃管内外水银面 之差还是760mm.
760毫米
•当用手将玻璃
管向上提,时 玻璃管上移, 水银柱却还是 保持760mm,
760毫米
760毫米
• 当换用大的玻璃管做同一个实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
答:将看到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不会洒出 来。这是因为空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 并且大于瓶内水的压力。
猜一猜、做一做、说一说
3.将大试管盛满水,将一个稍细的试管插 入其中,小心地倒置过来管口朝下,将 会看到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什么?(做一做、看一看)
答:看到水流出,小试管向上运动。当管 内水流出后,管内气压减小,管外大气 压将小试管压入大试管中。
夏季
冬季
五、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什么叫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2、记住水的沸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 空气的“力量”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知道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学习要点
1.地球周围包裹着厚厚的大气层,大气层和液体一样也受到_____的作用,且具有_____性,所以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________,称为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

2.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

3.最早测量出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实验,测量出的大气压相当于_____mm 高汞柱产生的压强,人们通常把这个压强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其数值约为_______ Pa。

4.大气压与高度有一定的关系,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________。

5.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表面上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大气压强
1.知识回顾
(1)如右图所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强? (2)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 (3)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讨论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________所包围,即大气层,也有________性,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虽然我们平时感觉不到空气有质量,但实际上,1m3的空气有1.29kg的质量,试计算充满你教室的空气的质量 =_____kg。

那么大气对浸它里面的物体是否有压强呢?说说你的猜想,并举出一些你日常所见的现象来支持你的猜想。

3. 马德堡半球实验
德国马德堡市市长_____________做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这个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实验。

4.活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请你利用手边的器材:两个小皮碗、杯子、纸片和水,设计两个小实验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请试着做出解释。

我的实验:
我的解释:
5.结论
浸在大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产生的________称为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________作用,且具有_______性。

二、测量大气压
1.托里拆利实验
(1)取一根长约________、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将玻璃管________汞液。

(2)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堵住管口________在汞液槽中。

(3)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管内的汞液流出。

实验结果发现:玻璃管内汞柱下降一段就不再下降了,经测量,管内外汞柱面的高度差约________。

原来,玻璃管内汞液的上方为________,管外汞面上受到____________,大气的压强跟________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正好相等(如课本图8-37)。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________________实验,它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

2.气压计
现在,人们通常利用各种________测量大气压强。

如课本图8-39和图8-40所示,它们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气压计。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1.人们通常把_____mm高汞柱产生的压强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其数值约为______ Pa。

2.大气压与高度有一定的关系,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________。

3.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表面上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________。

供你自主研学
1.在物理学史上是哪位科学家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
A. 马德堡
B. 奥托·格里克
C. 托里拆利
D. 帕斯卡
2.如右图所示在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能上升到口中,这是由于:( )
A. 嘴的吸力的作用
B. 大气压的作用
C. 液体压强的作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医生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人体
B. 钢笔吸墨水
C. 人体进行呼吸
D. 茶壶盖上开有小孔
4.小强在用水银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数值时,不慎混入了少量的空气,则他测得的气压值比实际气压值要:( )
A. 相等
B. 偏大
C. 偏小
D. 无法判断
5.明明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出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74cm,而当时
实际的大气压是1atm,其原因可能是:( )
A. 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B. 玻璃管内进入了空气
C. 玻璃管太粗了
D. 玻璃管放倾斜了
6.想一想:
把装满水的量筒口朝下浸入水中,然后照图那样抓住筒底向上提. 请问:在筒口离开水面以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将是下列情形中的哪一种?为什么?
(1)空的;
(2)有水,但不满;
(3)充满水.
迷你实验室
(1)准备一只气球和一只空的饮料瓶,将气球塞进瓶内;(2)拉大气球的吹气口,反扣在瓶口上;(3)嘴对瓶口用力吹气,看看有什么结果。

这时你会看到,气球只不过大了一点,但却怎么也鼓不起来。

注意:不要选择太大的气球,气球的形状最好是细长的。

试一试,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