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湖湘文化产业背景下湖南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湖湘文化产业背景下湖南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要: 湖湘文化源远流 长, 湖 南文 化 产 业 蓬 勃 发展 , 湖 南体 育 文化 产 业 也倍 受人 们 关 注 。 促 进 湖 南体 育 文 化 产 业 的发
展 对 于 弘扬 湖 湘 文化 精 神 , 发 展 体 育 文 化 事 业 具 有 重要 意 义 。全 面推 进 湖 南体 育 文 化 产 业发 展 的 战略 措 施 : 牢 牢把 握 社 会 主
了经世 致用 、 敢 为人 先 、 心忧 天 下 、 推崇 变革 的湖湘 人 文精 神 。如今 , 这 种 精神 已深 深植 入 了 湖南人 的
心灵 深 处 , 形成 了鲜 明 的地 域文 化 特性 。依 托深 厚
远, 湖 南 健 身 体 育 的产 生 、 发展 , 学 校 体 育 的改 革 , 竞技 体 育 的兴 盛 , 体 育 产 业 的兴 起 与兴 旺等 。 都 离
第 3 4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月
云梦 学 刊
J o ur na l o f Yu nmen g
Hale Waihona Puke Vo 1 . 3 4. NO . 5
Se p . 2 01 3
湖湘文化产 业背景 下湖 南体 育文化产 业 发 展 的 战 略构 想
李佳 川 孙 洁
( 湖 南 理 工 学 院 体 育 学 院 ,湖 南 岳 阳 4 1 4 0 0 6 )
不开 湖南 文化 精 神 的推动 作用 。 湖 湘文 化产 业是 具有 特定 意 义 的产业 。 它 以社 会需 要 为 指 向 , 以湖 南 文 化 为基 础 , 以改 革 发 展 为
的湖湘 文化 传 统 , 发 展 极 富湖湘 人 文底蕴 的体育 文
化 产业 。 ( 一) 丰 富 多彩的 民族传 统 体 育文化 资 源

浅析资源构建视角下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从历史文化到数字文化

浅析资源构建视角下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从历史文化到数字文化

( ) 一 湖湘文化传承 湖湘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源远流长 , 它既具
有特定 的 时 间性 , 具 有 独 立 的地 域 空 间 性 。 又
并形成湖湘学派 , 影响着湖南 的学术思想和风
俗人 情 , 宋朝 的胡安 国父 子 、 从 周敦 颐 、 张拭 , 到
晚清名家唐 鉴、 曾国藩 、 林翼、 宗棠、 胡 左 郭嵩 焘、 罗泽南等 , 都代表或受到湖湘学派思想的影 响, 而从湘学 的思想 中无不透露 出湖湘人坚韧
a .2 1 r 02
浅析 资源构建视角下湖南文化产业 的发展与创新
— —
从历史文化到数字文化
段峰峰 周秋光2
(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 院 , 12 湖南 长沙 40 8 ) 10 1
[ 摘
要】 湖湘文化 源远 流长 , 文化遗产丰 富, 在长期 的发 展 中形成 了独 具特色的文化风格 。从 悠
2 1 1B Z ) 00 Z 4 的研究成果之一。 I
1 — 6

刚毅、 求真务实、 敢为人先的精神 。 2 .湖湘文化 的文化实体 。湖湘文化 的发
季以来湖南人才 辈出 , 功业之盛 , 举世 无 出其 右。 省会长沙 自 以来就名人辈 出, ” 古 史学家欧 阳玄 、 王先谦 , 书法家欧 阳询、 怀素 , 学家齐 文 己、 李东 阳, 画家 齐 白石 , 曲家杨 恩寿、 戏 田汉 等; 同时以理学道德和精神为特征的哲学思想、 文艺史 学 , 学思并 重、 知行合 一 的教育 思 想,
为我国乃至世界极富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特 殊资源。大批历代仁人 志士 , 括辛亥革命先 包
烈 、 中 国 的开 国元 勋 和 奠 基 人 毛 泽 东 、 少 新 刘

湖湘文化及其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湖湘文化及其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出他守旧的一面。是以有人评说近代湖南 “ 以守旧闻名天 “ 湘中向不与外 下”, #$%$ 年舆论界甚至有这样的话语: 人通, 读书积古之儒, 几至耻闻洋务。西人所谓守旧之党, 莫湘人若也。 湖湘文化中 “ 楚材晋用 “ 的现象突出。纵观历史上 &、 湖南人才的发展历程,曾国藩于湖南创办湘军,屡战屡 败, 却最终在两江功 成 名 就 ; 陶澍、 魏源等也是在走出湖 南才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最早倡导和办理洋 务运动的湘人也都多在湖南省外,……这也就是所谓的 “ 楚材晋用 ”现 象 , 即 “ 墙 内 开 花 墙 外 香 ”。 出 现 这 种 原 因, 无疑与湖南闭塞 保 守 、 因循守旧, 不利于人才成长有 关。如嘉庆 《 长沙县志・风土》称 “ 士敦农愿, 守法奉公”, 有的甚至 “ 居山谷间, 至有皓首不识官俯者。”这种闭塞 的情形, 自然阻碍了当时人们的视野与心胸, 以至于对外 来的文化, 往往采取排斥的态度, 从而影响到与外界的交 流和对先进思想的学习。而一些优秀的有识之士离开了 湖南, 使湖南的成材土壤更加贫瘠。 三、 充分发挥湖湘文化的作用, 促进湖南经济的发展 重新阐释湖湘文化,研究湖湘先贤在历史上承担的 历史使命和文化功能, 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是 当代湖南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要注重研究湖湘文化 对湖南发展的影响, 尽量做到趋利避害。 努力将湖湘文化的优势发扬光大, 使其成为先进 #、 文化。对于传统的湖湘文化我们一定要分析其正面和负 面双重影响, 有选择地予以继承。湖湘文化是在湖南这样 一个小农经济历史十分久远的地域所形成的传统,当代 的湖南人有必要对其精华与糟粕进行区分,不断地对湖 湘文化进行改造、 完善和创新。当前, 我们已经进入知识 经济时代, 形势发展 变 化 很 快 , 我们一定要脱离封闭性、 静止性和单向性的思维模式, 不能再简单地用 “ 吾湘变, 则中国变; 吾湘存, 则中国存”的思路去思考湖南经济的 发展, 而要放眼全国、 放眼全球, 要用现代人格、 现代价值 观念和现代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来 审视湖南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正如毛泽东指出的, 对于古代文化遗产 ( 当然包括湖湘文化), 我们必须批判 地继承,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在丰 富多彩的区域性文化中,湖湘文化是一朵奇葩。在新时 期, 我们一定要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真正做到 了 “ 古为今 用 , 推 陈 出 新 ”, 我们就能获得建设和发展的

湖南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湖南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湖南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湖南省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遗产,如木偶戏、土家歌舞、楚剧等,这些文化传统在当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传承群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湖南省非遗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纷纷加大对非遗文化的扶持力度,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创新湖南省非遗文化,促进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

本报告将对湖南省非遗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湖南省非遗文化资源概况湖南省位于中国中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根据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湖南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2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77项。

湖南省非遗文化项目涵盖了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手工艺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传承意义。

二、湖南省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保护力度加大,湖南省各级政府也纷纷加大对非遗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2011年,《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出台,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8年,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对非遗文化产业的支持政策,包括对非遗文化项目的保护、传承、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2.非遗文化产业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成效近年来,湖南省不断加大对非遗文化产业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通过开展非遗文化节、展览等活动,加强对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培训和扶持,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湖南省还加大对非遗文化产业的扶持,鼓励非遗文化项目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模式。

3.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在发展的过程中,湖南省非遗文化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湖湘文化的反思和创新

湖湘文化的反思和创新

湖湘文化的反思与创新尚林11.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首416000摘要:文化优势日益成为地区发展所依赖的重要的环境优势。

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的文化形态,有其独有的文化特质。

在充分肯定湖湘文化的辉煌之余,有些特性则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反思的,比如湖湘文化中的封闭保守、热衷仕途、重农抑商等等。

为了实现湖湘文化创新,为了加快湖南改革发展,就必须走一条具有“三自一开”特色的创新之路,即克服文化自满,进行文化自省,实现文化自强,由封闭文化向开放文化转换。

关键词:湖湘文化;反思;创新The Introspection And Innovation Of Hunan Culture Shang Lin1Department Of Marxism,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416000, P.R.ChinaAbstract: Cultural superiority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advantag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Hunan culture as a kind of reg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 form. As a kind of regional cultural morphology, Hunan culture has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We fully affirmed the brilliant of Hunan culture, but so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nservative, keening official career, suppressing the business but encouraging agriculture are needed earnest reflection.In order to achieving the aim of Hunan culture innovation and speed up the 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nan province. It's no doubt that we should go with a road of innovation, this included overcome cultural complacent, cultural introspection, realize cultural self-improvement,and the closed culture to open culture conversion.Key words: Hunan culture; Introspection; Innovation。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历史文化与当代湖南文化产业关键字: 2009-9-1 15:30:29一、湖湘历史文化不重视产业经济湖湘历史文化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类型,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工业经济和商业贸易一直不够发达。

进入近代,异常强固的守旧势力使得湖南对于来自沿海地区的欧风美雨深闭固拒,近代化起步较之沿海地区晚了三十余年。

但近代急剧变化的时代和环境为湖南政治类型人才的成长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而经世致用的学术心理与积极面世的价值取向又为政治类型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思想养料。

由于湖湘文化到了近代依然侧重于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相对地轻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了生产和流通领域,因此相比之下,湖南的经济类型人才十分匮乏。

以湖南近代企业最发达的矿业为例,甲午战后的十余年间,湖南创办近代矿厂72家,其间有39家不几年就倒闭。

历史上的湖南不重视产业经济,有多方面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与历史条件的影响。

历史上的湖南学人和有识之士,大都以救天下为已任。

从古代到近代,特别是民族危亡的近代,关怀国事,挽救危亡才是头等大事,而发展实业和产业经济,相对于救亡,是次要的事情,有作为的湖南人都不屑一顾。

所以说不是湖南人不懂经济和不会搞产业经济,而是他们不屑于搞产业经济。

当环境改变、国家安定,需要搞经济的时候,他们一样能搞经济。

近代以来的湖南经济产业人才也是不乏其人的。

例如湖南凤凰人熊希龄,晚清在湖南、江苏、东三省兴办实业和办理财政,成绩卓著,是当时国内公认的实业家和理财能手,民国初年担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是当时闻名海内外的一流的政冶、经济和实业人才。

二、湖湘当代文化重视产业经济近年来,湖南大张旗鼓地搞起了“三化”,倡导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经济。

尤为突出的是,湖南大踏步地搞起了文化产业,制定了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

如今,湖南已经打造出了好些文化产业品牌,如旅游方面有张家界、南岳衡山、岳阳楼、凤凰古城、江永女书、韶山等等。

此外有广播电视湘军、图书出版湘军、体育湘军、娱乐休闲湘军、动漫卡通湘军、湘莱饮食湘军等等,在全国非常引人瞩目。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_金乐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_金乐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t金乐邓和秋摘要:湖南是一个经济上欠发达、地理上相对封闭的内陆省份。

但千百年积淀的湖湘文化赋予了湖南人一种经世济用、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

正是这种精神特质,使湖南人在文化产业的认识和实践上先行一步,从而较快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章全面的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历史上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创新以及提出了基于湖南实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湖湘文化湖南文化文化产业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10)02-142-05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

湖湘文化的/湖0是指洞庭湖,/湘0是指湘江,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

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从内容上说,它主要包括湖湘哲学思想、湖湘文学艺术、湖湘史学、湖湘教育、湖湘宗教、湖湘民俗民风、湖湘饮食、湖湘广播电视、湖湘新闻出版、湖湘科学技术等等。

湖湘文化产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湖湘文化为依托、以赢利为目标、以实现湖南文化强省为归宿,借助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从事湖湘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在外延上湖湘文化产业要比湖南文化产业内容丰富,我们所说的湖南文化产业都包含在湖湘文化产业之内[1]。

就普遍意义而言,湖南文化产业等同于湖湘文化产业。

一、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它与文化事业相对应,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九大门类。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4.01•【字号】湘政发[2002]10号•【施行日期】2002.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湘政发[2002]1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1-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二00二年四月一日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1-201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内部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品牌初具影响,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2000年,全省文化行业(含事业部分)增加值达93亿元,占GDP的2.5%,比199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十年年均增长16%,分别高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5.9个和4.2个百分点。

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2万人,比1990年增加了20万人左右。

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0.9%。

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我省的实际出发,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总体目标。

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思路和目标(一)基本思路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为内涵,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发挥湖南的特色优势,坚持“四个统一”的发展思路,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树立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相统一的思想观念。

深刻认识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使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宗旨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原则统一起来。

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湖南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首先,湖南文化产业在传统文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作为岳麓书院、岳阳楼等重要文化符号的所在地,湖南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

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如桃花源、屈子文化节等不断举办,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感受湖南独特的文化魅力。

此外,湖南的戏曲、民间艺术等传统艺术形式也在现代文化市场上得到了广泛传承和推广,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湖南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

湖南的文化创意企业和工作室进一步壮大,涵盖了动漫、游戏、设计、音乐、影视等领域。

湖南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成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另外,湖南还注重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湖南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张家界、岳阳楼、凤凰古城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湖南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通过文化演艺、美食文化、手工艺品等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为游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动了湖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壮大、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等方面均呈现出繁荣的现状。

未来,湖南文化产业还将继续朝着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不断拓展,为湖南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南省委•【公布日期】2002.03.25•【字号】湘发[2002]4号•【施行日期】2002.03.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湘发[2002]4号2002年3月25日)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广播影视、新闻出版。

文学艺术、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等方面的经营性领域。

为充分发挥湖湘文化资源、文化人才和现有产业优势,促进湖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一)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不断深化对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意义的认识,切实把文化产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

(二)要按照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编制完善重要行业、重点地区和文化产业基地发展详细规划,形成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体系。

(三)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结合。

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应纳入城市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新建或改扩建的城市小区、街道、广场及公园等都要增加文化项目,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配套安排必要的文化、体育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二、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一)鼓励国有文化、体育事业单位改制。

有条件的国有文化、体育事业单位都要走产业发展的道路,加快企业化改制步伐。

改制后继续以文化产业为主业的,其国有资产、土地、债务的处置和人员安置等参照事业单位改制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由事业向产业转轨的文化机构,在5年内继续享受省人民政府湘政发[2001]12号文件规定的相关政策。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维普资讯

域 经 济
■r 晶
【 摘要 】 近年来湖 南文化创 意产业发展 十分迅速 , 在取 但
得 的 巨 大成 就 的 同时 , 存 在 着不 少 问题 . 刻 反 思湖 南文 化 创 也 深
4 产业 布 局 走 向合 理 、
“ 十五 ” 以来 , 湖南省形成 了以国有文化创意产 业集团为主 导, 以民营 、 合资文化企业为重要力量 , 以丰富独特的地理 、 人文 资源 为依托 , 以省会城市和市仆1 呼应 的文化创意产业布局。 相 一 是“ 区三带 ” 区域格 局 , 一 的 即以湖南为重点 的文化 创意产业中
2 产 业 实力 颇具 影 响 、
2 文化创意 产业 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 , 文化创 意产 业经营
单 位缺 乏 活 力
湖 南省在支持 、 引导文化 创意产业发展 的过程中 , 力实施 大 精品名牌战略 , 步形成了在全 国颇具影响 的“ 电湘军 ” “ 初 广 、 出 版 湘军” “ 、动漫湘军” 等品牌 。湖南卫视收视率在全 国各电视频
三 、 南 文 化创 意产 业发 展 的存 在 的 问题 湖 1 产 业 意识 滞后 , 想 解放 程 度 落后 于形 势 发展 的 需要 、 思
新 世纪 以来 ,湖 南省 制定了一 系列促进文化创意产 业发 展 的政策措施 ; 优化了文化 创意产业发展环境 , 文化创意产 业得 到 持续 、 快速 、 健康发展 , 业规 模不断壮大 。 十五 ” 产 “ 期间文化 创意 产 业增加值 年平 均增长 1 . 2 0 73 05年文化 创意产 业增加值 达 %,
21 8 7 . 亿元 , G 0 占 DP的比重为 4 %, 2 0 . 比 0 0年提 高 1 个百 分 2 . 8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优劣势分析及发展策略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优劣势分析及发展策略

WO策略 : 强化服 务意识 , ① 构建 高
s T策略:① 厚植独特 的城市 人文精 效政府产 业发展服务体系: ②建立健全人
为创 意文化营造 宽松、 宽容 的社会 氛 才开发激励机制 , 大力集聚和培养创意人 S O策略:①进一步确定湖南省文化 神 ,
创意产业的战略发展重点, 在多元化产业 围; 充分利用湖湘文化对创意 内容进行 才, ② 培育创意阶层; ③建立相关支撑性行 结构 的基础上 , 做到重点突 出, 色鲜 明; 大胆 创新 : 特 ③加 强国际合作 , 引进 国外 优 业 , 促进文 化产业集群 的形成 , 形成 规模
机会 () o 威胁 () T
文化产业园、 文化产业集群互补的文化产
业格局 ; 制定专 门的法律法规 , 范市 ⑤ 规
场竞争; ⑥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模式。 WT策略 :① 由政府设立专 项资金 、 开辟融 资通道 , 为企业在债券融 资、 募 私 融资 、 上市 融资、 并购 重组等方面提供增
原标题: 南文化创意产业优 劣势分 湖
析 及发展策略选择
收 录 日期 :0 2年 9月 2 21 1日

通、 亲和、 乐观的卡通形象, 并被国家工商 产业要想在资本市场上有大 的改变 , 短期
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蓝猫” 带动 看 起 来不 容 乐 观 。 出现湖南文化 产业与 资本 市场 融合 家发展 到三辰卡通 、 山猫卡通 、 宏梦卡 力度不够的还有一个主 要原因, 就是湖南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优 势分析
长 动 从产业经济角度来看 , 湖南的文化产 下 , 沙 动 漫 产 业 迅 猛 发 展 , 漫 企 业 由
业绝 对算是湖南各种经 视 、 坛 周 报 、 南 出 通 、 咪 七 彩 、 梦 银 河 、 堂 卡 通 、 博 文化产业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缺乏。 湖 体 湖 哆 宏 圣 盈 目

论新时代湖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论新时代湖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论新时代湖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者:周正刚彭益民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04期收稿日期:2020-02-2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BKS046)作者简介:周正刚,男,湖南望城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彭益民,女,湖南益阳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管理与社会治理。

摘要:推进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和实践的诉求,具有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必然逻辑。

新时代推進湖湘文化“两创”,必须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湖湘历史传统文化为底色,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以增进湖南人民福祉为落脚点,并在理想信念建设、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开放交流等方面选择并采取有效的路径与举措。

关键词:新时代;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0)04-0127-07提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简称“两创”),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创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明确把三个“坚持”作为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三个“坚持”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既是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准则,又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指针。

湖湘文化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湖湘文化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湖湘文化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湖湘文化对湖南旅游业的影响一、介绍1、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是湖南地区的独特文化,它代表着湖南文化的精髓,人们为之由衷推崇。

湖湘文化以楚文、唐诗、织女神话、牡丹文化、墨画、酒文化、剪纸、偶操等地方特色为主要内容,它已深深地影响着湖南人民和湖南社会的发展。

2、湖南旅游业湖南旅游业发展状况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景色优美,历史悠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出游。

湖南拥有多样的民俗文化,如楚路文化、叠彩文化、芦笙文化、花木兰文化、芒果文化等,深受游客喜爱。

湖南旅游产业发达,游客增多,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社会上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

二、湖湘文化对湖南旅游业的影响1、促进旅游发展湖湘文化孕育了湖南的特色,湖南旅游业丰富多彩,游客爱不释手。

众多有特色的景点及活动,如大型楚剧、芦笙舞池、禅经雕塑及湘绣等,为湖南的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受到了新老游客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2、拓展游客市场湖湘文化底蕴深厚,在湖南地区和全国外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多样性和独特性深受游客喜爱,湖南旅游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游玩,因此大大地拓展了湖南的游客市场。

3、拓展网络渠道湖湘文化在互联网上有强大的影响力,也为湖南旅游业拓展了网络渠道。

众多宣传活动及网上旅游预定等,扩大了湖南旅游的影响力,使游客能够更方便快捷的了解到湖南旅游的新资讯,同时也提升了湖南旅游收入。

三、结论湖湘文化是湖南地区独特的精髓,在湖南旅游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湖南旅游的发展,拓展了游客的市场和旅游的网络渠道,同时也为湖南旅游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湖湘文化是湖南旅游发展的一大助推器,应该珍惜、保护和发扬湖湘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湖南旅游业发展。

以湖湘文化为依托发展湖南旅游纪念品产业的思考

以湖湘文化为依托发展湖南旅游纪念品产业的思考
了我 省又 一超 千亿 元品产 业的现状分析
( )湖 湘文化 含量 不高 一 艺术 是传 播 文 化 的 载 体 。旅 游 纪 念 品 、 工 艺 美
术 品虽说 是 小 玩 意 儿 ,但 也 能 通 过 艺 术化 的 形象 弘 扬 本 土 文化 ,提 升 文化 品位 。 人们 在 游 历 湖 南境 内
( )地 方特 色不 突 出 二
面 扎实 的 理 解 ,还 要 有 一 定 的 文 化 素 养 ,了 解 市 场 并 具备 一定 的超前 意识 。
二 、以湖湘文化为依托发展 本土旅游纪念品产业
( ) 弘扬湖 湘文化 一
近年 来 ,湖 湘 文 化 在 学 术 界 引 发 了研 究 热 潮 , 呈现 出一 片 繁 荣 的景 象 。湖 湘文 化 凝 聚 了湖 南人 民 的智 慧 ,是 湖 湘 艺术 品 的创 造 之源 。 随 着 湖 南 地 方 旅 游业 新 兴 的旅 游 纪念 品 , 以湖 湘 文 化 为 依 托 不 仅 有 利 于本 土 文 化 的 弘 扬 ,而 且 有 利 于 湖 南 非 物 质 文 化 遗产 的 可持 续性 发展 。 以 湖 湘 文 化 为 依 托 发 展 本 土 旅游 纪 念 品 产 业 ,湖 南 省 各 设 计 研 究 机 构 、艺 术 设 计院校 和 旅 游 纪 念 品 生 产 企 业 需 要 集 中 力量 加 强 “ 湖湘 文化 ” 的社会 调研 和省 内外 比较 研 究 ,开展 湖 湘文 化 乡土 考 察 ,收 集 第 一 手 “ 湘 文 化 ” 故 事 、 湖
以湖 湘 文 化 为 依 托 发 展 湖 南 旅 游 纪 念 品产业 的思考
田 燕 。 陈 磊
长 沙 4 00 ) 104 ( 沙 民政 职业 技术 学院 , 长 湖南

当代湖湘文化的困境与湖南发展

当代湖湘文化的困境与湖南发展
秀才带兵普及湖湘文化;(视频)
通过战争历练提升了湖湘文化;
对湖湘文化一次质的提升:
无所依傍的独自意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经世致用的功业追求——忧国忧民、救世济时的忧患情怀 死性轻生的血性 ——— 为理想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倔强霸蛮的认识态度——硬战、死战、屡败屡战、顽强果毅
的坚强定力
对湖湘文化的一次方向性改变:
杨昌济
“以广东之人与湖南之人比较,广东人则 从事于海外贸易,湖南人则多从事于政治、 军事。今广东人之海外贸易方骎骎qīn发 达,而吾湘人军事上之势力扫地尽矣。湘 人之谚曰:‘无江西人不成口岸,无湖南 人不成衙门。’若以此自矜者,其实窟穴 于衙门固非最上之业,且非长久之计也。”
2、主静去欲,重农抑商,致富动力不足。
“四化”考核:考核内容定量化、考核评议社会化、考核操 作简便化、考核运用刚性化;
“三个不吃亏”: 即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能让 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三有”: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 事的有地位”
(二)湖湘文化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方法
1、湖湘文化走出困境必须适应当代社会转型 当代社会转型对湖湘文化提出的要求:增长,创新,和谐
广东商人:
“湘商确实没有底气。改革开放30年黄金 岁月里,不仅湖南本土经济发展平平,就 是在外放手一搏的湖南商人,成大器者也 寥若晨星。原因在湖湘文化中。湖南人义 利不分,重义轻利,这是妨碍我们致富的 最大‘硬伤’”。
3、缺乏标准的经济规范,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当现代经济摧毁了其中的道德规范时,湖湘文化便感到了 困惑,然而传统的烙印仍留在骨子里,这种蜕变的痛苦也就显 现出来湖湘文化中固执的政治本位意识仍在顽强抵抗。
2、用资本精神推动第二次转型,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主要表现在 :
1资源优势 。 决定区域文化产业 比较优势 的首 要因素是资源 在全国独树~帜 . 成为一大亮点。 据统计 . 仅长沙市就有大型歌 禀赋 。 湖南具有异 常丰 富的文化资源 . 种类繁 多 . 与经济的可渗 厅 3 家 .特大型歌厅 7家 ,其 中特大型歌厅 的年营业 收入 ~般 7 透性强 . 可开发程度高 . 为湖 南发展文化产业奠定 了突出的比较 都在 20 0 0万元 以上 。 优势 湖南境 内 从原 始社 会起就有人类在此栖居 , 文化源 远流 长。 由于 自然环境和古老 民族 或部族 的不同 . 形成 了具有湖南特
[ 关键】湖南 文化产业
现存 问题 发展对 策
目前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右 居民的文化消 费会 出现较 大的增长 ,占到人均消 费支 出的 日
本 的文化娱 乐业早 在 1 9 年就 超过 其汽车工业 的年产值 ;美 国 1 % 。 目前 湖南经济发展势头十 分强劲 .20 3 9 8 0 3年全省 国内生产 的文化产 业产值 占G P D 的五分之一 . 其视 听产 品也超过其航天航 总值 4 3 亿 元 ,比上年增 长 9 6 . 68 7 .% 居全 国第十二位 城镇 居
白成的归隐之地石 门夹山寺; 表现在名人 方面的有楚国爱国诗人 用还不充分 , 别是极 有市场潜 力的诸如民间文化等资源 尚来开 特 屈原 , 西汉 政治 文学家贾谊 、 东汉造纸术发 明者蔡伦 、唐代 书画 发 ,更谈不上规模发 展了。
家欧 阳询 、倡导 师夷长 技以制夷”的思 想家魏源 理学大师曾
空工业产 品 , 为其 第一大出 口行业。 以说 . 成 可 知识经济时代将 民人均可 支配 收入 7 7 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 3 64 5 3元。经济

湖湘历史文化与当代湖南文化产业

湖湘历史文化与当代湖南文化产业
能把这 个 话 题 打开 。我 的立 意 是 : 史 与 现 实 是 历
投资者心存疑虑 , 观望不前 ; 再则也 因为湖南号称 “ 鱼米之乡” 大部分湖南人还不能摆脱 以农 为本 ,
的思想观念 的束缚。以湖南近代企业最发达 的矿
相通的 , 人们 常说 , 历史是现实 的一 面镜子 , 文化
化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类 型, 受各 种条件 的限制 ,
他 10 年携巨款回湘时 , 94 面对湖南动乱 的局势 , 立 即打消了办实业 的念 头, 而是将 巨款用来在 洞庭 湖区领垦湖 田, 建立起总面积达 五万余亩 的种福 垸, 进行 传 统 的封 建 地 租剥 削。辛 亥 革命 后 到
是这仅有的一位科学家也未 能回到湖南 , 而是 在
湘军 、 动漫卡通湘军 、 湘菜饮食湘军 等等, 在全 国 非常引人瞩 目。这 种现象足 以表 明, 今天 的湖湘
周 秋 光 ( 湖南师范 大学历史文化学 院, 湖南 长沙 408 ) 10 1
摘 要: 历史上的湖湘文化是不重视产 业经济的, 其原 因不是 不懂或 不会搞 经济 , 而是 不屑 于此。今 天的湖湘 文化则
十分重视 产业经济 , 尤其重视 文化产业经 济, 重视 文化产业经济是 当代湖湘 文化 的特 色之一 。传统 的湖湘文化发 生重视产 业经济这样 的现代化 转型 , 是改革开放 以后 市场 经济 的大潮推 动的。但今 天已经转型的 当代湖湘文化 , 然 包含 着历 史的 仍
传承。因此, 重视湖湘文化或者说建设当代湖湘文化的有识之士, 仍需要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的优 良传统。而继承和发扬
湖湘文化 中的优 良文化传统 , 当前 最好 的体现与运用 , 在 就是要 用来培 育和构 建 当代 湖南人 文精神 。 关键 词 : 湖湘 文化 ; 文化产业;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 : 2 G1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3 9(0 6 0 1 7 4 6 2 0 ) 3—0 0 0 0 1— 4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范文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范文

《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篇一一、引言文化产业,是指依托文化资源和产业生产活动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商业价值和产业特征的产业群体。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重要领域。

对于湖南这一历史底蕴深厚的地区而言,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高质量路径。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1. 文化产业的概念与特征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产业化为手段,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含量的产业。

其特征包括创意性、科技性、文化性、市场性等。

2. 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等。

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技术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手段;人才支撑则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三、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1.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湖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涵盖了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旅游、文艺演出等多个领域,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尽管湖南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

此外,随着文化产业的全球化竞争加剧,湖南文化产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高质量路径1.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湖南应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与协同,推动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2.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湖南应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文化产业发展。

3. 深化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湖南发展与湖湘文化

湖南发展与湖湘文化

湖南发展与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是一个地域文化的复合体,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

它是自古以来,在湖湘大地上生活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各种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总和。

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和历史环境的影响。

湖湘文化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既要看到魏源的世界性眼光,谭嗣同为变法献身,宋教仁、黄兴追随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致力共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要看到他们是和同时代许许多多的中华英雄人物一道,患难与共,与民族的脉搏一起跳动,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而抗争,与国家同兴同荣,共同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代省长许达哲湖南是一块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土地,近现代以来,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为己任的湖湘儿女,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浴血奋战、不懈努力,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

回到湖南工作,瞻仰了毛主席故居,表达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心、敬仰之情,从中汲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

当前,湖南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尽职尽责工作,不负中央重托、不负人民期待。

始终坚持务实图强,立足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五化”同步,补齐“四块短板”,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力争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走在前列。

湘字社会科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坚决抵制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说教论”等错误认识,防止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对一些错误思潮和言论要旗帜鲜明地发声亮剑、敢于斗争、坚决驳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3□金 乐 邓和秋摘 要:湖南是一个经济上欠发达、地理上相对封闭的内陆省份。

但千百年积淀的湖湘文化赋予了湖南人一种经世济用、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

正是这种精神特质,使湖南人在文化产业的认识和实践上先行一步,从而较快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章全面的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历史上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创新以及提出了基于湖南实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湖湘文化 湖南文化 文化产业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10)02-142-05 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

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

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从内容上说,它主要包括湖湘哲学思想、湖湘文学艺术、湖湘史学、湖湘教育、湖湘宗教、湖湘民俗民风、湖湘饮食、湖湘广播电视、湖湘新闻出版、湖湘科学技术等等。

湖湘文化产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湖湘文化为依托、以赢利为目标、以实现湖南文化强省为归宿,借助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从事湖湘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在外延上湖湘文化产业要比湖南文化产业内容丰富,我们所说的湖南文化产业都包含在湖湘文化产业之内[1]。

就普遍意义而言,湖南文化产业等同于湖湘文化产业。

一、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它与文化事业相对应,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九大门类。

实际上,文化产业的范围远远不止以上门类。

我国文化产业的范围最起码还应该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信息产业的成分。

楚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源头。

最早称湖南为“湖湘”者是五代十国时担任潭州军府事的武陵人周行逢。

到宋代时,朱熹称南宋时由胡宏和张栻先后在南岳和长沙岳麓、城南书院讲学的这一派为“湖湘学派”。

元、明、清以来,“湖湘学派”的称法被学者们沿用,但同时又有“湖南学派”、“湖南一派”、“湖南道学”、“湖南学统”、“潭学”“湘潭学派”、“湖南理学”、“湘学”等一些称法并列。

到了近现代,学者们则多盛称“湘湖学”、“湖南学”或“湘学”。

而真正称之为“湖湘文化”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早、中期,其时因为大陆出现“文化热”,海内外一些学者对于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湖南地方文化发生兴趣并展开研究,从而便创造了这个名词。

楚文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化。

楚文化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中期,它融合了周边地区的异族文化,特别是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加上楚人博采众长、因时变革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具有楚地诸民族特色的新文化,这种文化一经形成,便立即向四周辐射。

据载向南辐射到两广,向东辐射到江西和安徽,向西辐射到四川,向北辐射到河南等地。

楚人入湘后,湖南土著居民便普遍地学习由楚国输入的文2413基金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立项,项目课题(0809ZZ33)作者简介:金 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湖南娄底,417000;邓和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员,湖南娄底,417000。

字,与此同时,楚人给湖南带来了中原的文献典籍,传播了当时北方较为先进的礼仪习尚及其文化思想,其文化思想突出地表现为中原的五行、阴阳术数学说与老庄的消极避世观念。

楚人入湘后也给湖南带来了楚人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统。

湖南土著居民的原始宗教与楚人带入的宗教、神话相互影响、融合,便构成了春秋战国时独具湖南特色的宗教与神话。

反映这些宗教与神话的文献有屈原楚辞中的《九歌》、《楚辞》、《九章》、《天问》以及各种墓葬习俗的考古资料。

此外,由楚人与湖南土著民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与水准。

隋唐五代时期,湖湘文化得到了发展。

由于战祸较少,湖南人口急剧增加,农业、手工业和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

瓷器和茶叶远销各地。

五代时在长沙聚集了一批文人,属湖南籍或定居湖南的有邓洵美、韦鼎、狄焕、廖昌图、谬凝等人。

这些人的成就虽然不高,却形成了一种声势,对振兴湖南地区的文风起了重要作用。

从中唐到五代,湖南还先后出现了石鼓、岳麓两书院,是见诸记载的中国书院开始,更开创了湖湘以重教育著称的先河。

此外,湖南在唐代出现了全国第一流的大书法家欧阳询、欧阳通父子及怀素,他们三人都是长沙人。

欧氏父子的“欧体”与怀素的“狂草”比湖南的诗文创作在全国更有地位和影响。

宋代湖南除出现湖湘学派,理学上在全国有自己的特色外,在经学、史学、地学、文学艺术、医学及考据学等方面也都有非凡的建树。

宋代湖南著名的经学家有宁乡的易祓,武陵的丁易东,永明的周尧卿;史学家有湘潭的路振、路纶,祁阳的陶岳,湘乡的王容,衡阳的郑向、曹衍,浏阳的汤璹,桂阳的黄植,茶陵的谭世选,龙阳的袁申儒,武陵的丁特起;地学家有衡山李芾,南岳释文政、南岳道士陈田夫,衡阳宋刚仲,武陵柳拱辰等。

北宋时湖南文学方面无闻人,至南宋时所出的名诗人有潭州人刘翰、宁远人乐雷发;名词人有湘潭的王以宁。

散文家有潭州人邢天荣、营道人义太初、湘潭人钟将之、衡阳人廖行之、衡山人侯延庆等。

书法家有潭州的刘次庄、沅陵的单炜;画家有潭州的武洞清和衡州的释仲仁;医学家有湘乡的朱佐与衡州的宋永寿;考据学家有潭州的王观国和桃源的戴埴等。

宋代反映湖南文化发展的另一表现是学校教育与书院的广泛兴起。

据载南宋时湖南全境有书院51所,闻名全国的有长沙的岳麓、城南,衡阳的石鼓,湘潭的碧泉诸书院。

四大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衡阳的石鼓书院、应天的应天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有两所在湖南。

清代是湖湘文化空前发展的新阶段。

能够体现湖湘文化在清代空前发展的还不仅仅是湖南在清代产生了一批重量级的科举政治人才,而且在思想学术上也有非凡的人物及建树。

如:王夫之。

王夫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史、百家之学以及释、道之学,都有研究并吸取,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位巨人。

其思想理论的核心仍是理学家的性理哲学。

他的出现,不只是结束了过去那种空疏的高谈理性不切诗实际的学风,更主要的是开创了一种将理学与经世致用结合的新的学风。

于是,湖湘文化便因王夫之而发扬光大。

道光以后,湖湘文化可谓鼎盛。

除产生了一批前已提到的思想家、政治家外,接踵而来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作家成批的涌现。

清代湖南除了王夫之这一思想学术巨人,其他值得提及的文化、学术、科技人物尚有经学家李文炤(善化人)、王文清(宁乡人)、王元复(邵阳人)等;文学家、诗人陈鹏年(湘潭人)、张九钺(湘潭人)、唐仲冕(善化人)等。

湘军是晚清社会重大的历史现象,对湖南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构成湖南近代史辉煌的一面。

湘军与湖湘文化又是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

湘军可以说是湖湘文化的产物;湘军人物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弘扬与光大,堪称湖湘文化重要发展阶段;湘军深远的影响又成为弘扬湖湘文化的动力,构成湖湘文化发扬光大的内在机制[2]。

湘军人物对经世致用的湖湘学术的阐扬,湘军所创造的湖南人文荟萃的景观,都将近代湖湘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它的最为辉煌的阶段。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人物对湖湘文化的阐扬,表现在他们不但继承和弘扬了经世致用的湘学特征,而且实现了从经世致用到向西方学习的近代转变,使湖湘文化具备了在近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湖湘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经世致用的学术价值取向所派生的积极面世的精神、取笃实践的实干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湘军人物,在这三方面都继承了他们的前辈的思想遗产,并为之发扬光大,从而使湖湘文化的丰富内涵得以弘扬,并对后世的湖湘学人产生深刻的影响[3]。

二、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11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思想最早的表现者是屈原。

他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动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民。

在宋代,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湖湘学者运用儒家的“华夷之辩”理论,坚持抗金、抗元主张,反对妥协投降。

二是许多湖湘士人还直接投身到抗金、抗元的第一线。

到明末清初,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在王夫之身上。

他早年举兵抗清,后兵败返乡,遁迹乡里,誓不降清。

进入近代,爱国主义传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近代湖南士人几乎都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与使命。

其次,近代湖南士人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焕发出了一种百折不挠和勇于献身的奋341文教・历史斗精神。

再次,近代湖南士人为了最终达到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目的,注重把抵制外国侵略与学习西方有机结合起来。

湖南人不仅最早提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也最早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教制度。

21湖湘文化的开创精神杨昌济曾坦言:“余本自宋学入门,而亦认汉学家考据之功;余本自程朱入门,而亦认陆王卓绝之识。

”他甚至以子思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为号召,希望“承学之士各抒心得,以破思想界之沉寂,期于万派争流,终归大海。

”杨氏的这种认识和主张,充分表现了湖南文化的开放精神。

到了近代,曾国藩首倡清政府派遣出洋留学生。

戊戌期间谭嗣同等人摆脱传统束缚而大力提倡西学。

易白沙、杨昌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对于湖南新文化运动方向的探索,以及毛泽东等人后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尝试等等,都蕴含着独立奋斗、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31湖湘文化的实干精神陈独秀曾经列举王船山、曾国藩、黄兴、蔡锷四个人的经历,用来证明湖南人具有奋斗的精神。

王船山避居山野,甘于清贫,在无与伦比的艰难条件下,深究儒学的治学与做人之道,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批判与继承,居然写出了八百余万字的激人奋发的鸿篇巨制;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对抗,常常是扎硬寨、打硬仗,屡败屡起,百折不挠;黄兴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每每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终成为开创中华民国的一代元勋;蔡锷只活了34岁,却干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领导了辛亥云南光复,一是发动了护国讨袁。

此四人的确表现了湖南人注重实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湖南三个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注重实干,兢兢业业,在社会的发展、湖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湖湘文化创新和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11湖南文化发展现状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大事来抓,从认识、政策和投入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