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常见意象与典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常见意象与典故100个

1.月亮:一般在古诗文中用作由月亮本身引发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

2.杨柳:在古诗文中,“杨柳”即指柳树,而不是杨树和柳树的合称。由于“柳”、“留”谐音,古人以折柳表惜别,由此表现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名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长亭: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后用来指代陆上的送别之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的便是离别时的场景。

4.杜康: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被尊为酒神,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曹操《短歌行》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沙场:平沙旷野,多指战场。王翰《凉州词》有名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桑梓:《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7.丹心:指忠诚、赤诚之心。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9.哀鸿: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

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0.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王维《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1.献芹:也叫“芹献”,典出《列子》卷七《杨朱篇》: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嘴巴也刺破了,肚子消化不了也疼痛得要腹泻。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用作谦辞,形容自己送给您的东西不好,您请多包涵。

12.劳歌:一指劳歌指劳作者之歌,如”唐代张旭《清溪泛舟》诗:“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二指送别歌,即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便成为送别歌的代称。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13.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14.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此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出自《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也常用来代指美女,如“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长恨歌》)

15.问鼎:传说禹筑了九鼎,传夏,商,周三代,成为政权的象征。春秋时,楚庄王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示威。周派使者慰劳,楚庄王便向其问鼎的大小轻重,即表明自己有夺取周朝天下的意思。后来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也指在某方面取胜。

16.伯乐:伯乐,相传春秋时人,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韩愈《马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常有。”

17.洗砚池:又名“砚池”、“墨池”,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王羲之故居内,相传以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相传幼年刻苦练字后,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王冕诗《墨梅》便化用此典:“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18.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席间项羽未杀刘邦,而是放虎归山。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19.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20.悬梁刺股:股,大腿。形容学习非常刻苦。战国时,苏秦发愤读书,深夜感到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后来终于成为那个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汉朝的孙敬,为了不让打盹影响学习,用绳子系着头发,悬在屋梁上,一打盹,头皮就会被绳子扯疼。他后来成为一位儒学大师。

21.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22.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数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其中的三是多次的意思,并不确切地指三次。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23.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24.拔苗助长:也作“揠苗助长”。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25.鸿雁传书: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26.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27.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示一种和睦的景象。语出《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8.无人问津:同出自《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津指渡口。先多用来形容受冷落,表示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某件事、某种东西。

29.不为不斗米折腰: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一次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督邮为人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若不满足他便栽赃陷害。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不得不去,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后比喻比喻为人不庸俗,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