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概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名行业专家,我认为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进行简要分析。

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1.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原则和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组织形式等。

这些概念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框架。

1.2 教育心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内容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1.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权益的法律规范。

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法律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育教学能力分析2.1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能力。

这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等环节。

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2 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和调控的能力。

这包括维持课堂秩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优秀的课堂管理能力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评价与反馈能力评价与反馈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的能力。

这包括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评价过程、分析评价结果、给出反馈建议等环节。

具备良好的评价与反馈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复习资料

教育教学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件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2.简述学校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3.简述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

4.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2)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3)教育内容简单;(4)教育方式单一。

5.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1)阶级性、等级性;(2)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为一体);(3)专制性;(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5)象征性(占主导地位,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6.简述近代学校教育特点(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

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5)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

7.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1)重视早起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6)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8.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1.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效劳,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标准;〔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开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开展特征〔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根底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根底性,具体包含社会开展层面的根底性、个体开展层面的根底性、课程内容层面的根底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学校管理的根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务行政管理;〔3〕教学工作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

6.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3〕经济管理方法;〔4〕思想教育方法;〔5〕数理统计方法。

7.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8.简述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1、简述课程评价的概念及功能。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区分、强化和发展的功能。

2、简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其意义。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这些学习方式的意义在于:(1)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

(2)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公正平等、整体优化、注重个性等。

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质量管理等。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背题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智力、品德和体质的活动。

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机构和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念,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

“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职业操守。

(2)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个主要成分。

(3)专业能力,即教师在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

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

教师在智力上必须达到一般水平,它是维持教师正常教学思维流畅的基本保障。

教师特殊能力包括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特殊能力,如学科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小型课堂)(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4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

(3)提出研究假设。

(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做出结论。

(7)撰写成文。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1)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做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6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知识(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1. 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作用)。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答:①科学思想性。

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基础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实用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④统一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由弗洛伊德建立,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等。

这一学派比较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精神分析学派还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6)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在充分发展自我的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

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而奈瑟于60年代末所写的《认知心理学》一书.被看作是认知心理学正式建立的标志。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的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即认知过程。

3.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要点】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凋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4.简述赫尔巴特教学理论。

【答案要点】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他的教学理论主要有:(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问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核心、权威和主导的地位。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集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集合

1.简述智力的性别差异;答案要点1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力分布较均匀;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就是说很聪明的男性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力中等的女性多;2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具体来说,男性偏优于抽象逻辑,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女性长于形象思维,喜欢语言、历史、人文等学科;3具体到各个年龄阶段,男女智力发展速度和水平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女性智力表现较早,男性智力表现较晚;2.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答案要点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个案法;5历史法;6比较法;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兴方法:1教育行动研究;2教育质性研究;3教育叙事研究;3.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答案要点1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根据评价的标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根据评价主体可分为自找评价和他人评价;4根据评价的方法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5根据教学评价涉及的层次与范围可分为宏观评价、中观评价和微观评价;4.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案要点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本校课程方案;5.简述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答案要点1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2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3教育科学研究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4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教育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1.简述心理健康的意义;答案要点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所以,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简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案要点1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3.简述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答案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由每一所学校根据实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而确定的,国家不会也不应当像对待各学科那样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学校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时候需遵循下列原则: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哪些真正是学生的问题或课题;学生不是为学科而存在,恰恰相反,学科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帮助每一个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对世界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中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社区的持续交互作用中,在不断理解社区中健康发展;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日常生活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学科知识;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4.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答案要点1全民性;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小学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几乎所有国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创造条件,确保每个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2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智能及身体状况不允许的例外,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3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5.简述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答案要点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1.什么是微格教学答案要点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微格教学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2.简述班主任的作用;答案要点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3.简述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答案要点1标准化成就测验;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它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工具之一;2教师自编测验;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3非测验的评价;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常常采用非测验的评价手段,茹案卷分析、观察、情感评价等;4.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答案要点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确定了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2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3从理论上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教学原则;5从理论上论证了“学年制”及“班级授课制”;5.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答案要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答案要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培养:1按计划学习的习惯;2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3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4自学的习惯;5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6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7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简述教学设计的原则;答案要点1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2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3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4反馈性原则;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4.简述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答案要点1行政方法;这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行政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2法律方法;这是指运用法律这种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法;3教育方法;这是指通过对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教育,从真理性方面启发人们的理想,使之成为人们行动的动机,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方法;4经济方法;即物质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质作为激励动力,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5学术方法;这是对学校中的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行管理时运用的方法;对这类工作的管理不应使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而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怎样设计研究方案答案要点设计研究方案,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目的和课题内容的性质,确定研究的类型,如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等;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也很多,如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等,研究者需要根据课题的类型确定采用哪一种或哪些研究方法;2选择研究对象;为了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的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在研究对象的全体数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研究样本;3分析研究变量;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往往涉及多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即多因多果;因此,在设计研究方案时,研究者必须依据研究目的,详细列出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变量,分析其中的关系状态,确定和选择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变量;4形成研究方案;要对研究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研究方案的形成,标志着研究方案的设计基本结束;1.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答案要点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2.简述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答案要点1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具体实施形式:讲解教学方法;谈话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讲演教学方法;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具体实施形式: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是指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媒体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3.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答案要点开展好课外活动,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4.简述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答案要点1信息传递;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的;沟通把信息载向学校系统的上下左右,使学校成为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权责明确,运行有序的系统;2控制;学校对其下属的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实施统一的指挥和协调,离不开沟通渠道;学校的机构系统实际上就是正式的沟通渠道,上级的指令通过它层层下达,下级的情况通过它层层上报,学校通过这一机构系统可以达到有效的控制;3激励;在学校中,沟通是一种激励的工具;及时地领导工作,对工作绩效的评估进行肯定,奖励出色的行为,对下属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等,这些沟通方式都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4情感交流;沟通可以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情感,交换对于学校内一系列问题的看法,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参与感、满意感;5.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 答案要点1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4借助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6利用谜语、儿歌创设情境;7借助问题创设情境;8运用想象创设教学情境;1.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答案要点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2.简述布鲁巴奇的四种教学反思的方法;答案要点1反思日记;在一天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以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3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合作学校所共享;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用以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是研究者由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3.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答案要点1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个环节,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展开的前提;这一个环节包括选择研究课题、查阅研究文献、提出研究假设和设计研究方案四项工作;2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展开环节;通过组织与实施使研究方案变为现实,这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环节;一般说来,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实施包括研究条件的控制、操作定义的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3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表述;这一个环节包括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成果的表述两项工作;4.简述教师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案要点1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2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有意识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3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4有助于教师科学地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5.简述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答案要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思想品德教育管理的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对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提高品德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和规范品德教育工作,保证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2教学工作管理;小学管理应严格执行教学常规、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的管理,应建立权责分明的规章制度,强化备课、授课、实验、作业以及批改、辅导、考试考核、课外活动等各环节的管理;重视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组织好课外活动;重视教学评价,建立完善的包括评价模式、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处理的教学评价管理体系;3教务行政管理;小学的教务行政包括招生、编班、报到注册、填报有关报表、制订与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检查各部门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各科教学进度、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统计师生出勤和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的情况、组织教学评价工作、组织教材的预订和发放、协助校长安排和落实教学任务、安排调课、代课、听课、检查学生课业负担、管理和充实教学仪器设备、办理学生转学、休学手续、整理和保管教学档案和学籍档案等;4总务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包括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等方面;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答案要点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2.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教育科学研究除了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和控制性等特征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范围的广泛性;2研究主体的多元性;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4研究方式的人文性;5研究论证的复杂性;6研究成果的可验证性和可传播性;3.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答案要点1教学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2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3教学评价的改进提高功能;4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5教学评价的研究功能;4.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案要点1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档案;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建立学生的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4个别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班主任就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5班会活动;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5.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答案要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1整体性;世界具有整体性,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体性,人的个性同样具有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进行机械操作;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5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1.简述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XXX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进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进展。

(3)习惯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进展,培养学生的制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挑选教育内容、教育办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

教育目的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所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的全然依据。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全然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XXX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进展。

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进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进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习惯时代进展的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进展条件下的个性进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制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素养教育,算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养为全然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进展的XXX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强调:(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养为全然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进展。

(5)素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养教育的时代特征。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常考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常考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常考知识点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1、制度管理法;2、民主管理法;3、学生自主管理法;4、情感沟通法;5 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1、民主性;2、整体性;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2、选择研究对象;3、分析研究变量;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

1.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2.20世纪后期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3.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现规律(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5)对教育改革有很强的指导意义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的政治功能(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1)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如需要的人才(2)决定受教育权(2)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3)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政治经济制度(4)决定教育体制(3)促进民自主化进程,但对经济制度不起(5)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作用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化(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方法和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7.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影响教育技术8.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3)文化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文化影响着教学方法的使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4)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10.简述影响人的发展因素(1)遗传物质——为个体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环境因素——提供多种可能性(3)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因、动力11.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物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因素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因素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1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比较深刻(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5)却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1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交有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4.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15.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1)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影响教育技术16.确立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道德和个性的充分发展(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18.我国发展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19.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中学教资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中学教资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⑴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⑵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⑴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5.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文化传统;④人口。

(2)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6.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率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简述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含义: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基本要求: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三、简述人格的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

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2.人格的稳定性。

时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3.人格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特点;4.人格的社会性。

人格是社会中人所特有的。

四、简述品德的结构。

1.道德认识。

人们对道德现象,准则的认识;2.道德情感。

伴随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现象;3.道德意志。

客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4.道德行为。

对自己和社会有意义的行为。

五、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3.劳动和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六、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常规训练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锻炼;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提高情感体验和认知;3.要有明确的目的,持之以恒训练;4.要不断督促,使之坚持不去。

5.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七、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八、简述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即新教师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2.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注的焦点在于提高学生成绩;3.关注学生阶段,关心学生发展及内心世界的变化。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教育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舆论力量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5、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县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6、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影响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7、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坚持全面发展。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8、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主要有三种基本的类型:双轨制。

这种学制以西欧国家为代表,把学校系统分为两个互不相通、互不衔接的轨道,一轨是自上而下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普通教育学校;一轨是为普通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职业教育学校。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重点,简答题必考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重点,简答题必考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重点,简答题必考1.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务行政管理;(3)教学工作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3)经济管理方法;(4)思想教育方法;(5)数理统计方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1.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2)知觉的理解性,指个体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的知觉特性。

(3)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的知觉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性。

2.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社会产生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为学校的生产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

(4)国家机器的生产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1)师德为先(2)学生为本(3)能力为重(4)终身学习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七个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前四个层次属于缺失性需要,后三个层次属于成长性需要。

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达到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高层次的需要得到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5.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表现在哪里?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表现在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

从个体的角度看,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如有人“聪明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上的差异,还包括有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洁性;(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2,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1)选择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3)制订研究计划;(4)收集研究资料;(5)分析研究资料;(6)撰写研究报告。

3,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小学生品德培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

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5)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4,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全民性,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使全国各族各民族的所有儿童都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需求。

(2)义务性,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 就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3)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志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5,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及途径。

心理辅导的含义。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理解这一定义,应注意:(1)学校心理辅导强调面向全体学生;(2)心理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工作重点是预防和发展;(3)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6,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1)做好班级常规管理;(2)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3)树立典型,平等对待学生;(4)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5)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7,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1)课题;(2)教学目标;(3)课型、课时;(4)教学重难点;(5)教学方法;(6)教学过程;(7)作业处理;(8)板书设计及教具。

教案设计的步骤:(1)研读课程标准;(2)分析处理教材;(3)确定教学目标;(4)了解教学情境;(5)选择教学方法;(6)准备教学媒体;(7)设计教学过程教案设计的要求:(1)科学规范;(2)简洁明了;(3)形式多样;(4)理念先进。

8,简述奥苏贝尔(Ausube1)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9,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

10,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小学教育目的的确立有四大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如下四个:(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基础;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其作用不能夸大。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加速个体发展、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等得功能。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2,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

一般的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引言在引言部分应简要讲明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方法与步骤。

(3)材料分析材料包括用来对比或说明现象结构的背景材料、其他调查材料、典型调查材料以及文献资料。

(4)总结总结包括结论、预测、建议和对调查的估价。

(5)附录附录包括各种调查表格或问卷、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

调查报告不一定都有附录。

1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

(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14,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新课程倡导的具体的学生观为:(1)学生是发展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教师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每个学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引精神营养。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学生是法律上的责权主体,也是伦理上的责权主体。

15,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为:(1)学期开始,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的重点,安排好各项工作。

(2)了解和研究学生:研究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才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等。

掌握学生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情况、班风、主流与倾向等,为自己和其他教师的工作提供依据。

(3)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4)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

(5)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其他公益活动。

(6)领导班委会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好班委会活动;充分发挥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7)依靠并指导共青团、少先队做好工作。

(8)作好家长工作。

通过家庭访问、书面联系、家长座谈会等,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的要求协调一致。

对家长不适当的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

(9)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和校外活动。

(10)作好操行评定工作。

(11)处理班里的日常工作。

如批准学生请假、安排值日、检查课堂常规、审查班级日志、组织早操和课间操等。

(12)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16,简述我国教肓目的基本特征。

纵观我国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可以看出有如下基本特征:(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17,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

主要有四种特点:(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18,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 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19,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 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7-12 岁的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是:(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能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

20,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学校可以通过与家庭相互访问、建立通讯联系、定时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的、举办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21,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一般而言,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校阅要全面,即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要客观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3)勤于积累,要善于运用多种检索方法,建立个人资料库。

(4)善于思索,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检索材料。

22,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复习在记忆中有重要作用。

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①及时复习,识记后,遗忘很快就发生;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制定复习计划,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以免产生干扰;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④复习方法多样化,单调的复习方法,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会降低复习的效果;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互配合;⑥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