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播分离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探究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6e0971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5.png)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探究摘要:在当前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其中,广播电视制播分离作为新的发展模式已被广电行业所认可。
本文以广播电视制播分离为背景,分析该概念的定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广播电视行业良性发展,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吸引力,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关键词: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服务质量;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1]。
该制度的意义在于将广电企业的运营和节目制作两个职能分开,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行业创新、提高节目质量等方面的不断提升。
一、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意义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是指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两个环节分离开来,由不同的机构或企业负责。
这种模式已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竞争力、服务水平和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制播分离首先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力。
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中,制作和播出通常由同一家机构或企业完成,容易导致垄断和缺乏竞争。
通过制播分离,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推动各家机构或企业更注重节目制作和播出方面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其次,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可以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
分离节目制作和播出可让专业的制作公司或机构更加专注于节目制作,加强节目的质量和创新性;而播出机构则可着重于服务质量,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和服务,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
此外,广播电视制播分离还可以促进产业升级。
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中,由于制作和播出环节的耦合,整个行业缺乏创新和变革[3]。
然而,制播分离可以让专业的制作公司或机构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整个行业的产业升级。
最后,国内外的经验和案例也证明了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意义。
例如,日本、韩国等国家已实现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并取得良好成效。
在中国,一些区域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开始尝试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制播分离的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未来电视台的必读指南
![制播分离的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未来电视台的必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d9b91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e.png)
制播分离的利弊分析及对策研究未来电视台的必读指南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传媒技术的不断革新,制播分离成为了电视台发展的热门话题。
制播分离指的是将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这两个环节进行分离,由专业的节目制作公司负责制作电视节目,而电视台则负责播出节目。
然而,制播分离带来的利弊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利弊分析和对策研究的角度,探讨制播分离对电视台未来发展的影响,并为未来电视台发展提供一份必读指南。
一、制播分离的利益1. 提升节目品质:制播分离可以让专业的节目制作公司参与到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中,他们拥有丰富的创意和专业的制作能力,能够为电视台带来更具质量和创新性的节目内容。
2. 激发市场竞争:制播分离将电视台的制作与播出环节分离,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机会。
不同的制作公司可以通过创新的节目内容和方式争夺播出权,进一步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3. 提高经济效益:制播分离可以为电视台带来更多的商业化机会。
专业的制作公司将节目制作作为其核心业务,可以通过出售版权、广告收入等形式获取收益,进而提高电视台的经济效益。
二、制播分离的弊端1. 缺乏独立性:制播分离可能导致电视台失去对节目内容的掌控权。
制作公司通常希望在节目制作中保留一定的自主权,这可能导致电视台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定制内容,影响电视台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2. 资源分散:制播分离会导致资源的分散化。
电视台需要与多个制作公司进行合作,这可能使得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沟通成本和协调难度。
3. 品牌价值下降:制播分离可能削弱电视台的品牌价值。
电视台一直以来是媒体行业中的重要品牌,但制播分离后,电视台可能不再是唯一的节目制作和播放平台,品牌的独特性和影响力可能会有所降低。
三、对策研究——未来电视台的发展方向1. 加强与制作公司的合作:电视台应与优秀的制作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创新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并注重保留电视台的个性化特点。
2. 提升节目品质:电视台应注重提高自身的节目制作能力,建立专业的制作团队,吸纳优秀的制作人才,加强对节目内容的策划和监督,确保节目品质的稳定提升。
制播分离
![制播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412ad0d576eeaeaad1f330d8.png)
一、重新认识制播分离制播分离是最近几年来广播和电视行业的热点话题,理论界希望通过制播分离的推行,即通过市场之路做大做强中国的媒体,从而形成跟国外传媒竞争的实力;全社会也对制播分离寄予厚望,希望制播分离能克服广播电视自身的体制缺陷,产出更多的好节目。
总之,制播分离被期望成解决广播电视目前存在问题的灵丹妙药!而我国广播电视界制播分离的推行却曲曲折折,近几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实质性的进展十分有限,原因在于制播分离涉及的问题十分复杂!广电行业内部对制播分离也存有广泛的曲解和争论,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新思考,重新认识制播分离:1. 什么是制播分离制播分离是指将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生产剥离出去,由社会上的其它实体完成,电台电视台通过购买社会上的节目或开放时段完成播出,即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社会化生产和全面流通。
2. 为什么需要制播分离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一直施行采编播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节目由自己生产自己播出,缺乏竞争机制,人员十分臃肿,个别员工甚至一年就只搞几个节目或办一台晚会,这种制播合一、吃大锅饭式的运行机制严重限制了节目的发展,造成了电视台电台效率低下,运作成本高昂。
而人民群众对电视和广播的节目需求越来越高,在目前体制下,广播和电视精品节目少,整体节目水平长时间在低水平上重复运转!迫切需要广开渠道,拓宽节目生产平台,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即实施制播分离来生产丰富多彩的节目。
可见制播分离有两大意义:第一推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二聚集社会力量为观众生产丰富精彩的节目。
3. 制播分离的影响制播分离对社会经济也将产生广泛影响,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制播分离的实施是在培育我国广播电视之外的节目内容生产产业,使之逐步成熟壮大,形成产业链;其二,对市场来讲,施行制播分离是广播和电视产业化的标志,必然给资本市场带来众多较高回报的投资机会,促进资本和产权的整合,也必将促进节目交易市场的繁荣兴旺;其三,对电视台电台来讲,施行制播分离意味着全台的运作转移到以市场为中心,走在前列的广电媒体将会通过体制创新和市场的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有机会发展壮大为世界广播电视的巨人,赢得与国外传媒抗衡的实力。
制播分离名词解释
![制播分离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018031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5.png)
制播分离名词解释
制播分离是指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的过程中,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
制播分离最早源于英国的电台、电视台节目委托制作制度。
制播分离是2000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改革措施,其实质是保持电视台对频道的垄断权,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充实节目制作。
在制播合一体制下,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都是由电台、电视台负责,而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电台、电视台将某些节目的制作交给专门的节目公司,不再负责某些节目的制作,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节目的审查、编排和播出上。
制播分离
![制播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4f5a50ea524de518964b7d8d.png)
制播分离的层次
1.节目.栏目.频道引入市场机制场的关系 3.频道的部分节目制作和经营业务引入市场 4.整个广播电视台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程度进入 市场 短期上是削弱了电视台的力量,但是从长远来看 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是培育市场主体
YOUR SITE HERE
市场交易是指由节目制作机构投资进行前期的市 场调研和策划,确定节目的内容、风格、制作节 目并拥有节目版权。电视台通过购买获得节目的 播出权,支付方式可以是现金购买或以贴片广告 补偿。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2000年6月,广电总局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允 许提“制播分离”强调制作权和播出权是一体,不存在也 不应该分离。 8月,广电总局在兰州召开“全国广播影视局局长座谈会 暨村村通广播电视现场会”时更明确指出:“电视制作权、 宣传权、覆盖权、经营权、播出权五权不能分离,五权必 须统一;广播电台、电视台自身的制作权决不能让出去, 否则,我们的宣传方针就得不到有效贯彻,舆论导向就得 不到有效保证,关键时刻要出大问题。 制播问题成了敏感话题,没人敢提出来,学者们只是闹一 闹,只是忽悠了一些官员和电视人
YOUR SITE HERE
2002年上半年,广电总局提出,除新闻节目外, 其他电视节目可以由社会制作机构制作,电视台 有选择地购买节目,但是,不被称为“制播分 离”,而称之为神话广播电视体制改革。
YOUR SITE HERE
2003年2月16日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台部 门负责人会议上提出了通过改革新举措:“除了 保留新闻频道,其他频道将逐步成为商业经营的 专业”。全部采取市场核算,以广告收入决定节 目生存。 CCTV经济频道、文艺频道、体育频道、电视剧 频道、西部频道以及青少频道等等,2003年开 始公司化独立核算改革。 央视《同一首歌》等节目划分到中国国际电视总 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
制播分离解析地方电视台实现转型升级的破局之策
![制播分离解析地方电视台实现转型升级的破局之策](https://img.taocdn.com/s3/m/54d047a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c.png)
制播分离解析地方电视台实现转型升级的破局之策地方电视台作为我国传媒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扩大宣传覆盖面、传递地方政府政策宣传、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多重职能。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地方电视台面临着观众流失、广告萎缩等挑战,亟需寻找解决之道。
制播分离成为地方电视台转型升级的破局之策,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解析,探讨其实施可行性和效果。
首先,制播分离有助于提升地方电视节目质量。
传统地方电视台在制作节目时往往面临资源匮乏、创意不足等问题,制播分离可以通过引入专业的制作公司或合作机构,汇聚更多的优秀制作人才和丰富资源,提高节目制作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制播分离不仅可以为地方电视台注入新鲜血液,还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制作公司的活力和创造潜力。
这样一来,地方电视节目的质量将得到提升,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收视率。
其次,制播分离有助于增加地方电视台收入。
目前,地方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广告和政府的财政补贴。
然而,广告市场竞争激烈,加之互联网广告的崛起,传统电视广告收入逐渐下滑。
制播分离可以实现制作与广告的分离,地方电视台可以将原本属于制作环节的部分转移到制作公司身上,与制作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通过版权、代理等形式分享节目的收益。
此外,制作公司在市场运作方面更有优势,可以更好地与商家合作,开展多样化的商业合作,为地方电视台创造新的收入源。
再次,制播分离有助于提升地方电视台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地方电视台往往受到地域和自身资源限制,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传播圈。
制播分离可以引进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通过专业制作公司的运作,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拓宽地方电视台的传播范围。
同时,制播分离也可以通过引进更多的市场推广和品牌营销手段,提升地方电视台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目光,提升竞争力。
最后,制播分离应该注重相关政策和管理的制定与完善。
在推行制播分离的过程中,各地方电视台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制作公司进行合作,并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
制播分离省级及地方电视台如何实现内容创新与差异化发展
![制播分离省级及地方电视台如何实现内容创新与差异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22734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3.png)
制播分离省级及地方电视台如何实现内容创新与差异化发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越来越多的省级及地方电视台开始探索制播分离的模式,以实现内容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本文将针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制播分离的定义及背景所谓制播分离,简单来说,就是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环节进行分离,由不同的机构负责。
这种模式在国外广播电视行业较为普遍,在中国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制播分离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传统电视收视率的下降,迫使电视台不得不转型;二是观众需求的变化,他们对于节目内容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制播分离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1) 提高创作和制作能力:制作方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节目的策划、创作和制作环节,提升创新程度和制作质量。
(2) 优化资源配置:分离出的播出机构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和配置播出资源,提高广告收益和节目播出效果。
(3) 增强竞争力:制播分离使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激发了更多的创新动力,促进了内容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发展。
2. 挑战:(1) 管理难度增加:制播分离意味着必须建立起独立的制作和播出机构,涉及到人员招聘、资源协调等方面的管理问题。
(2) 系统协调问题:分离后的制作和播出机构需要更好地协调合作,确保节目制作和播出的顺利进行。
(3) 制作质量风险:由于制作方只关注节目的制作,而没有播出环节的参与,可能导致制作质量下降,难以适应观众需求。
三、实现内容创新与差异化发展的策略1. 加强策划与创新能力:电视台应该加强对节目策划和创新的投入,培养和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节目的创作质量和独特性。
2. 加强产业链合作:制作方和播出方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思考如何提升整体的内容创新和差异化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协同效应。
3. 借鉴国外经验:可以借鉴国外一些电视台的成功经验,学习其先进的制播分离管理模式,并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创新。
制播分离为电视台提供更灵活多样化的节目供给模式
![制播分离为电视台提供更灵活多样化的节目供给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47b6f3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5.png)
制播分离为电视台提供更灵活多样化的节目供给模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电视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久远以来,电视台主导着节目的制作、播出和传播,而观众的选择则相对有限,只能按照电视台的安排来看节目。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制播分离的模式应运而生,为电视台提供了更灵活多样化的节目供给途径。
制播分离,顾名思义,是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进行分离。
这一模式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传统电视台对节目的垄断控制,也让节目创作者和制作公司通过互联网等渠道,直接将优质内容呈现给观众。
这种分离模式的出现,使得节目供给的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机播出,而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设备进行观看,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选择,自由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大大提升了观众的选择权和观看体验。
制播分离模式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为电视台提供了更多的节目资源。
在传统模式下,电视台需要自行承担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面临着时间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
而制播分离后,电视台可以通过购买、合作、订阅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优质节目资源,丰富了自身的节目库。
电视台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和观众反馈,挑选适合自己频道类型和观众口味的节目,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内容选择。
这种供给模式的变化,也为电视台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收益来源。
制播分离模式虽然给电视台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节目的质量和内容的选择成为了重中之重。
电视台需要通过严格的筛选和评估,确保选购的节目质量过硬,符合观众的口味和需求。
此外,制播分离后,电视台需要与不同的制作公司、内容提供商进行合作,这就需要电视台具备更强的谈判和协调能力,以确保各方的共同利益。
另外,制播分离模式也给广告代理商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模式下,广告商可以通过电视台投放广告,实现品牌宣传和产品推广。
然而,在制播分离后,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和跳过广告,广告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关于制播分离
![关于制播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8e403bc62cc58bd63186bd29.png)
制播分离制播分离的概念来自于英文Commission,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
1982年,随着英国第四频道的出现,委托制片制度开始建立。
电视公司使用独立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可以降低成本,并能增加节目的多样性。
1986年,匹考克调查委员会就英国广播公司的财政问题提出了报告,在报告中建议英国广播公司和独立电视委员会增加使用委托独立制片人制作的节目。
1990年广播法要求所有第三频道、第四频道、第五频道的持照人,每年使用委托独立制片人的节目数量不少于播出总量的25%。
1996年广播法还就数字地面电视播出做出规定,使用委托制作的数字节目不得少于数字播出总量的10%。
通过委托制作部分节目,电视台在众多节目公司的节目中比较容易得到价格相对便宜且质量较好的节目。
买方市场的出现也使电视台在短期内受益。
从长远看,众多的节目公司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过程,涌现出一批较著名的节目公司,成为资金雄厚、技术强劲的企业实体,这对英国广播电视的发展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美国的节目体制与英国有些不同。
它的娱乐性节目基本上是通过买卖进行的商业市场行为。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电视台并没有实行完全的制播分离。
例如,人们所熟知的四大台,即ABC、CBC、NBC、FOX,它们的新闻节目都是通过自制来完成的,而且即便是娱乐性的节目运作,也需经过严格的节目审查。
在提供娱乐节目的众多公司中,比较著名的有维阿柯姆(Viacom)、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士尼(Disney)、新闻集团(Newscorp)、维万迪(vendi/Seagram)、发现频道(Discovery)等。
国家电视播出机构在保证掌握宣传权的前提下,将部分非新闻节目的生产制作交由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管理体制。
美国电视节目的供应来源有三类:1 电视网制作的节目:主要生产新闻和与之相关的节目。
2 电视节目的辛迪加:相当于一个节目库,节目储存与流通的商业运作中心。
未来电视台的增长引擎制播分离与内容商业化
![未来电视台的增长引擎制播分离与内容商业化](https://img.taocdn.com/s3/m/f09123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c.png)
未来电视台的增长引擎制播分离与内容商业化未来电视台的增长引擎:制播分离与内容商业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电视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数码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台如何实现增长引擎呢?制播分离和内容商业化成为重要策略。
一、制播分离:传统模式无法适应变革传统电视台以垂直一体化模式运营,包括制作、播放和传输等环节,然而,这种模式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首先,观众需求多元化,传统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往往无法满足众多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其次,制作环节效率低下,大量精力和资源消耗在制作过程中,降低了电视台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再次,传统播放平台的市场份额逐渐被互联网视频网站等平台侵占,观众流失严重。
面对这些问题,制播分离成为电视台发展的关键策略。
制播分离即将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放进行分离,实现制作的多元化和精细化。
二、内容商业化:从制作到价值变现内容是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传统电视台需要将内容进行商业化变现。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内容消费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在内容商业化方面,电视台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首先,基于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电视台可以深入了解观众需求,通过制作个性化、差异化的内容来吸引更多观众,并转化为商业价值;其次,电视台可以与品牌和广告商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广告投放、品牌赞助等形式实现内容变现;再次,探索付费会员制度,提供高质量、独特的内容服务,吸引用户支付会员费用。
三、挑战与机遇并存制播分离和内容商业化无疑为电视台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制播分离需要电视台加大对制作环节的投入,如优化制作团队,提升制作能力,确保内容的质量;其次,内容商业化需要电视台与品牌、广告商和互联网平台等各方进行良好合作,建立良性的商业生态;再次,需要电视台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渠道。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制播分离可以提高电视台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进一步拓宽商业领域;内容商业化可以为电视台带来新的盈利来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制播分离
![什么是制播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aaa00b8ed0d233d4b14e693e.png)
什么是制播分离制播分离是指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的过程中,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
制播分离,是近年来广电媒体内部机制改革中备受热议的一个话题,被期望成解决广播电视存在问题的灵丹妙药。
在我国市场化的背景下,制和播是否在形式上分开并不重要,关键是引进竞争机制,把领导说了算变成市场说了算。
这才是“制播分离”改革的精髓。
制播分离的客观必要性广播电视长期施行采、编、播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节目由自己生产自己播出,缺乏竞争机制,编播人员队伍繁杂臃肿,这种制播合一的运行机制严重限制了节目的发展,造成了电台电视台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越来越高。
目前体制下,广播电视精品节目少,整体节目水平长时间在较低水平上重复运转,所以迫切需要广开渠道,拓宽节目生产平台,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即实施制播分离来生产丰富多彩的节目。
制播分离的的影响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以提高节目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根本目的。
重点是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方式的改变。
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生产方式决定管理方式。
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实施,必然导致广播电视媒体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首先,管理方式的改变。
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与播出的分离,将使媒体的管理者直接管理的工作明显地减少了,而审查沟通的工作增加了,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也将要加大节目宏观管理的比重,既要管生产,又要管审查,既要管节目,又要管效益。
同时,广播电视媒体将大幅地收缩自己的节目生产战线,不断地扩大节目的合作领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赢走向多赢。
其次,管理内容的改变。
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与播出的分离,将使媒体的管理者把以往除新闻时事、现场直播等节目以外的大部分节目生产制作实体或机构从母体中划分出去。
先是电视剧生产制作机构,再后来是一些娱乐节目、纪录片等机构。
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最终将以时事等各类新闻为重点和中心。
第三,管理体制的改变。
省级电视台的创新之路制播分离与技术升级
![省级电视台的创新之路制播分离与技术升级](https://img.taocdn.com/s3/m/c3c163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b.png)
省级电视台的创新之路制播分离与技术升级省级电视台的创新之路:制播分离与技术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视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挑战。
如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突破,成为省级电视台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制播分离与技术升级成为了提升电视台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一、制播分离:提升创作和制作能力制播分离是指将电视节目制作和播放两个环节进行分开的管理方式。
在过去,传统的电视台多数采用制播一体的模式,这导致了创作和制作环节的互相制约,难以充分发挥创作者的创意和想象力。
而制播分离模式的引入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制播分离后,电视台可以更加专注于创作环节,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创新。
创作者们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去深入思考和探索,为观众呈现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
同时,制作环节也能够更好地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使节目制作更具竞争力。
二、技术升级:融合创新与用户需求技术升级是省级电视台迈向创新之路的重要一步。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电视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电视台必须不断跟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以高清、超高清、VR等技术为例,这些新技术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放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可能性。
观众可以通过高清画面和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感受到更加真实和震撼的视听效果。
同时,通过技术的创新,电视台也能够更好地融合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提供多平台、多终端的观看体验,满足观众随时随地的需求。
三、省级电视台的创新之路省级电视台要走好创新之路,除了制播分离和技术升级外,还需要在节目内容、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首先,节目内容的创新是提升电视台竞争力的核心。
电视台可以注重栏目创意的培养和孵化,加大对于原创节目的扶持力度。
同时,电视台还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热点和潮流,及时调整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保持观众的新鲜感和兴趣。
制播分离:特点·难点·办法·目标
![制播分离:特点·难点·办法·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9316ec7902768e9951e73820.png)
中 国 电 视 产 业 发 展 的第 一 个 问 题
107 ) 08 1
个 ,资产随 着业 务走 , 第 二 是 业 务 随 着 市 场 走 。 三 第
是 人 员 随 岗 位 走 , 四 是 税 第
收随市场走 。 如 何 评 论 中 国 电 视 产 业 改 革 发 展 的 现 状 , 觉 得 我
.
也 必 须 在 改 革 上 有 所 突破 , 播 分 制
个 国际化 目标 . 这个 目标作 为我们 制 播分 离 的 目标 。 所有 的 目标里 只有 在
这 一 个 目标 是 不 错 的 , 为 这 是 所 有 因 的 电 视 台 都 追 求 的 目标 。
8
| {
是 思 想 问 题 , 观 念 的 问 题 , 想 决 定 是 思
点 就 是 人 员 的 身 份 转 换 问 题 , 二 个 第
难 点 是 资 源 或 者 是 电 视 资 源 的 划 拨
制度 . 度 决定 行为 , 为决定 结果 , 制 行
问题 . 三个难点 就是分 离 出的节 目 第 制 作 公 司 的 自立 和 自理 问 题 , 很 多 像 家 庭 一 样 子 女 分 家 了 ,但 是 不 立 家 ,
离 就 是 突 破 口之 一 。 第 二 , 中 国是 一 个 电视 台 数 量 大 国 . 视 节 目播 出 量 电 大 国 。 是 是 一 个 电视 节 目 的 贸 易 量 但 小 国 , 国 的 电 视 节 目加 在 一 块 儿 , 全 在 海 外 电视 贸易 市场 上 也 只能 占 1 , % 这 是 令 人 窘 迫 的 数 字 。 第 三 , 播 分 制 离 作 为 制 播 模 式 之 一 , 近 几 年 作 为 最
如何实现电视台制播分离加速未来发展
![如何实现电视台制播分离加速未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450ce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b.png)
如何实现电视台制播分离加速未来发展电视台制播分离是指将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放两个环节分开进行。
这一改革举措旨在为电视台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促进电视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实现电视台制播分离,以加速未来发展。
一、制播分离的背景和意义在过去的电视发展历程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放通常由同一家电视台负责。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电视台制播分离变得日益重要。
这一改革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创新力。
制播分离可以让电视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节目创作上,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编导人才,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创新力。
2. 促进电视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制播分离可以为独立制作公司提供机会,推动电视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新的节目类型和风格的涌现。
3. 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制播分离可以让不同的制作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制作不同类型的节目,从而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二、实现电视台制播分离的途径要实现电视台制播分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优化行业结构和环境。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途径:1. 建立独立的播放机构。
为了实现制播分离,可以成立独立的播放机构,负责电视节目的播放和管理。
这个机构应该具备专业的播放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电视节目的有序播出。
2. 支持独立制作公司的发展。
为了推动制播分离,需要鼓励和支持独立制作公司的发展。
可以通过优惠政策、资金支持和市场准入等方式,为独立制作公司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3. 加强行业监管和评估。
为了确保电视节目的质量和规范,需要加强行业监管和评估。
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电视节目进行审核和评估,对不符合标准的节目进行处罚和整改。
4. 加强行业合作和交流。
为了促进制播分离的实施,需要加强电视台、制作公司、播放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可以通过举办电视节目展览、举办行业研讨会等方式,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三、制播分离在未来电视发展中的前景实现电视台制播分离将为未来电视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制播分离为省级及地方电视台带来的内容版权运营和保护机制
![制播分离为省级及地方电视台带来的内容版权运营和保护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083124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4.png)
制播分离为省级及地方电视台带来的内容版权运营和保护机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台作为传媒行业的重要一环,也需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制播分离作为电视台改革的重要举措,为省级及地方电视台带来了内容版权运营和保护机制的变革。
一、制播分离概述制播分离是指将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环节进行分离,由专业的节目制作公司承担制作任务,电视台仅负责播出工作。
这样的改革有助于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多样性,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同时,制播分离也为电视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内容版权运营的重要性1.提升内容品质制播分离使节目制作公司可以更注重内容的品质和创新。
他们能够因不受电视台限制而有更大的空间去尝试新的创意和节目类型,从而提高内容的创新度和观赏性。
2.增强版权保护意识制播分离之后,电视台作为节目播出方,更加强调版权保护的重要性。
他们可以通过购买优质节目的版权来增加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版权,防止盗播和侵权行为的发生。
三、内容版权运营和保护的机制1.建立版权意识电视台应树立版权意识,加强对版权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确保自身的节目版权得到合法保护。
此外,电视台还可以与国内外的版权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版权保护工作的开展,保障自身权益。
2.加强内容采购和创作电视台应积极参与内容采购和创作,寻找具有特色和观众喜爱的节目。
通过与节目制作公司的深度合作,电视台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优质节目资源,并为观众提供多元化的娱乐选择。
3.建立合理的版权保护机制电视台需要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包括加强版权登记和证明,积极维护自身权益,打击盗播和侵权行为。
同时,电视台还应积极参与版权纠纷解决,通过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
四、制播分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制播分离使电视台能够更加专注于节目的播出和运营,提升自身的节目品质和观众满意度。
同时,通过加强内容运营和版权保护,电视台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收益。
制播分离省级及地方电视台的发展优势与劣势深度剖析
![制播分离省级及地方电视台的发展优势与劣势深度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962d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d.png)
制播分离省级及地方电视台的发展优势与劣势深度剖析近年来,随着媒体环境的快速发展和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制播分离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电视台面临的一项重要改革。
省级及地方电视台在选择是否实施制播分离时,必须权衡其中的利弊。
本文旨在深度剖析制播分离对省级及地方电视台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思考该改革对电视台行业的影响。
一、制播分离的优势1. 提升节目质量制播分离可以使制作团队专注于节目制作,从而提升节目质量。
传统电视台通常负责节目制作和播出两个环节,这往往导致制作团队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分散,影响了节目的创意和制作品质。
而通过制播分离,制作团队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专注于创作,从而提高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满意度。
2. 增加竞争力制播分离使电视台在内容生产环节更具竞争力。
通过与其他制作公司合作,电视台可以获得更丰富多样的优质内容,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制播分离也为投资方和制作方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促进了资本与创意的有效结合,推动了电视台行业的发展。
3. 加强专业化水平制播分离可以促进电视台内部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播出和制作是两个不同的领域,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制播分离后,电视台可以聘请更具专业经验的制片人、导演等人才进行节目制作,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节目内容。
二、制播分离的劣势1. 资金压力增加制播分离可能会增加电视台的资金压力。
在传统模式下,电视台通过节目的播出获得广告收入,从而维持运营和生产节目的资金来源。
而制播分离后,电视台需要与制作公司进行合作,并支付制作费用,这将增加电视台的财务负担。
如果电视台的财务状况不佳,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运营和发展。
2. 人才流失风险制播分离可能导致电视台人才的流失。
一些专业的制作人员在制播分离后可能会选择离开电视台,选择更具发展空间和报酬的制作公司。
这将导致电视台人才储备的流失,对电视台的运营和节目制作带来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制播分离制播分离,对于中国广电行业来说,已经不是新话题。
什么是制播分离?就是制作主体和播出主体分离,制作和播出方都通过市场行为来完成交易。
而制播分离的前提必须是制作和播出方都是平等的市场交易主体,而不能一方在市场上完全竞争,而另一方则具有不进入市场流通的行政专营权。
更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所有的市场主体为了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竞争效益,都会趋向于制播整合,特别是对优质资源进行制播整合,以形成自己的企业优势。
一般情况下,电视台只有在一些不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边缘产品方面愿意采取低价购买的方式获得节目资源。
而政府则通常会通过防止企业在制播上的过于整合,用反垄断规则来适当地限制制播的完全垂直整合,保障有限的制播分离空间,维持行业的活跃性。
美国如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行业都是这种产业链高度整合、市场高度集中的垄断竞争结构。
美国三大电视网加上FOX和CNN几乎控制了全国绝大多数电视市场。
英国、德国、法国以及亚洲的韩国、日本都是两三家电视台控制了全国大部分市场份额。
像中国这样,在同样一个收视市场上有40家以上的电视台60个开路频道在竞争,而且其中30家以上的电视台都只有一个单一频道而不得不趋向于观众人群最大化的同质竞争,在世界上很可能绝无仅有。
所以,中国广电是一个高度行政封闭但是没有任何垄断利益的高度竞争行业。
因此,从产业规律来说,中国广电改革的方向,不应该是分而更应该是合,更准确地说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行政性捆合。
那么,中国广电改革的制播分离的目的,显然不是优化产业结构,而是为了转变广电市场运行机制的一种探索。
为什么要制播分离?制播分离,10多年前就是中国广电的热门话题,正如同后来纷纷扬扬的集团化一样。
但至今,制播也没能分离,即便是过去因为特殊原因而形成的电视剧制播分离,如今也在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制播整合趋势。
其实,制播分离,既不符合产业链贯通的发展规律,也不符合中国广播电视台为事业主体、电视制作公司为企业主体的实际,而我们所谓的制播分离,例如最近的“上海模式”,包括过去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虽然是企业,却是“台管台控台属”的企业,并没有通过制播分离变成两个利益主体,只是制播出现了部分分工,从准确意义上说,就是实现了一台两制,在电视台这个事业主体之下,出现了一个同样属于电视台的企业主体。
制播之间仍然是一个母体,并没有分离。
对于任何产业来说,为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竞争能力、扩大规模效益,都会趋向于市场集中。
而媒介业由于以版权经济为基础,更依赖边际效益,也更趋向于通过产业整合来增加规模经济。
对于电视台来说,产业整合包括纵向的制播整合和横向的跨媒介整合。
全世界大多数媒介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都由少数几家综合性媒介集团形成全国性垄断竞争市场。
这些集团既拥有制作机构,也具备播出平台,还具备投资发行能力,同时不仅拥有电视台,还拥有电影电视剧制作企业、发行企业以及音像、音乐、演艺、广告等关联企业,从而可以通过内容版权多渠道、多市场地创造最大效益。
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迪斯尼、索尼,甚至BBC、NHK、KBS等都在走综合整合的道路。
一般情况下,政府会通过一定的法规手段,防止行业过度垄断,通过保护适度竞争来保证媒介为大众服务的水平能得到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播分离并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在西方国家,由于市场往往过度趋向于产业链整合,所以容易形成行业门槛,阻止其他中小企业进入这个行业,一般政府会采取一定措施来维持一定程度的竞争,如美国的FCC曾规定电视网在黄金时间必须有部分时段(仅仅是部分时段)播出非自制节目来保证行业活力。
但这样做的前提,是电视台已经形成了垄断性和政府干预的合法性,企业本身并不要求制播分离,政府也不要求完全的制播分离,而只是防止制播过度合一而已。
这与我们通常对制播分离的理解相去甚远。
另一个角度来看,制播分离更不切合中国实际。
中国由于四级办电视,导致电视竞争非常剧烈,根本谈不上垄断性,政府没有干预产业链整合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在电视台为事业单位而不是市场主体的前提下,如果制作从电视台剥离出去,那么制作方就会成为处在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中的公司主体,但它的交易方电视台却是不进入市场竞争的事业主体。
尽管两者在产品的商业经济利益诉求上有共同点,但一个是公司、一个是事业机构,两者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念、交易方式、管理机制等,都存在有形无形的千差万别,根本不可能形成制播分离后的公平公正透明的交易市场。
中国电视剧制作企业20多年来一直抱怨自己风险独当,电视台不公平交易,甚至恶意欠款等等,造成电视剧内容生产企业难以壮大而电视台却可以坐享其成。
这正是制播分离在中国难以克服的困境。
而多少年来,那些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苦心经营、筚路蓝缕,至今也很难依靠电视节目制作和提供得到发展。
而如果实行制播分离后出现的国有的剥离出去的公司,无论是管理机制或是人员构成,甚至还不如民营公司有优势,生存都会困难,何谈做大做强。
对于失去了电视台这一核心资源的所谓制播分离后的制作公司来说,几乎没有任何资源和资本在市场上竞争,其前途可想而知。
制播究竟是否应该分离?制播分离理论的实践基础是近年来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
的确,电视剧的制播分离,曾经给中国电视带来了正面影响。
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开始出现的电视剧制播分离,是由于当时的电视台作为国有事业单位,对吸收社会资金进入电视内容生产形成了严重的体制性障碍,当时是迫不得已选择了分离。
由于对社会开放了内容制作业,大量行业外资源进入电视领域,带来了中国电视剧的繁荣。
同时,由于电视剧对电视台广告收益影响明显,电视台不得不多少降低一点身份来与电视剧生产机构交易。
而像当初光线、欢乐等生产非电视剧内容的民营节目公司,则全部被电视台逼迫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至于最终都转向电影电视剧生产来维持生存。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尽管制播分离带来了中国电视剧20多年的繁荣,中国也早已成为世界电视剧第一生产和播出大国,但中国至今却没有出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的、专业化程度高的大型电视剧生产企业。
每年全国也只有不到20部电视剧达到了较高的制作和创作水平,大量电视剧都粗制滥造、滥竽充数。
而当中国电视台越来越依赖于电视剧,越来越买不起电视剧,越来越需要首播剧、独播剧的时候,大家都重新意识到制播分离不是出路,制播整合才能控制资源、降低成本。
所以,尽管电视台本身的事业体制决定了中国电视行业的市场整合目前还不可能真正以资本为纽带,但电视台对电视剧的投资、预购、定制、自制已经成为各种形态制播整合的方式。
分久必合的产业规律正在被证明。
其实,对于中国的电视台改革来说,真正应该也可以剥离的是那些非新闻类的、非必须的大量填补一般时间的普通娱乐节目、谈话节目、专题节目,如同国外的大电视台,一般都通过辛迪加市场购买这些可替代的一般节目。
但在中国,由于电视台特殊的事业体制,我们恰恰是通过这些节目的生产才能养活一大批人,才能让广告创收回到我们内部的节目生产中循环。
做节目的过程实际上是养电视台的过程。
尽管目前电视台生产的大量节目都是快餐节目,甚至有的是垃圾节目,但是电视台依然要靠这些低成本的节目来维持频道的运行。
所以,制播分离显然也脱离中国电视运营的实际现实,这也是制播分离目标长期以来只打雷不下雨的根本原因。
显然,对于中国电视来说,目前不是分离得不够,而是过度分离。
我们人为地将自己的产业链条打断,过去是台网分离,现在是制播分离,结果不仅不能将电视机构做大做强做好,去参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竞争,扩大产业的增量,反而是加剧了本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竞争,增加了交易成本,自己抢自己锅里的肉,造成恶性竞争,效益下降。
广电行业投资、制作、发行、播出分离,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分离,四级分离,台网分离,在高度行政封闭的同时却四分五裂、恶性竞争。
中国电视这种结构性问题造成了中国电视高度分散、高度内耗,这也成为中国电视屡禁难止的同质化、低质化和粗俗化的体制性根源。
事实上,电视市场的主体越少,不仅电视的经济效益会增加,电视企业会更壮大,而且电视的舆论导向、文化品质的监管和提升也会容易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中央电视台的文化品质和政治素养更容易得到保障,而越是低级别的电视机构越难以保障其文化和政治品质的原因。
是制播分离或是一台两制?也许,只有从另一个意义上来理解目前的制播分离改革:将部分内容制作资源从现有的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进行公司化改造,以增强其市场活力,使不能进入市场流通的电视台因而获得市场流通的可能。
事实上,无论是过去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湖南的天娱,或是现在的上海广播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都是这样的改革方式。
它们都没有脱离电视台的管控属,与电视台保持着完全的关联性。
这与制播分离完全无关,仅仅是通过剥离来完成内部分工或体制改造,通过重塑市场主体,来完成未来更高层面的资源整合和产业整合。
所以,制播分离的提法很容易将中国广电的改革误导为一次新的波折。
其实,从更准确的意义上说,我们现在是在进行一台两制的改革。
或者说是依赖制播整合的优势,将电视台资源通过转制后的市场主体,放到市场上去争取效益的最大化,甚至完成市场的整合和重组,提升广电的竞争力,开拓新的效益增量。
换句话说,由于电视台在现行政策之下,作为事业主体,不允许进入市场流通,导致电视产业链条最核心的环节在市场之外,结果是电视节目作为产品在市场上竞争,但作为主体的电视台却始终不因为产品的竞争发生兼并重组退出,所以,中国广电的竞争越来越剧烈,为争夺基本没有增量的收视率而投入的成本越来越大,实际效益越来越低。
在这种情况下,在电视台内部剥离出部分资产形成企业,实际上是间接地使电视台能够进入市场流通、整合和重组,使没有市场主体性的电视台获得一定的市场主体性。
这是当前广电改革的一条可行道路。
但是,剥离出来的企业必须紧密依赖电视台这一核心资源,否则便没有市场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一台两制,打造市场主体,依赖电视台播出平台的资源,按照市场规律,参与跨区域、跨行业、甚至跨国的竞争,这才是我们广电改革的方向。
眼下的制播分离改革最主要的是怎么样在转制上下功夫,而不是非要把制作和播出拆开,制播分离作为改革突破口,其实分离不应该是关键词,分制才是关键词,分制也不是用制播来划界而是以可市场经营来划界,这才是改革的真正关键。
所以,真正的分制改革,都是电视台借助电视播出的节目资源通过企业的市场运作,使其效益最大化。
其实上海就是这样,我们现在所谓制播分离的成功案例几乎都是走的这条道路,这与整体制播分离没有关系,它恰恰是利用制播整合来进行市场运营的产物,通过市场将电视台的资源效益最大化。
当这种转制深入发展以后,市场主体是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整合组合兼并的。
这个重组包括跨行、跨界、跨媒、跨国的公司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