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系统设计方案
指挥中心装修设计方案
![指挥中心装修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2d18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c.png)
指挥中心装修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指挥中心是决策与指挥系统的核心,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协调能力,对指挥中心进行装修设计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指挥中心的功能需求、空间布局、装修风格和细节设计等方面,提出一份完整的设计方案。
二、功能需求1. 功能分区:根据指挥中心的工作需要,将整个空间划分为工作区、会议区、技术支持区和休息区等功能分区,确保各个区域有序、清晰地划分。
2. 指挥台设计:指挥台是指挥中心的核心区域,需要合理布局各类设备和显示屏,同时保证操作人员的舒适度和工作便利性。
应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使得设备的操作与使用更加便捷快速。
3. 信息展示:针对指挥中心的工作特点,设计方案应考虑合适的信息展示方式,如大屏幕、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以便快速准确地获取和传递信息。
三、空间布局1. 整体布局:根据指挥中心的实际面积和工作需求,合理划分各功能区域,并通过合适的通道和走道进行连接,确保人员流动的便捷性。
2. 技术支持区:设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区,集中安置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设备,并考虑合适的降噪和通风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会议区:为了满足会议、讨论和决策的需求,设计方案应考虑合适的会议桌椅、演讲台等设施,并充分考虑声学控制,以确保会议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装修风格1. 色彩选择:指挥中心的装修色彩应以稳重、专业为主导,可选择以浅色系为基调,并搭配适当的深色注入,使得整个空间既不显得单调,又不会干扰工作人员的注意力。
2. 光线处理:充足的自然光线是指挥中心装修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合理利用窗户和百叶窗,使得阳光能够适当地照射到工作区域,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舒适度和效率。
3. 材质选择:在材质选择上,要求以功能和实用性为前提,如地板可以选择耐磨、隔音效果好的材料,墙面和天花板则可以选择吸音材料,以保证环境的静谧性。
五、细节设计1. 储物空间:为了方便存放工作资料和文档,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储物空间,如文件柜、书架等。
公安局指挥中心系统设计方案
![公安局指挥中心系统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e6cb3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d.png)
公安局指挥中⼼系统设计⽅案公安局指挥中⼼系统设计⽅案第1章系统概述1.1概述新建的****公安局指挥中⼼⼤楼共三层,主要功能区分为多功能厅、指挥调度中⼼、会议室等。
指挥中⼼总⾯积约350平⽅⽶,为长27 ⽶,宽18⽶。
经新建可满⾜召开电视会议、公安局异地会商、汇报演⽰、普通会议等功能。
并能满⾜50⼈以上的开会需求。
多功能厅⾯积450平⽅⽶,为长27 ⽶,宽18⽶,主要召开部⼤会,会议室主要进⾏普通会议使⽤。
此次****公安局指挥中⼼系统建设项⽬主要包括图像显⽰系统,桌⾯显⽰系统、⾳响扩声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及布线系统等组成。
1.2设计⽬标****公安局指挥中⼼会议室系统满⾜普通会议、视频会议、视频指挥调度等功能,同时指挥中⼼以各种视频、⾳频等信号源汇聚在图像控制室,实现集中展⽰和全局性的共享,实现中⼼指挥控制功能。
以下为本次项⽬的主要建设⽬标:1、通过对新的2层公安局指挥中⼼建设,达到能容纳50⼈以上,该中⼼能够接收转发⾃治区公安厅电视会议,召开市县公安局视频会议,实现省市之间公安局异地可视会商三⼤功能的要求。
2、通过对现有设备的优化和整合,补充必要的设备,为会商、决策和调度指挥提供技术保障。
1.3系统建设思路新的公安局指挥中⼼位于****公安局办公⼤楼2层,在指挥中⼼⼤厅,建议划分为⼤屏前区、领导席区、⼯作区、控制及秘书区、⼤屏维护区五个区域,同时在2层设置指挥中⼼图像控制室,集中控制各种信号的输出输⼊和调度功能。
指挥中⼼基本应⽤功能保障体系主要包含厅指挥中⼼⾳、视频指挥调度系统、显⽰输出系统、⽹络运⾏环境及系统运⾏保障系统;指挥中⼼基本应⽤功能保障体系包括以下⼦系统,应分别满⾜如下功能和需求:1、指挥中⼼整体装修以及综合布线系统我⽅仅提出建议。
装修应充分考虑到指挥中⼼的职能,进⾏指挥⼤厅建筑声学以及灯光照明⽅⾯的设计,并对⼤厅的各个⼦系统的强弱电的布线进⾏综合考虑。
2、指挥中⼼显⽰核⼼系统指挥中⼼显⽰系统包括⼤屏幕显⽰部分及在指挥中⼼⼤屏幕拼接墙,并建⽴LED显⽰屏,作为指挥中⼼⼤屏的辅助显⽰屏幕,显⽰各类保障系统的综合⽂字信息。
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26b11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4.png)
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方案一、引言本文将提出一个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方案,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与架构、系统功能模块、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运维等方面的内容。
二、系统需求分析1.高效的通信功能:应急指挥中心需要与各应急部门、领导机构、地方政府等进行实时通信,保证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
2.实时的位置监控功能:通过GPS定位、卫星通信等技术,实时监控各应急部门的位置,提供指挥员确定最佳调度方案的依据。
3.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能够接收并处理视频、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提供全面的情报支持。
4.数据分析与统计功能:对应急事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三、系统设计与架构1.硬件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等,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稳定传输。
2.软件支撑:建立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系统环境,提供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数据库管理: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和管理各类应急数据,提供数据快速查询与分析功能。
四、系统功能模块1.基础功能模块(1)通信管理模块:实现与各相关人员和部门的实时通信,包括语音通话、短信、邮件、即时通讯等方式。
(2)用户管理模块:管理不同权限的系统用户,包括注册、身份验证、权限分配等功能。
(3)日志管理模块:记录系统操作日志,以供追溯和审计。
2.指挥调度功能模块(1)事件管理模块:接收、记录和分发应急事件,包括事件信息录入、事件审核、事件分发等功能。
(2)资源调度模块:根据事件需要和资源情况,进行调度和分配,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资源的调度,以及调度方案的优化和实时更新。
(3)任务管理模块:为各相关单位和人员分发任务,并进行任务跟踪和进度监控。
(4)指挥员工作台模块:提供指挥员工作所需的各类功能,包括通信、指挥、调度、多媒体信息处理等。
五、信息采集与处理1.视频监控系统:安装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控重点区域和设备,提供视频图像信息。
指挥中心设计方案
![指挥中心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d83b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0.png)
指挥中心设计方案一、设计方案的背景和目标:指挥中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指挥、协调与监控系统,可以对各种事件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反应。
其设计目标是提供高效、精准的指挥与协调功能,使得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和指令,并能够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快速、科学的决策和响应。
二、指挥中心的布局和功能:1.中央控制区:设有大型投影屏幕和操作台,负责实时监控和控制整个指挥中心的各个区域和设备。
中央控制区的主要功能包括指挥员的工作区域、指挥员信息接收区、指挥员通讯工具、指挥员工作时钟等。
2.呼叫接待区:设有呼叫接待员工作区和接待大厅,负责接听和处理来电、外访、指挥中心内部的呼叫等。
3.事件监控区:设有多个监控屏幕和操作台,负责实时监控和分析各类事件和情况的发展趋势、实施跟踪管理、下发指令等。
4.数据分析区:设有数据分析师工作区域和数据分析屏幕,负责对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提供决策支持信息。
5.协调指挥区:设有协调员工作区和指挥屏幕,负责对各类事件和情况进行协调与指挥,包括资源调度、下发指令、信息交流等。
6.通讯与联络区:设有通讯员工作区和联络屏幕,负责与各类单位和部门进行信息交流与通联工作。
三、指挥中心的设备和技术支持:2.大屏幕显示器和投影设备:将各类指挥信息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以方便指挥员实时监控和掌握各种事件和情况的发展。
3.数据分析软件和工具: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软件和工具,对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整理,提供决策支持信息。
4.自动化调度设备:采用自动化调度设备进行资源调度和指令下发,以提高响应速度和准确度。
5.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安全监控设备,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和火灾报警等,以保障指挥中心的安全运行和数据安全。
四、指挥中心的软件系统和功能:1.系统集成软件:将各类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建立全面的监控指挥系统,实现各类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互通。
2.信息发布系统:负责发布各类信息和指令,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快速传递。
如何做指挥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如何做指挥中心建筑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11be4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d.png)
指挥中心建筑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类紧急事件和突发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此背景下,建设一座高效、安全、智能的指挥中心成为当下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指挥中心的建筑方案进行探讨和设计,旨在为解决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建筑位置及土地利用情况指挥中心所在区域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周边设施齐全。
土地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周边环境优美,景观开阔。
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率,同时考虑建筑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三、建筑功能分析1. 指挥中心主要功能包括指挥调度、信息发布、应急救援、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与便捷性,确保指挥中心的运作高效顺畅。
2. 指挥中心的建筑外观应美观大方,符合城市的整体风貌,同时又要让人感受到其权威性和专业性,突显其重要性。
3. 在生态环保方面,建筑应采用可持续材料,结合绿色设计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建筑的可持续性。
4. 在安全方面,建筑应考虑到各类紧急情况的发生,设计相应的应急通道和设施,确保人员安全。
四、建筑布局设计1. 指挥中心建筑布局设计应充分考虑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和便捷性,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紧密、便于协调。
2. 建筑总体布局可划分为指挥调度区、信息发布区、数据分析区、办公区等多个功能区域,通过走廊、楼梯等连接通道进行联系。
3. 建筑外观设计大门户式的设计,进一步突显指挥中心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同时考虑到开放性和透明性,通过玻璃、中庭等设计元素增加建筑的开放感。
4. 建筑高度应适中,不宜过高,一方面考虑到城市整体格局和风貌,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实际使用需求。
五、建筑结构设计1. 指挥中心建筑结构设计应兼顾美观性和实用性,采用轻钢结构或框架结构,确保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2. 建筑外墙的材料宜选用高强度、防水、防火的建筑材料,增加建筑物的安全性。
3. 建筑内部采用灵活的空间布局设计,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建筑的使用灵活性。
工程指挥中心设计方案
![工程指挥中心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a4755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d.png)
工程指挥中心设计方案一、前言工程指挥中心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灵活指挥、调度和协调的重要平台,它承载着工程项目管理和决策的重要职责,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设计工程指挥中心的时候,必须考虑工程指挥中心的功能需要以及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保证其能够完美的配合工程项目的需求,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二、功能需求分析1. 指挥调度功能:工程指挥中心要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随时掌握工程项目的进度和情况。
2. 数据共享功能:工程指挥中心需要能够与各个工程项目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信息畅通,提高决策效率。
3. 决策支持功能:工程指挥中心需要能够提供各种分析报告和决策支持工具,帮助管理人员做出明智的决策。
4. 通信联络功能:工程指挥中心需要与各个工程项目部门进行通信联络,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 多媒体信息展示功能:工程指挥中心需要能够实现多媒体信息的展示,展示工程项目的进度、图纸等信息。
6. 安全监控功能:工程指挥中心需要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安全监控,保障工程项目的安全性。
三、设计方案1. 总体布局工程指挥中心的总体布局应该分为指挥调度区、数据共享区、决策支持区、通信联络区、多媒体信息展示区和安全监控区。
指挥调度区应该位于中央位置,方便对各个区域进行监控和调度。
数据共享区应该位于指挥调度区的侧面,方便与各个工程项目部门进行数据共享。
决策支持区应该位于指挥调度区的侧面,方便管理人员查看各种分析报告和决策支持工具。
通信联络区应该位于指挥调度区的侧面,方便与各个工程项目部门进行通信联络。
多媒体信息展示区和安全监控区则应该分别位于指挥调度区的两侧,方便展示多媒体信息和进行安全监控。
2. 功能划分在工程指挥中心的设计中,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功能划分,避免功能冲突和干扰。
比如,指挥调度区应该设有大屏幕显示器和调度台,方便工程项目的实时监控和调度。
数据共享区应该设有数据共享平台和文件柜,方便与各个工程项目部门进行数据共享。
指挥中心设计方案
![指挥中心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a0d7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a.png)
指挥中心设计方案指挥中心是一个重要的组织机构,在应急救援和指挥调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指挥中心的工作效率和应急响应速度,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一、指挥中心的位置选择1. 选择地理位置优势明显的区域,便于快速响应和应急调度。
2. 选择离主要交通枢纽近的地点,方便人员和物资的运输。
3. 选择离各类应急救援力量较为集中的地区,方便协调和指挥工作。
二、指挥中心的建筑设计1. 建筑物的结构要稳固,能够承受自然灾害和恶劣天气的冲击。
2. 设计宽敞明亮的大厅,用于接待和指挥人员的临时休息。
3. 设计多个指挥室,用于应急调度和指挥工作,要考虑到扩展的可能性。
4. 设计布局合理的会议室和培训室,以便组织进一步的工作培训和研讨。
三、指挥中心的设备配置1. 配备大屏幕显示设备,用于实时监控灾情和调度指挥。
2. 配备电话交换机和无线电台,便于与各救援单位和相关部门进行通讯。
3. 配备电子地图显示系统,方便指挥人员进行快速定位和资源调度。
4. 配备网络设备和服务器,以便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四、指挥中心的保障设施1. 配备应急发电机组,以应对停电等不可预知的情况。
2. 配备应急水源和消防设施,确保指挥中心的安全。
3. 配备卫生间和洗手间,方便指挥中心人员的日常使用。
4. 配备食堂和休息区,为指挥中心人员提供饮食休息。
五、指挥中心的安全设施1. 设计防火墙和防盗门,确保指挥中心的安全。
2. 配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监测指挥中心内外的情况。
3. 配备报警装置和紧急按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报警并采取措施。
综上所述,指挥中心的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到实际应急需求,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应急调度能力。
合理的位置选择、科学的建筑设计、完善的设备配置和安全保障设施将大大提高指挥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救援和指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9d0a8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c.png)
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应急指挥中心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指挥调度和资源协调,以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提高应急指挥中心的效率和响应速度,建设一套高效、稳定、安全的指挥调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系统的建设方案,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技术选型和实施计划等内容。
二、系统架构设计2.1 总体架构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系统的总体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展示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存储层。
前端展示层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与交互,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前端页面进行指挥任务的创建、调度和监控。
应用服务层是系统的核心模块,包括指挥调度逻辑、资源管理、权限控制等功能。
该层通过接口与前端展示层和数据存储层进行交互。
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与指挥调度相关的数据,包括任务数据、资源数据和事件数据等。
2.2 模块划分根据系统功能的不同,将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
•任务管理模块:负责指挥任务的创建、分配和监控。
•资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指挥调度所需的各类资源,包括人员、车辆、物资等。
•事件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事件的上报、处理和评估等。
•统计分析模块:用于对指挥调度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报表和图表展示。
三、技术选型在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分析和性能要求,进行了以下技术选型:•前端展示层选用React框架,用于构建动态的、响应式的用户界面。
•后端应用服务层选用Spring Boot框架,用于开发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
•数据存储层选用MySQL数据库,用于存储与指挥调度相关的数据。
•通过RESTful API实现前后端之间的数据交互。
•使用WebSocket技术实现指挥任务的实时通讯和更新。
四、实施计划基于上述系统架构设计和技术选型,制定了以下实施计划:1.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完成对系统需求的分析和用户故事的撰写,并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界面原型。
指挥中心系统构建方案
![指挥中心系统构建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fbe34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4.png)
指挥中心系统构建方案1. 系统目标- 提供实时监控和跟踪关键活动和资源。
- 实现信息共享和协调,以便进行有效的决策和响应。
- 提供灵活且易于使用的界面,使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对系统进行操作和管理。
2. 系统架构- 数据采集层:将各种传感器、监控设备等信息源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传送到数据存储层。
- 数据存储层:用于存储和管理从数据采集层获得的各种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
- 数据处理层:负责对存储层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供实时的监控和分析结果。
- 用户界面层:提供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包括实时监控展示、查询分析功能等。
3. 功能需求- 实时监控和展示:能够实时显示各种活动和资源的状态,如人员位置、车辆轨迹、传感器数据等。
- 数据分析和预警: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分析,提供预警功能以及相关的分析报告。
- 信息共享和协调:通过系统内部的消息传递机制,提供信息共享和协调的能力,以便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和协作。
- 数据存储和检索:能够对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并提供快速的数据检索和查询功能。
4. 技术选型- 采用分布式架构,以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 选择成熟稳定且开源的软件和技术,如Hadoop/Spark等,以支持系统的大数据处理需求。
- 使用云计算技术,以提供弹性扩展和高可用性。
5. 实施计划- 需要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各部门的需求。
-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和架构规划。
- 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并逐步上线和推广使用。
- 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以确保系统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
以上是一份指挥中心系统构建方案,该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可靠和高效的系统,以支持指挥中心的日常运营和决策需求。
实施该方案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规划,同时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用户友好性。
指挥中心系统设计方案
![指挥中心系统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2ccd3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4.png)
指挥中心系统设计方案9.1需求分析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建立,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政府部门对城市管理的需求,该中心是集通讯、交通、信息处理和资源调度为一体,整合视频监控、指挥调度、应急管理、预案处置、地理信息等多种信息资源,整合公安、交警、城管等多部门、跨行业的复杂体系。
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充分利用已建的公众与专用通信网络、有线与无线通信资源实现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时接报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实现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现场图象等信息的实时上传,并对事态发展进行持续跟踪,及时传达相关部门领导的批示、指示,并进行督办。
9.2设计目标XXX县应急指挥中心是本项目各子系统的最高管理机关,能够实现对各系统资源的统一指挥调度及应急联动功能。
应急指挥中心是建立在以网络为基础,以各类软、硬件为支撑的基础设施之上的一个综合平台。
XXX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目标应能够满足如下功能需求:1、针对社会公众建立公共应急事件发布系统,为市民提供多种、方便、快捷的服务;受理市民多种形式(语音、短信、传真等)的求助,高效率的实施救助。
2、针对专业部门建立应急事件专报、定位和指挥系统,解决应急事件的准确定位、快速布署、实效指挥问题。
3、针对决策部门建立决策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数据库,掌握应急事件全局发展态势,采集相关信息,协助领导及时介入应急实时指挥,评价应急措施实施效果并及时做出修正,统一掌握各类应急物资调控等。
4、针对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系统,加强对应急指挥中心的安全监管能力,有效保障指挥中心人、物在平战任何状态下的安全;建立数据冗余备份系统,有效保障应急指挥中心数据的有效性与战时指挥数据的安全性。
9.3建设内容规划设计将原和盛路和盛广场展示中心改建为XXX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该中心总体设计为2层。
指挥中心位于一层,层高4.5米,总使用面积约为594平方米,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的设计思路,汇集安全城市、智能交通、应急指挥、数字城管、数字社区五个子系统为一体,充分集成视频显示、接处警管理、应急指挥、事件决策、会议通讯等系统功能。
指挥控制中心整体设计方案
![指挥控制中心整体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b0584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7.png)
指挥掌握中心整体设计方案第一章方案概述1.1设计思想稳定性:系统承受嵌入式架构,不受外部因素影响显示效果:高解析度、层次丰富、颜色明媚信号多样性:具备同时处理模拟,数字及网络信号力量系统集约性:系统级设备,包含解码,拼接,显示等功能认知度:大屏幕拼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认知程度高,更易于操作使用节能环保:功耗低,设备寿命长,全部器件均不含铅汞等有害物,全金属外壳,完全无辐射牢靠性:各项专业认证及严格的厂内测试保证了设备的稳定牢靠,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兼容性及冗余功能1.2工程概述系统承受了高稳定性的B/S 架构,用户可以在网络内任何一台PC 机上授权操作,躲避了PC 中毒、崩溃等问题对系统的影响。
系统可以集成治理显示单元/视频矩阵/RGB 矩阵/DVI 矩阵等周边设备,并且可通过配置iPad 手持式无线触控终端,支持无线管控方式。
具体功能可以参考第2 章《解决方案》。
1.3指挥中心功能描述指挥中心功能主要有日常会议、远程视频会议、执行现场指挥、内网大数据分析、联合相关部门信息决策,预览视频监控,综合调度指挥等1.4指挥中心分为几大功能区指挥中心主要分LED 显示区、操作席位区、指挥席位区、与会人员区、数据中心、掌握室等。
1.5指挥中心系统介绍1.5.1L ED 显示区设计LED 小间距P1.25 显示屏,显示面积为:24m*5.4m;主要用于:日常会议显示、多方会商视频会议、单兵现场指挥、执行应用数据显示、执行指挥平台联动等视频显示功能;保证能够清楚显示,各类视频信号图像;1.5.2操作席位区设计15 个席位,配置操作鼠标键盘及显示器电脑主机,电脑视频能任意切换上LED 显示屏,同时操作席位可以实现KVM 切换,调用掌握机房内部业务数据效劳器〔如:公安信息数据效劳器、国土信息数据效劳器、银行信息数据效劳器、工商信息数据效劳器、以及法院内网信息数据效劳器〕,能够实现一屏掌握多主机,可以执行紧急突发状况下,快速调度安装在机房的现场执法视频,公安网视频,国土,工商等信息平台效劳器数据,快速协作领导对突发大事或日常大事做出快速决策指挥;1.5.3指挥席位区设计26 个席位,每个席位配置一套升降显示器〔正面为显示器,反面为桌牌显示一体式〕,主机,发言话筒,均承受升降式方式,显示器视频内容能与LED大屏显示同步,指挥席位设计整个系统操作掌握客户端,用于集成掌握音视频设备,同时可设置权限,上下级治理,用户治理,密码账户登录等。
指挥中心系统设计方案
![指挥中心系统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f7a44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c.png)
指挥中心系统设计方案一、系统概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指挥中心的运行也需要采用最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
因此,我们提出了模块化、开放式、集散分布式的设计方案,并将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作为其发展的主要趋势。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应急指挥的要求,而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指挥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指挥调度,包括情报搜集、信息研判、参谋决策、调度指挥、指导打防控实战等。
因此,我们致力于将指挥中心建设成为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作风硬朗、严谨细致、精干权威的战斗实体。
我们的设计方案包括图像系统、监控功能、有/无线合一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移动指挥调度系统和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
通过控制网络连接,这些模块可以智能化地集成为一体,构成多种设备声像合一的效果,满足指挥中心的各种智能化要求,完成各项功能,使之成为使用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
二、客户需求指挥中心大厅的结构特点长为***米、宽为***米、高为***米,大厅环境照度为***。
用户提出以下要求:整个工程大体预算为***,设备选型以中档为标准;本大厅要能满足调度指挥、参谋决策、学术交流、信息研判等用途;能满足***人参加,其中***人发言、***人签到、***表决;配备***支无线话筒作为讲解人员使用;能提供录像带、DVD、有线电视、摄像头等***路视频输入及***路输出;能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路计算机视频输入及***路输出;多资源图像数据(最少4路)的调用显示及现场的指挥标注,可随时点击调用预存;大屏幕显示系统在有办公照明、舞台灯光等高亮度环境下能够正常显示;可配合硬盘录像系统实现对整个会议情况的实时记录;实现各种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智能化管理及人性化操控使非专业人员也可非常容易的控制会议进程及会场模式的转换。
建议——我们建议甲方一定要考虑整个指挥中心大厅的声像处理、环境照度、电力接入、地线引入等方面的设计,以利扩声、显示设备效果的正常发挥。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44e47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7.png)
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第1篇指挥中心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建立一套高效、可靠的指挥中心系统已成为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障公共安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的迫切需求。
本方案旨在为某地区指挥中心的建设提供全面的规划与设计,确保其合法合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二、建设目标1. 提高应急指挥效率,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 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作战,提高政府服务与管理水平。
3. 构建高度集成、高度智能的信息化平台,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持。
4. 符合国家法规及行业标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可靠。
三、系统设计1. 总体架构指挥中心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示层。
各层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和功能调用,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2.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设施、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硬件资源。
硬件设备选型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性能、稳定性及安全性。
3. 数据层数据层负责存储、管理和维护指挥中心各类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
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有力支持。
4. 应用层应用层包括应急指挥、协同作战、信息管理、智能分析等功能模块,以满足指挥中心日常业务需求。
5. 展示层展示层提供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包括大屏幕显示、移动终端、桌面终端等,方便用户快速、直观地了解指挥中心运行状况。
四、功能模块设计1. 应急指挥模块应急指挥模块负责对接应急事件,实现事件上报、处理、跟踪和反馈等功能。
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库、专家库和资源库,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 协同作战模块协同作战模块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作战,通过信息共享、任务分配和实时通信等功能,提高指挥调度效率。
3. 信息管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负责收集、整理和存储各类业务数据,提供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
指挥中心方案
![指挥中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65a4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3.png)
指挥中心方案指挥中心是一个集指挥、控制、协调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指挥系统,具有决策迅捷、信息透明等特点。
针对某地区的指挥中心,我设计了以下方案:一、指挥中心建设目标1. 实现信息集中化管理,提高指挥决策效果;2. 建立高效的指挥调度和资源协调机制;3. 提升指挥中心的应急处置能力;4.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
二、指挥中心设置1. 办公区域:设立办公室、会议室、数据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等功能区域;2. 指挥设备:配置高性能的指挥系统、电视显示墙、视频会议设备、指挥台等设备,确保指挥决策的高效进行;3. 通讯设备:建立全面覆盖的通信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确保与各相关部门的通信畅通。
三、指挥中心功能1. 指挥调度功能:通过集成的指挥系统,实现对各相关部门的指挥调度,包括车辆调度、应急资源调配等;2. 信息管理功能:建立信息集中管理平台,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储存和共享,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3. 应急处置功能:建立应急处置响应机制,根据灾害情况及时做出决策,协调各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理;4. 协同工作功能: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通。
四、指挥中心建设流程1. 系统规划:根据地方特点和需求,制定指挥中心建设方案;2. 设备配置:根据功能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指挥设备和通讯设备;3. 网络建设:进行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建设,确保指挥中心与各相关部门的通信连接畅通;4. 软件定制:根据具体需求,定制开发指挥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5. 培训和运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熟悉指挥系统的操作和使用,建立运维团队进行日常运维工作。
通过以上方案,可以建立起一个高效、灵活、信息集中管理的指挥中心,实现指挥决策的迅捷和准确,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应急处置效果,促进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为地方的安全和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施和调整,确保指挥中心的实际效果和效率。
指挥中心设计方案
![指挥中心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c437a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c.png)
指挥中心设计方案XXX科技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目录一系统概述 (2)二需求分析 (2)三设计依据 (2)四方案设计 (4)4.1 图像显示系统 (5)4.2 图像接入和矩阵切换系统 (7)4.3 扩声系统 (8)4.3.1 系统规划 (8)4.3.2 系统设计 (8)4.3.3 音源分析 (9)4.4 电源系统 (9)4.5 防雷接地系统 (10)4.6 其他设备 (11)4.7 系统连接示意图 (12)五系统功能 (12)一系统概述警务大楼指挥监控中心和是XXXXX整个智能化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核心,是智能化系统的控制中枢,是下属各个分控中心,负责对全XXX安防系统的统一指挥调度。
二需求分析警务大楼指挥监控中心设备部署如下:(1)中心管理服务器 1台(2)3*4 55寸液晶拼接屏幕墙 1套(3)存储设备 1套(4)核心交换机 1台其中,指挥中心主要设备设置在大屏后维修间内,机房内为所有设备都提供一路220VAC电源,由配电盘上的空气开关控制。
设备电源取至UPS电源。
三设计依据GB/T 17975.3-2002《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3部分:音频》GY/T 196-2003《调频广播覆盖网技术规定》GY/T 193-2003《数字音频系统同步》GB 50396-2007《出人口控制系坑工程设计规范》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T 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遮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 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及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A/T 73-1994《机械防盗锁》GA/T 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DBJ 08-47-199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J 147-1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A/T 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B 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4-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174-2008《电子系统机房设计规范》ISO 14443《识别卡,近耦合集成电路卡》ISO 15693《识别卡,非接触集成电路卡,疏耦舍卡》GB 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6-200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DBJ/T 0l-26-2003《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GB 50222-19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SJ/T 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GB 15763.1-2001《建筑用安全玻璃防火玻璃》DB11/T 384.1~6《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SJ/T 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7401-198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WH 0301-1993《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体与测量方法》GYJ 25-19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B 4959-1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tJ 76-19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T 14476-1993《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254 1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5381-1994《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 14197-1993《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T 14947-1994《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GB/T 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四方案设计建设XX市XXX指挥调度平台建设,依托于公安业务应用软件和各种网络平台的基础构架,相互结合实现XXX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各种功能。
指挥中心集中控制系统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集中控制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abef6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d.png)
指挥中心集中控制系统建设方案1.1系统概述为方便控制设备,需要建设一套集中控制系统。
本系统遵循“功能强大、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经济实惠、集成性高、兼容性和扩展升级性强、体现设计方案精神”的原则及要求,编写本设计方案。
集中控制系统作为作战指挥中心系统最高控制层,对其稳定性有非常特殊的要求,采用国际知名品牌的优质产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配置,将对整个系统的构建与运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后,形成一套整体的多媒体系统,轻松实现对投影显示系统、音频扩声系统、会议系统、灯光环境、窗帘等设备进行全面、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实现各子系统的独立操作或模式化操作。
1.2需求分析新指挥中心系统建成后,设备繁多、控制复杂、操作不便,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建设一套智能化集中控制系统,包括大屏幕相关控制、音频系统相关控制、灯光、窗帘相关控制等。
1.3总体设计采用一个ITAV的5.7寸触摸屏ITCW57控制厅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包括控制投影机开关、屏幕升降、影音设备、信号切换,以及会场内的灯光照明、系统调光、音量调节等。
简单明确的中文界面,只需用手轻触触摸屏上相应的界面,系统就会自动帮你实现你所想做的功能。
采用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
所有音、视频信号通过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的ITAV的矩阵切换器进行选择。
1.4设计说明1.1.1控制系统的应用现代化多功能会议室,智能化程度在不断的提高,虽然会议室因功能不同而产生了配套设备的差异,但总的来说,现在的智能会议室配套设备一般都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来实现对会议室周边设备的集中控制。
配套设备的“总管”、“沟通桥梁”,现代化的会议系统产品,在功能设计上,一直以围绕着中控系统来展开,除了满足一般会议系统的功能,保证会议系统的高性能、高品质外,特别强调“摄像跟踪功能”和“会议系统+中控系统完美搭配”,也就是说在功能上与中控系统进行完美的整合。
本方案在会议系统的摄像跟踪功能的设计,取消了一般会议系统在完成摄像跟踪功能时所配套的繁杂而功能单一的配置,不需要传统的控制键盘,不需要多摄像头跟踪时所必需的摄像跟踪切换台。
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设计方案
![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0cbec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c.png)
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设计方案
一、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概述
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是指一套完整的多功能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以
及应急指挥部门联动系统。
它由人员、设备、规划、服务四个系统构成,
其重点任务是组织和管理地震预警、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和应急处置任务,努力为公众提供最全面高效的应急响应、抗震救灾保护服务。
二、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构成
1. 组织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的组织机构搭建、任务分配、信息管理、预案制定、资源协调等工作。
它将地震应急
指挥中心的工作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任务,把应急处置的突发事件交给各
个部门机构处理,实现管理的高效、有序、务实。
2. 设备管理系统:该系统针对应急指挥中心的物资管理,设计出来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其中包括物品清单管理、库存中心管理、设
备保养、报警管理等,以及灾情实时监测系统,构建一个灾情自动追踪处
理及报警模式,弥补人力检测的短距离,实现灾情及时发现、地震应急指
挥快速反应,以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 规划计划系统:规划计划系统是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挥中心智能指挥系统建设方案
![指挥中心智能指挥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2e99b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e.png)
文档与培训
整理系统集成与调试过程中 的相关文档,对使用人员进 行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 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06
智能指挥系统培训与推广计划
培训对象及内容安排
01
指挥员培训
针对智能指挥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流程和指挥策略进行培训,提高指
挥员对系统的熟练度和应用水平。
02
技术人员培训
针对智能指挥系统的技术原理、系统架构、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培训,
提供大容量存储空间,确保视频数据的长 期保存和随时调用。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模块
数据整合
整合各类业务数据、传感器数据等,形成统一的 数据平台。
可视化展示
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将数据可视化展示,便 于决策者直观了解情况。
ABCD
数据挖掘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 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规律和趋势。
实时跟踪
通过GPS、北斗等技术手段,实时掌 握人员、车辆位置信息,确保指挥调 度准确性。
通信保障
提供多种通信方式,保障指挥调度过 程中的信息畅通。
视频监控模块
视频接入
视频调看
支持多种品牌、型号的视频监控设备接入 ,实现视频资源的共享。
支持实时查看、回放视频,便于了解现场 情况。
智能分析
视频存储
通过图像识别、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对 视频进行智能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 警。
稳定性与可靠性
高可用架构
安全防护
设计高可用系统架构,确保系统在高 并发、大数据量等场景下稳定运行。
加强系统安全防护,确保数据和系统 安全可信。
数据备份与恢复
实施定期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策略, 防止数据丢失。
易用性与可维护性
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0d2e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f.png)
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一、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急救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急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建立一个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接收紧急求救信息、分配急救资源、指挥急救人员、实时监控急救情况、提供急救知识和指导等。
二、系统设计1.紧急求救信息接收2.急救资源分配系统根据求救信息的紧急性和急救资源的需求,自动分配最近的急救车辆和医务人员。
分配的原则是根据距离、交通情况和急救资源的可用性来进行。
3.急救人员指挥系统将指导急救人员前往事发地点,并提供实时的导航和路况信息。
同时,系统可以监控急救人员的实时位置和工作状态,以便及时调度和指挥。
4.急救情况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的位置、速度和工作情况。
同时,系统还可以接收急救人员的实时反馈信息,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急救情况。
5.急救知识和指导系统可以提供急救知识和指导,帮助求救者和急救人员进行初步急救处理。
系统可以根据求救信息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提供相应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指南。
三、系统架构急救指挥中心系统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主要包括前端用户界面、后端服务器和数据库三大部分。
1.前端用户界面前端用户界面主要包括求救信息接收界面、急救人员指挥界面和监控界面。
求救信息接收界面用于接收求救信息并进行分类和分析,急救人员指挥界面用于指挥急救人员,监控界面用于实时监控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的位置和工作情况。
2.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主要负责信息的处理和资源的分配。
它接收前端用户界面发送的求救信息,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并分配急救资源。
同时,后端服务器还负责监控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的位置和工作情况,并接收急救人员的实时反馈信息。
3.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求救信息、急救资源、急救人员信息等数据。
数据库还可以用于存储历史数据,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四、系统实施系统的实施包括硬件设备的搭建、软件系统的编写和数据的导入等步骤。
指挥中心设计方案
![指挥中心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9689a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4.png)
指挥中心设计方案背景介绍指挥中心作为一个重要的组织机构,用于指导和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是企业、政府等机构进行高效运作的关键。
指挥中心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要求,包括功能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
本文将就指挥中心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一、功能性要求1.1 指挥中心需具备全面监控和控制能力,可以实时获取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并能够随时调度和指挥。
1.2 指挥中心应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
1.3 指挥中心要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语音、视频、文字等,以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作。
1.4 指挥中心需要支持多屏幕显示,以提供更大的信息展示区域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二、安全性要求2.1 指挥中心的数据需要进行安全加密和传输,以保护机密信息不被泄露。
2.2 指挥中心需要设置严格的权限控制,确保只有被授权的人员才能进行操作和访问关键数据。
2.3 指挥中心应备有多重备份和灾备措施,以应对系统故障和突发情况。
2.4 指挥中心的建筑结构和设备应符合防火、防爆、防水等相关安全要求。
三、可扩展性要求3.1 指挥中心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3.2 指挥中心的电力供应和网络传输系统应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扩展和优化。
3.3 指挥中心应具备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改造和改造。
3.4 指挥中心的整体设计应考虑到今后的功能扩展和人员增加,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四、实施步骤4.1 设计前期需进行需求调研和分析,确定指挥中心的具体功能需求和安全要求。
4.2 根据实际情况和预算,进行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选型和购买。
4.3 进行指挥中心的布局设计,包括地理位置、房间划分、设备安放等。
4.4 进行扩展性和可用性测试,确保指挥中心的设计方案符合相关要求。
4.5 设计方案实施后,需要对指挥中心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保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
五、总结指挥中心的设计方案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虑,包括功能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挥中心系统设计方案9.1需求分析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建立,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政府部门对城市管理的需求,该中心是集通讯、交通、信息处理和资源调度为一体,整合视频监控、指挥调度、应急管理、预案处置、地理信息等多种信息资源,整合公安、交警、城管等多部门、跨行业的复杂体系。
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充分利用已建的公众与专用通信网络、有线与无线通信资源实现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时接报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实现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现场图象等信息的实时上传,并对事态发展进行持续跟踪,及时传达相关部门领导的批示、指示,并进行督办。
9.2设计目标XXX县应急指挥中心是本项目各子系统的最高管理机关,能够实现对各系统资源的统一指挥调度及应急联动功能。
应急指挥中心是建立在以网络为基础,以各类软、硬件为支撑的基础设施之上的一个综合平台。
XXX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目标应能够满足如下功能需求:1、针对社会公众建立公共应急事件发布系统,为市民提供多种、方便、快捷的服务;受理市民多种形式(语音、短信、传真等)的求助,高效率的实施救助。
2、针对专业部门建立应急事件专报、定位和指挥系统,解决应急事件的准确定位、快速布署、实效指挥问题。
3、针对决策部门建立决策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数据库,掌握应急事件全局发展态势,采集相关信息,协助领导及时介入应急实时指挥,评价应急措施实施效果并及时做出修正,统一掌握各类应急物资调控等。
4、针对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系统,加强对应急指挥中心的安全监管能力,有效保障指挥中心人、物在平战任何状态下的安全;建立数据冗余备份系统,有效保障应急指挥中心数据的有效性与战时指挥数据的安全性。
9.3建设内容规划设计将原和盛路和盛广场展示中心改建为XXX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该中心总体设计为2层。
指挥中心位于一层,层高4.5米,总使用面积约为594平方米,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的设计思路,汇集安全城市、智能交通、应急指挥、数字城管、数字社区五个子系统为一体,充分集成视频显示、接处警管理、应急指挥、事件决策、会议通讯等系统功能。
指挥中心按功能区域划分为:指挥大厅(225πf)∖中心机房(98m2)、会议室(48m2)、其它办公区(223nf)。
根据本项目个子系统及指挥中心各功能区的实际需求,分别规划设计基础硬件平台、海量存储系统、图象显示系统、会议决策系统、机房装修工程等。
指挥中心布局图如下:9.4系统架构XXX县应急指挥中心,是整个系统的中枢和核心,全网所有的前端设备、服务器及其属性,运行状态等信息均可在中心平台进行统一展现,并接受中心平台统一调度管理。
指挥中心可将全市视频图象按需调用到大屏幕上,为领导决策、应急指挥、事件取证提供及时、可靠的监控图象信息。
9.5基础硬件平台设计指挥中心基础硬件平台的设计以各子系统的应用需求为出发点,以共享、安全、节能的为实施原则,在保证各个系统独立运行的前提下,充分整合各子系统资源,有效减少服务器数量,实现指挥中心高效、稳定的运行。
具体规划设计如下:安全城市子系统:应用服务器2台、数据库服务器2台、流媒体服务器4台、地图服务器1台、运维服务器1台。
智能交通子系统:卡口接入服务器1台,电子警察接入服务器2台、违停抓拍接入服务器1台。
应急指挥子系统:应用服务器2台、数据库服务器2台、通信服务器2台、Web服务器1台、G1S服务器1台、数据汇总服务器1台。
数字城管子系统:应用服务器4台、数据库服务器2台。
数字社区子系统:应用服务器4台。
为了充分保证系统平台的稳定运行,各主要系统服务器均配置双机热备系统。
服务器基本配置要求如下:CPU:1颗E5-2407v2(2.4GHz∕4c)∕6.4GT∕10M13;内存:4GDDR3内存,224个内存插槽,最大支持2384G内存;硬盘:2块300G热插拔SAS硬盘,最大支持224块2.5寸SAS/SATA热插拔硬盘(出厂前可升级);RAID:支持RAID1,5;I/O:3个PCI-E3.0x8ffi⅛,2个PC1E3.0x16插槽,1个PeI插槽;网卡:集成高性能双千兆网卡,支持网络唤醒,网络冗余,负载均衡等网络高级特性;远程管理:集成系统管理芯片,支持IPMI2.0、KVMOVerIP、虚拟媒体等管理功能;可选1CD管理模块,提供本地可视化系统监控和故障诊断功能;电源及外设:单电源、SIimDVD光驱、导轨;9.6海量存储系统设计构建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中心的集中存储系统,采用IPSAN大容量存储服务器组成高清视频数据存储中心,保证视频及数据连续存储周期不低于30天。
9.6.1存储架构设计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经济、安全的存储架构对于安全城市的成功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采用集中存储、网络化调用等存储管理方式来构建安全城市视频图像信息存储系统。
9.6.1.1实时视频存储实时监控存储应用中无论采用DAS直接存储结构或者是SAN的网络化存储结构,都需要配置大量的视频存储服务器。
数据流通过视频存储服务器写入存储设备,点播回放的数据流也是需要通过存储服务器读出。
这样造成的问题有:服务器往往会成为存储系统的瓶颈;服务器增加了整体系统的单点故障;服务器也增加了成本开消。
1、流媒体直存方案把录相软件和播放软件嵌入到存储设备中是整体上解决服务器存储模式不足的一种新方法;编码器的视频数据直接写入存储,平台和客户端可以直接从存储中点播;降低了客户使用成本,也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
流媒体直存存储设备是集编码设备管理、录相管理、存储和转发功能为一体的视频专用存储设备。
即把录相功能和播放功能嵌入到存储设备中,实现编码器数据流直接写入存储,或者通过流媒体转发写入存储。
平台和客户端可以直接从存储中点播、下载。
流媒体直存技术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降低客户使用成本,并具备高性能、高可靠、高密度、大容量、易扩展的特点。
因此,本方案设计采用先进的流媒体直存技术和视频监控专用存储设备,在市局公安局机房设立集中存储中心,用于集中存储管理全市所有前端监控镜头的实时监控录相。
2、流媒体直存存储方案优势分析采用流直存技术的存储设备是一款集编码设备管理、录相管理、存储和转发功能为一体的专用化存储设备,具备低成本、高性能、高稳定、高可靠、架构开放等优势特点,具体如下:1)低成本省去视频存储服务器(PCNVR)、流媒体转发服务器;支持低价的监控级硬盘作单盘模式或者组建RAID;支持视频抽帧存储,可节省存储空间。
2)高性能支持高达512路2M码流并发写入;视频流无需打包成文件,可即时回放查看、快速定位,检索效率高;采用专用数据管理结构,无文件系统,规避长期循环覆盖写产生的文件碎片而引起的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对外提供大容量录相卷。
3)高稳定规避断网断电情况下,浮现文件不可读或者丢失的问题;由于省去了存储服务器,简化了系统架构,降低了系统单点故障。
4)高可靠设备级保护,支持N+1备机冗余,当在线设备故障时,备机自动接管其业务;断网补录(ANR),当前端设备与CVR设备之间的网络中断时,录相可自动保存在前端,待网络恢复后再回传到CVR设备;数据备份,可支持前端设备录相备份,录相数据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录相丢失检测报警,支持实时数据的丢帧报警(取流失败持续15秒报警)和历史数据丢失报警(每小时定时检测)。
4)架构开放前端IPC∕DVR∕DVS∕NVR等编码设备以RTSP/SIP(GB∕T28181)∕0NVIF∕PSIA等标准流媒体协议或者SDK私有流媒体协议,直接通过网络写入存储设备。
3、关键技术和重点功能1)流数据管理结构视频流直写存储采用流数据结构进行底层数据管理,实现基于裸空间的预分配策略,规避文件系统损坏引起的文件不可读或者丢失的问题,同时避免因文件碎片积累造成的覆盖写入性能衰减,保证性能稳定。
“合流”技术:无论多少个视频流进入存储后结合SmartSequenceinCache技术彻底汇聚成一个写入磁盘的顺序数据流,实现并发随机转化为顺序录相,优化录相性能。
为了实现合流技术,CVR内部维护了一个全局虚拟化的映射表完成随机到顺序的数据映射。
“流存”技术:裸空间直接存储视频流,循环写入时视频流不断从头到尾覆盖整个存储空间,消除文件系统损坏问题带来的隐患,同时彻底消除循环覆盖带来的文件碎片问题,彻底解决因文件碎片导致的写入性能下降问题。
2)丰富的部署方式和录相方式部署方式:支持从IPC/DVS/DVR/NVR直接取流录相;支持从流媒体服务器取流录相和在存储中进行流媒体转发;支持主子码流录相,并可自动或者手动切换。
录相方式:报警录相、定时录相、手动录相、挪移侦测录相、信号量报警录像、视频丢失报警录相等多种录相方式。
3)抽帧存储针对安防应用的特性,对过去一定时间的数据可进行抽帧存储,减少存储容量需求,抽帧后的录相数据仍然可以播放,录相质量不会降低。
支持按1/2、1/4、1/8的剩余容量比例和抽I帧的不同策略抽帧方式。
4)N÷1模式系统运行时间较长时,难免不浮现设备级故障。
N+1备机冗余功能保证工作机故障时,录相业务不中断,数据不丢失,提供设备级保护,提升系统可靠性。
其工作原理如下:指定一台存储设备作为监控主机,对网域内其他存储设备(工作主机)启动监控功能,当发现被监控的工作主机浮现异常成为故障主机时,此台监控主机主动接管故障主机的工作,可以实现取流,存储,下载,回放等功能,同时继续监控故障主机,当发现故障主机恢复正常成为工作主机时,则住手所有的接管工作,并将接管期间的录相数据回迁到工作主机中。
CVRTftM网0横像机CVR备机N+1工作模式示意图5)数据完整性录相丢失检测报警:针对恶劣的网络环境,时常浮现网络中断导致视频数据丢帧或者整段录相丢失的问题,为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便客户即时发现数据的不完整性,系统具备录相丢失检测及报警技术,该技术支持实时流检测机制和历史数据定时检测两种机制。
实时流即时检测,当录相取流失败持续15秒以上则触发报警机制;历史数据固定每小时检测一次,当发现在策略调度时间段内或者手动录相时间段内存在录相丢失,则报警,同时恢复策略录相。
6)数据可靠性数据备份:多种数据备份模式:与前端共同实现双重备份、存储本地备份以及存储间的异地备份。
•双重备份:带存储功能的前端设备实现本地录相存储,可同时吐流存入存储设备,实现数据前端和存储双重备份;•存储本地备份:存储设备从前端设备取流后,将流数据写到录相卷的同时,自动将流数据备份到存档卷,不占用外部数据带宽,也无需平台干预。
由于存档卷不会被循环覆盖,这增加了重要通道数据的安全性。
•存储间异地备份:是指将存储A机器上的录相数据备份到B机器的存档卷中,防止A 机器因为异常或者录相卷循环覆盖而造成重要录相数据的丢失,可实现跨局域网备份,无需平台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