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论文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论文7篇
第一篇: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策略
一、“农业旅游”与“三农问题”的关系解读
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开发农业旅游产品、提供农业旅游服务的旅游活动,兼具有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特征,其实质是要通过两者的有机契合,实现彼此之间的有效对接。
农业旅游的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农业劳作体验、农田风貌欣赏、农业土特产销售,以及农村特色餐饮。
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变、求异的偏好。
发展“农业旅游”,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农问题”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农民大国。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地不赚钱,经营形式单一;其次是“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最后是“农民问题”,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农民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作为一个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政局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三农问题”已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也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所在。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是解决“农民问题”,核心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同时,要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不赚钱、农村经济不发达问题。
“农业旅游”不仅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尝试,同时也是农业产业化的新形态。
“农业旅游”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只会向土地要粮食、要产量的单一经营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
就业难、收入低的问题,因而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可见,发展农业旅游业,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发展农业旅游业,是我国未来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农业旅游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一)发展农业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就业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环境不断改善。
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发展农业旅游业,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缓解农民就业难的问题:作为旅游服务形式,农业旅游具有第三产业属性,其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支持,包括农事生产、观光表演、餐饮服务、土特产销售,等等。
与此同时,发展农业旅游业,会带来周边产业发展,从而形成对农村劳动力的巨大需求。
此外,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在带来就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推动了农民市场意识的转型,从而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利于推动农村第三产业的跟进和发展。
(二)发展农业旅游,有利于带动优势农产品的推广,提高品牌效应。
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生活、健全生活、食品安全等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人们倾向于选择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利用这一契机发展农业旅游业,在满足人民猎奇心理的同时,可以带来地方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推广。
一些农业旅游区,在引导游客实地参观、体验的同时,给予游客亲自参与农产品生产、农业劳作的机会,游客在亲身体验中也就会增加对农产品生产流程的认知,这将有利于在游客心中树立绿色、生态形象,因而有利于带动优势农产品的推广,有利于促进地方品牌效应的形成和强化。
(三)发展农业旅游,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转型,提升农业生产附加值。
农业旅游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农业”内涵。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具有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更高的特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结合。
在发展农业旅游过程中推动生态农业水平的提升,将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也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附加值,最终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四)发展农业旅游,有利于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发展农业旅游,要求地方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规模、农业人才培养、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做出更多的规划和推动。
同时,发展农业旅游本身也有利于农民收入增加和素质提升,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充分发挥农业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对策
充分发挥农业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满足发展农业旅游对人才的需求。
农业旅游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和“科技”内涵。
发展农业旅游既要保留农业传统,又必须顺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进行必要的创新。
因此,要搞好农业旅游,就必须把加大农村人才培养作为首要工作。
一方面,要加大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既可以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或者举办相关培训研修,加强对农民的培养,也可以通过招聘引进的方式,解决农技人才不足的约束。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发展农业旅游,不仅需要大量懂得农技知识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大量善于沟通交流,能迎合游客需求的,多才多艺的综
合型人才,从而使游客在农业旅游中获得更多的乐趣,获得寓教于乐的机会。
(二)构建立体旅游体系,推动生态农业的纵深发展。
“农业旅游”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立体性很强的工程,发展生态、立体农业,能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化程度,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安全发展。
在发展农业旅游的过程中,各地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公司在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构建一个功能完备、可持续发展的立体农业经营模式。
在将旅游与农业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积极培育地方品牌特色;积极发展配套服务,促进产业互动,提高综合效益。
(三)注重培育地方特色,加强旅游产品创新。
在构建立体旅游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农业旅游,应该依托本地实际,重点发展包含丰富历史底蕴、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此增加农业旅游的吸引力,促进不同地区农业旅游的差别化发展。
具体来讲,加强旅游产品创新,首先要积极延伸旅游产业链,主要是紧密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实现旅游产品体系的纵向、横向发展。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农产品推介会,或利用各种活动宣传地方特色,积极营造有利于地方农业旅游发展的文化氛围。
其次,要积极培育农业旅游品牌。
主要是结合区域特征,特别是农业历史底蕴、农业自然资源,以及独特的气候环境,培育更多的农业旅游地品牌和旅游专业村落。
(四)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服务业,其产品形式是游客的实际旅游体验,或者说是游客的满意度。
尽管其中也包含着某些实体产品,如生态农产品、餐饮供给等,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
综合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农民对相关旅游知识了解不多,对旅游过程中产生的法律纠纷处置不当,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有必要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户的政策、法律引导,在规范农业旅游中的相关责任行为的同时,强化对农民参与农业旅游活动的权益保护。
参考文献:
[1]周颖悟.结合国外经验论中国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J].世界农业,2016(2)
[2]李晓东.都市近郊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探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12)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策略
第二篇: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探讨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系,从此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农村经济取得了许多成就,21世纪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骤,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步,农村经济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研究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着许多现实指导意义。
一、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和农业都快速发展,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农村经济有了飞速的进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逐渐开展起来,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整体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下中小型企业发展受到制约,也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因为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都外出打
工,就职于中小型企业,金融危机对中小型企业产生影响时就会影响农村务工人员的工作,也会间接影响农村经济。
因此,为了抵消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就必须刺激消费,努力发展国内市场,尤其是发展农村经济,因为我国的农民有着巨大的潜在生产能力以及消费能力,所以充分挖掘农民的潜力,就得通过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来实现,但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依旧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对于农业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的农业基础依旧非常薄弱,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依旧存在,所以粮食供求的平衡还没有完全达到。
首先,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可供农民耕种的土地逐渐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并且由于其他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的浪费和短缺,也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
其次,当前我国的农业种植机械化程度还不高,因此农民种粮的效益比较低,所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导致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
2.农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效益不高
当前经济形势下,农业生产的产成品价格较低,因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农业发展明林了许多不利的因素,导致效益不高,直接影响农业经济产生的效益。
从农民收入增长来看,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面临很多困难,我国农民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进城打工的收入,并不是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另外,农业发展和科技手段息息相关,但是当前我国农业
技术还不够发达,农业资源还比较短缺,农业生产环境也受到影响,这些都制约了农业的效益,所以农业经济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城乡矛盾还非常突出当前,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壁垒,并且因为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所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的发展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融合,因此城乡矛盾还非常突出,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社保水平等都和城市有非常大的差距,除此之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不完善,农民并没有完全从农业中脱离出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用地大量被工业生产所占据,耕地不足是以后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只有保障农民使用土地的权益,才能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三、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1.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力,解决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适当的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这样才能刺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使农民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就必须要考虑如何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从2005年开始到2015年,这十年间,农民增加的收入里大约有46.7%是外出务工获得的,所以说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撑力量还是工资,可以说如果没有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做支撑,农民收入就不可能快速增长,增加农民收入首先靠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国家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让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立农民工培训体系
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及全面素质,建立有效的农民工培训体系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偏度,素质不高,这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所以,需要针对农民建立专门的培训体系,增强农民的整体素质,创造文明舒适的农村环境,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农民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
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生产的动力,只有农民工掌握了知识和技术,才能在城市中生存下去,也才能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需要用知识来武装农民,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使农民享有工资收入保障,促进农民工向工人进行转化,最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
3.引进资金,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
当前,发展中国农村经济需要引进资金,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因为除了人才以外,资金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政府加快建立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给予农村经济资金支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要素向农村聚集,只有充分的资金作保障,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各级财政也需要加大农村的投入,只有充分地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才能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充分地利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农村,让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繁荣发展。
四、结语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充分关注民生,并且加强对于农村经济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当前
我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需要颁布更多的政策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在实践中摸索更好的道路,繁荣的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重视的一个部分,因此需要加强对于农村经济的支持,促进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走一条可持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洪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1978—2009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1(11).
[2]赵德起.权利配置、契约完备、政府约束视角下的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化发展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4).
[3]陈雷生.中国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视角[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6).
第三篇: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八大中明确要求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经过不断努力,我国农村改革事业日趋深入,提升了农村劳动力水平,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科技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
调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得知,农业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趋势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管是农业科技研究队伍建设,还是科学技术的推广
普及,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因为缺乏相应的资金,人事管理不够完善,制约到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构建。
同时,因为没有完善的服务体制与服务机制,导致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我国很多农村新生产技术推广难度较大,缺乏足够的农业信息,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2.农民经济收入需要进一步提升
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总量呈现稳步增加趋势,但是增长速度无法满足农民预期。
部分农产品产量不够稳定,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无法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
且农业还会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改变了农产品产量,对农民经济收入造成直接影响。
恶劣天气下,洪涝灾害、干旱等问题影响到大面积农田,降低农产品产量,影响到农村农业经济效益。
且农产品如果具有较大的产量,可能会降低价格,虽然增产,增收却得不到实现。
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保护依然没有出台,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不够先进,且市场中进入了农产品后,部分商户为了扩大销量,开展恶意竞争;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提升,制约到农民经济效益的提高。
3.农民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虽然在很多年前,已经提出了农村致富口号,部分农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获得了一定利益,走向了富裕之路。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依然处于贫困状态,不断加大贫富差距,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因为农村贫富差距,导致农村无法平衡发展,进而对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
农村地区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可能会向一部分人中积聚农村经济成果,而其他大部分人甚至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1.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法律法规保障着农业政策的执行效果;我国目前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已经推出诸多的法律法规,但是不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和约束力。
因此,在未来发展中,依然需要大力建设法律法规体系,有机结合国家的建设与农业经济发展,将法律体系完善构建起来,保证可以顺利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相关部门需要将监督机制构建起来,社会与国家充分重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通过督促作用的发挥,保证各级政府能够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指导农业发展。
各级政府需要在基层科技推广中增加经费投入,对基层公益性组织大力支持,促使基层农业生产技术推广部门的利益得到保障,发挥促进带动作用。
在试验田、农业机械购置等方面,政府需要设置专项资金,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与新品种等。
2.重视经济发展要素的作用
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和信息三个方面,农村经济发展也需要重视三个要素的作用。
在具体实践中,只有具备了充足的资金,方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在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对农村资金筹集渠道有机拓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从银行金融机构等积极融资,鼓励企业参与进来,促使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要对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工作充分重视,对生产技术、产品品种等有机创新和改进,提升农产品品种的产量与质量。
同时,大力培养技术人才,对农业基层技术推广站等大力完善,将新生产技术、新品种等及时推广给广大农民。
最后要重视市场信息的作用,结合掌握的市场信息,方可以对农业生产计划开展,对路销售农产品,进而提升农村经济水平。
3.建设农业产业,积极实施农村城市化
部分地区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建房、修路、文娱设施的构建即为农村经济建设的全部内容,这些内容属于外在范畴,农村经济的发展依然是其核心本质。
因此,农村经济建设工作实践中,需要大力建设农业产业,结合实际情况和国家政策,对农业结构科学的调整优化,积极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
要对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将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培育出来,有机结合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等,保证在产业化经营实施中,农民获得的实惠利益不断提升。
同时,大力建设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对新型营销体系积极发展,其核心内容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降低成本,扩大效益。
此外,通过农村城镇化的实施,可以有效转移生态难民。
要结合实际情况,政府统一规划和合理布置,在城镇主体的作用下,将农村作为辐射区。
在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加入农村城镇化方面的内容,把握优势与发展重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发展与我国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及社会和谐建设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把握现存问题,制定完善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措施,将资金、技术、信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建设农业产业等,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娥.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
业,2016,7(10):123-125.
[2]张伟.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金融,2014,7(11):55-57.
[3]朱安豫.大数据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科技,2015,7(12):144-145.
第四篇: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是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及农村管理中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产生的,对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营造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探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1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现状
1.1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信息化建设对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虽然我国积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并在部分地区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网络,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有很多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对农业生产体系的覆盖也有很大差距。
此外,由于信息化设备的成本较高,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难以负担起这些使用成本,更谈不上对信息化技术的熟练掌握,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
1.2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
基层农经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与农经管理工作的融合,掌握程度不高,知识范围狭窄,缺少专业信息化人才,尤其缺少既掌握农经管理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而广大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基本停留在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