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浣溪沙》全词赏析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简析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词释义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子规:布谷鸟。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
表示时光的流逝。
潇潇暮雨:绵绵细雨。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白发:老年
潇潇:形容雨声
兰芽:兰的嫩芽。
于:比……还要红。
●古诗今译
山脚下的小溪里浸泡着短短的兰花,林间小路干净一尘不染,傍晚的绵绵细雨中不时传来杜鹃鸟的啼鸣。
谁说人老了就不能再焕发青春呢?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伤衰老。
名句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
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
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
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
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欧阳修《浣溪沙》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欧阳修《浣溪沙》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浣溪沙宋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11] 。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 [12] 。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11]四垂天:天幕在四面低垂。
[12]《六幺》:唐时琵琶曲名,又名《绿腰》《录要》。
催拍,唐、宋燕乐歌舞大曲中,由固定的节奏过渡到较快的节奏,谓之为催拍,又称实摧、促拍、簇拍。
译文: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春水碧波荡漾,不断击打着堤岸;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
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中,传来笑语喧闹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
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戴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
人生什么时候能像饮酒一样惬意轻松,不必太多愁苦!评析:熙宁四年(1070)六月,欧阳修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在他最爱的颍州西湖边归老。
归颍以后的当年八月,苏轼赴杭州通判任,与弟弟苏辙一同拜谒恩师欧阳修,师生畅游颍州西湖,勾留一月有余。
次年春,老友赵槩自南京来访,留颍月余,纵游剧饮而返。
此词殆作于这两次欢会中。
词的上片写天地间的无边春色,一派欢悦青春之景。
下片极写老年心境,“白发”句写老来疏狂自得的意态。
“六幺”句写筵前乐曲转急,情致高涨。
然忽以“人生”句收束,谓人生苦多乐少,何如常在尊前?这是深味人生苦境者的深沉感喟,凄怆中不失豪宕。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天圣八年(1030)省元,中进士甲科。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仁宗朝,迁兵部尚书。
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词承袭南唐遗风,与晏殊接近,以婉丽著称。
有《六一词》。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1[宋]苏轼西塞山边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2】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3】散花洲: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
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
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4】鳜(guì)鱼:又名“桂鱼”,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5】庇:遮盖。
【6】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7】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作品赏析: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
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
“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
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
“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
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人教版小学语文《浣溪沙》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浣溪沙》课文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一首代表作。
以下是课文原文: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游览蕲水清泉寺时有感而发的作品。
首先,词的上阕描绘了清泉寺周围的自然景色。
"山下兰芽短浸溪",写出了春天兰花新芽初生,浸润在溪水中的情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松间沙路净无泥",描绘了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整洁,没有泥土,展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萧萧暮雨子规啼",则以傍晚的细雨和子规的啼声,增添了画面的深远和凄美。
下阕则是苏轼对人生的感慨和哲理思考。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可能性的乐观态度。
他认为,就像门前的溪水能够向西流一样,人生也并非只有衰老和衰败,也可以有新的开始和希望。
"休将白发唱黄鸡",则是对悲观情绪的反驳,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年老而自怨自艾,应该积极面对生活,珍惜每一刻。
总的来说,《浣溪沙》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慨,展现了苏轼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简析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背景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
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
性刚简,自奉清俭。
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注词释义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古诗今译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名句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热门】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热门】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波面铜花冷不收。
玉人垂钓理纤钩。
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
西风梧井叶先愁。
译文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
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意终结,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
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注释浣溪沙(huàn xī shā):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
一作“纱”。
有杂言、齐言二体。
铜花:铜镜。
比喻水波清澈如镜。
古代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
纤钩:新月影,如钩,弯细的月影,约农历初二、三时的月亮。
冷来秋:指比秋天还冷水花红:水边红蓼(liǎo),也叫水蓼,茎叶呈红色。
晓:清晨时分。
水花:荷花。
春休:春天结束。
梧井:井,即露井,无盖井。
叶先愁:树叶先凋谢。
梧井,取前《解连环》(暮檐凉薄)“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词意,因梧桐落叶最早,由其叶落,即知秋至。
赏析此词乃是借写西湖秋夜之景,以此来怀念旧人之作,全词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于景,绘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优美。
当时波平如镜,月影在水,而词人只觉得梧桐叶落,一派秋意,生动描绘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图。
“冷不收”是词人的刻意之言,说铜镜被遗落在凄冷的夜晚没有人收。
陈洵在《海绡说词》里说:“‘玉人垂钓理纤钩’是下句倒影,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
”“玉人垂钓理纤钩”营造了一个虚幻美丽的景象,写词人看见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现了一位“玉人”。
这位玉人就是传说中的月宫美人嫦娥。
月亮是真实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虚假的,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显示出词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具有人情味。
最后一句说池阁月夜冷寂方知已经人秋。
“月明池阁”,点明词人身在池阁,欣赏月明西湖之景,而“夜来秋”写出词人在池阁上辗转难眠,只感到阵阵秋风袭来,分外奇寒,暗喻内心的凄凉。
六年级语文下《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赏析:
这首词以景生情,情以景显,融为一体。
“簌簌衣巾落枣花”等三句,从物景
到人事,从近景到远景,分层铺叙,层次分明,而且层次之间衔接自然,一气贯注。
词的上阕描写农村初夏的风光。
“簌簌衣巾落枣花”,枣花纷纷飘落,飞旋在词人的衣巾之上,词人却浑然不觉,这反映出他心情的悠闲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接下去的两句“村南村北响缫车”和“牛衣古柳卖黄瓜”,从侧面展示了农村生活的
热闹和繁忙。
作者通过描写枣花、缫车、牛衣古柳和卖黄瓜的农人来展现这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画面。
下阕转而写路途的行色。
作者笔锋一转,用简洁朴素的文字描绘了行旅之中困乏的状态。
酒意上心头,更觉路途遥远,日已高照,人已口渴。
此时此刻,词
人多么希望能喝上一杯茶来解渴消困啊!于是“敲门试问野人家”,向路边的农人
讨茶解渴。
这个场景的描绘富有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风俗民情,就像一幅真实而温馨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首词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用语浅近,耐人寻味。
同时,词中还表现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朴素理解。
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和对路途困乏状态的描述,读者可以体会到词人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种简洁明了、自然率真的表达方式,也是这首词受到后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原文: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注释:⑴姑苏:山名,今苏州市西南,古姑苏台于其上。
亦作苏州之别称。
据《吴越春秋》载:越进西施于吴,请退师,吴王得之,筑姑苏台,游宴其上。
⑵凝睇:凝聚目光而视。
这里是微微斜视而又含情的意思。
雪肌肤:肌肤白嫩、细腻而润滑。
《庄子》:“肌肤若冰雪。
”郭象注:“冰,古凝字,肌肤若冰雪,即诗所谓肤如凝脂也。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所以说“雪”在这里是与“凝脂”同义。
⑶“吴主”句:吴王夫差的江山已覆没。
落日:喻亡国。
又解:“空落日”,在落日照耀下显得更空旷,意思是吴王的江山已不复见,只有夕阳西照。
⑷“越王”句:越王勾践的宫殿,也大半为荒草所掩。
芜:音无,田野荒废,丛生野草。
乱草。
⑸菱蔓(wàn万):菱角的藤子。
重湖:湖泊相连,一个挨着一个。
赏析:这首词是咏史词,借越国美女西施的故事,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慨,充满悲凉、凄婉的凭吊气氛。
词的上片写西施。
“倾国倾城”是用来形容女子的姿色艳美绝伦的词语,始见于《汉书·外戚传》:李延年知音律、善歌舞,尝在汉武帝前起舞作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此词首句“倾国倾城恨有馀”引出的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灭吴的一段动人的故事,“倾国倾城”四字系指代越国浣纱美女西施,她在吴越之争中,被越王勾践当作祸国工具献于吴王夫差,以惑乱吴国之政;“恨有余”,是说西施之恨无尽无穷。
“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两句似乎是对西施之恨是什么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在姑苏台上春霄宫中,西施内心凄苦,她多少次在妆成侍宴之前还忍不住泪水暗流,她倚立风前深情远望,凝视着自己那南方白云深处的故乡。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赏析】古代高级士大夫的优雅的生活情趣跟现代人的生活相隔很远,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难的。
不过,在古诗词中我们对此尚能有所感受,虽然不必视之为效仿的对象,却可以从中体味到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
晏殊的《浣溪沙》词便是一个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别顺达。
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岁中进士,在仕途上不断升迁,历任要职,53岁时官居宰相(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晏殊不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而北宋前期政局也较为平稳,于是他就成为一位典型的“太平宰相”。
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但在选贤任能方面很受人称道,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名臣均曾受到他的赏识。
同时晏殊又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富于才华的词人,他的府第一度成为高雅之士汇聚的文艺沙龙。
对古代读书人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应该说是可以感到满足了吧。
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和温文尔雅的个性,晏殊的诗词形成一种明显的风格,就是在清淡雅致的面貌下蕴涵着富丽之气,温润圆融,雍容华贵。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四面垂杨十里荷。
浣溪沙原文与解析
浣溪沙原文与解析《浣溪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词,其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
《浣溪沙》以其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浣溪沙》进行原文与解析的介绍,带您领略其中的美妙之处。
《浣溪沙》原文:浣溪沙·系天淡一鸿飞系天淡一鸿飞,惹得浣溪沙上涛。
千风万雨来回腰,斜阳又照沙溆静。
闻君向阳花易退,触杂簣筒尽乾坤。
杯中物,斗角量,尽是轻狂颜面谤。
料瓶一曲新蛾试,满鉢珠翠瓔抟抟。
迴鞦韆,遣愁万万千。
搦信酬花,解语飞云鞭。
扇翠被尘埃,偏照有君年。
破草莓儿啼令得惹鸂鶒于烟波提爪凉。
信如葛,固不夸饰那奇画同:浣花怜、自在玉儿容。
摇红豆兮来青杏,儿啊纷语拟旧新倚斜阳道。
《浣溪沙》这首词的原文借景抒怀,通过描绘天空中翱翔的鸿雁以及河滩上翻腾的浪花,表达出诗人内心澎湃的情感。
作者以简练、生动的词语,将壮美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相融合,展现出一种唯美而深邃的意境。
诗的前两句“系天淡一鸿飞,惹得浣溪沙上涛。
”描绘了天空中只有一只淡淡的鸿雁飞翔,却引起了浣溪沙上汹涌澎湃的浪花。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鸿雁和浪花的对比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
接着,诗中引入了阳光斜照的沙溆,以及吹拂的风和飘雨,交织成一幅奇美的画面。
“千风万雨来回腰,斜阳又照沙溆静。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之相融合,使诗歌更富有生动感。
诗的后半部分则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料瓶一曲新蛾试,满鉢珠翠瓔抟抟。
”这里描绘了一个含蓄的女子,她曲别针的发饰,玉如珠翠的容颜引起了诗人的遐想。
“扇翠被尘埃,偏照有君年。
”诗人用寥寥数语,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最后一句“纷语拟旧新倚斜阳道。
”诗人以极其简洁的语言描写了他对过往和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对美好的追求。
通过对《浣溪沙》的原文解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杨慎深情厚意、妙笔生辉的艺术才华。
他运用了对比、描写自然景物、以及寄托自己情感的手法,构建了一幅美丽唯美的画面。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古诗赏析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古诗赏析译文:篇一作一首词曲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篇二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曲以新词谱成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夕阳西下,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篇章。
词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是“对酒当歌”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然而在作者记忆中,最难忘怀却是去年那次歌宴。
“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场所。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情景已一去不返。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
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上句对春光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
渗透在句中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人生怅触。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篇1浣溪沙·庚申除夜纳兰性德〔清代〕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庚申(gēng shēn)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年)除夜。
“收取”句:明王次回《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
”这句说收拾起一切闲心,冷静下来,而思念之情却更浓烈了。
柘(zhè)枝:即柘枝舞。
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灺(xiè),熄灭。
金虫:比喻灯花。
端:真。
合:应该,应当。
赏析:上片写年末岁尾,各家皆翘首以待新春第一一黎明的到来。
“收取闲心冷处浓”,开篇第一句话就奠定了迹词的感情基调:在寒冷的除夕夜里迹应该抛开所有,放下一切,静心等待,但浓郁的闲情却是冷处偏浓。
在一片迹应该繁花着锦的情境中,纳兰却似有一种无言的忧伤。
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参考译文:微风压着白云贴着水面吹过,池馆初晴燕子争着衔泥,沈郎多病廋得衣服都不合体了。
沙滩上听不到大雁的叫声,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的啼叫,这时的情形只有落花了解我了。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词。
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
他既没有用浓重的**,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初春气息的景物。
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搁雨,天气初晴,那啣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
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
这样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
压、贴、飞三个动词使首句形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
次句则把时空交互一起写,春天初晴,池馆内外。
这两句**明快。
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郁。
如此以来,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鸿雁传书,出于《汉书。
苏武传》,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
如今连鸿雁不捎信来。
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
“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
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
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
“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1[宋]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
注释:①苏:即江苏苏州市。
这里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
②“雪晴”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明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
③镊(niè):拔除。
霜须:白须。
评解:苏轼被贬到黄州,适逢天降大雪。
本词即为此所作,表示对“雪兆丰年”的欣喜。
这首词以乐景写忧思,以艳丽衬愁情,手法奇特巧妙。
全词境界鲜明,情思深婉,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穷而情无尽的艺术效果。
集评:《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抒发了关心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忧虑。
从艺术感受来看,上阕比较显露,下阕更为深婉,而上阕的情思抒发,似乎在为下阕的无声形象作提示。
这样,上下两阕的重点,就自然地都落在最末一句上,彼此呼应,互为表里。
《唐宋词选注》:词中表示出“雪兆丰年”的欣喜,“但令人饱我愁无”,是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一胸怀。
说明恶劣的处境并没有使他悲观绝望。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
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词的首句,若据傅引旧注,则“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
这一句说的是苏轼未把在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
但据现有资料,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在苏州,只在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
从词前小序得知,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
浣溪沙原文注释
浣溪沙原文注释
《浣溪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下面是《浣溪沙》的原文和注释:
怅别离之垂泪,不成章台之别赋。
:
怅惘悲凄离别之情难以言表,难以写成一篇佳作。
已覆倾城之烟火,故教九夏之长裾。
:
已经经历了一场战争,烟火冲天,城池倾覆,使得女子不得不穿着长长的衣裙过夏天。
顾惭五斗米之尘土,掩涕隔窗之猿鹤。
:
作者觉得自己是一个无名小卒,比不上那些著名的文人雅士,就像五斗米一样粗俗,只有泪水和猿鹤相伴了。
衰草枯杨残照里,哀吟浩叹断肠处。
:
草木凋零,夕阳西下,风景凄美,而作者却哀叹于这痛苦的离别之中,心中万千思绪交织,犹如断肠之痛。
【注】:
章台:在古代传统文化中,章台是指文人学士向皇帝进献文章的场所。
九夏之长裾:指衣裙长达九尺,意为表示女子长逝的时间和无穷无尽的悲伤。
五斗米:古代称量食品的器具,因其形状像斗,故称“五斗米”。
这里引申指贫苦人家的粗俗,与“烟火”形成对照。
猿鹤:猿和鹤在中国文学中都是离别的象征,因为猿会哭泣,而鹤是迁徙的鸟类,象征着离别。
《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字词解释:簌(sù)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
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牛衣:蓑衣之类。
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
漫,随意,一作“谩”。
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
野人:农夫。
作品翻译: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
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黄瓜。
我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
艳阳高照,又使人口渴难忍。
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今属江苏)任太守时所作。
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题为“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首。
作品赏析:此词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
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
突然,“簌簌”之声传来耳际,并好像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
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
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
晏殊《浣溪沙》全方位解读与赏析
晏殊《浣溪沙》全方位解读与赏析1. 原文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2. 译文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平常的离别也会让人觉得悲痛欲绝。
不要因为常常离别而推迟酒宴,应当在有限的人生里,对酒当歌,开怀畅饮。
登临的时候,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思念远方的亲友;等到风雨吹落繁花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
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怜爱眼前的人。
3. 注释●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
●年光:时光。
●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等闲:平常,随便。
●销魂:极度悲伤。
●莫辞频:不要因为次数多而推辞。
●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载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怜,珍惜,怜爱。
取,语助词。
4. 作者介绍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散文家、诗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等,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有《珠玉词》一卷,《晏元献遗文》一卷,《类要》残本等存世。
5. 背景故事《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晏殊的一首伤别之作,创作于北宋初期。
这个时期,社会正处于从战乱走向和平的过渡阶段,朝廷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非常注重,许多文人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晏殊本人便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能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然而,这个时期的社会矛盾仍然复杂,战争、贫困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晏殊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同时也对眼前的美好事物产生了更加深切的珍惜之情。
6. 古诗讲解这首词以人生短暂、离别频繁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珍惜眼前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全词赏析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①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①元丰五年(1082)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
《东坡志林》卷一载:“(余)因往(沙湖)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
聋,遂往求疗。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
兰溪,出箬
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
②萧萧,同潇潇,雨声。
子规,杜鹃的别名。
③休将,不要。
白发,指老年。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
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
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
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
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
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
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
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
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
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
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
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
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