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详细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
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注释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写作背景: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赏析一: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注释】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
《东坡志林》卷一云:“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
”这里所指的歌,就是这首词。
【鉴赏】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原文与翻译与赏析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原文与翻译与赏析原文: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公元 1082 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苏轼游览蕲水清泉寺时,写下了这首词。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
上阕三句,描绘了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脚下,溪水潺潺流淌,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的冲刷,一尘不染。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这一派充满诗意的景象,洗去了官场的污浊,没有了尘世的喧嚣。
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了诗的情趣和春的生机,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激发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之情。
环境的启迪,引发了诗人的灵感。
于是,在下阕中,苏轼迸发出了令人振奋的议论。
他以反诘的方式唤起人们的思考:“谁道人生无再少?”以借喻的手法回答道:“门前流水尚能西!”光阴如流水般匆匆流逝,一去不返,但人并未完全没有机会重新焕发青春。
只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自强不息的精神,就能够在岁月的流逝中保持活力和激情。
词人在这里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但他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豁达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认为,人们不应因年老而自怨自艾,叹息时光的不再。
相反,应该珍惜每一个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就像门前的流水一样,虽然无法倒流,但依然可以向西流淌,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价值。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乐观态度,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
词的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写景状物生动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美妙景色;抒情议论真挚深沉,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共鸣和思考。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一首充满人生智慧和情感力量的词作。
它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这首词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翻译赏析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翻译赏析《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翻译赏析《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前言《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注释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⑶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⑷潇潇: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⑸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⑹白发:老年⑺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翻译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伸出嫩绿的芽儿。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反东,向西奔流呢!因而不必为时光流逝而烦恼,以白发之身愁唱黄鸡之曲。
鉴赏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中考文言文《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详细翻译导读: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
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注释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写作背景: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赏析一: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初二语文: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初二语文: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初二语文: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诗词原文】浣溪纱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词大意】译文一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译文二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休将白发唱黄鸡。
(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诗词赏析】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
这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二年,得臂疾,往蕲水(今湖北浠水县)请庞安常医治。
疾愈后与庞同游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洌,下至兰溪,水作西流,苏轼感而填写此词。
作者这时已是48岁的人了,旧时已是接近所谓“知天命”之年,而且又闻“萧萧暮雨子规啼”,羁旅之情,应当是沉郁的,但清明的山水给了他一个好感觉。
臂疾已愈,庞安常又是个奇人,善医而聋,虽聋而颖悟过人,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深意(见《东坡志林》),因此,作者心境还是不差的,在这种情况下,忽见泉水西流,就激发起作者的不悲白发、虽失意而仍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来。
于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妙句就这样诞生了。
黄鸡催晓、白发催年都是催人老的意思,作者反其意而用之。
全诗用浅俗的语言,但“浅浅语亦觉不凡”,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驾驭语意,并使其蕴含韵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积极和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诗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注释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鉴赏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
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
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
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翻译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翻译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翻译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萧萧一作:潇潇)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注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
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原文、译文与赏析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
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注释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写作背景: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赏析一: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浣溪沙苏轼翻译和原文]浣溪沙苏轼翻译
[浣溪沙苏轼翻译和原文]浣溪沙苏轼翻译浣溪沙苏轼翻译篇1:浣溪沙苏轼翻译及赏析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翻译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赏析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浣溪沙苏轼翻译篇2:《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及赏析浣溪沙① 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年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①这首词。
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
②清洛,冷安徽洛河。
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
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
④蓼茸:蓼菜的嫩芽。
蒿笋,莴苣笋。
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8、下列对本文词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3分)A.整体理解:词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品茗、野餐的情味,充满春夭的氖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B.词的上片可以这样描述: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逦向前。
《浣溪沙》苏轼的译文
《浣溪沙》苏轼的译文苏轼的《浣溪沙》有好几首呢,我就以“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为例来翻译吧。
“山下兰芽短浸溪”,就是说山下的兰草刚刚发芽,短短的,泡在小溪里呢。
这就好像是在说,你看那山脚下啊,那些兰草才冒出来一点点小芽芽儿,就泡在溪水里面,感觉可新鲜了呢。
“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树之间的沙路啊,干净得很,一点泥都没有。
你想啊,在松树中间有那么一条小路,全是沙子铺的,干净得不像话,连一点泥巴都看不到,走在上面肯定特别舒服。
“潇潇暮雨子规啼”,傍晚的时候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布谷鸟在那叫呢。
这傍晚时分啊,小雨就那么沙沙沙地落下来,然后布谷鸟在旁边“咕咕咕”地叫着,就好像在给这雨景配乐似的。
“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一辈子不能再年轻一回呢?这就像是在反问啊,大家都觉得人老了就回不去年轻的时候了,但是苏轼他老人家就不服气,偏要这么问一句。
“门前流水尚能西!”你看门前的溪水啊,还能往西流呢。
一般来说啊,水都是往东流的,可是这溪水它就能往西走,这多神奇啊,就好像是在告诉人们,有些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不要因为自己头发白了就像那些黄鸡打鸣一样,感叹时光流逝。
就是说啊,别老是因为自己老了就唉声叹气的,要像那往西流的溪水一样,有点不一样的想法。
这首《浣溪沙》出自苏轼的诗词集。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可能也是看到周围的景色有所感悟吧。
他看到兰芽、沙路、暮雨、子规这些景象,然后就联想到了人生。
他觉得虽然人会变老,但是不应该就那么悲观地接受,就像那溪水不按常理出牌一样,人也可以有不一样的态度。
这就好比我们生活中啊,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有些事情是固定的,但是其实我们可以打破常规,乐观一点去看待。
比如说我们年纪大了一点,也不要觉得自己就啥都干不了了,还是可以去尝试新的东西,去寻找新的乐趣,可不能像那些一到傍晚就打鸣感叹一天要结束的黄鸡一样,要有点冲劲呢。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宋代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注释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
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鉴赏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上阕写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
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
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苏轼浣溪沙译文
苏轼浣溪沙译文【原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宋代〕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浸:泡在水中。
3.子规:布谷鸟。
4.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
表示时光的流逝。
5.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6.“潇潇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7.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8.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9.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杜鹃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详细翻译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
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注释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写作背景: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
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赏析一: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
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
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
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
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
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
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
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
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
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
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
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赏析二: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
蕲水的清泉寺,下临兰溪。
兰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兰花,故名曰:兰溪。
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
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
首句点名了兰溪得名的缘由——山下溪边多兰。
同时又点明了游兰溪的时令。
兰刚发芽,芽虽短,但是生机勃勃长势很快,一个“浸”字写尽春兰的活力。
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
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
暮雨潇潇、子规哀鸣都是写实。
暮春三月,春色正浓,可写之景可谓数不胜数。
但是作者独取此景,这显然和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苏轼毕竟是一个“奋厉有当世志”的杰出人物。
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难道人生就再无少了吗?何必自伤白发,哀叹衰老呢?集中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
末句“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白发”和“黄鸡”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居易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逝,调子低沉。
苏轼在这首词中是说不要伤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这就一扫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片“潇潇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
此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
近千年来,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焕发出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进的信心!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
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赏析三: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
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赏析四:这阕小令是三月所写,兰溪在黄州东南,写的是雨中的南方初春。
五千年来有些意象在中国人眼中总是无比的凄楚与忧伤,比如长长短短的雨,比如杜宇,比如黄昏,比如飞过鹧鸪的青色天际。
词的上半阕写景,大的背景是子规鸣叫着的细雨蒙蒙。
照一般看来,无边的暮雨中杜宇泣血,自然是一切忧伤得说不出。
可是苏东坡偏偏就把它写成了一首愉快清丽的歌,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兰芽在山中茁壮成长,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在绵绵的细雨中,有杜鹃在清啼。
后人对苏东坡的评价是豪迈,因为他极少因外物的悲而悲。
在我看来,倒不如说他是通透旷达,正是因为永远置身事物之外去体味事物本身,所以得到的快乐与感言多于或异于常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词的有我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将自己的情感带入事物中,便是泪眼看花花不语,而此词中苏东坡却跨越了触景伤情或是因情伤景,到达王国维所言的无我境界。
因此此词大背景的凄凉便成了新凉,杜宇的叫声也清亮了起来。
下阕词是抒怀。
"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典自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白居易想表达的是红颜易老,良时不返,偏偏苏东坡反其道而用之,劝说世人莫要因为自己韶华已逝而心灰意冷,唱黄鸡催晓的悲伤调子。
谁说人生不可能再年轻?门前的流水尚可以一辈子朝西,又怎么可以唱那些黄鸡催晓的悲伤歌曲?这是苏东坡的人生哲学,老又如何?依然可以左牵黄右擎苍,努力进取。
谁说人不似花,再无少年时?青春可以永驻,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本身。
苏东坡善于直抒胸臆,不假比兴,所以读之觉显露直白。
他的词大多源于他的生活经验与人生感悟,看似不经意地脱口而出,实则是真正超脱的思想心情。
赏析五: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
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
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
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