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在本章中,我们将初步认识亚洲这个大洲。我们将能够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范围,并学会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等资料,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我们还将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在教学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亚洲的位置特点以及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在导入部分,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提问引出亚洲。首先,我们将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然后,我们将观察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并明确亚洲的纬度位置。接着,我们将了解亚洲周围的大洋和各大洲与亚洲的相对位置,从而明确亚洲的海陆位置。

在完成P3活动一部分,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亚洲与其他大洲之间的界线。我们将提问学生能否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回答问题。学生将了解到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界线是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而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界

线则是以苏伊士运河为界。此外,亚洲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在过渡部分,我们将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并与其他大洲进行比较。在顺承部分,我们将强调亚洲不仅跨度最广,而且还拥有许多世界之最。例如,亚洲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远。

最后,我们将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和范围。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将初步认识亚洲这个大洲,并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根据地理方位和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中国位于东亚分区,同在该分区的还有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其他分区包括南亚、中亚、西亚、东南亚等,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不同方位。

要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除了地理位置,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亚洲的地形特点是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主要地形区包括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帕米

尔高原、蒙古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等。

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的分布特点。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如里海、贝加尔湖、死海等。

亚洲的气候也非常复杂。根据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可以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对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这些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位置和地势高低等。总之,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了亚洲的自然环境。

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研究亚洲的人文环境。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地域文化非常多样化。此外,亚洲各地

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节课程将着重分析这些区域之间的差异。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研究体验和分析区域人文环境的方法。本节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是重点。我们应该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

本节课程安排2课时教学,旨在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在第二课时,我们将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地域文化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虽然学生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但是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本区的文化内涵、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亚洲的人文环境。我们应该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正确方向。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亚洲的人文环境。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将地理课程局限在了学校的课堂内,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导致地理课堂与大自然和人文世界的联系日益疏远。这种模式让研究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和价值。然而,地理新课标提出了“研究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等新要求。为此,我设计了两个课前准备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第二个活动是让同学自由组合,以不同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