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任关系概述

合集下载

论政府信任的概念内涵_形成因素与政治功能

论政府信任的概念内涵_形成因素与政治功能

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公众对于政府信任的程度高低 , 乃是众多影响因素如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
等交互作用的混和结果, 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相对落差。政府信任涉及民众与
政府间的互动关系, 它能够扩大执政者的合法性基础, 实现有机的社会整合, 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绩效。
值得注意的是,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公民对政府的广泛 不信任所造成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
首先,政府与民众间互动关系的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 足以左右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民无信不立”,当政府的 所作所为让民众感到失望,人民不再相信政府或执政党时, 则政府或执政党可能因为欠缺民众的支持,造成执政的合法 性基础日渐衰微,这种对政府的不信任会一步步扭曲民众的 政治价值,甚至进行非正常的利益表达,出现政治暴力等,分 化民族的凝聚力,削弱国家的竞争力。其次,公民对政府的广 泛不信任也不利于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的累积,甚至导 致公众可能因此而不去参与投票选举等,不能进行顺畅的利 益表达,最终从根本上失去对政治的兴趣,导致政治冷漠和 “政治失语”或者导致民众进行“非法抗争”,不愿遵守法 规,侵蚀法治的根基。
目前,政府信任是西方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而国内学者对此关注和探讨的还不多。“社会现象当然不全 是个人行为有意造成的结果;然而社会科学的中心任务,就 是对作为行为之意外结果的现象做出解释”[9]。因此,政府信 任问题是我们理论研究者应该关注的政治学问题。
二 、政 府 信 任 的 概 念 内 涵
笔者认为,事实上,公众对于政府信任的程度高低,乃是 众多影响因素的混和结果,如经济、社会、政治与文化等,这 些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了公众对于政府的观感,而深层次的 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

论政府信任关系

论政府信任关系

论政府信任关系论政府信任关系摘要:“信”本意是诚实、真实和真诚无欺,对人真诚,不虚伪。

“任”则是使用或任用。

信任就是相信并放心地托付事情。

从字面的意思上理解“政府信任”是行政相对人队政府及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合理期待,而相对人民来说也就不仅仅是合理的期待了,而是对政府的信任,相信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此外,“政府信任”还有政府及其行政人员通过行政管理活动能够换回社会和公众与他的合作。

这样看来“信任”是一个双向性的关系。

关键词:政府信任、公众、行政人员、信任危机正文:“信”本意是诚实、真实和真诚无欺,对人真诚,不虚伪。

“任”则是使用或任用。

信任就是相信并放心地托付事情。

从字面的意思上理解“政府信任”是行政相对人队政府及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合理期待,而相对人民来说也就不仅仅是合理的期待了,而是对政府的信任,相信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此外,“政府信任”还有政府及其行政人员通过行政管理活动能够换回社会和公众与他的合作。

这样看来“信任”是一个双向性的关系。

政府是公众的代言人、公众利益的分配者和维护者,公众是政府政策的动员者和实践者,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是“舟水”关系、“鱼水”关系还是“油水”关系、“水火” 关系。

只有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与公众积极参与政府工作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政府信任,也才能真正体现政府信任关系。

行政工作人员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公众也要提高参与政治的意思与热情。

虽然我国政府一直都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对人民负责原则,但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的政策与条件发展不健全。

当前我过出现公众对政府信任下降,引发政府信任危机,同时,政府信任危机也对公共行政提出了挑战。

政府信任

政府信任

政府信任关系中的制度安排 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来看,建构和保障政府信
任关系的制度安排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建立健全政府信用监督机制
• 公开化、民主化的机制建设
确立信赖保护原则
• 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行为,否则应予以 补偿
强化行政程序
• 程序对权威性、合法性、公正的意义
深化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相关制度改革:
积极建构政府信任关系
重建政府信任关系既是回应政府信任下降与信 任危机的策略选择,也是主动构建政府与公民 良好互动关系的核心内容。
信任关系建构过程的起点是公众对政府组织的 善恶、好坏和顺逆信任关系的已有评价的总和, 标示着客观存在的公众对政府组织的信任、理 解、支持程度,标示着政府组织的伦理状况。
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2.空间维度 政治不信任的支流淹没了几乎所有的政治共同 体,绝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民众政治不信任的 考验
国家选举研究 national election studies
从1958年至2002年进行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 美国公民对政府信任的衰落并非暂时现象,而 是一种持续颇久的状态
• 对政府的信任一再降到创纪录的最低点
在现代社会,信任正变得日益复杂。
• 信任是一种个体行为,也是一种交往关系 • 信任是一种情感的信仰与价值,也是一种利益
的计算与衡量 • 信任是一种认知的判断,也是一种行为的选择
政府信任既是公民基于信念的道德选择,也 是基于理性的认知判断,并在公民与政府的 交往过程中具体形塑。
2.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原则
斯特潘和林茨把后共产主义的26个国家分为三 大类:东中欧、前苏、前南
6个东中欧国家的公众对后共产主义政治体制 的平均支持率为62,比共产主义体制的增加16个 %;

构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

构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

构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余世喜 李忠红[摘 要]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

公民与政府的信任关系,是相对独立和平等基础上的关系;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在公民能够对政府有效监督和制约的基础之上的。

政府信任关系是政府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民主制度有效运转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通过建立和健全民主政治等多种途径培育政府信任关系。

[关键词] 政府信任关系 民主政治 公民一、政府信任关系的特点分析理解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逻辑上既包括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也包括政府对公民的信任,但由于本文的论题性质和篇幅限制,这里只讨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一个所谓的信任关系显然无法囊括,即使我们只是讨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时,也要充分意识到这种复杂性。

正如罗素・哈丁所说,公民对政府的态度首先是不信任而不是信任:“由于典型的公民与政府或绝大多数的政府官员之间可能没有适当的联系使我们能信任政府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因,我们不应该一般地信任政府。

”①根据近代政治哲学的理解,政府的建立是公民、社会的一种两害相衡取其轻的无奈选择,在公民把自己某些天赋的权利托付给政府时,他们对政府可能对他们生活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有清醒认识的:一个是这种托付或转让是有限度的,对于人及其生存至关重要的一些基本权利并没有一揽子转让给政府,如人的生命和财产权、人的言论和出版自由,等等。

所以,对于公民来讲,他们依然是自由而平等的权利主体。

二是公民保留了对政府的选择权和控制权。

从政府的权力来源讲,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应该直接接受人民的授权和监督。

为了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权力,一系列针对政府的宪法、法律和措施等被相继建立起来,也就有了政府权力的分立和制衡,从而产生了现代的民主制度。

由此可见,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是现代政府体制得以形成和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是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存在的必要条件。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信任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信任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信任政治信任是指对政治体系及其组成部分的信任,包括对政府、政党、公共机构等的信任。

政治信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政治稳定、民主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

政治信任是一个相互建立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政府需要支持和认可,而公民和社会组织也需要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政治信任是政治参与和政策影响的基础。

只有政府和公民能互相信任,政府才能有效地发挥其职能,实现社会和民族的共同利益。

政治信任对于政治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当公民和政府间建立起高水平的信任,政治制度才能得到良好的运作。

政治信任最重要的是增强政治平等,尊重个人权利和自由,保证公民在政治上享有真正的公民权利。

政治信任还能促进政治参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政治问题,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

政治信任也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

政治信任可以加强不同政治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增进理解和信任,减少猜忌和误解。

政治信任可以激发人们的团结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然而,政治信任也容易受到影响。

政治腐败、公共管理不善、不
公正的法律制度等问题都会对政治信任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政治宣
传也可能对政治信任产生影响,政治宣传被当作是政府和公民间交流
和理解的关键。

政治宣传应该避免虚假信息,避免夸大和曲解事实,
以增强政治信任。

政治信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现代政治环境中面临着多种挑战。

唯有聚焦实际问题,解决好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信任问题,我们才有可
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民主、健康、稳定的政治环境。

政府信任关系概述

政府信任关系概述

思考题1:什么是政府信任关系?
政府信任关系包含着双向期待:一方面,社会和公 众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行政管理活动持有合理期待, 相信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另一 方面,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通过行政管理活动对社 会公众要求作出因应的时候,也相信他的行政管理 活动能够换回社会和公众与他的合作。 政府信任关系有两个方面的特性: 一是内隐性。 二是稳定性。
三、政府信任关系的制度保障
第一,建立健全政府信用监督机制。 第二,确立信赖保护原则。 第三,强化行政程序。 第四,深化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相关制度改 革。 思考题8:论述政府信任关系的制度保障。 (P.285-288)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二、政府信任关系的价值
1、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合作并提高行政 绩效。 2、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3、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当代法治的基本目标。 4、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确立未来社会治理模式 的必要环节。 5、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思考题2:如何理解政府信任关系的重要性?
三、政府信任关系的现状
1、现状分析
(了解)
1)公众对政府信任下降,引发政府信任危机,原因:
A、行政人治色彩浓重, B、行政权利缺乏制约, C、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有差距, D、行政人员缺乏应表能力和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 E、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
2)政府信任危机对公共行政的挑战:
A、行政领域存在的道德问题导致政策执行走样, B、行政领域存在的道德问题使行政效率降低。
二、政府信任关系的行为保证
公众对政府的期望主要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政府官员的行为符合 “公认”的社会法律与道德准则;二是在与政府的交往过程中能够 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 所谓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服务。 政府要赢得公众的信任,就需要拥有具有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公共政策运行机制。 (1)政府政策应当是最优政策,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要 求,符合社会整体利益。 (2)政府的政策一旦出台,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长效性。 (3)政府政策要有连续性,在针对不同问题的政策之间要反映出 共同的原则并有着有效的衔接。 思考题7 建构政府信任关系需要哪些行为保证? 思考题7:建构政府信任关系需要哪些行为保证?

政府信任研究综述

政府信任研究综述

国内的政府信任研究始于20 世纪末。近些年来,由于我国正处 于社会转型关键期和社会矛盾突发 期,政府信任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 的重要议题。在国内,有些学者认 为政府信任是一种公民与政府的互 动关系;有些学者认为是公民对政 府运作的认知评价态度,所谓的政 府信任指社会成员在期望和认知之 间表现出对政府行为的归属感和评 价态度;有些学者认为政府信任是 指社会成员对制度和政策的信任, 相信政府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实现 和保障切身利益。
DIRECTED BY SHANGHAI PARTY INSTITUTE of CCP
PARTY&GOVERNMENT
FORUM
综述
பைடு நூலகம்
近年来,政府信任成为学术 界高度关注的议题。学术 界针对政府信任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三个层次上。第一,政府 信任的概念问题。政府信任的概念 目前仍存在混淆,政府信任、政府 公信力以及政府公信度等术语之间 的关系仍模糊不清。第二,政府信 任在不同层级上的表现程度。也就 是说,政府信任是否存在费孝通先 生于《乡土中国》中讲述的差序格
关于两者的概念界定,学术界至 今尚无统一看法,有时直接混淆交 替使用。两者的关系亦渐渐成为热 门议题。
对于政府信任与政府公信力 的关系,国内学者主要持以下两类 观点。第一类认为,政府信任与政 府公信力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其中 又包含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政府 信任完全等同于政府公信力,如毛 寿龙认为政府公信力其实就是指民 众对于政府的信任程度。再如王福 鑫认为政府公信力产生的基础就是 政府的合法性,同时政府公信力的 主要表现就在于其影响力以及号召 力,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是政府 的行政行为。第二种认为政府信任 与政府公信力极其相似但并非完全 等同。如朱光磊认为,“政府公信 度来源于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度 是衡量政府公信力的主要依据。通 常而言,政府公信度的变化反映出政 府公信力的同步性变动”;但他又 指出,政府公信度有时也并非完全 与政府公信力同步性变动,这里所 说的政府公信度其实等同于政府信 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政府信任的 变化反映出政府公信力的同步性变 动。第三种认为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大于政府信任。如龚培兴等认为, 政府公信力其实包含了政府信用、

政府信任研究综述

政府信任研究综述

政府信任研究综述作者:张润峰来源:《党政论坛》2017年第08期近年来,政府信任成为学术界高度关注的议题。

学术界针对政府信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次上。

第一,政府信任的概念问题。

政府信任的概念目前仍存在混淆,政府信任、政府公信力以及政府公信度等术语之间的关系仍模糊不清。

第二,政府信任在不同层级上的表现程度。

也就是说,政府信任是否存在费孝通先生于《乡土中国》中讲述的差序格局问题。

第三,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与提升途径。

想要研究第三个问题就不可绕过前两个问题,必须明晰政府信任的内涵以及政府信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并了解政府信任的差序格局。

本文主要以前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对学术界研究这两个问题的现状加以综述。

一、政府信任的界定西方学术界对政府信任的定义存在一个共同点,普遍认为政府信任是一种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则有主客体的存在,一个是信任关系主体即公民,另一个是信任关系客体即政府。

简单地说,政府信任关系就是公民与政府间的信任关系,政府信任危机的发生就是公民对政府的认知、评价远远低于公民期望值。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政府信任就是一种信任关系主体对信任关系客体的评价认知。

按照西方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作为政治委托主体的公民,把权力赋予被委托的客体也即政府,让政府代其行使权力,这种契约关系是政权合法性的来源,政府倘若不能够有效的行使权力,达不到公民期望值,就会产生政府信任危机。

所谓政府信任就是指社会成员基于自己的期望对政府具体运作的基本评价。

国内的政府信任研究始于20世纪末。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關键期和社会矛盾突发期,政府信任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

在国内,有些学者认为政府信任是一种公民与政府的互动关系;有些学者认为是公民对政府运作的认知评价态度,所谓的政府信任指社会成员在期望和认知之间表现出对政府行为的归属感和评价态度;有些学者认为政府信任是指社会成员对制度和政策的信任,相信政府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实现和保障切身利益。

行政伦理学 第十章 政府信任关系

行政伦理学 第十章  政府信任关系

• 先来看几个相关案例
17
案例1 武汉“外滩花园”
• “外滩花园”是武汉的一个著名房地产项目, 曾以“我把长江送给你”的广告吸引了众 多的购买者。但该项目建造在长江防洪堤 内,妨碍行洪,同时也违反了防洪法规。 于是有关部门下达了拆除命令。2002年1月 25日,“外滩花园”在一片爆炸声中变成 了一片废墟,1.6亿元的巨额投资化为乌有。
4
• 村干部与珍宝公司搞合作,镇里的领 导却暗中操纵,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 指标强迫农民去砍树。一旦东窗事发, 他们就把祸水泼到农民身上,把自己 推得干干净净。现在丹凤县处理了其 中的两名镇领导,但大面积的天然林 被毁这个损失却无法补救,领导干部 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被损。
5
• 本案例中,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被损是 咎由自取。但是政府的形象也被这些黑心的 干部毁掉了。他们破坏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 众的血肉联系,玷污了政府信任关系。 • 在行政伦理学中,如何理解政府信任关系? 如何建构政府信任关系?
26
• 都振海被判入狱无疑平了一部分“民愤”。 不过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是,随着法院认 定都振海为“个人行为”,劳工们已经无 法通过正常渠道讨回损失。
• 《“获嘉县违法劳务输出案”善后调查》 • 作者:柴会群 • 南方周末 2005年03月31日
27
• 2.政府信任关系中的政府回应 • (1)回应是一种共识。
•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所行,下必效 之”,如果连作为信用管理体系的最高管理者以 及监督者的政府都打“信用白条”,那么,构建 社会信用机制,治理信用“污染”,解决信用危 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应该在公众中树 立诚实、信用的形象。
13
• 三、政府信任关系的现状 • 先来看一组资料。

行政 信任原则 原理

行政 信任原则 原理

行政信任原则原理
行政信任原则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行政机关之间应当相互信任和忠诚,这是行政机关树立公民对行政的信任、保护公民对行政的合法信赖的前提。

具体来说,对一个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并且生效的行政行为,其他行政机关应当承认其效力,接受其约束,除非法律有明确规定,否则不得作出与该行政行为冲突或不一致的行政行为。

2. 行政机关原则上不得制定对相对人具有溯及力的法律规范,这是法的安定性原则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规范的尊严,维护国家的公信力。

例外情况是,如果新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所追求的公共利益已经超越了信赖保护原则的要求时,行政机关可以制定具有溯及力的规范性文件。

3. 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撤销或废止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以信赖保护原则为基础,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与废止设置一定的限制。

4. 行政机关应当坚持利益一致性原则,在行使行政权利过程中要坚持公民利益至上。

公民在参与社会事务活动时也应考虑到政府所代表的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

5. 客观求实原则要求建立在事实真实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政策和价值取向。

6. 公开性原则包括行政决策活动及其过程公开,有关文件、资料、信息情报公开。

7. 整体性原则强调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动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两者能相互信任、共同发展。

8. 建立积极回应机制,及时回应公民的需求和反馈,增强公民对行政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总之,行政信任原则原理是一个涵盖了相互信任和忠诚、法的安定性、信赖保护、利益一致性、客观求实、公开性、整体性和积极回应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系,旨在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信和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第十章政府信任关系

第十章政府信任关系

4. 政府信任关系中的行为保证 (1)政府服务价值的选择。只有当政府 以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姿态出现,忠诚地服务于 社会公众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以任何手段去 追求政府自身的利益,它在公众中才会有一个 良好的形象,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政府信任关 系。 (2)政府采取稳定的公共政策。公共政 策是一种政府信用。公共政策方面存在朝令夕 改、执行不力的问题,就很难取得公众的信任。 政府要赢得公众的信任,就需要拥有具有科学 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公共政策运行机制。


(2)重视政府信任关系中的制度安排。从我 国当前的现实来看,建构和保障政府信任关系 的制度安排应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建 立健全政府信用监督机制。第二,确立信赖保 护原则。第三,强化行政程序。第四,深化公 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相关制度改革。例如:遏 制政府规制无度的现象;建立健全公共政策制 定实施的公开化和民主化机制;建立公共政策 实施的评估机制、反馈机制和纠错机制;积极 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健全社会各阶层的利 益表达机制。
只有当政府以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姿态出现忠诚地服务于社会公众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以立起良好的政府信任关2政府采取稳定的公共政策
行政伦理学讲稿
主讲:段建军
第十章 政府信任关系
一、基本概念 政府信任关系、政府公共关系、政 治信任感

二、基本理论知识 1. 政府信任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1)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的意义。 信任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一,良好 政府信任的存在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 向心力,可以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提 高效率,确立稳定社会秩序。考察政府 信任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政治信任 感的高低。


(3)我国政府信任关系中的政府作为。 就我国而言,政府对公民合理预期的回 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做到以德 用权。以德用权必须强化个体权力道德 意识、群体和整体三类权力道德意识; 第二,政府需要建立起全新的能够充分 体现对公民期待的理解、尊重的行政文 化。我国社会主义行政文化应当包括的 内容是:效益取向、民主取向、公正取 向。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任关系的构建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任关系的构建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任关系的构建我国正处于一个公共危机频发的时期。

公共危机很有可能引发政府信任危机,这就需要构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任关系。

应该通过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和增强政府内部的凝聚力,提高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能力两方面来构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

标签:政府信任关系;公共危机管理一、政府信任关系的内涵及现状政府信任关系是指国家行政机构执行国家权力过程中所涉及的对象,包括公众个体、社会群体和各级行政组织,即行政客体,对行政体系总体的、也包括对行政体系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状况的合理期待,以及在行政机构回应基础上的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

〔1〕简单地说,政府信任关系就是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其基本内容包括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和政府内部的信任关系。

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就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心理预期与认可水平,通过政府形象和政府回应来表现。

政府内部的信任关系就是在政府内部,各级行政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心理预期与认可状态,它包括行政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和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政府形象的上升和政府回应的倡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极大地增进了政府信任,改善了我国的政府信任关系。

但总的说来我国政府信任关系在公共危机多发的这个时期,状况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容易引发政府信任危机,政府的非理性行为也削弱了政府信任关系,公众期望的提高也降低了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而政府信任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众与政府合作的态度以及政府内部人员之间相互协作的状态,关系着公共危机的治理状况。

二、政府信任关系对公共危机治理的影响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甲型流感等。

4)政府信任关系

4)政府信任关系

日本政府遭‘核辐射’
• 日本东北大地震发生一 个月零七天,日本当局 : 对于福岛第一核电厂的 ‚核灾‛仍然束手无策。 当局重新评估核事故的 严重性,将较早前评估 为5级的事故,调升为 最严重的第7级,和 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 利核灾难同级。这个宣 “看到欠缺领导能力、又 布,不仅让各国大为震 没有责任感的内阁,让人 惊,也让政治班底原本 不能不担忧今后还会有更 严重的灾祸发生。‛ 就脆弱的菅直人政府面 对倒阁的政治旋风。
双向期待? 社会和公众对政府的 信任状况是最基本最 主要的方面
•二、政府信任关系的价值
•能够促进合作并提高行政绩效
•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是当代法治的基本目标
•是确立未来社会治理模式的必要环节
•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三、政府信任关系的现状
• 【例1】前些年我们经常在 电视广告上、在食品包装袋 上看到‚国家免检产品‛的 字样,似乎是定心丸,表明 质量信得过。在最初的日子 里,这个荣誉头衔确实也还 算靠谱。不过自三鹿系列事 件之后,人们发现,‚免检‛ 早已沦落为了‚不检‛和 ‚不管‛,最终,‚国家免 检产品‛也从食品包装上被 取消了。
《行政伦理学》第11章
政府信任关系
本章重点 1、政府信任关系的含义、价值、现状 2、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 3、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
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没有希望,一个 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
•专家 •政府
•媒体
2011年9月8日《人民日报》)
• 2003年湖南省政协组织的有关调查显示: • 政府有些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对企业的承诺, 企业对政府有些部门的信用评价不高。 • 被调查的企业中,认为政府承诺‚全部履行‛ 的占4%,而认为‚很少履行‛的占10%,‚基 本履行‛的占50%,‚部分履行‛的占36%;有 些损害经济发展的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整顿与 规范。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的129件投诉案中, 有68件是对政府部门的投诉。在2003年初政协 全会的委员提案中,涉及政府信用的提案占总 提案的70%。 • 地方政府的信用状况可见一斑。 如果政府的承诺多是

政府信任的制度分析

政府信任的制度分析

政府信任的制度分析摘要政府信任是我国行政管理的立足之本,近年来一些对政府信任有一定危害的行为时有发生,而相关问题的产生与制度的缺失存在一定关系,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通过研究结合现实情况,阐述政府信任的内涵、影响因素,制度的内涵与功能,进而阐述政府信任与制度的关系,奠定研究理论基础。

同时也对我国政府信任现状进行阐述,明确官僚制度、法律制度与监督缺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后、行政救济制度缺失等对政府信任危机的影响。

最后设计解决方案,希望可以借助践行公仆观而根除官僚制、强化法制建设与社会监督、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与行政补救制度完善等,对我国政府信任的制度完善与政府信任建设作一些贡献。

关键词政府信任公开制度监督机制目录摘要和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3)一、政府信任与制度的关系概述 (3)(一)政府信任的理论阐释 (3)1.政府信任的涵义 (3)2.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 (4)(二)制度的理论阐释 (4)1.制度的涵义 (4)2.制度的功能 (4)(三)政府信任与制度的关系 (5)1.政府信任的本质:制度信任 (5)2.政府信任中的制度体系 (5)二、政府信任中的制度问题分析 (5)(一)我国政府信任现状 (5)(二)我国政府信任危机的制度分析 (5)1.官僚制度的影响 (5)2.法律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的缺失 (6)3.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后 (7)4.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制度缺失 (8)三、提升政府信任的制度路径 (8)(一)践行“公仆”观,根除官僚制的不良影响 (8)(二)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9)1.落实依法行政 (9)2.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10)(三)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10)1.推动政府信息的全面公开 (10)2.在信息公开中强化官民互动 (11)3.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律 (11)(四)建立行政救济制度 (11)1.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11)2.完善行政不作为的诉讼机制........................................................ 1错误!未定义书签。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

望虞河大桥无锡入口处堆起了“路障”和“禁止通行”的指示牌
不同时间的答复,在说法上也不太一样
• 今年6月27日,苏州相城区交通局称望虞河大桥还未通过 交工验收,所以仍未正式开通。 • 到了今年11月20日,答复内容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份答 复称,他们委托了评估单位编制完成了“交通影响分析”。 根据分析:如果开放上述路段交通,太阳路(苏州境内一 条路)交通流将进入饱和状态,交通严重阻塞,车辆时开 时停。同时将会给沿线交叉口带来较大影响,由于在太阳 路与硕放机场连接以及太阳路与312国道两个交叉口转向 交通量较大,势必会加重交叉口的拥堵,增加交通安全隐 患,因此尚不具备开通条件。
2.稳定的公共政策 • 公共政策是一种政府信用。 • 存在的问题:朝令夕改;执行不力。 • 政府要赢得公众的信任,就需要拥有具有科学性、 稳定性和连续性公共政策运行机制。
3.积极地进行沟通 • 政府是信息沟通的主导性力量,由政府主导的信 息沟通可分为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两种。 • 通过有效的沟通,政府不仅能够及时地了解到社 会公众对行政领导、决策效果、管理效率、政策 反馈、廉政建设以及行政人员的工作风等等方面 的意见,而且可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合作、信任 和支持。
三、政府信任关系的制度保障 1.制度建设的方向 •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最终还是要依靠制度,因为, 对于公众来说,所能信任的只能是制度。制度能 够保证政府官员讲真话、秉公行事和对公众负责。 结果,公众就会根据经验,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政 府官员们产生信赖感,对于政府发布的信息、政 府的行为,就会保持一种基本的信任。
兰州城管殴打残疾店主事件中队长被免职
• 12月 21日,有网民拍到兰州3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打人的 照片,并在网络上扩散,引起网民高度关注。 • 兰州市城关区政府获取信息后,立刻对事件进行调查。城 关区执法局委派调查小组前往事发现场向当事人致歉。城 关区执法局认为,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过激行为与 不文明执法行为,应当进行反思。城关区执法局已经形成 决议:一是停止当日带队人员拱星墩执法中队副中队长工 作,等待接受处理;二是停止参与该事件执法人员一切工 作,配合辖区派出所立案调查;三是城关区执法局将在全 局范围内开展纪律作风整顿,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4)政府信任关系解析

4)政府信任关系解析

• 【例3】河南杞县一工 厂发生放射性物质泄 露事件,导致上万人 逃离县城,对县政府 发布的信息丝毫不相 信,而事实上泄露事 件并没有发生辐射, 只是算一起小事故。
韩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危机
• 韩国曾是美国牛肉第三大进口国,但自美国2003年底确认第 一例疯牛病后,韩国一度禁止从美国进口牛肉。2008年2月, 李明博就任总统后,美国多次向韩国施压,要求韩国全面恢 复进口美国牛肉。4月18日,韩美终于达成协议,韩国同意进 口美国育龄在30个月以上的牛肉。 • 然而,这一协议遭到韩国民众的激烈反对。从4月中旬开始, 韩国社会掀起了抗议进口美国牛肉的活动。在野党和部分民 众认为,美国育龄30个月以上牛肉患疯牛病的危险很大,他 们指责李明博过于看重改善经济和韩美关系,不顾国民健康。 此外,进口美国牛肉对韩国本国牛肉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引 起了韩国农民的不满。韩国政府公布与美国达成进口牛肉协 议后,韩国国产牛肉价格立即暴跌,跌幅近8%左右。预计牛 肉市场全面开放后,韩国牛肉价格还会进一步下滑。 • 为此,韩国在野党和民众要求政府与美国重新进行谈判,并 撤换有关部长。尽管李明博5月22日就未能充分听取民意做出 道歉,但仍然不能平息民众的不满情绪。6月8日,4万韩国民 众在首都首尔举行烛光集会示威,后演变成暴力冲突。
• 新中国刚刚建立,客观上有利于社会信 任的建立。社会动荡不论发生在何种基 本制度之下,都不利于社会信任的建立。 举例来说,人们不信任蒋介石政府败走 台湾时发行的纸币,但对取其而代之的 人民币却会完全信任。一个社会对政府 纸币失去信任,这个政府离垮台就不远 了。所以,1949年之后,新生政权迅速 稳定了市场秩序和金融秩序,就有了建 立社会信任的基础。
第二节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
• 一、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 1.以政府形象为表现形式的政府信任关系 • 公众对政府的合法性认同及其信任投入,主要 基于三个来源: • 一是对产生政府管理的国家主权的信念; • 二是对政府管理效能的相信; • 三是对政府所能提供服务的预期。

政 治信任常用理论知识

政 治信任常用理论知识

政治信任常用理论知识政治信任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政治体系的稳定、有效运行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有许多关于政治信任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政治信任的形成、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一、社会契约理论与政治信任社会契约理论是探讨政治信任的基础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们为了保障自身的权利和利益,通过契约的方式让渡一部分权利给政府,形成政治权力。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承担着保障公民权利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

如果政府能够履行契约,满足公民的期望,那么公民就会对政府产生信任;反之,如果政府违背契约,不能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公民则会对政府失去信任。

社会契约理论强调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认为政治信任是基于政府对契约的履行程度。

例如,在一个法治健全的社会中,政府依法执政,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财产权等基本权利,公民就会认为政府是值得信任的。

二、政治文化理论与政治信任政治文化理论关注社会成员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和信仰对政治信任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文化会塑造出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任。

例如,在一些强调公民参与和民主价值的社会中,公民对政治体系的信任度可能较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能够通过参与政治过程影响政府决策。

而在一些传统的权威主义文化占主导的社会中,公民可能更倾向于服从政府的权威,对政府的信任更多地基于对权威的敬畏,而非对政府绩效的评估。

此外,社会的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等因素也会影响政治文化,进而影响政治信任的形成和发展。

三、制度主义理论与政治信任制度主义理论认为,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对政治信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健全、透明、公正的政治制度能够增强公民对政治体系的信任。

例如,选举制度的公正性和竞争性能够让公民感受到自己的政治权利得到保障,从而增加对政治体系的信任。

同时,权力制衡机制可以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公民的权益,提高政治信任。

相反,如果政治制度存在缺陷,如腐败盛行、权力不受约束,公民就会对政治体系失去信心。

国家间相互信任的表现

国家间相互信任的表现

国家间相互信任的表现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形式:
1. 外交交流和合作:国家之间通过外交渠道进行交流和协商,积极推动合作项目和共同利益。

这包括高层会晤、外交使团互访、签署合作协议等。

2. 信息共享和透明度:国家间相互信任的表现之一是分享信息和数据,以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这包括分享情报、科研成果、经济数据等,以增进彼此的透明度和信任。

3. 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国家间相互信任的表现之一是共同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

这包括遵守国际条约、公约和协议,尊重国际人权标准,以及遵循国际贸易规则等。

4. 安全合作和军事互信:国家间相互信任的表现之一是在安全领域开展合作,包括军事合作、联合军演、情报共享等。

这有助于增加国家之间的互信和稳定。

5. 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国家间相互信任的表现之一是建立健全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

这包括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互利互惠的投资合作、减少贸易壁垒等,以促进共同繁荣和稳定。

6. 互助和援助:国家间相互信任的表现之一是在紧急情况下向对方提供援助和支持。

这包括灾害救援、人道主义援助、技术援助等,以展示相互关心和支持的精神。

这些表现形式有助于建立国家间的相互信任和友好关系,促进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

然而,相互信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
持续的努力和建设性的互动来实现。

差序政府信任(李连江)

差序政府信任(李连江)

政治信任指公眾對政治人物、政府以及政治制度的信念或信心,即相信其致力於服務公眾利益。

政治信任有兩個重要向度,一是對現任政府以及在任政治權威的信任,一般稱為政府信任;二是對政府體制和政治制度的信心,一般稱為政體信任或政制信任。

政府信任比較具體、易變;政體信任比較抽象、穩定。

政府信任與政體信任相互影響,也相對獨立。

公眾可能不信任政府但仍然相信政治制度,也可能相信現任政府但不相信政治制度1。

本文討論政府信任。

對於中國民眾來說,政府信任比政體信任更具體,更實在。

我們很難判斷民眾對政體的認同程度和信任度,原因之一是目前政體比較抽象。

比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以及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都是抽象的政治術語,沒有或者缺乏民眾可以觀察、可以參與的實踐形式。

因此,很難設計經驗指標測量民眾的政體信任,也就是說,政體信任的研究很難操作。

相對而言,政府信任比政體信任或政制信任在現實政治生活中更實在,對於政府信任的研究也更可操作。

本文¸重討論的差序政府信任是中國較常見的政府信任形態,其基本特徵是對行政級別較高政府的信任度高於對行政級別較低政府的信任度,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高於對地方政府的信任度2。

關於差序政府信任,有三個問題值得研究:第一,它是否真實存在?換言之,學者通過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觀察到的差序政府信任是差序政府信任●李連江*本文於2010年9月27日在清華大學召開的「中國模式的概念化」研討會上提交,得到與會同仁特別是史天健教授和劉瑜教授卓有建設意義的批評。

筆者衷心感謝景躍進、張小勁、余遜達教授將此文收入他們主編的《理解中國政治:關鍵詞的方法》(將於2012年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筆者特別感謝張志偉先生協助,讓拙文有機會在《二十一世紀》發表。

筆者也感謝莊文嘉、管玥兩位同學對本文提出中肯的批評意見。

本文¤重討論的差序政府信任是中國較常見的政府信任形態,基本特徵是對行政級別較高政府的信任度高於對行政級別較低政府的信任度,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高於對地方政府的信任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1:什么是政府信任关系?
政府信任关系包含着双向期待:一方面,社会和公 众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行政管理活动持有合理期待, 相信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另一 方面,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通过行政管理活动对社 会公众要求作出因应的时候,也相信他的行政管理 活动能够换回社会和公众与他的合作。 政府信任关系有两个方面的特性: 一是内隐性。 二是稳定性。
第十章 政府信任关系概述
学习要求和目标
掌握:政府信任关系的基本含义和价值。 重点掌握:政府信任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建 构的基本原则。政府信任关系中的行为保 证、制度保障。 了解: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的现状及其文化 解读。
一、政府信任关系的含义
1、信任的含义
“信”本意是诚实、真实和真诚无欺,“任”则是 使用或任用。信用指信得过而托付重任。 2、政府信任关系的界定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 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 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第二பைடு நூலகம்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
一、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二、行政组织间 的信任关系 三、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 思考题3: 试分析说明政府信任关系包括哪 思考题 3 些层次的内容? 包括上边三部分) 些层次的内容?(包括上边三部分)
第三节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
一、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原则 第一,利益一致原则。利益一致是建立和维持政府 信任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客观求实原则。有三层含义。第一层,说真 话。第二层是了解真相。第三层求实效。 第三,公开性原则。公开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行政机关的行政决策活动及其过程公开;二是行 政机关制定或决定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公开。 第四,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各级政府、政府 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为了政府的整体效应而必须遵 循的彼此配合协调的原则。 思考题6 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思考题6: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三、政府信任关系的现状
1、现状分析
(了解)
1)公众对政府信任下降,引发政府信任危机,原因:
A、行政人治色彩浓重, B、行政权利缺乏制约, C、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有差距, D、行政人员缺乏应表能力和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 E、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
2)政府信任危机对公共行政的挑战:
A、行政领域存在的道德问题导致政策执行走样, B、行政领域存在的道德问题使行政效率降低。
二、政府信任关系的价值
1、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合作并提高行政 绩效。 2、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3、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当代法治的基本目标。 4、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确立未来社会治理模式 的必要环节。 5、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思考题2:如何理解政府信任关系的重要性?
2、当务之急:建立普遍的信任关系:
一方面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素质, 两一方面,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 度安排与制度承诺。
作业P.21:试论述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现状和 当务之急是什么?(展开一下)
2、信任危机的文化解读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任感及乐观自信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的, 对人性善的过分强调,使人们将许多“应当如此”的事情当作“事 实如此”,结果,建立的人性善基础上的信任表现为:希望越大, 失望越大,不信任感越强。 同时对恶的讳莫如深,使传统文化不能有效地解释恶的产生、影响、 等问题。特别是在转性时期,当恶不断冲击善是,当不道德经常比 道德带来更大的收益时,人民就会有过分的信任转化为不信任人。 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天命思想和迷信传统也包含信任匮乏的种子, 似的怀疑主义在当今社会信仰确实、权威丧失、价值观失落的局面 中盛行。 接墒现行社会中各种规范、制度的不完善,形成“信任匮乏”的局 面,而且“信任匮乏”会引发人们心里底线崩溃,摧毁信任的根基, 造成“信任危机”。
二、政府信任关系的行为保证
公众对政府的期望主要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政府官员的行为符合 “公认”的社会法律与道德准则;二是在与政府的交往过程中能够 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 所谓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服务。 政府要赢得公众的信任,就需要拥有具有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公共政策运行机制。 (1)政府政策应当是最优政策,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要 求,符合社会整体利益。 (2)政府的政策一旦出台,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长效性。 (3)政府政策要有连续性,在针对不同问题的政策之间要反映出 共同的原则并有着有效的衔接。 思考题7 建构政府信任关系需要哪些行为保证? 思考题7:建构政府信任关系需要哪些行为保证?
三、政府信任关系的制度保障
第一,建立健全政府信用监督机制。 第二,确立信赖保护原则。 第三,强化行政程序。 第四,深化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相关制度改 革。 思考题8:论述政府信任关系的制度保障。 (P.285-288)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