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第十一章 政府信任关系解析
论政府信任关系
论政府信任关系论政府信任关系摘要:“信”本意是诚实、真实和真诚无欺,对人真诚,不虚伪。
“任”则是使用或任用。
信任就是相信并放心地托付事情。
从字面的意思上理解“政府信任”是行政相对人队政府及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合理期待,而相对人民来说也就不仅仅是合理的期待了,而是对政府的信任,相信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此外,“政府信任”还有政府及其行政人员通过行政管理活动能够换回社会和公众与他的合作。
这样看来“信任”是一个双向性的关系。
关键词:政府信任、公众、行政人员、信任危机正文:“信”本意是诚实、真实和真诚无欺,对人真诚,不虚伪。
“任”则是使用或任用。
信任就是相信并放心地托付事情。
从字面的意思上理解“政府信任”是行政相对人队政府及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合理期待,而相对人民来说也就不仅仅是合理的期待了,而是对政府的信任,相信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此外,“政府信任”还有政府及其行政人员通过行政管理活动能够换回社会和公众与他的合作。
这样看来“信任”是一个双向性的关系。
政府是公众的代言人、公众利益的分配者和维护者,公众是政府政策的动员者和实践者,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是“舟水”关系、“鱼水”关系还是“油水”关系、“水火” 关系。
只有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与公众积极参与政府工作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政府信任,也才能真正体现政府信任关系。
行政工作人员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公众也要提高参与政治的意思与热情。
虽然我国政府一直都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对人民负责原则,但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的政策与条件发展不健全。
当前我过出现公众对政府信任下降,引发政府信任危机,同时,政府信任危机也对公共行政提出了挑战。
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信任及其理论探究
〔收稿日期〕2006-05-30〔作者简介〕姜晓秋(1959-),女,北京人,博士研究生,研究员,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研究;陈德权(1975-),男,辽宁辽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研究。
【公共管理与服务】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信任及其理论探究姜晓秋 陈德权(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关键词〕信任;政府信任;政治合法性;公共管理理论 〔摘 要〕信任是人际之间的一种心理预期。
政府信任是公众对政府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一种心理期待和信念。
在现代社会,提升政府信任成为一个诚信政府不可或缺的能力和责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各种类型的政府信任危机连续发生,有的甚至导致了政权的更迭。
这些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加深了对政府信任问题的认识。
从政府信任问题的机理和规律来看,政府信任问题都是因为国家公共权力的运作不符合公众的意愿而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因此,探析政府信任包含的深刻涵义,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府信任理论为指导,对西方公共管理理论中涉及政府信任的理论观点进行扬弃,对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巩固政府政治合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6)04-0041-04 信任(trust )从人际的层面看是一种心理预期。
正如郑也夫所说:“信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主观愿望,表示愿意相信包围他的环境、周围的世界以及与他合作的人及其行为。
”信任即对人或事物的特性、能力、力量的一种依赖。
奥弗(Claus Offe )认为:“信任是一种建立在对他人特征的感觉或想象基础之上的信念。
”因此,信任是关于期望他人行为和能力的一种信念。
同时,信任是基于利益基础上的心理期待。
哈丁(Hurdin )认为,信任暗含着利益,一个人信任另一个人,就意味着关于这件事我有理由期望你为了我的利益行事,即A 信任B 去做X ,所以信任通常包含了许多预期。
信任可以划分为人际信任和组织信任,政府信任属于组织信任的一种。
构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
构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余世喜 李忠红[摘 要]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
公民与政府的信任关系,是相对独立和平等基础上的关系;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在公民能够对政府有效监督和制约的基础之上的。
政府信任关系是政府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民主制度有效运转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通过建立和健全民主政治等多种途径培育政府信任关系。
[关键词] 政府信任关系 民主政治 公民一、政府信任关系的特点分析理解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逻辑上既包括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也包括政府对公民的信任,但由于本文的论题性质和篇幅限制,这里只讨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一个所谓的信任关系显然无法囊括,即使我们只是讨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时,也要充分意识到这种复杂性。
正如罗素・哈丁所说,公民对政府的态度首先是不信任而不是信任:“由于典型的公民与政府或绝大多数的政府官员之间可能没有适当的联系使我们能信任政府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因,我们不应该一般地信任政府。
”①根据近代政治哲学的理解,政府的建立是公民、社会的一种两害相衡取其轻的无奈选择,在公民把自己某些天赋的权利托付给政府时,他们对政府可能对他们生活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有清醒认识的:一个是这种托付或转让是有限度的,对于人及其生存至关重要的一些基本权利并没有一揽子转让给政府,如人的生命和财产权、人的言论和出版自由,等等。
所以,对于公民来讲,他们依然是自由而平等的权利主体。
二是公民保留了对政府的选择权和控制权。
从政府的权力来源讲,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应该直接接受人民的授权和监督。
为了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权力,一系列针对政府的宪法、法律和措施等被相继建立起来,也就有了政府权力的分立和制衡,从而产生了现代的民主制度。
由此可见,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是现代政府体制得以形成和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是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存在的必要条件。
政府信任关系
例2 南京紫金山“观景台” 南京紫金山上,曾建造了一座耗资 3000万元的“观景台”,由于破坏了中 山陵景区的整体协调,最后也遭到了爆 破拆除的命运。
例3
浙江“华冠花园” “华冠花园”是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开发区 的3幢商住楼,建房手续一应俱全,政府也保证 开发区的规划25年不变,于是大批业主在“华 冠花园”购买店面和住宅。岂料仅仅过了5年, 有关部门就以建设“三江六岸绿化工程”为由, 将“华冠花园”列入拆迁范围,刚刚过上安心 日子的业主们被迫开始容
一、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二、行政组织间 的信任关系 三、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
第三节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
一、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原则 第一,利益一致原则。利益一致是建立和维持政府 信任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客观求实原则。有三层含义。第一层,说真 话。第二层是了解真相。第三层求实效。 第三,公开性原则。公开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行政机关的行政决策活动及其过程公开;二是行 政机关制定或决定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公开。 第四,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各级政府、政府 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为了政府的整体效应而必须遵 循的彼此配合协调的原则。
二、政府信任关系的价值
1、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合作并提高行 政绩效。 2、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3、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当代法治的基本目标。 4、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确立未来社会治理模 式的必要环节。 5、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示范作用。
三、政府信任关系的现状
2、信任危机的文化解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任感及乐观自信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的, 对人性善的过分强调,使人们将许多“应当如此”的事情当作 “事实如此”,结果,建立的人性善基础上的信任表现为:希望 越大,失望越大,不信任感越强。 同时对恶的讳莫如深,使传统文化不能有效地解释恶的产生、影 响、等问题。特别是在转型时期,当恶不断冲击善时,当不道德 经常比道德带来更大的收益时,人们就会由过分的信任转化为不 信任。 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天命思想和迷信传统也包含信任匮乏的种子, 它使得怀疑主义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权威丧失、价值观失落的 局面盛行。 加上现行社会中各种规范、制度的不完善,形成“信任匮乏”的 局面,而且“信任匮乏”会引发人们心里底线崩溃,摧毁信任的 根基,造成“信任危机”。
政府行为合法性与公共信任
政府行为合法性与公共信任政府行为合法性与公共信任是一个充满深度和挑战的问题。
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承担着独特而重要的责任,包括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利和福利以及提供公共服务。
为了确保政府正当行动的合法性,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政府行为的合法性,以及如何建立和提升公共信任。
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是法律的核心要求。
一个合法的政府行为必须依法进行,符合宪法、法律和制度的规定。
这是确保政府权力行使不滥用、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保证。
合法性的意义不仅仅是法律的约束,还包括合乎伦理和道德规范。
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应该基于公正和公平的原则,遵循人权、民主和法治的价值观。
然而,在现实中,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常常被质疑。
一方面,政府在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限制,使得政策和决策很难完全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和期望。
另一方面,政府官员的个人行为和作风问题,也可能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影响政府合法性的认可,进而削弱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建立和提升公共信任是政府行动的关键。
公共信任是政府行为所依赖的重要资源,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石。
这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强公共信任。
首先,政府应该确保透明决策和信息公开。
透明决策意味着政府应该向公众开放决策过程,接受公众参与和监督,增加政策的可预测性和公正性。
信息公开则是保证公众知情权的重要手段,政府要主动向公众提供决策依据和过程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法治建设和实现公正司法。
法治是保障公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
政府应该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司法机构,并确保法治的公正和公正执行,以提高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信任。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反腐败工作,提高政府官员的廉洁度和道德水平,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任度。
第三,政府应该重视公众参与和民意反馈。
政府的合法性和公共信任有赖于公众的参与和认可。
政府应该鼓励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并提供适当的反馈渠道,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批评。
011第十一章 政府信任关系
2.政府信任关系的特性
(1)内隐性。政府信任关系表现为社会成员内在 的心理过程和态度,是其政治行为的潜在动因。 (2)稳定性。政府信任关系一经形成,便会成 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 6
就行政管理而言,合法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形式的合 法律性,一是管理的价值观能得到公民的认同。 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活动,包括国 家政权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运用意识形态的、法律的和 道德伦理的力量为自身所作的种种论证,另一方面是国家政 权在大众当中赢得了广泛信任和忠诚,人们自觉地把对政府 的服从当作自己的义务。
第二节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一Fra bibliotek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1.以政府形象为表现形式的政府信任关系
公众对政府的合法性认同及其信任投入,主要 基于三个来源:一是对产生政府管理的国家主权的信 念;二是对政府管理效能的相信;三是对政府所能提 供服务的预期。 请看一个相关案例: 2003 年,有 61 位河南农民在每人交了 3 万元之后,报 名参加了河南省获嘉县“境外就业服务中心”组织的 赴阿联酋打工计划,准备出国“挣大钱”。 按照协议书的内容,他们将在阿联酋工作 3 年,三年 下来每人大概能挣8万块钱,还了账,还能剩5万块。
19
第二节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
二、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
1.公共关系意义上的政府信任关系
如果说公众与政府间的信任关系属于政府外 部的公共关系,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则属于政 府内部的公共关系。 (1)横向的行政组织信任关系 地方政府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 政府中不同部门之间的信任关系 (2)纵向的行政组织间信任关系
理解政府信任
“ 在 ” 转 向 “ 在 ” 既 不 像 多 伊 奇 在这 种解释 中 ,信任通 常被 断言 是一 外 内 ,
依赖于政府 、公 民或社会 组织之 间的 那样 ,认为 信任是外 在情景 刺激 的结 个 道 德 概 念 , 即 信 任 是 道 德 的 而 不 信 相互 信任 与 积极 合 作 的态度 。 然而 , 果 ,而 是 个 人 人 格 特 质 的 表 现 ,是 一 任是不道德的。弗朗西斯 ・福 山是道
历程 中 ,不 断地 冲击 、定位着 既有 的 头 或书面 的陈述 之可靠性 的一般 性的 风 险 ,它只 是促使 人们勇敢 地进 入 了
国 家 与 社 会 的 关 系 , 已 逐 渐 成 为 世 界 期 望 ,即信 任是对 他人 言行方面 可靠 不 确 定 性 当 中 。
政治舞 台上 引导 行政改革 潮流 的一支 性 的信 任 ; 怀特 曼认 为 ,信任 是存
誊撼 白一
政改与新 府 革 创
理 // 牟永福 胡 鸣铎
摘要:存在于公民中的社会资本力量,依赖于政府、公民或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信
在 一些学 者看 来 ,信任 增加 了对
任 与积极合作 的态度 , 治理 理论 的合 法性基础 。作 为政府信任 的概念基石 ,信任不仅 不 确 定 性 的 承 受 力 。卢 曼 特 别 强 调 了 是 仅是一种人 格特 质、对 未来行为的一 种期 望,具 有风 险性和 不确定性 ,它更是 一种道德 这 一点 ,他说 :“ 就信任来说 ,复杂性 价值判 断。虽然政府信任 与信任在 基本特征方 面具有一致性 ,但是 ,由 “ 际信任 ”到 人 的 简 化 因 为 其 主 观 性 而 采 取 了 特 殊 的 “ 信任 ”显然不仅仅是 文字上 的转换 那 么简单 ,如 果说信任 ( 际信任 )体现 了 与 政府 人 人 形 式 。 我 们 可 以 把 这 些 形 式 描 述 为 不 人 之间 的关系的话 ,那 么政 府信任 本质 上则是一个 “ 价值 无涉”的客观性 关 系范畴 ,体 确定性 被吸收 ,或被容忍的程度变化。 现 的是一种 信任 区间 的 变化,它存在 于 “ 完全不信任 一低信任 一较低信任 一信任 一较 高 系统用 内在 的确定性 代替外 在的确定 信任 一高信任 ~完全信任 ”的 区间变化 中。 性 ,因 而 提 升 它 对 外 部 关 系 中 不 确 定
政府信任
政府信任包含三个结构性要素:
政府(被信任方)
公民(信任付出方)
沟通系统(大众传媒)
政府
公民
首先,必须存在制约政府权力和规范政府 在政府信任关系中,政府应该对信任 权力的制度安排。“制度化的不信任” 形成负主要责任,使自己表现得值得 (第一级游戏规则) 信任 其次,政府要履行基本职能,完成事先承诺 的事项,满足公众的期望。(第二级游戏规 则)
二、政府信任出现的理想情境
•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政府信任产生中的根本性障碍, 它妨碍了理性信任的生成。 (二)民主政治 如果存在有效的监督政治权力、防止其连用的机制, 政府信任就易于产生。 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本身就可以造就信任。 “制度化的不信任”
二、政府不信任的后果
两种不同看法: 非常严重 不值得大惊小怪
指诚实、真实和真诚无欺;“任”则是指使用或 4、信任是一种建立在选择基础上的行动,是一种社会关系。 任用 5、信任是一种选择,对做出选择的主体来说,他清楚其中所面临的 风险,相信他可以承受因选择而带来的损失,认识到这种风险来自 《辞海》、《韦伯斯特英语辞典》、心理学家等都对信任作出了解 于他自己先前的行动。 释。
(二)政府信任的功能
1、增强执法者的合法性 2、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 3、提高政府的施政绩效
二
对政府信任的进一步理解
(一)公民对政府的信任 (二)公民与政府的信任关系 (三)政府公信力 (四)合法性
第二节
政府信任的形成
一、从信任的过程看政府信任的形成
解释、悬置、期望
知识、信息
信任
二
从政府信任的结构 看政府信任的形成
(二)信任的类型
1、按照信任的客体划分 人际信任和非按照信任的动机的性质:策略性信任和道 德性信任。
浅析政府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任
政 治 与 法 律
浅析政府 危机管理中 的政府 信仃
浅 析 政 府 危机 管理 中 的政 府 信 任
冷 雪 刘 颖
( 连 民族 学Βιβλιοθήκη 院 文 法 学 院 大辽宁大连
1 60 ) 16 0
【 摘 要】 本文 阐述 了政府信任 的内涵, 论证 了政府信任在危机管理 中的意义, 分析了政府在危机管理 中对政 府信任 容易造成 负面影响 的因素。提 出重建政府公信力的措 施: 第一, 政务公 开, 确保信息对称 ; 第二 , 依法行政 , 建立法制政府 ; -扩大公民参与, 第Z , 完善监督机制. .
执行国家权力过程 中所涉及的 象 , 包括公众个体 、 社会群体和各 级行 政组织 , 即行政客体 , 行政体系总体的 、 对 也包括对行政体 系各要素、 各 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运 动状况 的合 理期待 , 以及在行政机 构 回应 基础 上的一种互动 、 合作的关系。 从 某种意义上 说 , 。 。 政府信任 包含着 双向
l 政 府 信 任 的 内涵 、
后 , 世纪 9 年代在大量研究社会信任 问题的背景 下 , 2 O O 有些学者 开始 出 良 好 的 承话 。 将信任问题引入政治学领域 , 政府信任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 3 政 府 责任 缺 失 , 民利 益 无 法 得 到 有 效 维护 、 人 目前 , 普遍意义 上被中国学界接受 的政府信 任是指 国家行政 机构 公共危机 管理中 , 政府应该 是责任 政府 , 体现 效率 , 积极 承担相应
行政 信任原则 原理
行政信任原则原理
行政信任原则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行政机关之间应当相互信任和忠诚,这是行政机关树立公民对行政的信任、保护公民对行政的合法信赖的前提。
具体来说,对一个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并且生效的行政行为,其他行政机关应当承认其效力,接受其约束,除非法律有明确规定,否则不得作出与该行政行为冲突或不一致的行政行为。
2. 行政机关原则上不得制定对相对人具有溯及力的法律规范,这是法的安定性原则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规范的尊严,维护国家的公信力。
例外情况是,如果新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所追求的公共利益已经超越了信赖保护原则的要求时,行政机关可以制定具有溯及力的规范性文件。
3. 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撤销或废止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以信赖保护原则为基础,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与废止设置一定的限制。
4. 行政机关应当坚持利益一致性原则,在行使行政权利过程中要坚持公民利益至上。
公民在参与社会事务活动时也应考虑到政府所代表的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
5. 客观求实原则要求建立在事实真实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政策和价值取向。
6. 公开性原则包括行政决策活动及其过程公开,有关文件、资料、信息情报公开。
7. 整体性原则强调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动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两者能相互信任、共同发展。
8. 建立积极回应机制,及时回应公民的需求和反馈,增强公民对行政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总之,行政信任原则原理是一个涵盖了相互信任和忠诚、法的安定性、信赖保护、利益一致性、客观求实、公开性、整体性和积极回应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系,旨在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信和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任关系的构建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任关系的构建我国正处于一个公共危机频发的时期。
公共危机很有可能引发政府信任危机,这就需要构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任关系。
应该通过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和增强政府内部的凝聚力,提高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能力两方面来构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
标签:政府信任关系;公共危机管理一、政府信任关系的内涵及现状政府信任关系是指国家行政机构执行国家权力过程中所涉及的对象,包括公众个体、社会群体和各级行政组织,即行政客体,对行政体系总体的、也包括对行政体系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状况的合理期待,以及在行政机构回应基础上的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
〔1〕简单地说,政府信任关系就是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
其基本内容包括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和政府内部的信任关系。
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就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心理预期与认可水平,通过政府形象和政府回应来表现。
政府内部的信任关系就是在政府内部,各级行政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心理预期与认可状态,它包括行政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和组织内部的信任关系。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政府形象的上升和政府回应的倡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极大地增进了政府信任,改善了我国的政府信任关系。
但总的说来我国政府信任关系在公共危机多发的这个时期,状况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容易引发政府信任危机,政府的非理性行为也削弱了政府信任关系,公众期望的提高也降低了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而政府信任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公众与政府合作的态度以及政府内部人员之间相互协作的状态,关系着公共危机的治理状况。
二、政府信任关系对公共危机治理的影响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甲型流感等。
政府信任的制度分析
政府信任的制度分析摘要政府信任是我国行政管理的立足之本,近年来一些对政府信任有一定危害的行为时有发生,而相关问题的产生与制度的缺失存在一定关系,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通过研究结合现实情况,阐述政府信任的内涵、影响因素,制度的内涵与功能,进而阐述政府信任与制度的关系,奠定研究理论基础。
同时也对我国政府信任现状进行阐述,明确官僚制度、法律制度与监督缺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后、行政救济制度缺失等对政府信任危机的影响。
最后设计解决方案,希望可以借助践行公仆观而根除官僚制、强化法制建设与社会监督、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与行政补救制度完善等,对我国政府信任的制度完善与政府信任建设作一些贡献。
关键词政府信任公开制度监督机制目录摘要和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3)一、政府信任与制度的关系概述 (3)(一)政府信任的理论阐释 (3)1.政府信任的涵义 (3)2.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 (4)(二)制度的理论阐释 (4)1.制度的涵义 (4)2.制度的功能 (4)(三)政府信任与制度的关系 (5)1.政府信任的本质:制度信任 (5)2.政府信任中的制度体系 (5)二、政府信任中的制度问题分析 (5)(一)我国政府信任现状 (5)(二)我国政府信任危机的制度分析 (5)1.官僚制度的影响 (5)2.法律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的缺失 (6)3.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后 (7)4.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制度缺失 (8)三、提升政府信任的制度路径 (8)(一)践行“公仆”观,根除官僚制的不良影响 (8)(二)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9)1.落实依法行政 (9)2.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10)(三)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10)1.推动政府信息的全面公开 (10)2.在信息公开中强化官民互动 (11)3.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律 (11)(四)建立行政救济制度 (11)1.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11)2.完善行政不作为的诉讼机制........................................................ 1错误!未定义书签。
社会信任与政府治理的互动分析
社会信任与政府治理的互动分析在现代社会,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连接的重要纽带。
社会信任的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而政府治理作为一种管理社会秩序和资源分配的手段,它对社会信任的建立和维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信任与政府治理的互动关系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首先,社会信任对政府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信任,政府的治理力量就会受到削弱。
在一个信任缺失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对政府的决策和行动持怀疑态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这就给政府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当人们对政府失去信任时,政府的政策实施可能会受到阻碍,导致社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而当人们对政府的能力和诚信产生怀疑时,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也将受到质疑。
因此,社会信任是政府治理的基石,必须重视和营造社会信任。
其次,政府治理对社会信任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政府的治理方式和行为对社会信任的建立和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高效、透明、廉洁的政府能够增加社会对政府的信任。
政府应当通过提供公正、公平、可靠的公共服务来回应社会呼声,增强对自身的信任。
例如,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政府应加强反腐败工作,提高行政效能,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这些措施能够提高人们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然而,社会信任与政府治理之间并非单向的因果关系,二者之间具有互动影响。
社会信任的存在与发展有助于政府治理的有效实施。
当社会信任度较高时,人们更愿意配合政府的政策和措施,愿意参与到社会规范和制度的遵守中。
而政府治理也同时影响着社会信任的建立和坚持。
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是建立在对人民承诺的兑现上的,只有政府信守诺言,做到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
政府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信任的高低水平。
因此,要实现社会信任与政府治理的良性互动,建设社会信任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是重要任务。
首先,政府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
望虞河大桥无锡入口处堆起了“路障”和“禁止通行”的指示牌
不同时间的答复,在说法上也不太一样
• 今年6月27日,苏州相城区交通局称望虞河大桥还未通过 交工验收,所以仍未正式开通。 • 到了今年11月20日,答复内容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份答 复称,他们委托了评估单位编制完成了“交通影响分析”。 根据分析:如果开放上述路段交通,太阳路(苏州境内一 条路)交通流将进入饱和状态,交通严重阻塞,车辆时开 时停。同时将会给沿线交叉口带来较大影响,由于在太阳 路与硕放机场连接以及太阳路与312国道两个交叉口转向 交通量较大,势必会加重交叉口的拥堵,增加交通安全隐 患,因此尚不具备开通条件。
2.稳定的公共政策 • 公共政策是一种政府信用。 • 存在的问题:朝令夕改;执行不力。 • 政府要赢得公众的信任,就需要拥有具有科学性、 稳定性和连续性公共政策运行机制。
3.积极地进行沟通 • 政府是信息沟通的主导性力量,由政府主导的信 息沟通可分为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两种。 • 通过有效的沟通,政府不仅能够及时地了解到社 会公众对行政领导、决策效果、管理效率、政策 反馈、廉政建设以及行政人员的工作风等等方面 的意见,而且可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合作、信任 和支持。
三、政府信任关系的制度保障 1.制度建设的方向 • 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最终还是要依靠制度,因为, 对于公众来说,所能信任的只能是制度。制度能 够保证政府官员讲真话、秉公行事和对公众负责。 结果,公众就会根据经验,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政 府官员们产生信赖感,对于政府发布的信息、政 府的行为,就会保持一种基本的信任。
兰州城管殴打残疾店主事件中队长被免职
• 12月 21日,有网民拍到兰州3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打人的 照片,并在网络上扩散,引起网民高度关注。 • 兰州市城关区政府获取信息后,立刻对事件进行调查。城 关区执法局委派调查小组前往事发现场向当事人致歉。城 关区执法局认为,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过激行为与 不文明执法行为,应当进行反思。城关区执法局已经形成 决议:一是停止当日带队人员拱星墩执法中队副中队长工 作,等待接受处理;二是停止参与该事件执法人员一切工 作,配合辖区派出所立案调查;三是城关区执法局将在全 局范围内开展纪律作风整顿,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从公共管理视角审视行政信任
从公共管理视角审视行政信任一、西方学者对政府信任的概念内涵的理解信任是人际之间的一种心理预期。
政府信任是公众对政府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一种心理期待和信念,是关于政府和公众这两大主体的关系。
也有学者认为政府信任关系是国家行政机构执行国家权力过程中所涉及的对象即行政客体,包括公众个体、社会群体和组织,对行政体系总体也包括对行政体系各要素、各要素之间关系及其运动状况的合理期待,以及在行政机构回应基础上的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
二、政府信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所谓政府信任简单地说就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包括公众对政府机构及其政府机构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信任,也包括对政府行政人员的信任,很显然政府信任属于制度信任的范畴。
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对社会的有效治理都离不开公众对政府行政行为的支持,而公众对政府支持的基础来源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目前我国政府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且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诚信友爱的社会”是指社会应该友爱互助、诚实守信。
诚信不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诚实守信,而且这也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导者--政府的要求。
政府只有讲诚信,才能真正获得公众的信任,有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形成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和谐,才有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同样,“安定有序的社会”的形成也必须依赖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三、政府信任的主要实现途径1.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社会公平,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传统政府的行政模式中,统治权处于政府行动的中心位置,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也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政府对公民的首要意识不是尊重而是统驭,不是服务而是控制,其背后的深层心理态度是彼此之间的不信任、抵制和防御。
公众当然不会给予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自己的机构以信任,只有建立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才能建构起民众对政府的基本信任。
4)政府信任关系解析
• 【例3】河南杞县一工 厂发生放射性物质泄 露事件,导致上万人 逃离县城,对县政府 发布的信息丝毫不相 信,而事实上泄露事 件并没有发生辐射, 只是算一起小事故。
韩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危机
• 韩国曾是美国牛肉第三大进口国,但自美国2003年底确认第 一例疯牛病后,韩国一度禁止从美国进口牛肉。2008年2月, 李明博就任总统后,美国多次向韩国施压,要求韩国全面恢 复进口美国牛肉。4月18日,韩美终于达成协议,韩国同意进 口美国育龄在30个月以上的牛肉。 • 然而,这一协议遭到韩国民众的激烈反对。从4月中旬开始, 韩国社会掀起了抗议进口美国牛肉的活动。在野党和部分民 众认为,美国育龄30个月以上牛肉患疯牛病的危险很大,他 们指责李明博过于看重改善经济和韩美关系,不顾国民健康。 此外,进口美国牛肉对韩国本国牛肉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引 起了韩国农民的不满。韩国政府公布与美国达成进口牛肉协 议后,韩国国产牛肉价格立即暴跌,跌幅近8%左右。预计牛 肉市场全面开放后,韩国牛肉价格还会进一步下滑。 • 为此,韩国在野党和民众要求政府与美国重新进行谈判,并 撤换有关部长。尽管李明博5月22日就未能充分听取民意做出 道歉,但仍然不能平息民众的不满情绪。6月8日,4万韩国民 众在首都首尔举行烛光集会示威,后演变成暴力冲突。
• 新中国刚刚建立,客观上有利于社会信 任的建立。社会动荡不论发生在何种基 本制度之下,都不利于社会信任的建立。 举例来说,人们不信任蒋介石政府败走 台湾时发行的纸币,但对取其而代之的 人民币却会完全信任。一个社会对政府 纸币失去信任,这个政府离垮台就不远 了。所以,1949年之后,新生政权迅速 稳定了市场秩序和金融秩序,就有了建 立社会信任的基础。
第二节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
• 一、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 1.以政府形象为表现形式的政府信任关系 • 公众对政府的合法性认同及其信任投入,主要 基于三个来源: • 一是对产生政府管理的国家主权的信念; • 二是对政府管理效能的相信; • 三是对政府所能提供服务的预期。
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
1、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
答:(1)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评价。
主要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值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
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行政人治色彩浓重;第二,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第三,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第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第五,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薄弱。
而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
(3)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对策。
主要说明: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要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
政府信任关系作为普遍信任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
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承诺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
2、如何理解社会舆论在行政道德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方向?答:(1)舆论监督是行政伦理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
社会及舆论监督的方式主要有:第一,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第二,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为;第三,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
(2)在重视社会舆论的行政道德评价作用的同时,我们应区分各种不同舆论在性质和力度上的差别。
在大力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去旧从新的过程中,总是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面对可能带来甚至是已经形成的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行政人员应通过倡导积极的、正确的舆论去抵制和压倒错误的舆论,努力消除和减少错误舆论在社会中的不良影响。
试论政府信任的三级本质
""政府 信 任 体 现 了 民 众 对 政 府 的 信 任 和 支 持 程 度! 既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又是反映国家治 理成效的晴雨表# 从某种程度上说! 拥有较高水平 的政府信 任 意 味 着 政 府 政 策 能 够 得 到 更 稳 定 的 支 持! 为政府提供更大的施政空间和更从容的试错空 间#&%' 因此! 一定程度的政府信任是一国深化改革 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 大学- 中提到( $ 物有 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政府信任 的本质体现了政府信任的根本性质! 是提高政府信 任水平"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内在根据# 而信任是政 府信任的逻辑起点! 对政府信任本质的诠释应该溯 源到信任本身# 本文尝试从信任入手! 在工具1价 值理性融合视域下客观揭示信任的本质! 并以国内 学界关于政府信任本质的已有认识为基础! 重构政 府信任的三级本质#
"##
#$%&'(
政治与社会
要! 它总是促使人们去理性选择实现自己利益最大 化或者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行动. 一种是归属 与爱的需要! 这是指在个体之间的交往中! 施爱于 他人并为他人所爱的需要&)' # 前者大体相当于工具 理性的范畴! 后者大体相当于价值理性的范畴#
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来看! 二者既相 互对立又有机统一# 工具理性的手段性效用对于实 现个体目标和社会福祉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 但如 果缺失善意导向及价值理性的制约! 则容易被极端 扩大甚至被恶意使用! 进而发生严重的负面效果# 价值理性的目的性理想作为一种至善的崇高价值追 求理应提倡! 而若没有工具理性作为过渡! 同样无 法内化为社会公众的真诚信仰而陷于空洞的政治动 员及口号宣传#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 片面追求工 具理性" 背弃价值理性曾一度成为主旋律! 这加剧 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最终导致了人与人以及国家" 族群" 政党" 宗教之间的矛盾! 生态危机" 经济危 机" 政治危机等各种危机的频频发生就是其中的典 型表现# 因此!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从分野走向整 合就成为$ 人类理性与人类社 会 健 康 发 展 的 内 在 需 要% &!' # 与之相应!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 工具 理性和价值理性从分立走向融合就成为基本的价值 导向和发展态势# 因而! 我们的立场是( 在关于信 任及政府信任的研究中! 在适度区分工具理性与价 值理性的基础上! 力争实现二者有机融合! 也就是 要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视域下来揭示信任及 政府信任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新旧 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取向 多元化和外来文化冲击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 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 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值期待存在着一 定的差距。 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 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11
第二节
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
第一节
政府信任关系概述
二、政府信任关系的价值
1.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合作并提高行政绩效
行政权力运行的有效性和绩效与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和 有效性、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以及对工作的认同感有密切 关系。提高行政组织的凝聚力是提高工作绩效的重点,而行 政组织凝聚力的基础是行政人员之间的信任关系。
2.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 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 在对社会和公众要求作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 待。
2.政府信任关系的特性
(1)内隐性。政府信任关系表现为社会成员内在 的心理过程和态度,是其政治行为的潜在动因。 (2)稳定性。政府信任关系一经形成,便会成 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 6
先来看几个相关案例
案例1:武汉“外滩花园”
“外滩花园”是武汉的一个著名房地产项目,曾以 “我把长江送给你”的广告吸引了众多的购买者。但 该项目建造在长江防洪堤内,妨碍行洪,同时也违反 了防洪法规。于是有关部门下达了拆除命令。 2002 年1月25 日,“外滩花园”在一片爆炸声中变成了一 片废墟,1.6亿元的巨额投资化为乌有。 案例2:南京紫金山“观景台” 南京紫金山上,曾建造了一座耗资 3000 万元的“观 景台”,由于破坏了中山陵景区的整体协调,最后也 12 遭到了爆破拆除的命运。
3
另外,当农民把这些长了几十年的老树上交时,竟然
也被当作“枝桠材”验收合格了。事实上,这个地方在 2000年因为镇政府强迫农民砍树种蘑菇也发生过毁林事 件。而这一次,记者又获得了当地一个村与丹凤县珍宝 公司签订的灵芝收购合同。按照合同定的灵芝数,这一 个村就需要60万公斤的木材。另外从偶然发现的一张借 条记录上记者发现,蔡川镇几位主要领导曾以个人名义 从镇财务那里借过钱。这是一笔镇政府修建办公楼的专 项工程款。几位领导挪用这笔原本不允许挪用的款项, 竟然是用来在这家丹凤县珍宝公司入股的。 村干部与珍宝公司搞合作,镇里的领导却暗中操纵, 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指标强迫农民去砍树。一旦东窗事 发,他们就把祸水泼到农民身上,把自己推得干干净净。 现在丹凤县处理了其中的两名镇领导,但大面积的天然 林被毁这个损失却无法补救,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 形象被损。 4
就行政管理而言,合法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形式的合 法律性,一是管理的价值观能得到公民的认同。 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活动,包括国 家政权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运用意识形态的、法律的和 道德伦理的力量为自身所作的种种论证,另一方面是国家政 权在大众当中赢得了广泛信任和忠诚,人们自觉地把对政府 的服从当作自己的义务。
9
第一节
先来看一组资料:
政府信任关系概述
三、政府信任关系的现状
“如果政府的承诺多是‘空头支票’,必然损伤公众
对政府的信任,进而导致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低下。” 2003年湖南省政协组织的有关调查显示:政府有些部 门没有很好地履行对企业的承诺,企业对政府有些部 门的信用评价不高。 被调查的企业中,认为政府承诺“全部履行”的占4%, 而认为“很少履行”的占10%,“基本履行”的占 50%,“部分履行”的占36%;有些损害经济发展的 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整顿与规范。2002年外商投资企 业的129件投诉案中,有68件是对政府部门的投诉。 在2003年初政协全会的委员提案中,涉及政府信用的 提案占总提案的70%。 地方政府的信用状况可见一斑。
行政伦理学
李建华 左高山主编
1
第十章
政府信任关系
本章重点: 1、政府信任关系的含义、价值、现状 2、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 3、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
2
案例:毁林背后的真相
2003 年 3 月,陕Fra bibliotek省丹凤县的蔡川镇天然林保护区发生了一起
群体性的毁林事件。这件事在当时惊动上级林业部门。蔡川镇 领导专就此事组成了调查小组,协助当地公安部门拘留了砍伐 和回收木材的农民。但两个月后,记者了解到这起毁林事件背 后还另有内情。 在当地一个砍伐现场记者看到了大约 2500多棵被砍倒的大树。 村民说当时镇里布置了任务让他们“砍枝桠材”,不砍伐要罚 款。其实“砍枝桠材”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国家林业局的有关 专家就介绍说,因为“枝桠材”是指林木砍伐过后的枝干,在 林木砍伐以前是不存在“枝桠材”的。这里是天然林保护区, 木材采伐指标是零,所以根本不存在“枝桠材”。但当地镇政 府和县林业局却形成这样一个采集“枝桠材”的文件,逼农民 每人上交几千斤的“枝桠柴”,这显然是个逼迫农民去砍树的 圈套。
7
第一节
政府信任关系概述
3.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当代法治的基本目标 人们之间只有建立信任,才能增进相互间的合作 和实现利益一致的关系;只有基于信任而形成的相 互合作、利益一致才是内在的而不是被迫的。对抗 只能造成社会动荡,摩擦只会增加社会成本。因此, 当代法治也就以建立人与人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 及国家机关之间的信任关系为目标。 4.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确立未来社会治理模式的必要 环节 在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制度的设计和安排 中无时无处不体现了服务的价值和精神,以此为起 点可以建立起信任关系,进而在行为取向上以广泛 的、自发的合作为基本模式。在此,信任关系作为 必要环节而存在。 8
本案例中,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被损是
咎由自取。但是政府的形象也被这些黑心的 干部毁掉了。他们破坏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 众的血肉联系,玷污了政府信任关系。 在行政伦理学中,如何理解政府信任关系? 如何建构政府信任关系?
《焦点访谈 》
5
第一节
政府信任关系概述
一、政府信任关系的含义
1.政府信任关系的含义
第一节
政府信任关系概述
5.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所行, 下必效之”,如果连作为信用管理体系的 最高管理者以及监督者的政府都打“信用 白条”,那么,构建社会信用机制,治理 信用“污染”,解决信用危机几乎是不可 能的。所以,政府应该在公众中树立诚实、 信用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