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防治历
常见病虫害防治月历简版
![常见病虫害防治月历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8d56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6.png)
常见病虫害防治月历常见病虫害防治月历1月病害防治- 蔬菜病害防治:及时清除受病害影响的叶片,使用有机肥料增加植物免疫力,定期喷洒病害防治剂。
虫害防治- 水果树虫害防治:修剪树枝,清除受虫害影响的果实,进行虫害的机械性防治。
2月病害防治- 桃树黑斑病防治:修剪感染部位,喷洒石硫合剂进行病害防治。
虫害防治- 玉米虫害防治:喷洒合适的杀虫剂进行虫害的防治。
3月病害防治- 草莓霜霉病防治:及时修剪感染的叶片,用草铵灵进行霜霉病的防治。
虫害防治- 葡萄蚜虫防治:喷洒专用的杀虫剂进行蚜虫的防治。
4月病害防治- 苹果树白粉病防治:清除感染的叶片,使用铜粉或草铵灵进行白粉病的防治。
虫害防治- 西瓜蝇虫防治:设置蝇虫黄板,喷洒杀虫剂进行蝇虫的防治。
5月病害防治- 番茄早疫病防治:及时剪除感染的叶片,用草铵灵进行早疫病的防治。
虫害防治- 葡萄叶螨防治:喷洒农用磷酸锌进行叶螨的防治。
6月病害防治- 柑橘黑斑病防治:修剪感染的部位,喷洒石硫合剂进行黑斑病的防治。
虫害防治- 蔬菜食叶甲防治:摘除受虫害影响的叶片,用杀虫剂喷洒进行食叶甲的防治。
7月病害防治- 葡萄褐斑病防治:及时修剪感染的部位,喷洒硫酸铜进行褐斑病的防治。
虫害防治- 玉米螟虫防治:喷洒杀虫剂进行螟虫的防治。
8月病害防治- 西瓜炭疽病防治:修剪感染的部位,喷洒苯醚甲环唑进行炭疽病的防治。
虫害防治- 果树蝽虫防治:喷洒合适的杀虫剂进行蝽虫的防治。
9月病害防治- 水稻纹枯病防治:及时割除感染的植株,用农用矿物油喷洒进行纹枯病的防治。
虫害防治- 毛虫防治:用手工将毛虫搜集并销毁,用杀虫剂喷洒进行毛虫的防治。
10月病害防治- 麦秆菌核病防治:及时清除感染的秸秆,喷洒三唑酮进行菌核病的防治。
虫害防治- 花菜蚜虫防治:使用杀虫剂喷洒进行蚜虫的防治。
11月病害防治- 桃树腐烂病防治:修剪感染的部分,用粉锈霉庚醇进行腐烂病的防治。
虫害防治- 玉米象虫防治:喷洒杀虫剂进行象虫的防治。
(2024年)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详解
![(2024年)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9511a0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6.png)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出一批抗病抗虫性较强的玉米品种,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 持。
专业化统防统治初见成效
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专业化的统防统治队伍,实现了玉米病虫害的统一防治,提高了防 治效果。
29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绿色防控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将在玉 米病虫害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有待完善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玉米病虫 害的实时监测和准确预警,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跨国界病虫害威胁不容忽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界病虫害传播的风险增加,需要加强国 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挑战。
持续创新是防治工作的关键
面对不断变化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需要持续创新防治技术和方 法,提高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30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31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 防治详解
1
目录
CONTENTS
• 玉米主要病害 • 玉米主要虫害 • 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 • 不同生长阶段病虫害防治策略 •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与误区避免 • 总结与展望
2
01
玉米主要病害
3
玉米大斑病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 叶。病斑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 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 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 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 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 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 。
玉米螟防治
在玉米拔节至抽雄期,使用Bt乳剂、 杀虫双等生物或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 治,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6cebe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5.png)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毕业论文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然而,玉米生长期内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十分必要。
本文介绍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1.玉米灰斑病灰斑病是玉米生长期内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最容易在潮湿或雨水较多的年份出现。
玉米灰斑病发病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黄色或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这些斑点会变成灰白色,并且叶子上的感染部位会变得边缘模糊。
为了防止玉米灰斑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选择品种。
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较为重要,所以选择兼具高产和较好抗灰斑病的玉米品种非常必要。
(2)密植。
密植能够增加玉米的自身免疫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概率。
(3)清理农田。
在种植时,应该对农田进行清洁,清除掉杂草和玉米秸秆等田间垃圾,防止病菌滋生。
(4)化学防治。
若病害已经出现,可以使用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
常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三唑酮等。
2.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同样容易在潮湿或温度较高的地区发生。
锈病初期在玉米叶片表面出现小的白色或灰色斑点,随着病菌的扩散,斑点渐渐变成红色或棕色,并产生黑色胶体。
为了预防和防治玉米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防范。
在种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及时清理早期感染的植株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2)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恰当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玉米植物的抗病力。
(3)使用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使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可以控制锈病的发生。
例如使用“乳酸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3.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其病斑呈现黑褐色,腹生子囊菌产生的黑色链状子囊壳群棒棒糖,摇晃发出“吱吱”声,是其最为典型的特征。
为了预防和防治玉米赤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清洁田间。
在玉米收获后,田间要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秸秆等植物遗留物,防止病菌滋生。
病虫害防治月历2023简版
![病虫害防治月历2023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f749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4.png)
病虫害防治月历病虫害防治月历1. 介绍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们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防治能力,制定一份病虫害防治月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月历,匡助您合理安排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农作物产量。
2. 月历内容1月份- 病害防治:- 密切注意田间的病害发生情况,及时巡视田间,果园和水稻田等。
- 针对棉花,要特殊注意棉花秧苗的病虫害防治,喷施适量的杀虫剂。
- 针对水稻,要加强稻虱和纹枯病的防治。
- 虫害防治:- 外出巡视时,要特别留意小麦的玉米虎,及时喷施杀虫剂进行防治。
- 对果树进行冬虫卵的清除和病原菌的烧毁。
2月份- 病害防治:- 针对玉米,要加强纹枯病的防治,及时清除受害植株。
- 对大豆进行田间病害的巡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
- 虫害防治:- 进行玉米蛀虫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决定是否进行防治。
- 外出巡视时,注意小麦的复幼虫,及时进行防治。
3月份- 病害防治:- 对小麦进行白粉病的防治,定期喷施杀虫剂。
- 针对水稻,要注意白尘病的发生情况,及时喷施杀菌剂。
- 虫害防治:- 对玉米进行玉米螟的防治,喷施杀虫剂。
4月份- 病害防治:- 针对小麦,要定期观察并进行赤霉病的防治。
- 对果树进行病害防治,及时喷施杀虫剂。
- 虫害防治:- 对玉米进行玉米螟的防治,喷施杀虫剂。
5月份- 病害防治:- 针对水稻,特殊是水稻秧苗,要加强纹枯病的防治。
- 对果树进行病虫害的巡视和喷施杀虫剂。
- 虫害防治:- 对早熟玉米进行玉米螟的防治,外出巡视并喷施杀虫剂。
6月份- 病害防治:- 对小麦进行黑穗病的防治,注意及时摘除受感染的麦穗。
- 虫害防治:- 针对棉花,要加强棉铃虫的防治,喷施适量的杀虫剂。
7月份- 病害防治:- 对玉米进行玉米螟的防治,喷施杀虫剂。
- 虫害防治:- 针对水稻,要应对二化螟的防治,喷施杀虫剂。
8月份- 病害防治:- 对玉米进行玉米叶斑病的防治,喷施杀菌剂。
2024版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2024版玉米病虫害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9393a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2.png)
提高农民病虫害防治意识与能力
宣传培训
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防治 意识和能力。
技术指导与服务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现场技 术指导和服务。
农民互助组织建设
鼓励和支持农民成立互助组织,共同应对玉米病虫害 防治问题。
化学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
使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处理,预防种传病害。
喷雾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控制病害蔓 延。
土壤处理
对发病严重的田块,可使用土壤消毒剂进行土壤处理,降低病原 物数量。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 控制害虫数量。
生物农药
THANKS
感谢观看
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03
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玉米病虫害防治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和共享,提高防
治效率。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政策支持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集成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形成综合防治方案。
政策引导与支持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成虫, 降低虫害交配率。
微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 治虫害,如白僵菌等。
04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害调查与识别 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准确识别玉米病虫害种类和 发生程度。
制定防治策略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 策略。
3
明确防治目标 以降低病虫害损失、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目标。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793d09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2.png)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甚至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科学有效地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1、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病害,它会使得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灰色斑点,导致玉米植株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防治玉米灰斑病,主要有以下措施:(1)选择抗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2)合理施肥,保证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3)定期喷施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4)及时清理病害植株,防止病害扩散。
(1)进行轮作,避免连续种植玉米;(3)加强排水,保持田间湿度适宜;3、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会使外表的玉米籽粒长出白色霉菌,断续散发出刺鼻的臭味。
并且赤霉毒素会严重影响玉米的食用安全性。
防治玉米赤霉病,主要有以下措施:(1)选择耐病品种,坚持轮作;(2)定期喷施药剂,如氯氟沙星、吗啉菌素等;(3)加强玉米贮存管理,保持通风、干燥;1、玉米螟防治(1)在种植初期定期喷洒杀虫剂,如敌敌畏等;(2)利用黄板监测和综合防控技术,进行针对性施药;(3)在玉米种植早期进行防治,避免一旦发生大规模感染时的不必要损失;(4)保持田间卫生,清除玉米上的虫卵和缺口等虫害危险地带。
玉米象虫是玉米上另一种严重的害虫,它喜欢在玉米植株发育的早期阶段进食,使得玉米的生长受到很大影响。
防治玉米象虫,主要有以下措施:(1)在玉米发生前进行除草,避免玉米植株花粉的超量吸引玉米象虫;(2)适时喷洒杀虫剂,如福尔马林、吡虫啉等;(4)及时清理田间杂草,避免玉米象虫的避暑藏身之处。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防治是玉米种植的关键环节,只有科学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玉米高产、优质、安全。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c98cdb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f.png)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其遭受病虫害危害既能导致产量降低又会影响粮食质量和安全,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来保障玉米的生产。
以下是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病害防治(一)玉米赤霉病1、播种前选用健康种子,避免使用带病种子;2、田间栽培中保持田间良好通风环境,水分控制得当,避免玉米赤霉病菌由空气传播;3、避免连作和轮作中间间隔太短以减少病菌的滋生,种植玉米前不要选择过去几年死亡玉米茎秆清场的田地。
(二)玉米灰斑病1、采取无菌播种、消毒土壤等措施;2、种植抗灰斑病优良品种或使用灰斑病菌侵染率低的种子;3、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玉米草丛,留适当通风间隙,避免过度施肥和灌溉。
(三)玉米叶枯病1、除去死杂草,及时清除同时受害的茎叶和穗部,避免病害扩散;2、采取清理农具消毒,交错种植,用轮作避免同作区内连作。
二、虫害防治(一)玉米飞虱1、采用无农药、无公害的玉米绿色工程方案,其针对飞虱危害特点结合玉米生长习性,采取锄草、中耕、轮作、间作等措施达到控制虫害的效果;2、在玉米套作种植仓鼠豆、芝麻、独脚金等植物可以降低飞虱的密度,减少病害程度;3、在玉米壮苗期适时进行农药防治,防止虫害发生和严重危害,但要保证使用药剂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二)玉米螟1、筑造玉米螟监测站,及时监测玉米田中的虫情,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防治措施;2、采用最小化施药方式,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3、选择早熟品种,注重田间管理和排水施肥等具体措施。
综上所述,玉米病虫害防治不仅需要科学的技术和方案,还需要有关依法治农和农民的素质素养提高,同时建立健全监测和预警系统,才能保障玉米生产安全和稳定。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要点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fadbdc27284b73f3425070.png)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一、玉米常见病害防治要点、玉米大斑病大斑病是一种玉米极易感染的常见病,又名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等,冬天时病毒通过菌丝或是分生孢子的形式附着在病变组织上,以此来保存元气,蓄势待发,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温度、湿度等客观条件具备之后卷土重来。
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病在玉米的叶片部位,尤其是在苞叶处的症状相对更为明显一些。
在发病伊始,一些小斑点会出现在玉米的叶片上,随着病情的加剧,这些斑点便扩散到了玉米的其他部位,这时叶片的边缘开始变成暗褐色,渐渐地这些斑点开始融合成大斑,导致叶片最终脱落。
由于玉米大斑病的高发期是在春季,故而应该对玉米种子进行筛选,挑出那些抗病性能良好的种子,把病害扼杀在根源之中。
为了杀死残留在种子中的细菌,还要对种子进行药品浸泡处理。
仅仅杀灭种子中的细菌病毒是不够的,土地中残留的细菌同样需要清除来降低对幼苗的伤害,可以通过轮茬深翻种技术达到这个目的。
一旦发现玉米叶片上出现病害,绝不能掉以轻心,应迅速作出反应,选择森锌可湿性粉剂进行勾兑,根据种植面积进行喷洒。
、玉米黑粉病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罪魁祸首是玉米黑粉菌。
玉米黑粉菌隐藏在土壤、粪肥、病株中躲过冬天的恶劣环境,等春季气温回升,气温达到适宜生长、活动的条件便随着风雨、昆虫等媒介进行传播。
一旦玉米黑粉菌侵入到玉米植株中,玉米根茎、叶鞘等部位会遭受损害。
病变产生的瘤体多发生在茎节、穗这两种部位。
发生在这两种部位的瘤体很大、危害性相较来说也更强一些,而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两种部位的瘤体则比较小,危害性相对较弱,且不会出现黑粉。
为了预防玉米黑粉病,在种植之初,应和预防玉米大斑病相同,选择高抗性的种子来进行培育,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玉米黑粉病的发生,同时应该对现有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创新,通过轮作的方式,不断培育新种,在新种中进行挑选,筛选出更具抗性的良种,以此来不断提高玉米植株的抗性。
如果发现玉米出现瘤体,应及时去除瘤体,严加把控,集中对病变植株进行处理,防治玉米黑粉病的大规模扩散,可采用福美双可湿粉剂进行喷洒,杀灭玉米黑粉菌。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f98313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5.png)
Zixunta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孟庆娟
1.玉米主要病害 1.1 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 发病始于下部叶片, 逐渐向上发展。 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 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 锤形的大斑。 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 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途径。 ②农业 措施。 轮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可减少初 侵染源;发病初期,打掉下部病叶,可减轻发病程度;适期早播,有避 病作用;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 ③药剂防治。 用 40%克瘟散 乳剂 500~1 000 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0%甲 基托布津 500~800 倍液喷雾。 必要时隔 7d 左右, 再次喷药防 治。 1.2 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主要发生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 区,小斑病在玉米全生育期均可发生,植株抽雄后为病害发生高峰 期。 基本症状:小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但也侵染叶鞘、苞叶、果 穗,病斑受叶脉限制。 病斑为褐色椭圆形,叶边缘呈现赤褐色,病斑 之中具有同心轮纹,潮湿环境下形成黑色霉状物,甚至可以导致茎 秆折断、果穗腐烂。 传播途径:以分生孢子与休眠菌丝体的形式在 病残体上越冬,主要凭借气流、风雨进行传播。 发病条件:最佳温度 为 26~29 ℃。 形成孢子的最佳温度为 23~25 ℃、 相对湿度超过 90%。 防治方法:一是种植优良的抗性玉米品种。 二是切实加强田间 栽培管理。 深耕降低带菌量;将下部病叶、老叶摘除,降低田间相对 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玉米抗病力。三是化学防治。发病之初 喷施 70%甲基硫菌灵、75%百菌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每隔 7~10 d 喷施 1 次,连续喷施 2~3 次。 1.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在我国春玉米区普遍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 和西南丘陵地区发生比较严重。 病原菌侵染种子萌发后产生的胚 芽,并随生长点生长,但直到穗期才可见到典型的症状。 基本症状: 病株果穗短粗,外观近球形,无花丝,苞叶正常,受害后期,果穗苞 叶自行裂开,散出大量黑粉。 有的果穗受害后,过度生长,但无花 丝,不结实,顶部为刺状。 雄穗受害后主要是整个小花变为黑粉包, 抽雄后散出大量黑粉。有的雄穗受病原体刺激后畸形生长。主要以 土壤带菌的方式进行传播,此外,种子、粪肥同样可以传播。 发病条 件:土壤含水量在 12%~29%,侵染适温为 20~30 ℃,25 ℃为最 佳。 防治方法:一是种植优良的抗性玉米品种。 二是加强田间栽培 管理。 将病株及时拔除,降低土壤带菌量,进行轮作,并适当对播期 进行调整。 三是进行化学防治,将种子用种衣剂或悬浮剂包衣。 2 玉米主要虫害 2.1 玉米旋心虫 又称玉米蛀虫,属鞘翅目叶甲科。 大多发生在华北、东北、华 南、华东等地区,主要对玉米产生危害,同时还能够对谷子和高粱 以及部分杂草等产生危害。 2.2.1 形态特征与发生规律。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为 5~6 mm, 全身具有黄色细毛。 复眼、头、前胸、鞘翅、足分别为黑色、黑褐色、 黄色、翠绿色和黄色,体宽比体长大。 中间与两边存在凹陷,没有侧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9bfcfdb770bf78a652954be.png)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作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1期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病虫害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
要做好玉米生产,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虫害。
根据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消长规律,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一、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
(1)症状。
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
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
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
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
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
(2)发病规律。
玉米矮花叶病可以汁液摩擦接种。
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除传播病毒外,对玉米的危害亦很严重。
蚜虫刺吸的同时吐出一种唾液,影响生长和扬花授粉,造成空苞和秃顶。
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为持久性传毒。
该病毒可在灰飞虱的若虫体内越冬,也可以在冬前受侵染的小麦苗中越冬。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
②早期用药剂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
用40%氧化快乐果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25~300g/hm2对水750~1 125kg/hm2喷雾。
③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二、玉米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1)症状。
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握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2)发病规律。
由镰刀菌、腐霉菌侵染引起。
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在栽培措施上应注意排水。
③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或盖克1 000倍液灌根。
玉米种植中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种植中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a2fad3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4.png)
2021年第3期现代农村科技植物保护玉米种植中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王立涛韦志英(石家庄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河北石家庄051530)随着地球环境的持续恶化,玉米病虫害问题越发突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方玉米的产量,致使农民减收。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易高发大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病虫害,本文从北方玉米主要病虫害危害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岀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1北方玉米主要病虫害1.1大斑病。
大斑病是一种非常高发的病虫害,它是从小斑发展起来的,随着病害的加重,其斑点会逐渐加大,变长,单个斑点可达20cm左右,严重时甚至会有多个斑点连成一片,或岀现不规则斑点等。
从斑点的颜色来看,最初的时候通常为青灰色,随着病虫害问题的加重,斑点颜色逐渐转变成褐色,直至玉米植株枯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原因和环境有密切关系,玉米生长环境潮湿时易发,发病率可达90%,叶片的发病率约为35%,因此,如遇降雨天气,应加强防治叫1.2玉米螟。
玉米螟又叫钻心虫,属螟蛾科鳞翅目,其成长主要包括蛹、幼虫、卵和成虫4个阶段。
该虫是北方玉米种植中的一种高发虫害,主要通过取食心叶、叶片、钻食茎秆、幼穗等方式对玉米构成危害,不但会阻断玉米植株的水分和养分输送线路,还会造成玉米减产[2]。
其为害贯穿于玉米生长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应特别加以重视。
1.3玉米蚜虫。
玉米生长后期是玉米蚜虫的高发期,其中,幼虫主要靠吸食玉米叶子、茎汁存活,主要危害在于对上层叶子的破坏。
在发病过程中,肉眼可见玉米叶面颜色的变化,通常是从绿色变黄,随着虫害问题的加重会岀现叶片脱落现象,影响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最终因叶片的枯死而造成产量下降。
虫害严重的情况下,蚜虫还会包裹玉米雄穗,给玉米的授粉和散粉造成影响,最终引发玉米植株的空秆。
2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2.1苗期防治技术。
玉米苗期是玉米生长的初期阶段,是玉米从播种到拔节的重要生长阶段,此阶段的玉米具有植株小、病虫害抵抗力低的特点,因此是病虫害的高发期[3]。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2bb442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d.png)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玉米常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这不仅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
因此,研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玉米产量和农民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1. 玉米枯萎病玉米枯萎病是由土传递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在干燥、高温和低湿的条件下,病菌容易滋生和扩散。
这种病虫害通常在夏季和秋季落叶期高发。
2. 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由跳跳虫传播,这种害虫在气温高、湿度低的条件下容易聚集和繁殖。
因此,这种病虫害通常在夏季和秋季高发。
3. 玉米螟害玉米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昆虫害虫,主要在温暖季节出现。
在玉米生长期间,玉米螟危害玉米花粉和胚粉,进而影响玉米的结实。
4. 玉米蚜害玉米蚜是一种吸取植物汁液的害虫,主要出现在气温偏高、湿度偏低的气候条件下。
这种害虫危害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最终导致玉米长势不佳。
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 玉米枯萎病的防治(1) 种植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2) 注意土壤的消毒处理;(3) 控制土壤湿度和温度,保持土壤适度湿润;(4) 采用药物防治,如连续喷洒漆菌素、多菌灵等。
2. 玉米病毒病的防治(1) 定期进行清剪,清理积水、杂草等植物;(2) 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如使用嘧菌酯、拟硫磷等药物;(3) 选用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
3. 玉米螟害的防治(1) 在播种前期,采取翻耕、深松、除草等措施,清除蛹期和成虫的栖息地;(2) 定期进行预防性药剂喷洒;(3) 选用抗螟玉米品种。
4. 玉米蚜害的防治(1) 加强农田的整地、轮作等管理,降低害虫密度;(2) 定期进行防治药剂喷洒,如使用气雾剂等;(3) 合理选用抗病蚜玉米品种。
总的来说,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应当根据不同的害虫特性及时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在种植过程中,选择抗病性能、杂交强度高的玉米品种,加强农田整地和管理,定期进行病虫害调查和喷洒药剂等措施,可以降低玉米的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0d0a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b.png)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对玉米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玉米的重大病虫害,提出一些防控技术方案,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一、病害防控技术方案1. 玉米赤霉病防控:玉米赤霉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病害,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
预防和控制赤霉病的关键是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监测和田间管理。
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选择抗病性好的种子。
在生长期间,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高湿度环境的形成。
发现病害症状时,及时采取农药防治措施,如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2. 玉米灰斑病防控:玉米灰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玉米叶片,导致叶片出现灰色斑点。
预防和控制灰斑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病害监测和合理施肥。
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对于防控灰斑病非常重要。
同时,及时监测田间病情,一旦发现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合理施肥也是预防灰斑病的重要措施,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避免过量施肥。
3. 玉米锈病防控: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玉米叶片和茎秆。
预防和控制锈病的关键是选择抗病品种、病害监测和田间管理。
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对于防控锈病非常重要。
及时监测田间病情,发现病害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有效的杀菌剂。
田间管理方面,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氮磷钾比例。
二、虫害防控技术方案1. 玉米螟防控: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导致玉米叶片被蛀食,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预防和控制玉米螟的方法包括合理轮作、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合理轮作可以打破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虫害发生的机会。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如释放寄生蜂。
化学防治则是在必要时使用农药进行喷洒,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遵守使用规定,避免滥用农药。
2. 玉米蚜防控:玉米蚜是一种吸食植物汁液的害虫,会导致玉米营养不良、生长受限。
玉米病虫害(很全哦)
![玉米病虫害(很全哦)](https://img.taocdn.com/s3/m/bdeabd9701f69e31423294d6.png)
玉米病虫害一、玉米病害一、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又称玉米煤纹病、玉米条纹斑病、玉米叶枯病等,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一样造成玉米减产15~20%,发生严峻的年份,感病品种减产达50%以上。
病症要紧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以叶片受害最重。
一样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慢慢向上扩展。
发病初期,叶片上显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慢慢向两头扩展,形成纺锤形或梭形大斑,病斑中央黄褐色或青灰色,边缘暗褐色。
在感病品种上病斑一样长5~10cm,宽1cm,严峻的长可达15~20cm,宽2m左右。
发病后期,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叶片变黄枯死。
潮湿时,病斑上产生大量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在抗病品种上病斑小,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褪绿晕圈,病部不产生或极少产生黑色霉层。
发生特点玉米大斑病的病原为真菌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 Leonard et Suggs ,属半知菌亚门。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内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
在玉米生长季节,病残体中的菌丝体萌生产生的分生孢子和越冬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玉米叶片上,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萌生侵入,经10~14天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引发再侵染。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程度,除与玉米品种的抗性有关外,还与那时的环境条件有紧密关系。
玉米品种不同,抗病性有明显不同,若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往往致使大斑病的流行。
一样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若是旬平均气温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7天以上,无益于病菌的生长发育,病害的发生就受到抑制,危害转轻。
另外,在玉米抽穗以后,若是氮肥不足,密度过大,排水不良,发病较重。
春玉米播种过晚及连作地块病害往往严峻,轮作地病轻。
防治方式防治该玉米大斑病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增强栽培治理,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d1ac0973968011ca30091d4.png)
2020/8/1
棉铃虫的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措施
1、秋耕冬灌:秋耕冬灌可以明显降低越冬虫 量,秋翻可以明显降低越冬基数,冬灌是导 致棉铃虫死亡的一个关键因素。
2、铲埂除蛹:通过铲埂除蛹可以减少棉铃虫 的越冬基数,为二代、三代棉铃虫的防治奠 定基础。
3、杀虫灯和杨枝把诱杀。通过近几年的生产 实2020/践8/1 ,杀虫灯和杨枝把对成虫有较强的诱杀
2020/8/1
三、化学防治措施 抓好卵高峰的防治。在卵高峰使用BT进行防治,防治后及时
调查,由于受温度的影响,棉铃虫的羽化历期延长,因此当玉 米上的幼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可继续采用NPV+一可佳进行防 治。玉米上棉铃虫的防治关键是做好一代棉铃虫的防治,此时 的玉米植株矮小,还能使用机车进行防治,二代、三代棉铃虫 发生时玉米植株已比较高大,机车无法进地了,因此做好玉米 一代棉铃虫的防治是防治棉铃虫的关键,一代防治好了,二代 、三代棉铃虫防治的压力就小。严禁使用广普高毒杀虫剂。
三、202做0/8/1好田间四周保护带封锁工作。在调查的基础
四、人工点片防治。加强调查,及早发现,插标记 ,对中心株进行彻底防治,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 延。
叶螨进入玉米地后,其初期在植株基部的第1 ~2个叶片上活动,根据它的这一习性,可以在 苗期从玉米基部第1~2叶片中,取下有螨叶片, 拿出田外集中烧毁。或使用专性低毒、低残留制 剂和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阿维菌素、螨危等, 加一可佳,可延长药效期。切记禁止使用广谱高 毒杀虫剂,因为玉米秸杆要粉碎做饲料用,以免 发生牲畜食物中毒,影响畜牧业发展。
2020/8/1
2020/8/1
2020/8/1
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法: 1、处理越冬秸秆. 2、积极选育和引进抗螟高产优质玉米品种. 3、采用机械收割,可完全杀死在茎杆和穗轴内越冬的幼虫。 4、使用杀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 (二)化学防治法:心叶末期幼虫都集中于喇叭口内,此时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课件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0e729f050876323012120f.png)
PPT学习交流
1
玉米丝黑穗病
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重要穗部病害,玉米产 区几乎均有发生,尤其以连作玉米田块发病较重。
PPT学习交流
2
PPT学习交流
3
PPT学习交流
4
PPT学习交流
5
病害循环
1、越冬:
玉米丝黑穗病菌散落在土中、混入粪肥或沾附于种 子表面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其中土壤带菌在侵 染循环中最为重要。
PPT学习交流
9
3、杜绝和减少初侵菌源
(1)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
(2)进行高温堆肥,杜绝生肥下地;厩肥要认真调 配,合理堆放,高温发酵,杀死病菌后再用,以切 断病菌传播途径。
(3)及时拔除发病幼苗和及早拔除病株都能减少土
壤中越冬病菌的数量。
PPT学习交流
10
玉米黑粉病
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减产程度因发病时期、病瘤大小及发病部位而异。发生早、 病瘤大,在植株中部及果穗发病时减产较大,减产高达15%以 上。
丝黑穗防治策略应以种子处理为主,种植抗病品种,及 时消灭菌源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子药剂处理:
玉米种子药剂处理,既可杀伤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又 能防止土壤中病菌的玉米胚芽的入侵,是当前采用的主要防 治方法,并且效果显著。常用拌种药剂有粉锈宁。
PPT学习交流
8
2、种植抗病品种 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的经济有效措施。
PPT学习交流
24
PPT学习交流
25
棉铃虫的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措施
1、秋耕冬灌:秋耕冬灌可以明显降低越冬虫量,秋 翻可以明显降低越冬基数,冬灌是导致棉铃虫死亡 的一个关键因素。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c18ca2bed630b1c59eeb5ff.png)
十、玉米干腐病
1、症状:玉米生长期均可被害,以生长后期被害 较重。为害茎秆和果穗。茎秆基部和果穗处的茎秆 生褐色、黑褐色、紫红色大病斑,严重时茎秆从病 部折断。病果穗穗轴变松,易折断,病穗下部子粒 变褐色无光泽,粒间常有白色菌丝体,病穗与苞叶 粘连,不易剥开。
2、发病规律: 玉米干腐病以 菌丝及分生抱子器在病株残体 和种子上越冬,玉米生长季节 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高 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的浸染和 发病。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 的主要途径。播种后降水多、 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幼苗长 势弱,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 2号、商单 4号、丹玉 6号等;自交系有吉 63、辽 1311、自330等。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 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 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3.加强栽培管理 早播 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 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4.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 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 50-75千克, 隔 7-10天喷1次,共防2-3次。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 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 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 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 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 度)决定。
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良种; 2 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 和磷、钾肥;3 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 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 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 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 治2~3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死蜱45%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或高效氯氟氰 菊酯2.5%乳油2000-4000倍液喷雾
红蜘蛛
800头/百株
阿维菌素1.8%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叶片及茎 部,以中下部为主。
幼虫三龄前 二代粘虫
50-100头/百 株
三龄前:高效氯氟氰菊酯2.5%乳油20-30ml/亩兑 水30公斤喷雾三龄后:毒死蜱45%乳油15-20ml/亩 或5%甲维盐微乳剂4-6ml/亩兑水30公斤喷雾
幼虫为害期 二点委夜蛾
被害株率5%
毒死蜱45%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或高效氯氟 氰菊酯2.5%乳油2000-4000倍液浇灌根部。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防治 阶段
时间
防治对象 防治指标
2015
防治措施
兼治对象
苗枯病
戊唑醇2%湿拌种剂按种子量0.3拌种
播种 播种前种子 期 处理
发病初期
粗缩病 地下害虫
苗枯病
甲·克20%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3%拌种,或吡虫啉
20%可溶液剂按种子量0.5-1%拌种
苗期蚜虫
蛴螬2头/㎡,金 针虫5头/㎡,蝼 甲·克20%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3%拌种
大喇 叭口
期
发病初期 心叶末期
褐斑病 玉米螟
病叶率20% 斑无踪25%悬浮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茎秆
其他叶斑 病
花叶株率10%
阿维菌素1.8%乳油1500-2000倍液喷洒玉米心叶部 位。
花丝伸长至 灌浆期
玉米穗虫
30头/百株
阿维菌素1.8%乳油1500-2000倍液喷灌果穗顶部花 丝处。
穗期 幼虫三龄前 三代粘虫 120头/百株
蛄0、2头/㎡。、蓟马、 飞虱斑无踪25%悬浮剂2000- 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 2500倍液喷灌苗茎基部 粒剂1000-1500倍液喷
灌苗茎基部
出苗后至三 叶前
粗缩病
苗期
蓟马 蚜虫
吡虫啉20%可溶液剂10-
15ml/亩兑水30-40公斤喷
雾
5%啶虫脒乳油30-50ml/
亩兑水30-40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