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
51.猪口蹄疫诊断详解和防治要点总结

最全猪口蹄疫诊断和防治方案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
临诊上以猪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以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特点是起病急、传播快,可引起仔猪大批死亡。
病症表现:常见的是肉猪群先行发病,然后是种猪群,最后是哺乳仔猪。
潜伏3~7天后,在病毒入侵部位(多是口鼻舌部)出现明显溃疡,随后全身扩散并出现第二次溃疡;急性病例有仅尖叫几声就死亡的;大猪:临床潜伏1~5天,蹄部、舌、唇、齿龈、咽及鼻镜等处出现水疱;体温升高至40~41度,精神不振,食欲差,倚墙呆立,驱赶时有尖叫声呈强迫运动;蹄局部发红、微热、敏感,叩诊时呈疼痛反应,不久逐渐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疱;水疱液初呈淡黄色、透明,以后变为粉红色或浑浊;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流涎;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一周左右可结痂自愈;若有继发感染,则形成溃疡,发生化脓性和腐烂性炎症;严重者蹄壳脱落,常卧地不起;病猪鼻镜、乳房常有烂斑,甚至死亡;仔猪:有母源抗体的哺乳仔猪可无恙;仔猪日龄越小病情越重,通常呈胃肠炎、肺炎和心肌炎,突然死亡;发病一般以幼龄及未经疫苗免疫接种的猪群较为易发。
病死猪尸体消瘦,鼻镜、唇内黏膜、齿龈、咽喉、气管、支气管可见大小不一的圆形水疱疹和溃疡灶;个别猪局部感染化脓,有脓样渗出物;死亡多因病毒侵害心脏,引起心肌炎而心衰死亡,解剖可见心肌切面有灰白或淡黄斑点条纹,俗称“虎斑心”。
传播形式和流行特点:1.病毒可通过病猪破溃的水疱、排泄的粪便、分泌物、乳汁、尿液、呼出的气体、精液等排出体外;温带地区相对湿度大于60%、风速适宜时,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100公里甚至更远;2.野生动物、鸟类、啮齿类、猫、狗、吸血蝙蝠、昆虫,以及与病畜接触或者与病毒污染物接触过的工具、机械、场地等,均可传播疾病;3.据报道,人咽喉可带毒24h并通过呼气传染给其他动物;4.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或被污染的饲料中可存活数周,在冻猪肉中可长期保存;5.本病在初春、冬末、秋末寒冷季节多发,春季达到高峰,大型猪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6.病毒可经吸入、摄入、外伤和人工授精等多种途径侵染易感猪;7.如延误了早期扑灭,疫情常迅速扩大并难以根除。
口蹄疫怎么处理

处猪口蹄疫怎么处理?畜牧堂徐老师为你,讲解该疾病的治疗预防:1.猪口蹄疫又称之为猪五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
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
猪五号病就是养殖户常说的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一、口蹄疫有哪些临床症状?1.体温升高至40-41度,精神不振,少吃或者不吃。
2.新生仔猪突然尖叫,鼻镜、唇、舌蹄冠部位发生水泡,跛行,不吃奶。
3.育肥猪口腔黏膜和蹄冠、蹄叉、蹄踵处先发红、热痛,后形成米粒大小的水泡,逐渐增大互相融合至蚕豆大,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糜烂面,无感染,7天左右可结痂而愈;若继发感染,可引起化脓至蹄壳脱落。
4.哺乳母猪的乳房表面也可发生水袍和糜烂、结痂。
特别注意:患本病的猪大多呈良性经过,很少死亡。
但也有呈恶性经过的,尤其乳猪多见,极少数育肥猪和肥猪也可呈恶性经过而死亡。
死亡原因是病毒侵害心脏,引起心肌炎而心衰死亡,故死后剖检,心脏表面出现灰棕色斑纹,外形似虎皮的斑纹,故称:“虎斑心”。
二、如何有效防控好口蹄疫?明确总目标:口蹄疫病毒有六怕:怕高温、怕阳光、怕酸、怕碱、怕福尔马林、怕疫苗。
1.确保猪舍内环境干燥、室温控制在15-22度之间,产房仔猪设立保温箱(温度控制在25-28度)。
2.一旦发现周边地区有发生口蹄疫现象,应立即对本场生猪开展紧急疫苗接种,同时用烧碱、生石灰消毒栏舍;用高锰酸钾或者碘溶液喷雾猪舍空间,消毒空气等。
3.提高猪群机体抵抗力,做好猪场保健。
建议增强猪群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特别是抵抗病毒性疾病的能力。
4.做好猪场口蹄疫疫苗免疫:种母猪每隔4-6月免疫一次,育肥猪群免疫2次,23-2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
但口蹄疫疫苗免疫应激特别严重,其临床表现为:过敏倒地、呼吸急促、皮肤发绀、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
因此,多数养猪场不愿意接种,给口蹄疫防控带来巨大的困难。
针对疫苗应激情况,缓解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激和过敏反应,产生高水平口蹄疫抗体,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预防口蹄疫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是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猪的健康和农业发展非常重要。
一、症状表现猪口蹄疫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热:感染口蹄疫病毒的猪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发热现象,体温可超过40℃。
2. 口腔病变:受病毒感染的猪口腔内会出现严重的病变,口唇、舌头、颊黏膜、齿龈等处会出现溃疡、水肿、出血等症状。
同时,猪的食欲会明显减退。
3. 蹄部病变:猪的蹄部也是猪口蹄疫感染的重要目标,受感染的猪蹄冠、蹄壁、蹄底等部位会出现糜烂、坏死、水肿等症状。
此外,猪在行动时可能出现跛行现象。
4. 体重下降:由于疾病对猪的食欲造成了不良影响,受感染的猪通常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二、预防措施针对猪口蹄疫的流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及时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猪接种相应的口蹄疫疫苗。
这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环境清洁:保持猪圈的清洁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猪圈内的污物和排泄物,保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动物隔离:对于新购进的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后再引入种群中。
同时,在发现感染疫情时,要立即将患病猪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4. 严密监控:建立起完善的动物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的监控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消毒措施:定期对饲养设施、饲料和水源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6. 交通管控:禁止非养殖业人员进入猪场,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和工具的管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护猪的健康与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科学养殖知识学习,提高养殖技能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时间,什么时候打,怎么打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时间,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注射完口蹄疫疫苗后,需要14-15天左右的时间才能生效,免疫持续期6个月。
育肥猪:一般在出生后30-40天内进行注射。
种公猪:在每年的9月和12月份时进行接种。
种母猪:在分娩前1.5个月左右接种。
乳猪:断奶后首免,50-60日龄二免,70-80日龄三免。
一、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时间,什么时候打1、一般情况下,注射完口蹄疫疫苗后,需要14-15天左右的时间,猪才会产生抗体发挥作用,在注射后,免疫持续期6个月。
2、如果是育肥猪,一般在出生后30-40天的时候进行首免,注射方法为肌肉注射,后海穴注射;出生后60-70天左右进行二免,注射方法为肌肉注射,后海穴注射。
3、如果是种公猪,每年接种2次,分别在每年的9月和12月份时进行接种。
4、如果是种母猪,一般在分娩前1.5个月左右接种,需注意母猪临产前半个月和怀孕前一个月不能注射。
5、如果是乳猪,断奶后,进行猪瘟和口蹄疫的首次接种;50-60日龄,进行猪瘟和口蹄疫的二免;70-80日龄,进行口蹄疫三免。
二、猪口蹄疫怎么打1、对于体重在10-25kg的猪,每头猪在耳根后肌肉注射1ml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2、对于体重在25-50kg的猪,每头猪在耳根后肌肉注射2ml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3、对于体重在50kg以上的猪,每头猪在耳根后肌肉注射3ml 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4、如果是2-4周龄的猪应使用2.5cm长的16号针头,4周龄以上的猪使用4cm长的18号针头。
5、在注射前,对于针头和注射器,需要使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至少15分钟。
接种时,一个针头接种一头猪,不可以一个针头接种多头猪。
6、注射时,注射部位需要剪毛,剪毛后使用70-75%的酒精棉或碘酊擦净消毒,然后用挤干的酒精棉擦干消毒部位,注射时疫苗必须注入肌肉内,不能过浅。
猪口蹄疫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技术

猪口蹄疫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技术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以患病动物的口、蹄、乳头等部位出现水疱为特征,主要危害猪、牛、羊等。
具有高度传染性,对畜牧业生产、肉食品供应及国际贸易造成重大影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口蹄疫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7种)的第一位。
《201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将口蹄疫列为猪的3大强制免疫计划(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之首,要求对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
1病原学特点猪口蹄疫病毒抗原容易发生变异。
根据血清学反应的抗原关系,可分为O、A、C、亚洲I和南非I、Ⅱ、Ⅲ型共7个不同的血清型,型与型之间无交叉保护。
亚洲最流行的血清型是O、A和亚洲I型,注射O型U蹄疫疫苗不能预防A型和亚洲l型口蹄疫。
每个血清型又有若干亚型,目前已有80多个亚型,其中O型有10个亚型。
病毒亚型间仅有一个有限的保护水平,意味着即使注射了猪O型口蹄疫疫苗,如果流行毒株发生变异,与疫苗毒株的亚型不同,也不能获得完全免疫保护。
猪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在低温下十分稳定,在冬季结冰的粪尿中可以存活个月。
病毒在猪脏器、淋巴腺体、骨髓中能存活较长时间,故猪场肉食供应不要从市场购买而应自宰自食。
此外,病毒对酸碱特别敏感,当pH低于5或者高于9时,很快失活。
2流行病学特点口蹄疫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为主要传染源。
欢迎访问猪场动力网。
病猪破裂水疱的渗出物、呼出的气体、分泌物、唾液、粪尿、奶、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排出比牛羊等其他感染动物更多的病毒。
此外,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车辆、用具等也是霞要传染源。
通过悬浮微粒病毒可随风散播到相当远的地方。
易感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等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及被污染的车辆、用具、针头、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员、犬、猫、鼠、鸟、昆虫等动物媒介传播。
流行暴发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但夏秋季也时有发生。
猪得了口蹄疫用什么药

猪得了口蹄疫用什么药
现在大部分地区已经爆发了口蹄疫,治疗猪口蹄疫就成了目前养殖户最关心的话题,根据一些有经验的养殖户的使用,给大家分享一下他们在口蹄疫方面的经验与心得。
1、刚出生的仔猪、没有断奶的小猪口蹄一针灵注射1-2ml净化体内口蹄疫病毒,保护率达98%。
2、怀孕的母猪、刚配种的母猪、种公猪都可使用口蹄一针灵做紧急预防和紧急治疗
3、同一圈猪,有的猪得了口蹄疫,有的没有得,已经发病的按照治疗量做紧急治疗,没得病的全群做紧急预防。
4、猪发生口蹄疫疫情,高烧不退,咳嗽喘气的使用口蹄一针灵+绿健先锋做综合治疗。
5、当地已经发生口蹄疫,本场还没有发生,使用口蹄一针灵全群做紧急预防。
6、猪场得了口蹄疫,如何有效预防心肌炎的发生,口蹄一针灵能够
有效防止心肌炎的继发,彻底治愈口蹄疫。
温馨提示:遇到口蹄疫的时候,一定要选对药!。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对猪类的健康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虽然目前没有完全治愈猪口蹄疫的方法,但有一些措施可以帮助控制和减轻其影响。
1. 提高卫生水平: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理猪圈和设备,以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2. 隔离感染猪只:一旦发现口蹄疫疫情,立即将患病猪只与健康猪只隔离,避免疫情的扩散。
3. 密切监测:加强猪只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病毒灭活疫苗:根据不同的猪口蹄疫病毒株,开发病毒灭活疫苗,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和疾病的发生。
5. 化学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病毒感染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以杀灭病毒和阻止传播。
6. 限制交通:限制猪只和人员的交流,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防止疫情蔓延。
7. 合理处理:如果发现猪圈中有疑似感染的猪只,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合理处理措施,避免疫情的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虽然能够帮助控制猪口蹄疫的传播和
发生,但并不能彻底治愈疾病。
因此,在确诊猪口蹄疫病例后,减少损失和控制疾病的蔓延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和卫生措施,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也能帮助预防和减轻猪口蹄疫的影响。
猪口蹄疫的诊断

观察症状
01
02
03
口腔和蹄部病变
观察猪的口腔和蹄部是否 有水疱、溃疡、糜烂等病 变,这些是口蹄疫的典型 症状。
体温和食欲变化
记录猪的体温和食欲变化 ,口蹄疫会导致猪的体温 升高、食欲减退。
其他器官病变
检查猪的呼吸系统、消化 系统等其他器官是否有病 变,口蹄疫可能引起这些 器官的继发感染。
询问病史和流行病学调查
和水疱,随后形成溃疡,结痂并脱落。
05
防治措施
疫苗接种和免疫程序
疫苗选择
选择符合国家规定且经过试验证明有效的口蹄疫 疫苗。
免疫程序
根据猪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 免疫程序,包括免疫时间、剂量和次数等。
接种方法
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说明书进行接种,确保接种方 法和操作正确。
封锁、隔离和消毒措施
防控措施
为了控制疫情,当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强动 物检疫和消毒,禁止野猪和病猪的流通。同时对病猪进 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健康猪进行疫苗接种。通过这 些措施,该地区成功地控制了疫情。
案例三:某实验室诊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难点
在某实验室诊断中,存在一些难点,包括口蹄疫病毒 的变异和不同毒株的交叉感染。这可能导致病毒检测 的假阳性或漏检。此外,实验室诊断还需要高水平的 实验技术和设备。
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实验室需要提高技术水平,采用 多种检测方法进行确诊。同时加强病毒的监测和流行 病学调查,及时发现新毒株和变异情况。政府也需要 加大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 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猪水疱病
猪水疱病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在蹄部和口腔黏膜发生 水疱。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 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猪口蹄疫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一、口蹄疫概述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二、流行特点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有时牛、羊等偶蹄兽不发病,猪还能发病;猪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达到高峰。
三、临诊症状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蹄冠、蹄叉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破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仔猪可因肠炎和心肌炎而它。
四、患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因为病猪排毒量很大,24小时自呼出的气体就可以向外排出大量病毒。
其中病猪口、蹄部水泡皮排毒量最多。
据测算,1克蹄水泡皮可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
病猪作为最危险的传染源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其感染口蹄疫病毒后,多在24小时后到临床症状期,长达8天时间里出现高病毒血症,排毒持续期为4~5天以上。
因此患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病猪痊愈康复后,口蹄疫病毒仍能在猪体内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五、规模化猪场口蹄疫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猪场的布局不合理。
猪场建在距离道路或邻近猪场太近,猪舍之间距离太短,口蹄疫病毒易随风传播,一旦邻近猪场有此病发生,会迅速蔓延。
(2)种猪引进不规范。
有些猪场引种和仔猪是从曾经发生过口蹄疫的猪场引进,虽然这些猪没有什么可见临床症状,但往往体内带有病毒,这样引种时就将病原带进了本猪场。
(3)疫苗质量不好、免疫注射不规范或疫苗剂量不足,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4)患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猪只患口蹄疫痊愈康复后,该病毒能在猪体内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成为传染源,如当各种应激因素使带毒者免疫力降低,或由于病毒变异增强了毒力,引起本病暴发。
(5)消毒措施不力。
选用消毒药物不当,或配制的浓度达不到消毒目的,使病毒散布。
六、防治方法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如疑为口蹄疫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采集病料送检;对发病现场进行封锁,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执行严格的封锁措施,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对猪舍、环境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病猪隔离,加强护理,对症治疗,促进口腔和蹄子的早日康复;发病地区可用口蹄疫灭活疫苗注射,有一定预防效果。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

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需定期对注射器内外进行严格的杀菌 消毒。养殖人员在进入猪舍前需进行杀菌消毒。养殖场进岀车 辆及人员应及时且严格的开展消毒工作。一旦发现病猪或疑似 病猪需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7.4猪口蹄疫的治疗
第一,猪口蹄疫病主要感染猪、牛、羊、骆驼、野猪、大 象、羚羊等偶蹄动物,对单体动物感染性低。第二,病猪及潜 伏期感染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初期传染性最高。患病猪 的血液、粪便、尿液、乳汁、唾液、水疱液等均携带病毒,即 使治愈后的病猪仍可长时间携带病毒, 因此, 该病常具有复发 特点。健康猪群通过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石槽、水槽等 均可感染该病毒。另外,不同种动物间也可进行相互感染。第 三, 猪口蹄疫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主要通过呼吸道、 消化 道、黏膜、粪便、尿液、唾液、乳汁等直接或间接传播叫 4.2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5益环境下可存活较长 时间。超低温环境下甚至可以保存几年。另外,该病毒对高温 和紫外线敏感。35益以上的高温可杀死该病毒,且环境温度越 高,病毒存活时间越短。因此,该病在夏季炎热气候下发病率 低。其次,该病毒对酸碱非常敏感。猪肉产品进行酸、碱处理
可有效杀死病毒。因此,养殖场内多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碳酸钙或甲醛溶液作为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 2发病机理
日常饲养过程中可在饲料中加入阿莫西林、激生肽、葡萄 糖粉等进行疾病预防。对于感染的病猪可采用本草进行肌肉注 射,每日一次,连续注射3d遥若病情严重还可注射口蹄痘毒脑 心康,连续注射3d遥 8结语
综上所述,猪口蹄疫并具有强传染性,可严重影响生猪健 康及生长,对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广大养 殖人员需增强日常饲养工作,加强防疫意识。一旦发现疫情, 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减 少经济损失,促进我国生猪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吃奶仔猪得了口蹄疫能活吗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吃奶仔猪得了口蹄疫能活吗口腔使用食醋进行冲洗,糜烂处涂抹1-2%明矾。
蹄部使用3%臭药水或来苏儿清洗,然后擦干涂抹1%紫药水。
乳房部位使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进行清洗,然后涂抹青霉素软膏。
每吨全价饲料添加1kg复方花青素,1kg的70%黄芪多糖,500g阿莫西林,2kg丹参,150g冰片,连续使用7天,预防继发心肌炎。
一、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1、治疗(1)病猪口腔使用食醋或者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糜烂处涂抹1-2%明矾或者是碘酊甘油。
(2)病猪蹄部使用3%臭药水或者是来苏儿进行清洗,然后擦干,涂抹1%紫药水。
(3)乳房部位使用肥皂水或者是2-3%硼酸水进行清洗,然后涂抹青霉素软膏,并定期挤出奶水,预防乳房炎。
(4)为了预防继发心肌炎,可以在每吨全价饲料中添加1kg复方花青素,1kg的70%黄芪多糖,500g阿莫西林,2kg丹参,150g冰片,连续使用7天。
(5)如果病猪不采食,可以按照每50kg体重灌服丹参提取物,4g复方花青素,适量阿莫西林(根据说明书使用),5g黄芪多糖,0.25g 冰片,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
2、预防(1)如果是灭活疫苗,10-25kg的猪,每头注射2ml;25kg以上的猪,每头注射3ml。
如果是浓缩苗,10-25kg的猪,每头注射1ml;25kg以上的猪,每头注射2ml。
(2)仔猪35日龄首免,70日龄二免。
后备母猪在35,70日龄免疫2次后,配种前再接种免疫一次。
繁殖母猪和种公猪,在每年的1,5,9月份接种一次。
二、吃奶仔猪得了口蹄疫能活吗1、吃奶仔猪得了口蹄疫死亡率比较高,但是救治得当也有几率存活下来。
2、在确认小猪感染口蹄疫后,及时注射干扰素和免疫球蛋白增强仔猪的抵抗力,尽量降低心肌炎的发生概率。
3、对于没有感染口蹄疫的仔猪,可以肌内或者是皮下接种康复猪的血4-5ml,或者是康复猪的血清2-2.5ml,防止仔猪感染死亡(接种后12小时即可起到保护作用,有效时间为20天左右)。
猪病毒性传染病:猪口蹄疫

猪病毒性传染病:猪口蹄疫病原口蹄疫病毒为小RNA病毒,属于肠病毒科。
共有7个血清型,70多个亚型。
我国周边地区及国家存在大量的传染源,包括A、O、C和亚洲I型。
各型及亚型之间抗原交叉性低,增加了防制本病的难度。
该病毒致病力极强,幼龄动物感染后常呈急性死亡。
该病毒无囊膜,对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敏感。
在骨髓和淋巴结可长期存活。
易被配性或碱性溶液破坏。
不耐热,对紫外光敏感,常用消毒药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醋酸等。
流行特点1.自然条件下,该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尤以黄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牦牛和猪等。
本病也可感染人。
2.病畜和带毒动物为本病的传染源。
常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或黏膜创口。
病畜可通过分泌物、排泄物和呼出的气体及病理性产物严重污染水源、饲料、空气、土壤、车船、用具等媒价物,感染多种动物,造成大规模流行。
畜产品及病畜的长途转运也为该病的散播提供了机会,并沿交通干线向四周扩散。
3.新疫区发病率可高达100%,新生幼畜感染后死亡率极高。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寒冷季节多见。
临床症状猪感染发病后,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侧卧不起,跪行。
蹄冠、蹄叉和蹄踵部皮肤出现局部红肿、热、敏感。
后形成水疱,料粒至黄豆大小,内含灰白色或暗黄色液体。
水疱破溃后,可见暗红色糜烂面。
此时体温下降。
破溃处若无继发感染,会很快结痂愈合。
否则,蹄匣可能脱落。
病猪吻突、齿龈、舌、腭也可能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
少数母猪的乳房、乳头也可能出现水疱。
新生仔猪感染后常呈急性死亡。
较大的仔猪感染后可见剧烈腹泻,严重脱水而死。
有的表现高热、心跳及呼吸加快、痉挛嚎叫而死。
妊娠母猪偶尔流产。
泌乳母猪泌乳减少或停乳。
剖检病变猪口蹄疫的主要病变位于蹄冠、蹄踵和蹄叉,偶尔可见吻突、口腔黏膜形成水疱,后破溃、糜烂。
仔猪死于口蹄疫后,可见胃肠道有急性卡他样变,脏器浆膜面出血,大腿肌肉坏死。
心肌变性,似水煮过,其切面为灰白色与淡黄色条纹相间,类似虎皮斑纹,称“虎斑心”。
猪口蹄疫潜伏期多少天,猪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猪口蹄疫潜伏期多少天,猪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猪口蹄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7天,潜伏期长的可达14天。
出现症状24小时后猪就会排毒,前期排毒量大,传染性强。
治疗猪口蹄疫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硼酸钾清洗,或者在糜烂处涂抹1%-2%的明矾。
如果有高热不退患病严重的病猪,可注射氨基比林加头孢进行退烧,再注射5号特工进行治疗。
一、猪口蹄疫潜伏期多少天1、猪口蹄疫的潜伏期非常短,一般是1-7天,潜伏期长的可达14天。
当猪出现症状24小时后就会排毒,前期排毒量比较大,传染性也很强,一般2-3天就可全群传播。
5-7天后排毒量会下降,10天后基本不会排毒,也不会引起同栏感染,但淋巴结和骨髓可带毒1个月以上。
2、猪口蹄疫治疗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硼酸钾清洗,或者在糜烂处涂抹1%-2%明矾,蹄部可以用来苏儿洗涤,擦干后涂抹鱼石脂软膏,再用绷带包扎。
乳房可以用肥皂水清洗,涂抹青霉素软膏,定期将奶挤出,防止产生乳房炎症,然后使用强心剂和结晶樟脑口服每天2次即可。
3、如果有出现高热不退患病严重的猪,可对其注射氨基比林加头孢退烧,再注射5号特工治疗。
五号特工非常适合治疗猪口蹄疫病,而且它有安全,起效快的效果。
如果猪在患病后采食量下降,可在饮水中可加入葡萄糖、维生素补充能量。
二、猪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1、由于口蹄疫经常在气温低的冬季和早春传播。
首先,预防时一定要进行疫苗免疫,在口蹄疫发生前也就是每年9月和次年3月进行疫苗注射,这样可以使机体产生足够高的抗体,在进行疫苗接种时要选择高效浓缩疫苗注射。
2、猪群发病的处理要遵守“早、快、严、小”的原则,必须扑杀病猪及同群猪,严格控制病原,疫区内所有猪都不能移动,污水、粪便、用具、病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疫情停止后,要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对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和空置后才可解除封锁。
3、养殖场要实行封闭式生产,必须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控制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入场。
口蹄疫(五号病)

口蹄疫(五号病)1.流行特点:病原是口蹄疫病毒,本病的传染源很广,病猪的各种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有传染性。
传播方式复杂,直接或间接均可传播。
流行方式多为蔓延式,间有跳跃式流行。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季多发,寒冷天气病毒在外界环境长期存活,所以潜藏着天气转暖时大流行的疫原。
2.症状: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在蹄冠、蹄叉、鼻镜、母猪乳头出现水泡,水泡内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液体,初期水泡仅米粒至绿豆大,后融合于一起达蚕豆至核桃样大,12天后水泡破裂、溃烂或结痂,有的蹄壳脱落,35天后逐渐康复。
病初体温40-41℃,减食、出现跛行。
3.剖检可见病变:剖检可见病变主要在心脏,心包膜有出血斑点,心包积液,心肌切面可见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
此外也可出现胃肠粘膜出血性炎症。
4.防治:国家规定,对病猪、带毒猪实行坚决扑杀、作无害化处理。
猪场一旦发现周边地区有口蹄疫流行,应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一切带入病原的可能性。
每年9月下旬到来年4月间对所有猪群进行免疫注射。
免疫猪群可采取如下方法 : 方案一:制定合理程序,用口蹄疫灭活苗免疫接种。
定期用卫康消毒剂消毒方案二:口蹄疫抗血清0.5ml/kg体重肌肉或皮下注射,局部消炎患处先以1% 高锰酸钾冲洗,然后涂碘甘油或1%龙胆紫溶液消毒。
方案三:对发病猪场的所有猪用畜禽康肌肉注射,注意一猪一换针头。
如有高温,配合长效退热快克注射,效果更佳。
配合菌毒快克拌料。
口蹄疫(五号病)消毒第一:如果是针对已经得病的猪--1、发现猪口蹄疫症状后,立即清除圈内的垫草,严格消毒,换上厚厚的,切短的垫草或垫上清洁不带细菌的新鲜土层。
2、发现仔猪患口蹄疫,初期可用高免血治疗,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
3、对病猪口腔用食醋或0.1%高锰酸钾冲洗.糜烂面上可涂以1%~2%的碘酊甘油合剂。
蹄部可用3%来苏儿冲洗,擦干后涂上鱼石脂软膏或氧化锌鱼肝油软膏。
4、对口蹄疫患猪还可以用戊二醛(口克星)按资料说明肌注治疗也很有效果。
猪口蹄疫详尽诊断及防治

猪口蹄疫的详尽诊断及防治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病毒寄生广泛,易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强,易变异,毒型多,且各型免疫原性不同。
发病率高,幼畜死亡率高。
接触病畜产品的人,手指间及口唇发生水疱,易迅速恢复。
一旦发病,常呈大流行,不易控制和消灭,因而被国际兽疫局列为国际法定传染病。
1 病因⑴ 病畜和带毒动物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可通过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尤其是发病初期(症状出现前几天)排毒量最多,毒力也最强。
⑵ 康复家畜亦可带毒。
因此,从疫区调运家畜到非疫区,也可引起本病暴发。
⑶ 屠宰后未经消毒的肉品、内脏、血液、皮毛、屠宰用废水,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饲管用具、车船等,野生动物、鼠、犬、鸟类及人都可带毒和散毒,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
⑷ 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更易传播。
⑸本病是一种典型的中间媒介疫病,病毒可通过无生命的媒介物和活的媒介,将附有的病毒病料带到很远的地方,引起新的疫点,或从污染的第一媒介物传至第二、第三媒介物,扩大传播。
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冷季节多发。
2 症状猪口蹄疫潜伏期1~2d,病猪以口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
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侧卧不起或跪行。
口腔黏膜有小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和蹄踵等部位发红、微热、敏感,不久形成米粒至蚕豆大的水疱,内含灰白色或暗黄色液体,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糜烂,一周左右痊愈。
若有继发感染,则局部化脓坏死,引起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和卧地不起等。
病猪鼻镜、齿龈、唇、舌、咽、腭等部也可能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性溃疡;哺乳母猪的乳房和乳头也可能出现水疱或烂斑。
哺乳仔猪患病时,少见水疱和烂斑,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突然死亡,病死率极高。
3 病理剖检猪口蹄疫的主要病变主要位于蹄部,有时也可在口腔黏膜、鼻镜、乳房等部见到,病变可见烂斑和溃疡,并覆盖黑棕色痂块。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猪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牛、羊、山羊等偶蹄类动物。
猪口蹄疫的爆发会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控制猪口蹄疫的传播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养殖户和兽医提供一些帮助。
1.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在猪口蹄疫爆发的地区,及时接种口蹄疫疫苗对于降低疫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户应该密切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猪口蹄疫疫情通报,及时将猪只接种口蹄疫疫苗,提高猪只的抵抗力。
2. 隔离治疗。
一旦发现猪群中有口蹄疫患病的症状,应该立即将患病的猪只隔离治疗,避免疫情的扩散。
隔离治疗可以减少猪只之间的接触,降低疫情的传播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对患病猪只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3. 药物治疗。
针对口蹄疫病毒的特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于治疗口蹄疫具有一定的疗效。
兽医应根据猪只的具体病情,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环境消毒。
口蹄疫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较强,因此对猪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是控制口蹄疫传播的重要措施。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猪舍和设施进行全面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毒的存活率,减少疫情的传播。
5. 合理饲养管理。
猪只在患病期间需要得到良好的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同时要保持饮水的清洁和充足。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有利于猪只对口蹄疫病毒的抵抗能力。
总之,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治疗、药物治疗、环境消毒和合理饲养管理。
在疫情爆发时,养殖户和兽医应该密切合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尽快控制疫情的传播。
希望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能够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口蹄疫的爆发。
生猪屠宰检疫中口蹄疫鉴别及诊断方法

生猪屠宰检疫中口蹄疫鉴别及诊断方法猪肉作为大众餐桌上的一大肉食种类,就像是人们对蔬菜水果有无农药残留的担忧一样,人们也会担心其是否健康。
当然,在1997年之后我国就对猪肉实行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的政策。
也就是说,居民在市场中购入的猪肉是经过安全检疫的,那么对于疫病检查的工作人员来说,如何更快,更准的对送检猪肉进行检查,保障人民的食品健康安全就成为了被研究的问题。
在对生猪的屠宰检疫中,会进行多项疫病的检验,其中就有口蹄疫病的检验。
本文以生猪屠宰检疫中的口蹄疫病为中心,深入分析实践中应当如何对口蹄疫病进行检查检验,希望能以此更好的投入检验工作中,为居民的餐桌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字:生猪屠宰;检疫;口蹄疫引言: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一直在不断提高,“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安全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尤其是新冠疫情的爆发,为人们的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入口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非洲猪瘟之后,我国的猪肉市场价格也受到影响而节节攀升。
正是在这样的时候,猪肉的安全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检疫人员更加应当重视生猪屠宰检疫这一工作。
对于生猪屠宰检疫的技术分析有利于检疫工作的进行,更有利于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
对口蹄疫的专项分析,更加有利于加强疫病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文以生猪屠宰检疫中的口蹄疫为出发点,对口蹄疫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将其与其他疫病的特征进行区分,以便于更好的了解口蹄疫病的特征,及时的进行诊断。
一、猪口蹄疫概述口蹄疫以其传播迅速和传染性强而闻名,一旦传播和爆发,往往会给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贸易带来严重的影响。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入A类烈性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划入严格控制、强制免疫的一类动物传染病。
1.口蹄疫的病原分析口蹄疫,英文全称foot and mouth disease,英文简称FMD,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类动物而产生的疾病。
患有口蹄疫的動物会出现其口、足等部分部位出现水泡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症状:
鼻拱部水泡破裂形成的 鲜红溃疡面及舌表面水 痘破裂形成的溃疡面;
临床症状:
蹄踵、蹄叉部红肿、溃 疡,部分蹄壳开始脱落;
临床症状:
蹄踵部蹄叉部溃疡,蹄 壳开始脱落;
临床症状:
蹄踵部水泡破裂后,露出 出血的皮下组织,部分蹄 壳开始脱落;
猪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
猪口蹄疫:
一.概述; 二.病原; 三.流行病学; 四.临床症状; 五.病理变化; 六.诊断; 七.综合防制;
一.概述:
1.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FMDV感 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2.分七个血清型:O型、A型、C型、Asia-1型、SAT1型、 SAT2型、SAT3型等;每个主型内又有若干个血清亚型; 3.不同的血清型的病毒感染动物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基本一 致,但无交互免疫性;同一主型内的不同亚型之间也 只有部分交互免疫性; 4.易感动物:黄牛、水牛、牦牛、猪、绵羊、山羊、骆驼 和鹿;此外还有象、刺猬、鼠等33种野生动物;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FMDV在畜舍干燥垃圾 内存活时间为14天;在潮湿垃圾内为8天;在 土壤表面秋季为28天夏季为3天;在干草中为 140天;在畜舍污水中为21天;在-30℃的阴暗 低温环境中存活期达12年;
病原:
消毒药物: ①FMDV对酸很敏感,pH值6.0时,每分钟损 失90%,pH值5.0时每分钟又损失90%; ②2%苛性钠、3%-4%甲醛、0.5%-1%过氧乙 酸、10%新鲜石灰乳等常用消毒剂在15-25℃ 下经0.5-2小时才能杀灭病毒; ③碘酊、石炭酸、来苏儿、新洁尔灭等对 FMDV无杀灭效能; ④对紫外线敏感;
三.流行病学:
A.自然发病动物常限于偶蹄动物,黄牛最为感 ,其次为 水牛、牦牛、猪、绵羊、山羊、骆驼等; B.猪FMD是由FMDV长期在猪群中反复流行,对猪的毒 力增强所致,而对牛的致病力减弱; C.幼畜象新生仔猪、犊牛、羔羊对FMDV最易感,发病 率100%,并引起80%以上幼畜死亡;
D.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通过水泡 液、排泄物、分泌物、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 排散感染性极强的病毒;屠宰后末经处理的肉 品、内脏、皮毛和废水是重要的传染源; E.本病通常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亦能经伤口 甚至完整的粘膜和皮肤感染;精液、奶汁含有 大量的病毒并能传染;
病原:
FMD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衣壳 由四种结构蛋白VP1-VP4装配而成: ① VP1 :参与构成病毒粒子的主要中和抗原 位 点,能单独诱导中和抗体应答;在免疫中 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VP2 –VP3:协助参与组成病毒的主要中和 抗原位点;
病原:
FMDV在病畜的水泡液和水泡皮中大量存在, 在血液以及组织器官如淋巴结、脊髓、皮肤、 脑、肝、肺、肾及分泌物、排泄物中都有存在; 病猪和染毒而未发病猪以淋巴结和脊髓含量量 高; 猪感染FMDV后,首先在咽喉及肺部上皮细胞 中贮存并不断增殖,病猪经呼吸排至空气中的 病毒量相当于牛的20倍,因此有人认为猪舍内 迅速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气源性传播;
流行病学:
F.空气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人与非易感动物 如狗、马、鸟类均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G.FMDV的持续性感染: FMDV感染易感 动物后,能形成持续感染, 表现为没有临床症状,但体内有病毒存在,并 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外界排毒;
四.临床症状:
1) 猪口蹄疫主要症状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 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腭部、颊部以及舌面 粘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水 泡也会出现在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 2) FMD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24-96小时,人工感 染的潜伏期为18-72小时; 3) 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 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 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
★口蹄疫O型灭活苗应在2-8℃下保存,保存 期为12个月; ★油佐剂疫苗的外观应是均匀的乳白色或乳白 微红粘稠液体,允许出现1/10量的油或水析出; ★部分疫苗尤其是贮存过一段时间的疫苗会出 现严重的分层甚至破乳﹙豆腐渣样﹚;使用严 重分层或破乳的疫苗会造成免疫失败;
6.母源抗体与仔猪的保护率:
a. 在未吸吮初乳新生仔猪的血清中检测不到任何口蹄 疫特异抗体;仔猪通过吸吮初乳得到各类抗体﹙IgM、 IgG、IgA﹚获得免疫; b. 在疫苗质量可靠和免疫程序正确的前提下,母源 抗体能保护99%的1月龄仔猪不感染口蹄疫病毒,随时 间的推移,以后保护率迅速下降,对2月龄和3月龄仔 猪只分别保护50%和8%; c. O型口蹄疫抗体比A型和C型维特的时间短;
6.母源抗体与仔猪的保护率:
d. 没有母源抗体的仔猪在1周龄能对口灭活苗免疫产
生应答,但免疫效果不佳;仔猪的日龄越大,所产生 的抗体效价越高; 免疫时间 1周 8周 6-7个月功毒的保护率 33% 87.5%
6.母源抗体与仔猪的保护率:
e. 在有母源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其抗体效价是仔猪 对口蹄疫疫苗免疫应答高低的关键;母源抗体严重抑制 仔猪对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应答: ⅰ. 仔猪在1、2、4周龄或8周龄免疫至6月龄功毒, 结果无一头获得保护; ⅱ . 在21、28、40和60日龄仔猪分别接种灭活苗后, 分别检测抗体,结果表明40日龄和60日龄仔猪产生抗体 水平更高; ⅲ . 有人认为仔猪在4周龄前不宜接种口蹄疫油佐剂 疫苗,以名免母源抗体的干扰;
发病机理:
• 病毒侵入易感动物机体后,首先在侵入部位的 上皮细胞内增殖,引起浆液性渗出而形成原发 性水泡﹙第一期水泡﹚,通常不易发现; • 感染1-3天后病毒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导致 体温升高和全身症状;病毒随血流到达嗜好部 位,如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的表层组织 增殖,形成继发性水泡﹙第二期水泡﹚,此时 水泡容易发现; • 病毒一旦形成病毒血症第一个侵蚀的部位便是 心脏-----导致心肌炎的发生-----虎斑心;
1.疫苗与免疫:
★ 国外大多数文献报道口蹄疫疫苗接种动物后以体液 免疫为主,疫苗注射后14-21天抗体效价达到高峰; ★ 抗体维持时间一般在4-6个月; ★ 国内常规O型油佐剂BEI灭活苗的抗病力不强,仅 能抵抗10-20个最小发病量的人工感染;高效苗也只能 抵抗 200个左右最小发病量的人工感染;国外象英国、 法国、阿根廷、德国等研制的口蹄疫灭活苗的有效抗 原含量比我国的灭活苗要高5-10倍,而且能抵抗同居 感染,人工功毒强度达到1000个最小发病量;
4)水泡充满清亮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泡很 快破裂; 5)仔猪受感染时,水泡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 为胃肠炎和心肌炎,致死率高达80%以上; 6)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
临床症状:
患猪流涎,精神沉郁,弓背;
临床症状:
鼻拱部水泡;
临床症状:
鼻镜部出现水泡;
临床症状:
鼻拱部、鼻镜处水 泡溃疡和结痂
临床症状:
二.病原:
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科口蹄疫病毒属,病毒 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20-23nm: ①完整病毒粒子:d=23nm; ②空衣壳:d=21nm,只有抗原性和血清学反 应性,具有型特异性,无致病性; ③不完整的衣壳壳粒:d=7-8nm,没有致 病性,只有抗原性和血清学反应性; ④ 病毒感染伴随抗原﹙VIA﹚
5.7岁以下的小孩及孕妇对FMDV易感; 6.FMD在世界分布很广,流行历史很长,除大洋 洲和北美洲消灭本病后再未发生外,亚洲、非 洲、南美洲和欧洲都有发生或流行; 7.OIE把该病列为A类法定传染病中的第一个动 物病害,是国际动物及动物产品输出输入贸易 最重要的检疫对象;是一种政治病、经济病;
概述:
七.综合防制:
1.疫苗与免疫; 2.免疫抗体消长规律; 3.口蹄疫高效苗接种次数与抗感染强度的关系; 4.高效苗免疫接种次数和每次接种时间间隔; 5.疫苗的保存与外观; 6.母源抗体与仔猪的保护率; 7.防疫程序; 8.口蹄疫康复血清和康复全血的制备和应用; 9.灭活苗高免动物血清和全血的制备和应用; 10.猪场发生疫情时的其它应对措施; 11.治疗措施;
据广东、福建、北京、上海等规模化猪场 多年观察结果表明,种猪每年接种高效苗4次, 抗体效价高达1:2048以上,所产仔猪在吮乳阶 段的母源抗体水平也高达1:1024以上,即使猪 场受口蹄疫严重威胁时或猪场发生疫情时,也 只是肉猪或架子猪零星发病,而母猪和吮乳仔 猪则安然无恙;
5.疫苗的保存与疫苗的外观:
五.病理变化:
• 除口腔、蹄部或鼻端、乳房等处出现水泡及烂 斑外,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粘膜也有烂斑 或溃疡,小肠、大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 仔猪心包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 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心肌松软象煮熟状;
病理变化:
口蹄疫患猪的虎斑心;
六.诊断:
★FMD的诊断必须与猪的水泡病、猪水泡性 口炎、猪水泡疹区分开;确诊需采聚病料进 行实验室诊断; ★病料采聚: ◆无菌采聚病猪水泡液; ◆无菌采聚水泡皮,水泡皮的重量不少于 3克,置于成有50%甘油生理盐水﹙1:1﹚ 的玻璃瓶内,冷藏送检;
• 我国FMD五次大流行概况: ★第一次大流行是在1950-1955年,此时欧洲爆发FMD,疫情 由原苏联传入新疆蔓延至西北、华北等20个省,据新、甘、宁、 陕、内蒙、晋、冀、京、沪、苏等11个省市、区统计,疫情县 156个,主要是牛、羊发病; ★第二次大流行是在1957-1960年,新疆、青海、甘肃3省、区 发生疫情县30多个,60年广东由港澳地区传入疫情,云南由缅甸 传入疫情; 新疆流行的是A型和O型,云南流行的是亚洲1型,其它省流行的 是O型,本次大流行牛、羊发病多,猪发病少;
1:4
1:8
2ml
1:128 1:128 1:128 1:128 1:128
1:256 1:512 1:512 1:512 1:512
1:64
1:64
1:256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