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诊断病理症状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摘要: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不仅关系着生猪养殖业的安全及发展, 更是关乎全国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
因此, 要高度重视猪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工作, 建立一整套猪口蹄疫防治体系, 使防治工作真正做到“ 早、快、严、小” , 确保口蹄疫疾病防控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猪口蹄疫;诊断,防治措施引言猪口蹄疫是一种难根治、传染性强的猪疾病,为了减少养猪业损失、保障猪只质量,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猪口蹄疫进行诊断及防治。
总体来说,完全消毒、严格隔离是杜绝猪口蹄疫疫情扩散的最佳途径。
一、猪口蹄疫特征表现猪口蹄疫从临诊上看, 主要表现为在猪的口腔豁膜、猪的蹄部和鼻吻部及猪的乳房皮肤等地方出现水疤和溃烂, 猪体温迅速升高; 病猪经常躺卧,走路一瘸一拐,严重时蹄壳脱落。
该病爆发频率高、流行广、传染快, 是引起仔猪大批死亡的罪魁祸首。
目前,全世界对该疫病都十分重视, 并将其确定为外贸交易必检对象。
该病从流行特点看, 主要表现为偶蹄类动物羊、牛等都会感染, 没有症状, 最容易受到该病毒感染的对象就是猪, 而且发病率超高。
研究表明, 该病的易感程度与猪的年龄密切相关, 猪龄越小,易感程度越高, 病情越严重, 死亡率也越高。
从爆发时间来看, 一般猪场早春、秋末及冬季是猪口蹄疫的多发期, 而大型猪场则全年均可发病。
从爆发区域来看, 该病多爆发于集中饲养的猪场、城郊猪场及交通沿线的猪场。
从传播媒介来看, 主要媒介有肉食产品、人与其他动物等。
二、口蹄疫病因带病的牲畜与带病毒动物是口蹄疫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分泌物、排泄物排毒,特别是在动物的发病初期,排毒最多,而且毒性最强,对于一些已经康复的家畜同样也存在病毒,在把家畜从疫区调运到非疫区的过程中,也存在病情爆发的危险;当牲畜屠宰之后,若肉品、血液、内脏、皮毛等未经过杀菌处理,或者使用过的用具、运载车辆等都可能被污染,携带病毒,因而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都能够进行病毒传播;口蹄疫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寒冷季节为多发季,相关研究表明,已经被污染的空气经过呼吸道传染性更高。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是两种常见的猪病,它们都会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正确识别和诊断这两种疾病,并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利益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进行详细阐述。
一、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病因和症状1. 猪口蹄疫的病因和症状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了口蹄疫病毒的猪会出现高烧、口腔和蹄部的疼痛、腹泻、厌食、虚弱、鼻涕增多等症状。
患病猪的口蹄部会出现溃疡、疱疹和溃烂,甚至会出现脱蹄、跛行等现象。
口蹄疫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不仅会导致猪只的死亡率增加,还会对养猪业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2. 猪水泡病的病因和症状猪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了猪水泡病病毒的猪会出现高烧、食欲减退、虚弱、站不稳、呼吸急促、结膜炎等症状。
患病猪的口腔、舌头、喉咙、蹄部等部位会出现水泡、溃疡和出血等情况。
猪水泡病也会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临床症状的鉴别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在临床症状上有一些区别。
猪口蹄疫患病猪只的口蹄部出现的疱疹、溃疡和溃烂较为明显,患病猪只会出现跛行、脱蹄等情况;而猪水泡病患病猪只的口腔、舌头、喉咙等部位出现的水泡、溃疡和出血比较典型,患病猪只呼吸急促、站不稳等情况较为明显。
2. 实验室检测的鉴别通过实验室检测也可以对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进行鉴别。
口蹄疫病毒可以通过PCR、ELISA等方法检测出来,猪水泡病病毒也可以通过PCR、病毒分离等方法检测出来。
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明确疾病的病原体,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1. 疫苗接种针对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目前有相应的疫苗可以接种。
对于已知疫情较为普遍的地区或者养殖场,可以考虑对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进行预防性的疫苗接种,以提高猪只对这两种疾病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舍和猪圈进行消毒,加强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只的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途径。
51.猪口蹄疫诊断详解和防治要点总结
最全猪口蹄疫诊断和防治方案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
临诊上以猪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以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特点是起病急、传播快,可引起仔猪大批死亡。
病症表现:常见的是肉猪群先行发病,然后是种猪群,最后是哺乳仔猪。
潜伏3~7天后,在病毒入侵部位(多是口鼻舌部)出现明显溃疡,随后全身扩散并出现第二次溃疡;急性病例有仅尖叫几声就死亡的;大猪:临床潜伏1~5天,蹄部、舌、唇、齿龈、咽及鼻镜等处出现水疱;体温升高至40~41度,精神不振,食欲差,倚墙呆立,驱赶时有尖叫声呈强迫运动;蹄局部发红、微热、敏感,叩诊时呈疼痛反应,不久逐渐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疱;水疱液初呈淡黄色、透明,以后变为粉红色或浑浊;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流涎;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一周左右可结痂自愈;若有继发感染,则形成溃疡,发生化脓性和腐烂性炎症;严重者蹄壳脱落,常卧地不起;病猪鼻镜、乳房常有烂斑,甚至死亡;仔猪:有母源抗体的哺乳仔猪可无恙;仔猪日龄越小病情越重,通常呈胃肠炎、肺炎和心肌炎,突然死亡;发病一般以幼龄及未经疫苗免疫接种的猪群较为易发。
病死猪尸体消瘦,鼻镜、唇内黏膜、齿龈、咽喉、气管、支气管可见大小不一的圆形水疱疹和溃疡灶;个别猪局部感染化脓,有脓样渗出物;死亡多因病毒侵害心脏,引起心肌炎而心衰死亡,解剖可见心肌切面有灰白或淡黄斑点条纹,俗称“虎斑心”。
传播形式和流行特点:1.病毒可通过病猪破溃的水疱、排泄的粪便、分泌物、乳汁、尿液、呼出的气体、精液等排出体外;温带地区相对湿度大于60%、风速适宜时,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100公里甚至更远;2.野生动物、鸟类、啮齿类、猫、狗、吸血蝙蝠、昆虫,以及与病畜接触或者与病毒污染物接触过的工具、机械、场地等,均可传播疾病;3.据报道,人咽喉可带毒24h并通过呼气传染给其他动物;4.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或被污染的饲料中可存活数周,在冻猪肉中可长期保存;5.本病在初春、冬末、秋末寒冷季节多发,春季达到高峰,大型猪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6.病毒可经吸入、摄入、外伤和人工授精等多种途径侵染易感猪;7.如延误了早期扑灭,疫情常迅速扩大并难以根除。
猪口蹄疫症状及病原学诊断
猪口蹄疫症状及病原学诊断概述口蹄疫的临诊症状主要是口、鼻、蹄、乳头等部位出现水疱。
发疱初期或之前,猪表现跛行。
一般情况下主要靠这些临诊症状可初步诊断,但表现类似症状的还有猪水疱病、猪水疱疹(SVE)、水疱性口炎(VS)。
因此,最终确诊要靠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诊断1.病毒分离鉴定病毒分离鉴定的首选病料是未破裂或刚破裂的水疱皮(液),对新发病死亡的动物可采取脊髓、扁桃体、淋巴结组织等。
将病料悬液冻融2次,4℃过夜(至少4h)浸毒。
以3000r/min离心15min,除菌后取上清接种细胞。
或加1/3体积氯仿混合摇振数分钟,以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装入试管中,加棉塞,4℃过夜,氯仿挥发后,接种单层细胞。
每份样品接种2~4瓶细胞,另设对照2~4瓶。
37℃静止培养48~72h。
每天观察记录,对照细胞形态应基本正常或少有衰老。
接种了样品的细胞如出现FMD病毒典型病变(CPE),要及时取出并置-30℃冻存。
无CPE的细胞瓶要观察至72h,其后置于-30℃冻存作为第1代细胞/病毒液再盲传,至少盲传3代。
凡出现CPE 的样品判定为阳性,无CPE的为阴性。
为了进一步确定分离病毒的血清型,将出现CPE的细胞/病毒液用间接夹心ELISA等检测方法定型。
2.补体结合试验(CFT)CFT是根据抗原-抗体系统和溶血系统反应时均有补体参与的原理设计的,以溶血系统作为指示剂,限量补体测定病毒抗原。
当病毒抗原与血清抗体发生特异反应形成复合物时,加入的补体因结合于该复合物而被消耗,溶血系统中没有游离补体将不发生溶血,试验显示阳性。
3.病毒中和试验(VNT)口蹄疫病毒血清型划分的依据是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性,VNT是型别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检测结果可靠,缺点是动用活毒,且用时较长,只能在专门的实验室中进行,无法推行于普通实验室。
4.反向间接血凝试验FMD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是将口蹄疫病毒抗体以化学方法偶联于醛化的绵羊红细胞上,当贴附于血细胞上的抗体与游离的抗原相遇时,形成抗原抗体凝集网络,绵羊红细胞也随之凝集,出现肉眼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
猪水泡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
猪水泡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猪水泡病,又称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疾病,对猪类动物造成严重危害。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引起严重的发热、溃疡和溃疡性病变,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针对猪水泡病的防治,各国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期减少猪水泡病对猪群的危害。
本文将对猪水泡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研究,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一、猪水泡病的诊断1. 临床表现猪水泡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烧、溃疡和溃疡性病变。
受感染的猪通常会出现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发热等症状,随后会出现口腔、蹄部和乳头等处的水泡和溃疡,病变严重时,会导致猪的死亡。
通过观察猪的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受感染猪水泡病。
2. 实验室检测为了确诊猪水泡病,通常需要进行实验室的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
这些方法能够检测出猪水泡病病毒的存在,为病情的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3. 病毒分离病毒分离是确定猪水泡病病毒存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猪体内分离出的病毒进行鉴定和检测,可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水泡病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猪水泡病疫苗主要分为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通过定期接种疫苗,可以大大减少猪水泡病的发生,降低疾病对猪群的危害。
2. 隔离和消毒在猪水泡病发病期间,需要对受感染的猪进行隔离,并对饲养场进行彻底的消毒。
隔离确保病情不会传播给其他猪,而消毒则能够有效地杀死病毒,减少病毒在饲养场的传播和滋生。
3. 动物检疫严格的动物检疫制度是预防猪水泡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进出口动物的检疫,可以有效地杜绝疫情的传播渠道,防止疾病的传播。
对疫区的实施管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
4. 加强养殖管理加强养殖管理也是预防猪水泡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包括定期消毒、饲料卫生、卫生隔离等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猪水泡病的发生。
猪瘟的病理与防治 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 养猪技术
猪瘟的病理与防治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养猪技术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
急性猪瘟由强病毒所致,多为急性败血症经过,慢性猪瘟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
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
下面一起来看看猪瘟的病理与防治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我国养猪业正处于转型期,而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疾病控制,首先是外来品种的由于经人工培育,提高了瘦肉率和生长速度,而对疾病的抵抗力却在下降;其次大规模的集中养殖增加了猪群密度,使猪病传染更迅速,难以控制,而且猪病的种类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
1、猪瘟的病理与防治1.1 病理变化猪瘟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原是猪瘟病毒(RNA病毒)。
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高热稽留呈败血症变化;慢性者一般症状不明显,后期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受到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
猪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猪,通过唾液、尿液、粪便等排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该病的急性特征是初期表现精神沉郁,不食或少食,寒颤,体温升高,一般在41℃左右,便秘,排出球状带有黏液脓血的粪快,最后出现腹泻[1]。
慢性型多见于疾病流行的后期,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大多数耐过仔猪后期发育不良形成僵猪。
猪瘟的病理变化是以出血为主,一般是器官和组织呈现斑点状出血,主要部位是皮肤、黏膜、喉头、膀胱、胆囊、心外膜、肾脏等处。
1.2 防治猪瘟虽然发现比较早,但是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实践中还是以预防为主。
预防主要是注射猪瘟疫苗,具体方法是在仔猪出生20日龄是首免,由于此时仔猪正在哺乳期,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建议一次注射4~5头份疫苗,在仔猪00~60日龄时二免,一般无猪瘟疫情发生时可以至出栏不用免疫,母猪一般建议在仔猪首免时一同免疫[8],也就是所谓的跟胎免疫。
猪瘟除了接种疫苗外还要注意平时的预防工作,做到环境整洁,通风良好,经常消毒,还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外来猪源携带病原进场的机会,引种是要做好隔离观察和疫苗接种工作。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是两种比较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它们的症状和传播方式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和误诊。
因此,在养猪过程中,必须确保疫情监控和及时治疗,以减少病害对猪类产业的损失。
1、症状表现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症状非常相似,两种病都会引起猪只的食欲不振、发热、乏力、呼吸急促,并出现口腔、爪子、鼻子、背部等部位的水疱、溃疡、糜烂和出血等症状。
此外,猪水泡病还会影响泌乳和繁殖性能,引起孕妇流产和猪仔出生低体重等问题。
2、病原体鉴别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病原体也有区别。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是一种唯一的病原体;而猪水泡病是由水泡病病毒引起的,在不同地区可能有多个不同的病原型。
另外,病理学上也可以通过鉴别两种病的损害部位及程度。
猪口蹄疫主要病理损害在蹄部和口腔黏膜,严重者可导致蹄的脱落和死亡;而猪水泡病病理损害主要在皮肤和黏膜,不会导致蹄的脱落和死亡。
1、做好疫情监测和管理养猪场应该开展常规的病原菌检测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疫情,争取最早控制病情的扩散。
同时需要对猪只的衛生管理、饲养环境、饲料等加强管理,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
2、注重猪的免疫保护在猪只出生的时候,应该对猪只进行全面的免疫保护。
对于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可以采用疫苗接种预防。
注意选择信誉良好的疫苗生产厂家,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和剂量进行接种。
3、使用药物治疗如果出现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疫情,应该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降低病死率。
疫情初期发现的病例,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但对于病情严重的猪只,建议及时淘汰,以免影响其他猪只健康。
4、隔离和消毒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疫情发生后,需要对疫区内的猪只进行隔离和清除,以防止病情扩散。
隔离期内,需要对猪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快速杀灭病原体,彻底消除病情。
总之,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是非常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对于养殖户来说,预防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在猪只的饲养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疾病预防和管理工作,确保猪只的健康生长,保障猪类产业的稳步发展。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是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猪的健康和农业发展非常重要。
一、症状表现猪口蹄疫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热:感染口蹄疫病毒的猪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发热现象,体温可超过40℃。
2. 口腔病变:受病毒感染的猪口腔内会出现严重的病变,口唇、舌头、颊黏膜、齿龈等处会出现溃疡、水肿、出血等症状。
同时,猪的食欲会明显减退。
3. 蹄部病变:猪的蹄部也是猪口蹄疫感染的重要目标,受感染的猪蹄冠、蹄壁、蹄底等部位会出现糜烂、坏死、水肿等症状。
此外,猪在行动时可能出现跛行现象。
4. 体重下降:由于疾病对猪的食欲造成了不良影响,受感染的猪通常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二、预防措施针对猪口蹄疫的流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及时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猪接种相应的口蹄疫疫苗。
这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环境清洁:保持猪圈的清洁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猪圈内的污物和排泄物,保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动物隔离:对于新购进的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后再引入种群中。
同时,在发现感染疫情时,要立即将患病猪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4. 严密监控:建立起完善的动物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的监控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消毒措施:定期对饲养设施、饲料和水源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6. 交通管控:禁止非养殖业人员进入猪场,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和工具的管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护猪的健康与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科学养殖知识学习,提高养殖技能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1. 引言1.1 猪口蹄疫病和猪水泡病简介猪口蹄疫病和猪水泡病是两种常见的家畜疾病,对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影响。
猪口蹄疫病,又称猪口-蹄-皮疹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猪只是其唯一自然宿主。
病毒侵入猪体后会引起发热、红肿溃疡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猪蹄部溃疡、烂掉。
猪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水疱。
病毒通过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疫区爆发时易造成大规模的疫情。
猪口蹄疫病和猪水泡病的传播途径和病理特点不同,而临床表现却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对两者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针对这两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也有一些区别,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病情蔓延至关重要。
1.2 病原学特征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是两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它们都是由RNA 病毒引起的。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的疾病,是猪、牛、羊等多种动物的共同危害。
口蹄疫病毒是一种聚乙烯腺病毒科病毒,分为七个典型的血清型,分别为O、A、C、Asia1、SAT1、SAT2和SAT3型。
这些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主要在结构和抗原性上,导致不同的流行性和疫病特点。
而猪水泡病则是由猪水泡病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也属于病毒性疾病。
猪水泡病病毒是一种病毒性病原,属于黄病毒科的病毒。
病毒具有核衣壳结构,外表面有一层凸起的结构,内含有一条单链RNA。
这种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易在猪群中迅速传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原学特征是区分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关键之一,通过对病原学特征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制定防治策略和进行疫苗接种。
对于这两种疾病的病原学特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水平,为猪类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2. 正文2.1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临床症状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是两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它们在临床症状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猪口蹄疫的诊断
观察症状
01
02
03
口腔和蹄部病变
观察猪的口腔和蹄部是否 有水疱、溃疡、糜烂等病 变,这些是口蹄疫的典型 症状。
体温和食欲变化
记录猪的体温和食欲变化 ,口蹄疫会导致猪的体温 升高、食欲减退。
其他器官病变
检查猪的呼吸系统、消化 系统等其他器官是否有病 变,口蹄疫可能引起这些 器官的继发感染。
询问病史和流行病学调查
和水疱,随后形成溃疡,结痂并脱落。
05
防治措施
疫苗接种和免疫程序
疫苗选择
选择符合国家规定且经过试验证明有效的口蹄疫 疫苗。
免疫程序
根据猪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 免疫程序,包括免疫时间、剂量和次数等。
接种方法
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说明书进行接种,确保接种方 法和操作正确。
封锁、隔离和消毒措施
防控措施
为了控制疫情,当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强动 物检疫和消毒,禁止野猪和病猪的流通。同时对病猪进 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健康猪进行疫苗接种。通过这 些措施,该地区成功地控制了疫情。
案例三:某实验室诊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难点
在某实验室诊断中,存在一些难点,包括口蹄疫病毒 的变异和不同毒株的交叉感染。这可能导致病毒检测 的假阳性或漏检。此外,实验室诊断还需要高水平的 实验技术和设备。
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实验室需要提高技术水平,采用 多种检测方法进行确诊。同时加强病毒的监测和流行 病学调查,及时发现新毒株和变异情况。政府也需要 加大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 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猪水疱病
猪水疱病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在蹄部和口腔黏膜发生 水疱。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 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生猪屠宰检疫中口蹄疫检疫及处理措施
摘 要:猪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病畜口、蹄部出现水疱性病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病。
本病属于人畜共患病,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也是生猪屠宰检疫中的必检疫病。
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对猪口蹄疫的病原、流行特点、宰前检疫、宰后检疫以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旨在确保生猪及其产品安全。
关键词:屠宰检疫;猪口蹄疫;宰前检疫;宰后检疫1 病原学猪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血清型多且易变异,每个血清型之间只有少数具有交叉免疫性。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耐低温和干燥,-70 ℃可存活多年,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垫草、食槽等其传染性可达数月之久。
FMDV对酸碱敏感,pH<3、pH>9对病毒有瞬间杀灭作用,紫外线对病毒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阳光直射60 min或煮沸3 min可杀灭病毒;常用消毒药如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对此病毒有很好的效果。
口蹄疫病毒在患病生猪的破溃水疱液、淋巴液中含量最高,有条件的屠宰场可提取做实验室检测。
目前我国的猪口蹄疫类型主要为A型、O型、亚洲I 型,已被我国列为重大动物强制免疫性疾病。
2 流行病学(1)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是患病猪及带毒猪。
处于口蹄疫潜伏期和发病期的猪只,其组织、器官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均含有FMDV。
病毒随同猪只乳汁、唾液、尿液、粪便、精液和呼出的空气等一起排放于外部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FMDV可经吸入、摄入、外伤和人工授精等多种途径浸染易感猪。
病毒传播方式分为接触传播(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
①直接接触传播:主要发生在同群动物之间,包括圈舍、牧场、集贸市场、展销会和运输车辆中动物的直接接触,通过发病动物和易感动物直接接触而传播。
②间接接触传播:主要指媒介物机械性带毒所造成的传播,包括无生命的媒介物和有生命的媒介物。
野生动物、鸟类、猫、狗、昆虫等均可传播此病。
通过与病畜接触或者与病毒污染物接触,携带病毒机械地将病毒传给易感动物。
③空气传播:FMDV的气源传播方式,特别是对远距离传播更具流行病学意义。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是两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它们的症状和病变在一定程度上相似,因此容易混淆诊断。
本文将对这两种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治做出简要介绍。
一、基本概述1.猪口蹄疫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污染物、消化道分泌物等。
猪口蹄疫病毒分为A、O、C3个亚型,其中O型病毒是最为致病的亚型。
2.猪水泡病猪水泡病又称为猪水痘病,是由水泡病毒引起的急性、微观致病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和呼吸道传播。
水泡病毒属于病毒门、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
二、病因学和病理变化1.猪口蹄疫猪口蹄疫主要通过气溶胶、饮水传播,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期较短,易受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旦接触到感染源,就会迅速引起病情。
病毒引起炎症反应和溃疡形成,引起粘膜水肿、糜烂和溃疡,疱疹等症状,病变以口、蹄、乳房和外生殖器为主。
2.猪水泡病猪水泡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传播,病毒会在猪的皮肤和粘膜上引起水泡和溃疡形成,如嘴唇、鼻、眼、脚趾等,这些水泡和溃疡会在短时间内蔓延到全身,导致病猪体温上升、胃肠道症状等。
三、临床症状及诊断1.猪口蹄疫(1)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出现高烧(通常高于40度)(2)病猪的足部和口腔粘膜出现水疱、糜烂、体温下降(3)猪咳嗽、哽噎、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4)N衣甘酸酯等蛋白质检测和免疫荧光等检测方法可用于确诊猪口蹄疫。
2.猪水泡病(1)病猪出现发热、食欲下降等精神症状(2)病猪皮肤和粘膜上出现突出的水泡、痂皮,病变以口、鼻、足部为主。
(3)外观检查和病理分析可用于确诊猪水泡病。
四、防治措施1.猪口蹄疫(1)加强猪的饲养管理,保持猪圈和周边环境的卫生干净(2)膳食和卫生防护,帮助病猪恢复到健康状态(3)加强环境卫生和细致的消毒措施,杀死病毒。
(4)定期接种口蹄疫疫苗,提高猪群免疫水平。
总之,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肉类消费者和农场工作人员要了解这两种疾病的区别,充分做好防控疫情和卫生管理,特别是在疫情爆发或广泛流行的地区。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预防措施作者:杨国珍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03期摘要我国农业部也把口蹄疫列为一类传染病,口蹄疫对畜牧业的危害很大,是防控的重点。
猪口蹄疫潜伏期1-2d。
病初体温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
鼻镜、唇边、口腔粘膜有明显水泡,蹄痛跛行,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泡,水泡破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卧地不起,鼻镜、母猪病灶较为常见。
什么是猪口蹄疫症状表现如何?吃奶仔猪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见到口腔、鼻面上有水泡和糜烂。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口腔黏膜、蹄部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病毒寄生广泛,易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强,易变异,毒型多,且各型免疫原性不同。
猪口蹄疫潜伏期1-2d,病猪以口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
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侧卧不起或跪行。
关键词猪口蹄;诊断;预防措施1 猪口蹄疫的病毒特征及症状1.1病毒特征目前亚洲流行的猪口蹄疫主要是O型的泛亚株。
猪口蹄疫病毒是无囊膜病毒(也称裸病毒,病毒外部没有核衣壳),对外界抵抗力极强,对一般消毒药不敏感。
养殖者经常使用的消毒效果很好的消毒药火碱对口蹄疫病毒的杀灭作用也很差,所以在口蹄疫发生时最好不要选择火碱作为消毒药。
口蹄疫病毒对酸性消毒药敏感,对碱性消毒药不敏感,所以针对口蹄疫病消毒时要特别加以注意。
1.2症状猪口蹄疫潜伏期1-2d,病猪以口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
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侧卧不起或跪行。
口腔黏膜有小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和蹄踵等部位发红、微热、敏感,不久形成米粒至蚕豆大的水疱,内含灰白色或暗黄色液体,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糜烂,一周左右痊愈。
若有继发感染,则局部化脓坏死,引起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和卧地不起等。
病猪鼻镜、齿龈、唇、舌、咽、腭等部也可能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性溃疡;哺乳母猪的乳房和乳头也可能出现水疱或烂斑。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
一、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二、口蹄疫的症状三、猪口蹄疫的治疗注意事项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1、猪口蹄疫的药物治疗
1.1、云南白药,每日喷2次,连用2天;2天后继续喷3天,每日喷1次;方法:主要喷至鼻腔、口腔、脊背、口蹄糜烂处、皮肤出血点或者溃疡处,如果较为严重的猪可以全身喷雾。
(注意有一些猪会出现过敏,开始用发现出现红点等过敏症状要停用)。
1.2、每吨全价料添加以下成分:复方花青素(中冠健业)1000克、70%黄芪多糖1000克(或者黄芪药材5公斤)、阿莫西林500克(可按产品说明使用)、丹参(用药材较好)2000克、冰片150克,连用7天。
此方法对防治继发心肌炎有较好效果(宁波某猪场临床)。
1.3、对于不采食的猪,按每50KG体重灌服丹参提取物(可溶水服用)、复方花青素4克、阿莫西林(按产品说明中的治疗量使用)、黄芪多糖5克、冰片0.25克。
按以上比例调配用量,每日2次,连用3天。
2、猪口蹄疫的病理变化
除蹄部、口腔、乳房皮肤有水疱和糜烂病变外,个别病猪局部感染化脓,有脓样渗出物。
最常见到的病变是心肌疲软,幼猪心内、外膜上有出血斑点和淡黄色或灰白色点状、带状及不规则的斑纹,心包膜有点状出血,心包积液混浊,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或条纹,称为“虎斑心”,心肌软,类似煮过的肉。
由于心肌纤维变性、坏死,溶解、放出有毒分解产物而使仔猪死亡。
哺乳仔猪常突然死亡,死后体表淋巴结极度肿大,切面出血、坏死,心肌出血、心内有大量积血块,肾肿大、出血、坏死,肝不。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是两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它们在猪群中传播迅速,并且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及早发现病情,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我们来看一下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原体特点。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该病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患病猪只会出现食欲下降、高烧、乏力、蹄部溃疡等症状。
而猪水泡病则是由猪水泡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病畜排泄物传播。
病猪只会出现皮肤疱疹、脚垫水泡、病变组织红肿等症状。
在鉴别诊断方面,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首先是从临床症状上来鉴别。
猪口蹄疫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高烧、乏力等,而猪水泡病则主要表现为皮肤疱疹、脚垫水泡等。
还可以通过检测猪只的血清和病原体来进行确诊。
猪口蹄疫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来检测是否存在相应的抗体。
猪水泡病可以通过实时荧光PCR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存在。
对于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动物的进出。
其次是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免疫,提高猪只的抵抗力。
第三是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最后是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洗和消毒猪舍,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是两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及早发现病情,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养殖户应加强对猪类传染病的宣传和学习,提高自身的防治意识,减少疫病对养殖业的影响。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养殖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猪口蹄疫(FMD)和猪水泡病(SVD)是两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两者的症状和影响相似,但是病原体不同,因此需要通过鉴别诊断来加以区分。
针对这两种疾病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鉴别诊断:1. 病原体鉴定:猪口蹄疫的病原体是一种核酸病毒,属于口蹄疫病毒属;而猪水泡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
2. 病变病理学鉴定:猪口蹄疫主要表现为猪的口腔、乳房、蹄面等处出现水疱、溃疡、坏死等病变;而猪水泡病主要表现为猪口腔和呼吸道黏膜上出现水疱和溃疡。
3. 实验室检测:通过病毒分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多聚酶链反应(PCR)等技术,可以检测出病毒的存在和类型。
防治措施:1. 隔离和检疫:对于疫情发生的猪场,应立即进行隔离,并向防控部门报告。
停止疫区内猪的交易,并对所有猪进行检疫。
2. 消毒:杀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如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
3. 疫苗接种:可以采用相应病毒株培养的疫苗接种来预防和控制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
接种疫苗需要根据病情和疫情来制定接种方案,并遵循相关的接种程序和操作规范。
4. 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做好空气消毒、消毒通风、饲养环境消毒等工作,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5. 健康管理:加强猪的健康管理,确保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饲养、饮水、饲料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和调整。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是两种猪类传染病,虽然有一定相似之处,但是鉴别诊断可以通过病原体鉴定、病变病理学鉴定和实验室检测来进行。
针对这两种疾病,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隔离和检疫、消毒、疫苗接种、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健康管理等,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猪口蹄疫症状表现有哪些
猪口蹄疫症状表现有哪些猪口蹄疫临床特点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故民间有“口疮”、“蹄癀”、“脱靴症”之称。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猪口蹄疫症状表现有哪些。
一、猪口蹄疫的症状表现(1)猪口蹄疫潜伏期为2-7天,快者1天发病,慢者14天表现症状。
发病后最初的症状是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温上升至40-41℃,病猪很快在蹄部和口腔黏膜上以及其他部位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内充满淡黄色或无色的清亮浆液,不久水疱溃破、组织糜烂。
如有细菌继发感染,水疱发生化脓与坏死。
严重病例蹄匣甚至脱落,此时病猪蹄部异常疼痛,不能行走。
(2)一般情况,猪多呈良性经过,死亡较少。
仔猪发病重,主要发生急性胃肠炎,剧烈拉稀,迅速脱水死亡。
有些仔猪,表现为高热,萎靡,心跳和呼吸加快,痉挛嚎叫,心肌麻痹而死。
剖检时可见心肌炎变化。
仔猪死亡率可达60%以上。
二、猪口蹄疫病理变化猪口蹄疫除口腔、蹄部的水疱和烂斑外,具有重要诊断意义是心肌病变,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身上的斑纹,所以称为“虎斑心”。
心脏松软,似煮过的肉。
三、猪口蹄疫实验室诊断疑为口蹄疫时,应立即采取病料送指定的实验室鉴定病原型,以能及时使用同型疫苗对未发病动物进行预防。
送检病料常采取猪蹄部水疱皮或水疱液。
(1)小鼠接种试验:将病料用青、链霉素处理后,分别接种成年、2日龄和7-9日龄乳鼠。
如2日龄和7-9日龄乳鼠都发病死亡,可诊断为口蹄疫;如仅2日龄乳鼠发病死亡,则为猪水疱病。
(2)血清保护试验:通常采用乳鼠作血清保护试验。
可用已知血清鉴定未知病素,也可用已知病毒鉴定未知血清。
(3)血清中和试验:可用于鉴定康复猪的抗体和病毒。
采用乳鼠中和试验或细饱中和试验均可。
此外,也可应用对流免疫电泳、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检测病毒或抗体,从而做出诊断。
(4)抗酸性(ph值5)试验:依据口蹄疫病毒对ph值5敏感,而猪水疱病能抗ph值5的特性,可以鉴别这两种病毒。
口蹄疫诊断标准
口蹄疫诊断标准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口蹄疫病毒引发。
其诊断标准如下:
1. 流行病学情况:该病多发生于冬季,多见于大风、阴雨、严寒等气候条件下。
病畜和带毒动物是该病的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2. 临床特征:病畜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或糜烂。
病畜出现流涎、跛行等症状,幼畜可能因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3. 病理学检查:可见口腔、蹄部和乳房皮肤有水疱、糜烂和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
4. 实验室诊断:采用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根据以上标准,可以初步诊断为口蹄疫。
需要注意的是,该病对人类和动物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如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控制传染源等措施,并尽快报告给相关部门。
猪口蹄疫的诊断病理症状
猪口蹄疫的诊断病理症状,如何预防做好?[2008年03月01日]来源: 互联网作者:佚名点击数: 【字体:大中小】【双击滚屏】今天是: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发病,猪以口腔粘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本症的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国际上被划分为一类烈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为接触性传播,也能通过空气传播。
在集约猪场已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患猪的水泡液、水泡皮、排泄物,以及发病头几天病猪呼出的气体,均含有大量的病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粘膜等传播。
该病共有7种血清型,每个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有若干全亚型,型与型之间交互免疫力,多型的复杂性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在我国目前主要以O型为主,其他型尚无文献报道。
症状与病变:潜伏期为24h至7天,少数可达到14天,开始时,病猪发热,可达到41℃,精神萎顿,打盹,猪蹄底部或蹄冠部皮肤潮红、肿胀,继而出现水泡,行走呈跛行,有明显的痛感,行走发出凄厉的尖叫声,很快蹄壳脱落,蹄部不敢着地,病猪跪行或卧地不起,鼻颈部出现一个或数个水泡,黄豆大或乒乓球大小不等,水泡很快破裂,露出鲜色溃疡面,如无细菌感染,伤口可在一周左右逐渐结痂愈合。
哺乳母猪的乳头常出现水泡,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哺乳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衰弱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大猪解剖一般特征性病变,少数可见胃肠出血性炎症。
仔猪呈现典型的“虎斑心”,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个别肺有不肿或气肿现象。
诊断:本病呈流行性发生,,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和肌肉震颤,,成年猪其口腔粘膜、鼻部及蹄部皮肤发生水泡和形成溃烂症状,个别剖检可见心肌炎和胃肠炎病变。
出现可疑病猪,可采水泡皮和水泡皮,迅速送上级检验机构进行确诊,才能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口蹄疫的诊断病理症状,如何预防做好?
[2008年03月01日]来源: 互联网作者:佚名点击数: 【字体:大中小】【双击滚屏】
今天是: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发病,猪以口腔粘膜、鼻镜、蹄部和
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本症的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国际上被划分为一类烈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为接触性传播,也能通过空气传播。
在集约猪场已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患猪的水泡液、水泡皮、排泄物,以及发病头几天病猪呼出的气体,均含有大量的病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粘膜等传播。
该病共有7种血清型,每个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有若干全亚型,型与型之间交互免疫力,多型的复杂性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在我国目前主要以O型为主,
其他型尚无文献报道。
症状与病变:潜伏期为24h至7天,少数可达到14天,开始时,病猪发热,可达到41℃,精神萎顿,打盹,猪蹄底部或蹄冠部皮肤潮红、肿胀,继而出现水泡,行走呈跛行,有明显的痛感,行走发出凄厉的尖叫声,很快蹄壳脱落,蹄部不敢着地,病猪跪行或卧地不起,鼻颈部出现一个或数个水泡,黄豆大或乒乓球大小不等,水泡很快破裂,露出鲜色溃疡面,如无细菌感染,伤口可在一周左右逐渐结痂愈合。
哺乳母猪的乳头常出现水泡,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哺乳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衰弱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大猪解剖一般特征性病变,少数可见胃肠出血性炎症。
仔猪呈现典型的“虎斑心”,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有
不同程度的出血点,个别肺有不肿或气肿现象。
诊断:本病呈流行性发生,,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和肌肉震颤,,成年猪其口腔粘膜、鼻部及蹄部皮肤发生水泡和形成溃烂症状,个别剖检可见心肌炎和胃肠炎病变。
出现可疑病猪,可采水泡皮和水泡皮,迅速送上级检验机构进行确诊,才能
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防治:
场内实行封闭式生产,制定和执行各项防疫制度,控制外来从员和外来车辆入场,定期进行灭鼠、灭蝇、灭虫工作,加强场内环境的
消毒净化工作,防止外源病原侵入本场。
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血清免疫学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猪群免疫的效果。
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苗肌肉注射,安全性可靠,但抗病力不强,常规苗只不过能耐受10~20个最小发病量的人工感染。
据有关资料介
绍,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浓缩苗经过多次加强免疫,免疫效果较好。
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工作,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对抗性水平低的猪群应加强免疫。
加强对猪群健康状况的观察,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全场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加强猪群消毒工作,猪群、猪体可用过氧乙酸、氯制剂如消特灵等消毒药物消毒,场地、环境选用烧碱、生石灰等消毒药物彻底消毒。
常规消毒防疫纳入生产
的日常管理。
猪群发病的处理要遵守“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扑杀病猪,严格控制病原外传,疫区内所有猪只不能移动,污水、粪便、用具、病死猪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贵重的种用猪加强护理和进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蹄部可涂以20%的碘甘
油,并肌注抗菌素,可缩短病程,减少死亡。
疫情停止后,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对猪舍及周围环境及所有工具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和空置后才可解除封锁,恢复生产。
如何预防猪口蹄疫?
(1)做好接种疫苗工作,及时接种猪口蹄疫苗,也可以用强毒灭活疫苗。
疫苗注射14天后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在3个月以上。
也可以用病痊愈2~3周后患猪的血清或高免血清分点注射于病猪体皮下,其保护力可持续10天左右。
(2)流行时控制:一旦发现该疫流行,应立即上报。
对患病严重的猪应急宰,内脏及污染物深埋或烧掉,肉煮熟后就地食用。
疫点周围可用2%的烧碱溶液消毒,每隔2~3日消毒1次。
疫区周围的猪应立即注射口蹄疫苗,然后再注射疫区内的猪。
使用猪口蹄疫疫苗注意事项
据基层一些兽医人员反映,注射口蹄疫疫苗比一般疫苗反映强烈,农户为此拒绝防疫,调查后认为,注射后猪反应不单是疫苗问题,
还有人为因素造成,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体重在25kg注射1次,隔2-3周再注射1次,可是有的猪体重在50kg以上还未进行首免。
2、有少数兽医工作者马虎不看标签,有的失效了还继续使用,有的疫苗开瓶后还使用几天。
3、注射器不消毒或消毒不严,未做到一猪一针。
4、有的猪有轻微发热仍注射。
有的是刚治好病就防疫。
5、在注射过程中,不按控制量注射,或多或少,有的圈舍由于猪的数量过多没有作标记,甚至出现重复注射的现象。
有少数兽医出现防疫反应就措手不及,不及时注射肾上腺等药物。
因此只要我们坚持科学防疫,注射疫苗即使有反应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