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口蹄疫的症状

合集下载

猪口蹄疫症状表现有哪些

猪口蹄疫症状表现有哪些

猪口蹄疫症状表现有哪些猪口蹄疫临床特点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故民间有“口疮”、“蹄癀”、“脱靴症”之称。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猪口蹄疫症状表现有哪些。

猪口蹄疫的症状表现(1)潜伏期为2-7天,快者1天发病,慢者14天表现症状。

发病后最初的症状是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温上升至40-41℃,病猪很快在蹄部和口腔黏膜上以及其他部位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内充满淡黄色或无色的清亮浆液,不久水疱溃破、组织糜烂。

如有细菌继发感染,水疱发生化脓与坏死。

严重病例蹄匣甚至脱落,此时病猪蹄部异常疼痛,不能行走。

生长在母猪乳头上的水疱发生糜烂时,吃奶的小猪很快受到感染,出现急性肠炎与心肌炎,死亡率很高。

鼻镜上和口腔内有水疱和糜烂坏死的,则严重妨碍采食和咀嚼。

如无细菌继发感染,水疱破溃后慢慢干涸,最后形成痂皮而脱落痊愈,整个病程7-8天。

(2)一般情况,猪多呈良性经过,死亡较步。

仔猪发病重,主要发生急性胃肠炎,剧烈拉稀,迅速脱水死亡。

有些仔猪,表现为高热,萎靡,心跳和呼吸加快,痉挛嚎叫,心肌麻痹而死。

剖检时可见心肌炎变化。

仔猪死亡率可达60%以上。

猪口蹄疫病理变化除口腔、蹄部的水疱和烂斑外,具有重要诊断意义是心肌病变,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身上的斑纹,所以称为“虎斑心”。

心脏松软,似煮过的肉。

猪口蹄疫实验室诊断疑为口蹄疫时,应立即采取病料送指定的实验室鉴定病原型,以能及时使用同型疫苗对未发病动物进行预防。

送检病料常采取猪蹄部水疱皮或水疱液。

水疱皮最好多采几头病畜,在10克左右,要新鲜成熟、未破裂无异味的致密组织,不要破裂、溃疡、易碎、腐败的水疱皮。

采取水疱皮时尽量防止污染。

水疱皮放入盛有50%甘油生理盐水的消毒瓶中,瓶口用蜡封固。

水疱液用消毒过的注射器抽取,装于消毒试管或小瓶内,亦须用蜡封固。

也可采取病后20-60天的恢复血清送检。

送检病料均须用冰瓶保存,并附有疫病发生的说明书。

猪口蹄疫怎么诊断

猪口蹄疫怎么诊断

猪口蹄疫怎么诊断猪口蹄疫是由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l生传染病。

以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猪口蹄疫流行特点:病原是口蹄疫病毒,主要侵害偶蹄兽,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及寒冷,但对酸碱十分敏感易被酸性和碱性消毒药杀死。

本病的传染源很广,病猪的各种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有传染性。

传播方式复杂,直接或间接均可传播。

流行方式多为蔓延式,间有跳跃式流行。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季多发,寒冷天气病毒在外界环境长期存活,所以潜藏着天气转暖时大流行的疫源。

猪口蹄疫的诊断:猪口蹄疫主要症状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颊部以及舌面粘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水泡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

病猪还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

水泡充满清朗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泡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

剖检时,病猪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粘膜有烂斑或溃疡,小肠、大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仔猪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心肌松软似煮熟状。

猪口蹄疫的临床特征与猪水泡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极方相似,故应根据情况,及时送当地兽医院进行实验室诊断。

防治措施:1、搞好猪舍内外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

对进出人员、买卖猪只、运料及拖粪的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口蹄疫流行季节2~3天全面消毒一次,尤其空气消毒对防控口蹄疫非常重要。

2、用香港奥邦的5号血抗200斤/瓶配合头孢使用。

如果温度40度以上,用纯中药(柴胡)分点注射退烧。

为避免应激需添加地米一同注射,添加量:4-5mg/200斤。

猪口蹄疫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技术

猪口蹄疫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技术

猪口蹄疫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技术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以患病动物的口、蹄、乳头等部位出现水疱为特征,主要危害猪、牛、羊等。

具有高度传染性,对畜牧业生产、肉食品供应及国际贸易造成重大影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口蹄疫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7种)的第一位。

《201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将口蹄疫列为猪的3大强制免疫计划(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之首,要求对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

1病原学特点猪口蹄疫病毒抗原容易发生变异。

根据血清学反应的抗原关系,可分为O、A、C、亚洲I和南非I、Ⅱ、Ⅲ型共7个不同的血清型,型与型之间无交叉保护。

亚洲最流行的血清型是O、A和亚洲I型,注射O型U蹄疫疫苗不能预防A型和亚洲l型口蹄疫。

每个血清型又有若干亚型,目前已有80多个亚型,其中O型有10个亚型。

病毒亚型间仅有一个有限的保护水平,意味着即使注射了猪O型口蹄疫疫苗,如果流行毒株发生变异,与疫苗毒株的亚型不同,也不能获得完全免疫保护。

猪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在低温下十分稳定,在冬季结冰的粪尿中可以存活个月。

病毒在猪脏器、淋巴腺体、骨髓中能存活较长时间,故猪场肉食供应不要从市场购买而应自宰自食。

此外,病毒对酸碱特别敏感,当pH低于5或者高于9时,很快失活。

2流行病学特点口蹄疫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为主要传染源。

欢迎访问猪场动力网。

病猪破裂水疱的渗出物、呼出的气体、分泌物、唾液、粪尿、奶、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排出比牛羊等其他感染动物更多的病毒。

此外,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车辆、用具等也是霞要传染源。

通过悬浮微粒病毒可随风散播到相当远的地方。

易感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等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及被污染的车辆、用具、针头、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员、犬、猫、鼠、鸟、昆虫等动物媒介传播。

流行暴发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但夏秋季也时有发生。

猪口蹄疫的常见临床症状及鉴别诊断

猪口蹄疫的常见临床症状及鉴别诊断

猪口蹄疫的常见临床症状及鉴别诊断作者:苏亮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0年第07期摘要:猪口蹄疫是世界许多地方规模化猪场常见的疾病,如果猪场处在有口蹄疫发病史或相对高风险的区域,则必须清楚了解口蹄疫的临床表现。

当怀疑猪群感染口蹄疫时,应该知道采取哪些措施。

本文将对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为猪场成功防控口蹄疫提供参考。

关键词:口蹄疫;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S83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7-0086-03口蹄疫仅发生于偶蹄兽,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动物的口和蹄部出现水疱性病症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蹄冠、趾间和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

猪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达到高峰。

猪群中一旦有猪发病,发病率可达100%,仔猪常不见症状而猝死,严重时死亡率可达100%。

如延误了早期扑灭,本病会迅速扩大,将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并且很难根除,因此了解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是成功控制本病的关键。

本文将着重阐述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以为猪场成功控制本病打好基础。

1 临床病症口蹄疫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口腔、唇、鼻、乳头或蹄冠部及其周围的皮肤发生水疱性疹。

猪发病后,早期的临床症状是跛行和采食量下降,部分病猪出现精神沉郁和40.5 ℃以上的高热。

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猪的口腔、唇鼻部、乳头和蹄部等部位出现水泡以及不愿站立等症状,具体临床症状如下:1.1 鼻镜病变猪口腔部位的水疱性损伤不明显,主要在舌面和上腭,水疱破裂后上皮层变成微白色碎片而发生脱落,在鼻镜上也可能會产生水疱,水疱破裂后流血(图1、图2和图3)。

1.2 肠炎和心肌炎产房的仔猪暴发口蹄疫时易导致心肌炎,并会出现很高的死亡率。

在剖检病死猪时,通常可见心脏肌肉尤其是心室肌肉坏死,并呈现灰色或黄色斑纹,形似虎皮,称为“虎斑心(图4)。

猪口蹄疫的发病症状与防控措施

猪口蹄疫的发病症状与防控措施

猪口蹄疫的发病症状与防控措施作者:欧显伦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20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业不断扩大。

猪口蹄疫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对养殖业危害十分严重。

目前,广东多数地区的养猪业,主要实行规模化养殖,如果养殖户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控制疾病,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猪口蹄疫的预防和控制,都必须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注意。

关键词猪口蹄疫;发病症状;防控措施猪口蹄疫是一种在国际上广泛传播的流行病。

多年未接种的地区一旦发生猪口蹄疫,传播速度极快,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猪口蹄疫不仅会给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国际贸易声誉。

因此,要重视猪口蹄疫的防控,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策略,防止猪口蹄疫的暴发。

1 蹄疫发病情况2019年3月的一天。

在广东中山的一个猪舍里,20-30公斤组的几头猪一瘸一拐地躺在地上,全身瘫痪。

由于缺乏知识,饲养员和兽医怀疑是链球菌或其他发热性疼痛。

只有简单的治疗,用一般的抗生素治疗。

但24小时后,猪并没有好转。

相反,猪蹄冠层出现脓疱,发病猪数增多。

经有经验的兽医初步会诊,确诊为猪口蹄疫。

2 猪口蹄疫的发病症状猪口蹄疫广泛传播,它可以被空气和直接接触感染,猪口蹄疫是一种可发生在人和动物身上的疾病,本病起病快,潜伏期短。

如果疾病得不到很好的预防和控制,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在猪的蹄冠、蹄趾、蹄腫中的水泡是猪口蹄疫最典型的特征。

在那些水泡破裂后会形成溃疡和结痂,结痂脱落后会形成一定量的疤痕,严重的疾病会导致猪蹄甲虫脱落。

在一些猪中,乳头和鼻子附近出现水泡,破裂后水泡变白并显示一些粘膜组织。

此外,病猪还会出现厌食、体温升高、抑郁等症状。

水泡的特征是多样的,混浊和浆膜。

伤口1-2周内结痂,3周以上结痂较重。

猪口蹄疫对成年猪的死亡率很低,一般不到3%,但对幼猪的危害很大。

如果母猪在怀孕期间不幸感染猪口蹄疫,就会发生流产。

解剖病猪时,会发现很多地方会出现溃疡症状,肠道也会出现出血性炎症。

猪口蹄疫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一、口蹄疫概述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二、流行特点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有时牛、羊等偶蹄兽不发病,猪还能发病;猪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达到高峰。

三、临诊症状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蹄冠、蹄叉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破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仔猪可因肠炎和心肌炎而它。

四、患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因为病猪排毒量很大,24小时自呼出的气体就可以向外排出大量病毒。

其中病猪口、蹄部水泡皮排毒量最多。

据测算,1克蹄水泡皮可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

病猪作为最危险的传染源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其感染口蹄疫病毒后,多在24小时后到临床症状期,长达8天时间里出现高病毒血症,排毒持续期为4~5天以上。

因此患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病猪痊愈康复后,口蹄疫病毒仍能在猪体内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五、规模化猪场口蹄疫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猪场的布局不合理。

猪场建在距离道路或邻近猪场太近,猪舍之间距离太短,口蹄疫病毒易随风传播,一旦邻近猪场有此病发生,会迅速蔓延。

(2)种猪引进不规范。

有些猪场引种和仔猪是从曾经发生过口蹄疫的猪场引进,虽然这些猪没有什么可见临床症状,但往往体内带有病毒,这样引种时就将病原带进了本猪场。

(3)疫苗质量不好、免疫注射不规范或疫苗剂量不足,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4)患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猪只患口蹄疫痊愈康复后,该病毒能在猪体内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成为传染源,如当各种应激因素使带毒者免疫力降低,或由于病毒变异增强了毒力,引起本病暴发。

(5)消毒措施不力。

选用消毒药物不当,或配制的浓度达不到消毒目的,使病毒散布。

六、防治方法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如疑为口蹄疫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采集病料送检;对发病现场进行封锁,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执行严格的封锁措施,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对猪舍、环境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病猪隔离,加强护理,对症治疗,促进口腔和蹄子的早日康复;发病地区可用口蹄疫灭活疫苗注射,有一定预防效果。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
接种疫苗是目前控制猪口蹄疫最有效的方法遥对健康猪 群,每年免疫接种2~3次。对疫情地区可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增加接种量。接种一定时间后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若低于70% 需进行二次接种。 7.3加强消毒与隔离
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需定期对注射器内外进行严格的杀菌 消毒。养殖人员在进入猪舍前需进行杀菌消毒。养殖场进岀车 辆及人员应及时且严格的开展消毒工作。一旦发现病猪或疑似 病猪需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7.4猪口蹄疫的治疗
第一,猪口蹄疫病主要感染猪、牛、羊、骆驼、野猪、大 象、羚羊等偶蹄动物,对单体动物感染性低。第二,病猪及潜 伏期感染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初期传染性最高。患病猪 的血液、粪便、尿液、乳汁、唾液、水疱液等均携带病毒,即 使治愈后的病猪仍可长时间携带病毒, 因此, 该病常具有复发 特点。健康猪群通过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石槽、水槽等 均可感染该病毒。另外,不同种动物间也可进行相互感染。第 三, 猪口蹄疫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主要通过呼吸道、 消化 道、黏膜、粪便、尿液、唾液、乳汁等直接或间接传播叫 4.2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5益环境下可存活较长 时间。超低温环境下甚至可以保存几年。另外,该病毒对高温 和紫外线敏感。35益以上的高温可杀死该病毒,且环境温度越 高,病毒存活时间越短。因此,该病在夏季炎热气候下发病率 低。其次,该病毒对酸碱非常敏感。猪肉产品进行酸、碱处理
可有效杀死病毒。因此,养殖场内多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碳酸钙或甲醛溶液作为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 2发病机理
日常饲养过程中可在饲料中加入阿莫西林、激生肽、葡萄 糖粉等进行疾病预防。对于感染的病猪可采用本草进行肌肉注 射,每日一次,连续注射3d遥若病情严重还可注射口蹄痘毒脑 心康,连续注射3d遥 8结语
综上所述,猪口蹄疫并具有强传染性,可严重影响生猪健 康及生长,对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广大养 殖人员需增强日常饲养工作,加强防疫意识。一旦发现疫情, 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减 少经济损失,促进我国生猪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预防措施作者:杨国珍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03期摘要我国农业部也把口蹄疫列为一类传染病,口蹄疫对畜牧业的危害很大,是防控的重点。

猪口蹄疫潜伏期1-2d。

病初体温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

鼻镜、唇边、口腔粘膜有明显水泡,蹄痛跛行,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泡,水泡破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卧地不起,鼻镜、母猪病灶较为常见。

什么是猪口蹄疫症状表现如何?吃奶仔猪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见到口腔、鼻面上有水泡和糜烂。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口腔黏膜、蹄部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病毒寄生广泛,易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强,易变异,毒型多,且各型免疫原性不同。

猪口蹄疫潜伏期1-2d,病猪以口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

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侧卧不起或跪行。

关键词猪口蹄;诊断;预防措施1 猪口蹄疫的病毒特征及症状1.1病毒特征目前亚洲流行的猪口蹄疫主要是O型的泛亚株。

猪口蹄疫病毒是无囊膜病毒(也称裸病毒,病毒外部没有核衣壳),对外界抵抗力极强,对一般消毒药不敏感。

养殖者经常使用的消毒效果很好的消毒药火碱对口蹄疫病毒的杀灭作用也很差,所以在口蹄疫发生时最好不要选择火碱作为消毒药。

口蹄疫病毒对酸性消毒药敏感,对碱性消毒药不敏感,所以针对口蹄疫病消毒时要特别加以注意。

1.2症状猪口蹄疫潜伏期1-2d,病猪以口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

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侧卧不起或跪行。

口腔黏膜有小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和蹄踵等部位发红、微热、敏感,不久形成米粒至蚕豆大的水疱,内含灰白色或暗黄色液体,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糜烂,一周左右痊愈。

若有继发感染,则局部化脓坏死,引起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和卧地不起等。

病猪鼻镜、齿龈、唇、舌、咽、腭等部也可能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性溃疡;哺乳母猪的乳房和乳头也可能出现水疱或烂斑。

口蹄疫(五号病)

口蹄疫(五号病)

口蹄疫(五号病)1.流行特点:病原是口蹄疫病毒,本病的传染源很广,病猪的各种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有传染性。

传播方式复杂,直接或间接均可传播。

流行方式多为蔓延式,间有跳跃式流行。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季多发,寒冷天气病毒在外界环境长期存活,所以潜藏着天气转暖时大流行的疫原。

2.症状: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在蹄冠、蹄叉、鼻镜、母猪乳头出现水泡,水泡内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液体,初期水泡仅米粒至绿豆大,后融合于一起达蚕豆至核桃样大,12天后水泡破裂、溃烂或结痂,有的蹄壳脱落,35天后逐渐康复。

病初体温40-41℃,减食、出现跛行。

3.剖检可见病变:剖检可见病变主要在心脏,心包膜有出血斑点,心包积液,心肌切面可见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

此外也可出现胃肠粘膜出血性炎症。

4.防治:国家规定,对病猪、带毒猪实行坚决扑杀、作无害化处理。

猪场一旦发现周边地区有口蹄疫流行,应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一切带入病原的可能性。

每年9月下旬到来年4月间对所有猪群进行免疫注射。

免疫猪群可采取如下方法 : 方案一:制定合理程序,用口蹄疫灭活苗免疫接种。

定期用卫康消毒剂消毒方案二:口蹄疫抗血清0.5ml/kg体重肌肉或皮下注射,局部消炎患处先以1% 高锰酸钾冲洗,然后涂碘甘油或1%龙胆紫溶液消毒。

方案三:对发病猪场的所有猪用畜禽康肌肉注射,注意一猪一换针头。

如有高温,配合长效退热快克注射,效果更佳。

配合菌毒快克拌料。

口蹄疫(五号病)消毒第一:如果是针对已经得病的猪--1、发现猪口蹄疫症状后,立即清除圈内的垫草,严格消毒,换上厚厚的,切短的垫草或垫上清洁不带细菌的新鲜土层。

2、发现仔猪患口蹄疫,初期可用高免血治疗,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

3、对病猪口腔用食醋或0.1%高锰酸钾冲洗.糜烂面上可涂以1%~2%的碘酊甘油合剂。

蹄部可用3%来苏儿冲洗,擦干后涂上鱼石脂软膏或氧化锌鱼肝油软膏。

4、对口蹄疫患猪还可以用戊二醛(口克星)按资料说明肌注治疗也很有效果。

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

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

猪口蹄疫是在养猪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对仔猪危害较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但对成年猪的危害主要为局部的水疱和破溃,而且在一段时间后能够自行痊愈。

所以本病常会被养殖场所忽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本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病原简介猪口蹄疫病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其属于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RNA 病毒,且病毒粒子呈现出球形,直径在23nm 左右[1]。

病毒粒子没有囊膜。

病毒在同一培养物中含有完全粒子、中空粒子、亚单位粒子和VIA 抗原等。

只有完全粒子具有感染性和免疫原性。

口蹄疫病毒通常具有7种型,分别是A 、O 、C 型,南非1、2、3型以及亚洲1型,存在亚型更多,已经发现的就达到65个之多。

在我国发病较多的口蹄疫病毒的型有两种,分别为A 型和O 型。

本病毒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长期存活,在4~8℃的温度下可以存活数月,但温度降低到-20℃左右时,可以存活数年。

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很快就会失活,当环境温度达到60℃时,存活通常不会超过15min 。

病毒对酸碱和消毒液比较敏感,当处于酸性和碱性环境中,病毒会很快失活,常用消毒药物如过氧乙酸、福尔马林等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本病毒杀死。

2流行病学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以及处于潜伏期内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猪,这些猪能够通过口腔向外排出带有大量病原的分泌物,也可以通过蹄部、乳房等部位的水疱破裂而污染周围环境。

本病的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当健康猪接触到被病毒所污染的饲料和水源以及其他物质时,就会遭到感染而引起发病。

在同一个圈舍的猪群,能够直接接触到,也会因直接接触而出现感染,尤其是当健康猪的体表皮肤或黏膜出现有破溃时,更容易引起发病。

病毒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到较远的地方,这还取决于风力的大小以及空气的湿度等。

当环境温度较低且湿度较高,风力较大时,病毒能够扩散到超过100km 的地方[2]。

猪口蹄疫的初期症状

猪口蹄疫的初期症状

猪口蹄疫的初期症状猪发生口蹄疫前期症状是什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知道猪等偶蹄动物对本病敏感,单蹄动物不发病。

猪口蹄疫的传染性很强,呈蔓延或跳跃式传播,一般2~5年周期性大流行。

那么对于当前猪群常发病猪口蹄疫的一些前期症状我们有必要多做了解,把猪口蹄疫消灭在萌芽状态。

什么事大猪口蹄疫的前期症状?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猪口蹄疫的症状到底有哪些?猪口蹄疫症状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颊部以及舌面粘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水泡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

另外,病猪还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猪卧地不能站立。

水泡充满清朗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泡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如无细菌继发感染,经1-2周病损部位结痂愈合。

若蹄部严重病损则需3周以上才能痊愈。

针对大猪出现以上这些口蹄疫的前期症状,我们不难判断出家里的猪是否得了口蹄疫病,那么对于已经出现口蹄疫的病猪,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病猪不传染猪群中其它健康猪是我们养殖户关注的问题,这里禽畜网专家为大家总结几点建议:防范口蹄疫疫病扩散应该做到:1、常规性防制措施(1)免疫接种。

(2)严格消毒。

(3)加强防疫。

2、紧急预防措施(1)坚持“早发现,严封锁,小范围内及时扑灭”的原则。

(2)严格隔离、加强护理的条件下,进行对症治疗。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

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

水泡破溃处可结痂。

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发生口蹄疫的重疫区:1. 尽早注射(口蹄一针灵),越早越好,病毒控制在潜伏期,提高猪群免疫力.2. 已感染猪群(口蹄一针灵)注射两天,4-5天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可解除隔离。

3. 对感染后恢复的弱仔群体,每天加强消毒,五天后注射(口蹄一针灵)再加强一针,防止再次感染。

有关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发病症状及防控举措分析

有关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发病症状及防控举措分析

随着我国近年来畜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养猪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我国养猪行业创造收益的过程中,传染性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无疑是巨大的,而在养猪行业的常见传染性疾病中,危害最大的当属猪口蹄疫,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养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均有所下降,但猪口蹄疫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因此相关工作者仍旧需要广泛关注。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和发病症状进行分析,提出有关猪口蹄疫的防控举措建议,以期为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一、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和发病症状1、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猪口蹄疫病毒属于一种常见的传染类病毒,其传染性异常迅速。

最直接的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种猪或者已经发病的种猪,一般在感染的开始阶段传染性达到最强,并且由于其发病率和传染率较高,因此在一些种猪已经痊愈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具备着传染性质,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二次感染的概率,而猪口蹄疫病毒的宿主一般以动物为主,例如猪、羊、牛、鹿等偶蹄目哺乳动物,传播的范围较广,危害较大。

而在猪口蹄疫病毒的传染途径方面一般可分为两种,即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其中,直接传播是猪口蹄疫病毒传染的主要方式,通常会以动物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皮肤等作为传播载体。

例如,动物的排泄物以及汗液等分泌物,都可作为猪口蹄疫病毒传播的途径。

间接传播目前主要的形式多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带有猪口蹄疫病毒的人或交通工具进入猪口蹄疫发病区会携带猪口蹄疫病毒,并且在接触动物的过程中进行传播,从而造成间接传播的情况;二是,带有猪口蹄疫病毒的母猪在进行哺乳的过程中会将猪口蹄疫病毒以乳汁的形式传播给仔猪,从而形成间接传播;三是,鸟类迁徙以及空气等方式进行间接传播,带有猪口蹄疫病毒的种猪通过呼吸会将带有猪口蹄疫病毒的气体和唾液带入到周围的空气环境中,使局部地区的动物会被动携带猪口蹄疫病毒,从而造成了猪口蹄疫病毒的间接传播现象。

猪口蹄疫病毒的传播形式较为多样化,并且传播过程中对于传播载体的要求较低,因此这也对我国养猪行业进行猪口蹄疫病毒的防治工作增添了较大难度。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2021.3作者简介:李希臣(1980.7-),男,山东省高密市人,大学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诊治、防疫、检疫及公益性技术推广。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李希臣(山东省高密市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261500)摘要:口蹄疫病是生猪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产生的口腔及蹄部发生水泡性症状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该病具有传播性强、发病速度快的特点。

本文主要介绍猪口蹄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供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猪口蹄;诊断;防治措施加强日常精饲料补喂工作。

精饲料主要是由豆类的糟粕及玉米组成,其中需要添加不同种类的维生素。

在饲喂过程中需要根据养殖场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在精饲料中添加适量矿物质,保障肉羊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均衡吸收。

为了在降低饲养成本的同时增加肉羊对蛋白质的吸收,可以将8~10g 的非蛋白氮(如尿素)添加到精料中,以保障蛋白质供应。

在保障饲料均衡分配的同时,还需要注重饲料保存,做好贮存工作。

将牧草和青贮玉米种植于饲料地,或者可以对玉米蜡熟期的带穗玉米进行收购并青贮,这两种方法都有助于减少饲料成本[3]。

3.4遵循饲养流程规范肉羊的饲养过程不能仅凭经验,而是要严格遵循相应的饲养流程。

一般情况下,在提供饲草时需要做到“少喂勤添”,每天对肉羊进行饲喂的次数需要保持在3次左右,每次时长间隔6h 左右。

为羊养殖场肉羊提供青贮饲料时需要结合肉羊生长状况及适应情况,观察肉羊反应,逐步增加青贮饲料的饲喂量。

在饲喂青干草时需要将青干草切成短段状或直接粉碎后再将其与精饲料混合,待混合饲料发酵后再提供给肉羊食用。

除此之外,如果肉羊养殖场周围能提供充足的牧草,可以利用牧草完全替代各种饲料,并进行连续饲喂。

在饲喂和储存过程中必须保障牧草新鲜,防止牧草变质,造成资源浪费。

冬季枯草期由于牧草质量较差,且缺乏水分及肉羊体内所需的蛋白质,因此,需要及时为肉羊开展补饲工作。

补饲工作不能与正常的饲喂工作同时进行,而是需要在放牧工作结束后才能展开补饲。

猪口蹄疫的诊断病理症状

猪口蹄疫的诊断病理症状

猪口蹄疫的诊断病理症状,如何预防做好?[2008年03月01日]来源: 互联网作者:佚名点击数: 【字体:大中小】【双击滚屏】今天是: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发病,猪以口腔粘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本症的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国际上被划分为一类烈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为接触性传播,也能通过空气传播。

在集约猪场已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患猪的水泡液、水泡皮、排泄物,以及发病头几天病猪呼出的气体,均含有大量的病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粘膜等传播。

该病共有7种血清型,每个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有若干全亚型,型与型之间交互免疫力,多型的复杂性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在我国目前主要以O型为主,其他型尚无文献报道。

症状与病变:潜伏期为24h至7天,少数可达到14天,开始时,病猪发热,可达到41℃,精神萎顿,打盹,猪蹄底部或蹄冠部皮肤潮红、肿胀,继而出现水泡,行走呈跛行,有明显的痛感,行走发出凄厉的尖叫声,很快蹄壳脱落,蹄部不敢着地,病猪跪行或卧地不起,鼻颈部出现一个或数个水泡,黄豆大或乒乓球大小不等,水泡很快破裂,露出鲜色溃疡面,如无细菌感染,伤口可在一周左右逐渐结痂愈合。

哺乳母猪的乳头常出现水泡,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哺乳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衰弱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大猪解剖一般特征性病变,少数可见胃肠出血性炎症。

仔猪呈现典型的“虎斑心”,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个别肺有不肿或气肿现象。

诊断:本病呈流行性发生,,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和肌肉震颤,,成年猪其口腔粘膜、鼻部及蹄部皮肤发生水泡和形成溃烂症状,个别剖检可见心肌炎和胃肠炎病变。

出现可疑病猪,可采水泡皮和水泡皮,迅速送上级检验机构进行确诊,才能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控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控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控作者:于凯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4年第06期摘要:口蹄疫也被称为口疮热,是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该病具有致死率高、传播途径广、传染性强等特点,一旦暴发该病,会对生猪养殖效益及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猪口蹄疫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疾病诊断,然后着重探讨了猪口蹄疫的综合防控方法,以期为广大猪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猪;口蹄疫;临床症状;综合防控口蹄疫自从1915年在意大利首次暴发后,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扩散,除了少部分国家地区外,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地区都有口蹄疫流行身影。

当前我国已将口蹄疫纳入国家一类动物疫情,世卫组织也将其列为A类传染性疾病。

口蹄疫主要会对偶蹄类动物造成感染,尤其是对生猪易感性最强,部分地区生猪发病率甚至高达100%。

而生猪一旦感染口蹄疫,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而且会严重抑制体增重。

因此,为了对猪口蹄疫更好地予以防控,在当前背景下对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病原特性、防治策略等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病原特性口蹄疫病毒是引发猪口蹄疫的病原,该病原包含有诸多血清型,极易发生变异,而这也导致猪口蹄疫根除、预防存在很大难度。

生猪在感染口蹄疫后,血液中口蹄疫病毒含量最高,除此生猪的乳汁、尿液、粪便中也会含有大量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病毒对于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零下20 ℃的环境下中存活数年之久,在4~8 ℃的环境中存活数月之久。

但是口蹄疫病毒对于高温较为敏感,如果环境温度超过60 ℃,只需半小时即可将口蹄疫病毒灭活。

如果环境温度超过37 ℃,只需持续48 h也可将口蹄疫病毒灭活。

与此同时,口蹄疫病毒对酸碱度较为敏感,当环境pH酸碱度大于9或低于6,口蹄疫病毒即可丧失活性。

除此之外,口蹄疫病毒对于消毒试剂也较为敏感,3%甲醛溶液、0.2%过氧乙酸溶液等均可将其灭活[1]。

2 流行病学2.1 传染源患病猪和潜伏期生猪是猪口蹄疫的传染源,会向外界不断排放口蹄疫病毒,即使患病猪临床恢复后,依旧会在一段时间内向外排毒。

猪口蹄疫的危害及防控技术

猪口蹄疫的危害及防控技术

畜 牧 兽 医2020年第1期新农民猪口蹄疫的危害及防控技术林雅芹(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仰化镇畜牧兽医服务站,江苏 宿迁 223800)摘要: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具有急热性和高接触性的传染病。

口蹄疫的病毒传染性非常强,而且传播的速度也非常快,患病猪的死亡率极高,这些都对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在本文中,就将针对猪口蹄疫的危害,以及猪口蹄疫的防控技术作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猪口蹄疫;危害;防控技术口蹄疫是出现在偶蹄动物身上,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其具有急热性和高接触性,属于是一种共患传染病,口蹄疫能够传染给几十种偶蹄兽,人类也极有可能被传染口蹄疫。

所以,国际的兽医局早就已经把口蹄疫归纳到A类的疾病当中,在我国,猪口蹄疫也位居动物疾病之首。

在口蹄疫流行的高发季节,所有规模化的猪场必须要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如果对此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则随时都可能会爆发此病,为猪场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1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病猪的蹄部会出现水疱,全身的体温也会逐渐增高,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都会出现红肿现象,并且会最终形成水疱,发生溃烂,这时候如果继发感染,蹄壳就会脱落。

猪一旦换上口蹄疫,就会出现跛行、喜卧的现象,病猪的口腔、齿龈、舌、鼻盘等部位,以及正直哺乳期的母猪乳房都会出现明显的水疱和烂斑,而猪仔如果患上猪口蹄疫,就会因为产生肠炎或心肌炎而最终全部死亡。

猪口蹄疫的潜伏期为1~7d,患病猪会出现精神沉郁、闭口流涎的情况,一开口就会发出吸吮声,而体温也会迅速升到40℃,待发病1~2d后,病猪的齿龈、舌面及唇内面可以明显看到有核桃大的水疱,水疱经过一昼夜发生破裂,并形成溃疡,这时候病猪的体温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猪口蹄疫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而且传播面积非常广,传播速度也很快,尤其是猪仔,会出现大面积的死亡现象,为养殖户可能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猪口蹄疫应成为了世界上的重点检疫对象。

生猪养殖注射口蹄疫疫苗症状及措施

生猪养殖注射口蹄疫疫苗症状及措施

生猪养殖注射口蹄疫疫苗的症状及措施
症状:
1、急发型注射疫苗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颤抖,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眼结膜发绀,四肢腋下皮肤发紫,部分猪腹下出现荨麻疹样疙瘩,抽搐,经1小时左右死亡。

2、迟发型注射疫苗后4至6小时不爱运动,不吃饲料,身上出现疙瘩,发痒,见墙就蹭,有时持续1至2天自然好转,严重的经治疗,4至7天恢复正常,部分(8头)死亡。

措施:
1、注射疫苗时保定方法要科学,分散猪的注意力,如喂料、饮水、挠痒等。

2、注射后要观察30分钟后没有出现反应症状时离开。

3、反应初期要及时注射地塞米松,按10千克体重1毫克的剂量,每日1次,连续注射2次。

4、用0.1%肾上腺素按大猪每头5~10毫克,小猪1~2毫克肌肉注射。

5、在注射上述药物的同时要大量供应葡萄糖、维补18、电解多维饮水,促进解毒和排泄。

6、饲料中添加5%维生素C粉,以活化细胞,提高免疫力。

注意事项:
1、在注射前要搞好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防止人为的外界
干扰。

2、注射前对猪进行检查,患病、瘦弱或临产母猪不予注射。

3、注射后须做好记录,注明疫苗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包装规格、注射剂量,以备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猪口蹄疫的症状
猪口蹄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具有发病急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特性,主要感染偶蹄动物和人。

口蹄疫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很强,在低温下可几个月不死,而且近年有耐高温趋势,但该病毒对酸碱十分敏感。

一、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

潜伏期1~2天,病猪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蹄冠、蹄踵、趾间发红、敏感,踱行,不久形成黄豆大、蚕豆大水疱,部分猪可在口腔黏膜、鼻端、乳头等处出现水疱和烂斑;水疱破溃形成出血溃疡,有的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或卧地不起。

乳猪可呈急性胃肠炎或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2.剖检变化。

缺乏特征性。

但在幼猪,有时可见到虎斑心病变。

3.实验室诊断。

有乳鼠接种法或间接血凝法,配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

目前已有定型诊断液,市、县两级兽医站均可进行确诊。

二、防治方法
国家疫病防控中心建议: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猪群紧急接种疫苗,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做紧急治疗,能够直接中和口蹄疫病毒。

大群中没发病的猪使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口蹄疫病毒,防止病毒的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适用时机:新生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在九月份及时注射口蹄一针灵,净化体内病毒,保护率达98%
实行自繁自养,防止猪口蹄疫的发生,疫点疫区实行彻底消毒。

严禁从疫区买猪及其肉制品,不得用未经煮开的洗肉水、泔水喂猪。

以其油乳剂灭活疫苗,首免与猪瘟二联苗同步进行,间隔15天后,以同样剂量进行二免,保护期3~6个月;种公、母猪每年两期(4次)免疫。

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口蹄疫病猪严禁治疗,病猪及同群猪一律扑杀、销毁,迅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封、检、杀、消)控制和扑灭疫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