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现象。
2.掌握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3.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酸碱盐的电离程度。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硫酸铜、氢氧化银、氯化铜、氯化银等。
2.实验药品: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铵等。
3.实验器材:滴定管、试管、玻璃棒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10分钟):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酸碱盐,你们能说出一些常见的酸碱盐是什么吗?学生:醋、柠檬汁是酸,苏打水、肥皂水是碱,盐是盐。
教师:那么,酸、碱和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酸会变酸溶液,碱会变碱溶液,盐会溶在水中。
2.实验活动(3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实验活动。
实验1:酸的电离材料:硫酸铜,水操作:将硫酸铜的适量固体加入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观察其变化。
实验2:碱的电离材料:氢氧化钠,水操作:将氢氧化钠的适量固体加入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观察其变化。
实验3:盐的电离材料:氯化铜,氯化银,水操作:将氯化铜、氯化银的适量固体分别加入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观察其变化。
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所使用的物质。
3.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现象分析和交流。
教师:你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可以通过这些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的时候,会产生带电的离子,这是因为它们发生了电离。
教师:那么,酸、碱和盐分别是如何电离的呢?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学生:酸电离产生H+离子,碱电离产生OH-离子,盐在水溶液中产生阳离子和阴离子。
4.经典实例探究(30分钟):教师通过给出一些经典的实例,让学生发现化学方程式和电离程度的规律。
例子1:硫酸、氯化铵、硝酸钠等的电离方程式和电离程度。
例子2:稀盐酸和浓盐酸的电离程度。
5.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应用的讨论和实际操作。
基于UbD理论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例
基于UbD理论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学设计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
其中,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作为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UbD理论强调从预期的学习结果出发,逆向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标准,以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本文将以“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这一化学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基于UbD理论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本文将简要介绍UbD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理念,阐述其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然后,结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这一具体教学内容,分析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基于UbD理论的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该方案将围绕预期的学习结果,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标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理解,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也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UbD理论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论,即“为理解而教”的教学设计模式,由美国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
该理论强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以学生的理解为核心,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目标,逆向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在化学教学设计中,UbD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
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这一教学内容中,UbD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教学目标。
在设计教学时,需要明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达到的理解层次,例如能够掌握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基本概念,能够分析不同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能够运用电离理论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等。
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说课稿
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稿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说课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考生不清楚该围绕哪些内容进行展开说课。
今天,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离子反应》的说课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反应》,今天主要讲授第1课时的内容,包括:、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第1课时包含了如下的内容:电解质、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探究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初步养成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起始篇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初中的基础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高中阶段知识的学习。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就已经做过了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这对于学习电解质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并且高中生思维能力在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因此我会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分别概括酸、碱、盐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能说出电解质、电离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会书写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能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
2.通过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得到提高。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教案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教案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教学内容及解析内容:引见电离、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罕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上启下。
上节讲了物质的分类,这节就依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形状下能否导电将其分为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并且引见了电解质、电离和电离方程式,使先生从电离的角度看法酸、碱、盐实质,为下节讲离子反响及其发作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看法,是为看法电解质电离进程和离子反响效劳的,并没有引见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局部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因此,本课的重点是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看法酸碱盐的实质。
难点是看法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进程。
二、教学目的及解析目的:1、看法电离、电解质的概念;2、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罕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3、能从电离实际的角度看法酸、碱、盐;解析:经过探求食盐晶体、食盐溶液、蔗糖、蔗糖溶液、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导电性实验创设教学情形,引导先生提出效果;经过先生的自主探求、观看视频、讨论和交流来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看法电解质的电离进程;经过先生的练习,引导先生反思以加深对概念的了解运用,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技艺;经过引导先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实质,培育先生运用所学知识剖析效果,处置效果的才干。
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都是教员启示引导先生经过探求去获取知识,训练思想,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运用。
三、教学效果诊断剖析先生在初中化学中已接触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并经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
本课时要指点先生运用知识迁移来看法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看法酸碱盐的实质,引导先生构成迷信的思想方法。
同时,先生入手才干还在构成进程中,要培育先生经过〝练〞来深化了解,掌握技艺,构成练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气。
2.2.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引入】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同学们思考过为什么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吗?我们也学习过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都是酸碱中和反应,那么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呢?这节课我们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强调】本节的课标是: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活动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回顾】【提问】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交流】石墨、铜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
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讲解】很好,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板书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调】要注意定义里面的“或”字还有“化合物”!是电解质要能够导电,什么情况下呢?水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
而且一定要是化合物。
但是它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所以不属于电解质。
氯化氢是电解质。
【交流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只要满足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交流3】电解质还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怎么理解这个本身电离?某些化合物,像SO2、CO2、NH3,它们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他们不是电解质。
如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发生电离导电,并非二氧化碳本身电离导电。
【交流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完整版)人教版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 氯化 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 Na+和带负电 荷的 Cl - ,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 地排列所形成的。 晶体中的离子 ( Na+ 和 Cl - )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
能导电。当 NaCl 溶于水时,由于水 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 Na+与 Cl -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 Na+
离子的过程。
[ 板书 ] 师:大家请翻开课本 30 页,阅读第二段与第三段,
了解下电解的过程。
抄写笔记,看书 本,思考及理解。
让学生了解电解这 一概念及过程
设问思考: NaCl 固体不导 电,NaCl 溶液如何导电? ( 播 放 动画 演 示电 离过 程。)
[ 提问 ]师:学习完这个电 离的概念,了解了这一过 程,我们可以用一种方法 表示电离过程即电离方程 式请同学们通过所学然后
C.蔗糖
D.Al
,但属 思考并回答问题。
帮助学生学会总结 与推论的能力。
巩固学生知识,扩 大学生知识面。提 高学生推理概括能 力。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 识酸、碱的概念, 巩固学生的知识 点。
帮学生理清思考, 总结内容。
巩固学生今天所学 知识点。
板书设计:
5
NaHSO4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 H+ , NaHSO4 属于酸吗? 书写 NaHSO4 在水溶液或在熔融情 况下的电离方程式
NaHCO 3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自主思考, 及小组 共同探讨回答问 题。
自主归纳总结本 节知识点
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NaOH
B.CO 2
[ 练习巩固 ]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材分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节位于人教版(必修)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前一节内容是物质的分类,该节则是对化学反应的分类,是对前面分类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也能对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融化后能导电,顺利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从电离的角度分析酸的本质。
本节内容只重点介绍了电解质的概念,没有涉及到强电解质及弱电解质。
本节内容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以及对初中学过的中和反应等知识的相关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加速发展的阶段,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探究事物本质。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酸、碱、盐以及相互反应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学生对酸、碱、盐的本质以及相互反应的本质都会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学习本节内容,还能训练学生类比、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
课时分配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导电的两种原理。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会写电离方程式。
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了解归纳法和类比法。
用类比的方法自己得出非电解质的定义。
参考酸的定义,自己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方法的作用,增强使用科学方法于学习的意识。
激起探究欲望,体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及酸碱盐的本质。
高一化学 221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延伸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
非电解质
相同点
均为化合物
不同点
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
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
本质区别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发生电离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
所含物质类型
酸:H2SO4、H2CO3
碱:NaOH、NH3·H化物:Na2O水
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CO、P2O5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
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
二、电解质的判断
(1)电解质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两个条件具备一个即可。
物质
NaCl固体
NaCl溶液
KNO3
固体
KNO3溶液
NaOH
固体
NaOH溶液
蔗糖
溶液
磷酸溶液
酒精溶液
能否
导电
【思考】为什么硫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能导电?
聆听、思考、讨论
通过介绍,引入主题
基础梳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整理】
【板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总结归纳
结束新课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理解,重点讨论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请课后整理教学案,并预习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及应用。
聆听
通过课堂总结,使学生明白本节所学内容,并注重知识的归纳和理解。
板书设计
课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解质的概念(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
上节讲了物质的分类思想,这节就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其分为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并且介绍了电解质、电离和电离方程式,使学生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本质,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因此,本课的重点是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是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三、设计思路:通过探究食盐晶体、食盐溶液、蔗糖、蔗糖溶液、NaOH溶液和稀硫酸的导电性实验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观看视频、讨论和交流来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认识电解质的电离过程;通过学生的练引导学生反思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应用,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去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NaCl
HNO3
HCl
H2SO4
5、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
酸:电离时生成的全部是的化合物叫做酸,酸都具有酸性的本质原因是他们都能电离出。
【基础检测】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Feb、石墨c、NaCl溶液d、HCl气体e、MgCl2f、KOH
2、关于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融后才可以导电,为什么?电解质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原因有何异同?
3、对于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如AgCl、CaCO3、CuO等,它们是否为电解质,为什么?电解质与能否溶于水是否有必然联系?
4、SO3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是可以导电的,符合课本给出的电解质定义,但SO3不是电解质,为什么?将课本定义如何加以补充说明才会避免这种误解?
【掌握基础】(阅读课本P30----P31,完成下面内容)
1、电解质:在或能够导电的叫做电解质。如NaCl、等。
2、酸、碱、盐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溶液中发生了,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
3、电离:电解质在或产生了,这个过程叫做电离。
4、电离方程式:表示过程的方程式叫做电离方程式。
将氯化钠溶于水中,在作用下,和脱离氯化钠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的和,氯化钠发生了电离,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时,为简便起见,仍用表示。
D、NaHSO4电离是化学变化
4、写出下列化合物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NaOH
Ba(OH)2
Cu(NO3)2
MgCl2
Na2SO4
【拓展提升】
1、结合酸的定义及【基础检测】4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定义碱、盐:
碱:电离时生成的全部是的化合物叫做碱,碱都具有碱性的本质原因是他们都能电离出。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布鲁纳认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成为自己的知识。
在本课设计时,是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在实验以及一系列问题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与总结,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和理解。
在此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微观展示。
最后便形成了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定义的知识建构。
在电脑制作的游戏中强化概念强化新知。
奥苏贝尔强调主动地接受学习,接受学习的过程是有意义的过程;有意义教学必须要具备学习的材料有意义和学习者有学习的心向、必备的认知知识。
本节课设计问题环环相扣,知识层层递进,学生接受起来顺理成章,毫无生涩之感,避免了抽象概念教学时学生的被动接受,使学生在逐步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多种教学方法穿插渗透,势必引起师生共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逐渐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善于观察的能力、乐于思考的态度。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
《离子反应》的内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有一定的分类思想。
这节课是离子反应的起始课,是离子反应的基础,是对微观知识更深层次理解和构建,建立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对电离的认识。
为以后学习元素化合物还有化学反应原理打好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步入高中,对离子符号的把握不是很好但是学生有了溶液导电的基础知识,之前的学习知道一些常见的酸、碱、盐。
加强对学生的方法培养和兴趣培养至关重要。
高一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形象生动的实验和视频更博得学生的喜爱。
三、教学目标设计1、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掌握酸、碱、盐的概念。
②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③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一《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增城市中新中学戴剑湘一、教材分析:本节知识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这一节内容,不仅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的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学习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以及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法分析:由于高一学生还没学习化学键的概念,也不具备晶体、极性分子等相关知识。
在初中,学生对导电实验的认知只是感性认识,如何从微观上理解导电的本质,大多数学生会感到比较困难,故必须借助电脑视频这一媒体尽快使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故本课时对电离概念的建立是以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钠溶液如何导电这一事实为载体,再加以蔗糖溶液不导电这一事实加以对比,深化电离的概念。
至于电解质概念的形成,是在彻底认识和理解电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而得出的。
三、学法分析:学生自主探讨问题,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并知道离子在溶液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会书写常见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3、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电解质导电性的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活动。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增强对化学生活的热情。
五、教学重点1、电离概念、电解质概念的形成。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六、教学难点电离概念、电解质概念的形成七、教学过程。
推荐-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整合版 精品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并能判断一种物质是否为电解质2、认识电解质电离的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定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试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教学难点】:电解质的判断三、教学方法实验法、教授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师】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做过物质的导电性实验,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现在我才做一下这个实验,大家看一下有什么发现?叫做电解质。
【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A、前提:化合物B、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过渡】好,以上是关于电解质及其理解。
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从数学的角度思考一下,电解质的定义在数学上是一个命题,大家学习了真假命题,能不能推知其否命题,也就是非电解质的概念呢?(学生回答)【板书】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A、前提:化合物B、条件: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练习】根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判断下列物质那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A、NaCl b、蔗糖c、NaOH d、H2SO4 e、Fe f、HClG、NaOH溶液h、CO2i、葡萄糖电解质:非电解质:【过渡】我们知道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那么电解质能导电的原因是什么?【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承前启后。
在学习基本分类法的基础上又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并介绍了电离和电离方程式,让学生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于一些概念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可能会有些吃力,一些微观过程的理解不到位,所以本节课宜适当增加实验和动画以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直观、形象的东西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容易被接受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要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亲历学习探究的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教学设计十分注重的方面。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知道常见的电解质。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会写电离方程式。
(3)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本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提高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分析问题,定义概念。
(3)利用图片分析微观过程,学会由微观视角探究化学的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体验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解质概念的理解;(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2.教学难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用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新课导入由泡腾片引入新课【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观察实验现象,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环节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引导学生完成导电实验(PPT展示实验用品)【提问】哪些可以导电?【过渡】那么只有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吗?请看一个视频。
【ppt播放】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实验【PPT展示】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案精选文档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案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案昆明第一中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电解质的概念,并会判断电解质。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学习酸、碱、盐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1、以铜导电的原因分析为示例, 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和交流,从微观角度认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得出电离的概念。
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并能初步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3、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并总结归纳酸碱盐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验证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联系生产生活,学以致用。
4、关注社会,增强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讲授、探究、比较、类比、假说、分组实验、合作交流讨论等 四、教学用品分组实验用品:微型溶液导电实验器、50ml 烧杯、1mol/L H 2SO 4、1mol/L NaOH 、1mol/L Na 2CO 3、1mol/L KNO 3、 CCl 4、100ml 烧杯、洗瓶教师演示实验用品:导电性实验装置全套、微型溶液导电实验器、蒸发皿、铁三角、坩埚钳,固体NaCl 、固体KNO 3、蒸发皿、铜丝 五、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物质会导电?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实验演示】Cu 能导电,灯泡发光 【提问】Cu 为什么会导电?因为Cu 中存在自由电子,其在外接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灯泡发光。
【总结要点】①电子 ②自由移动【实验演示、情境创设】展示一个番茄实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第一节主要讲物质的分类,同类物质可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这一课时的内容就从酸碱盐这三大类来了解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这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承接。
初中时我们也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这是对以前学习内容的丰富与重构。
我们所见过的在水溶液中的大部分反应,都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由于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后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微粒观,也为下一课时学习离子反应打下基础。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能够很容易写出溶质电离后的离子的存在形式和书写方法。
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因此,这一课时的学习是以后所要学习的大部分反应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课时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学生分析高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思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关于这些内容的图式,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并用已有的图式去通化顺应新的知识,以达到新的图式的平衡。
酸碱盐电离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按学生的思维方式去设计教学。
化学教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即宏观—微观的思维,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去认识电离的实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导电的实质;掌握电解质的概念,能够区分电解质以及强弱电解质;学会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实验的乐趣,体会溶液导电性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解的实质以及电解质概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电解质概念的形成五、教法学法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导电现象,最后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则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抽象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导入,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夏天天热出了很多汗的手不能去接触电器的插头,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前概念的一部分,从生活常识出发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可能只知道这一常识但不理解具体的缘由,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去思考,同时也能纠正他们以前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认识,达到概念转变的目的。
学生回答:大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的答案就是水能导电,有细心的同学可能能够想到汗液中会有大量的食盐,会不会是食盐导电呢这只是他们的猜想,但都是不确定的答案,学生这个时候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点评:同学们想到的很全面,我们需要分析一下汗液中都有哪些成分,主要有水和氯化钠。
那么有了这一猜想,我们就要设计实验去验证一下。
第一部分、电解质概念的学习实验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做蒸馏水、固体氯化钠和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通过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反应物质的导电性。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在纯水和固体氯化钠中,电流表不偏转;氯化钠溶液中电流表很明显的偏转,证明只有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
教师评价:同学们做的实验结果非常正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同样是氯化钠为什么固态和水溶液中导电性差别这么大呢学生思考:两种状态下,氯化钠存在的形式可能不同。
教师反问:在两种状态下,氯化钠分别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学生通过反思,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存在形式。
教师总结:是的,在溶液中氯化钠就不是以化合的状态存在了,它在溶液中会以水合阳离子和水合阴离子的形式存在,就是这样的离子导致了溶液的导电性,由此,得出导电的实质:即电解质电解出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在溶液中定向移动的结果。
这个时候让学生看氯化钠溶于水的过程动画投影,直观形象,更加深他们对于离子定向移动的理解。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化合物是阴离子和阳离子相互结合形成的,那么这两种离子除了在水溶液中能够离解出来,还有没有其他条件可以使阴阳离子分开并定向移动呢(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观察固体氯化钠和熔融状态下的氯化钠的导电状况,用多媒体放映。
学生在观察了视频之后,可以知道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导电。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视频,可以总结出电解质的概念: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就叫做电解质。
教师讲解:对于电解质这一概念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首先是这个导电的条件,即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任何一个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其次,是物质范围的界定,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因此单质或混合物不能叫做电解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能称为非电解质。
三、这个导电的物质必须是电解质本身,不能因为生成其他物质能导电就把它看做电解质。
如果某类化合物本身不导电,但溶于水后生成的物质能导电,这样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练习思考:下面一系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不是电解质氯化氢、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钾、CH3COOH、H2CO3、CO2(非电解质)、Cl2(单质)、盐酸(混合物)同学们在学习了以上几个概念的辨析后能够很容易区分哪些是电解质哪些不是电解质,这样的课堂小练习加深了他们对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理解。
第二部分:强弱电解质的区分教师提问: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氯化氢和纯的醋酸都是电解质,如果取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加入等量的水中,即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导电性有没有差别呢让学生动手实验并思考实验结果。
学生回答:插入醋酸中,电流表偏转的角度小,而在盐酸中电流表偏转明显。
学生从导电的实质出发,认为在醋酸溶液中离子数目比盐酸中的离子数目少,因此,定向移动产生的电流小。
教师评价总结:同等浓度的两种溶液,应该含有相同数量的离子,导电性也应该相差不大。
通过同学们的实验可推知,醋酸中的离子数目少,既然没有其他物质消耗它的离子,只能说明,在醋酸溶液中,还有阴阳离子相结合的分子的存在,而且占大部分,从而导致电流的减小。
由此,我们可得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我们把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反之,不能完全电离的叫做弱电解质。
提高性的问题:同学们现在已经能够区分强弱电解质了,那么是不是强电解质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强呢这是学生很容易弄错的问题,在了解了电解质的导电性和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后,提出这个问题,能够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深层次上促进学生的理解。
学生思考:在做完上面强弱电解质的实验后,学生基本上脱口而出,强电解质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强。
这个时候先不评价学生的对错,而是让学生做L的盐酸和3mol/L的醋酸的导电性实验。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回答两者导电性大小。
学生回答:实验结果证明醋酸的导电性比盐酸大。
(此时学生的心里有了很大的疑惑,在此基础上的总结能够给学生很深的印象)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一定要了解导电的实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迁移运动才导致产生电流,那么导电性大小只与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数目有关。
在比较强弱电解质的实验中我让你们用的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是为了保证里面的离子数目相等,以此来比较电解质的强弱。
但这个实验中所用的两种溶液浓度相差很大,醋酸虽然是弱电解质,但它的浓度大,电离出来的离子数目也多,因此导电性也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溶液的导电性大小只与溶液中离子数目多少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强电解质导电性不一定强,弱电解质的导电性也不一定弱。
第三部分、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实质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电解质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因为能够电离出离子而导电的,那同学们应该能够写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请写出以下几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第一组:HCl、H2SO4、CH3COOH第二组:NaOH、KOH、Ba(OH)2第三组:NaCl、Na2SO4、BaCl2在书写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物质的电离有什么规律。
学生练习思考:第一组:HCl=H++Cl-H2SO4=H++SO42-CH3COOH=H++CH3COO-第二组:NaOH=Na++OH-KOH=K++OH-Ba(OH)2=Ba2++OH-第三组:NaCl=Na++Cl-Na2SO4=2Na++SO42-BaCl2=Ba2++2Cl-学生回答:第一组都是酸,电离都能产生氢离子;第二组都是碱,电离都能产生氢氧根离子;第三组是盐类,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阴离子。
教师总结:以上三组分别对应的是常见的酸、碱、盐,通过电离方程式我们可以总结出酸碱盐的实质。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能够生成对应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且阳离子不是氢离子或不完全是阳离子,阴离子不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这里注意,酸式盐也有可能电离生成氢离子,但除了氢离子外还有其他阳离子,这样的化合物也是盐,举例:NaHSO4七、板书设计主板书一、1、导电的实质2、电解质的概念二、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分三、酸、碱、盐定义的本质副板书电解质、非电解质以及单质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的辨析,主要用于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八、教学反思教学评价也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只有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有进一步的改善提高,为学生带来高效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中会有许多生成性的问题,有的是预料之中,也有很多预料之外,这些课堂上的偶然因素,是我们改进教学的重要出发点。
学生的感受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地方,因此,需要不断的以此为目标,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调整教学。
酸碱盐的电离是很重要的一课时,可谓承前启后,但里面又包含有很抽象的概念和微观的过程。
我在教学设计时考虑的不仅是怎样全面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理解这些内容,因此,我的很多设计都是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在学生提出自己看法之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最后在他们的认识的基础上总结评价,加深他们的理解,以便达到三维教学目标,即不仅学到知识本身,也能够体会建构知识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一、条理清晰,从三个方面逐一展开,层层深入,符合学生从易到难的认知特点。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充当学生思考过程的引导者,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认识,能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最终达成统一。
三、符合现代科学本质观的课堂对话方式,老师和学生一起以原有的知识基础去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不仅知道是什么,也能明白为什么,同时对知识有质疑精神。